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室内乐《忆江南》词乐交融的艺术手法之阐释 |
桂好好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南京博物院能不忆江南——乱世铁蹄下的文人风流 |
|
《中华手工》
|
2024 |
0 |
|
3
|
东吴琵琶三两声 国亭花开忆江南 |
姚昱
|
《华人时刊》
|
2024 |
0 |
|
4
|
刘禹锡《忆江南》及其“曲拍为句”新探——兼论文人词发生期唱和史实及其意义 |
戴伟华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5
|
小学古诗词“融合教学”小课题研究——以《忆江南》为例 |
郝玉
|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
2023 |
1
|
|
6
|
此情可待成追忆——白居易的《忆江南》与勃朗宁的《海外乡思》之比较 |
田庆轩
尹静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7
|
古诗词“1+X”教学策略探究——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忆江南》为例 |
周华东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8
|
学科整合让音乐课“语”众不同——以一节四年级音乐整合课《忆江南》为例 |
吴琳
|
《基础教育参考》
|
2016 |
1
|
|
9
|
红与蓝——谈白居易《忆江南》的感情色彩 |
曲玉红
|
《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
1
|
|
10
|
忆江南三首 寄《档案与建设》首届笔会 |
窦晓光
|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1
|
移动学习:拓宽诗歌鉴赏教学途径——以《忆江南》为例 |
钟安妮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2
|
我教《忆江南》 |
严丽仙
|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
2006 |
0 |
|
13
|
《忆江南》教学设计 |
刘仁增
|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
2009 |
0 |
|
14
|
陈澧《忆江南馆词》简论 |
范松义
|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15
|
好情好景忆江南——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忆江南》教学实录与点评 |
彭才华
王小毅
|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2016 |
0 |
|
16
|
《忆江南》词调探微 |
赵李娜
|
《衡水学院学报》
|
2011 |
2
|
|
17
|
从《忆江南》的英译文看译者的主体性 |
吕文静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18
|
“忆江南”在《荷塘月色》中的价值 |
李承柏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2003 |
3
|
|
19
|
论紫砂套组“忆江南”的工艺之美和人文雅韵 |
唐伯琴
|
《江苏陶瓷》
CAS
|
2020 |
2
|
|
20
|
忆江南·新疆行(外一首) |
林景顺
丁心娥
|
《协商论坛》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