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秋时期与忠的道德内涵的定型——中国传统忠德溯源之三
1
作者 桑东辉 《武陵学刊》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经历了原始氏族社会和夏、商、西周的发展,忠由一种道德意识发展为一种道德观念,并在春秋时期完成了道德化的进程,成为一种内涵丰富、践行主客体及对象明晰的道德规范,实现了传统忠德基本内涵的定型。春秋时期,忠德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 经历了原始氏族社会和夏、商、西周的发展,忠由一种道德意识发展为一种道德观念,并在春秋时期完成了道德化的进程,成为一种内涵丰富、践行主客体及对象明晰的道德规范,实现了传统忠德基本内涵的定型。春秋时期,忠德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为上者对社稷和人民的利国利民之忠,也包括涵盖公平正义内涵的公忠精神,更包括与人忠、为人谋忠的尽心竭力之忠。春秋时期的忠德内涵型范了传统忠德基本内涵,以后无论忠德如何变迁,其基本内涵没有突破春秋时期确定的忠德内涵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德溯源 忠德内涵 春秋时期
下载PDF
《周易》与传统忠德
2
作者 桑东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124,共11页
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范畴中,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德目。考诸《周易》经传,其中已蕴含丰富的忠德意蕴。从忠德的理论依据看,“忠自中出”,且主要表现为在下者对在上者的忠,《周易》的天道尚中思想和天地尊卑观念为传统忠德提供了强有力的... 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范畴中,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德目。考诸《周易》经传,其中已蕴含丰富的忠德意蕴。从忠德的理论依据看,“忠自中出”,且主要表现为在下者对在上者的忠,《周易》的天道尚中思想和天地尊卑观念为传统忠德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此外,忠作为一种践行主体为全体人的道德规范,其多维内涵在《周易》中也有充分体现。《周易》经传中既有敬天保民的在上者之忠,也有柔顺谦敬的在下者之忠,还有忠信待人的平等主体之忠。在《周易》构建的道德体系中,忠作为进德修业的核心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伦理 忠德
下载PDF
“五代无忠臣”辨——五代时期政治生态和忠德状况考论
3
作者 桑东辉 《武陵学刊》 2024年第6期11-19,共9页
“五代无忠臣”是宋代史学家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对五代十国时期忠德状况作出的基本判断(原文为“五代无全臣”)。这种忠德状况是由五代十国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恶劣的政治生态决定的。由于改朝换代过于频繁,忠贞不二的“全臣”非常稀缺... “五代无忠臣”是宋代史学家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对五代十国时期忠德状况作出的基本判断(原文为“五代无全臣”)。这种忠德状况是由五代十国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恶劣的政治生态决定的。由于改朝换代过于频繁,忠贞不二的“全臣”非常稀缺,更多的是朝秦暮楚、改换门庭的臣子。当然也有个别尽忠的臣子,因此,“五代无忠臣”只是概说。正是五代时期的道德滑坡,特别是忠德沦替,才更有效地推动了宋朝君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也更激发了宋代思想家致力于道学复兴和三纲五常的神圣化。乱世少忠臣的状况并没有削弱忠德的地位和作用,反而凸显了忠德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伦理认同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伦理 五代十国 忠德 伦理认同
下载PDF
从《颜氏家训》看颜之推的乱世忠德观
4
作者 桑东辉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16,共9页
作为封建士大夫的传统家训著述,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将忠作为修身齐家的重要内容。面对南北对峙、东西冲突、政权频繁易主的离乱之世,《颜氏家训》的忠德观包含了政治上的忠君思想和社会交往中的忠信、忠诚、忠义、忠恕等内涵,其核心... 作为封建士大夫的传统家训著述,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将忠作为修身齐家的重要内容。面对南北对峙、东西冲突、政权频繁易主的离乱之世,《颜氏家训》的忠德观包含了政治上的忠君思想和社会交往中的忠信、忠诚、忠义、忠恕等内涵,其核心要义主要在于强化忠作为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希望其子孙践行忠德,以此乱世存身,延续家族命脉。《颜氏家训》忠德观的形成是颜之推颠沛流离、险象环生的政治命运和个人际遇的反映,植根于颜之推融合儒释道而偏重儒家伦理的儒者情怀,体现了凸显忠孝传家的道德教化主旨。从颜之推子孙后代的成就和功绩看,《颜氏家训》起到了规训子孙,齐家治族、光大门楣、繁衍宗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之推 《颜氏家训》 忠德 南北朝
