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和猝死风险评估
1
作者 彭韵朴 谭震 +2 位作者 刘磊 刘益均 任宏强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1期1051-1056,共6页
目的该研究旨在评估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及猝死风险。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3月—2023年6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诊断HCM患者298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相关检查结果,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 目的该研究旨在评估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及猝死风险。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3月—2023年6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诊断HCM患者298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相关检查结果,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至2023年12月。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基于log-rank检验比较无房颤HCM患者与HCM合并房颤患者心血管死亡和猝死风险的差异。建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房颤与HCM患者心血管死亡和猝死的相关性。进一步采用竞争风险模型作为敏感性分析。结果无房颤HCM患者252例,HCM合并房颤患者46例。房颤组患者的纽约心功能分级较无房颤组患者差(P<0.001),而房颤组患者QT间期较无房颤组患者缩短(P<0.001),其左心房内径大于无房颤组患者(P<0.001)。Kaplan-Meier分析HCM合并房颤患者心血管死亡及猝死的累积发生率,结果提示房颤组患者心血管死亡及猝死风险均高于无房颤组患者(log-rank P=0.00017,log-rank P=0.017)。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提示房颤与HCM患者心血管死亡和猝死相关(HR=2.846,95%CI 1.466~5.524,P=0.002;HR=3.829,95%CI 1.191~12.311,P=0.024)。竞争风险分析中Gray’s检验提示HCM合并房颤患者的猝死及竞争事件累积发生率较无房颤组患者更高(P=0.038,P=0.006)。将房颤、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纽约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室性心动过速、左心室壁最大厚度、流出道梗阻纳入多变量竞争风险分析,提示房颤是HCM患者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HR=3.487,95%CI 1.002~12.152,P=0.046)。结论房颤与HCM患者心血管死亡和猝死相关,是HCM患者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心房颤动 心血管死亡 猝死
下载PDF
白细胞分类计数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
2
作者 滕雪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83-0087,共5页
分析白细胞分类计数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本院2019.10-2022.10老年AMI患者(100例)设置为试验组研究对象,另外将同期100例健康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比组间白细胞分类计数检测结果... 分析白细胞分类计数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本院2019.10-2022.10老年AMI患者(100例)设置为试验组研究对象,另外将同期100例健康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比组间白细胞分类计数检测结果。另外,统计100例AMI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70例)与预后不良(30例:心血管死亡)两组,对比组间白细胞分类计数。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确定白细胞分类计数在老年AMI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试验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均高于对照组,嗜碱粒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嗜碱粒细胞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与老年AMI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呈负相关,即检测值越高则死亡风险越高,嗜碱粒细胞则与老年AMI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呈正相关,即检测值越高则死亡风险越低(P<0.05)。结论 白细胞分类计数在老年AMI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预测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白细胞分类计数 心血管死亡风险 预测
下载PDF
动态监测B型利钠肽水平对老年高血压伴轻度肾功能减低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沈祥聪 白智峰 王志建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6期537-543,共7页
