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血清PCT、IFN-γ和IL-6水平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晶 陈美玲 +3 位作者 张丽秀 颜鲁伟 白正强 贺锐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调查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预测细菌感染的效能。方法2019年1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86例,常规分离和鉴定... 目的调查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预测细菌感染的效能。方法2019年12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86例,常规分离和鉴定菌种,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IL-6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指标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效能。结果本组发生细菌感染者37例,未发生明确感染者49例;在37例HBV-ACLF并发细菌感染患者中,共检出68株感染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1株(60.3%),革兰氏阳性菌27株(39.7%);感染组血清PCT、IFN-γ和IL-6水平分别为(10.9±3.1)μg/L、(46.5±1.9)pg/mL和(16.9±1.6)pg/mL,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分别为(0.9±0.1)μg/L、(20.1±2.4)pg/mL和(4.8±0.9)pg/mL,P<0.05】,28 d和90 d病死率分别为67.6%和75.7%,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分别为8.2%和12.2%,P<0.05);经ROC分析显示,分别以PCT>3.3μg/L、IFN-γ>45.5 pg/mL和IL-6>15.4pg/mL为截断点,其联合预测HBV-ACLF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诊断的灵敏度为93.6%,特异度为84.1%。结论HBV-ACLF患者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除检测血清PCT水平外,监测血清IFN-γ和IL-6水平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细菌感染而给予预防性处理,或能提供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 细菌感染 降钙素原、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6 诊断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疗效初步研究
2
作者 刘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49-0052,共4页
分析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治疗中具备的优势。方法 将2022年1月-2023年7月覆盖范围内于我院就诊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纳为受试对象,患者均行基础综合治疗,依据双盲法分组原则令患者依次落入对照组(... 分析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治疗中具备的优势。方法 将2022年1月-2023年7月覆盖范围内于我院就诊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纳为受试对象,患者均行基础综合治疗,依据双盲法分组原则令患者依次落入对照组(实施血液透析滤过治疗)与研究组(自体骨髓肝细胞移植治疗)观察患者肝功能与凝血功能、生存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身体活动能力与肝代谢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较,研究组患者治疗24周后的总胆红素、凝血国际标准化比值、肝移植分配模型分数更低(P<0.05),白蛋白更高(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治疗后24周、48周生存率更高(P<0.05),且患者治疗24周与治疗48周后的ECO状况评分更高(P<0.05),吲哚菁绿15分钟存留率更低(P<0.05)。结论 自体骨髓干细胞有助于改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凝血指标以及肝代谢的能力,同时在维持患者远期治疗效果与生活状况中具有显著优势,可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 肝衰竭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中国急性乙型肝炎疾病负担趋势及预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仇化微 梁天孚 +2 位作者 钟志 贾雪娇 蒋旸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75-2579,共5页
目的了解1990—2019年中国急性乙型肝炎负担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分析不同性别及年龄组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并对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趋势进行预测。结果2019年我国急性... 目的了解1990—2019年中国急性乙型肝炎负担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分析不同性别及年龄组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并对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趋势进行预测。结果2019年我国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分别为1623.71/10万、0.20/10万和10.04/10万,与1990年相比分别降低了42.03%、79.38%和80.21%,并且女性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低于男性。2019年发病率和DALY率最高的年龄组均为20~<54岁年龄组,分别为2285.85/10万和10.53/10万,死亡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5岁年龄组,为0.52/10万。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均呈降低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9%、-5.2和-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结果显示,2020—2030年我国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1990—2019年中国急性乙型肝炎负担呈降低趋势,表明我国对急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效果显著,但我国人口基数大,应继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减急性乙型肝炎的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乙型肝炎 患病代价 预测
下载PDF
