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5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特征及院内结局研究
1
作者 郭巍鸿 尹春琳 夏经钢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0期901-905,共5页
目的比较未合并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standard modifiabl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SMuRF)患者和合并SMuRF患者的特征和院内结局,探索导致差异的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 目的比较未合并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standard modifiabl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SMuRF)患者和合并SMuRF患者的特征和院内结局,探索导致差异的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收集临床资料。SMuRF指以下任一种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或吸烟。未合并SMuRF的患者也被称为“SMuRF-less”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MuR-less和SMuRF患者的结局差异。结果共纳入1211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4岁,女性占24.5%,SMuRF-less患者占7.3%。相较SMuRF群体,SMuRF-less群体的体重指数更低,较少合并冠心病病史,左主干病变比例更高。SMuRF-less组的病情严重程度、再灌注治疗率、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8.4%比33.8%,P=0.299)均与SMuRF组相似。多因素校正后,两组的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仍无差异(OR=0.83,95%CI 0.43~1.62)。结论在NSTEMI患者中,SMuRF-less群体约占1/5,其左主干病变比例较高。SMuRF-less与SMuRF患者在诊疗及院内结局方面无明显差异。其在病因和病理生理方面是否有差异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血管危险因素 患者特征 院内结局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基于三维超声技术分析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力衰竭患者斑块体积的关系
2
作者 李苏明 孙晓艳 +1 位作者 段秉慧 郭守玉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405-1408,共4页
目的 本研究使用三维超声方法测量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力衰竭患者的颈动脉和股动脉斑块体积,并分析传统心血管风险因素(CVRF)与斑块体积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2年5月—2024年3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 目的 本研究使用三维超声方法测量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力衰竭患者的颈动脉和股动脉斑块体积,并分析传统心血管风险因素(CVRF)与斑块体积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2年5月—2024年3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力衰竭患者,共248例。使用配备自动化软件三维超声测定所有受试者的颈动脉和股动脉斑块体积,通过统计学分析斑块体积与传统CVRF的关系。结果 入组患者斑块总体积的中位数为167 mm^(3),将患者分为低斑块总体积组(≤167 mm^(3))和高斑块总体积组(>167 mm^(3))进行分析;高斑块总体积组中存在高血压、吸烟和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低斑块总体积组(P<0.05)。通过统计患者的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并将其分为CVRF=1组(n=41)、CVRF=2组(n=48)和CVRF≥3组(n=123),CVRF≥3 CVRF组的总斑块体积、颈动脉斑块体积、股动脉斑块体积明显高于CVRF=2组与CVRF=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预测模型中,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与斑块体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应用三维超声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心力衰竭患者的斑块体积发现,斑块体积与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呈正相关,且随CVRF数量的增加,总斑块、颈动脉斑块和股动脉斑块体积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三维超声检测 动脉粥样硬化伴心力衰竭 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血压院外互联网管理模式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一项融入心血管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3
作者 陈静 王深造 +4 位作者 桑路路 鲍铁男 武文杰 邱媛 丁勇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10期8-14,共7页
目的融入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评估中国高血压院外互联网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收集基于互联网对中国高血压患者进行院外管理的随机对照实验,... 目的融入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评估中国高血压院外互联网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收集基于互联网对中国高血压患者进行院外管理的随机对照实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个研究,包括9267例高血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WMD=-9.57,95%CI(-11.53,-7.62),P<0.00001]、舒张压[WMD=-5.71,95%CI(-7.78,-3.64),P<0.00001]、血压控制率[RR=1.41,95%CI(1.25,1.58),P<0.00001]、总胆固醇[WMD=-1.10,95%CI(-1.19,-1.01),P<0.00001]、三酰甘油[WMD=-0.42,95%CI(-0.49,-0.34),P<0.00001]、低密度脂蛋白[WMD=-0.88,95%CI(-1.60,-0.15),P=0.02]、高密度脂蛋白[WMD=0.34,95%CI(0.10,0.59),P=0.006]、体质指数[WMD=-0.50,95%CI(-0.80,-0.21),P=0.0008]、不良事件发生率[RR=0.32,95%CI(0.20,0.51),P<0.00001]、自我管理行为评分[WMD=19.02,95%CI(15.83,22.21),P<0.00001]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但两组患者空腹血糖[WMD=-0.10,95%CI(-0.41,0.21),P=0.52]、服药依从性评分[WMD=0.88,95%CI(-0.01,1.77),P=0.05]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与常规管理相比,高血压院外互联网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压、血脂异常、肥胖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但在纠正糖耐量受损、提高服药依从性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互联网 院外管理 心血管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青少年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其防治的研究
