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1β及TNF-α对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睿 赵忠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32-1034,共3页
关键词 睡眠 快速眼运动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可乐定快速眼运动睡眠抑制试验的对照研究
2
作者 胡纪泽 陈静 胡赤怡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探讨重性抑郁症患者α2 肾上腺能受体功能状况。方法 对 15例重性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组 )和 15名正常人 (正常对照组 )分别进行多导睡眠脑电图检查。在第 1个快速眼运动(REM)睡眠周期结束 10min内 ,向所有被试者静脉注射可乐定 ... 目的 探讨重性抑郁症患者α2 肾上腺能受体功能状况。方法 对 15例重性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组 )和 15名正常人 (正常对照组 )分别进行多导睡眠脑电图检查。在第 1个快速眼运动(REM)睡眠周期结束 10min内 ,向所有被试者静脉注射可乐定 (剂量按 2mg/kg体重计算 ,并稀释于 9ml生理盐水中 ) ,比较两组的睡眠情况。结果 可乐定注射前 ,抑郁症组的REM比例 [(2 6 8±5 6 ) % ]、REM次数 [(6 8± 1 2 )次 ]及REM时间 [(12 0 6± 2 5 1)min]较正常对照组增加 [分别为(19 2± 3 3) %、(4 9± 0 8)次、(78 8± 14 4)min ;P <0 0 5 ],REM潜伏期缩短 [(6 4 1± 2 7 0 )min ,对照组为 (96 1± 2 7 0 )min];可乐定注射后 ,对两组非快速眼运动睡眠几乎无影响 ,而抑郁症组和对照组的REM比例 [分别为 (2 1 3± 4 8) %和 (13 6± 2 7) % ]、次数 [分别为 (5 3± 1 2 )次和 (3 8± 0 6 )次 ]、时间[(10 1 0± 2 4 0 )min和 (6 1 0± 10 3)min]分别较注射前减少 (P <0 0 5 ) ,抑郁症组第 1次和第 2次REM间隔时间的差值小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而两组REM潜伏期注射前后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提示抑郁症患者REM睡眠的可乐定反映较正常对照组迟钝。结论 重性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α2 肾上腺能受体功能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睡眠抑制 快速眼运动 可乐定 α2-肾上腺能受体
原文传递
2022版《美国睡眠医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管理》解读
3
作者 魏蔚 邢佳 +1 位作者 王一帆 郭蓉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993-997,1042,共6页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异态睡眠,好发于中老年人,发作时可能造成自身或他人的暴力损伤,还能作为早期预测指标提示多种重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路易体痴...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异态睡眠,好发于中老年人,发作时可能造成自身或他人的暴力损伤,还能作为早期预测指标提示多种重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及多系统萎缩的发病及预后。美国睡眠医学会于2022年12月发布了2022版《美国睡眠医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管理》,笔者结合国内外新近研究对该指南的要点进行解读,以期对我国成年RBD患者的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异态睡眠 睡眠 快速眼运动 临床实践指南
下载PDF
不同病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非快速眼运动睡眠δ波对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国奋 蒋晓江 郎莹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4年第1期52-54,57,共4页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病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非快速眼运动(Non Rapid Eye Movement,NREM)睡眠δ波分布特点.方法 按照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Ⅳ)》关于失眠病程划分标准,收集急性原发性失眠(API)组82例,...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病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非快速眼运动(Non Rapid Eye Movement,NREM)睡眠δ波分布特点.方法 按照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Ⅳ)》关于失眠病程划分标准,收集急性原发性失眠(API)组82例,亚急性原发性失眠(SPI)组80例,慢性原发性失眠(CPI)组85例,正常睡眠组(NS)30例.并检测4组受试者正常作息条件及睡眠限制条件下非快速眼运动睡眠δ波分布情况.结果 正常作息条件下,API组、SPI组及CPI组患者与NS组比较均存在非快速眼运动睡眠δ波减少(P<0.05),API组、SPI组及CPI组患者之间δ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睡眠限制条件下,API组、SPI组非快速眼运动睡眠δ波与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I组δ波小于NS组(P<0.05).结论 API组、SPI组及CPI组患者均存在睡眠平衡压力不足情况,睡眠限制能提高API组及SPI组睡眠平衡压力,但无法提高CPI组患者睡眠平衡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原发性 快速眼运动睡眠 δ波
