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市大气NO_(2)对缺血性心脏疾病患者死亡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唐彦钊 贾云飞 +3 位作者 孙凤霞 韦丽 张艺 张学宁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885-889,共5页
目的:探讨大气二氧化氮(NO_(2))对居民缺血性心脏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南京市大气主要污染物的日均质量浓度、日平均温度和人群每日缺血性心脏疾病死亡人数等。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大气NO_(2)与人群每日缺血性心脏疾病死亡人数... 目的:探讨大气二氧化氮(NO_(2))对居民缺血性心脏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南京市大气主要污染物的日均质量浓度、日平均温度和人群每日缺血性心脏疾病死亡人数等。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大气NO_(2)与人群每日缺血性心脏疾病死亡人数的关系、滞后效应及影响。结果:2013—2020年南京市大气NO_(2)的日均质量浓度为44.11μg·m-3。期间共记录35 961条缺血性心脏疾病死亡病例,平均每天12例,其中年龄>65岁死亡数为31 455例(占87.47%)。大气NO_(2)质量浓度每增加10μg·m-3时,全人群缺血性心脏疾病死亡的风险升高2.29%(95%CI:1.48%~3.10%),其中女性风险明显高于男性(P<0.05);>65岁人群风险显著高于≤65岁人群(P<0.05)。结论:南京市大气NO_(2)污染仍须进一步监测及治理,大气NO_(2)污染可能增加人群缺血性心脏疾病死亡的风险,尤其对女性和>65岁老年人群的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二氧化氮 缺血心脏疾病 死亡率
下载PDF
远隔缺血适应在缺血性心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秀 陆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46-1451,共6页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居民的健康生活。据估计,每年有400万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约占总死亡率的40%。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不断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逐年升高,其中,缺血性心...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居民的健康生活。据估计,每年有400万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约占总死亡率的40%。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不断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逐年升高,其中,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升高更为明显,在我国单病种死亡率中排名第二[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死亡率 心血管疾病 缺血心脏 单病种 缺血适应 公共卫生问题 缺血心脏疾病 老龄化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及其在缺血性心脏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磊 赵荣瑞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1-254,共4页
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一种在氧平衡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的转录活化因子,其靶基因编码的蛋白可分为促进氧转运的蛋白和促进代谢适应的蛋白。HIF-1的表达和激活主要受细胞内氧浓度的调节及其他一些主要的信号转导途径的调节。HIF-1参与了... 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一种在氧平衡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的转录活化因子,其靶基因编码的蛋白可分为促进氧转运的蛋白和促进代谢适应的蛋白。HIF-1的表达和激活主要受细胞内氧浓度的调节及其他一些主要的信号转导途径的调节。HIF-1参与了多种缺血性心脏疾病的适应性反应,对HIF-1的深入研究可能为缺血性心脏疾病提供新的有效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 低氧 信号转导 缺血心脏疾病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与分裂:治疗缺血性心脏疾病的潜在靶点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轶 杨敏 《今日药学》 CAS 2012年第12期757-762,共6页
线粒体是一种高度动态变化的细胞器,在细胞中不断融合与分裂,形成紧密连接的线粒体网络。这种融合与分裂的变化主要通过线粒体融合、分裂蛋白控制,并且越来越多的调控机制在逐渐被阐明。在线粒体融合、分裂蛋白的精确控制下,线粒体可在... 线粒体是一种高度动态变化的细胞器,在细胞中不断融合与分裂,形成紧密连接的线粒体网络。这种融合与分裂的变化主要通过线粒体融合、分裂蛋白控制,并且越来越多的调控机制在逐渐被阐明。在线粒体融合、分裂蛋白的精确控制下,线粒体可在不断变化的生理环境中做出迅速准确的反应,这不仅对于线粒体的遗传以及维持其功能至关重要,还影响着细胞的生存状态。该变化过程与诸多生物学过程有着密切关系,如能量代谢、胚胎发育、自噬和凋亡等。近些年的研究发现,线粒体融合与分裂参与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肥厚、心衰等过程。本文对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生物学过程进行阐述的同时,主要综述该过程与缺血性心脏疾病的研究进展及其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 线粒体异常分裂 缺血心脏疾病
下载PDF
成体干细胞移植对缺血性心脏疾病心功能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熊肇军 陈璘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3期218-221,共4页
心肌梗死是发达国家冠心病导致心衰和死亡的原因之一。虽然近年来因治疗方法的改进 (包括介入 ,药物 )心梗存活率明显提高 ,但由于心肌细胞丧失疤痕形成而导致心功能减退仍是一个主要问题 ,因为心脏本身缺少干细胞没有再生能力[1] 。目... 心肌梗死是发达国家冠心病导致心衰和死亡的原因之一。虽然近年来因治疗方法的改进 (包括介入 ,药物 )心梗存活率明显提高 ,但由于心肌细胞丧失疤痕形成而导致心功能减退仍是一个主要问题 ,因为心脏本身缺少干细胞没有再生能力[1] 。目前 ,缺血性心脏疾病治疗包括 :内科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它们虽然够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衰症状 ,使闭塞血管再通 ,挽救缺血心肌 ,但对已坏死心肌或无功能心肌无作用。而心脏移植虽能取代受损心肌 ,但供体缺乏 ,费用高 ,排斥反应严重使之在临床难以推广 ,这使得致力于寻找恰当的心肌源性干祖细胞的研究大大增加[1] 。