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85篇文章
< 1 2 2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地区创伤性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流行病学分析
1
作者 钱里娜 宋因力 +1 位作者 张军根 陈晓玲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3期200-203,223,共5页
目的分析2022年杭州院前创伤性心脏骤停(TCA)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采集2022年度杭州地区院外心脏骤停(OHCA)事件2737例,从中筛选TCA事件共298例,收集298例TCA患者年龄、性别、发生地、受伤类型、被目击情况、目... 目的分析2022年杭州院前创伤性心脏骤停(TCA)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采集2022年度杭州地区院外心脏骤停(OHCA)事件2737例,从中筛选TCA事件共298例,收集298例TCA患者年龄、性别、发生地、受伤类型、被目击情况、目击者施救、初始心律、院外除颤、院外气管插管、院外使用肾上腺素、急救反应时间等数据,并分析其对TCA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298例TCA患者中位数年龄为49(31,61)岁,性别以男性为主,占66.78%;TCA事件多发生在公共场所,坠落伤多见,占56.04%;TCA事件多发生在5∶00~19∶59,尤其以5∶00~9∶59最多;TCA事件在四个季度均有发生,第二、三季度发病率相对较高,合计占比56.38%。298例TCA患者有复苏指征的共计145例(48.65%),仅7例(4.83%)患者院前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目击者施救、钝性伤、患者初始心律为可除颤心律、院外除颤、院外气管插管、院外使用肾上腺素治疗、急救反应时间≤10 min对TCA患者ROSC成功有积极影响(χ^(2)分别=6.34、4.62、18.27、11.07、11.54、7.20、5.75,P均<0.05),患者年龄和调度员是否进行电话医学指导对TCA患者ROSC成功无影响(χ^(2)分别=0.07、0.42,P均>0.05)。结论TCA患者发病年龄小,以男性为主,发生场所多在公共场所,目前的复苏存活率存在较大改善空间,改善院外生存链的一系列因素如目击者基础生命支持的有效实施、院外及时除颤,积极进行高级心肺复苏,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有助于增加TCA患者的ROSC成功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心脏骤停 院外心脏骤停 流行病学 自主循环恢复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大鼠神经功能及生存情况的影响机制
2
作者 黄德庆 高玉广 +5 位作者 张元侃 王政林 邓海霞 黄夏冰 庞延 吴林 《中国药房》 CAS 2024年第6期653-658,共6页
目的基于S-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GSNOR)/S-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途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大鼠心脏骤停(CA)/心肺复苏(CPR)后神经功能及生存情况影响的潜在机制。方法以室颤法建立CA/CPR大鼠模型,以假手术组大鼠为参照,采用高通量测序分... 目的基于S-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GSNOR)/S-亚硝基谷胱甘肽(GSNO)途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大鼠心脏骤停(CA)/心肺复苏(CPR)后神经功能及生存情况影响的潜在机制。方法以室颤法建立CA/CPR大鼠模型,以假手术组大鼠为参照,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挖掘两者差异表达基因,并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其海马组织中GSNOR、GSNO含量;筛选血必净注射液活性成分,并与GSNOR进行分子对接。将同法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30只)、抑制剂(GSNOR抑制剂)组(30只)、血必净组(30只)、血必净+抑制剂组(30只),并设置假手术组(30只),分别于药物首次干预后3h、24h、3d时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及生存情况记录,并检测上述时间点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SNOR、GSNO含量,分析GSNOR、GSNO含量与大鼠改良的神经系统损害严重程度评分表(mN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GSNOR编码基因是模型组与假手术组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之一;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SNOR含量显著升高,而GSNO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必净注射液中去甲丹参酮、鼠尾草酚酮等活性成分与GSNOR蛋白的结合能均低于-6 kcal/mol,以氢键连接为主。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的mNSS评分和海马组织中GSNOR含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生存率和GSNO含量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各给药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血必净组mNSS评分显著低于抑制剂组,抑制剂组GSNOR、GSNO含量的变化较血必净组更明显,血必净+抑制剂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血必净组和抑制剂组(P<0.05)。GSNOR含量与mNSS评分呈正相关,GSNO含量与mNS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改善CA/CPR后大鼠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存率,该作用可能与下调GSNOR并上调GSNO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S-亚硝基谷胱甘肽 S-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
下载PDF
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良好神经功能预测因素与决策树预测模型构建
3
作者 刘东明 冯顺易 +1 位作者 王淑娟 李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探讨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良好神经功能预测因素并构建决策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117例OHCA并行心肺复苏(CPR)成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脏骤停后3个月时... 目的探讨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良好神经功能预测因素并构建决策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117例OHCA并行心肺复苏(CPR)成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脏骤停后3个月时的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良好神经功能组(1~2级)和不良神经功能组(3~5级)。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OHCA患者3个月良好神经功能的预测因素,并基于预测因素构建决策树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决策树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评估决策树预测模型预测结局与观察结局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评估决策树预测模型的临床实用性。结果29.1%(34/117)的OHCA患者具有良好神经功能。与不良神经功能组相比,良好神经功能组患者多接受旁观者CPR(χ^(2)=4.81,P=0.028)、可除颤心律比例高(χ^(2)=8.74,P=0.003)、CPR持续时间短(Z=3.36,P=0.001)、肾上腺素用量低(Z=4.69,P<0.001)及血乳酸水平低(Z=3.83,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旁观者CPR(OR=0.34,95%CI 0.13~0.92,P=0.033)、可除颤心律(OR=0.20,95%CI 0.07~0.63,P=0.006)、CPR持续时间(OR=1.08,95%CI 1.02~1.14,P=0.010)、肾上腺素用量(OR=1.64,95%CI 1.28~2.09,P<0.001)及血乳酸(OR=1.20,95%CI 1.09~1.33,P<0.001)为OHCA患者良好神经功能的独立预测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可除颤心律(OR=0.25,95%CI 0.06~0.95,P=0.041)、CPR持续时间(OR=1.07,95%CI 1.00~1.14,P=0.047)、肾上腺素用量(OR=1.95,95%CI 1.29~2.94,P=0.001)及血乳酸(OR=1.13,95%CI 1.01~1.26,P=0.042)为OHCA患者良好神经功能的独立预测因素。决策树预测模型预测OHCA患者良好神经功能的AUC为0.829(95%CI 0.745~0.912),其敏感度为70.6%,特异度为86.7%。校准曲线图表明决策树预测模型的预测结局与观察结局相一致。决策曲线分析证实决策树预测模型的临床可用性良好。结论可除颤心律、CPR持续时间、肾上腺素用量及血乳酸为OHCA患者良好神经功能的预测因素,决策树模型可预测OHCA患者良好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持续时间 神经功能 决策树 血乳酸 肾上腺素
