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8篇文章
< 1 2 2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择期心脏外科手术时机的选择: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1
作者 王靖 王建 +8 位作者 王添隆 滕媛 刘刚 王茜 楼松 胡强 高国栋 于坤 吉冰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 评估近期新冠病毒感染后择期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并探讨手术的最佳时机。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了2023年2月7日至3月9日接受择期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的近期有新冠病毒感染成年患者。根据感染至手术的间... 目的 评估近期新冠病毒感染后择期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并探讨手术的最佳时机。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了2023年2月7日至3月9日接受择期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的近期有新冠病毒感染成年患者。根据感染至手术的间隔时间,将患者分为术前新冠病毒感染≤8周和> 8周两组,比较临床资料和术后结局。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亚组分析确定与患者结局相关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415例患者,其中79例(19.0%)术前新冠病毒感染≤8周。≤8周组的患者表现出较长的机械通气时间[7(5,11)h vs.6(5,8)h,P=0.02]、术后胸腔引流总量增加[961(680,1405)ml vs.800(533,1 102)ml,P=0.003]、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48(24,72)h vs.24(24,48)h,P=0.012]和住院时间[13(10,15)d vs.11(9,14)d,P=0.041]延长。对于60岁及以上患者的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和住院时长的影响更大。结论 大多数患者可以在新冠病毒感染后安全地进行择期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8周内新冠病毒感染可能与患者延长的ICU时间和住院时间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心脏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预后 手术时机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病人气管插管拔除后早期饮水的临床实践研究
2
作者 刘翠 朱福香 +5 位作者 张丛丛 宫慧 袁美玲 孔娜 崔振泉 魏丽丽 《循证护理》 2024年第3期565-570,共6页
目的:评价早期经口饮水在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后气管插管拔除病人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于2022年3月1日—5月31日行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的病人123例作为对照... 目的:评价早期经口饮水在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后气管插管拔除病人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室于2022年3月1日—5月31日行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的病人123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拔管后4 h经口饮水),选取于2022年6月1日—9月30日行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的病人12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拔除气管插管后早期经口饮水干预方案)。记录两组病人口渴程度、口腔黏膜湿润程度,呛咳、恶心呕吐、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以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记录两组的平均饮水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的口渴程度得分和口唇黏膜湿润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饮水呛咳、恶心呕吐、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3.01±6.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0.29±7.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饮水时间为(18.75±14.9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245.06±17.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安全评估,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气管插管拔除病人立即评估并早期经口饮水有利于缓解术后口渴程度,增加口腔黏膜湿润程度,减轻口咽部不适感,改善病人舒适度,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且未增加相关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实践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早期饮水 口渴 气管插管 拔管 护理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张奇梁 曹泽辉 +2 位作者 吴世群 王石雄 柳德斌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04-107,共4页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中医师无法直视心脏和大血管,手术操作难度大,导致并发症增加、术者学习曲线延长。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从形态和功能两方面评估循环系统,具有定位、定性、定时、定量的基本功能,提高了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其在...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中医师无法直视心脏和大血管,手术操作难度大,导致并发症增加、术者学习曲线延长。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能从形态和功能两方面评估循环系统,具有定位、定性、定时、定量的基本功能,提高了麻醉和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其在微创心脏外科手术中不仅有助于明确术前诊断、辅助股动静脉插管、改进心脏停搏液输送和心腔内排气,而且能明显降低术中心血管并发症,为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 麻醉
下载PDF
术前高尿酸血症与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风险的关系
4
作者 葛雅婷 束金莲 +1 位作者 姚少峰 李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59-0067,共9页
通过meta分析评估术前高尿酸血症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急性肾损伤风险的关系。方法 在中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c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进行文献搜索,电子搜索关于在心脏... 通过meta分析评估术前高尿酸血症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急性肾损伤风险的关系。方法 在中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c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进行文献搜索,电子搜索关于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尿酸与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关系的研究,搜索年限为(1985年至2022年12月),采用软件Review Manager5.3计算合并比值比和95%置信区间,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分析。结果 纳入16项病例对照研究,18 759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纳入该荟萃分析。不同研究间设置的高尿酸阈值不同,综合后定义尿酸水平高于5.5-7.2 mg/dl为高尿酸血症。纳入术前尿酸、术前肌酐、术前左室射血分数、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期间输入的晶体体积等的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预测OR值,合并OR为2.20,95% CI 1.64-2.96(p< 0.00001)。结论 术前高尿酸血症是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心脏外科手术 急性肾损伤 预测因素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的麻醉与体外循环回顾性分析
5
作者 薛长飞 尹治青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2期0095-0097,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的麻醉与体外循环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开展的67例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分析手术麻醉与体外循环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全部存活,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 目的:分析总结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的麻醉与体外循环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开展的67例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分析手术麻醉与体外循环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全部存活,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72.39±31.52)min,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52.62±61.89)min,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61例,6例经过体外电除颤实现复跳,出现手术并发症5例(7.46%)。结论: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经外周血管插管,保持良好的单肺隔离通气、充分的静脉引流,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可以防止出现缺氧、缺血等情况,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 心脏外科手术 麻醉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6
