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3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析《次北固山下》中的思乡之情
1
作者 杨超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代 古诗 思乡之情 感表达 初中 语文 阅读鉴赏
下载PDF
月满中华,遥寄思乡之情
2
作者 刘煜 刘仕悦(设计) 《留学》 2022年第18期26-27,7,共3页
又是一年中秋至,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佳节时一家人通常会齐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饮桂花酒。而对于远在海外的留学生来说,每到这个时候在外学子都在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家乡的思念。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城市和学校里,众多在... 又是一年中秋至,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佳节时一家人通常会齐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饮桂花酒。而对于远在海外的留学生来说,每到这个时候在外学子都在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家乡的思念。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城市和学校里,众多在华留学的海外学子也正体验着制作月饼、柚子灯等主题活动,感受着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学子 中国传统文化 思乡之情 留学生 月饼 传统节日
下载PDF
真挚动人的思乡情——《杂诗》赏析及教学建议
3
作者 张庆 《小学教学研究》 1990年第2期6-7,共2页
《杂诗》是盛唐王维所写的组诗,共三首,五年制小语第八册课文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二首。什么是杂诗呢?杂诗是指兴致不一、不拘流例、遇物即言的诗。古人根据题材、体式将诗分为若干类,如献诗、公宴、游览、行旅、赠答、哀伤、乐府等等,凡... 《杂诗》是盛唐王维所写的组诗,共三首,五年制小语第八册课文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二首。什么是杂诗呢?杂诗是指兴致不一、不拘流例、遇物即言的诗。古人根据题材、体式将诗分为若干类,如献诗、公宴、游览、行旅、赠答、哀伤、乐府等等,凡内容无法归入这些类别的,便列入杂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诗》 杂诗 公宴 教学建议 主人公 思乡之情 诗味 质朴自然 里选 思亲
下载PDF
论苏辙宦游生涯中的思乡情结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新立 《河西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1-45,共5页
苏辙的宦游生涯始终伴随着浓浓的思乡情结,安宁的故土家乡既有他少年时代的美好回忆,更是其动荡不安的坎坷仕途中的心灵慰藉。无论是做官任职,还是游览名山大川,苏辙对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总是会很轻易地涌现出来。故乡四川眉山是苏辙游... 苏辙的宦游生涯始终伴随着浓浓的思乡情结,安宁的故土家乡既有他少年时代的美好回忆,更是其动荡不安的坎坷仕途中的心灵慰藉。无论是做官任职,还是游览名山大川,苏辙对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总是会很轻易地涌现出来。故乡四川眉山是苏辙游宦一生之中,内心最渴望的精神家园和最强烈的情感寄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辙 宦游生涯 思乡之情
下载PDF
浓郁的诗情 隽永的画面——谈琵琶《思乡曲》的教学和演奏体会
5
作者 侯桂芝 殷惠麟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46-49,共4页
一九八○年在“上海之春”的全国琵琶比赛中,被列为决赛时规定演奏的琵琵新作《思乡曲》,作者是阎惠昌。这首乐曲由于它具有一定的艺术特点,比赛之后,被广泛地采用为演奏曲目和琵琶教材。为了交流学习经验,在此谈谈我们对此曲在演奏和... 一九八○年在“上海之春”的全国琵琶比赛中,被列为决赛时规定演奏的琵琵新作《思乡曲》,作者是阎惠昌。这首乐曲由于它具有一定的艺术特点,比赛之后,被广泛地采用为演奏曲目和琵琶教材。为了交流学习经验,在此谈谈我们对此曲在演奏和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五言绝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李白 五言绝句 举头望明月 演奏曲目 上海之春 阎惠昌 思乡之情 古典诗歌 司东 与景
下载PDF
杜甫的思乡情
6
作者 康若望 《杜甫研究学刊》 1992年第2期72-73,共2页
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杜甫诞生于河南巩县的瑶湾。并在洛阳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河南是杜甫出生成长的故乡。以后杜甫无论是流离陇蜀,还是飘泊湘江,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故乡,思乡之情十分强烈。
关键词 思乡之情 杜甫 思乡 飘泊 青少年时代 流离 唐玄宗
下载PDF
基于学情搭建学习支架——以《月是故乡明》的教学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文荣 《湖北教育》 2023年第2期46-47,共2页
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架可以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向,避免学生思维“走弯路”,有效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下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的前提是教师必须... 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架可以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向,避免学生思维“走弯路”,有效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下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和学情。《月是故乡明》记叙了作者童年记忆中的故乡月景和月下玩耍的趣事,以及离开故乡后在世界各地漂泊时所看到的异乡月亮,通过故乡之月与他乡之月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之月的喜爱,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性散文,从学生的预习反馈情况来看,小学生很难直观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甚至有学生认为文章写得太散乱。基于学情和文本特点,笔者为学生搭建了如下学习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支架 有效促进 性散文 思乡之情 理解文本 文本特点 直观理解
