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03篇文章
< 1 2 2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EG与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神经体征之间的关系
1
作者 岑伟 《安徽医学》 2003年第5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神经体征 EEG 诊断 临床表现 CT 病毒脑炎
下载PDF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葛玉凤 王亭皓 +3 位作者 胡清 蔡亚宁 冯达云 屈延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395-400,共6页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是为响应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疾病或感染而经历形态、分子和功能重塑的星形胶质细胞。在衰老、损伤或存在神经炎症的情况下,TNF-α、IL-1α和C1q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信号会诱导神经毒性星形胶质细胞表型,称为星形胶...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是为响应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疾病或感染而经历形态、分子和功能重塑的星形胶质细胞。在衰老、损伤或存在神经炎症的情况下,TNF-α、IL-1α和C1q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信号会诱导神经毒性星形胶质细胞表型,称为星形胶质细胞A1极化或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下调其支持功能并分泌神经毒性因子、补体因子(如C3)和趋化因子(如CXCL10)等,这可能促进免疫细胞跨过血脑屏障募集到CNS。目前还不清楚固定类别的神经系统疾病是否存在固定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类型,如果存在,如何识别它们?本文综述了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探索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病理作用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星形胶质细胞 A1星形胶质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124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家华 岑雨樱 +11 位作者 许晓娇 杨飞 张兴文 董钊 刘若卓 黄德晖 崔荣太 王湘庆 田成林 黄旭升 于生元 张家堂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总结单中心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20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治的1247例CNS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体、性别、发病年龄与时间、受教育程度、职业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 目的总结单中心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20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治的1247例CNS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体、性别、发病年龄与时间、受教育程度、职业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表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宏基因组学测序的阳性率和预后等临床特征。结果1247例CNS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体依次为病毒743(59.6%)、结核分枝杆菌249(20.0%)、其他细菌150(12.0%)、真菌68(5.5%)、寄生虫18(1.4%)、梅毒螺旋体18(1.4%)和立克次体1(0.1%);2011-2020年的病例数较2001-2010年增加177例(33.1%,P<0.05);病原体的季节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比例为1.87︰1,多在60岁以下发病;病毒以学生人群易感,尤以大学(大专)及以上学历者较多;结核分枝杆菌和其他细菌感染以农民偏多,梅毒螺旋体感染多见于工人;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及脑膜刺激征多见,脑神经受累以展神经居多;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明显提高了临床诊断的精准性;患者中位住院天数为18.00(11.00,27.00)d,中位住院费用2.95(1.60,5.92)万元;疾病病死率1.6%。结论CNS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近年有升高趋势,临床表现复杂、症状重、预后差。早期精准诊断及临床规范治疗有利于降低病死率,减轻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疾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期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杜立安 杨晓梅 +3 位作者 郭庆伟 黄志伟 王亚屏 李府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1 病例资料病例1:女,3岁8个月,因“反复发热半月,发现面黄1周”于2023年5月入院。入院前查血常规示三系异常,入院后根据MICM分型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形态示ALL;免疫分型示Pre B-ALL;染色体核型59,XX,+X,+X,+4,+5,+6,+8,+10... 1 病例资料病例1:女,3岁8个月,因“反复发热半月,发现面黄1周”于2023年5月入院。入院前查血常规示三系异常,入院后根据MICM分型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形态示ALL;免疫分型示Pre B-ALL;染色体核型59,XX,+X,+X,+4,+5,+6,+8,+10,+10,+13,+17,+18,+21,+22^([2]);融合基因阴性。初评入低危组,按照CCCG-ALL-2020方案予诱导缓解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面黄 病例资料 MICM分型 骨髓形态 诱导期 入院前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一凡 李芳芳 +1 位作者 赵静 臧卫周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55-159,共5页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angi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PACNS)是一种局限于脑、脊髓和软脑膜的血管壁炎症性疾病。该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生化及影像学检查多缺乏特异性,且无相关的动物模型,其确切病因及发病...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angi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PACNS)是一种局限于脑、脊髓和软脑膜的血管壁炎症性疾病。该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生化及影像学检查多缺乏特异性,且无相关的动物模型,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研究表明PACNS是由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共同参与导致机体免疫异常所致的免疫性疾病。血脑屏障的破坏以及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在PACN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也通过多种机制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针对PACNS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及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疾病
下载PDF
不同抗菌药物方案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6
作者 张永杰 王兴华 黄晓岚 《医药前沿》 2024年第29期28-30,34,共4页
目的:比较万古霉素联合抗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方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联合舒巴坦方案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9月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比较万古霉素联合抗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方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联合舒巴坦方案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9月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用药方案进行分组,A组41例采用万古霉素联合抗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治疗,B组41例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联合舒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A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指标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古霉素联合抗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方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见效快,能够快速改善症状,抑制炎性因子表达,但是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抗菌药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 万古霉素 抗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方案