下载PDF
兔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模型不同抗凝策略比较
4
作者 续国武 王晋祥 +2 位作者 靳衡 柴艳芬 李大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抗凝策略(比伐卢定与普通肝素)在兔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模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分为比伐卢定组和普通肝素组,每组6只。复制窒息型心脏骤停模型,随后启动体外心肺复苏,并分别... 目的比较不同抗凝策略(比伐卢定与普通肝素)在兔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模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分为比伐卢定组和普通肝素组,每组6只。复制窒息型心脏骤停模型,随后启动体外心肺复苏,并分别给予比伐卢定和普通肝素抗凝治疗。收集实验动物实验前基线资料、体外膜肺氧合后12和24 h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血栓及出血情况,计算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异系数和APTT达标率。通过比较相关结果验证不同抗凝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两组动物实验前基线心率、平均动脉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APTT、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物ECPR后12、24 h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物出血及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普通肝素组相比,比伐卢定组APTT变异系数降低(P<0.05),APTT达标率升高(P<0.05)。结论兔心脏骤停体外心肺复苏模型中,比伐卢定抗凝策略的有效性较普通肝素高,安全性差异不显著,可作为普通肝素的一种新型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体外心肺复苏 普通肝素 比伐卢定
下载PDF
心脏骤停后院内死亡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建立
5
作者 林清婷 张楠 +1 位作者 姜辉 朱华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索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通过机器学习建立一个准确、快速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对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中1772例18岁以上心脏骤停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三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包括逻辑... 目的探索影响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通过机器学习建立一个准确、快速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对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中1772例18岁以上心脏骤停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三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包括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极致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用于预测患者心脏骤停后院内病死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准确度、精确度、召回率和F1分数,以评估所建立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XGBoost算法的表现优于另外两种算法。XGBoost算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准确度、召回率、精确度和F1分数分别为0.762、0.812、0.765和0.788。XGBoost模型的AUC大于LR和SVM模型(0.847 vs.0.834和0.820)。XGBoost模型中最重要的前10个特征是入院24 h内乳酸、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量表、尿素氮、血糖、血氧饱和度、白细胞和心率的最小值,入院24 h内体温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体质量的最大值。结论与LR和SVM算法相比,XGBoost算法建立的心脏骤停患者预后预测模型有更准确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院内病死率 机器学习 预后 逻辑回归 极致梯度提升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中西医治疗心脏骤停复苏后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何廷廷 陈祖民 +2 位作者 刘小飞 蔡欣 邓海霞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3期546-549,556,共5页
本文就近年来中西医两种治疗手段在治疗心脏骤停复苏后急性肺损伤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目前大多数的中医研究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行导致的肺气、肺阴亏耗,最终影响肺的生理功能,而成气阴两虚、痰热郁肺、瘀血阻肺证,治疗采... 本文就近年来中西医两种治疗手段在治疗心脏骤停复苏后急性肺损伤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目前大多数的中医研究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行导致的肺气、肺阴亏耗,最终影响肺的生理功能,而成气阴两虚、痰热郁肺、瘀血阻肺证,治疗采取益气养阴、清热化痰、活血化瘀等,取得一定疗效。西医方面则认为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肺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运用机械通气、低温或亚低温治疗及运用抑制炎症因子等药物进行治疗。而相较之下,中西医两者均有自身优势,但近来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研究却比较少见,结合目前的研究成果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中的广泛运用,相信未来在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方面研究中会大有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急性肺损伤 中西医治疗 综述
下载PDF
风险管理联合急诊护理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7