作者 林春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31-0134,共4页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本研究以90名接受过心内直视手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分成两组45人。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手术理念对整个手术...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本研究以90名接受过心内直视手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分成两组45人。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手术理念对整个手术过程进行干预,并对两组患者在术中的各项生命体征和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围术期收缩压、体温和心率等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血浆消耗量,拔管时间,麻醉复苏时间等手术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固定饮食耐受性、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快速康复护理思想运用于心脏外科手术,能显著提高病人的生命体征,对减轻病人术后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和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心脏外科手术 手术护理
下载PDF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卢狄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09-0112,共4页
探究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22.2-10接受心血管修复术的44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并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对其监测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44例... 探究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22.2-10接受心血管修复术的44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并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监测,对其监测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44例患者中,在外科手术术前使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有1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患者不适合进行封堵术治疗,而后直接予以其修补术,且术后均未发生残漏;有5例行瓣膜置换术患者在术后检查发现有残余漏情况,故及时进行修补术;同时,有4例瓣膜成形术不佳者后直接换瓣,后再行心肺分流术修补。手术后,食道超声心动图指标水平中,除右心室面积变化率指标水平未发生变化外,所有指标水平均改善(P<0.0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 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合理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对手术情况进行即刻评价,有助于提升外科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心脏外科手术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室性期前收缩合并既往心脏外科手术者导管消融治疗的初步研究
8
作者 郭雪原 龙德勇 +6 位作者 桑才华 汤日波 蒋晨曦 刘念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既往心脏外科手术史的频发室性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contraction,PVC)患者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在北京安贞医院行PVC导管消融治疗且既往有心脏外科手术史的患者10例。所有患者在三... 目的:探讨合并既往心脏外科手术史的频发室性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contraction,PVC)患者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在北京安贞医院行PVC导管消融治疗且既往有心脏外科手术史的患者10例。所有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标测和消融,分析PVC起源部位和电生理特征。术后3、6、12、18个月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判断有无室性期前收缩复发,明确消融效果。结果:研究纳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bypassgraft,CABG)术后4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3例,瓣膜置换/修复术后3例。平均手术时间(89.1±31.5)min,除2例主动脉机械瓣置换术后患者外,其余患者均成功接受消融。其中CABG术后患者的消融成功靶点均位于心室间隔面,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除1例起源于乳头肌外,其余均在左心室流出道消融成功。所有患者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10.9±3.4)个月,8例消融成功患者均未复发。结论:多数合并既往心脏外科手术史的PVC患者,行导管消融安全、有效。机械瓣置换术后的左心室起源PVC患者,可能需要结合多种到位途径,部分患者难以消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 导管消融 心脏外科手术 机械瓣膜
下载PDF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舌压对获得性吞咽障碍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邵爱敏 夏海鸥 +3 位作者 仲骏 张琦 陈轶洪 袁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舌压对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心脏外科手术患者387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资料,采用吞咽舌肌评估训练仪测量其术前最大舌压,并评估术前术后的吞咽功能。采用分层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舌压对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心脏外科手术患者387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资料,采用吞咽舌肌评估训练仪测量其术前最大舌压,并评估术前术后的吞咽功能。采用分层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患者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以术后4 h吞咽障碍发生为金标准,绘制术前最大舌压预测心脏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的ROC曲线。结果共32例患者发生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发生率为8.3%。在控制一般资料及围手术期资料后,术前最大舌压是心脏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38,95%CI:0.881~0.999)。最大舌压预测心脏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发生的曲线下面积0.722(95%CI:0.630~0.814),最佳临界值43.13 kPa,敏感性71.9%,特异性65.1%。结论心外科患者术前最大舌压对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的发生有良好预测价值。术前最大舌压越大,术后获得性吞咽障碍发生越少,当术前患者最大舌压低于43.13 kPa时,应高度关注患者术后是否有吞咽功能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最大舌压 吞咽功能 获得性吞咽障碍 气管插管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预测
下载PDF
