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肌损伤情况、心功能和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李妍妍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5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肌损伤情况、心功能和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心尖组(起搏部位为... 目的:探讨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肌损伤情况、心功能和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心尖组(起搏部位为心尖部)和间隔组(起搏部位为右心室间隔部),各80例。观察两组心肌损伤情况、心功能、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并发症。结果:术后,两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低于术前,间隔组NT-proBNP、CK-MB水平低于心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低于术前,间隔组CO、LVEF、LVEDD高于心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收缩末期左心室容积(LVESV)、舒张末期左心室容积(LVEDV)、左心室18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p-SD)、QRS均高于术前,间隔组LVESV、LVEDV高于心尖组,Tp-SD、QRS低于心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隔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与心尖组的1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心尖部起搏相比,右心室间隔部起搏能减轻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心肌损伤和对心功能的影响,提高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 心尖部 右心室间隔部 心脏同步性
下载PDF
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陶萌 《医疗装备》 2024年第3期135-137,14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78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78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心功能康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1个月后,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心射血分数及6 min步行距离均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互动达标理论的康复护理可改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达标理论 康复护理 心脏起搏器植入 自我管理能力 并发症
下载PDF
渐进性康复训练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3
作者 郭新瑶 《医疗装备》 2024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渐进性康复训练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76例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行术后常规康复训练)与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渐进性康复训练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76例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行术后常规康复训练)与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渐进性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的肩关节功能(采用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评估)、心功能指标(N端B型钠尿肽前体、左心射血分数)及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估)。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肩关节疼痛评分、功能障碍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N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心射血分数、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用渐进性康复训练,可减轻肩关节功能障碍程度,促进心功能恢复,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性康复训练 心脏起搏器植入 肩关节功能 心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影响
4
作者 余肖华 吴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26-0129,共4页
探究将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应用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2021年1月-2022年6月,观察本院收治的8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 探究将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应用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2021年1月-2022年6月,观察本院收治的8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比较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多维度心脏康复护理的实施,可使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显著的好转,减少了患者的躯体化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显著地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康复护理 早期 多维度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
原文传递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生活质量随访观察
5
作者 马洁 朱男 +1 位作者 李晓刚 王晓亮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8期805-810,共6页
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起搏参数及远期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的老年患者350例,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年龄≥80岁)120例和非高龄组(6... 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起搏参数及远期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的老年患者350例,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年龄≥80岁)120例和非高龄组(65岁≤年龄<80岁)230例。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起搏参数及术前和术后36个月时门诊随访时心脏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并采用起搏器患者生存质量量表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6个月时门诊随访时生活质量。结果高龄组患者心肌穿孔、心室颤动发生率高于非高龄组(P<0.05),囊袋感染、切口延迟愈合、囊袋出血或血肿、电极脱位发生率与非高龄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患者心房起搏阈值、心室起搏阈值高于非高龄组(P<0.05),心房起搏感知、心房阻抗、心室起搏感知、心室阻抗与非高龄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时,高龄组与非高龄组患者LVEF较术前升高(P<0.05),LVESD、LVEDD较术前降低(P<0.05),但高龄组患者与非高龄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时,高龄组与非高龄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维度、一般认识维度评分及总分较术前升高(P<0.05),但高龄组患者与非高龄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有利于有绝对适应证的老年或高龄老年患者。相较于年龄为65~80岁患者,年龄≥80岁患者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心肌穿孔、心室颤动发生风险更高,心房及心室起搏阈值更高,而远期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并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 并发症 心脏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左束支区域起搏在房室传导阻滞并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6
作者 廖然 张历 韩青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1期55-58,63,共5页
目的探讨左束支起搏(LBBP)在房室传导阻滞并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左束支起搏(LBBP)在房室传导阻滞并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右心室低位间隔部起搏,观察组术中采用LBBP。观察两组起搏参数、心室房室同步性、心功能变化及不良预后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的感知、阻抗及阈值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左心室充盈时间与RR间期比值(LVFT/RR)均低于本组术后即刻,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的QRS波时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QRS波时限低于本组术后即刻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心功能分级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预后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BBP能够减少对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机械同步性,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区域起搏 房室传导阻滞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 心功能