4
作者 施甜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11期15-17,21,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展体质管理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我校2018-2021级2000名16-18岁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青少年血压调查—标准调查问卷调查基本... 目的探讨青少年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展体质管理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我校2018-2021级2000名16-18岁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青少年血压调查—标准调查问卷调查基本情况、身体活动及睡眠等,并进行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体质成分)及生化指标检测(空腹血糖和血脂),应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量表及美国心脏病协会提出的心血管健康行为指标为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青少年中医体质与心血管健康行为的相关性。结果中医体质类型在性别、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中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5);男生阳虚质、血瘀质以及气郁质人数低于女生,女生气虚质高于男生;异常组的SBP、DBP、TG、TC、LDL-C、FPG指标均高于常规组,异常组的HDL-C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良好的健康膳食行为、体育锻炼方式与气虚质呈负相关;体育锻炼方式与阳虚质呈负相关;健康膳食行为与阳虚质呈负相关;BMI、体育锻炼与痰湿质呈负相关;体育锻炼与湿热质呈负相关;体育锻炼与血瘀质呈负相关;体育锻炼与气郁质呈负相关(P<0.05)。结论青少年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健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心血管健康指标对青少年中医体质类型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需结合青少年中医体质类型制定针对性的心血管干预措施,为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中医体质类型 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关性 防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合并情况与介入治疗术后长期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武双全 董贺鹏 +2 位作者 张晓东 周文杰 陈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90-0093,共4页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现状及预后发生心血管时间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探析介入治疗预后与患者临床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本轮研究的研究时段集中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 回顾性收集符合纳排标准的ACS介入治疗患...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现状及预后发生心血管时间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探析介入治疗预后与患者临床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本轮研究的研究时段集中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 回顾性收集符合纳排标准的ACS介入治疗患者100例。电脑随机编号(1~100)后输入患者合并的心血管种类及合并数量,电脑自动匹配后将临床未合并任何危险因素患者划定为对照组(10例),临床存在单一危险因素者划定入单一组(33例),临床合并危险因素≥2者划定入多重组(57例)。分析纳入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心血管再发情况,收集患者基线信息及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种类做单因素分析,寻找常见的ACS介入手术危险因素;依据单因素分析结果作Cox回归分析,探析心血管危险因素合并情况与长期预后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术后心血管再发率20.00%,单一组45.45%,多重组63.16%,多重组内患者明显术后心血管再发率高于单一组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得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术前有吸烟史,临床肥胖体征是ACS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危险的影响因素;Cox回归分析得知,危险因素合并情况与术后再发率呈正相关,再发风险由高至第分别为多重组再发、单一再发,未合并危险因素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率最低(P<0.05)。结论 ACS介入治疗期间,临床需针对术前患者心血管合并情况进行分析并干预,围手术期制定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方案可极大降低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再发率,可提升介入治疗效果,改善长期预后,对术后患者康复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血管危险因素合并情况 介入治疗 术后长期预后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心血管危险因素与炎症因子和老年突发性耳聋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志婷 张静 +3 位作者 徐良慰 郭怡辰 黄小兵 王建宏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炎症因子在老年性突发性耳聋发病过程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3例就诊于我科的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及40例健康对照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两组数据差异,同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炎症因子在老年性突发性耳聋发病过程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3例就诊于我科的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及40例健康对照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两组数据差异,同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顾分析老年性突发性耳聋预后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炎症因子的关系。结果老年突发性耳聋组的高血压、淋巴细胞数、NLR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高血压和听力类型曲线与老年突发性耳聋预后相关,炎症因子与其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老年突发性耳聋的预后与高血压和听力类型曲线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老年 心血管危险因素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评价冠脉周围脂肪CT密度、体积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彦萍 马云瑶 +5 位作者 孙铭鸿 张阔 王雷 洪洋 石凤祥 赵青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6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脉周围脂肪(pericoronal adipose tissue,PCAT)CT密度、体积特征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纳入289例疑似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而接受冠状动脉CT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者... 