目前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具有收缩功能的心肌细胞已获成功 ,动物体内诱导干细胞分化心肌组织也取得重大突破[2 ] ,使得应用干细胞植入心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体干细胞移植 缺血心脏疾病 心功能 治疗 骨髓干细胞 心肌细胞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在缺血性心脏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舒 孙大英 +2 位作者 刘伟霞 刘晓艳 张丽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4期93-93,共1页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在缺血性心脏疾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2组患者均给予硝酸甘油治疗,对照组在硝酸甘油治疗基础上给予30g丹参溶于5%葡萄糖...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在缺血性心脏疾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2组患者均给予硝酸甘油治疗,对照组在硝酸甘油治疗基础上给予30g丹参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后静脉滴注;治疗组在硝酸甘油治疗基础上给予200mg丹参多酚酸盐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后静脉滴注;14d为1个疗程。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在临床症状、心电图、心绞痛、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经硝酸甘油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后,在临床症状、心电图、心绞痛等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短暂的恶心、腹胀等消化道不良反应,症状可自行消失。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11例患者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4例患者出现头晕现象。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对治疗缺血性心脏疾病患者疗效令人满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缺血心脏疾病 冠心病
下载PDF
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同期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赵铎 封加涛 +4 位作者 简劲峰 叶华安 林家旺 杨宗达 王治平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2期204-205,共2页
目的研究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同期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0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冠脉移植术治疗,同时结合患者病情及心功能状况同期开展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置... 目的研究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同期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我院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0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冠脉移植术治疗,同时结合患者病情及心功能状况同期开展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置换术、双瓣膜置换术及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心功能改善程度加以对比。结果患者经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治疗前低,心功能改善程度也比治疗前好(P<0.05)。结论对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上述同期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其自身心功能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使得最终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心脏瓣膜疾病 冠心病 同期手术 临床疗效 心功能
下载PDF
缺血性心脏疾病的生化标志物应用进展
8
作者 李贵星 张磷 李萍 《华西医学》 CAS 2002年第2期281-282,共2页
关键词 缺血心脏疾病 生化标志物 AMI 心肌梗死 心肌酶 蛋白质
下载PDF
多巴酚丁胺间断注射联合胺碘酮口服疗法对远期生存率的有利作用在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大于缺血性心脏疾病患者中 被引量:1
9
作者 Tsagalou E.P. Anastasiou-Nana M.I. +2 位作者 Terrovitis J.V. J.N. Nanas 李少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6年第8期49-49,共1页
Background: Intermittent dobutamine infusions(IDI) combined with oral amiodarone improve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end-stage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whether ... Background: Intermittent dobutamine infusions(IDI) combined with oral amiodarone improve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end-stage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response to longterm treatment with IDI + amiodarone is different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 versus 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IDC).Methods: The prospective study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21 patients with IHD(the IHD Group) and 16 patients with IDC(the IDC Group) who presented with decompensated CHF despite optimal medical therapy, and were successfully weaned from an initial 72-h infusion of dobutamine. They were placed on a regimen of oral amiodarone, 400 mg/day and weekly IDI, 10 μ g/kg/min, for 8 h. Result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baseline clinical and hem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2 groups. The probability of 2-year survival was 44% in the IDC Group versus 5% in the IHD Group(long-rank, P=0.004). Patients with IDC had a 77% relative risk reduction in death from all causes compared to patients with IHD(odd ratio 0.2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13 to 0.70, P=0.007). In contrast, no underlying disease-related difference in outcomes was observed in a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historical Comparison Group of 29 patients with end stage CHF treated by standard methods.