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感染患者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升级时导线拔除及再植入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1
作者 苑翠珍 昃峰 +6 位作者 李鼎 段江波 周旭 吴寸草 何金山 王龙 李学斌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分析非感染患者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升级时导线拔除及再植入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现有CIED[包括心脏起搏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 目的:分析非感染患者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升级时导线拔除及再植入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现有CIED[包括心脏起搏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P)]升级为ICD或CRT-P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或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S-ICD)的66例非感染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和手术资料,分析导线拔除和再植入的策略及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6例患者中,术前造影显示12例(18.2%)患者入路静脉重度狭窄/闭塞,合并导线磨损/穿孔26例(39.4%)。32例(48.5%)患者接受经静脉导线拔除(TLE),其中27例(84.4%)患者拔除所有导线,5例(15.6%)患者仅拔除非功能导线。TLE手术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66例患者中28例(42.4%)患者保留功能性导线同侧植入,22例(33.3%)患者拔除所有导线对侧再植入,5例(7.6%)仅拔除非功能导线同侧再植入,5例(7.6%)拔除所有导线同侧再植入,6例(9.1%)患者弃置导线再植入。升级手术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非感染患者现有CIED(包括心脏起搏器、ICD、CRT-P)升级为ICD或CRT-P或CRT-D或S-ICD时,导线拔除及再植入安全、可行,可同侧或对侧再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升级 导线拔除 导线弃置 植入
下载PDF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患者康复期运动恐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王茹 丁雯 +2 位作者 马平 张福 杨云鹭 《天津护理》 2025年第2期183-188,共6页
目的:探索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患者康复期运动恐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和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对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 目的:探索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患者康复期运动恐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和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对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57例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患者康复期运动恐惧总分为(45.27±5.4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职业、吸烟史、居住情况和运动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患者康复期运动恐惧水平的因素(P<0.05)。结论: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患者康复期运动恐惧水平较高,临床护理人员应关注该类患者康复期运动恐惧的早期评价,并根据影响因素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运动恐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康复期 运动恐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益气止血方预防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囊袋并发症40例
3
作者 李森浩 周军 +1 位作者 张俐琴 陈丽娜 《浙江中医杂志》 2025年第2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益气止血方预防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囊袋并发症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植入或更换心脏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益气止血方预防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囊袋并发症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植入或更换心脏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前及术后1h常规预防性应用头孢呋辛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止血方(组成:太子参20g、白术10g、木瓜10g、黄精10g、金银花15g、三七粉3g、生甘草6g),用药时间为手术当天至术后拆线日,每日2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h的体温、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视觉模拟(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囊袋出血、囊袋血肿、囊袋感染发生率。结果:术后48h两组患者体温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48h观察组患者WBC、CRP、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囊袋出血、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对照组出现1例囊袋反复感染最终拔除电极和起搏器,观察组未出现。结论:CIED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联合益气止血方能够减少术后血肿发生率,促进创口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止血方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囊袋并发症
下载PDF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感染经静脉导线拔除后的再评估和再植入策略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苑翠珍 昃峰 +6 位作者 李鼎 段江波 周旭 吴寸草 何金山 王龙 李学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06-1210,共5页
