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4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同期心脏不停跳三尖瓣成形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韦科全 李思聪 +4 位作者 蒋伟 黄立坚 覃健 黄振旺 龙小毛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3期265-271,共7页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与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的手术结果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人工...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与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的手术结果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治疗三尖瓣反流(TR)的94例患者临床资料。68例接受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同期心脏不停跳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正中开胸组),26例接受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同期心脏不停跳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全胸腔镜组)。通过倾向性匹配评分(PSM)减少选择偏倚,最终得到26对病例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基本信息、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资料,包括心脏彩超结果、手术住院相关指标等。结果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阻断时间长于正中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显示,两组二尖瓣收缩期血流速度、二尖瓣压差、压力减半时间(PHT)、TR面积、右心房内径(RAD)、右心室内径(RVD)以及房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个月TR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显示,正中开胸组二尖瓣压差显著低于全胸腔镜组(P<0.05),但两组二尖瓣收缩期血流速度、PHT、TR面积、RAD、RV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瓣周漏、房颤、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二尖瓣手术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与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的疗效相当,两种手术方式均可用于临床治疗二尖瓣、三尖瓣联合瓣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心脏不停跳 三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置换术
下载PDF
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治疗重症冠心病的效果研究
2
作者 王振雷 牟伟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2期39-42,共4页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冠脉)搭桥术治疗重症冠心病(CHD)的效果。方法 84例行冠脉搭桥术治疗的重症C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体外循环停跳技术,观察组患者使用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冠脉)搭桥术治疗重症冠心病(CHD)的效果。方法 84例行冠脉搭桥术治疗的重症C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体外循环停跳技术,观察组患者使用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技术。比较两组各项手术及恢复指标,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术前及术后1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01.52±30.14)min、体外循环时间(86.11±27.85)min、术后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停留时间(53.42±21.57)h、呼吸机使用时间(19.10±7.25)h、住院时间(7.41±1.28)d短于对照组的(148.27±43.52)min、(119.94±35.18)min、(89.83±34.61)h、(31.06±11.83)h、(12.35±2.26)d,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540.65±210.96)ml少于对照组的(674.52±262.37)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LVEF、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33.46±8.29)pg/ml、IL-6(42.19±5.65)pg/ml、中性粒细胞计数(9.10±2.04)×10^(9)/L均低于对照组的(45.17±9.18)pg/ml、(57.21±5.98)pg/ml、(11.39±2.74)×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治疗重症CHD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保障术后心功能的恢复,且术后炎症反应程度轻,安全性高,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均较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冠心病 体外循环辅助 心脏不停跳 冠状动脉搭桥术 效果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护理配合措施
3
作者 陈甜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108-0110,共3页
探究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OPCAB的护理配合具体措施。方法 以2022年1月-12月期间参与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未进行护理配合,观察组则给予护理配合。了解患者术后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对比,观察... 探究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OPCAB的护理配合具体措施。方法 以2022年1月-12月期间参与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未进行护理配合,观察组则给予护理配合。了解患者术后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对比,观察组的临床观察指标明显比对照组好,且满意度达到了96%,比对照组(64%)高。结论 护理配合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为手术提供一定帮助,可以确保手术顺利地进行。且在完善的护理配合措施下,患者得到了更加高质量的护理,有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 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 护理配合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手术89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海波 李温斌 +3 位作者 花光斌 张建设 宋先荣 李立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11期856-857,共2页
