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9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宇宙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虚拟化”边界探赜
1
作者 许晓峰 魏则胜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24年第2期86-94,共9页
数字媒介技术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的底层技术架构,元宇宙的出现及其具有的全感官沉浸、具身交互等功能属性,再度引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关切。本质上元宇宙变革了人生存的时空场域,依托虚拟空间与数据身体“实体化”重塑人的实践形... 数字媒介技术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的底层技术架构,元宇宙的出现及其具有的全感官沉浸、具身交互等功能属性,再度引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关切。本质上元宇宙变革了人生存的时空场域,依托虚拟空间与数据身体“实体化”重塑人的实践形态与思维方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虚拟化”转型,但亦带来虚拟生存经验现实化遮蔽教育实践需求、数字主体“实体化”引发教育关切错位以及思想建构实践媒介化依赖等思想政治教育“异化”风险。为此,遵循“虚拟-现实”“技术-价值”等范畴,立足“现实的人”与“实践”,澄明元宇宙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虚拟化拓展的边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应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虚拟化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
下载PDF
文化自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探究
2
作者 廖一祯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1-252,共2页
近年来,文化自信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加强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简称“思政教育”)中,融入文化自信的教育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文... 近年来,文化自信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加强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简称“思政教育”)中,融入文化自信的教育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文化理解与认同,提升其文化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大学生思政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阶段,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认同和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政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文化认同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认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认同感
下载PDF
2023年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问题研究综述
3
作者 李奕斐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4年第1期112-120,共9页
梳理总结2023年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前沿问题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把握学界研究动态,推动学科创新发展。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学界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党的理论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新时代中... 梳理总结2023年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前沿问题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把握学界研究动态,推动学科创新发展。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学界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党的理论创新与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等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方面,学界注重对于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学科发展基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等的研究。在跨学科研究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学界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等多元学科交叉融合的理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以党史资源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4
作者 刘鹏程 孙旭 +1 位作者 刘阳 唐丹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第1期57-59,共3页
党史资源是最生动且最具说服力的“教科书”,具有明理、增信、崇德等功能,对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开展、夯实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抵制错误思想影响等均具有深远影响。因此,高校应始终遵循“政治性+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 党史资源是最生动且最具说服力的“教科书”,具有明理、增信、崇德等功能,对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开展、夯实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抵制错误思想影响等均具有深远影响。因此,高校应始终遵循“政治性+时代性”“理论性+实践性”“融合性+创新性”三个基本原则,通过在主渠道上下功夫、在优环境上下功夫、在强实践上下功夫等路径促进党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进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资源 高校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担当
5
作者 张静 王瑞文 孙也程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2期14-20,共7页
党的形象塑造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从二者的耦合关系来看,塑造党的优良形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塑造党的形象的重要途径,而党的光辉形象又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 党的形象塑造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从二者的耦合关系来看,塑造党的优良形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塑造党的形象的重要途径,而党的光辉形象又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载体。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为党的形象塑造事业建强现代化队伍、建构价值坐标、健全传播体系,以及为认知、认同党的现代化形象建筑思想共识的使命任务。在党的形象塑造视域下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呼唤以党的形象塑造思维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多形态协同发力,创新“以形促行”育人机制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现代化,创新网络赋能方式方法以推动“大思政课”理念落地见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 政党形象塑造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形态 “大思政课” 以形促行 网络赋能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功能和现实根基
6
作者 王学俭 宫长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24,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及专业建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得到强化和显现。4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 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及专业建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得到强化和显现。4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指引功能、整合功能、创新功能、传播功能,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创新的方向,以全面客观的视角整合文化传承创新的力量,以行之有效的方法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实施,以先进快捷的传播方式丰富文化传承创新的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传承创新 基本功能 现实理路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新发展和新思路——评《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研究》
7
作者 王伟 马雁琳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05-I0006,共2页
新媒体的出现极大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交互性及多元性,延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和空间,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因势利导,广泛应用新媒体技术,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充分... 新媒体的出现极大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交互性及多元性,延展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和空间,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因势利导,广泛应用新媒体技术,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教育中的思想引领、文化引导作用,已然成为重要现实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传播 引导作用 新媒体技术 因势利导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 思想引领
下载PDF
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因素分析
8
作者 刘嵘 姜潮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108-109,116,共3页
普及的网络已经成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域,要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得充分利用好网络,发挥出网络思政重要作用,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旋律,打赢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主动仗,引... 普及的网络已经成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域,要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得充分利用好网络,发挥出网络思政重要作用,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旋律,打赢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主动仗,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要因势而谋,梳理网络话语权的发展,阐释网络话语权的内涵和意义,分析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因素,统筹联动相互促进,引领网络意识形态发展的正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话语权 因素 分析
下载PDF
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构建路径探析
9
作者 漆勇政 张贵礼 《中国农业教育》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构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促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通、相互支撑、同向同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构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共同目标,以提升思政教育质效为共同导向,以实... 构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促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通、相互支撑、同向同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构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共同目标,以提升思政教育质效为共同导向,以实践路径的多样化为共同选择,要从理想信念、道德品格、课程思政、实践育人等方面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共同体 构建路径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基于“双创”视角
10
作者 胡见前 陈小平 雷艳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期149-152,共4页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想要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摆脱落后产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加大力度科研创新,这就需要高层次“双创”人才的支持。基于此,高校必须承担起“双创”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重任。在培育“双...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想要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摆脱落后产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加大力度科研创新,这就需要高层次“双创”人才的支持。基于此,高校必须承担起“双创”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重任。在培育“双创”人才专业理论素养和技术能力的同时,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培养思想政治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大学生,推动高层次人才走创新创业之路,进而促进“双创”经济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创”经济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伟大建党精神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研究
