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3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技术在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周荣胜 张占琴 +5 位作者 朱皓阳 毕阳 刘锋锋 宋艳 李小刚 王强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及股动静脉解剖置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36例进行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置...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技术在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及股动静脉解剖置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36例进行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置管过程中是否使用超声引导技术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给予传统方式置管,102例)和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技术辅助下置管,334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股动静脉解剖置管的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穿刺困难发生率、误入颈内动脉发生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股动静脉解剖置管的置管时间、解剖困难发生率、导管位置异常发生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技术应用于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及股动静脉解剖置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中,能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少导管位置异常、误入颈内动脉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技术 小切口 微创心脏手术 外周体外循环
下载PDF
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
2
作者 高飞 刘丹彦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5-18,共4页
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MINS)定义为术后肌钙蛋白高于正常值,是术后重要的并发症且发生率较高,易误诊、漏诊。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和氧供需不匹配是其主要发生机制,术前评估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术中需维持适当的生命体征以降低心肌损伤发生... 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MINS)定义为术后肌钙蛋白高于正常值,是术后重要的并发症且发生率较高,易误诊、漏诊。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和氧供需不匹配是其主要发生机制,术前评估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术中需维持适当的生命体征以降低心肌损伤发生,肌钙蛋白检测有利于早期识别并及时干预。目前对于MINS的治疗存在争议。该文主要介绍MINS的定义、流行病学、病理生理、诊断及围术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心肌肌钙蛋白 心脏手术 心肌损伤
下载PDF
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对心脏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李威 张艳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4期131-133,共3页
探讨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对降低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以减少心脏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根据非概率抽样方法选取在XXX医院心血管外科进行心脏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 探讨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对降低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效果,以减少心脏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根据非概率抽样方法选取在XXX医院心血管外科进行心脏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采取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原菌检测、切口感染率及感染控制率、护理工作满意度等。结果表明,治疗组病原菌检出率、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感染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的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说明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可有效预防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促进其愈合,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精细化护理 心脏手术 切口感染率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9S管理法联合个人数字助理在心脏手术器械台规范化整理中的应用
4
作者 陈慧君 张燕 陈雅妮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8期53-54,共2页
目的观察9S管理法联合个人数字助理(PDA)在心脏手术器械规范化整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前后对照的方法,抽取该院2022年6—9月的240例手术施行9S管理法联合PDA前设为A组,抽取2023年1—3月的204例手术施行9S管理法联合PDA后设... 目的观察9S管理法联合个人数字助理(PDA)在心脏手术器械规范化整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前后对照的方法,抽取该院2022年6—9月的240例手术施行9S管理法联合PDA前设为A组,抽取2023年1—3月的204例手术施行9S管理法联合PDA后设为B组。比较两组术前器械台准备时间、器械台整理不规范发生率,以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B组器械台整理时间短于A组,整理不规范发生率(10.3%,21/204)低于A组(33.3%,80/240),医护人员满意度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S管理法联合PDA能够有效缩短术前器械台准备时间,降低器械台整理不规范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S管理法 个人数字助理 心脏手术 手术器械台 器械清点
下载PDF
心脏手术患者衰弱的评估及管理
5
作者 冉菊红 杨平亮 彭勇刚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衰弱是机体储备能力下降,应激易感性增加,导致不良结局增加的一种多维度综合征。衰弱在心脏手术患者中非常普遍,会导致心脏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并加重医疗系统负担,推荐使用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筛选衰弱,对初筛阳性的患者进行针对... 衰弱是机体储备能力下降,应激易感性增加,导致不良结局增加的一种多维度综合征。衰弱在心脏手术患者中非常普遍,会导致心脏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并加重医疗系统负担,推荐使用一种简单快捷的方法筛选衰弱,对初筛阳性的患者进行针对具体缺陷的更深入评估或全面的老年综合评估,以识别导致衰弱的原因、组成成分及其严重程度,做出适合患者需求的个体化临床方案和治疗策略,优化临床结局。目前识别衰弱主要有“表型模型”和“缺陷累积模型”2种概念,已验证可用于评估衰弱的工具有多种。