目的评估动态监测B型利钠肽(BNP)水平对未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高血压伴轻度肾功能减低患者随访发生心血管死亡的预测价值,并分析影响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 目的评估动态监测B型利钠肽(BNP)水平对未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高血压伴轻度肾功能减低患者随访发生心血管死亡的预测价值,并分析影响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老年高血压伴轻度肾功能减低患者1273例。按照基线BNP的四分位数分为四组,包括低BNP组(318例,BNP<65.3 ng/L)、中低BNP组(318例,BNP 65.3~<130.4 ng/L)、中高BNP组(319例,130.4~<213.7 ng/L)和高BNP组(318例,≥213.7 ng/L),记录并比较四组患者出院后1年、2年和3年的BNP水平。随访截至2022年1月1日,主要终点事件是心血管死亡,次要终点事件是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1273例患者,男性630例(49.5%),年龄60~80岁,平均为(68.3±7.2)岁。四组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合并糖尿病、心房颤动、陈旧性心肌梗死、卒中史、心绞痛≥1级(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分级)、慢性肾脏病、心率、血尿酸、血肌酐、白蛋白/肌酐比、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质量指数、钙通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此外,四组患者的基线BNP水平、随访1年、2年和3年时的BNP水平,以及4次的BNP均值、随访3年与基线BNP的差值等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位随访5年期间共有233例(18.3%)全因死亡和538例(42.3%)MACE。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提示,随着BNP水平的增高,心血管死亡风险(5.3%比7.2%比9.1%比12.5%,P=0.022)、肿瘤死亡风险(3.5%比5.0%比6.6%比8.5%,P=0.041)和全因死亡风险(11.9%比16.4%比21.0%比28.0%,P<0.001)也显著增加。与低BNP组比较,高BNP组的心血管死亡发生风险最高(HR=2.437),其次为中高BNP组(HR=1.826)和中低BNP组(HR=1.332)。四组的MACE风险、心肌梗死风险、心力衰竭相关住院和卒中风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低BNP组比较,高BNP组的MACE发生风险最高(HR=2.835),其次为中高BNP组(HR=2.023)和中低BNP组(HR=1.43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男性、高血压病程、糖尿病、心房颤动、陈旧性心肌梗死、卒中史、慢性肾脏病、BNP水平、心率、血肌酐、白蛋白/肌酐比、左心室质量指数和RAAS抑制剂均与心血管死亡独立相关(均为P<0.05)。其中,不同BNP水平比较,前4次BNP均值与发生心血管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最强(HR=1.683,95%CI:1.215~2.331,P=0.002)。结论长期随访时,BNP水平仍是老年高血压伴轻度肾功能减低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利钠肽 高血压 老年人 心血管死亡 肾功能减低
下载PDF
蛋白尿与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死亡率
4
作者 于小勇 徐新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3期206-206,共1页
蛋白尿是肾损伤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死亡的已知预测因子。多数指南建议,存在危险因素者(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慢性肾脏病、吸烟及老年人)应筛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传统观点认为ACR≥30 mg/g为重要的蛋白尿临界... 蛋白尿是肾损伤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死亡的已知预测因子。多数指南建议,存在危险因素者(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慢性肾脏病、吸烟及老年人)应筛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传统观点认为ACR≥30 mg/g为重要的蛋白尿临界值,但有文献报告低于此临界值(即低级别蛋白尿)也有存在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全因死亡 心血管 肾损伤 蛋白尿 心血管死亡 危险因素 文献报告
下载PDF
艾滋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转移性钙化及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兰玲鲜 卢亦波 +3 位作者 邹俊 蓝振许 苏春雄 郑卉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49-50,共2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艾滋病患者发生转移性钙化及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艾滋病患者90例,依据是否发生转移性钙化分为钙化组与非钙化组,依据是否发生心血管死亡分为心血管...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艾滋病患者发生转移性钙化及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艾滋病患者90例,依据是否发生转移性钙化分为钙化组与非钙化组,依据是否发生心血管死亡分为心血管死亡组与非死亡组,分别探讨转移性钙化和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过大、男性、糖尿病史、排尿量过小、透析时间长为转移性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NT-proBNP与Hs-CRP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过大、高血压以及男性等更容易发生转移性钙化,而NT-proBNP水平较低或Hs-CRP水平过高会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为此需要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以上危险因素的关注,进而控制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转移性钙化 心血管死亡 危险因素 艾滋病
下载PDF