目的:对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感染患者经静脉导线拔除(TLE)后个体化再评估和再植入策略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CIED感染行TLE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病史、感染类型和心脏检查结果,决定是... 目的:对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感染患者经静脉导线拔除(TLE)后个体化再评估和再植入策略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CIED感染行TLE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病史、感染类型和心脏检查结果,决定是否再植入以及再植入策略,统计患者再植入率、装置类型、植入部位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因CIED感染行TLE的患者993例,其中囊袋感染840例(84.6%)。TLE临床成功率为98.3%(976例),围术期死亡率为0.9%(9例)。除围术期死亡病例外,984例患者再评估后,186例(18.9%)无再植入指征,69例(7.0%)拒绝再植入,729例(74.1%)选择再植入。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制定个体化再植入策略:再植入传统装置703例(71.4%),均植入感染对侧以降低再感染风险;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24例(2.4%),再植入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2例(0.2%),主要用于有特定适应证的患者;TLE术中同台再植入率为19.4%(191/984),主要是囊袋感染患者中的心脏起搏器依赖者。CIED升级或降级70例(7.1%)。对984例患者随访(3.9±2.6)年,全因死亡率8.9%(88例),再植入后囊袋感染率1.5%(15例)。结论:TLE后,对CIED感染患者进行个体化再评估能够帮助优化再植入决策,避免不必要的再植入及相关并发症。再植入策略的选择严格基于临床情况。传统装置应优先选择在感染对侧植入,以降低再感染风险;无导线起搏器和全皮下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适用于特定适应证患者。部分囊袋感染患者在TLE术中同台再植入是可行的,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评估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经静脉导线拔除 植入 感染
下载PDF
高频电刀应用对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囊袋血肿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徐白鸽 梁延春 +7 位作者 高阳 焉晓蕾 于海波 刘荣 许国卿 王娜 王祖禄 韩雅玲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第9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植入术中应用高频电刀能否降低CIED囊袋血肿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新植入或更换CIED的患者3884例。CIED植入术中应用高频电刀的患者归为电刀组(3115例),而未应用高频电刀的... 目的探讨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植入术中应用高频电刀能否降低CIED囊袋血肿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接受新植入或更换CIED的患者3884例。CIED植入术中应用高频电刀的患者归为电刀组(3115例),而未应用高频电刀的患者归为对照组(769例)。两组患者各自又分为出血倾向亚组和无出血倾向亚组;出血倾向亚组再分为肝素桥接组和直接手术组。统计各组患者CIED囊袋血肿发生率。结果电刀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衡。CIED植入后1周共发生囊袋血肿86例(2.2%,86/3884),未发生CIED囊袋感染;而远期囊袋感染或破裂患者9例(10.5%,9/86)。电刀组囊袋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5%(46/3115)比5.2%(40/769),P<0.001];电刀组中出血倾向亚组[1.8%(4/218)比11.5%(6/52),P=0.004]、无出血倾向亚组[1.4%(42/2897)比4.7%(34/717),P<0.001]和出血倾向亚组中的肝素桥接组[2.0%(2/100)比11.5%(6/52),P=0.020]CIED囊袋血肿发生率分别较对照组相应各亚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出血倾向亚组CIED囊袋血肿发生率[11.5%(6/52)比4.7%(34/717),P=0.046]高于无出血倾向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电刀组中出血倾向亚组与无出血倾向亚组的CIED囊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0);电刀组出血倾向亚组中的肝素桥接组与直接手术亚组的CIED囊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CIED植入术中应用高频电刀能降低囊袋血肿的发生率,并降低口服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对囊袋血肿发生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高频电刀 囊袋 血肿
下载PDF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囊袋血肿的管理及预防 被引量:1
6
作者 喻瑜 牛红霞 华伟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2年第8期684-686,694,共4页
囊袋血肿是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植入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显著增加囊袋感染的风险。因此,预防囊袋血肿的发生可以有效地降低囊袋感染的风险。现就囊袋血肿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危害、处理方法和预防进行综述。
关键词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囊袋血肿 囊袋感染 并发症
下载PDF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植入围术期非维生素K口服抗凝药的管理现状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清韵(综述) 陈柯萍(审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36-1040,共5页
随着心血管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许多植入CIED的患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需长期抗凝治疗。国内外指南均推荐,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优先选择非维生素K口服抗凝药(NOAC)进行抗凝治疗。因此,在CIE... 随着心血管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许多植入CIED的患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需长期抗凝治疗。国内外指南均推荐,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优先选择非维生素K口服抗凝药(NOAC)进行抗凝治疗。因此,在CIED植入围术期,有较多患者面临NOAC管理的问题。目前,对如何进行CIED植入围术期NOAC管理,尤其在是否需停用NOAC方面尚存争议。本文通过收集现有研究数据,系统介绍了间断和不间断NOAC对CIED植入围术期出血及血栓风险的影响,并总结了该领域有待探究的其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非维生素K口服抗凝药 围术期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远程随访发展与我国应用现状 被引量:1
8
作者 郭佩瑶 邹彤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4期55-59,共5页
随居民疾病谱变化及人口老龄化进程,植入心血管电子器械的人数逐年增多,随访压力随之增大。当前信息化大背景,对智慧和远程医疗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的远程随访发展实现了院外大数据采集和分析。目前心血管植入... 随居民疾病谱变化及人口老龄化进程,植入心血管电子器械的人数逐年增多,随访压力随之增大。当前信息化大背景,对智慧和远程医疗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的远程随访发展实现了院外大数据采集和分析。目前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在国外被应用广泛且试验证据充足,在国内虽被推荐但相关研究及应用仍极少,现综述其发展过程与我国应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远程随访 综述
下载PDF
经头静脉植入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的方法
9
作者 杨玲玉 李学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7期641-644,共4页