下载PDF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娥 万苗苗 吴克梅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 分析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关护理策略。方法 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100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问卷调查其一般资料及自我管理能力,分析影响其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并提... 目的 分析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关护理策略。方法 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100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问卷调查其一般资料及自我管理能力,分析影响其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策略。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行为问卷中日常生活管理维度的得分最高、急救技能掌握维度得分最低;家庭月收入5 000元以上、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工作状态为退休、已接受健康教育、婚姻状况为已婚、从事职业相对轻松(如干部、企业单位职员及技术型人员)的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健康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得分,均显著高于家庭月收入及文化程度偏低、工作状态在职及待业或无业、未接受健康教育、婚姻状况为未婚及丧偶或离异、从事工作任务相对繁重职业(如商业服务人员、工人、农民)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文化程度、工作状态、是否接受健康教育、婚姻状况、从事职业均属于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受家庭月收入、文化程度、工作状态、是否接受健康教育、婚姻状况、从事职业等因素影响,采用针对性护理策略可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 自我管理 影响因素 护理策略
下载PDF
互联网联合多元联动模式延续护理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曹荷艳 谈英 +3 位作者 李士平 邓志生 蔡丛雯 李光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15期2245-2248,共4页
目的 探讨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中应用互联网+多元联动模式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江西省南昌市第一医院住院或门诊复诊的12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年龄、性别均衡可比的原则上,... 目的 探讨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中应用互联网+多元联动模式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江西省南昌市第一医院住院或门诊复诊的12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年龄、性别均衡可比的原则上,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互联网+多元联动模式”的延续护理。干预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联合多元联动的延续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和护理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 多元联动 延续护理 生活质量 互联网平台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冯锦梅 许艳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331-1332,共2页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92例为观察对象。将其按照手术顺序编号,将单序号纳入对照组共计46例,将双序号纳入...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92例为观察对象。将其按照手术顺序编号,将单序号纳入对照组共计46例,将双序号纳入观察组共计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围术期个性化护理。两组患者均护理随访至出院。对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行负性情绪评估并行组间比较,收集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并行组间比较,对两组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满意度调查并行组间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SD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上述评分较护理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低(P<0.05);(2)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3)观察组患者对围术期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术期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相较于常规护理,患者负性情绪、围术期并发症率明显降低,提升患者对围术期护理的满意率,是更适合患者的一种护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 个性化护理模式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研究
10
作者 杨菲 《黑龙江科学》 2023年第20期111-113,共3页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功能恢复效果,以提高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的康复和判断护理人员的干预水平。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实验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两种护理方式下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首次下床...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功能恢复效果,以提高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的康复和判断护理人员的干预水平。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实验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两种护理方式下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首次下床平均时间和总住院平均时长、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等。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降低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其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水平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心脏起搏器植入 功能恢复
下载PDF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
11
作者 万静采 丁美舟 张盟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4期135-137,140,共4页
目的 分析永久心脏起搏器(PPM)植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89例PPM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是否在职... 目的 分析永久心脏起搏器(PPM)植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89例PPM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是否在职、社会支持度及对疾病的应对方式等临床资料,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评估其疾病不确定感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89例PPM植入患者的MUIS-A评分为(82.58±8.64)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度、应对方式PPM植入患者的MUIS-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在职情况PPM植入患者的MUIS-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社会支持度低、消极/屈服应对是影响PPM植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PM植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受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社会支持度低、消极/屈服应对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 疾病不确定感 年龄 文化程度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下载PDF
探究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施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
12
作者 黎彩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152-0155,共4页
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术期施行护理干预,探讨该护理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入组患者共计130例,时间2022年5月~2023年3月。非干预组(n=65)施行常规护理,干预组(n=65)施行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在汇总并对比各组患者护理... 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围术期施行护理干预,探讨该护理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入组患者共计130例,时间2022年5月~2023年3月。非干预组(n=65)施行常规护理,干预组(n=65)施行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在汇总并对比各组患者护理前后负性心理、并发症,相较于非干预组而言,干预组护理后上述各项指标指数表现更为优异,(P<0.05)。结论 本研究在干预组患者围手术期施行护理干预模式效果优良,同时在规避手术相关并发症方面同样发挥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植入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下载PDF
162例老年患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配合与护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第15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 围手术期护理 老年患者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 临床常见疾病 缓慢性心律失常 严重心动过缓 并发症发生率
下载PDF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老年患者的应对方式、自我护理能力与生存质量的关系 被引量:12
14
作者 郑梅 邹宝林 +4 位作者 张瑶 谭知知 黄静云 梁洁 王佳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4期1632-1634,共3页