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有效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琦 关美娇 +2 位作者 邹彬 郑晶晶 刁玉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3-369,共7页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5-12月择期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710例,男468例,女242例,年龄≥18岁,ASAⅠ-Ⅳ级。采用医疗电子信息系统收集患者资料。记录术前抑郁...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5-12月择期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710例,男468例,女242例,年龄≥18岁,ASAⅠ-Ⅳ级。采用医疗电子信息系统收集患者资料。记录术前抑郁筛查量表(PHQ-9)评分、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分以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将采集的整个数据集按照训练集(75%)和测试集(25%)的比例进行划分,其中训练集和测试集中POD发生率相同。建立6种机器学习模型,包括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逻辑回归(LogR)、K最邻近法(KNN)、深度神经网络(DNN),基于这6种算法以5折交叉验证的方式对训练数据集的数据进行模型的学习训练,通过测试数据集的数据对模型性能进行验证。基于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模型的有效性,并找出适合本研究数据框架的最佳模型。结果有151例(21.3%)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发生POD。本研究进行了6个机器学习模型的性能比较,在使用全部特征作为潜在风险因素的条件下,GBDT的AUC为0.86(95%CI 0.82~0.89),SVM的AUC为0.79(95%CI 0.76~0.83),RF的AUC为0.85(95%CI 0.83~0.87),LogR的AUC为0.67(95%CI 0.63~0.70),KNN的AUC为0.67(95%CI 0.63~0.69),DNN的AUC为0.78(95%CI 0.74~0.82)。结论机器学习算法开发的预测模型可用于心脏外科手术后POD的预测,其中GBDT和RF表现出了较好的机器学习效能,适合于本研究数据框架,更有可能提高POD预测的准确性。特征工程可进行患者数据的可视化处理,以筛选心脏外科手术发生POD的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术后谵妄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路径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官莉贞 洪素千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路径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102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1)与研究组(n=51)。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路径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102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1)与研究组(n=51)。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研究组给予手术室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24 h应激反应指标、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温、心率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职业素质、术前准备、手术室环境、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路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且应激反应较小,对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有积极意义,临床可优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路径 心脏外科手术 护理满意度 手术室护理质量
下载PDF
心脏外科手术后膈肌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余云(综述) 王哲芸 王岩(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408-415,共8页
心脏外科手术是治疗严重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近年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成功率不断上升,但术后肺部并发症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膈肌功能障碍(diaphragm dysfunction,DD)是指膈肌肌力不能达到正常最大水平,导致最大吸气压... 心脏外科手术是治疗严重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近年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成功率不断上升,但术后肺部并发症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膈肌功能障碍(diaphragm dysfunction,DD)是指膈肌肌力不能达到正常最大水平,导致最大吸气压降低,从而导致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目前国内DD研究主要集中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的研究较少。因此总结心脏外科手术后DD的危险因素、评估方法及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对心脏外科手术后DD的认识,降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并为构建心脏外科手术后规范化膈肌功能康复方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膈肌功能障碍 治疗
下载PDF
围术期营养管理联合心理干预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心肺功能、营养状态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13
作者 王文琼 杨旸 汪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6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营养管理联合心理干预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心肺功能、营养状态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2月至6月收治的40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围术期营养管理联合心理干预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心肺功能、营养状态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2月至6月收治的40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围术期营养管理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心肺功能指标、营养状态指标以及负性情绪。结果干预组的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用力肺活量(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总蛋白(T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营养管理联合心理干预可促进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心肺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态及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营养管理 心理干预 心脏外科手术 心肺功能 营养状态 负性情绪
下载PDF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护理模式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心肺功能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王文琼 杨旸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2期132-134,共3页
目的研究基于多学科协作(MDT)的护理模式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心肺功能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2月至7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8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传统组,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8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MDT组。传统... 目的研究基于多学科协作(MDT)的护理模式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心肺功能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2月至7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8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传统组,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8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MDT组。传统组入院后行常规护理,MDT组在传统组的基础上开展基于MDT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MDT组的住院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入住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2 min踏步次数多于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出院后4周,两组的最大摄氧量(VO2max)、最大代谢当量(Metsmax)、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希望水平评分均升高,最大心率(HRmax)下降,且MDT组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基于MDT的护理模式应用于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心脏外科手术 心肺功能 希望水平
下载PDF
传统开胸心脏手术与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15
作者 黄国雄 樊望驹 +1 位作者 杨家华 赵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0107-0110,共4页