脂质过氧化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急性乙型肝炎、重型乙型肝炎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剑平 魏红山 +5 位作者 孙静媛 郭晶晶 宋川 刘亚楠 杨丽群 张四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65-1466,共2页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损伤在乙型肝炎不同病理阶段及发病机理中的意义.方法:测定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急性乙型肝炎、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D)、丙二醛...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损伤在乙型肝炎不同病理阶段及发病机理中的意义.方法:测定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急性乙型肝炎、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急性乙型肝炎、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SOD(1.50±0.50,2.50±1.33,3.50±1.17nkat/L)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7.33±0.67nkat/L)(P<0.01);各组患者血清中GSH-PX(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0.78±0.34,急性乙型肝炎组1.17±0.65,重型乙型肝炎组2.25±0.94μkat/L)与正常组(3.20±0.45μkat/L)比较,活性明显明显降低(P<0.01).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急性乙型肝炎、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XOD(199.21±47.34,261.72±59.68,361.74±3.67nkat/L)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37.15±9.67nkat/L)(P<0.01);MDA的含量(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9.90±3.43,急性乙型肝炎组16.41±7.74,重型乙型肝炎组56.24±15.26μmol/L),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65±2.18μmol/L)(P<0.01).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存在严重的脂质过氧化损伤,而不同病理阶段脂质过氧化损伤的程度有明显的区别;血清中T—SOD、GSH-PX、XOD、MDA含量的水平是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过氧化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急性乙型肝炎 重型乙型肝炎 损伤作用
下载PDF
176例急性乙型肝炎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何长伦 隋云华 +3 位作者 高蕾 汪朝晖 韩振红 王寿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17-21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以同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型)作为对照,观察176例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指标,病毒学标志及治疗结果,并调查其传播途径。结果急性乙型肝炎除有少部分(19%)发热外,其发... 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以同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型)作为对照,观察176例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指标,病毒学标志及治疗结果,并调查其传播途径。结果急性乙型肝炎除有少部分(19%)发热外,其发病时症状、体征、生化指标均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型)极为相似,经常规护肝治疗后,急性乙型肝炎肝功能均较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型)恢复快(P<0.05),其HBsAg及HBV DNA均在四个月内阴转。176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性接触传播者为98例,占55.7%。结论成人急性乙型肝炎一般预后好,是否应抗病毒治疗有待进一步研究。杜绝不洁性交,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是阻止目前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上升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近期疗效评价 被引量:12
6
作者 占国清 李芳 +4 位作者 李刚 张薇薇 雷飞飞 李儒贵 谭华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近期疗效。方法 68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被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生化指标、...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近期疗效。方法 68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被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HBV DNA水平、MELD分值变化及病死率。结果在治疗后12周,治疗组总胆红素和HBV DNA分别为89.7±42.5μmol/L和3.16±2.04log10copies/m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45.6±64.2μmol/L和6.28±3.95log10copies/mL,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和白蛋白分别为48.5±15.6%和34.8±4.8g/L,显著高于对照组(40.5±12.4%和30.2±4.1g/L,P<0.05或P<0.01);治疗组早中期患者MELD分值和病死率分别为17.6±3.5和20.0%,显著低于对照组(22.4±4.1和52.9%,P<0.05或P<0.01),两组晚期患者MELD分值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1例HBeAg阴转,1例HBeAg血清学转换,对照组HBVM无变化。结论恩替卡韦能有效抑制HBV复制,改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肝功能,降低早中期患者MELD分值和病死率。尽早抗病毒治疗可提高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 恩替卡韦 病死率
下载PDF
急性乙型肝炎384例临床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常彬霞 孙颖 +8 位作者 赵军 邹正升 周光德 谢欢 张伟 滕光菊 尚丽丹 林惠明 李保森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及流行病学情况。方法用SPSS13.0对384例急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45岁为高发年龄段占78.7%,汉族占98.2%,79.4%患者传播途径不详;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比例为3.99:1;临床... 目的了解近年来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及流行病学情况。方法用SPSS13.0对384例急性乙型肝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45岁为高发年龄段占78.7%,汉族占98.2%,79.4%患者传播途径不详;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比例为3.99:1;临床治愈好转率较高(98.9%)。暴发性肝炎发病率0.5%。发病后半年内随访血中HBsAg转阴率97.1%,HBVDNA转阴率98.5%,急性乙型肝炎慢性化率2.9%。结论乙型肝炎的发病年龄及传播途径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急性乙型肝炎的治愈好转率较高,但有极少数病人会发生慢性化及重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乙型肝炎 临床特征 随访