11
作者 陈旭 冯馨颖 +1 位作者 鲍美阳 苑新悦 《高教学刊》 2024年第4期168-172,共5页
该文以《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研究出发点,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语义、概念、内涵与外延、应用四维阐述,厘清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 该文以《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研究出发点,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语义、概念、内涵与外延、应用四维阐述,厘清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总结得出二者在语义上相似指向不同,概念上范围、划分层次、作用点区别,内涵和外延上存在包含被包含,应用上存在观察与参与视角。在二者逻辑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挖掘二者基本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参考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逻辑研究 语义 内涵与外延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现实效能、风险检视与优化路径
12
作者 刘伟 刘新琦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3,共8页
伴随高校教育数字化行动的方兴未艾,如何把握好高校思政教育数字化发展效能与限度的张力,破解数字化发展进程中的风险挑战,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前沿课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呈现出持续向好的态势,数字化在... 伴随高校教育数字化行动的方兴未艾,如何把握好高校思政教育数字化发展效能与限度的张力,破解数字化发展进程中的风险挑战,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前沿课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呈现出持续向好的态势,数字化在要素动态联结、过程场域开拓、环节效果优化等方面赋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但也暴露出数字迭代悬浮、数字功能失范、数字关系失度等一系列风险挑战。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正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处于“弱数字化”的阶段性现实,在思维革新、机制优化、关系深化上精准发力,聚焦“认知-态度-能力”问题落实好数字化理念,精心打造“生产-传播-反馈”协同的数字化运作机制,建构“寓教于数、与数偕行”的新型教育主客体关系,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为不断塑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数字化 效能 风险 路径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
13
作者 曹艳 徐满 《传播与版权》 2024年第8期94-97,共4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因势而新。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和载体创新等提供了新的机遇,还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挑战。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因势而新。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和载体创新等提供了新的机遇,还对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守正创新,主动拥抱新媒体时代,同时也要自觉提升“三种能力”,不断巩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地位,积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回应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需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机遇 挑战 对策
下载PDF
价值观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
14
作者 赵野田 王永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3,共3页
价值观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完成乃至本质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价值观作为人的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具有多项核心功能。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普遍的影响和指导作用,是人的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构成人们内心深处的评价... 价值观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完成乃至本质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价值观作为人的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具有多项核心功能。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普遍的影响和指导作用,是人的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构成人们内心深处的评价标准系统,对人的行为具有定向作用。鉴于此,学校要加强价值观教育,这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 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素质
下载PDF
信息碎片化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5
作者 王海梅 赵鹏 《办公室业务》 2024年第1期41-43,共3页
新媒体时代,信息碎片化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分析当前新媒体信息传播中的碎片化对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言语的影响力,进一步筑牢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有效... 新媒体时代,信息碎片化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分析当前新媒体信息传播中的碎片化对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言语的影响力,进一步筑牢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有效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性地提出可操作、可复制的实践路径,着力于工作成效,对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信息碎片化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
下载PDF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塑造的实践路向
16
作者 刘兴平 马思琪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1,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是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塑造旨在推进空间协同、转变空间形态、调整空间结构、调控空间生产等,以实现精神、观念、价值影响的实践。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塑造意味... 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是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塑造旨在推进空间协同、转变空间形态、调整空间结构、调控空间生产等,以实现精神、观念、价值影响的实践。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塑造意味着形成共生互构的物理存在空间,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交往空间,涵育立体丰满的精神观念空间,要通过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思维实现观念塑造,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共同体实现形态塑造,追求人的美好生活和全面发展实现旨向塑造。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塑造与时间延展辩证统一,应回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需要,关照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空间塑造 教育空间
下载PDF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困境与策略——基于重庆市高校的调研
17
作者 黄蓉生 颜叶甜 石海君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7,共8页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既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也是服务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培养引领与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创新人才的关键。研究设计自制问卷,采取非概率随机抽样和典...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既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也是服务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培养引领与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创新人才的关键。研究设计自制问卷,采取非概率随机抽样和典型代表选取相结合的方法对师生开展调研,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从调查结果看,师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质量基本持肯定态度,但也认为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重庆市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尚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共性问题。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存在专业发展不平衡、课程设置参差不齐、教材使用不够规范、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不能适应当前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制定“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升专业整体能力;组织编写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基础教材,强化专业基础规范;优化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提振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抓好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学习研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发展格局,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本科专业 高质量发展 人才培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生活空间的价值意蕴、主要障碍与路径优化
18
作者 罗仲尤 田宇星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6,共9页
生活空间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场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空间转换的切入点。有效融入生活空间,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关键,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重要方式,更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高校思... 生活空间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场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空间转换的切入点。有效融入生活空间,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关键,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重要方式,更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生活空间的有效融合是应然的合理状态,但在融合过程中面临着由于异质性冲突导致的空间疏离、受传统路径制约和对个体需求关注不足引发的空间脱域、受网络圈层化影响形成的空间壁垒等障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生活空间,需要基于现实生活空间加强沟通互动与情感融入,搭建好融入生活空间的桥梁中介,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空间的主导权与话语权,从而实现从疏离到融合、从脱域到互嵌、从壁垒到通达,使其在生活空间有效融入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生活空间 价值意蕴 路径优化
下载PDF
网络直播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19
作者 熊强强 曾美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3期81-84,共4页
最近几年在互联网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影响和推动下,网络直播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大学生起着关键的作用,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与构建对大学生自身、对国家和社会的发... 最近几年在互联网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影响和推动下,网络直播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大学生起着关键的作用,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与构建对大学生自身、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网络直播的影响有积极方面的,也有消极方面的,直接影响大学生价值观,所以,本文对网络直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网络直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以期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培养和优化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直播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