作者 苏爱芬 乔艳丽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联合急诊护理在心脏骤停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安阳市中医院急诊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98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风险管理联合急诊护理)各49例,对比两...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联合急诊护理在心脏骤停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安阳市中医院急诊进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98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风险管理联合急诊护理)各49例,对比两组护理有效率、生理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舒张压)、脑氧代谢指标[颈动脉血氧饱和度(SjvO_(2))、颈动脉血氧含量(CajvO_(2))、脑氧摄取率(ERO_(2))]、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舒张压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jvO_(2)、CajvO_(2)、ERO_(2)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接受风险管理联合急诊护理,护理效果显著,促使患者生命指征平稳,改善脑代谢,保护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急诊护理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干预效果 脑代谢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院内心脏骤停预警模型研究进展
8
作者 夏来百提姑·赛买提 杨建中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871-876,共6页
早期识别心脏骤停(CA)的预警症状和指标对患者的生存起到重要作用,由异常预测因子构成的临床预测模型作为风险的量化工具,为早期识别心脏骤停提供证据,近年来得到普遍应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心脏骤停预警模型具有灵活的预测算法,比传统的... 早期识别心脏骤停(CA)的预警症状和指标对患者的生存起到重要作用,由异常预测因子构成的临床预测模型作为风险的量化工具,为早期识别心脏骤停提供证据,近年来得到普遍应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心脏骤停预警模型具有灵活的预测算法,比传统的早期预警评分预测方法更准确、预测效能更高。国内外学者通过各种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其预测能力,并实现了模型实时预测心脏骤停的功能。本综述复习相关心脏骤停预警模型的发展历程、模型方法和预测性能与总结模型发展中的局限性,探讨基于机器学习的心脏骤停预警模型对预防心脏骤停和心脏骤停后提供决策的研究价值以及对具有高预测能力的预警模型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预警模型 机器学习
下载PDF
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在心脏骤停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欢 杨立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09-0012,共4页
心脏骤停患者救护的过程中,探讨急诊重症护理干预方式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接诊的78例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急诊重症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 心脏骤停患者救护的过程中,探讨急诊重症护理干预方式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接诊的78例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急诊重症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整体低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整体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具有更高的满意度。结论 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护过程中应用急诊重症护理干预的方式,不仅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也能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重症护理干预 心脏骤停 救护
下载PDF
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改善心脏骤停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谢云 罗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33-0136,共4页
分析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的效果。方法 60例重症心脏骤停患者,以随机抽签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急诊重症护理。结果 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心脏骤停患者开展... 分析急诊重症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的效果。方法 60例重症心脏骤停患者,以随机抽签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急诊重症护理。结果 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心脏骤停患者开展急诊重症护理,对其心脏复苏的效果有提升作用,促使患者尽早恢复生命体征,缩短其恢复时间,使其治疗后尽早康复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急诊重症护理干预 心肺复苏
原文传递
院内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与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11
作者 段文慧 杨晶 +3 位作者 王爱文 王玮玮 成亚东 王杨周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目的 探讨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后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长治市人民医院... 目的 探讨院内心脏骤停(in-hospital cardiac arrest,IHCA)后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长治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HCA后ROSC的126例患者,根据7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n=42)和死亡组(n=84)。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及相关研究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影响IHCA患者7 d预后的相关因素,最后构建IHCA患者7 d死亡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C指数、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126例患者中7 d死亡患者84例,病死率为66.67%。两组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显著升高(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Lac 6 h显著升高、CPR持续时间更长(均P<0.05),同时,死亡组留置有创动脉导管、可除颤心律及肾上腺素用量<5 mg的人数显著减少(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PACHEⅡ评分、6 h Lac、CPR持续时间及有创动脉、可除颤心律、肾上腺素用量是IHCA患者7 d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提示6 h Lac(OR=1.243,95%CI 1.085~1.425)、有创动脉(OR=5.839,95%CI 1.820~18.734)、CPR持续时间(OR=1.084,95%CI 1.023~1.148)、可除颤心律(OR=9.418,95%CI 2.596~34.172)和肾上腺素用量(OR=4.366,95%CI 1.178~16.182)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最后,基于上述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931,区分度好,H-L拟合优度检验P>0.05,且校正曲线接近于理想曲线,校准度高。DCA曲线分析进一步证实该预测模型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基于6 h Lac、有创动脉、CPR持续时间、可除颤心律和肾上腺素用量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用于评估IHCA后ROSC患者7 d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内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乳酸 有创动脉 可除颤心律 肾上腺素用量 列线图
下载PDF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对心脏骤停患者血流动力学、脑功能、心肌酶的影响