原文传递
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引起大鼠皮质PERK活化及药物干预 被引量:4
5
作者 郭筱华 赵忠新 +2 位作者 张琳 江波 黄流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30-63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引起大鼠皮质PERK活化和磷酸化elF2α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依达拉奉干预的作用。方法将60只Sprague-Dawle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环境对照组(5只)和睡眠剥夺组(50只)。其中睡眠剥夺组又分为模型组...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引起大鼠皮质PERK活化和磷酸化elF2α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依达拉奉干预的作用。方法将60只Sprague-Dawle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环境对照组(5只)和睡眠剥夺组(50只)。其中睡眠剥夺组又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依达拉奉组3个亚组。采用改良多平台睡眠剥夺法建立大鼠快速眼动睡眠剥夺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技术观察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后大鼠额叶PERK活化和磷酸化elF2α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并考察依达拉奉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环境对照组比较,不同时间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后大鼠皮质激活了磷酸化的PERK和磷酸化elF2α蛋白表达,表达水平显示了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依达拉奉干预后两指标明显下降(P<0.01)。结论睡眠剥夺启动了内质网应激反应过程中未折叠蛋白应答通路之一,依达拉奉可能是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睡眠 快速眼运动 大脑皮质 自由基清除剂
下载PDF
快速眼动睡眠剥夺诱导大鼠皮质和海马及延髓caspase-12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红菊 张杰文 赵忠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快速眼动睡眠剥夺(SD)对大鼠皮质、海马及延髓内质网凋亡因子caspase-12的表达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SD组(40只)、SD后恢复睡眠组(RS组,20只)、对照组(20只);其中SD组又分为SD1、3、5、7天亚组,RS组又分为...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快速眼动睡眠剥夺(SD)对大鼠皮质、海马及延髓内质网凋亡因子caspase-12的表达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SD组(40只)、SD后恢复睡眠组(RS组,20只)、对照组(20只);其中SD组又分为SD1、3、5、7天亚组,RS组又分为RS6、12h亚组;对照组又分为实验环境对照组(TC组)和正常睡眠对照组(CC组)。采用改良多平台SD法、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脑组织中caspase-12表达分布规律及时空变化;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分布。结果RT-PCR检测大鼠快速眼动SD1天caspase-12有表达并呈逐渐上升趋势,7天达高峰,RS6、12h及TC组和CC组无caspase-12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发现,SD1、3天激活的caspase-12表达增加(P<0.05),5、7天及RS组、TC组和CC组无激活的caspase-12表达。上述变化海马区最明显,皮质区次之,延髓区无改变。TUNEL检测SD1、3天凋亡细胞海马区最多(P<0.05),皮质和延髓区次之。结论SD启动了内质网凋亡通路,并随SD的终止而终止。SD可能是造成脑组织损害的机制之一,海马区对SD导致的脑损害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睡眠 快速眼运动 大脑皮质 海马 延髓
下载PDF
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在帕金森病前驱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彤 王振福 +4 位作者 王瑞民 高宇红 高中宝 王淼 尹西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88-989,共2页
快速眼动(REM)期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指患者在REM期躯体肌张力失迟缓,并出现与梦境相关的暴力或攻击行为。RBD可分为特发性RBD和继发性RBD。目前研究显示,特发性RBD与α突触核蛋白病关系密切,其中帕金森病... 快速眼动(REM)期睡眠行为障碍(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指患者在REM期躯体肌张力失迟缓,并出现与梦境相关的暴力或攻击行为。RBD可分为特发性RBD和继发性RBD。目前研究显示,特发性RBD与α突触核蛋白病关系密切,其中帕金森病患者中RBD发病率为40%~60%[1]。RBD发生在帕金森病各个阶段,最早可在运动症状前数年至10余年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快速眼运动 行为障碍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