本文就衰弱的概念、病理生理、心脏手术患者衰弱评估方法及围术期干预措施(包括术前优化、术中麻醉管理和术后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衰弱患者心脏手术围术期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评估 围术期管理 心脏手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对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廖怡 李琪 +3 位作者 王晓娥 詹明盈 肖力 陈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7-309,共13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对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和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4例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使用罗哌卡因(罗哌卡因组)或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对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和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4例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使用罗哌卡因(罗哌卡因组)或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两组。主要研究指标为患者术后24 h恢复质量评分(QoR-15评分),其次为术后24 h疼痛评分和阿片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罗哌卡因组术后24 h QoR-15评分显著提高[(89.60±13.24)vs(81.18±12.78),P=0.012],静息数字疼痛评分显著降低[(3.03±0.72)vs(4.26±0.93),P<0.001],咳嗽数字疼痛评分显著降低[(4.40±0.89)vs(5.44±1.05),P<0.001]。同时,罗哌卡因组患者术后24 h阿片药物使用总量明显减少[14.15(4.95~30.00)mg vs 40.50(19.25~68.18)mg,P=0.002],补救镇痛需求亦明显减少[0.00(0.00~0.00)mg vs 0.00(0.00~100.00)mg,P=0.007]。【结论】超声引导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可通过提升术后镇痛效果及减少阿片药物使用量,提高胸骨切开心脏手术患者术后24 h的总体恢复质量,利于术后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恢复质量 胸骨切开心脏手术 浅层胸骨旁肋间平面阻滞 罗哌卡因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心脏手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7
作者 袁桃 岳建明 周荣华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随着心脏外科及心肺转流(CPB)技术的发展,患者术后结局得到显著提高。尽管如此,术后谵妄(POD)仍被视为心脏手术后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显著增加术后总体并发症率和死亡率、住院时长及开支。本文就心脏手术POD的定义、发病机制、... 随着心脏外科及心肺转流(CPB)技术的发展,患者术后结局得到显著提高。尽管如此,术后谵妄(POD)仍被视为心脏手术后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显著增加术后总体并发症率和死亡率、住院时长及开支。本文就心脏手术POD的定义、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目前的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心肺转流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预防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指导的输血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效果观察
8
作者 李传在 陈宏伟 黄东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8期41-44,共4页
目的探析血栓弹力图指导的输血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的方式分为对照组(33例)及研究组(32例)。对照组参照凝血指标行输血指导,研究组参照血栓弹力图行输... 目的探析血栓弹力图指导的输血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6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的方式分为对照组(33例)及研究组(32例)。对照组参照凝血指标行输血指导,研究组参照血栓弹力图行输血指导。比较两组输血情况(血小板、自体血液、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输入量)、输血效果[手术完成时、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转出时的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临床结局(气管插管时间、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死亡情况)。结果两组红细胞、自体血液输入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输入量分别为(523.32±152.39)、(321.41±65.33)ml,比对照组的(655.11±187.48)、(375.52±71.74)ml少(P<0.05)。两组手术完成时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ICU转出时的血红蛋白(118.41±10.41)g/L、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13.90±2.01)%比对照组的(105.41±9.19)g/L、(10.41±2.33)%高(P<0.05)。研究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死亡1例,死亡率为3.03%,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气管插管时间(19.12±5.49)h、ICU停留时间(21.06±4.55)h、住院时间(16.42±4.35)d比对照组的(21.81±5.11)h、(23.96±5.02)h、(19.33±5.06)d短(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输血中实行血栓弹力图指导,可减少输血量,提高输血效果;同时也能缩短气管插管时间,改善临床预后,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血栓弹力图 输血 手术 临床结局
下载PDF
全胸腔镜微创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许发珍 陈凯明 +1 位作者 朱铭 苏少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第1期39-42,46,共5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微创手术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和高州市人民医院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0)、B组(30例)。A组行全胸...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微创手术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和高州市人民医院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0)、B组(30例)。A组行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B组行传统正中开胸心脏手术。比较两组相关手术指标、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引流量少于B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三日伤口疼痛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身体应激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2h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高于术前,但A组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较正中开胸心脏手术,全胸腔镜微创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低、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 正中开胸手术 并发症 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效果分析
10