关键词 心脏不停跳手术 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技术 心肌保护效果 心脏手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300例 被引量:45
5
作者 韦世锋 郑陈光 +5 位作者 付乾昌 林辉 温仁祝 覃家绵 罗玉忠 廖寿合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159-160,共2页
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300例韦世锋郑陈光付乾昌林辉温仁祝覃家绵罗玉忠廖寿合由于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低温和主动脉阻断引起心肌超微结构和病理生理改变,使心脏手术并发症多、死亡率高。1992年我们设计常温心脏不... 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300例韦世锋郑陈光付乾昌林辉温仁祝覃家绵罗玉忠廖寿合由于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低温和主动脉阻断引起心肌超微结构和病理生理改变,使心脏手术并发症多、死亡率高。1992年我们设计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临床应用30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手术 心脏不停跳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微创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附46例报告) 被引量:22
6
作者 杨秀滨 王东进 +3 位作者 吴清玉 花中东 钱向阳 杨研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284-285,共2页
目的 报告经右侧腋下小切口 ,在心脏不停跳下修补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结果。 方法  1997年 1月至2 0 0 0年 3月 ,为 46例房间隔缺损经右侧腋下小切口 ,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了缺损修补术 ,其中 1例功能性单心房 ,2例部分型肺静脉 (... 目的 报告经右侧腋下小切口 ,在心脏不停跳下修补房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结果。 方法  1997年 1月至2 0 0 0年 3月 ,为 46例房间隔缺损经右侧腋下小切口 ,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了缺损修补术 ,其中 1例功能性单心房 ,2例部分型肺静脉 (右侧 )畸形引流 ,3例中度肺动脉高压。 结果 平均切口长度 (7 2± 1 1)cm。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30 3± 7 8)分钟。术后所有患者无房水平分流及手术相关并发症 ,37例随访 3月~ 2 4(1 3± 0 6 )年。所有患者心功能良好 ,无并发症。 结论 右侧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是一种安全、可靠、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 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房间隔缺损 手术方法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修补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3
7
作者 成祥军 陈若菡 +4 位作者 王广阔 张志刚 邓毅权 李伦明 梁湘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362-365,共4页
目的总结经右腋下小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适应证及技术要点。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们共完成92例经右腋下小切口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男性52例,女性40例,其中2例合并部分... 目的总结经右腋下小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适应证及技术要点。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们共完成92例经右腋下小切口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男性52例,女性40例,其中2例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存在中度以上肺高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39例。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患者取左侧卧位,切口位于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皮肤切口长度5-8cm,约经第3或第4肋间进胸,切开并悬吊心包,行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右心房切口修补房间隔缺损及三尖瓣成形。结果全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术中无恶性心律失常和气栓发生,术后无脑部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少量气胸、皮下气肿,1例出现肺不张,1例随访有1-2mm残余分流。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心内修补房间隔缺损手术安全、可靠,具有美容效果好、创伤轻、手术时间短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腋下小切口 心脏不停跳 房间隔缺损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林 肖颖彬 +5 位作者 王学峰 陈柏成 陈进劲 刘兵 曾祥君 方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 介绍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的应用体会。 方法  32 7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行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置左心房引流管 ,降温至32± 1℃并维持 ,仅... 目的 介绍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的应用体会。 方法  32 7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行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置左心房引流管 ,降温至32± 1℃并维持 ,仅阻断上、下腔静脉 ,不阻断升主动脉 ,维持灌注压在 6 0 m m Hg左右 ,在心脏不停跳下施行心脏畸形矫正术 ,方法同心脏停搏手术。 结果 死亡 7例 ,死亡率 2 .1% ,其余均痊愈出院 ,随访 1~ 13个月 ,恢复良好。 结论 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并简化操作 ,缩短体外循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 心脏不停跳 心内直视手术 治疗
下载PDF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酶学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周晓彤 薛涛 +2 位作者 王志萍 孙全胜 张中明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74-676,共3页
