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阴性梅毒患者发生神经梅毒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崔文颖 翁文佳 +1 位作者 闫俊玲 高艳青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862-86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test,RPR)阴性梅毒患者发生神经梅毒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15—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皮肤科血清RPR阴性的梅毒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共... 目的探讨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test,RPR)阴性梅毒患者发生神经梅毒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15—202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皮肤科血清RPR阴性的梅毒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共纳入血清RPR阴性的梅毒患者58例,其中男23例,女35例,年龄21~75岁,平均(43.1±12.1)岁,平均病程(5.1±1.7)年。早期梅毒患者1例(1.7%),晚期41例(70.7%),不明分期16例(27.6%);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27例(46.6%);驱梅治疗患者54例(93.1%),未经治疗4例(6.9%);重复驱梅治疗患者15例(25.9%)。腰椎穿刺结果显示,5例患者疑似神经梅毒,均出现脑脊液WBC升高,其中1例脑脊液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TPPA)阳性;3例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其中2例经头孢曲松强化驱梅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2例在腰穿前3~6个月血清RPR阳性,RPR波动于1∶1~1∶2。结论血清RPR阴性梅毒患者发生神经梅毒的可能性较低,即使有神经系统症状,可先排除其他神经系统或相关疾病,结合近期血清RPR滴度,必要时进行脑脊液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神经梅毒 血清快速血浆反应试验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青霉素与头孢曲松治疗胎传梅毒效果比较及快速梅毒血清反应素试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程寄吾 曾传莉 +2 位作者 袁刚 陈彬 陈思翰 《中国乡村医药》 2014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比较青霉素与头孢曲松治疗胎传梅毒的效果,观察快速梅毒血清反应素试验(RPR)的诊断价值。方法 146例胎传梅毒患儿按青霉素皮试结果,分为青霉素组74例与头孢曲松组72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两组1、3月龄时RPR、IgM-梅毒螺旋体明... 目的比较青霉素与头孢曲松治疗胎传梅毒的效果,观察快速梅毒血清反应素试验(RPR)的诊断价值。方法 146例胎传梅毒患儿按青霉素皮试结果,分为青霉素组74例与头孢曲松组72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两组1、3月龄时RPR、I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IgM-TPPA)转阴率及显性梅毒患儿的临床治愈率。结果①治疗前两组RPR滴度水平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月龄时RPR滴度呈逐渐下降趋势,且青霉素组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1月龄时青霉素组IgM-TPPA转阴几率为头孢曲松组的2.99倍,3月龄时为头孢曲松组的16.13倍。③两组显性梅毒临床治愈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RPR滴度为1∶24时是诊断显性梅毒的截断值,提示临床上出现显性梅毒时RPR滴度多超过1∶16。结论 RPR滴度可作为显性胎传梅毒诊断的有效指标;青霉素仍是治疗胎传梅毒安全、有效的首选药物,头孢曲松治疗胎传梅毒尚需进一步的论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传梅毒 青霉 头孢曲松 ROC曲线 快速梅毒血清反应试验
下载PDF
CLIA、RPR、TPPA检测血清中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价值分析
3
作者 赵颖 马跃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5期72-74,共3页
目的 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IA)、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血清中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结果。方法 100例疑似梅毒患者血清样本为研究对象,均采用CLIA、RPR、TPPA进行检测,并以重组免疫印迹法(RI... 目的 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IA)、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血清中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结果。方法 100例疑似梅毒患者血清样本为研究对象,均采用CLIA、RPR、TPPA进行检测,并以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三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 ,并比较三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 CLIA检出阳性59例,阴性41例。RPR检出阳性73例,阴性27例。TPPA检出阳性59例,阴性41例。CLIA诊断准确率为69.00%(69/100),敏感度为68.92%(51/74),特异度为69.23%(18/26);RPR诊断准确率为97.00%(97/100),敏感度为97.30%(72/74),特异度为96.15%(25/26);TPPA诊断准确率为77.00%(77/100),敏感度为74.32%(55/74),特异度为84.62%(22/26)。RPR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显著高于CLIA、TPPA(P<0.05);RPR的特异度高于CLIA(P<0.05);CLIA与TPPA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差异较小(P>0.05)。结论 RPR在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更佳的诊断准确率,可为梅毒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 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体
下载PDF
2297例产妇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
4
作者 王利健 陈俊 +1 位作者 吴荣辉 傅晓娟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356-357,共2页
本文对2297例产妇进行了梅毒血清学试验分析,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间产科住院产妇共2297例,常规进行了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检测,阳性者再行梅毒螺旋体颗... 本文对2297例产妇进行了梅毒血清学试验分析,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间产科住院产妇共2297例,常规进行了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检测,阳性者再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血清学试验确证。年龄(18~42)岁,平均29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血清试验 住院产妇 试验结果分析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体 2009年 临床资料