作者 李传在 陈宏伟 黄东娇 《中外医疗》 2024年第4期54-57,共4页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的效果展开探讨。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6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3例)行正中开胸手... 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的效果展开探讨。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6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3例)行正中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32例)行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及手术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更短,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2,P=0.046)。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手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心脏手术后谵妄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肖琰 静广建 +1 位作者 孙明月 王耀岐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183-188,共6页
谵妄是一种急性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从轻度到极重度不等,持续时间不定。术后谵妄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会增加医疗保健费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采取措施预防术后谵妄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术后谵妄的病理生理、危险因素... 谵妄是一种急性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从轻度到极重度不等,持续时间不定。术后谵妄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会增加医疗保健费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采取措施预防术后谵妄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术后谵妄的病理生理、危险因素、评估方法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谵妄 谵妄评估 心脏手术 预防措施
下载PDF
世居高海拔患者平原地区心脏手术影响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石岚 左明良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187-190,共4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原地区土著居民选择来到低海拔较发达地区就医,高海拔居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世代长期在低压低氧环境生活,产生了对高原地区的适应性特征以及其到达平原地区的脱适应现象,这对其在平原地区进行心脏手术产生了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原地区土著居民选择来到低海拔较发达地区就医,高海拔居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世代长期在低压低氧环境生活,产生了对高原地区的适应性特征以及其到达平原地区的脱适应现象,这对其在平原地区进行心脏手术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阐述了世居高海拔居民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机制与高原群体到达平原地区的脱适应改变,讨论了高原环境对心血管与心脏的影响,并结合目前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世居高海拔因素对心脏手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心脏手术 手术风险 并发症
下载PDF
尿氧分压监测对成人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
13
作者 黄志龙 高溪媛 刘勇 《新疆医学》 2024年第2期123-126,135,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尿氧分压监测对行心肺转流下心脏手术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择期行心肺转流下心脏手术的患者46例,年龄在44岁-65岁。麻醉诱导后,监测并记录患者在整个手术期间的连续尿氧分压数值,计算患者的尿氧分压平均值,... 目的探讨术中尿氧分压监测对行心肺转流下心脏手术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择期行心肺转流下心脏手术的患者46例,年龄在44岁-65岁。麻醉诱导后,监测并记录患者在整个手术期间的连续尿氧分压数值,计算患者的尿氧分压平均值,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提出的标准将患者分为急性肾损伤组和非急性肾损伤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尿氧分压平均值对急性肾损伤组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急性肾损伤组相比,急性肾损伤组患者的尿氧分压平均值、年龄、高血压史、手术复杂程度、手术时间及术后CV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氧分压平均值和高血压病史是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尿氧分压平均值的临界值为37.5 mmHg时,约登指数最大,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28%,预测急性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827。结论尿氧分压平均值和高血压病史是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尿氧分压平均值<37.5 mmHg可以作为预测急性肾损伤发生的指标,为急性肾损伤的预防和诊断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心脏手术 尿氧分压 早期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高氧对心脏手术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左亚群 宋鑫宇 +1 位作者 陈哲平 金延武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034-1041,共8页
心脏手术中会常规使用超生理水平的高氧,特别是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期间,以防止手术和/或CPB引起的非生理性细胞缺氧。然而高氧对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后不利影响表明这种做法可能是有害的。本文系统综述了高氧在心脏... 心脏手术中会常规使用超生理水平的高氧,特别是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期间,以防止手术和/或CPB引起的非生理性细胞缺氧。然而高氧对心脏手术患者的术后不利影响表明这种做法可能是有害的。本文系统综述了高氧在心脏手术中使用的风险,从高氧的氧化应激和心血管效应的损伤生理机制展开讨论,并根据国内外最新的临床证据分析高氧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心肌损伤、肺部并发症、急性肾损伤、神经系统并发症及溶血与出血的发生风险的影响,以便为临床早期干预和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高氧 活性氧 预后
下载PDF
依托咪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在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麻醉诱导中的应用
15
作者 刘志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33-0135,共3页
对心脏病采取非心脏手术麻醉诱导工作进行研究,观察联合麻醉诱导方式(依托咪酯联合右美托咪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时间(2022年9月到2023年9月),共计58例心脏病患者资料。对照组采取依托咪酯、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麻醉诱导,观察组采取依... 对心脏病采取非心脏手术麻醉诱导工作进行研究,观察联合麻醉诱导方式(依托咪酯联合右美托咪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时间(2022年9月到2023年9月),共计58例心脏病患者资料。对照组采取依托咪酯、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麻醉诱导,观察组采取依托咪酯、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结果 比较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观察组(1.01±0.06)h、(10.06±1.92)h,苏醒时间(3.28±1.42)h,HR(64.84±12.33)次/min,SBP(89.69±10.12)mmHg,DBP(65.77±11.13)mmHg、心排出量等指标更优(P<0.05)。结论 依托咪酯联合右美托咪定优势明显,符合心脏病患者麻醉诱导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右美托咪定 心脏 心脏手术 麻醉诱导