下载PDF
24小时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对青少年期C57BL/6J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郝彦利 黄鑫焱 +1 位作者 THOIDINGJAM Bidyarani Chanu 张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798-2801,共4页
目的探讨24 h快速眼动睡眠剥夺(REMSD)对青少年期C57BL/6J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选取45只青少年期(3~4周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24 h快速眼动睡眠剥夺(REMSD)对青少年期C57BL/6J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选取45只青少年期(3~4周龄)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宽平台组和REMSD组,各15只。将REMSD组小鼠置于水平台睡眠剥夺箱建立REMSD模型,宽平台组小鼠置于假水平台睡眠剥夺箱建立快速眼动睡眠假剥夺模型。通过3轮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测试小鼠学习能力,记录逃避潜伏期;Morris水迷宫空间搜索实验测试小鼠记忆能力,记录小鼠穿台次数,在靶象限停留时间以及在靶象限游动距离。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分离海马,采用NO检测试剂盒检测NO水平。结果REMSD组小鼠出现多动,毛发潮湿凌乱且光泽度差,四肢充血,烦躁不安,易激惹,兴奋性增强。各组小鼠3轮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逃避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EMSD组逃避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宽平台组缩短(P〈0.05)。各组小鼠穿台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EMSD组小鼠穿台次数多于对照组和宽平台组(P〈0.05)。对照组、宽平台组、REMSD组海马NO水平分别为(43.6±8.5)、(45.8±9.1)、(54.2±5.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60,P=0.002);其中,REMSD组小鼠海马NO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宽平台组(P〈0.05)。结论青少年期小鼠REMSD 24 h后,学习记忆能力提高,可能与海马NO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快速眼运动 青少年 学习 记忆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快速眼动睡眠与难治性癫痫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先 李晓裔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866-2868,2872,共4页
癫痫与睡眠关系密切,癫痫发作可以扰乱睡眠,睡眠紊乱可导致癫痫的控制恶化。随着癫痫与睡眠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逐渐认识到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与难治性癫痫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本文通过综述REM睡眠与难治性癫痫的关系,以期... 癫痫与睡眠关系密切,癫痫发作可以扰乱睡眠,睡眠紊乱可导致癫痫的控制恶化。随着癫痫与睡眠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逐渐认识到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与难治性癫痫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本文通过综述REM睡眠与难治性癫痫的关系,以期对难治性癫痫的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快速眼运动 难治性癫痫 综述
下载PDF
帕金森病认知障碍与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董珍 徐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94-896,共3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认知功能障碍和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PD中较常见的非运动症状,给患者及其照料者带来沉重负担。我们对帕金森认知障碍(PD with cognitive impair...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认知功能障碍和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PD中较常见的非运动症状,给患者及其照料者带来沉重负担。我们对帕金森认知障碍(PD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PDCI)与RBD的相关性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睡眠 快速眼运动 行为障碍 Α突触核蛋白 氯硝西泮
下载PDF
Quisi——一种快速检测分析睡眠脑电的新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兴时 甘景梨 +2 位作者 路英智 唐云翔 王祖承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74-778,共5页