下载PDF
梅毒螺旋体RPR试验前带现象检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魏虹娟 唐冬松 +3 位作者 李宇 孙丽梅 刘意 冯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6期2320-2321,共2页
目的 通过探讨梅素螺旋体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前带现象发生的规律,为减少假阴性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2015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收集性病实验室检出RPR前带现象的血清标本48例,进行RPR、不同批次试剂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 目的 通过探讨梅素螺旋体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前带现象发生的规律,为减少假阴性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2015年3月1日至12月31日收集性病实验室检出RPR前带现象的血清标本48例,进行RPR、不同批次试剂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及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分析各实验间相关性及RPR前带现象凝集反应规律。结果 48例前带现象标本TPPA及FTA-ABS IgG抗体试验结果均为阳性,RPR试验原倍稀释时无颗粒凝集或凝集颗粒较小,且稀释反应前3~4孔(1∶8~1∶16)反应弱,凝集颗粒大小几乎无变化,从第4~5孔(1∶16~1∶32)起凝集反应不断增强,经稀释后滴度为1∶1 024~1∶65 536;临床表现不典型。结论 RPR前带现象可通过与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联合检测、结合凝集反应特点发现,并通过增加稀释倍数避免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快速梅毒血清反应试验 前带现象 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附实验
下载PDF
神经梅毒患者临床诊断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邵森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6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梅毒患者的实验室和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神经梅毒组(77例)和非神经梅毒组(9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蛋白水平、脑脊液细胞数...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梅毒患者的实验室和临床资料,将其分为神经梅毒组(77例)和非神经梅毒组(9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蛋白水平、脑脊液细胞数、脑脊液压力、血清快速血清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脑脊液快速血清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差异,分析神经梅毒临床诊断的相关因素。结果神经梅毒组的男/女比例、神经系统症状例数、脑脊液蛋白大于50 mg/dl例数、脑脊液白细胞数大于5个/mm3例数、脑脊液快速血清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阳性例数、血清快速血清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阳性例数明显多于非神经梅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7.82、77.25、79.60、67.28、172.00、20.45,P均〈0.05);神经梅毒组的平均年龄、脑脊液蛋白、脑脊液白细胞明显高于非神经梅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0.91、40.19、71.33,P均〈0.05);两组患者脑脊液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P〉0.05)。神经梅毒组的脑脊液快速血清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和脑脊液蛋白、血清快速血清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呈正相关(r分别=0.40、0.27,P均〈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脊液蛋白升高、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阳性与神经梅毒诊断的相关性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分别=29.52、10.32,P均〈0.05)。结论高滴度的血清快速血清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阳性可作为神经梅素的筛查指标之一,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阳性和脑脊液蛋白异常对于确诊神经梅毒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血清反应环状卡片试验 神经梅毒 脑脊液
下载PDF
树胶肿型神经梅毒二例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玲 肖波 +1 位作者 李国良 王康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6-86,共1页
关键词 树胶肿型神经梅毒 脑脓肿 头颅 CT 血清快速血浆反应试验 诊断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RPR对无症状神经梅毒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吴雅丽 伍文清 +3 位作者 许东梅 姜美娟 秦开宇 寇程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RPR对无症状神经梅毒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进行腰椎穿刺的HIV阴性且无神经系统受累症状的梅毒患者共126例,其中无症状型神经...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RPR对无症状神经梅毒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进行腰椎穿刺的HIV阴性且无神经系统受累症状的梅毒患者共126例,其中无症状型神经梅毒患者59例,非神经梅毒的普通梅毒患者67例。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脑脊液白细胞和脑脊液蛋白含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NLR和血RPR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计算Youden指数并确定诊断最佳截断值。结果(1)无症状神经梅毒组血清RPR、NLR、脑脊液白细胞和脑脊液蛋白含量均高于非神经梅毒的普通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8~16)vs.4(2~8);(2.86±1.07)vs.(2.17±0.78);10(7~18)vs.2(2~4);34(25.9~45.0)vs.23.4(16.3~33.4),均P<0.05]。(2)NLR和血清RPR诊断无症状神经梅毒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3、0.753,灵敏度分别为0.695、0.831,特异度分别为0.672、0.552。结论NLR和血RPR与神经梅毒密切相关。血NLR在预测无症状神经梅毒的特异度高于血RPR。高水平NLR(NLR≥2.2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无症状神经梅毒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神经梅毒 血清快速血浆反应试验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