下载PDF
92例急性乙型肝炎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赵宁 谷秋红 李智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6期94-96,共3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SPSS 13.0软件对92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成年人高发(93.5%),有72.8%患者传播途径不详;男性发病高于女性,比例为3.18∶1;临床治愈好转... 目的了解近年来急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SPSS 13.0软件对92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成年人高发(93.5%),有72.8%患者传播途径不详;男性发病高于女性,比例为3.18∶1;临床治愈好转率为98.9%;肝衰竭发生率为2.2%。发病后随访6个月HBsAg转阴率96.7%,HBVDNA转阴率97.8%,急性乙型肝炎慢性化率3.3%。结论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年龄及传播途径已经发生了变化;急性乙型肝炎的治愈好转率较高,但有极少数患者会发生慢性化及重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乙型肝炎 临床特征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急性乙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强 卓其斌 +1 位作者 黄玉仙 陈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706-710,共5页
目的探讨鉴别急性乙型肝炎(AHB)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急性发作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的96例AHB和124例CHB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 目的探讨鉴别急性乙型肝炎(AHB)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急性发作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的96例AHB和124例CHB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AHB和CHB急性发作在发病年龄和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AHB以性接触和医源性传播为主,而CHB急性发作以母婴垂直传播为主。基线ALT水平≥1072 U/L诊断AH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6%和79.2%;抗-HBc-Ig M滴度≥13.6 S/CO诊断AH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5%和89.3%。入院2周时AHB组HBs Ag、HBe Ag和HBV DNA较基线的下降值均显著高于CHB急性发作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入院第8周时AHB患者HBs Ag阴转率、抗-HBs阳转率、HBe 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和HBV 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CHB急性发作患者(P值均<0.05)。结论明确传播途径、基线高ALT水平和抗-HBc-Ig M水平、快速HBV DNA阴转和HBV血清学标志物转换均有助于AHB和CHB急性发作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急性乙型肝炎 对比研究
下载PDF
39例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变异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杜晓菲 马丽娜 +3 位作者 柳雅立 魏飞力 吴云 陈新月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24-527,共4页
目的:了解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流行的病毒基因型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在2010年12月~2014年1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39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直接基因测序法和平行等位基因特异性检测技术检测HBV基因型、P区、S区、前C区(PreC)和基... 目的:了解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流行的病毒基因型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在2010年12月~2014年1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39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直接基因测序法和平行等位基因特异性检测技术检测HBV基因型、P区、S区、前C区(PreC)和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序列。结果在39例患者中,成功测序35例。35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HBV B基因型12例(36.4%),C基因型21例(57.6%,D基因型2例(6.0%);通过直接测序法和PASS法均检测到同1例患者存在A181S耐药变异,变异病毒占准种池比例达100%;直接测序法检测到1例患者存在S区S132F和W172C变异;1例患者存在PreC/BCP 区G1896A和T1758C变异。结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病毒基因型与文献报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病毒基因型分布一致,以C型和B型为主,存在P区、S区和PreC/BCP区变异可能,未见不同病毒株感染引起转归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乙型肝炎 基因型 变异
下载PDF
新型预测模型评估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临床结局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蓓蓓 管世鹤 +3 位作者 杨凯 王爱华 潘颖 张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9-623,共5页