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end stage CHF due to IDC derived a greater survival benefit from IDI and oral amiodarone than patients with I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缺血心脏疾病 多巴酚丁胺 口服胺碘酮 疾病患者 静脉注射 远期生存率 口服疗法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终末期充血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老年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颌面部手术围麻醉期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雪峰 李雪萍 +3 位作者 连文杰 杨华 李彤 王淑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老年 心脏缺血疾病 围麻醉期 安全性
下载PDF
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药物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佳勋 杜晓华 杨为民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1期541-541,542,共2页
近年来缺血性心脏病发病和病死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手段多样,其中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分别从病理机制及治疗药物治疗二方面阐述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缺血心脏疾病 病理机制 药物治疗
下载PDF
红花对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董华进 马秀英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1-33,共3页
红花50、500、200mg生药/kgiv,均能使大鼠心率显著减慢(p<0.05),左室内压(LVP)、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等容收缩和零负荷情况下心肌收缩成分缩短速度(dp/dt/CPIP... 红花50、500、200mg生药/kgiv,均能使大鼠心率显著减慢(p<0.05),左室内压(LVP)、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等容收缩和零负荷情况下心肌收缩成分缩短速度(dp/dt/CPIP、Vmax)呈现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红花50、250mg生药/L灌流大鼠离体心脏能使冠脉流量(CF)明显增加(p<0.05),结果提示红花有益于心脏缺血疾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心功能 冠脉流量 抗血小板聚集 血栓闭塞性脑血管病 心脏缺血疾病 大鼠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3
作者 金凤 张哲峰 谢永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64-765,共2页
脑卒中是常见的引起死亡和致残的原因之一,2013年全球大约有650万人因脑卒中死亡,脑卒中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疾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在美国每年大约有79.5万例脑卒中发生,平均每40 s发生一次脑卒中,每4 min就有1例死亡发生。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缺血心脏疾病 死亡原因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增加在老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14
作者 刘文操 白克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1期1576-1578,共3页
年龄是缺血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随年龄增长出现的心功能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后心脏梗死面积增加,老年人冠心病预后远不如青年人等现象都揭示了老年人对缺血性心脏疾病的易感性增加,... 年龄是缺血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随年龄增长出现的心功能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后心脏梗死面积增加,老年人冠心病预后远不如青年人等现象都揭示了老年人对缺血性心脏疾病的易感性增加,但其机制并不十分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大鼠心肌 老年人 缺血心脏 缺血心脏疾病 受体 独立危险因素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马芳芳 沈晓丽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8年第3期115-118,共4页
缺氧诱导因子-1是哺乳动物体内维持氧稳态平衡的主要转录调节因子,其靶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促进氧转运和调节代谢适应的作用。缺氧诱导因子-1参与多种缺血性心脏疾病的适应性反应,因此对缺氧诱导因子-1的深入研究可能为心肌缺血的早期诊... 缺氧诱导因子-1是哺乳动物体内维持氧稳态平衡的主要转录调节因子,其靶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促进氧转运和调节代谢适应的作用。缺氧诱导因子-1参与多种缺血性心脏疾病的适应性反应,因此对缺氧诱导因子-1的深入研究可能为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和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 缺血心脏疾病 诊断
原文传递
线粒体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凯 夏中元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10期1266-1268,共3页