下载PDF
患儿心脏手术心肺转流期间血液保护策略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文婷 刘晋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4,共5页
患儿心脏手术围术期失血与输血量增加有关,异体输血可导致心脏手术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增高、预后不佳。围术期血液保护对于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缓解血源紧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心肺转流在围术期血液保护实践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 患儿心脏手术围术期失血与输血量增加有关,异体输血可导致心脏手术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增高、预后不佳。围术期血液保护对于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缓解血源紧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心肺转流在围术期血液保护实践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心肺转流(CPB)期间血液保护的灌注策略以及血制品输注策略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CPB医师在患儿心脏手术CPB期间输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心脏手术 心肺转流 血液保护 输血
下载PDF
地氟烷后处理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心肌保护的影响
17
作者 黄湘米 陈莹 +1 位作者 王德明 吴昆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8-843,共6页
目的 旨在观察评价地氟烷后处理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以进行心脏择期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200例,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体外循环方法,分为ASAⅡ-Ⅲ级与NYHAⅡ-Ⅲ级,研究对象年龄分布... 目的 旨在观察评价地氟烷后处理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以进行心脏择期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200例,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体外循环方法,分为ASAⅡ-Ⅲ级与NYHAⅡ-Ⅲ级,研究对象年龄分布在20~65岁之间。患者入选编号后随机分为地氟烷后处理组(D组)以及对照组(C组)。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开放后,D组随机械通气吸入5%地氟烷,C组吸入纯氧。手术中保持麻醉深度控制在40~50之间。在术前24 h(T0)、插管后即刻(T1)以及主动脉开放后的1 h(T2)、6 h(T3)、12 h(T4)与24 h(T5)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肌钙蛋白I(cTnI)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于主动脉插管前(T1.5)以及主动脉开放后的1 h(T2)采集右心耳组织约50 mg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 C组的cTnI于T2、T3、T4、T5时刻的水平都要高于D组(P <0.05)。C组CK-MB在T3水平明显高于D组(P <0.05)。D组细胞凋亡率于T2时低于C组(P <0.05)。结论 地氟烷后处理在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中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氟烷 药物后处理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心肌保护
下载PDF
快通道麻醉对心脏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苏醒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马瑞芳 黄坤 邓群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90-94,共5页
目的 探讨快通道麻醉对心脏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苏醒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30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苏醒质量、神... 目的 探讨快通道麻醉对心脏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苏醒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30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6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苏醒质量、神经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罗库溴铵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后,2组患者心率(HR)、平均脉动压(MA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脑电双频指数(BIS)均较麻醉诱导前发生变化,但研究组变化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恢复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拔管后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动脉开放后180 min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8%,低于对照组的1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通道麻醉能够有效稳定心脏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患者的苏醒质量及神经功能,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通道麻醉 心脏手术 血流动力学 苏醒质量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成人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
19
作者 赵小红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160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分析其围术期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结果:160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为35.63%,产生焦虑患者占19.38%,抑郁患者占2... 目的:探讨成人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160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分析其围术期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结果:160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为35.63%,产生焦虑患者占19.38%,抑郁患者占20.63%。单因素结果显示:文化水平、职业、收入水平、付费方式与成人心脏手术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有关(P<0.05)。结论:文化水平高中以下、职业为体力劳动、收入<3000元/月、付费方式为自费是成人心脏手术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合理干预,从而降低成人心脏手术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围术期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心脏手术后,还能运动吗
20
作者 李聪怡 《漫科学(新健康)》 2024年第4期12-12,共1页
众所周知,运动对健康有着诸多益处。然而,对于心脏手术后的患者来说,运动在康复过程中的角色却颇具争议。它究竟是一种助力还是潜在的风险呢?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并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康复过程 心脏手术 潜在的风险 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