目的 探讨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  2 0例单纯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其中浅低温不停跳组 (Ⅰ组 ) 12例、低温停跳组 (Ⅱ组 ) 8例。两组均切开右心房置入冠状静脉窦 (CS)灌注管 ,不停跳组... 目的 探讨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  2 0例单纯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其中浅低温不停跳组 (Ⅰ组 ) 12例、低温停跳组 (Ⅱ组 ) 8例。两组均切开右心房置入冠状静脉窦 (CS)灌注管 ,不停跳组分别于体外循环 (CPB)前 (T1 )、CPB15min(T2 )、CPB停止时 (T3)及停止后 15min(T4 )取冠脉血和右心房心肌 ,停跳组分别于转流前 (T1 )、主动脉阻断时 (T2 )、主动脉开放时 (T3)、主动脉开放后 15min(T4 )取冠脉血和右心房心肌。测定冠状静脉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肌酸激酶 (CK)、乳酸脱氢酶 (LDH)的活性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 ,测定心肌组织匀浆中钙 ATP酶 (Ca2 + ATPase)、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活性 ,观察两组心房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体外循环开始后各时段两组LDH、CK均呈上升趋势 ,停跳组明显高于不停跳组。体外循环开始后停跳组SOD明显低于不停跳组而MDA明显高于不停跳组。停跳组心肌组织Ca2 + ATPase、NOS活性较不停跳组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低温 心脏不停跳 心内直视手术 心肌酶学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左心功能低下患者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德峰 张健 +4 位作者 叶海峰 张爱民 苗毅 赵竞余 李素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总结严重左心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搭桥(ONBEATCABG)的临床经验。方法2005年10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对47例严重左心功能低下的冠心病患者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早期行非体外循环搭桥(OPCAB)24例,... 目的总结严重左心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搭桥(ONBEATCABG)的临床经验。方法2005年10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对47例严重左心功能低下的冠心病患者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早期行非体外循环搭桥(OPCAB)24例,其中因血流动力学不能维持,紧急转流行ONBEATCABG10例(其中湿备4例);后期23例手术起始就常规行ONBEATCABG术。比较OPCAB(未转流)及常规ONBEATCABG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并分析总结OPCAB及ONBEATCABG在严重左心功能低下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结果23例行常规ONBEAT下心脏搭桥(3.28±0.62)支,体外循环(ECC)时间(92.34±28.62)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OPCAB紧急转流10例,搭桥(2.07±0.81)支,ECC时间(150.53±64.31)min,术中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2例,术后死亡2例,均死于心功能衰竭。结论严重左心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相对于OPCAB,ONBEATCABG对心肌的损伤略重,但合理采用ONBEATCABG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 心功能
下载PDF
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脑氧饱和度的测定 被引量:9
11
作者 蒋宗滨 陈强 +2 位作者 胡振快 周文富 谭冠先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9-10,共2页
选择20例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术中动态监测病人脑氧饱和度(rSO2)的变化,以了解这种新术式对病人大脑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时病人rSO2的变化不大,均在正常值范围,... 选择20例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术中动态监测病人脑氧饱和度(rSO2)的变化,以了解这种新术式对病人大脑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时病人rSO2的变化不大,均在正常值范围,提示术中只要维持MAP>6.65kPa,同时超常规量提高转流量,这种新术式并没有造成对病人大脑功能的影响及脑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手术 脑氧饱和度 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
下载PDF
依达拉奉在心脏不停跳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蔡志福 陈铭伍 +3 位作者 冼磊 郭建极 刘俊 雷宾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81-1483,共3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心脏不停跳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需行二尖瓣置换术(MVR)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依达拉奉组(E组)30例,对照组(C组)30例。E组于预充液中按0.5 mg/kg加入依达拉奉,C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T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心脏不停跳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需行二尖瓣置换术(MVR)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依达拉奉组(E组)30例,对照组(C组)30例。E组于预充液中按0.5 mg/kg加入依达拉奉,C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T1)、转机30 min(T2)、停机(T3)、术毕(T4)、术后24 h(T5)、术后72 h(T6)各时点检测全血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 (1)心肌酶LDH、CK-MB、cTnT术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CPB)开始后各时点心肌酶的含量均较术前增高(P<0.01),且各时点E组均较C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DA、SOD术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D从T2时点开始持续下降,至T4最低值后逐渐升高,CPB开始后C组各时点均低于E组(P<0.01),且C组在各时点下降更为显著(P<0.01);两组MDA在CPB开始后均较术前升高,T4时点开始下降,逐渐接近正常水平,两组之间浓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各时点升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用于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以降低心肌酶漏出量,减少MDA的产生,提高心肌细胞SOD活性,表明依达拉奉有利于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 心肌保护 氧自由基