目的探讨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老年患者的应对方式、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量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及起搏器术后生存质量评定量表对66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老年患者进行评定,并分析应对方式、自我... 目的探讨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老年患者的应对方式、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量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及起搏器术后生存质量评定量表对66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老年患者进行评定,并分析应对方式、自我护理能力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66例老年患者医学应对量表的面对、屈服得分低于国内常模(P<0.05),而回避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79.27±7.10)分,其中得分低水平6例(9.1%),中等水平51例(77.3%),高等水平9例(13.6%);生存质量评定量表总分为(108.17±7.67)分;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医学应对量表的面对得分呈正相关,与回避、屈从得分呈负相关(P<0.05)。生存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自我护理能力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老年患者的医学应对、自我护理能力一般,应指导患者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 应对方式 自我护理能力 生存质量 老年
下载PDF
我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晓娟 陈纪言 +1 位作者 陈泗林 杨敏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333-2335,共3页
目的: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围术期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2010年)、整治中(2012年)和整治后(2014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病例各200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干预1组和干预2组,对各组患... 目的: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围术期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2010年)、整治中(2012年)和整治后(2014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病例各200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干预1组和干预2组,对各组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对照组、干预1组和干预2组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分别为7.25%、31.00%和91.96%;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率分别为0、100%和100%;平均预防用药天数由整治前的(3.6±1.2)d缩短至整治中的(1.1±0.5)d和整治后的(1.0±0.2)d。各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2个干预组患者的平均药品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和药占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效果明显,有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 围术期 抗菌药物 预防使用 专项整治
下载PDF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早期左心室重构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靳春荣 马锋 +5 位作者 张水旺 李学文 吕吉元 李思进 王陆建 闫晓梅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 分析起搏器植入后早期左心室重构特点。方法 全组患者27例,其中,起搏心室感知心室R波抑制 型(VVI)起搏器组15例,起搏双腔感知双腔P波/R波抑制型(DDD)起搏器组12例。采用双探头门控单光子发射 计算机断层摄影系统(GSPECT)采集心肌... 目的 分析起搏器植入后早期左心室重构特点。方法 全组患者27例,其中,起搏心室感知心室R波抑制 型(VVI)起搏器组15例,起搏双腔感知双腔P波/R波抑制型(DDD)起搏器组12例。采用双探头门控单光子发射 计算机断层摄影系统(GSPECT)采集心肌显像资料,测定患者起搏器植入前及植入后随访时(随访期4.6±1.5个 月)自身心律状态时下列左心室参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 (ESV)。EDV增加或降低10%及以上者,为重构。结果 13例(48.1%)出现重构,VVI组10例(66.7%),DDD组 3例(25%)。其中,EDV增大7例(25.9%),VVI组5例(33.3%),DDD组2例(16.7%);EDV减少者6例 (22.2%),VVI组5例(33.3%),DDD组1例(8.3%)。结论 起搏器植入后早期,即可出现左心室重构,表现在 EDV增大或缩小。本研究提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在获得电生理学益处的同时,可能对左心室结构带来某些 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 左心室重构术 电生理学 心肌病
下载PDF
超高龄患者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被引量:8
17
作者 郝蓬 张英川 +2 位作者 方冬平 何东方 李果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超高龄患者(年龄≥80岁)在永久起搏器植入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1984年2月至2004年1月58例超高龄起搏器植入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在围手术期,植入起搏器的58例超高龄患者中,有5例发生与起... 目的探讨超高龄患者(年龄≥80岁)在永久起搏器植入围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1984年2月至2004年1月58例超高龄起搏器植入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在围手术期,植入起搏器的58例超高龄患者中,有5例发生与起搏器有关的并发症。其中伤口渗血2例(34%),伤口延迟愈合2例(34%),电极起搏感知功能障碍1例(17%)。与高龄及低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没有明显升高。结论在技术成熟并操作规范的医院,经充分准备,超高龄患者行起搏器植入术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 围手术期 并发症 伤口渗血
下载PDF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个体化康复护理 被引量:20
18
作者 田萍 杨晓燕 +1 位作者 朱云 李星梅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CSCD 2015年第6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康复护理;观察组于术后4周开始实施个体化运动干预,包括成立康复运... 目的探讨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康复护理;观察组于术后4周开始实施个体化运动干预,包括成立康复运动指导小组、出院及返院运动指导、个体化运动量的设计、运动监测及督导。连续12周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运动依从性、运动试验结果及左室射血分值(LVEF)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针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实施个体化的运动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运动依从性,有益于其心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脏起搏器植入 运动 个体化计划 心功能 康复护理
下载PDF
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抗宁 武艳妮 +2 位作者 曹春晖 王蓉 张春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6期129-130,133,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并发症及负性效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医护全程诊疗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对... 目的探讨采用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并发症及负性效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医护全程诊疗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观察两组并发症及负性效应发生率差异。结果实验组在尿潴留、便秘、腰背酸痛、术侧肢体疼痛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可有效减少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并发症及负性效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为优质护理在临床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 并发症及负性效应 健康教育互动模式
下载PDF
音乐疗法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出院病人情感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彭顺蓉 蒋进 夏丽娜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5年第12期4414-4416,共3页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出院病人情感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11年1月—2014年6月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的出院病人314例进行筛查,将存在焦...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出院病人情感障碍的干预效果。[方法]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11年1月—2014年6月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的出院病人314例进行筛查,将存在焦虑、抑郁的病人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心理干预的基础上应用音乐疗法实施干预,并在实施干预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后分别进行SAS、SDS评分。[结果]干预组病人在音乐疗法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音乐疗法可以改善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出院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 情绪障碍 音乐疗法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