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析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改变患者应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心脉通胶囊治疗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张鑫 肖宁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改变患者应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心脉通胶囊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改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改变患者应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心脉通胶囊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改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营养心肌、扩血管、抗血小板、抗凝,同时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心脉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斑块稳定性[即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左心室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为95.00%,差异显著(χ^(2)=4.114,P=0.043<0.05)。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Lp-PLA2均降低,观察组(20.76±3.93)μg/L低于对照组的(36.34±4.42)μg/L,差异显著(P<0.05)。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水平均升高,观察组(49.89±3.07)%高于对照组的(46.26±3.22)%;LVEDD、LVESD水平均减小,观察组(51.83±3.66)、(35.87±3.41)mm小于对照组的(56.28±3.78)、(39.72±3.30)mm,差异显著(P<0.05)。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降低,观察组(5.22±1.04)、(1.57±0.08)、(3.02±1.46)mmol/L低于对照组的(5.79±1.43)、(2.24±0.23)、(4.23±1.07)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升高,观察组(1.40±0.29)mmol/L高于对照组的(0.99±0.05)mmol/L,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观察组为7.5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213,P=0.644>0.05)。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改变患者联合应用丹参多酚酸盐和心脉通胶囊治疗的效果突出,不仅利于改善斑块稳定性,而且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血脂,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心病 心电图改变 丹参多酚酸盐 心脉通胶囊
下载PDF
心脉通胶囊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瘀血阻滞兼阴虚阳亢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试验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袁晖戍 代国方 +7 位作者 耿乃志 李秀珍 李清波 高东升 乔松彦 姜丙华 窦啟玲 窦雅琪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3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脉通胶囊在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瘀血阻滞兼阴虚阳亢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选择黑龙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洛阳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目的探讨心脉通胶囊在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瘀血阻滞兼阴虚阳亢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选择黑龙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洛阳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阳市中医院六家医院2016年12月30日至2020年4月18日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瘀血阻滞兼阴虚阳亢证)患者23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采用心可舒片治疗,试验组176例采用心脉通胶囊治疗,两组均完成4周治疗,比较两组血压实测值变化、中医证候评分、血压达标率及药物安全性。结果用药4周后,试验组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后证候积分均降低,观察组头痛、眩晕、胸闷、心悸、手足麻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过程中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通胶囊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瘀血阻滞兼阴虚阳亢证)患者中,能降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且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通胶囊 心可舒片 原发性高血压 瘀血阻滞兼阴虚阳亢证 中医证候评分
下载PDF
心脉通胶囊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条的作用及机制
3
作者 万雯 胡晓霞 +3 位作者 潘迪 陶玲 付凌云 徐旖旎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151-1155,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脉通胶囊(XMT)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舒张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测定法,观察不同浓度XMT(200、400及800 g/L)对去甲肾上腺素(NE)和氯化钾(KCl)预收缩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量效曲线的影响;以NE作为血管... 目的探讨心脉通胶囊(XMT)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舒张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测定法,观察不同浓度XMT(200、400及800 g/L)对去甲肾上腺素(NE)和氯化钾(KCl)预收缩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量效曲线的影响;以NE作为血管收缩刺激剂,观察XMT对内钙释放与外钙内流的影响。结果XMT使NE和KCl的量效曲线向右下移动,最大反应性降低;在无钙Kerbs液中,XMT抑制NE诱导内钙释放所诱导的血管收缩反应,对复钙后NE所致的血管持续收缩具有抑制趋势。结论XMT可使离体大鼠胸主动脉条舒张,该作用可能与钙离子拮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通胶囊 离体大鼠胸主动脉条 钙离子 高血压 血管舒张
下载PDF
UPLC-MS/MS法同时测定心脉通胶囊中5种皂苷的含量
4
作者 周宇星 肖小武 +4 位作者 付辉政 彭常春 易耀江 梁国嫔 潘蕾 《生物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110-115,共6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心脉通胶囊中5种皂苷含量的LC-MS/MS方法。方法:选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柱温25℃,以甲醇-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 L/min,ESI离子源,采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监测模...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心脉通胶囊中5种皂苷含量的LC-MS/MS方法。方法:选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柱温25℃,以甲醇-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 L/min,ESI离子源,采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监测模式。结果: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e、Rg1、Rb1及Rd在检测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 1),加标回收率为95.94%~98.05%,精密度、稳定性及准确度RSD<3.0%。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心脉通胶囊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通胶囊 皂苷 UPLC-MS/MS
下载PDF
心脉通胶囊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丘瑞香 罗致强 +2 位作者 罗汉川 秦鉴 金明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42-344,共3页