目的探讨冠状脉周围脂肪(pericoronal adipose tissue,PCAT)CT密度、体积特征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纳入289例疑似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而接受冠状动脉CT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者,测量冠状动脉主支PCAT CT密度及体积特征,分析冠脉主支PCAT CT密度、体积差异;分析高、低密度或体积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异,并筛选影响PCAT CT密度及积体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冠脉主支PCAT CT密度、体积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男性,年龄低、冠脉异常PCAT CT密度增高;女性,年龄高、BMI、肥胖PCAT CT体积增多。结论在疑似CAD患者中,不同冠脉主干PCAT CT密度和体积存在一定差异,男性,年龄低、冠脉异常是PCAT CT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年龄高、BMI增加、肥胖是PCAT CT体积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 冠状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 心血管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大动脉炎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崔明丽 李洋 +4 位作者 刁树玲 张贝 丁法明 徐会圃 程艳丽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1期765-771,共7页
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 TA)是一种主要累及大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系统性血管炎,主要表现为血管的狭窄和炎性闭塞,也可因炎症侵及血管壁中层导致血管扩张或动脉瘤。其中有不在少数的TA患者以冠状动脉受累导致心肌缺血,完善... 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 TA)是一种主要累及大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系统性血管炎,主要表现为血管的狭窄和炎性闭塞,也可因炎症侵及血管壁中层导致血管扩张或动脉瘤。其中有不在少数的TA患者以冠状动脉受累导致心肌缺血,完善影像学检查发现冠状动脉开口和近端节段血管最常受累,此类患者易发生猝死或广泛心肌梗死。因此,研究TA患者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对于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血管狭窄或闭塞 冠状动脉 心血管危险因素
下载PDF
SGLT-2抑制剂干预T2DM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荆峰 张家立 +1 位作者 罗超 宫俊龙 《疑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 探究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T2DM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 目的 探究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T2DM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肥胖指标[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压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餐后2 h血糖(2 hPG)]、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炎性相关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联素(APN)、瘦素(LP)、抵抗素(resistin)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2组BMI、WHR、SBP、DB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P=3.036/0.003、4.346/<0.001、5.088/<0.001、4.225/<0.001);2组FPG、HbA_(1c)、2 hPG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4.323、3.884、4.159,P均<0.001);2组TC、LDL-C、TG水平均降低,HDL-C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t/P=3.669/<0.001、3.278/0.001、3.781/<0.001、2.458/0.015);2组血清CRP、IL-6、TNF-α、Hcy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P=4.795/<0.001、3.325/0.001、3.229/0.002、4.032/<0.001);2组血清APN均升高,LP、resistin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t/P=4.097/<0.001、5.690/<0.001、2.756/0.007)。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SGLT-2抑制剂可进一步控制T2DM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减轻机体炎性反应,调节脂肪因子表达,降低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达格列净 心血管危险因素 炎性反应
下载PDF
达格列净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后心血管危险因素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洪 邹锋 吴一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9期102-105,共4页
目的分析达格列净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生活方式控制和... 目的分析达格列净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生活方式控制和正常应用降压、降糖、调脂及抗血小板等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片。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后心血管危险因素变化。结果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腹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患者体质指数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后三酰甘油、血尿酸、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血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T2DM治疗中使用达格列净,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血压、体质量,并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具有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2型糖尿病 达格列净 心血管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没有标准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冠状动脉疾病人群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锡聪 郭瑞威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457-460,共4页