目的建立预测模型评估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3个月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生化及血凝参数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预测... 目的建立预测模型评估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HBV-ACLF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3个月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生化及血凝参数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预测临床结局的独立因素并建立回归方程及新型预测模型。运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新型预测模型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分数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新型预测模型在预测HBV-ACLF患者3个月临床结局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124例HBV-ACLF患者中,28例死亡患者,死亡率为22.6%;Logistic回归方程多变量筛选出直接胆红素(DBIL)与凝血酶原时间(PT-S)是影响HBV-ACLF患者3个月临床结局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回归方程及新型预测模型,死亡组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新型预测模型与MELD分数呈正相关性(r=0.629,P<0.0001);应用ROC曲线分析显示,新型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6,明显高于MELD评分的AUC(0.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BIL与PT-S是HBV-ACLF患者3个月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包含DBIL与PT-S的新型预测模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回归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下载PDF
成人急性乙型肝炎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袁小凌 金凯 +4 位作者 尹东林 赵琳 张思敏 周海东 许洁 《肝脏》 2015年第1期1-3,7,共4页
目的观察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的特征,为防治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提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09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血清HBV标志物,肝功能及临床转归。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以男性为主,... 目的观察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的特征,为防治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提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09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血清HBV标志物,肝功能及临床转归。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为5.06∶1;发病年龄主要为20~59岁,占93.57%。全部患者中有96.34%既往未曾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既往接种史不详。性接触传播为重要途径之一,共27例,占24.77%。临床治愈率高达94.50%。全部患者入院时抗-HBc IgM为(20.38±8.41)S/CO,HBV DNA为(4.27±1.12)lg拷贝/mL,ALT水平为(1404.98±906.22)IU/L,TBil为(95.24±69.03)μmol/L;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22.87±10.16)d;血清HBsAg转阴时间为(13.87±10.14)d,HBV DNA转阴时间为(10.05±9.66)d。结论成年人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性传播途径是目前成人急性乙型肝炎重要感染途径之一,建议成人和高危人群开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以降低成人急性乙型肝炎的感染率和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途径 急性乙型肝炎 流行病学 疫苗接种
下载PDF
HBcAg特异性CTL在急性乙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患者外周血中的数量差异 被引量:4
13
作者 闫杰 谢雯 +6 位作者 冯鑫 蔺亚辉 王蓓蓓 肖江 欧蔚妮 王艳斌 成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4-406,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乙型肝炎(AHB)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急性发作患者外周血中HBcAg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数量差异.方法:选择HLA-A2阳性的AHB患者17例和CHB患者13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Tetramer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 目的:研究急性乙型肝炎(AHB)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急性发作患者外周血中HBcAg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数量差异.方法:选择HLA-A2阳性的AHB患者17例和CHB患者13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Tetramer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HBcAg特异性CTL细胞频率.结果:30份PBMC标本中测得HBcAg特异性CTL为0.071-31.610,而阴性对照的健康者PBMC标本检测值仅为0.003.AHB患者的HBcAg特异性CTL显著高于CHB患者(9.601±10.425vs0.259±0.193,P=0.002).结论:外周血中HBcAg特异性CTL的数量在AHB与CHB急性发作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有望成为早期鉴别上述两种疾病状态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MHC-Ⅰ-肽四聚体
下载PDF
37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和病毒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颖 滕光菊 +1 位作者 邹正升 李保森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和病毒学变化特征。方法对37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和肝组织HBV标志物监测,并随访临床转归。结果 37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院时ALT水平为1143.64±698.32U/L,TBIL为83.99±80.44μmol/L;肝... 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和病毒学变化特征。方法对37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和肝组织HBV标志物监测,并随访临床转归。结果 37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院时ALT水平为1143.64±698.32U/L,TBIL为83.99±80.44μmol/L;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44.41±15.43天;血清HBsAg转阴时间为55.9±44.3天,HBV DNA转阴时间为39.4±25.2天;发病后6个月时患者HBsAg转阴率为91.9%,3例(8.1%)患者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均已使用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在发病后45天内完成肝穿刺检查。结果显示,肝组织HBsAg转阴时间为22.6±10.0天,阴转率为51.4%;肝组织HBcAg转阴时间为29.8±16.5天,阴转率为73.0%。结论绝大多数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可清除血液及肝细胞内的病毒,使病情得到较快的恢复,而发病初期病毒载量可能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乙型肝炎 临床特征 HBV标志物 病毒清除