自噬是指细胞吞噬自身的蛋白质或细胞器并降解,以实现细胞本身代谢的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线粒体自噬是指细胞通过自噬机制来清除受损或不需要的线粒体。线粒体是真核生物进行能量代谢的重要场所,并且参与细胞分化、细胞信息传递和... 自噬是指细胞吞噬自身的蛋白质或细胞器并降解,以实现细胞本身代谢的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线粒体自噬是指细胞通过自噬机制来清除受损或不需要的线粒体。线粒体是真核生物进行能量代谢的重要场所,并且参与细胞分化、细胞信息传递和细胞凋亡等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自噬特别是线粒体自噬被认为在缺血性心脏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1]),线粒体自噬具有保护因心肌缺血引起心肌细胞死亡的作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自噬 缺血心脏疾病 细胞信息传递 心肌细胞死亡 能量代谢 细胞器 细胞吞噬
下载PDF
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保才 程兆云 葛振伟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18期64-65,共2页
目的 分析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非缺血性心脏瓣膜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同期行主动脉瓣、二尖... 目的 分析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非缺血性心脏瓣膜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同期行主动脉瓣、二尖瓣和双瓣膜置换术.结果 术后仅1例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且死亡,其余49例患者心脏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进行随访,无晚期死亡病例出现.结论 冠心病患者引起的心肌缺血可以显著地加重非缺血性心脏瓣膜导致的心肌损害,若及时采取措施改善心肌缺血功能以及纠正心脏瓣膜的功能,完善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对提高和改善该类病患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心脏瓣膜疾病 冠心病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原文传递
同期手术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的效果
18
作者 叶华安 封加涛 +3 位作者 简劲峰 林家旺 赵铎 杨宗达 《健康之路》 2018年第10期87-88,共2页
目的:探析同期手术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主要对象,随机分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非同期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同期手术治... 目的:探析同期手术治疗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主要对象,随机分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非同期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同期手术治疗,对比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内径(LVDD)较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房颤、恶性心律失常、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缺血性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同期手术虽然有较大难度,但可以缩短患者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可提升患者的心功能,预后佳,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期手术 缺血心脏瓣膜疾病 冠心病
原文传递
心肌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对急性缺血性心脏病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左鹰 王克英 +7 位作者 王英 王雪里红 王沈雁 王雁 曾红 李学英 胡南 王玉良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对急性缺血性心脏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定性测定入院时及距胸痛发作间隔10h的cTnI和定量测定相同时点的cTnT。同时随访患者发病后1、3、6、12个月的疾病转归,...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钙蛋白T(cTnT)对急性缺血性心脏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就诊的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定性测定入院时及距胸痛发作间隔10h的cTnI和定量测定相同时点的cTnT。同时随访患者发病后1、3、6、12个月的疾病转归,以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为终点评价指标。结果cTnI或cTnT异常患者与正常者相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TnI或cTnT异常与终点事件(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cTnI或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微小心肌坏死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与急性缺血性心脏病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心脏疾病 肌钙蛋白I 肌钙蛋白T 预后
原文传递
血栓弹力图评价老年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疗效 被引量:4
20
作者 梅梦寒 陈秉宇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6年第6期684-685,共2页
缺血性心脏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1]。随着年龄的增长,冠状动脉疾病患病率不断提高,65~74岁的患病率约是45~64岁的2.8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与抗血小板治疗失败密切相关[2]。作为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是... 缺血性心脏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1]。随着年龄的增长,冠状动脉疾病患病率不断提高,65~74岁的患病率约是45~64岁的2.8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与抗血小板治疗失败密切相关[2]。作为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是在高血压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一级、二级预防中应用最广泛的药物。近年来,血栓弹力图被广泛应用于指导术中输血、凝血功能的监测和凝血机制的研究,而用于评估老年患者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的疗效研究在国内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药物 血栓弹力图 阿司匹林 老年患者 疗效 缺血心脏疾病 心脑血管并发症 口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