Quisi是一种测量、记录并加以自动分析的便携式睡眠脑电新技术。本文介绍了德国近期有关Quisi在精神科研究中的应用资料,包括问题的提出、何谓Quisi、原理与方法、Quisi与经典PSG比较、Quisi 1.0版本与传统定量分析比较、远程医疗和临... Quisi是一种测量、记录并加以自动分析的便携式睡眠脑电新技术。本文介绍了德国近期有关Quisi在精神科研究中的应用资料,包括问题的提出、何谓Quisi、原理与方法、Quisi与经典PSG比较、Quisi 1.0版本与传统定量分析比较、远程医疗和临床应用,并就国内开展Quisi技术的前景及相关问题作一简短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快速眼运动 脑图 技术 多道睡眠描记术 QUISI
下载PDF
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与快相眼动睡眠行为异常
12
作者 张熙 王鲁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睡眠 快速眼运动 神经变性疾病
下载PDF
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15例分析
13
作者 胡伟盛 王玉平 李莉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2710-2711,共2页
关键词 睡眠 快速眼运动 行为障碍/诊断
下载PDF
莫达非尼对不同程度快动眼睡眠剥夺及睡眠恢复后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张琳 郭筱华 赵忠新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4-157,共4页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睡眠减少变为习惯,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睡眠可分为快动眼(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和非快动眼(non—rapid eye movement)睡眠,在整个睡眠过程中...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睡眠减少变为习惯,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睡眠可分为快动眼(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和非快动眼(non—rapid eye movement)睡眠,在整个睡眠过程中,REM睡眠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更大。Van-Dongen等的研究表明,REM睡眠剥夺对人体生理、心理、工作能力都有严重影响,能导致感觉、知觉、认知能力、精神运动性操作的复杂变化,长时间REM睡眠剥夺甚至可引起实验动物死亡。莫达非尼为一类新型中枢兴奋药,在国外用于治疗发作性嗜睡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作息不规律所致睡眠紊乱,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近来许多研究表明它对认知功能减退有改善作用。本实验研究莫达非尼对不同程度REM睡眠剥夺及睡眠恢复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莫达非尼 睡眠剥夺 睡眠 快速运动 大鼠
下载PDF
特发性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障碍患者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调控区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白莹莹 李中林 +5 位作者 王升辉 李永丽 尤阳 秦玉龙 张红菊 张杰文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80-585,共6页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特发性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iRBD)患者快速眼球运动期(REM)睡眠调控核心区进行全脑功能连接,探讨iRBD患者上述脑区是否存在功能连接异常。方法根据入选标准,纳入2014—2017年于郑州大学人民医...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特发性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iRBD)患者快速眼球运动期(REM)睡眠调控核心区进行全脑功能连接,探讨iRBD患者上述脑区是否存在功能连接异常。方法根据入选标准,纳入2014—2017年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iRBD患者20例(iRBD组)、正常对照者21名,采用Hoehn-Yahr分期量表和认知量表对受试者进行运动认知功能评估,并对两组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iRBD组Hoehn-Yahr分期[0(0,0)期]与正常对照组[0(0,0)期,Z=-1.820, P=0.06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 ) N1[(3.80±1.67)分]、AVLT N2[(5.10±1.77)分]、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DMT,22.00(20.25, 26.00)分]、Rey-Osterrieth复杂图形测验(ROCFT)[33.00(31.25, 34.00)分]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95±1.28)分,t=2.482, P=0.017;(6.43±1.16)分,t=2.848, P=0.007; 33.00(29.50, 35.50)分,Z=-3.792, P=0.000; 35.00 (33.00, 36.00)分,Z=-2.351, P=0.01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连线测验1[86.5(70.0, 100.0)分]、连线测验2[197.0(180.5, 211.5)分]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66.0(49.0, 91.5)分,Z=-2.373, P=0.018; 112.0(99.5, 173.0)分,Z=-3.105, P=0.00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RBD组右侧蓝斑下核与双侧扣带回(t=-4.173)、双侧额叶[t=-2.965(左侧)、-3.662(右侧)]功能连接减弱;左侧蓝斑下核与全脑功能连接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vlPAG)与左侧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功能连接增强(t=3.930),与右侧额叶功能连接增强(t=4.141)。