头静脉是植入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的经典入路,其可以避免锁骨下静脉入路所致的气胸、误穿动脉、电极受压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头静脉解剖结构复杂,走行恒定,变异较为罕见,作为植入CIED的首选静脉入路,了解其解剖结构具有重要的... 头静脉是植入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的经典入路,其可以避免锁骨下静脉入路所致的气胸、误穿动脉、电极受压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头静脉解剖结构复杂,走行恒定,变异较为罕见,作为植入CIED的首选静脉入路,了解其解剖结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经头静脉植入CIED的技术逐年改进,故本文对头静脉解剖及近年来经头静脉植入CIED的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术前静脉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静脉 解剖 走行变异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手术时间 并发症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下载PDF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的性别差异
10
作者 陈柯萍 《心电与循环》 2014年第1期17-20,26,共5页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等。主要崩于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和监测。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了上述治疗的有效性,目前心脏起搏器已成为缓慢...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包括心脏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等。主要崩于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和监测。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了上述治疗的有效性,目前心脏起搏器已成为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而ICD治疗也成为心脏性猝死(SC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最有效方法,CRT更是失同步心力衰竭的重要治疗方法,不但可以缓解心力衰竭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运动耐量及左心室功能,而且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 器械治疗 心血管 性别差异 电子 心力衰竭患者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缓慢心律失常
下载PDF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冗余电极导线管理策略的现状与展望
11
作者 周晶亮 李学斌 《中国循环杂志》 2025年第4期397-401,共5页
随着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植入量的快速增长,电极导线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冗余电极导线(包括无功能电极导线和废弃电极导线)的管理决策尚存在争议。在CIED装置升级等临床实践中,若选择废弃冗余电极导线,可以避免电极导线拔除... 随着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植入量的快速增长,电极导线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冗余电极导线(包括无功能电极导线和废弃电极导线)的管理决策尚存在争议。在CIED装置升级等临床实践中,若选择废弃冗余电极导线,可以避免电极导线拔除手术相关并发症风险,但未来CIED感染、电极导线植入静脉阻塞等风险会增加,未来电极导线拔除手术难度加大。若选择拔除冗余电极导线,电极导线拔除存在手术风险。因此,冗余电极导线的管理决策需要权衡废弃和拔除的风险获益。本文就当前冗余电极导线管理常见策略及其潜在风险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冗余电极导线 无功能电极导线 废弃电极导线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管理
下载PDF
心脏移植术后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导线残留情况与影响因素及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
12
作者 胡小莹 廖中凯 +4 位作者 黄洁 王巍 宋云虎 郑哲 刘盛 《中国循环杂志》 2025年第4期346-351,共6页
目的:旨在明确心脏移植术前接受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治疗的患者,术后CIED导线残留情况、影响因素及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心脏移植的1096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目的:旨在明确心脏移植术前接受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治疗的患者,术后CIED导线残留情况、影响因素及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心脏移植的1096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204例(18.6%)在心脏移植术前接受了CIED治疗。由两位医师独立阅读心脏移植术前后的X线胸片,以明确是否存在CIED导线残留。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CIED导线残留影响因素,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CIED导线残留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204例心脏移植术前接受了CIED治疗的患者中,接受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治疗的患者比例最高,分别为47.5%(97/204)和40.7%(83/204)。从CIED植入到心脏移植的平均持续时间为(45.1±40.0)个月,38例(18.6%)在心脏移植术后存在CIED导线残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ED植入至心脏移植持续时间是心脏移植术后CIED导线残留的相关因素(OR=1.020,95%CI:1.011~1.030,P=0.000)。未植入CIED(n=892)、无CIED导线残留(n=166)和CIED导线残留(n=38)的患者,全因生存率分别为88.5%、93.3%、84.2%。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三组患者累积全因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643)。结论:心脏移植术前植入CIED的患者中18.6%术后存在导线残留,CIED植入至心脏移植持续时间是心脏移植术后导线残留的相关因素,不过导线残留未增加心脏移植后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导线残留
下载PDF
接受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术后心率管理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阳 梁延春 +6 位作者 于海波 焉晓蕾 徐白鸽 刘荣 王娜 许国卿 王祖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观察接受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率控制情况,并评价规范化调整药物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选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符合指南推荐并接受了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15... 目的观察接受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率控制情况,并评价规范化调整药物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选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符合指南推荐并接受了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150例。随访时,记录患者静息心率(RHR)及最近1个月的用药情况。以RHR〈70次/min为达标标准,统计RHR达标率,对于未达标的患者在调整β受体阻滞剂用量至靶剂量或最大可耐受剂量后,如仍不达标则加用伊伐布雷定,比较药物调整前后RHR达标率。结果150例患者基线RHR为(80.6±11.9)次/min,达标率为27.3%(41/150),未达标的患者中80.7%(88/109)β受体阻滞剂应用剂量未达指南推荐的靶剂量,在调整β受体阻滞剂用量至靶剂量或最大可耐受剂量后,入选患者总体RHR降至(73.1±10.4)次/min,RHR达标率上升至70.0%(105/150),较调整前显著改善(χ2=52.958,P〈0.001)。对RHR仍未达标的45例患者经加用并调整伊伐布雷定剂量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率 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 伊伐布雷定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原文传递