探讨微创心脏手术的实践成果,分析其在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40例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心脏手术,观察组则应用微创心脏手术。结果... 探讨微创心脏手术的实践成果,分析其在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40例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心脏手术,观察组则应用微创心脏手术。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中情况比较,应用微创心脏的观察组手术时间、CBP时间与升主动脉阻闭时间等均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在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有效改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指标,且降低了并发症发病率,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心脏外科手术 传统开胸心脏手术 心脏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巨大左心房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麻醉管理一例报告
16
作者 王琳琳 高志峰 +4 位作者 严思益 郭梦倬 韦玉枝 邹鹏 张欢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016-1018,共3页
患者男,79岁,因“间断胸闷憋喘25年余,加重2个月”于2019年3月7日收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脏外科。入院诊断:1.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中-重度)伴关闭不全(中度);2.三尖瓣关闭不全(轻-中度);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高血压Ⅱ级;5... 患者男,79岁,因“间断胸闷憋喘25年余,加重2个月”于2019年3月7日收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脏外科。入院诊断:1.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中-重度)伴关闭不全(中度);2.三尖瓣关闭不全(轻-中度);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高血压Ⅱ级;5.肺动脉高压(中度);6.颈动脉狭窄;7.肝淤血;8.陈旧性脑梗死。既往史:BP高2个月余,血压最高170/70 mmHg(1 mmHg=0.133 kPa),否认其他病史。体格检查:身高160cm,体质量49kg,血压170/75 mmHg。房颤心律、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低,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三尖瓣关闭不全 舒张期杂音 二尖瓣狭窄 颈动脉狭窄 口唇发绀 肺呼吸音 颈静脉怒张
原文传递
胸大肌带蒂肌瓣转移治疗心脏外科手术后胸骨感染37例
17
作者 王宇 李红 +2 位作者 文仁国 马瑞彦 肖颖彬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945-947,共3页
目的 探讨胸大肌带蒂肌瓣转移治疗经胸骨正中切口心脏外科手术后胸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37例行胸骨正中切口心脏外科手术后胸骨感染的患者,术中通过扩大创口,彻底清除感染的胸骨灶,充分游离胸大肌肌瓣,翻转填塞胸骨缺损处。... 目的 探讨胸大肌带蒂肌瓣转移治疗经胸骨正中切口心脏外科手术后胸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37例行胸骨正中切口心脏外科手术后胸骨感染的患者,术中通过扩大创口,彻底清除感染的胸骨灶,充分游离胸大肌肌瓣,翻转填塞胸骨缺损处。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效果。结果 术后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及死亡病例;30例患者切口愈合良好,7例患者切口愈合欠佳,经积极换药及对症处理后,切口愈合良好。随访1~6个月,患者未出现感染复发、红肿渗出、肌瓣坏死结痂。结论 采用胸大肌带蒂肌瓣转移治疗经胸骨正中切口心脏外科手术后胸骨感染能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再次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经胸骨正中切口 胸骨感染 胸大肌带蒂肌瓣 皮瓣转移
下载PDF
心脏外科手术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研究进展
18
作者 邹文珑 蔡宾 刘广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747-752,共6页
心脏外科手术是治疗心脏及循环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患者间的个体差异、手术的复杂性和术后可能产生的各系统并发症等因素导致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均存在较高的死亡风险[1]。尽管心脏手术方式的改良及新技术的... 心脏外科手术是治疗心脏及循环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患者间的个体差异、手术的复杂性和术后可能产生的各系统并发症等因素导致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均存在较高的死亡风险[1]。尽管心脏手术方式的改良及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心脏手术的安全性得以极大提升[2],但神经系统并发症并非少见,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出血性卒中、术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癫痫、造影剂诱发的脑病、脊髓损伤、颅神经与周围神经损伤等。上述疾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并可能对患者的住院时间、经济负担及出院后的生命质量等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因此,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手术术式选择、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予以适宜措施和提前干预,无疑会改善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及影响。本文从心脏手术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理机制、危险因素、预防、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神经系统 并发症
下载PDF
终末温血逆灌结合del Nido心脏停搏液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19
作者 刘超启 陈洪松 +7 位作者 罗海燕 时慧 戚晓敏 赵惠 彭润生 王秀华 王春生 李欣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5期267-271,294,共6页
目的研究终末温血逆灌结合del Nido心脏停搏液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间161名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行心脏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del Nido心脏停搏液进行心脏停跳,根据... 目的研究终末温血逆灌结合del Nido心脏停搏液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间161名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行心脏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del Nido心脏停搏液进行心脏停跳,根据患者在升主动脉开放前是否接受终末温血逆灌分为温血逆灌组(62人)和非温血逆灌组(99人)。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临床资料。结果经过倾向性匹配分析,温血逆灌组及非温血逆灌组各50人,两组患者在术前、术中临床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肌钙蛋白T值、脑钠肽值,心肺转流结束时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死亡率,ICU滞留时间等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中,终末温血逆灌不能提高del Nido心脏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 Nido心脏停搏液 心肺转流 心脏外科手术 心肌保护
下载PDF
老年综合评估护理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康复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陆炜婷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3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护理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康复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选取本院心外科收治的老年心脏外科手术患者76例,根据患者入组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n=38)及观察组(2021年1月至2...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护理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康复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选取本院心外科收治的老年心脏外科手术患者76例,根据患者入组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n=38)及观察组(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n=38),对照组术后行心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老年综合评估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压疮、便秘、失眠、肺部感染、认知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疼痛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入住ICU时间、转出ICU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ICU时肌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老年心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综合评估 护理干预 老年心脏外科手术 术后并发症 康复 满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