下载PDF
对比阅读中感悟思乡之情——《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8
作者 贾亚东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21年第1期65-67,共3页
【教材简析】《月是故乡明》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作者季羡林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往事",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 【教材简析】《月是故乡明》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作者季羡林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在故乡的童年生活,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往事",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在国外和北京一看到有山水背景的美丽大月亮,就想到故乡那个平凡的小月亮,是因为童年在故乡与这个小月亮之间难忘的经历。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对比阅读月亮的背景、大小及其蕴含的情感,感悟思乡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阅读 思乡之情 引领学生 人文主题 童年生活 季羡林 教学设计 童年往事
原文传递
此情可待成追忆——白居易的《忆江南》与勃朗宁的《海外乡思》之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田庆轩 尹静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443-445,共3页
以比较的手法对白居易的《忆江南》和英国诗人勃朗宁的《海外乡思》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两诗可以并称中西诗坛思乡之情诗作的双璧,在写作背景、内容和形式方面,两首诗既有共通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其中对故乡的真挚感情始终贯穿... 以比较的手法对白居易的《忆江南》和英国诗人勃朗宁的《海外乡思》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两诗可以并称中西诗坛思乡之情诗作的双璧,在写作背景、内容和形式方面,两首诗既有共通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其中对故乡的真挚感情始终贯穿两诗。这种情感上的共通之处为中西文学比较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为中国文学的创作与批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乡之情 自居易 勃朗宁 《忆江南》 《海外相思》
下载PDF
《大连晚报》联手《烟台晚报》,共启“双城之约”,推出“幸福中国年——2024春节两地文旅攻略”特刊
10
《记者摇篮》 2024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春节是举家团圆,共庆欢聚的时刻。龙年春节,各地文旅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社交媒体上大力宣传。大连与烟台隔海相望,自古以来交流频繁。旧时很多山东人闯关东,在大连开枝散叶;改革开放之后,也有不少东北人到烟台...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春节是举家团圆,共庆欢聚的时刻。龙年春节,各地文旅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社交媒体上大力宣传。大连与烟台隔海相望,自古以来交流频繁。旧时很多山东人闯关东,在大连开枝散叶;改革开放之后,也有不少东北人到烟台创业,做得风生水起。春节来临之际,思乡之情更甚。2024年2月8日腊月二十九,一衣带水的两座城,共启“双城之约”,《大连晚报》《烟台晚报》联手推出全媒体主题策划报道“幸福中国年——2024春节两地文旅攻略”特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策划 社交媒体 思乡之情 烟台晚报 山东人 闯关东 大力宣传 特刊
下载PDF
论魏晋南北朝抒情小赋的意境创造
11
作者 池万兴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84-90,共7页
赋发展到西汉进入兴盛阶段,从东汉末期开始由体物逐渐趋于抒情。魏晋之后,由于诗歌的再度勃兴,赋家在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从诗歌中吸取养料,将诗的意境刻划融入赋的创作之中。大大增强了赋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使赋向形象、精致、含... 赋发展到西汉进入兴盛阶段,从东汉末期开始由体物逐渐趋于抒情。魏晋之后,由于诗歌的再度勃兴,赋家在创作中自觉不自觉地从诗歌中吸取养料,将诗的意境刻划融入赋的创作之中。大大增强了赋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使赋向形象、精致、含蓄、深邃的方向发展。本文拟就对抒情小赋的意境创造作一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赋 意境创造 审美价值 体物 汉大赋 《归去来兮辞》 神与物游 荡妇秋思赋 思乡之情 登楼赋
下载PDF
浅谈散文情景交融的主要原则
12
作者 索明堂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15年第2期50-51,共2页
情景交融是间接抒情的方式之一,这种方法运用在散文的构思中,一般都是通过传神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露出浓厚的感情色彩,景由情牵,融情于景,营造一种情和景高度融合和统一的境界,达到"情语景语浑然一体"的高度。情景交融有两种表现形式... 情景交融是间接抒情的方式之一,这种方法运用在散文的构思中,一般都是通过传神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露出浓厚的感情色彩,景由情牵,融情于景,营造一种情和景高度融合和统一的境界,达到"情语景语浑然一体"的高度。情景交融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触景生情式,即作者触及客观景物而引起情思,情由景生,有感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艺术 景物描写 景语 客观景物 景生 思乡之情 白杨礼赞 万斛泉源 自然景物
下载PDF
读画面,品情趣,悟笔法,重迁移——以《小桥流水人家》为例
13
作者 卢永霞 《福建教育》 2017年第27期45-47,共3页
写景类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写作手法,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景、物是描写对象,是一个个独立的审美对象,又是一个个能独立承担作者情感的艺术载体,具有丰富... 写景类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写作手法,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景、物是描写对象,是一个个独立的审美对象,又是一个个能独立承担作者情感的艺术载体,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桥流水人家 小学语文教材 描写对象 艺术载体 语言美 写作手法 感美 审美价值 思乡之情 人教版