我国接受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治疗的老年患者磁共振检查的需求调查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兴鹏 田颖 +9 位作者 任明 周菁 何泉 储慧民 刘启明 李述峰 高兵兵 华伟 杨新春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回顾性调查我国接受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治疗的老年患者对磁共振(MRI)检查的真实需求,为相关的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问卷调查2010年至2012年间国内8家具有独立心律失常亚专业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共950例,年龄≥6... 目的回顾性调查我国接受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治疗的老年患者对磁共振(MRI)检查的真实需求,为相关的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问卷调查2010年至2012年间国内8家具有独立心律失常亚专业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共950例,年龄≥65岁,且已接受CIED治疗的患者,每人接受10个与MRI检查相关的问题.结果95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77&#177;10)岁,其中男536例(56.4%).植入CIED前,247例(26%)曾接受过MRI检查.在植入CIED后平均(2.3&#177;1.1)年的随访期中,131例(14%)患者被告知有必要进行MRI检查,其中57例(6%)为术前曾接受MRI检查者.因此,CIED术前和术后累计具有MRI检查真实需求的患者为321例(33.8%).332例(34.9%)患者对因体内存在CIED而无法接受MRI检查表达了担心.493例(52%)患者计划在未来CIED更换时选择能接受MRI检查的设备.人民币7万元以下被认为是MRI相容起搏器的合理价格.结论在我国大中城市,具有CIED适应证的老年人群具有较高的MRI检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磁共振 老年
原文传递
家庭监测功能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的临床应用--多中心注册研究结果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柯萍 华伟 +9 位作者 刘欣 杨杰孚 宿燕岗 粱兆光 汪芳 陈泗林 梁延春 于波 汤宝鹏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第4期357-361,共5页
目的:了解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在国内的临床应用现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的注册研究,连续入选植入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以及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和除颤器患者。所有... 目的:了解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在国内的临床应用现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的注册研究,连续入选植入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以及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和除颤器患者。所有患者均程控打开远程监测功能,每日收集其远程监测信息。由第三方公司负责数据收集和监测。结果2009年2月10日至2014年12月31日,323家医院参与注册研究,共5378例患者植入了具有家庭监测功能的 CIED。植入量逐年增加,至2012年趋稳定。家庭监测无信息传输比例为7.8%。植入总量按地区分布,北京占首位。按居住地分布情况,在植入家庭监测功能的 CIED 患者中,北京地区患者仍然占据首位,40%接受家庭监测功能CIED 患者远离植入中心。平均随访时间(711.6±486.0) d,死亡445例,死亡率为8.3%(445/5378)。结论家庭监测功能 CIED 已广泛应用于国内临床,但存在明显地区差异。植入器械类型中,起搏器仍占据绝大部分。通过第三方公司负责网络监测和数据管理方式可提高家庭监测信息传输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监测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随访
原文传递
优化的腋静脉穿刺技术在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植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益锋 刘芃 +6 位作者 杨鹏 王勇 彭文华 高焱莎 赵霞 赵桂茹 李宪伦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第5期409-412,共4页
目的 观察优化的腋静脉穿刺技术在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CIED)植入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行CIED植入术的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优化的... 目的 观察优化的腋静脉穿刺技术在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CIED)植入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行CIED植入术的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优化的腋静脉穿刺组(试验组)与常规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对照组).观察手术成功率及围术期并发症情况,分别于术后1、6、12个月及随后每12个月进行常规随访.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穿刺成功率(96.6%对96.0%)、1次穿刺成功率(68.8%对69.3%)及术中X线曝光时间[(152.1±32.7)s对(145.6±46.1)s]相近,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锁骨下静脉穿刺组术中出现导线操作困难2例,术后出现气胸2例,腋静脉穿刺组未见导线操作困难及气胸等情况.在随访中,试验组未发生导线挤压综合征,而对照组发生2例.试验组围术期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降低趋势(1.82%对7.27%,P=0.11).结论 优化的腋静脉穿刺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能优于传统锁骨下穿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静脉穿刺 锁骨下静脉穿刺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导线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不停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植入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被引量:4
17