下载PDF
探赜索隐 钩深致远——《中国传统忠德变迁史研究》评介
5
作者 孔祥安 《武陵学刊》 2024年第3期141-142,共2页
“忠”是中国传统伦理范畴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德目,在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变迁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秦汉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忠”成为忠君的代名词,遭受近代以来人们的强烈批判。尽管一些专家学者对“忠”做... “忠”是中国传统伦理范畴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德目,在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变迁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秦汉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忠”成为忠君的代名词,遭受近代以来人们的强烈批判。尽管一些专家学者对“忠”做了研究与解读,但仍存在许多误解与成见。桑东辉教授对忠德有着独特思考,湖北人民出版社2023年7月出版的《中国传统忠德变迁史研究》一书,是他多年来对忠德思考研究的集中体现。我作为其未曾谋面神交多年的朋友,有幸拜读该书,受益匪浅。该书是一部系统研究忠德历史变迁的精品力作,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曾谋面 独特思考 湖北人民出版社 变迁史 钩深致远 中国传统伦理 君主专制制度 忠德
下载PDF
夏、商、西周时期的忠观念——中国传统忠德溯源之二 被引量:2
6
作者 桑东辉 《武陵学刊》 2023年第3期1-14,共14页
经过炎黄到尧舜禹时期的嬗变,源于尚中习俗的忠意识得到不断发展,并在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之际发展成为忠观念。夏、商、西周时期是忠观念的发展演进期。受三代文化差异的影响,忠观念在夏、商、西周时期也表现出不同的面向和特质。... 经过炎黄到尧舜禹时期的嬗变,源于尚中习俗的忠意识得到不断发展,并在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之际发展成为忠观念。夏、商、西周时期是忠观念的发展演进期。受三代文化差异的影响,忠观念在夏、商、西周时期也表现出不同的面向和特质。夏代文化的特点是“尊命”,其忠观念主要表现出朴忠的特质;商代文化的特点是“尊神”,其忠观念主要表现出敬忠的特质;西周文化的特点是“尊礼”,忠观念也成为支撑礼乐制度的重要价值观念而日益走向成熟,不断向践行主体明晰、责任义务明确的道德规范演进,并最终在东周时期发展成忠德这一德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 忠德溯源 夏代 商代 西周
下载PDF
原始尚中习俗与忠意识——中国传统忠德溯源之一 被引量:1
7
作者 桑东辉 《武陵学刊》 2023年第1期1-16,共16页
围绕忠的起源,学界有十多种不同说法。探讨传统忠起源的问题,应遵循道德发生学原理,从意识、观念处入手,厘清忠意识、忠观念、忠德三者的分野。所谓“忠自中出”,最初的忠意识来源于原始的尚中习俗。尚中习俗出现在原始氏族部落时期,在... 围绕忠的起源,学界有十多种不同说法。探讨传统忠起源的问题,应遵循道德发生学原理,从意识、观念处入手,厘清忠意识、忠观念、忠德三者的分野。所谓“忠自中出”,最初的忠意识来源于原始的尚中习俗。尚中习俗出现在原始氏族部落时期,在炎黄至尧舜禹时期,尚中习俗滋生了原始的忠意识。在由野蛮跨入文明之际,忠意识逐渐演变为忠观念。夏、商、西周时期是忠观念的发展演进期。到了东周时期,忠观念逐渐发展成道德规范的忠德,并在春秋时期一跃而成为“令德”“吉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中习俗 意识 忠德 探源
下载PDF
先秦法家的忠德观及儒法忠德观的异同——以战国时期三晋法家为例
8
作者 桑东辉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0,共10页
法家作为政治思想流派,主要出现在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争鸣时期。在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中,相当多的法家思想家都与韩、赵、魏“三晋”有着深远的关系。他们或是出生于“三晋”,或曾经活跃于“三晋”的政治舞台上。法家不仅重视法、... 法家作为政治思想流派,主要出现在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争鸣时期。在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中,相当多的法家思想家都与韩、赵、魏“三晋”有着深远的关系。他们或是出生于“三晋”,或曾经活跃于“三晋”的政治舞台上。法家不仅重视法、术、势,而且对政治道德也给予极大的关注,特别注重高扬忠德。与儒家广义的忠德观不同,法家的忠德观相对狭义,主要集中在忠君这一点上。通过对三晋法家代表人物忠德观的分析不难发现,法家忠德观的理论依据是建立在自私人性论基础上的,其政治定位主要奠基于君尊臣卑的君臣关系上,至于其核心内涵则完全集中在臣子对君主的绝对、片面的忠顺上。概言之,以三晋法家为代表的先秦法家学派对忠德的界定和阐扬主要集中在臣子忠君上,其根本还是服务且服从于君主以法、术、势来治国理政。因为是建立在维护君主专制这一目的之上,因此,法家的忠德观主要体现为忠君道德,且缺乏先秦儒家忠君道德那种双向性,而表现为绝对化的、单向度的忠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晋 法家 忠德 君道 儒法比较