目的:为探讨心脉通胶囊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5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用心脉通胶囊(30例)及复方丹参片(15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心电图ST段和临... 目的:为探讨心脉通胶囊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对45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用心脉通胶囊(30例)及复方丹参片(15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心电图ST段和临床症状等的变化,并与20名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SOD明显低于健康人(P<0.001),MDA明显高于健康人(P<0.001)。心脉通胶囊治疗后,患者SOD及ST段明显升高(P<0.001),MDA及症状计分明显降低(P<0.001);用复方丹参片者SOD及ST段无明显改变(P>0.05),MDA和症状计分虽降低明显(P<0.05,P<0.001),但仍显著高于心脉通胶囊组(P<0.01)。结论:心脉通胶囊能有效提高缺血心肌的抗氧化能力,以保护缺血心肌的损伤,因而用以防治冠心病心肌缺血有其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通胶囊 心肌缺血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心脉通胶囊抗心肌缺血与血管内皮保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丘瑞香 贺敬波 +3 位作者 蓝军 邝翠仪 刘红健 冯君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7-349,共3页
为探讨中药复方心脉通胶囊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将6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通胶囊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计分、心肌缺血总负荷(TIB)、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为探讨中药复方心脉通胶囊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将6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通胶囊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计分、心肌缺血总负荷(TIB)、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计分、TIB、MDA均显著下降(P<0.05),而心脉通胶囊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心脉通组ET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NO、SOD明显上升(P<0.05),而心脉通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心脉通胶囊有良好抗心肌缺血作用,其作用机理与血管内皮保护效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中医药疗法 心脉通胶囊 血管内皮
下载PDF
心脉通胶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丘瑞香 贺敬波 蓝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4-76,共3页
探讨心脉通胶囊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38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心脉通组(20例,加用心脉通胶囊治疗),对照组(18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 探讨心脉通胶囊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38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心脉通组(20例,加用心脉通胶囊治疗),对照组(18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心电图ST段和临床症状等的变化,并与14名健康人作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ET明显高于健康人(P< 0. 01), CGRP变化不明显(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ET及症状计分均明显降低( P< 0. 01), ST段均明显升高( P< 0. 01),但心脉通组 ET、症状计分降低及 ST段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P<0.01);对照组CGRP变化不明显(P>0.05),心脉通组CGRP明显提高(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严重血管内皮损伤,心脉通胶囊能抑制血浆ET的过量释放,同时有促进血浆CGRP的生成和分泌作用并有良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其作用与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调整 ET和CGRP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通胶囊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素
下载PDF
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孟君 冯君 +1 位作者 贺敬波 丘瑞香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16-818,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存活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4 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2 3例 ,用常规西药加心脉通胶囊治疗 )与对照组 (2 3例 ,单用常规西药治疗 ) ,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核素分布异... 目的 :探讨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存活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4 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2 3例 ,用常规西药加心脉通胶囊治疗 )与对照组 (2 3例 ,单用常规西药治疗 ) ,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核素分布异常节段计数、计分及核素心肌显像缺损范围分数和严重程度积分的变化 ,观察心脉通胶囊对心肌缺血区血流灌注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核素分布异常节段计数、计分及核素心肌显像缺损范围分数和严重程度积分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心脉通胶囊具有较好改善冠脉血流量 ,增加心肌缺血区灌注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通胶囊 急性心肌梗死 存活心肌 血流灌注
下载PDF
心脉通胶囊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17
9
作者 丘瑞香 贺敬波 +3 位作者 蓝军 邝翠仪 刘红健 冯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观察心脉通胶囊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6 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通组 (30例 ,常规西药加心脉通胶囊治疗 )与对照组 (30例 ,单用常规西药治疗 )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计分、心肌缺血总负荷 (TIB)、血浆内皮... 目的 :观察心脉通胶囊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6 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通组 (30例 ,常规西药加心脉通胶囊治疗 )与对照组 (30例 ,单用常规西药治疗 )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计分、心肌缺血总负荷 (TIB)、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心脉通组临床症状计分、TIB、ET、MDA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1) ,NO、SOD上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心脉通胶囊有较好抗心肌缺血作用 ,血管内皮保护效应及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是其作用机理之一 ,加用心脉通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比单用西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通胶囊 心肌缺血 冠心病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孟君 冯君 +2 位作者 丘瑞香 蓝军 贺敬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心脉通胶囊(由人参、三七、大黄、枳壳等组成)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4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通胶囊组(23例,常规西药加心脉通胶囊治疗)与对照组(23例,常规西药...