12
作者 郭云 艾青涯 +2 位作者 阮军平 沈锦明 廖彧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22-26,共5页
目的:探究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血流动力学、脑功能、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心脏骤停患者9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心肺复苏)及观察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各47例,... 目的:探究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血流动力学、脑功能、心肌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心脏骤停患者9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心肺复苏)及观察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各47例,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脑功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心肌酶谱指标[心肌肌钙蛋白(cTnI)、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氧代谢指标[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_(2))、脑氧摄取率(ERO_(2))]、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复苏20 min后,观察组HR、MAP、CV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苏1 h后,对照组NSE、S100β水平均高于观察组,BDNF低于观察组(P<0.05)。复苏1 h后,观察组cTnI、LDH、CK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24 h后,对照组SjvO_(2)、Ca-jvO_(2)、ERO_(2)水平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保护患者脑功能,减轻心肌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血流动力学 脑功能 心肌酶
下载PDF
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吴淑虹 赵曼云 刘妍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目的 分析海口市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心肺复苏(CPR)效果的现状,探索提高CPR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选取海口市2019年8月-2022年8月在院外实施CPR抢救的患者416例。基于Utstein模式比较患者院前CPR生存链的实施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目的 分析海口市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心肺复苏(CPR)效果的现状,探索提高CPR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选取海口市2019年8月-2022年8月在院外实施CPR抢救的患者416例。基于Utstein模式比较患者院前CPR生存链的实施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通过Cox回归分析影响心脏骤停复苏有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剔除混杂因素,416例患者中38例复苏有效(有效组),378例复苏无效(无效组),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生地、急救反应时间、初始心律类型、目击者是否执行CPR、是否予肾上腺素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救反应时间(OR:0.750,95%CI:0.640~0.891,P<0.001),目击者是否执行CPR(OR:0.063,95%CI:0.006~0.648,P=0.02)、初始心律类型(OR:0.105,95%CI:0.024~0.449,P=0.002)是院外心脏骤停患者CPR有效的独立影响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救反应时间是影响复苏有效的危险因素,急救反应时间越长,患者生存率越低且风险指数越大。结论 急救反应时间、目击者是否执行CPR和初始心律类型是影响OHCA CPR有效的独立影响因素。OHCA停在流行病学上形成了一定的区域特点,院前复苏成功率的提高有赖于进一步完善院外生存链的各个关键环节,构筑全民急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质量评价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生存链
下载PDF
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对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
14
作者 梁春芳 郭静 +1 位作者 徐宁宁 刘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期346-349,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对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92例心脏骤停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肺复苏,观察组实施心...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反馈技术对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92例心脏骤停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肺复苏,观察组实施心肺复苏反馈技术。观察两组心肺复苏按压深度、频率、正确率、滞留率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成功率、复苏成功用时、24 h存活率。同时观察两组复苏后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_(2))、呼吸频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液酸碱度(pH)]、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施救人员疲劳程度。结果:观察组按压深度、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滞留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按压频率、ROSC率、心肺复苏成功率、24 h存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成功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率、MAP、PaO_(2)、呼吸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施心肺复苏5 min时疲劳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馈技术的应用可纠正心肺复苏过程中按压过浅问题,确保动作规范,提高按压正确率,减轻施救人员疲劳程度,降低滞留率,对改善复苏质量、恢复病人生命体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反馈技术 心肺复苏 质量改进
下载PDF
大剂量肾上腺素联合阿托品对急性心脏骤停的院前急救效果及干预分析
15
作者 洪瑞莲 《北方药学》 2024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大剂量肾上腺素联合阿托品对急性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中心接诊的238例急性心脏骤停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措施,使用肾上腺素单药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急救措施的基础上接受...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大剂量肾上腺素联合阿托品对急性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中心接诊的238例急性心脏骤停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措施,使用肾上腺素单药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急救措施的基础上接受大剂量肾上腺素联合阿托品的院前急救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自主呼吸恢复和自主循环恢复等观察指标,评估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25.83%)高于对照组(15.25%)(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8.33%)高于对照组(9.32%)(P<0.05).试验组存活率(20%)与对照组(11.0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自主呼吸恢复(28.33%)高于对照组(16.1%)(P<0.05).试验组自主循环恢复(28.33%)高于对照组(16.95%)(P<0.05).结论:大剂量肾上腺素联合阿托品的院前急救干预可提升急性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促进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的恢复.在存活率方面,此干预措施的效果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脏骤停 院前急救 肾上腺素 阿托品