下载PDF
论儒家忠德主体
9
作者 欧阳辉纯 《唐都学刊》 2013年第5期17-22,共6页
忠德主体是忠德的认识者、实践者、执行者,是忠德对象性活动的行为者本身。儒家忠德主体的集中体现是广大"儒士"。忠德主体具有人格独立性、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以天下为公的道德忧患意识。他们通过"明道"和"救... 忠德主体是忠德的认识者、实践者、执行者,是忠德对象性活动的行为者本身。儒家忠德主体的集中体现是广大"儒士"。忠德主体具有人格独立性、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以天下为公的道德忧患意识。他们通过"明道"和"救世"的方式来践履忠德,其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而是为了平章百姓、协和万邦,以实现"大同"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忠德 忠德主体 忠德实践
下载PDF
论儒家社会忠德的道德内涵及道德实践
10
作者 欧阳辉纯 《武陵学刊》 2023年第2期1-11,共11页
忠德是儒家重要伦理道德规范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移风易俗、诚实守信和扶贫济困。移风易俗是忠德主体的个体责任,诚实守信是忠德主体的社会责任,扶贫济困是忠德主体的直接社会实践。移风易俗主要表现为评品... 忠德是儒家重要伦理道德规范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移风易俗、诚实守信和扶贫济困。移风易俗是忠德主体的个体责任,诚实守信是忠德主体的社会责任,扶贫济困是忠德主体的直接社会实践。移风易俗主要表现为评品人物追求婞直之风,反对奢靡之风,反对赌博之风,反对淫声嫖娼狎妓之风和禁欲主义。诚实守信包括了“诚”的天道自然法则和“诚”交往背后依据的人性“真”。扶贫济困包括直接救济和设立义庄与义学。此三者是儒家社会忠德内涵的主要体现和道德实践方式,在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还影响着人们的社会道德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忠德 移风易俗 诚实守信 扶贫济困
下载PDF
论儒家忠德思想的境界
11
作者 欧阳辉纯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1期22-30,共9页
在传统中国道德历史文明的发展中,儒家忠德的境界追求是儒学发展史上绚丽的道德亮点。安仁乐道是对道德忠德境界的追求和修养,主要体现在孔颜乐处和利济苍生两个方面。浩然之气是忠德一种道德实践和道德修养,是养心和养气、道义和正气... 在传统中国道德历史文明的发展中,儒家忠德的境界追求是儒学发展史上绚丽的道德亮点。安仁乐道是对道德忠德境界的追求和修养,主要体现在孔颜乐处和利济苍生两个方面。浩然之气是忠德一种道德实践和道德修养,是养心和养气、道义和正气的集合。天人合一是忠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忠德的天人合一,是指忠德实践主体如何将儒家忠德体系、忠德规范、忠德原则与外在的忠德实践交融在一起,共同促进自我、他人、社会和国家和谐发展的一系列的行为道德实践和道德修养活动。安仁乐道、浩然正气和天人合一都属于忠德境界的追求,至今在人们的道德生活中,还闪烁着勃勃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忠德 安仁乐道 浩然正气 天人合一
下载PDF
朱熹忠德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价值审视--唐宋之际儒家政治与道德之忠失序与失范的主要表征
12
作者 欧阳辉纯 《学术探索》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5,共8页
唐宋之际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与繁荣,对传统儒家忠德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政治和道德领域表现得最为明显。在政治领域方面,儒家忠德失序的主要表征为:(1)宦官干政,不忠不义,导致国破家亡;(2)藩镇割据,... 唐宋之际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与繁荣,对传统儒家忠德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政治和道德领域表现得最为明显。在政治领域方面,儒家忠德失序的主要表征为:(1)宦官干政,不忠不义,导致国破家亡;(2)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导致国家分裂,百姓遭殃;(3)权臣党争,不以国为重,以自我利益或者集团为中心,导致国家政局动荡,社会秩序混乱。皇帝弃忠和人臣不忠是儒家忠德失范在道德领域的重要体现。唐宋之际政治之忠的失序与道德之忠的失范,为宋代理学之忠尤其是朱熹集大成地构建忠德理论奠定了社会历史条件。审视朱熹忠德思想的价值,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忠德养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忠德 儒家忠德 政治失序 失范
下载PDF
中国传统忠德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锡勤 桑东辉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49,共5页