结论iRBD的睡眠调控核心区域与扣带回、额顶叶皮质功能连接存在异常,可能引起iRBD患者出现认知及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睡眠行为障碍 睡眠 快速眼运动 磁共振成像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快速眼球运动期发作的睡眠相关过度运动性癫痫的临床和电生理研究
16
作者 陈泽 王晓丽 +4 位作者 王则直 张歆博 潘远航 李敏 刘永红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19-825,共7页
目的探讨快速眼球运动(REM)期发作的睡眠相关过度运动性癫痫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总结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5例发生于REM期的睡眠相关过度运动性癫痫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 目的探讨快速眼球运动(REM)期发作的睡眠相关过度运动性癫痫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总结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5例发生于REM期的睡眠相关过度运动性癫痫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点,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5例患者中3例为男性,年龄21~46岁。5例患者共监测到23次发作,22次发生在REM期睡眠,1次发作发生于非REMⅢ期睡眠。每次发作持续30 s至1 min,表现为睡眠中"过度运动性发作",伴或不伴意识障碍,13次发作期脑电图无明显异常,9次发作期有局灶性尖慢波或慢波,10次发作后期有局灶性慢波。结论REM期的过度运动性癫痫发作多起始于觉醒反应,发作间期放电均在清醒和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需注意与REM期行为障碍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睡眠 快速眼运动 脑电描记术 睡眠相关过度运动性癫痫
原文传递
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与突触核蛋白病的关系 被引量:21
17
作者 郝红琳 刘秀琴 +6 位作者 黄颜 孙鹤阳 王含 张振馨 张之诤 崔丽英 孟琼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72-576,共5页
目的 研究快速眼动(REM)期睡眠行为障碍(RBD)在突触核蛋白病中的出现率、出现时间、电生理特点,探讨RBD与突触核蛋白病之间的关系以及电生理诊断指标.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睡眠状况调查以及夜间多导睡眠监测(NPSG),研究本组疾病的睡... 目的 研究快速眼动(REM)期睡眠行为障碍(RBD)在突触核蛋白病中的出现率、出现时间、电生理特点,探讨RBD与突触核蛋白病之间的关系以及电生理诊断指标.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睡眠状况调查以及夜间多导睡眠监测(NPSG),研究本组疾病的睡眠障碍特征:(1)主观睡眠调查:帕金森病(PD)患者66例,多系统萎缩(MSA)患者3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组65名,询问睡眠史,了解RBD出现的比例及出现时间.(2)NPSG:PD组8例、MSA组13例,健康对照组15名,所有受试者行连续两夜NPSG监测.分析伴发RBD的突触核蛋白病患者的NPSG特点.结果 PD和MSA合并RBD比例分别是59.1%(39/66)和86.6%(26/30),明显高于对照组(4.6%,3/65),其中RBD早于两种变性病临床发病的患者比例分别是46.2%(18/39)和84.6%(22/26).PD和MSA合并RBD最主要的NPSG特点是:REM期肌肉弛缓现象消失(RWA)和运动增多.RWA比例和位相性肌电活动密度可能成为神经变性病合并RBD的NPSG诊断指标.结论 RBD在PD和MSA患者中出现率明显增高,部分RBD发生先于变性病,提示RBD与突触核蛋白病关系密切,RBD有可能是突触核蛋白病的早期表现.NPSG特征应作为RBD的主要诊断标准,RWA比例和位相性肌电活动密度可能成为神经变性病合并RBD的NPSG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系统萎缩 睡眠 快速眼运动 行为障碍 多道睡眠描记术
原文传递
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的临床与神经生理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旭东 刘兴洲 王国相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3期891-893,共3页