标准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SMuRFs)是指吸烟状况、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识别和管理SMuRFs可很大程度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目前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最近的研究发现没有标准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SMuRFs-le... 标准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SMuRFs)是指吸烟状况、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识别和管理SMuRFs可很大程度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目前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最近的研究发现没有标准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SMuRFs-less)在冠状动脉疾病人群中普遍存在,且比例逐年增加。SMuRFs-less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在临床很容易受到忽视。近期研究表明SMuRFs-less相比SMuRFs的冠状动脉患者有更高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因此,早期识别以及诊治这部分患者至关重要。本文就目前SMuRFs-less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增加对SMuRFs-less的认识,更好地为SMuRFs-less人群提供综合全面的评估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可改变心血管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梗死
下载PDF
凉山州汉族与彝族青少年心血管危险因素现状分析
12
作者 关陶 范晖 +1 位作者 邓明菊 游璐 《医药前沿》 2023年第6期7-10,共4页
目的:分析凉山州汉族、彝族青少年心血管危险因素现状,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证据。方法:采用方便分层抽样法。于2021年,在凉山州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彝族聚集区的西昌市第二中学、西昌市川兴中学、喜德县中学三所中学(每所中学... 目的:分析凉山州汉族、彝族青少年心血管危险因素现状,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证据。方法:采用方便分层抽样法。于2021年,在凉山州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彝族聚集区的西昌市第二中学、西昌市川兴中学、喜德县中学三所中学(每所中学包括初中和高中)中,分层抽取每个学校的初一、初二、高一年级3个班的学生,共计9个班1350名学生作为本次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吸烟、饮酒、不吃早餐、运动不足、睡眠不足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检测学生身高和体重。计算每位调查对象拥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个数。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50份,收回有效问卷111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2.89%。使用Logistic模型在控制性别等协变量后分析民族和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19份有效问卷中,438名为汉族青少年(45.4%男性;平均年龄13.8岁),681名为彝族青少年(44.2%男性;平均年龄14.2岁)。汉族、彝族青少年吸烟率分别为4.1%和5.7%,饮酒率分别为15.5%和17.2%,不吃早餐率分别为29.0%和34.8%,运动不足率分别为59.4%和66.2%,睡眠不足率分别为44.8%和35.7%,超重肥胖率分别为23.3%和18.1%。23.1%汉族、25.8%彝族青少年拥有3个及以上的心血管危险因素。Logistic模型显示,除睡眠不足外,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在汉族、彝族之间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彝族青少年拥有3个及以上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危险因素在汉族、彝族青少年中均处于较高的状态,且呈现出聚集性。需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扭转其危险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危险因素 彝族 青少年
下载PDF
心血管危险因素及炎性因子对不同部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杨正兰 崔丽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68-72,共5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炎性因素对不同部位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我院于 2021 年 8 月 至 2022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130 名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被分为预后较好组(即... 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炎性因素对不同部位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我院于 2021 年 8 月 至 2022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130 名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被分为预后较好组(即没有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和预后较差组(即发生不良事件)。对每个患者进行基本信息收集,包括年龄、性别、BMI指数、发病时间、急性心肌梗死部位、合并疾病病史等。同时,对每个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血清学指标和病变情况。使用Logistic Multifactor 回归分析评估了影响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的因素。结果 该研究中 71 例患者的预后不理想,占比54.62% 不符合标准;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表明,发病时间、急性心肌梗死部位、血清hs-CRP、IL-6、IL-8、NT-proBNP和VEGF水平是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的因素。结论 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临床应重视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炎性因子等指标,积极寻找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的预后,为提高治疗效率提供有效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危险因素 炎性因子 不同部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预后
下载PDF
司美格鲁肽对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
14
作者 张雅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35-37,共3页