作者 姜东炬 胡高频 +3 位作者 付荣 贾玉琳 王冬冬 陶爱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4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在不停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情况下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将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在大连解放军第210医院心内科接受CIED植入的64例患者分为2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组3...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在不停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情况下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将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在大连解放军第210医院心内科接受CIED植入的64例患者分为2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组32例,植入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术后1年内持续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口服)期间符合CIED适应证,在不停用的情况下植入CIED;对照组32例,采用随机数法抽取同期未使用或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情况下植入CIED患者.观察终点:术后30 d内囊袋血肿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后30 d内均无囊袋血肿发生.结论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在不停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情况下植入CIED未见囊袋血肿发病率增加,但需增加病例数、延长随访期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抗血小板药物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磁共振兼容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临床应用调查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若菡 陈柯萍 +6 位作者 华伟 戴研 刘志敏 浦介麟 侯翠红 樊晓寒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调查,评估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兼容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CIED)临床应用情况以及患者术后MRI检查情况.方法 通过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数据库,入选2014... 目的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调查,评估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兼容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ardiac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CIED)临床应用情况以及患者术后MRI检查情况.方法 通过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数据库,入选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植入MRI兼容CIED的患者,了解植入MRI兼容CIED患者的年龄、性别、CIED植入适应证、植入CIED类型及术中导线参数;通过电话随访和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患者选择MRI兼容CIED原因及其术后MRI检查情况.结果 植入MRI兼容CIED患者507例.其中,起搏器494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ac defibrillator,ICD)13例.MRI兼容CIED总占比为9.8%,起搏器为11.1%,ICD为3.4%,暂无MRI兼容的CRT植入.在245例问卷调查中,有111例(45.3%)患者合并有至少1项MRI检查高风险的情况.与普通起搏器患者相比,MRI兼容起搏器的患者年龄更大,分别为(66.5±13.4)岁和(67.7±11.8)岁(P〈0.05);男性患者的比例更高,分别为56.5%和47.7%,P〈0.05.在平均(7.9±5.8)个月的随访中,有11例(4.5%)患者被要求行MRI检查.但是,只有6例(2.5%)患者完成了MRI检查.结论 目前,MRI兼容CIED在临床中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推广.同时,也需要加强跨学科协作,确保MRI兼容CIED患者术后完成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原文传递
远程监测系统在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的老年患者中应用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俊鹏 杨杰孚 +6 位作者 佟佳宾 邹彤 施海峰 陈浩 吴素娟 王志蕾 金鑫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调查远程监测系统在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评价数据传输成功率以及老年患者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人选我中心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共97例植入具有远程监测功能的起搏器/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心... 目的调查远程监测系统在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评价数据传输成功率以及老年患者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人选我中心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共97例植入具有远程监测功能的起搏器/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65岁的老年患者,评价远程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情况,比较植入1年后门诊随访率,并对患者进行电话调查。结果人选97例老年患者,包括70例起搏器患者,20例ICD患者,7例CRT患者。其中Home Monitoring远程监测系统85例,Merlin.net远程监测系统12例。平均年龄(78.2±6.4)岁,男性64例(66.0%)。1年随访期间,95例(97.9%)患者完成了远程监控,68例(70.1%)完成门诊随访,90例(92.8%)患者完成电话调查,其中85例(94.4%)患者对远程监测系统满意,若再次更换80例(90.0%)患者愿意继续使用远程监测系统。结论对于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老年患者,远程监测系统同样能提高随访率,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监测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原文传递
强化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植入无菌操作流程对术后感染发生率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阳 梁延春 +6 位作者 于海波 焉晓蕾 王娜 徐白鸽 许国卿 王祖禄 韩雅玲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14-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强化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植入无菌操作流程能否降低CIED感染发生率。方法选择自1998年1月至2015年9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3 501例植入CIED的患者,将2011年8月前收治的植入CIED患者1 926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8月后... 目的探讨强化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植入无菌操作流程能否降低CIED感染发生率。方法选择自1998年1月至2015年9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3 501例植入CIED的患者,将2011年8月前收治的植入CIED患者1 926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8月后收治的1 575例采用强化CIED植入无菌操作流程手术的患者作为强化组,统计CIED深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强化组CIED深部感染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CIED植入无菌操作流程能够降低CIED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植入 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