下载PDF
心脏不停跳与冷晶体停搏在常见先心病矫治术中对肌钙蛋白I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亚涛 高秉仁 +3 位作者 赵宏林 谢建明 李元敏 房玉梅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 探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中心脏不停跳与心脏停搏两种术式对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的影响及其心肌保护的效果。 方法  36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者按入院顺序以奇偶数随机分为心脏不停跳组 (组 )和冷晶体停搏组 (组 )两... 目的 探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中心脏不停跳与心脏停搏两种术式对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的影响及其心肌保护的效果。 方法  36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者按入院顺序以奇偶数随机分为心脏不停跳组 (组 )和冷晶体停搏组 (组 )两组 ,每组 18例。分别于术前、主动脉开放后 (组 为缝合右心房壁后 ) 1、2 4、4 8、72和 96 h取患者中心静脉血 ,测定 c Tn I、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乳酸脱氢酶 (L DH) ,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两组各前 10例患者心内操作前、后心肌超微结构。 结果 两组术后血清 c Tn I、CK、CK- MB和 L DH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两组 c Tn I均于术后 1h达峰值 ,主动脉开放后各时点组 显著高于组 (t=- 32 3.0 4 ,P<0 .0 1) ;组 CK-MB术后 2 4 h达峰值 ,组 术后 1h达峰值 ,主动脉开放后各时点组 显著高于组 (t=- 72 .5 3,P<0 .0 1) ;CK、L DH变化趋势与 CK- MB相似。组 术后心肌超微结构变化轻微 ,组 明显改变 ,其受损程度分级较术前重。 结论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中心脏不停跳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 ,减少 c Tn I的释放 ,较冷晶体停搏术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 心脏不停跳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肌钙蛋白Ⅰ 心肌保护
下载PDF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在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中的运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咏 肖颖彬 +3 位作者 王学峰 陈林 钟前进 刘梅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9-190,共2页
目的 提高巨大左心室瓣膜病 (LVEDD >70mm)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7年 1 1月 2 0 0 0年 9月间 ,我科运用改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 ,对 47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的患者实施的外科治疗。术前平... 目的 提高巨大左心室瓣膜病 (LVEDD >70mm)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7年 1 1月 2 0 0 0年 9月间 ,我科运用改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 ,对 47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的患者实施的外科治疗。术前平均LVEDD 78 2 (70 96)mm ,心功能Ⅲ级 35例 ,Ⅳ级 1 2例。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率为 6 38% (3/ 4 7) ;全组无体循环气栓和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术后 34周超声心动图复查 ,LVEDD较术前减小 ;心功能显著提高。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安全可行 ,可有效减轻低温和缺血再灌注对心肺等脏器的损伤 ;有利于避免术中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 ;有利于重症瓣膜患者的手术治疗和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手术 心脏瓣膜病 体外循环 浅低温 心脏不停跳 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
下载PDF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及手术适应证(摘要) 被引量:8
15
作者 孟强 吴清玉 +5 位作者 王东进 杨秀滨 李巅远 花中东 凤伟 王小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0-140,共1页
关键词 心脏不停跳 心内直视手术 手术适应证
下载PDF
心脏不停跳与停跳对心肌超微结构和心肌酶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马群 刘勇 +3 位作者 朱亚玲 王淦 刘长健 乔彤 《江苏医药》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 通过比较心脏停跳与不停跳条件下心内手术对心肌酶和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以确定较好的手术方式和心脏保护方法。方法 对常温 (34℃~ 37℃ )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不停跳和冷晶体间断灌注心脏低温保护方法心脏停跳下进行心内手术。... 目的 通过比较心脏停跳与不停跳条件下心内手术对心肌酶和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以确定较好的手术方式和心脏保护方法。方法 对常温 (34℃~ 37℃ )不阻断升主动脉心脏不停跳和冷晶体间断灌注心脏低温保护方法心脏停跳下进行心内手术。结果 不停跳组心肌微结构和心肌酶几乎无变化 ,而停跳组有显著变化。结论 心脏不停跳行心内手术是值得推广的心肌保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心肌超微结构 心肌酶 心脏不停跳
下载PDF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的肺保护 被引量:6
17
作者 谢晓勇 何巍 +4 位作者 冼磊 郑宝石 冯旭 周涛 高建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5-838,共4页