近年来,围绕忠德的研究逐渐为学界所重视,研究视域从忠观念的起源到忠德的嬗变,从对忠内涵的辨析到对忠外延的界定,从对忠德中糟粕的批判到对忠原初本义中精华内蕴的挖掘及其现代价值的转换等等,都有很丰富的成果。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 近年来,围绕忠德的研究逐渐为学界所重视,研究视域从忠观念的起源到忠德的嬗变,从对忠内涵的辨析到对忠外延的界定,从对忠德中糟粕的批判到对忠原初本义中精华内蕴的挖掘及其现代价值的转换等等,都有很丰富的成果。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学者忠德研究状况的梳理,发现在忠德研究繁荣的表象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平衡,且对于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仍没有实质性突破,忠德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德 变迁 研究现状
下载PDF
孔子的忠德观探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裴传永 《伦理学研究》 2005年第6期21-25,共5页
“忠”是孔子道德学说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对“忠”的论述非常全面和系统,其中既包括对“忠”的学理性探讨,也包括对忠德的培育、践行等的方法论指导,构成了一个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备的完整体系。孔子的“忠”具有泛伦理特征,在他看来,... “忠”是孔子道德学说的一个重要范畴。孔子对“忠”的论述非常全面和系统,其中既包括对“忠”的学理性探讨,也包括对忠德的培育、践行等的方法论指导,构成了一个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备的完整体系。孔子的“忠”具有泛伦理特征,在他看来,“忠”是一切人都应具备的道德品格,不存在主体上的选择性;“忠”的美德不仅应当施于主体以外的所有人,而且应当施于主体所从事的工作和事业,施于自己的祖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忠德 伦理定位 主体 客体 培育
下载PDF
忠德论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泽应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3,共4页
"忠"是中国古代伦理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念及儒家最为推崇的道德范畴之一,既具有伦理原则与道德规范的意义,又具有个人品德与美德伦理的意义。其基本内容与要求是做人做事真心诚意,尽心尽力,没有虚假和患得患失。"忠"... "忠"是中国古代伦理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念及儒家最为推崇的道德范畴之一,既具有伦理原则与道德规范的意义,又具有个人品德与美德伦理的意义。其基本内容与要求是做人做事真心诚意,尽心尽力,没有虚假和患得患失。"忠"在中国古代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一种是对君上或主人的忠,另一种是对于国家、社稷和人民的忠,可以分别称之为私忠和公忠。在明清之际及近现代时期,思想家们对私忠作了较多的批判,而对公忠则作了较为深入的阐发与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德
下载PDF
爱国主义精神发展中儒家忠德思想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欧阳辉纯 《桂海论丛》 2014年第2期20-23,共4页
儒家忠德思想并非是历史糟粕,其中包含着可以批判继承的合理内核,它和我国历史上其它形式的道德文化一样,也参与了现代化的过程,对我国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儒家忠德思想在爱国主义精神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 儒家忠德思想并非是历史糟粕,其中包含着可以批判继承的合理内核,它和我国历史上其它形式的道德文化一样,也参与了现代化的过程,对我国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儒家忠德思想在爱国主义精神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有利于促进"天下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形成;二是有利于促进人们维护国家团结和统一;三是有利于协调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当前我们在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应当做到古为今用,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儒家忠德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精神 儒家 忠德思想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介子推与春秋时期晋国忠德传统 被引量:4
17
作者 桑东辉 《武陵学刊》 2022年第1期1-12,共12页