ASCVD患者HUA与CKD的交互作用对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赵苗苗 张杰 李觉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111-115,共5页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患者中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与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关系,同时探讨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cardio...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患者中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与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关系,同时探讨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死亡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和上海8所大学附属医院年龄≥35岁且具有完整基线资料的ASCVD患者2 810例,经过(57.6±23.2)个月的随访,2 429例具有完整的随访资料,进入最终统计分析。根据研究对象基线的HUA及CKD水平,将其分为4组:非HUA/非CKD组、HUA组、CKD组和HUA/CKD组。结果根据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四分位分组,第1~4组CKD的患病率分别为9.72%、20.59%、26.55%、44.52%(P〈0.001);正常组、轻、中、重度CKD组HUA的患病率分别为15.82%、34.99%、58.90%、64.62%(P〈0.001)。以非HUA/非CKD组为对照,经Cox回归分析调整相关协变量,HUA组、CKD组及HUA/CKD组发生全因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389(95%CI:1.046~1.845)、1.476(95%CI:1.165~1.870)、2.026(95%CI:1.595~2.573);发生CVD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440(95%CI:1.003~2.067)、1.611(95%CI:1.198~2.166)、2.206(95%CI:1.634~2.978)。结论在ASCVD患者中,CKD患病率随着SUA水平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随着CKD病情的加重,HUA的患病率逐渐升高。HUA与CKD的交互作用可以增加ASCVD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发生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高尿酸血症 慢性肾病 全因死亡 心血管死亡
下载PDF
探讨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非甲状腺病态综合征(NTIS)、FT3水平与其心血管死亡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2
7
作者 邬剑 李慧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13期1497-1499,共3页
目的探讨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非甲状腺病态综合征(non-thyroidal illness syndrome NTIS)、FT3水平与其心血管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筛选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30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甲状腺功... 目的探讨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非甲状腺病态综合征(non-thyroidal illness syndrome NTIS)、FT3水平与其心血管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筛选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30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甲状腺功能是否发生异常分为NTIS组(n=82)与正常组(n=224),依据患者FT3水平由高到低将其分为A组、B组与C组,对所有患者进行1~5年随访调查,研究合并NTIS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FT3水平与患者发生心血管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NTIS组患者5年随访,随着FT3水平的降低,全因死亡率A(7例8.54%)、B(9例10.98%)、C组(19例23.17%)呈增高趋势,心血管死亡率A(3例3.66%)、B(6例7.32%)、C(11例13.41%)呈增高趋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经因素校正后FT3水平与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NTIS全因死亡(HR=0.605 95%CI 0.431~0.845)及心血管死亡(HR=0.601 95%CI 0.368~0.971)具有独立相关关系。结论 NTIS可作为非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有效预测指标,FT3水平的降低程度直接影响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肌梗死冠心病 非甲状腺病态综合征 甲状腺激素 心血管死亡
下载PDF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肾小球滤过率和蛋白尿评估与一般人群全因和心血管死亡率的关联:联合荟萃分析
8
作者 周淑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69-1169,共1页
背景用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蛋白尿评估法来定义慢性肾脏病及其分期,还存在着实质性的争议。我们采用荟萃分析法评估eGFR和蛋白尿与死亡率的独立及合并相关性。方法在一般人群的联合荟萃分析中,我们纳入的研究至少含1 000个受试者,且有e... 背景用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蛋白尿评估法来定义慢性肾脏病及其分期,还存在着实质性的争议。我们采用荟萃分析法评估eGFR和蛋白尿与死亡率的独立及合并相关性。方法在一般人群的联合荟萃分析中,我们纳入的研究至少含1 000个受试者,且有eGFR和尿蛋白水平基线信息,集中了全因和心血管死亡率标准化数据。校正潜在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全因和心血管死亡率与eGFR和尿蛋白相关危害比(HRs)的关联性。发现有14项研究,105 872名受试者(730 577人年数)做了尿蛋白肌酐比值(ACR)检测;有7项研究,1 128 310名受试者(4 732 110人年数)做了尿蛋白检测(试纸浸渍法)。在做ACR检测的研究中,eGFR水平在75~105 ml.min-1.1.73 m-2时与死亡风险无相关性;若eGFRs低于此范围死亡风险增加。与eGFRs为95 ml.min-1.1.73 m-2相比,全因死亡率校正危害比:eGFR60 ml.min-1.1.73 m-2为1.18〔95%CI(1.05,1.32)〕;45 ml.min-1.1.73 m-2为1.57〔95%CI(1.39,1.78)〕;15 ml.min-1.1.73 m-2为3.14〔95%CI(2.39,4.13)〕。在双对数坐标上ACR与死亡风险呈线性相关,无阈值效应。与ACR 0.6 mg/mmol相比,全因死亡校正危害比:ACR 1.1 mg/mmol为1.20〔95%CI(1.15,1.26)〕;3.4 mg/mmol为1.63〔95%CI(1.50,1.77)〕;33.9 mg/mmol为2.22〔95%CI(1.97,2.51)〕。eGFR和ACR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但未获得交互作用证据。心血管死亡率和试纸浸渍检验研究也记录了相似的发现。解释eGFR<60 ml.min-1.1.73 m-2和ACR≥1.1 mg/mmol(10 mg/g)为一般人群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本研究为风险评估及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和分期提供了定量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死亡 肾小球滤过率 荟萃分析 一般人群 蛋白尿 评估法 WONCA 论文摘要