下载PDF
浓浓桂花香 切切故乡情——《桂花雨》教学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小花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7年第9期32-33,共2页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想象朗读,走进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摇桂花”的乐趣,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3.品析描写“桂花香”的词句,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体会母亲话语表达的情意,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想象朗读,走进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摇桂花”的乐趣,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3.品析描写“桂花香”的词句,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体会母亲话语表达的情意,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教学过程】一、交流预学,引发期待1.出示课题,明确略读课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香 文章大意 桂花雨 思乡之情 桂花树 拓展阅读 任务驱动 月是故乡明 文中 一轮明月
下载PDF
忧伤情结与莲荷原型——席慕蓉的艺术世界透视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承玉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106-111,共6页
对大陆读者来说,再也没有比琼瑶、三毛、席慕蓉更熟悉的台湾女作家了,把它们称之为最具魅力的文坛三枝花,是毫不为过的。非常有趣的是,尽管琼瑶擅长的是小说,三毛着力的是散文,而席慕慕摇动的则是诗的墨管,但他们无疑都是以一种女性所... 对大陆读者来说,再也没有比琼瑶、三毛、席慕蓉更熟悉的台湾女作家了,把它们称之为最具魅力的文坛三枝花,是毫不为过的。非常有趣的是,尽管琼瑶擅长的是小说,三毛着力的是散文,而席慕慕摇动的则是诗的墨管,但他们无疑都是以一种女性所特有的‘美丽的忧伤”去弹拔读者的心弦的。在这三枝花中,因为诗的传情的直截和便利,席慕蓉的忧伤呈现出最迷人的风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慕蓉 莲荷 思乡之情 人性美 涧底松 现代文明 玉生烟 知识女性 一个女性 文化滋养
下载PDF
借物抒情贵在揭示“物”的内蕴——《糖炒栗子》的修改手记
16
作者 徐志娟 《语文知识》 2017年第1期91-92,共2页
借物抒情是借助所描写的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式。相对于借事抒情,借物抒情更能训练学生由此及彼、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我在训练借物抒情手法时,要求学生选择儿时印象最深的事物细细刻画,以表现对儿时的留恋、向往。
关键词 糖炒栗子 写作方式 牛皮纸袋 思维能力 篇章结构 红瓦 小推车 活着 思乡之情 中散
下载PDF
论唐人思乡诗 被引量:1
17
作者 仲跻培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80-85,共6页
如果把唐诗比作一个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大花园,那么,唐人思乡诗就是这百花园中凌冬开放、艳丽动人的一丛红梅。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而思乡诗,正是这几类作... 如果把唐诗比作一个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大花园,那么,唐人思乡诗就是这百花园中凌冬开放、艳丽动人的一丛红梅。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而思乡诗,正是这几类作品中最重要、最精粹、最能“感动激发人意”的一个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严羽 思乡之情 岑参 唐音癸签 楼望 题稚川山水 南流夜郎寄内 蓟北旅思 邯郸冬至夜思家
下载PDF
诗缘情——曾国藩诗歌初探
18
作者 胡清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58-160,共3页
曾国藩一生于学问领域用功最多者是诗文,其诗文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曾国藩在《湖南文征序》里精确阐明:"就吾所知之理而笔诸书而传诸世,称吾爱恶悲愉之情而缀辞以达之"。他的情是地道的"爱恶悲愉&quo... 曾国藩一生于学问领域用功最多者是诗文,其诗文成就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曾国藩在《湖南文征序》里精确阐明:"就吾所知之理而笔诸书而传诸世,称吾爱恶悲愉之情而缀辞以达之"。他的情是地道的"爱恶悲愉",他的情强调了人的本性,消除了儒家气息。忧国忧民之情、思乡之情、兄弟之情、朋友之情渗透于曾氏的诗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缘 忧国忧民之情 思乡之情 兄弟之情 朋友之情
下载PDF
月亮与思念——紫砂壶《明月思乡》的造型简谈与文化观感 被引量:1
19
作者 华建中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1年第9期87-87,共1页
以紫砂作品《明月思乡》为例,艺人将思乡之情这种虚无缥缈、不可名状的情感寄托在天上那一轮弯弯的明月上,情感无形,明月有形,于是紫砂艺人借助明月的造型与紫砂的壶型进行融合,从而达到了以壶传情的创作目的。
关键词 紫砂壶 明月 思乡之情
下载PDF
飘飘桂花雨 飞扬诗与情
20
作者 夏燕 《教育艺术》 2016年第8期43-43,共1页
《桂花雨》是苏教版四年级的一篇课文,文辞优美,饱含真情。初读这篇文章,仿佛沐浴于一场香飘飘的桂花雨之中,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它。随后,又特地读了作者琦君的几篇散文,字里行间总是渗出悠悠的情思,感觉那般清洌甘醇,令人回味无穷。因此... 《桂花雨》是苏教版四年级的一篇课文,文辞优美,饱含真情。初读这篇文章,仿佛沐浴于一场香飘飘的桂花雨之中,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它。随后,又特地读了作者琦君的几篇散文,字里行间总是渗出悠悠的情思,感觉那般清洌甘醇,令人回味无穷。因此,我决定以"感受童年乐,体悟思乡情"为主线,引导孩子们细细品读文字,让桂花那浓郁迷人的香气飘到孩子们的心田,感受作者琦君雨丝一般的思乡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雨 琦君 桂花树 于永正 苏教版 思乡之情 甘醇 语言文字训练 小星星 课文内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