作为春秋早期晋国的臣子,介子推以随主流亡、割股食君、不争禄赏、功成身退、与母偕隐、焚死绵山的事迹为世人所传颂,并深刻影响到寒食节等民间习俗。介子推的故事在传播和流衍过程中,虽然被不断演绎增附,但忠德作为介子推故事的核心内... 作为春秋早期晋国的臣子,介子推以随主流亡、割股食君、不争禄赏、功成身退、与母偕隐、焚死绵山的事迹为世人所传颂,并深刻影响到寒食节等民间习俗。介子推的故事在传播和流衍过程中,虽然被不断演绎增附,但忠德作为介子推故事的核心内容和基本价值则自古至今没有异议,如《庄子》中就借盗跖之口充分肯定“介子推至忠也”;《楚辞》之《九章·惜往日》亦曰:“介子忠而立枯兮。”介子推的忠德,其内涵较为丰富,其核心价值既包含了尽忠尽责的规范伦理意蕴,也充分体现了功成身退的美德伦理精神,还彰显了不忘初心的信念伦理价值,更丰富了忠义、忠清、忠廉、忠隐等忠德内涵。介子推忠德是春秋时期政治生态和道德生活发展变化的产物,在晋国的忠德变迁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纠偏校正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子推 春秋时期 晋国 伦理 忠德
下载PDF
墨子忠德思想内蕴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桑东辉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42,共5页
作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墨子伦理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忠德观念。挖掘墨子忠德内涵,不难发现其中既包含有做好分内事的忠于职守,也包含有爱民谨忠的君主之忠,还包含有过必谏的臣子之忠。此外,墨子忠德观具有独特的思想特质,... 作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墨子伦理思想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忠德观念。挖掘墨子忠德内涵,不难发现其中既包含有做好分内事的忠于职守,也包含有爱民谨忠的君主之忠,还包含有过必谏的臣子之忠。此外,墨子忠德观具有独特的思想特质,其忠德思想来源于尚同尚贤的国家学说,并以天志明鬼为其道德立法依据,凸显忠信相连的价值取向,反映了从君惠臣忠的双向度向事上竭忠的单向度忠君倾向的转变。去粗取精,对于墨子忠德观的当代价值,应在客观评判的基础上,继承发扬其竭己为人的奉献精神,恪尽职守的职业操守,践履承诺的诚信意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注入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源头活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伦理 忠德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中国传统忠德基本特征历史透视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炎才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0-118,共9页
"忠"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从历史学与伦理学相结合角度看,其特征虽较多,但最主要者有四:总体发展呈现为忠寓于孝、忠孝分离及忠孝统一递进,外在形态表现为由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时代易位,基本内涵体现为其客体对... "忠"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从历史学与伦理学相结合角度看,其特征虽较多,但最主要者有四:总体发展呈现为忠寓于孝、忠孝分离及忠孝统一递进,外在形态表现为由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时代易位,基本内涵体现为其客体对象由宽泛逐渐衍化为狭窄,内在实质彰显为具体合理与目标合理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忠德 基本特征 历史透视 总体发展 外在形态 基本内涵 内在实质
下载PDF
子产忠德观的内在价值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桑东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5期965-969,共5页
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子产自觉奉行"忠德"信念并积极践行之。"忠"在子产思想中不仅占有重要位置,而且相对已成体系。即他把"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作为忠德的核心基点,坚持"视民如子、与人谋忠"... 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子产自觉奉行"忠德"信念并积极践行之。"忠"在子产思想中不仅占有重要位置,而且相对已成体系。即他把"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作为忠德的核心基点,坚持"视民如子、与人谋忠"等价值取向。当今,要继承发扬子产的忠德观,主要应立足于其爱国利民、忠于职守、真诚对待他者等"忠德"为政为人之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产 忠德 内在价值 当代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