下载PDF
优化急诊模式联合体外自动除颤仪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
16
作者 林颖超 李莎莎 马丹玲 《医疗装备》 2024年第6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模式联合体外自动除颤仪(AED)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30例AMI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抢救方式不同分为手动组和自动组,每组65例。两组均采用优...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模式联合体外自动除颤仪(AED)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30例AMI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抢救方式不同分为手动组和自动组,每组65例。两组均采用优化急诊模式,手动组采用手动除颤仪抢救,自动组采用AED抢救。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患者的30 d生存率,抢救前后的心肌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FF)],分诊时间及抢救成功患者的急救、住院时间,以及抢救成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自动组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患者的30 d生存率均高于手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抢救前,两组心肌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组抢救成功患者的LVDD水平低于手动组抢救成功患者,LVEF高于手动组抢救成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组抢救成功患者的急救、住院时间均短于手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动组抢救成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手动除颤仪相比,优化急诊模式联合AED可缩短MAI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及30 d生存率,改善患者心肌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自动除颤仪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骤停 心电监护 手动除颤仪
下载PDF
ECPR治疗院外心脏骤停中的护理经验分析
17
作者 徐秋亚 岳爱华 +1 位作者 孙福强 刘鸿昊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6-108,114,共4页
我国每年至少有35万人发生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尽管目前公众急救意识和理念在不断提高,且紧急治疗手段不断增加,但OHCA抢救成功率仍不足1%,即使成功返回院内仍存在90%以上的病死率[1-2]。对于OHCA,国内... 我国每年至少有35万人发生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尽管目前公众急救意识和理念在不断提高,且紧急治疗手段不断增加,但OHCA抢救成功率仍不足1%,即使成功返回院内仍存在90%以上的病死率[1-2]。对于OHCA,国内外指南均推荐高质量传统心肺复苏(convention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CPR)时早期启动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in to artery-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oxygenation,VA-ECMO)辅助下体外心肺复苏术(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 体外心肺复苏术 护理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心外科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综合护理的效果综合研究
18
作者 陈振华 于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13-0116,共4页
探讨综合护理对于重症监护室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2年12月住院的心肺复苏病人88例,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4名(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4名(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昏迷指数、住院时间、2次心肺复苏... 探讨综合护理对于重症监护室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2年12月住院的心肺复苏病人88例,根据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4名(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4名(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昏迷指数、住院时间、2次心肺复苏成功率、3分钟内复苏成功率、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组患者昏迷指数、住院时间、心肺复苏成功率、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使患者的心率和血压都得到有效的恢复,并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反应速度、记忆力减退、易激动等副作用,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科 重症监护室 心脏骤停 综合护理 心肺复苏
下载PDF
不同病因导致的心脏骤停对于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19
作者 李晓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21-0024,共4页
探讨不同病因导致的心脏骤停对于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近两年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比不同病因下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在对患者的心肺复苏中,不同病因对其成功率具... 探讨不同病因导致的心脏骤停对于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近两年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比不同病因下患者的心肺复苏成功率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在对患者的心肺复苏中,不同病因对其成功率具有显著影响,外部创伤导致心脏骤停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为27.27%,显著低于急性心肌梗死(60.00%)、心室颤动(66.67%)、高钾血症(50.00%)、心力衰竭(57.14%)、失血性休克(55.56%)和气胸(33.33%),P>0.05;经回归分析发现,年龄>50岁、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和外部创伤与患者心肺复苏失败存在密切相关性。结论 在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中,其成功率与患者病因存在密切联系,抢救时应结合患者的病因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以提高患者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因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成功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