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10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6
1
作者 肖颖彬 陈林 +9 位作者 王学锋 钟前进 刘梅 彭莉 陈劲进 陈柏成 刘兵 刘晓莉 胡卫 曾祥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2-504,共3页
目的 探讨完善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 ,报告 1 0 32例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1 997年 1 1月至2 0 0 0年 9月间 ,改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 ,建立同期左心房左心室引流和综合序贯排气技术 ,改善... 目的 探讨完善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 ,报告 1 0 32例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1 997年 1 1月至2 0 0 0年 9月间 ,改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 ,建立同期左心房左心室引流和综合序贯排气技术 ,改善手术野显露 ,完善术中排气。应用该技术实施心脏手术 1 0 32例 ,男 5 0 3例 ,女 5 2 9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 71 4例 ,心脏瓣膜病 31 8例。结果全组手术死亡率为 2 .33% (2 4/1 0 32 ) ,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死亡率 2 .7% (1 9/71 4) ,心脏瓣膜病手术死亡率为 1 .6 % (5 /31 8)。全组无体循环气栓和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安全可行 ,可有效减轻低温和缺血再灌注对心肺等脏器的损伤作用 ,有利于避免术中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 体外循环 浅低温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右胸小切口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的护理体会
2
作者 陈春兰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53-54,共2页
我院地处高海拔地区(2 260m),自2000年11月至2002年11月,在开展常规直视术的基础上,进行右胸小切口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16例,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右胸小切口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 护理 气管插管 并发症 心肌功能
原文传递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手术矫治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林 肖颖彬 +5 位作者 王学锋 钟前进 陈柏成 陈进劲 刘兵 曾祥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5-507,共3页
目的 对比分析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和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手术矫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1 5 3例术中测量肺动脉压 /体循环压 >0 .75的患者 ,采用心脏停跳手术 95例 (停跳组 ) ,其中室间隔缺损 (VS... 目的 对比分析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和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手术矫治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  1 5 3例术中测量肺动脉压 /体循环压 >0 .75的患者 ,采用心脏停跳手术 95例 (停跳组 ) ,其中室间隔缺损 (VSD) 79例 ,房间隔缺损 (ASD) 1 3例 ,动脉导管未闭 (PDA) 3例 ;心脏跳动中手术 5 8例 (跳动组 ) ,其中VSD 43例 ,ASD 1 0例 ,PDA 5例。结果 停跳组早期死亡 1 2例 (病死率 1 2 .6 % ) ,呼吸衰竭作气管切开 8例 (8.4% )。跳动组无早期死亡和气管切开病例。痊愈出院 1 41例 ,随访 3月至 1 0年 ,停跳组 2例术后 6年发生顽固右心衰 ,其余恢复良好。结论 心脏跳动组手术矫治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效果明显优于心脏停跳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 体外循环 肺动脉高压
下载PDF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二尖瓣置换术对心肌保护的体视学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邱志兵 陈鑫 +1 位作者 李朝先 徐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33-536,共4页
目的用体视学定量法对比分析两种二尖瓣置换术(MVR)对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旨在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效果作进一步客观的评价。方法将4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手术,20例在浅低温体... 目的用体视学定量法对比分析两种二尖瓣置换术(MVR)对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旨在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保护效果作进一步客观的评价。方法将4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手术,20例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MVR(不停跳组),20例在中低温冷血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下行MVR(停跳组)。两组均分别于体外循环前后切取少许心肌组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心肌超微结构的体视学定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线粒体各参数在转流前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停跳组在转流中、后线粒体平均直径(Dmit)、平均截面积(Amit)较转流前增大,但体密度(Vmit)、面数密度(Namit)、比表面(δmit)较不停跳组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肌原纤维体密度(Vvmyo)在转流前、转流中变化不大,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而转流后停跳组肌原纤维Vvmyo、比表面(δmyo)均较不停跳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1)。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能最大程度地减轻心肌缺血、缺氧损伤,避免再灌注损伤,最大程度地保持心肌细胞形态结构的完整性,从而获得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跳动 二尖瓣置换术 心肌保护 体视学 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 浅低温体外循环 心肌保护效果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体视学研究 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