下载PDF
基于mNGS技术的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7
作者 张晨晨 杨青松 +3 位作者 任凯旋 陈晓阳 肖洒洒 张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1562-1566,共5页
目的分析商丘市各种类型病毒的顺位、流行病学特征、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01—2024-02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入院诊断疑似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ICNS)的1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腰椎穿刺并完成脑脊液常规检查及... 目的分析商丘市各种类型病毒的顺位、流行病学特征、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01—2024-02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入院诊断疑似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ICNS)的1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腰椎穿刺并完成脑脊液常规检查及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 NGS)检查,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类病毒性ICNS的流行病学特征,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性ICN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75例患者均完善脑脊液及mNGS检查,其中76例患者脑脊液中检出病原体,总检出率43.43%(76/175),最多见的是病毒57例,检出率32.57%(57/175),其中EB病毒(EBV)的检出率最高,为14.29%,其后依次为疱疹病毒1型(HSV-1)10.29%,巨细胞病毒(CMV)4.57%,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4%,细环病毒(TTV)2.86%,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1.14%,B族肠道病毒(EV-B)和人类pegivirus(HPgV-1)0.57%。在不同性别中,EBV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男性多见。HSV-1在不同年龄段之间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35~65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病毒性ICNS的预后研究中显示早期意识障碍、血CRP升高与病毒性ICNS患者预后不良有相关性(P<0.05),早期意识障碍是病毒性ICNS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毒谱的顺位为EBV、HSV-1、CMV、VZV、TTV、HHV-7、EV-B、HPgV-1。不同病原在性别、年龄之间检出率有差异,EBV以男性多见,HSV-1在>35~65岁年龄段多见。意识障碍是病毒性ICNS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疾病 流行病学 预后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余俊龙 刘水平 +3 位作者 罗敏华 姚孟晖 王莉莉 李闻文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2-414,共3页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分别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传统的细菌及真菌培养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IgM ,IgG抗体和脑脊髓液中病原体。结果 :82 3例中枢神经系统急症患者中有 12 6例 (15 .3%)单纯疱疹病毒IgM和 ...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分别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传统的细菌及真菌培养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IgM ,IgG抗体和脑脊髓液中病原体。结果 :82 3例中枢神经系统急症患者中有 12 6例 (15 .3%)单纯疱疹病毒IgM和 /或IgG阳性 ,其中 10岁以下年龄为高峰。 10 (1.2 %)例巨细胞病毒特异性IgM和 /或IgG阳性 ;8(0 .97%)例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特异性IgM和 /或IgG阳性 ;7(0 .85 %)例为结核性脑膜炎 ;6 (0 .72 %)例为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 ;1(0 .12 %)例为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结论 :病毒 ,特别是单纯疱疹病毒 ,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 ;结核杆菌和新生隐球菌感染也占一定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 病原学 研究 脑炎 脑膜炎 单纯疱疹 结核杆菌 新生隐球茵
下载PDF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胡瑾 王世平 刘开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62-2063,共2页
中枢神经系统脱鞘疾病在病理上以中枢神经系统多灶性脱髓鞘、炎症为主,病因上与自身免疫相关的一组临床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主要以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多处。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肺炎衣原体感染 相关分析 多发硬化 临床疾病 自身免疫 临床症状 多灶
下载PDF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10
作者 林茂增 陈尔东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4期610-613,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100例,根据感染致病菌不同分为化脓组和病毒组,每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100例,根据感染致病菌不同分为化脓组和病毒组,每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乳酸脱氢酶(LHD)含量,同时观察比较两种检验标本阳性率。结果两组患儿入院时和恢复期脑脊液中CRP、PCT、LHD水平,明显低于同组血清中含量;化脓组患儿入院时和恢复期脑脊液中WBC水平,明显低于血清中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组患儿入院时和恢复期血清、脑脊液中WBC、CRP、PCT、LHD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组患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组患儿入院时血清、脑脊液中WBC、CRP、PCT、LHD水平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病毒组同样本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儿如血清CRP、PCT、LHD均为阳性,即可确诊为细菌感染,可避免腰穿,方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乳酸脱氢酶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真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诊断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敬医 何俊瑛 +1 位作者 吴东霞 吴书玉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6期473-476,共4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 真菌感染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 实验诊断 临床表现 假丝酵母菌 酵母样真菌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常见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化脓性脑膜炎 被引量:8
12
作者 席加水 温兆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7期104-105,共2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 化脓脑膜炎 小儿 治疗 诊断 细菌脑膜炎 致病菌分布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对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霞 颉满珍 +2 位作者 王根绪 张庆华 赵傲楠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0期15-19,共5页