下载PDF
遗传性血色素沉着(HH)基因杂合现象与妇女心血管死亡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张亚臣 赵美华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0年第3期180-181,共2页
HH杂合体多态性可作为终生铁过负荷的遗传学标志。这种标志可用于研究铁过负荷和心血管死亡的关系。该在12239例51岁至69岁的妇女中检测HH杂合体与心血管死亡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遗传性血色素沉着 基因杂合现象 妇女 心血管死亡 心血管
下载PDF
双变量响应模型在分析体质指数和年龄对心血管死亡的共同作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佳欢 张金玲 +3 位作者 陈林利 许慧琳 李俊 秦国友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6-339,共4页
目的应用双变量响应模型分析高血压人群中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年龄两个因素对心血管死亡(cardiovascular death,CVD)的共同作用。方法使用上海市闵行区2007-2015年高血压患者随访数据,建立可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BMI、年... 目的应用双变量响应模型分析高血压人群中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年龄两个因素对心血管死亡(cardiovascular death,CVD)的共同作用。方法使用上海市闵行区2007-2015年高血压患者随访数据,建立可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BMI、年龄与CVD之间的非线性关联以及两变量的共同作用。结果BMI、年龄与CVD的关联分别呈“U”型和“J”型。不同年龄,BMI对CVD的影响略有差异。青年和老年群体的死亡风险随BMI的增加而降低,中年群体的死亡风险与BMI的关联略微呈“U”型。结论双变量响应模型是一种全面了解两变量共同作用的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加COX比例风险模型 双变量响应模型 共同作用 心血管死亡 体质指数
下载PDF
ApoA1/2基因多态性与HDL-C水平在老年冠心病心血管死亡与全因死亡中的交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少君 李静 +1 位作者 于佳新 张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0期2510-2515,共6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po)A1/2基因多态性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在老年冠心病心血管死亡与全因死亡中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唐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38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5年预后情况(失访36例...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po)A1/2基因多态性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在老年冠心病心血管死亡与全因死亡中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唐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38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5年预后情况(失访36例)分为死亡组(61例)和存活组(288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ApoA1/2基因多态性、HDL-C水平,采用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评估基因突变对心血管死亡与全因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oA1/2基因多态性与HDL-C水平在心血管死亡与全因死亡中的交互作用,使用交互作用系数(γ)分析ApoA1/2基因多态性与HDL-C水平对心血管死亡与全因死亡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及其作用类型。结果两组患者ApoA1-75G/A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HDL-C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A1-75G/A基因型AA患者HDL-C水平高于基因型GA患者和基因型GG患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A1-75G/A基因型GA、AA及HDL-C均为心血管死亡与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单独HDL-C水平降低所致的OR为5.691,单独ApoA1-75G/A基因突变所致的OR为0.400,二者同时存在时,交互作用的OR为5.333,且γ为0.931,ApoA1-75G/A基因型GA、AA与HDL-C水平降低在心血管死亡与全因死亡中呈负向交互作用,同时ApoA1-75G/A基因突变与HDL-C水平降低的交互作用符合超相乘模型。结论ApoA1/2基因多态性、HDL-C水平均与老年冠心病心血管死亡与全因死亡有关,且ApoA1-75G/A基因突变可减低因HDL-C水平降低对心血管死亡与全因死亡的影响效应,呈现出预后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A1/2 基因多态性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老年冠心病 心血管死亡 全因死亡 交互作用
下载PDF