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心脉通胶囊(由人参、三七、大黄、枳壳等组成)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4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通胶囊组(23例,常规西药加心脉通胶囊治疗)与对照组(23例,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VEGF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在1周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脉通胶囊有促血循环中VEGF表达的作用,可能具有诱导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通胶囊 治疗应用 心肌梗塞 中西医结合疗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MP-9与高敏CRP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孟君 秦鉴 +3 位作者 马芸 孙慧兰 罗初凡 丘瑞香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50-852,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ACS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脉通胶囊n=31)、对照组(n=32),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MMP-9与hs-CRP水... 目的:探讨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ACS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脉通胶囊n=31)、对照组(n=32),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MMP-9与hs-CRP水平。结果:对照组MMP-9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而hs-CRP水平治疗后有显著性下降。治疗组MMP-9与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ACS患者MMP-9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而MMP-9,hs-CRP与血脂无相关。结论:心脉通胶囊可能通过抑制MMP-9,降低hs-CRP,而减少细胞外基质降解,减轻炎症反应达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通胶囊 急性冠脉综合征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心脉通胶囊配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2
作者 谭志辉 梁燕玲 +2 位作者 蓝景生 刘忠仁 黄照河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脉通胶囊配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老年高血压颈动脉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 目的探讨心脉通胶囊配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老年高血压颈动脉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心脉通胶囊,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内径(CAD)、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脂。结果治疗后两组颈动脉CAD增宽、IMT变薄、颈动脉斑块面积缩小,并且血清TC、TG、HDL-C、LDL-C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颈动脉CAD较对照组增宽、IMT较对照组变薄、颈动脉斑块面积较对照组缩小,血清TC、TG、LDL-C均较对照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时,在使颈动脉内径(CAD)增宽、颈动脉IMT变薄、颈动脉斑块面积缩小、改善血脂代谢异常方面起到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通胶囊 阿托伐他汀 老年高血压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心脉通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心肾损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戴小华 袁良 +12 位作者 马瑞 花继平 谢娜 丁丽 冉永玲 杨帆 王银燕 付军 梁国庆 董梅 邵正斌 戚先伟 朱斌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8期3057-3060,共4页
目的观察心脉通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心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心肾损害病人,分为观察组(120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降压治疗,观察组加服心脉通胶囊,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 目的观察心脉通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心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心肾损害病人,分为观察组(120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降压治疗,观察组加服心脉通胶囊,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诊室血压、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A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诊室血压、mAlb、ACR、hs-CRP明显下降,eGFR升高,TG、TC、LDL-C明显降低,LAEDD、LVM、LVMI明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脉通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心肾损害病人,可有效改善中医证候,降低血压,调脂,抗炎,改善心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心肾损害 心脉通胶囊 中医证候
下载PDF
中药复方心脉通胶囊的抗心肌缺血疗效与机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丘瑞香 贺敬波 +3 位作者 蓝军 邝翠仪 刘红健 冯君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心脉通胶囊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 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通胶囊组 (30例 ,常规西药加心脉通胶囊治疗 )与对照组 (30例 ,单用常规西药治疗 )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计分、...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心脉通胶囊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 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心脉通胶囊组 (30例 ,常规西药加心脉通胶囊治疗 )与对照组 (30例 ,单用常规西药治疗 )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计分、心肌缺血总负荷 (TIB)、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计分、TIB、MDA均显著下降 (P <0 .0 5 ) ,而心脉通胶囊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1) ,心脉通组ET显著下降 (P <0 .0 1) ,但对照组下降不明显 (P >0 .0 5 ) ;两组治疗后NO、SOD明显上升 (P <0 .0 5 ) ,而心脉通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心脉通胶囊有良好抗心肌缺血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血管内皮保护效应及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密切相关 ,加用心脉通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比单用西药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通胶囊 心肌缺血 药物疗法 疗效 作用机制 TIB ET NO SOD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心脉通胶囊中丹酚酸B含量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吴杲 瞿发林 +1 位作者 吴汉斌 何招兵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心脉通胶囊中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YMC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检测波长286nm,流速0.8mL·min-1。结果丹酚酸B的加样提取平均回收率为99.75%,RSD为1.44%,...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心脉通胶囊中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YMC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检测波长286nm,流速0.8mL·min-1。结果丹酚酸B的加样提取平均回收率为99.75%,RSD为1.44%,重复性试验的RSD为2.01%。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结果稳定,重复性好,本方法可用于测定心脉通胶囊中丹酚酸B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心脉通胶囊