背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治疗可能减轻心内直视手术后肺损伤,但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二尖瓣置换术肺保护效果。方法:纳入二尖瓣置换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 背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治疗可能减轻心内直视手术后肺损伤,但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二尖瓣置换术肺保护效果。方法:纳入二尖瓣置换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治疗,对照组采用中低温心脏停跳体外循环治疗。分别于置换开始和体外循环后30min两个时点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体外循环前及体外循环后30min分别取左右心房血测定中性粒细胞并计算跨肺差值;体外循环前、停机时、停机后1,8h查动脉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髓过氧化物酶水平及中性粒细胞跨肺差值在体外循环后30min明显升高(P<0.01),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呼吸指数在体外循环停机时、停机后1,8h各时点升高(P<0.05),但实验组升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能减轻二尖瓣置后的肺损伤,有较好的肺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 二尖瓣置换 肺保护 急性肺损伤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灌注管理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海清 彭劲松 +3 位作者 胡振快 谭冠先 蒋宗滨 严秀荣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灌注管理。方法:80例心内直视术,体外循环采用血液稀释,完全心肺转流期间保持心脏跳动,高流量灌注,鼻咽温维持32~35℃。结果:转流时间18~190min,其中先天性心脏病(...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灌注管理。方法:80例心内直视术,体外循环采用血液稀释,完全心肺转流期间保持心脏跳动,高流量灌注,鼻咽温维持32~35℃。结果:转流时间18~190min,其中先天性心脏病(48±30)min,瓣膜病(99±48)min;8例在转流初期一过性低血压,其余平均动脉压(MAP)在6.67~12kPa,转流中无室颤;5%碳酸氢钠溶液用量(10.3±6.2)ml,酸碱失衡4例;转机中尿量(2.8±0.6)ml/kgh-1;血红蛋白尿20例,其中转机时间<60min与转机时间>60min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全组停机顺利,无低心排综合征。结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灌注管理遵守体外循环的基本原则,主要特点是高流量灌注,维持好血压,适当降温,降低心肌氧耗量,避免酸碱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不停跳 体外循环 管理 心内直视术
下载PDF
微创心脏不停跳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26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士忠 刘立群 +4 位作者 隽兆东 刘效波 都彩菊 刘宝堂 苏俊武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8期84-85,共2页
目的总结微创右胸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近中期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经右胸外侧小切口,应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方法,修补室间隔缺损及其合并畸形共126例;回顾分析手术疗效并随访患者的近中期生活质量。结果本... 目的总结微创右胸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近中期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经右胸外侧小切口,应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手术方法,修补室间隔缺损及其合并畸形共126例;回顾分析手术疗效并随访患者的近中期生活质量。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体外循环时间15~83(28.2±19.6)min,腔静脉阻断时间10~65(24.3±15.8)min。术后绝大多数患者不用或仅用少量多巴胺类活性药,胸腔引流量为(160±56)mL,无严重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发生;1例发生脑部空气栓塞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经高压氧治疗1周后康复出院;一过性血红蛋白尿21例。随访120例,6例失访,随访时间6~76(39±14)个月,均恢复良好,全部恢复正常的工作及学习。结论右胸外侧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切口隐蔽,手术安全,能较好地保护心肌,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部分选择的心内直视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胸外侧小切口 心脏不停跳 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下载PDF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条件下瓣膜置换的肺保护 被引量:5
20
作者 谢晓勇 何巍 +4 位作者 郑宝石 冯旭 周涛 叶仕高 冯震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8期3267-3271,共5页
背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可减轻术后肺损伤,与其可减轻中性粒细胞在肺部积聚,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等炎性因子水平有关,但其他方面的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的:进一步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二尖... 背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可减轻术后肺损伤,与其可减轻中性粒细胞在肺部积聚,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等炎性因子水平有关,但其他方面的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的:进一步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肺保护机制。方法:纳入二尖瓣置换患者40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治疗,对照组采用中低温心脏停跳体外循环治疗。分别于开胸后和体外循环后30min两个时点采集肺组织及静脉血,检测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表达水平及血液黏附分子CD11b/CD18荧光阳性百分率;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30min、停机时、停机后3,6,12h取静脉血测定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浓度;体外循环前、停机时、停机后1,8h查动脉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结果与结论:①两组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蛋白表达、CD11b/CD18荧光阳性百分率在体外循环后30min明显升高(P<0.01);但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②两组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浓度在体外循环30min、停机时、停机后3,6h4个时点明显升高(P<0.01,P<0.05),但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P<0.05)。③两组呼吸指数在体外循环停机时、停机后1,8h各时点升高(P<0.01,P<0.05),但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提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瓣膜置换可通过抑制肺部核转录因子кB活性,降低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CD18表达及减少中性粒细胞释放弹性蛋白酶等机制,减轻术后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 二尖瓣置换 肺保护机制 肺损伤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