以监测NT-proBNP为指导的临床用药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住院率及心血管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春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10期1700-1702,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期间通过监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调整临床用药对住院率或心血管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随...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治疗期间通过监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调整临床用药对住院率或心血管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9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随访12个月。试验组通过监测NT-proBNP、临床症状、血压、心率指导调整用药。对照组通过临床症状、血压、心率调整用药。通过随访记录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住院情况和心血管死亡情况,了解通过监测NT-proBNP指导临床用药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1年内10例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对照组21例因心力衰竭再住院;试验组1年内心血管死亡2例,对照组8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监测NT-proBNP来指导临床用药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住院率和心血管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住院率 心血管死亡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人群中收缩压变异性是脑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率的一个危险因素
13
作者 胡立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55-355,共1页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收缩压变异性 脑卒中 心血管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重症患者增加胱抑素C预测心血管死亡优于肌酐
14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4期371-371,共1页
缺血性卒中是风湿性心脏病(RHD)的严重并发症,可能导致永久性残疾和死亡。该研究旨在评估当前循证预防措施时代RHD患者卒中的发生率和预测因素。肾功能下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并预测不良预后。经肌酐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重症... 缺血性卒中是风湿性心脏病(RHD)的严重并发症,可能导致永久性残疾和死亡。该研究旨在评估当前循证预防措施时代RHD患者卒中的发生率和预测因素。肾功能下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并预测不良预后。经肌酐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重症患者中可能并不准确。心脏病领域权威杂志Heart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这项观察性研究通过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CKD-EPI)肌酐方程、白种人、亚洲、儿童和成人队列(CAPA)胱抑素C方程和CKD-EPI组合肌酐/胱抑素C方程比较了长期心血管死亡的风险。该研究纳入22488名重症监护患者。入院时使用认可的方法分析了肌酐和胱抑素C。研究人员使用C统计量的重新分类和模型判别比较了肌酐和胱抑素C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 观察性研究 慢性肾脏病 心血管死亡 缺血性卒中 重症患者 重症监护患者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加拿大警示非布司他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
15
《中国药物评价》 2019年第6期446-446,共1页
加拿大卫生部于11月4日发布信息,将通过致医务人员信函方式警示非布司他(ULORIC■)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医务人员包括心脏病学家、内科医师、血液病学家、风湿病学家、家庭医生、全科医生、护士和药剂师。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上市... 加拿大卫生部于11月4日发布信息,将通过致医务人员信函方式警示非布司他(ULORIC■)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医务人员包括心脏病学家、内科医师、血液病学家、风湿病学家、家庭医生、全科医生、护士和药剂师。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上市后临床研究(CARES试验)的结果发现,在使用非布司他或别嘌醇治疗的痛风和既往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非布司他的心血管死亡风险与别嘌醇相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布司他 心脏病学家 血液病学 家庭医生 内科医师 全科医生 心血管死亡 风湿病学家
下载PDF
加拿大警示:非布司他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
16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加拿大卫生部于近日发布信息,将通过致医务人员信函方式警示非布司他(ULORIC®)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非布司他是目前用来降低痛风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的一线治疗药物。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上市后临床研究(CARES试验)的结果发现... 加拿大卫生部于近日发布信息,将通过致医务人员信函方式警示非布司他(ULORIC®)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非布司他是目前用来降低痛风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的一线治疗药物。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上市后临床研究(CARES试验)的结果发现,在使用非布司他或别嘌醇治疗的痛风且有既往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中,非布司他的心血管死亡风险与别嘌醇相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布司他 血清尿酸水平 心血管疾病史 痛风患者 一线治疗药物 心血管死亡 别嘌醇 加拿大卫生部