目的 探讨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 (RBD)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生理特征。方法 对 6例睡眠行为障碍患者及 6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 ,进行了连续 2次的全夜录像 多导睡眠生理监测 ,包括脑电图、眼动图、下颌和四肢肌电图、心电图、经鼻... 目的 探讨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 (RBD)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生理特征。方法 对 6例睡眠行为障碍患者及 6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 ,进行了连续 2次的全夜录像 多导睡眠生理监测 ,包括脑电图、眼动图、下颌和四肢肌电图、心电图、经鼻气流等。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 5 8(5 0~ 6 6 )岁 ,其中男 4例 ,女 2例。平均病程为 9 5 (2~ 18)年。结果 多导睡眠生理监测发现 ,患者快速眼动期睡眠中肌张力位相性或持续性增高 ,并伴有复杂的行为 ,而且行为多与梦有关 ,未发现癫痫波。患者的总体睡眠时间为 35 3min± 4 2min ,Ⅱ期睡眠时间为 139min± 76min ,较正常人减少 ,睡眠效率74 3%± 12 3%减低。 6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夜间伴随生动梦境的大幅度活动。其中 1例逐渐出现帕金森综合征 ,2例出现痴呆。共 3例经氯硝基安定治疗 ,RBD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国人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快速眼动期睡眠肌张力具有不消失的电生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理 睡眠 快速眼运动 睡眠障碍 RBD
原文传递
强迫症患者的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 被引量:6
19
作者 肖泽萍 陈兴时 +6 位作者 张明岛 楼翡璎 刘效巍 高存友 陈珏 仇剑崟 张海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强迫症(OCD)患者多导睡眠图(PSG)睡眠参数的变化特征。方法应用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27例OCD患者的PSG进行整夜监测,并与33名正常受试者(NC)对照。结果OCD组快速眼运动(REM)睡眠潜伏期为(57.7&... 目的探讨强迫症(OCD)患者多导睡眠图(PSG)睡眠参数的变化特征。方法应用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27例OCD患者的PSG进行整夜监测,并与33名正常受试者(NC)对照。结果OCD组快速眼运动(REM)睡眠潜伏期为(57.7±21.4)min,较NC组的(87.8±11.7)min明显前移(P<0.01)。OCD组患者的REM活动度、强度、密度以及第1阶段睡眠均较NC组明显增加,分别为(119.8±54.5)Uvs(80.7±9.2)U(P<0.01)、(27.8±13.4)%vs(17.8±2.3)%(P<0.01)、(147.4±69.2)%vs(95.7±8.1)%(P<0.05)、(19.9±11.4)%vs(9.1±1.9)%(P<0.01);而睡眠潜伏期延迟,睡眠效率降低。结论PSG中的REM活动度、强度和密度均增加,可能是强迫症患者的脑电生理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导睡眠图监测 强迫症 患者 正常受试者 快速眼运动 生理学特点 OCD 睡眠参数 方法应用 效率降低
下载PDF
小波变换和小波熵在睡眠脑电信号变化特性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20
作者 肖余粮 和卫星 +2 位作者 陈晓平 吉奕 吴秋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5期118-120,共3页
目的:利用小波熵对各期睡眠脑电复杂度进行动态时变特性及统计特性的分析比较。方法:实验于2005-08/2005-09在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实验室完成。睡眠脑电数据取自MIT-BIH数据库,8名被试者每人取一导整夜脑电信号,无睡眠... 目的:利用小波熵对各期睡眠脑电复杂度进行动态时变特性及统计特性的分析比较。方法:实验于2005-08/2005-09在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实验室完成。睡眠脑电数据取自MIT-BIH数据库,8名被试者每人取一导整夜脑电信号,无睡眠方面疾病。采用其睡眠数据进行复杂度分析实验研究,小波包去噪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后,利用小波熵求其各睡眠期和4个有用频率带δ、θ、α、β的小波熵值。结果:6种不同状态下脑电的小波熵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中清醒期小波熵均值最大;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的4个分期里S1期小波熵均值最大、S4期小波熵均值最小,随着睡眠的深入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快速眼动睡眠期小波熵均值介于清醒期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之间。在脑电波4个基本节律带(δ、θ、α、β)下,共同的特点是在β节律下小波熵均值最小,在θ节律下小波熵均值最大;分别在δ、α、β频率带下清醒期小波熵最大,在S1、S2、S3、S4期随着睡眠的深入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快速眼动睡眠期介于清醒期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之间;在S1、S2、S3、S4期小波熵均值在4个节律带的波动幅度要明显大于清醒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在睡眠各期及各频率带下小波熵方差值变化趋势与均值类似并更明显。结论:小波熵作为一种复杂性测度方法在睡眠各期脑电的应用结果中显示随着睡眠的深入,小波熵逐渐减少,这与理论上是符合的,所以小波熵可以作为不同生理状态下脑电的变化特性的检测指标,既能区分长时间段脑电复杂度之间的差异,又能反应微状态下的变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描记术 睡眠 快速眼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