下载PDF
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存活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丘瑞香 冯君 孟君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98-600,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缺血存活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成功进行PTCA术的AMI患者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在AMI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在术前3天开始服用心脉通胶囊,治疗1周,观察治疗前...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缺血存活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成功进行PTCA术的AMI患者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在AMI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在术前3天开始服用心脉通胶囊,治疗1周,观察治疗前后核素静息心肌显像节段数、核素心肌灌注缺损范围分数(ES)和核素心肌灌注缺损严重程度积分(SS)以及循环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记分为1的静息心肌显像节段数转变2分的变化率治疗组(58.33%)明显大于对照组(53.33%)(P<0.05),ES、SS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天和1周VEGF浓度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复方心脉通胶囊能促进存活心肌的代谢活动,促进循环VEGF的表达,对AMI患者缺血存活心肌起积极保护作用;益气活血中药有血管新生活性样作用,有助于梗塞区新生血管的形成和侧支循环的建立,对改善缺血存活心肌的低灌注状态将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通胶囊 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保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心脉通胶囊中大黄、红参、三七的薄层色谱鉴别 被引量:3
17
作者 赖宝龙 马斌 +2 位作者 李瑞明 邝翠仪 喻丽元 《中国药业》 CAS 2008年第22期35-35,共1页
目的建立心脉通胶囊中主要药材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大黄、红参和三七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可分别检出处方中大黄、红参和三七对应的斑点,斑点显色清晰,分离效果好,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目的建立心脉通胶囊中主要药材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大黄、红参和三七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可分别检出处方中大黄、红参和三七对应的斑点,斑点显色清晰,分离效果好,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心脉通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通胶囊 大黄 红参 三七 薄层色谱法
下载PDF
心脉通胶囊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cNOS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严群超 熊爱华 +1 位作者 杨钦河 莫木顺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脉通胶囊对实验性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预防效果及与一氧化氮 (NO)的相关机制。方法 :应用垂体后叶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测定其心室肌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c NOS) m RNA的表达 ,结果用积分光密度 (IOD)表示。结果 :急性... 目的 :探讨心脉通胶囊对实验性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预防效果及与一氧化氮 (NO)的相关机制。方法 :应用垂体后叶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测定其心室肌组织一氧化氮合酶 (c NOS) m RNA的表达 ,结果用积分光密度 (IOD)表示。结果 :急性心肌缺血组大鼠心室肌组织 c NOS m RNA的表达为 2 0 .8± 4.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5 6 .5± 12 .0 ,差异非常显著 (P<0 .0 1) ;心肌缺血前使用心脉通胶囊组的心室肌组织 c NOSm RNA的表达为 38.2± 8.0 ,高于急性心肌缺血组 (P<0 .0 5 ) ,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结论 :心脉通胶囊可能通过提高心室肌组织表达 c NOS m RNA,进而使 NO产生增加 ,达到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一氧化氮合酶 mRNA 心脉通胶囊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心脉通胶囊对冠心病患者血管活性因子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丘瑞香 邝翠仪 贺敬波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脉通胶囊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4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心脉通组(20例,加用心脉通胶囊治疗),对照组(2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心电图S... 目的:探讨心脉通胶囊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4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心脉通组(20例,加用心脉通胶囊治疗),对照组(2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心电图ST段和临床症状等的变化,并与14名健康人作对比。结果:两组患者ET明显高于健康人(p<0.001),CGRP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①两组患者ET及症状计分明显降低(p<0.01),ST段明显升高(p<0.01),但心脉通组ET、症状计分降低及ST段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0.01)。②常规用药者CGRP变化不明显(p>0.05),加用心脉通胶囊者CGRP明显提高(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血管调节肽代谢紊乱;心脉通胶囊能促进血浆CGRP的生成和分泌,抑制血浆ET的过量释放,拮抗ET生物学效应,其良好抗心肌缺血作用,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调整ET和CGRP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通胶囊 冠心病 内皮素 CGRP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99m)TC-MIBI SPECT评价心脉通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君 杜志民 +1 位作者 李怡 丘瑞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1年第13期1209-1210,共2页
目的 :定量评价心脉通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将 39例患者随机分组 ,治疗组 2 0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脉通胶囊 ;对照组 19例 ,常规治疗。采用 99m 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定量评价缺血心肌面积。结果 :在获得的主要定... 目的 :定量评价心脉通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将 39例患者随机分组 ,治疗组 2 0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脉通胶囊 ;对照组 19例 ,常规治疗。采用 99m 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定量评价缺血心肌面积。结果 :在获得的主要定量参数心肌缺损范围分数与严重程度积分方面 ,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心脉通胶囊可以明显改善冠脉血流 ,增加心肌缺血区灌注 ,对缺血性心脏病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脉通胶囊 缺血性心脏病 心肌断层显像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