分析司美格鲁肽对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确诊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进行临床研究,遵循随机原则,使用随机摸球方式分入2组,每组40例。两组基础处理相同,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干预8周;观察组予... 分析司美格鲁肽对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确诊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进行临床研究,遵循随机原则,使用随机摸球方式分入2组,每组40例。两组基础处理相同,对照组予以二甲双胍,干预8周;观察组予以司美格鲁肽,干预8周。干预前及干预8周分别对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血糖水平、血脂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与干预前比,干预8周两组BMI、FPG、2Hpg、HbALc水平下降(P<0.05);干预8周观察组BMI、FPG、2Hpg、HbA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干预8周两组血清TC、TG、LDL-c水平下降,血清HDL-c升高(P<0.05);干预8周观察组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司美格鲁肽可以进一步减轻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和血脂,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美格鲁肽 超重 肥胖 2型糖尿病 心血管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老年人运动后收缩压恢复延迟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牛进平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运动后收缩压恢复(PSBPR)延迟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175名中老年人自愿参加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一次递增负荷功率车实验,分别测定运动前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的收缩压,以运动后第3 min的收缩压...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运动后收缩压恢复(PSBPR)延迟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175名中老年人自愿参加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一次递增负荷功率车实验,分别测定运动前安静时、运动中以及运动后恢复期的收缩压,以运动后第3 min的收缩压与运动后第1min收缩压的比值超过1.0作为PSBPR延迟的指标,将受试者分为PSBPR正常组和PSBPR延迟组,比较两组心血管危险因素异常及危险因素聚集检出率的差异并对PSBPR延迟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缺乏体力活动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异常以及危险因素聚集检出率在PSBPR延迟组明显高于PSBPR正常组,且PSBPR延迟组超过半数的人发生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相关分析显示,肥胖、年龄、缺乏体力活动、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吸烟、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是PSBPR延迟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调整性别、年龄、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不可改变因素后,PSBPR延迟与缺乏体力活动、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肥胖、吸烟和糖尿病显著相关。结论:PSBPR延迟可能是中老年人可调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收缩压恢复 心血管危险因素 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
下载PDF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3
16
作者 高晓津 杨进刚 +15 位作者 杨跃进 许海燕 吴元 李卫 王扬 唐欣然 孙毅 乔国芳 宋雷 伏蕊 孙慧 严欣欣 董秋婷 张璇 叶蕴青 金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描述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中国AMI注册登记(CAMI)研究的数据,选取从2013-01-01至2014-03-31期间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107家医院连续入选的AMI患者(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 目的:描述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中国AMI注册登记(CAMI)研究的数据,选取从2013-01-01至2014-03-31期间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107家医院连续入选的AMI患者(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选患者从发病至医院就诊的时间在7天之内。危险因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可纠正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包括缺乏运动、喜食肥腻食物;不可纠正危险因素包括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结果:该研究共收集17 773例AMI患者,在数据资料填写完整并纳入分析的15 998例(90%)患者中,71.1%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4.0%为男性,平均年龄为(61.8±15.0)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4.6±12.2)kg/m2。在可纠正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吸烟(54.4%)、超重/肥胖(53.9%)和高血压(51.2%)位居前三,其次为糖尿病(19.5%)和血脂代谢异常(7.7%)。26.6%的AMI患者有≥3个可纠正的危险因素,而8.7%的AMI患者没有任何可纠正的危险因素。3.6%的患者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76.2%的患者经常进食肥腻饮食,79.6%的患者缺乏运动。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年龄较高[(67.4±14.4)岁vs(59.8±14.8)岁],合并高血压(61.8%vs 47.5%)和糖尿病(25.5%vs 17.4%)的患者更多;而男性患者中正在吸烟/有吸烟史(69.2%vs 12.1%)和有血脂代谢异常病史的患者(8.1%vs 6.7%)显著多于女性(P均<0.05)。≤55岁的患者占27.9%,其中男性(88.9%vs 68.2%)、体重指数[(25.2±8.4)kg/m2 vs(24.4±13.3)kg/m2]、血脂代谢异常(10.0%vs 6.8%)、吸烟(70.1%vs 48.3%)、有早发心血管家族史(6.6%vs 2.4%)和肥腻饮食(83.4%vs 73.4%)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年龄>55岁的患者(P均<0.05);而>55岁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55.3%vs 40.7%)和糖尿病(21.1%vs 15.2%)的患者比例高于≤55岁患者(P均<0.05)。结论:超过1/4的中国AMI患者有≥3个可纠正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半数以上AMI患者有吸烟史、超重/肥胖和高血压;近80%的AMI患者有肥腻饮食和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危险因素 吸烟 超重/肥胖 高血压
下载PDF
中国肥胖人群体脂分布特点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33
17
作者 冉兴无 李晓松 +3 位作者 童南伟 李启富 汤保德 李秀钧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99-703,共5页