下载PDF
预后营养指数对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17
作者 朱露 艾军 +6 位作者 廖生武 黄淑婷 龚妮容 孔耀中 刘德慧 窦献蕊 张广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8-574,共7页
背景心血管疾病(CVD)是腹膜透析(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营养不良是PD患者发生CVD及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预后营养指数(PNI)作为一种综合评估患者免疫、炎症和营养状态的指标,因其具有便利性与可靠性等优点,在肿瘤等多种疾病的预... 背景心血管疾病(CVD)是腹膜透析(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营养不良是PD患者发生CVD及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预后营养指数(PNI)作为一种综合评估患者免疫、炎症和营养状态的指标,因其具有便利性与可靠性等优点,在肿瘤等多种疾病的预后评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不同时间点的营养状态与PD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探究。目的探讨PD患者首年PNI与CVD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2000-01-01—2019-07-01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及赣州市人民医院4所中心置管并开始接受PD治疗的1640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07-01,终点事件为CVD死亡并记录患者生存时间及具体死亡原因。应用限制性立方条图(RCS)分析PNI与PD患者CVD死亡风险之间的非线性关联;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PD患者的生存曲线,绘制PNI预测PD患者CVD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根据最佳截断值(cut-off=40.46)将患者分为低PNI组703例与高PNI组937例;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探讨PNI对PD患者CVD死亡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30个月,随访期间共148例患者死亡,其中CVD死亡73例(49.32%)。RCS结果表明,PNI与CVD死亡事件呈线性关联(P for Nonlinear=0.655)。ROC曲线显示,PNI预测PD患者CV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7(95%CI=0.659~0.775,P<0.001),灵敏度为74.0%,特异度为58.6%。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PNI组CVD生存率低于高PNI组(χ^(2)=26.685,P<0.001)。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及CVD病史等混杂因素后,低PNI组仍是CV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HR=7.76,95%CI=1.72~35.06,P=0.008),亚组分析结果仍稳健,无明显交互作用。结论PNI降低是PD患者CVD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D首年PNI评分在评估PD患者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腹膜透析 预后营养指数 心血管死亡 预后 队列研究 回顾性研究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鼻咽恶性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分析
18
作者 敖枫华 曾琳 +5 位作者 姚景亮 熊文敏 涂子为 叶新芊 李国庆 洪明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1期1840-1845,共6页
目的分析鼻咽癌患者CVD死亡的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收集2000年至2020年间鼻咽癌患者数据。根据一般人群流行病学数据计算相对标准死... 目的分析鼻咽癌患者CVD死亡的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收集2000年至2020年间鼻咽癌患者数据。根据一般人群流行病学数据计算相对标准死亡风险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SMR)。建立Nelson-Aalen独立累积风险曲线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从SEER数据库中获得11395例鼻咽癌患者,在统一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后,其中380例患者发生CVD相关死亡;与一般人群相比,鼻咽癌患者CVD相关死亡风险较高。确诊时年龄0~49岁、种族为亚裔或太平洋岛民、离婚、鳞状细胞癌、远处转移肿瘤、未放疗、未化疗的患者有更高的死亡风险。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动脉、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疾病相关死亡风险更高。心脏病是导致死亡数目最多的CVD疾病。男性和女性患者群体CVD相关死亡风险基本持平。患者死亡数目最多的年龄段为55~64岁。Nelson-Aalen独立累积风险曲线显示CVD相关死亡风险随着诊断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竞争风险预测因素研究中,年龄为危险因素,80岁以上风险比最高。黑人、男性、离婚、丧偶群体与CVD相关死亡的高风险独立相关。接受化疗群体与CVD相关死亡的低风险独立相关。结论与普通人群相比,鼻咽癌患者发生CVD相关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预先识别高危人群并采取心血管保护干预措施对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心血管死亡 SEER数据库
下载PDF
北京城乡老年人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风险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怀昊 王盛书 +11 位作者 陈仕敏 李雪航 李皓炜 李蓉蓉 杨钧涵 石岳庭 鲍颖慧 刘少华 王建华 杨姗姗 刘淼 何耀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4-411,共8页