目的 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对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的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40例,全部入组患者行血常规、病毒五项、呼吸道病原体联检、... 目的 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对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的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40例,全部入组患者行血常规、病毒五项、呼吸道病原体联检、脑脊液常规与生化、脑脊液抗酸染色与墨汁染色、脑脊液结核DNA与单纯疱疹病毒DNA检测、脑脊液流行性乙型脑炎抗体测定(高度疑似乙脑患者),头颅MRI检查。同时外送脑脊液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结果 40例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宏基因二代测序DNA检测40例,阳性36例,包括病毒DNA 17例(42.50%)、化脓性细菌5例(12.50%)、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2例(5.00%)、真菌2例(5.00%)、罕见病原体10例(25.00%);RNA检测14例,均为阴性。最终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23例,化脓性脑膜炎5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李斯特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各3例,真菌脑炎、布氏杆菌脑炎、伤寒脑炎各1例,宏基因二代测序敏感性85.19%,假阳性13例,假阳性率32.50%,假阴性4例,假阴性率10.00%。DNA病毒诊断符合率39.13%,病原体特异性序列数>10,诊断符合率为100.00%,化脓性细菌诊断符合率100.00%,结核分枝杆菌诊断符合率66.67%,真菌诊断符合率100.00%,罕见病原体诊断符合率100.00%,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诊断符合率0。结论 宏基因二代测序对确定DNA病毒、细菌、结核分枝杆菌、真菌、罕见病原体感染敏感性高,但其对RNA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诊断敏感性低,临床怀疑流行性乙型脑炎时,需谨慎分析宏基因二代测序的结果,与常规检验方法结合,综合判定,以早期诊断,精准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 血清学化验 脑脊液 头颅MRI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CD64 CD11b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虹 穆文娟 +1 位作者 杨银升 石凯丽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6期813-814,共2页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子CD64、CD11b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以为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 粒细胞 早期诊断 应用 治疗 细胞表面分子 化脓脑膜炎 CD11B
下载PDF
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及脑脊液MMP-9、IGF-Ⅱ、IL-1β水平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5
作者 魏俊 黄磊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5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中急性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中急性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及脑脊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化脓性脑膜炎(组)30例,病毒性脑炎(组)30例,另选取30例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并比较三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MMP-9、IGF-Ⅱ及IL-1β水平变化。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炎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化脓性脑膜炎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组(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脑脊液中IGF-Ⅱ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及对照组(P<0.05),但血清中IGF-Ⅱ水平明显低于病毒性脑炎组及对照组(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炎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血清中IL-1β水平与病毒性脑炎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MMP-9、IGF-Ⅱ及IL-1β参与了血-脑脊液屏障损伤的病理生理及神经保护过程,对患儿病情的评估和预测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白细胞介素-1Β 血-脑脊液屏障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治现状──神经系统疾病(8)(续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淑萍 李大年 《新医学》 2000年第8期494-495,共2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莉 郑鹏 +1 位作者 王振海 谢鹏 《医学教育探索》 2010年第11期1576-1578,共3页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各种生物病原体侵犯脑或脊髓实质、被膜和血管等,引起急、慢性炎症(或非炎症)性疾病。根据特异性致病因子及受累部位不同可分为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和脑寄生虫病等。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 差异蛋白质组学 病毒脑炎 细菌脑膜炎 真菌脑膜炎 生物病原体 脑寄生虫病 炎症
下载PDF
玻片离心沉淀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敏 周峥珍 郑台青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0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玻片离心沉淀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9年5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85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化脓性脑膜炎组62例,... 目的探讨玻片离心沉淀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9年5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185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化脓性脑膜炎组62例,病毒性脑膜炎组62例,结核性脑膜炎组61例。3组患儿入院后腰椎穿刺取1 mL脑脊液,各取0.5 mL分别采用玻片离心沉淀法及常规细胞计数法观察脑脊液中细胞形态并对异常细胞进行计数和比较,同时统计玻片离心沉淀法观察到的各组患儿脑脊液细胞学分类检查结果。另选60例经检查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小儿的脑脊液细胞学分类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玻片离心沉淀法对3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儿脑脊液中异常细胞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细胞计数法〔化脓性脑膜炎组:100.0%(62/62)比72.6%(45/62),病毒性脑膜炎组:100%(62/62)比33.9%(21/62),结核性脑膜炎组:100%(61/61)比21.3%(13/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而淋巴样细胞未见明显增多;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小淋巴细胞所占比例最高;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异常细胞特点是淋巴细胞为主的混合细胞学反应。结论玻片离心沉淀法检查脑脊液细胞成分可以更好地分辨出各类脑脊液异常细胞,对于感染类型的辨别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临床诊断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片离心沉淀法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急性时相蛋白的变化
19
作者 杨泽玉 李林 +1 位作者 吴成 华山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 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 急性时相蛋白
下载PDF
脑脊液中β_2微球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亚慧 郝艳秋 《黑龙江医学》 2007年第4期265-266,272,共3页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上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综述了脑脊液中β2微球蛋白的结构,分布,检测的方法,及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诊断意义。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疾病 脑脊液 Β2微球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