目的 探讨中国肥胖人群体脂分布特点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 ,体脂分布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对 30 9例志愿受试者在腰椎 4~ 5间隙水平进行腹壁皮下脂肪面积 (SA)及腹腔内脏器脂肪面积 (VA)的测量 ,并计算 VA与 S... 目的 探讨中国肥胖人群体脂分布特点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 ,体脂分布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对 30 9例志愿受试者在腰椎 4~ 5间隙水平进行腹壁皮下脂肪面积 (SA)及腹腔内脏器脂肪面积 (VA)的测量 ,并计算 VA与 SA的比值 (VSR) ,同时测量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 ,空腹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 c) ,血尿酸 (UA ) ,体质量 (W)、身高 (H) ,并计算体重指数 (BMI)。结果  1无论男女 ,其 VSR均高于欧美肥胖人群 ;内脏型肥胖 (VFO)的年龄、TG及 L DL- c均显著的高于腹壁皮下型肥胖 (SFO) ;在男性 ,VFO的 TC、UA高于 SFO。 2以 VSR在男女两组配对分析 ,发现男性 U A、TG水平均高于女性受试者。3偏相关分析 ,在校正年龄和 BMI后 ,无论男女 ,VSR与 TG、L DL- c呈正相关 ,SA与 L DL- c呈负相关 ;在男性 ,VA与 SBP呈正相关 ,SA与 TG呈负相关 ;在女性 ,VA与 TG、L DL- c呈正相关 ,SA与 L DL- c负相关 ,与 HDL- c、UA呈正相关。 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在男性受试者 ,SA、VA和 VSR分别是 TG和 L DL - c、SBP以及 TC的独立危险因素 ;在女性受试者 ,BMI和 SA是影响 SBP、U A和 HDL - c的重要因素 ,VSR是 TG、L D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皮下脂肪含量 腹腔内脏器脂肪含量 肥胖 心血管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成药坤泰与倍美力对绝经早期妇女绝经后症状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唐柳林 许良智 +12 位作者 刘宏伟 张静 刘颖 刘晓芳 周玲玲 庄静 刘小先 乔林 万德花 李彦曦 潘鑫 孔令伶俐 李文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6-369,共4页
目的研究中成药坤泰胶囊与倍美力治疗对绝经早期妇女绝经后症状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收集有绝经后症状的绝经早期妇女57例,随机分为坤泰组(28例)和倍美力组(29例),治疗1年,每3个月随访1次,由专人进行改良Kupperman绝经指数(KMI... 目的研究中成药坤泰胶囊与倍美力治疗对绝经早期妇女绝经后症状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收集有绝经后症状的绝经早期妇女57例,随机分为坤泰组(28例)和倍美力组(29例),治疗1年,每3个月随访1次,由专人进行改良Kupperman绝经指数(KMI)评分及血压监测;治疗前后测定腰围、身高、体质量、血脂、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和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意向性分析(ITT)和符合方案集分析(PP)均表明: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各时间点的KM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坤泰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BMI明显升高(P<0.05)。ITT分析显示:倍美力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下降(P<0.05)。结论坤泰胶囊和倍美力均能有效改善绝经后症状;坤泰可升高BMI,倍美力可降低LDL-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早期 坤泰胶囊 倍美力 绝经后症状 心血管危险因素
下载PDF
有高血压家族史血压正常的青少年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刘博伟 尹福在 +8 位作者 马春明 陆强 娄冬辉 王锐 韩改玲 吴广飞 沈轶 秦春梅 刘波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对血压正常青少年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抽取13~18岁青少年3874人,血压正常青少年3724例,分为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组(FH^+)(n=1145)和高血压家族史阴性组(FH^-)(n=2579)。测量身高、体... 目的探讨高血压家族史对血压正常青少年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抽取13~18岁青少年3874人,血压正常青少年3724例,分为高血压家族史阳性组(FH^+)(n=1145)和高血压家族史阴性组(FH^-)(n=2579)。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FPG)、血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1)FH^+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腰臀比(WHR)、FPG、TC 和 LDL-C 均高于 FH 组(P<0.05)。2)FH^+组超重肥胖、高 FPG 检出率高于 FH^-组(P<0.05),两组间高 TG、低 HDL-C 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校正年龄和性别后,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FH^+青少年具有2项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危险性是 FH^-青少年的1.7倍(95%CI:1.2~2.2),FH^+组男性青少年具有2项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危险性是女性青少年的3.0倍(95%CI:1.8~5.0)。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一级亲属青少年已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增加和聚集。重视对这一人群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可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家族史 一级亲属 青少年 心血管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肥胖者或超重者血脂联素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在减体重后的变化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筱雯 艾华 +5 位作者 张宝慧 阮伟 赵磊 陈志民 刘晓鹏 谢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通过运动训练和饮食控制减体重,观察肥胖或超重者的血脂联素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变化特点。方法:对198名肥胖或超重者采取6周封闭管理形式集中减肥,严格控制饮食,进行运动训练。在减重前后对减体重较多的44名受试者采用酶联免疫法... 目的:通过运动训练和饮食控制减体重,观察肥胖或超重者的血脂联素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变化特点。方法:对198名肥胖或超重者采取6周封闭管理形式集中减肥,严格控制饮食,进行运动训练。在减重前后对减体重较多的44名受试者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空腹血脂联素及胰岛素测定,同时测定全部受试者血脂、血糖及与肥胖有关的身体测量指标。结果:通过6周受试者体重下降后,血清脂联素明显升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减重前后BMI及HDL-C的差值成为影响减重前后血脂联素水平的差值的主要因素。受试者的腰围、臀围、腰臀围比、体脂含量及百分比、静息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P<0.001)。结论:通过运动训练结合饮食控制的方法减轻体重,可有效提高肥胖或超重者血脂联素水平,减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减体重 肥胖 心血管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