目的 探讨北京市城乡老年人群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CVD)死亡风险的关联性,为明确老年人群TyG指数与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关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该研究数据来自北京城乡老年人群健康综合研究(BECHCS),于2009... 目的 探讨北京市城乡老年人群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CVD)死亡风险的关联性,为明确老年人群TyG指数与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关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该研究数据来自北京城乡老年人群健康综合研究(BECHCS),于2009—2010年和2014年分别在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街道和北京市密云区选取社区老年居民(≥60岁)作为研究对象,随访截止至2021年3月31日,共纳入符合条件的北京城乡社区老年人4 499人。应用SPSS26.0和R 4.0.3软件进行方差分析、χ2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TyG指数作为连续变量和五分位数与全因死亡、CVD死亡之间的关联。结果 4 499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70.5±6.8)岁,男性1 814人(40.3%),女性2 685人(59.7%);农村老年人2 397人(53.3%),城市老年人2 102人(46.7%)。将TyG指数作为连续变量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在总人群中,TyG每增加1单位,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4.2%(HR=1.242,95%CI:1.082~1.427),CVD死亡风险增加43.4%(HR=1.434,95%CI:1.091~1.886)。在农村老年人群中TyG指数每增加1单位,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4.9%(HR=1.349,95%CI:1.093~1.664),CVD死亡风险增加62.6%(HR=1.626,95%CI:1.098~2.427)。在≥80岁、男性和女性人群中,TyG指数每增加1单位,全因死亡风险增加62.1%(HR=1.621,95%CI:1.216~2.160)、27.8%(HR=1.278,95%CI:1.046~1.562)和24.3%(HR=1.243,95%CI:1.022~1.510),CVD死亡风险增加76.2%(HR=1.762,95%CI:1.050~2.959)、68.2%(HR=1.682,95%CI:1.158~2.443)和80.2%(HR=1.802,95%CI:1.054~2.140)。将TyG指数按照五分类变量纳入模型,校正多因素后,总人群中,Q5组人群发生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风险均显著高于Q1组(HR=1.462,95%CI:1.114~1.919;HR=2.350,95%CI:1.336~4.133)。结论 北京城乡老年人群TyG指数与全因死亡和CVD死亡风险增加相关,TyG指数可作为社区老年人死亡风险预测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全因死亡 心血管疾病死亡
原文传递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外周血双特异性磷酸酶6预测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郭宝珠 刘俊芬 +5 位作者 韩小丽 李雅琪 田晓敏 靳鑫 卫志锋 刘圣君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8期596-600,共5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双特异性磷酸酶6(dual-specificity phosphatase 6,Dusp6)联合临床参数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行腹膜透析置管并开始进行持续性腹膜透析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检测外周血D... 目的研究外周血双特异性磷酸酶6(dual-specificity phosphatase 6,Dusp6)联合临床参数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行腹膜透析置管并开始进行持续性腹膜透析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检测外周血Dusp6水平并收集基线临床资料,随访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Dusp6水平患者的死亡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的预测指标。结果共纳入138例患者,随访时间19(15,23)月;外周血Dusp6水平的中位数为38.9pg/ml,外周血Dusp6≥38.9 pg/ml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死亡率均高于Dusp6<38.9 pg/ml(χ^(2)=17.500,P<0.001,χ^(2)=10.560,P=0.001);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Dusp6水平是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HR=1.104、3.105、21.929、1.075,95%CI:1.021~1.193、1.069~9.013、6.280~76.575、1.008~1.147,P=0.013、0.037、<0.001、0.028),4项指标联合预测全因死亡的灵敏度为81.11%、特异度为80.17%;年龄、尿酸、C反应蛋白、Dusp6水平是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影响因素(HR=1.095、2.985、4.646、1.105,95%CI:1.003~1.195、1.219~8.938、1.597~13.517、1.003~1.184,P=0.042、0.032、0.005、0.004),4项指标联合预测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80.77%。结论外周血Dusp6高表达与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有关,Dusp6与不同临床参数联合对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腹膜透析 双特异性磷酸酶6 全因死亡 心血管事件死亡 影响因素 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