下载PDF
177例急性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付成涛 刘佳 陈晓红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130-1133,共4页
目的探讨近年来急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为更好地诊断、治疗及预防急性乙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1月~2011年2月确诊的177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乙型肝炎发病以男... 目的探讨近年来急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为更好地诊断、治疗及预防急性乙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1月~2011年2月确诊的177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乙型肝炎发病以男性多见,高发年龄段为20~49岁,以工人和农民为主,多数患者传播途径不详,发病无明显季节性;起病急,76.84%为黄疸型,大多数患者出现乏力和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出现低到中度发热,少数患者出现皮疹、关节痛,个别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等罕见的肝外损害表现;绝大多数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个别患者曾被误诊为慢性乙型肝炎、发热原因待查、糖尿病酮症及多发性肌炎等;急性乙型肝炎预后较好,临床治愈好转率较高达93.78%,5.08%的患者进展为暴发性肝炎,半年内随访92.44%的患者HBsAg阴转,95.80%的患者HBV DNA阴转,7.56%患者转变为慢性乙型肝炎;3例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暴发性肝炎患者病情均出现了好转,4例未抗病毒治疗者死亡3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年龄及传播途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个别患者出现了罕见的肝外损害表现;少部分患者存在误诊现象,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急性乙型肝炎的预后较好,但仍有部分会发生慢性化,少部分进展为暴发型肝炎,甚至死亡;重型肝炎或有重症倾向的患者应及时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乙型肝炎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上海市成人急性乙型肝炎病例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5
16
作者 任宏 李燕婷 +1 位作者 张爱香 吴寰宇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258-258,262,共2页
关键词 上海 急性乙型肝炎 HBV 病毒感染 公共卫生
下载PDF
老年急性乙型肝炎41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金玲 李娟 +4 位作者 张兰英 任美欣 段忠辉 于红卫 孟庆华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890-891,共2页
目前尚无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老年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传统观念认为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不容易患急性乙型肝炎,老年人急性乙型肝炎易被漏诊、误诊,并且由于高龄和基础疾病状态,很可能给急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带来难度,甚至... 目前尚无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老年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传统观念认为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不容易患急性乙型肝炎,老年人急性乙型肝炎易被漏诊、误诊,并且由于高龄和基础疾病状态,很可能给急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带来难度,甚至增加患者的病死率。我们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60岁及以上、资料完整的41例急性乙型肝炎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乙型肝炎 老年人群 临床特点 乙肝病毒感染状况 北京佑安医院 老年患者 调查资料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IL-21在急性乙型肝炎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潘庆春 余永胜 +3 位作者 汤正好 奚敏 江红 臧国庆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AHB)血清IL-21水平变化与肝功能各项参数、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的关系,研究IL-21在AHB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4例AHB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21的水平,动态随访AHB患者血清IL-21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AHB)血清IL-21水平变化与肝功能各项参数、HBV血清标志物及HBV-DNA的关系,研究IL-21在AHB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4例AHB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21的水平,动态随访AHB患者血清IL-21变化,分析血清IL-21与HBV-DNA、HBV血清标志物、肝功能各项参数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HB患者血清IL-2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HB患者血清IL-21水平随着转氨酶的下降而下降;AHB患者血清IL-21水平与HBsAg转阴所需时间呈负相关(r=-0.616,P<0.01);AHB患者血清IL-21水平与HBV-DNA水平无相关性(r=0.128,P>0.05)。结论 IL-21与急性HBV感染导致的肝脏炎症密切相关,并可能参与急性HBV感染的免疫应答,促进机体对HBV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1 急性乙型肝炎 炎症 肝脏损伤 病毒控制
下载PDF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清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肖宏 吴景迪 陈晓飞 《肝脏》 2007年第6期445-44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清除及临床转归的机制。方法动态观察29例住院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HBV DNA、HBV血清标志物的变化,检测其T细胞亚群并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早期患者HBV广泛... 目的探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清除及临床转归的机制。方法动态观察29例住院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HBV DNA、HBV血清标志物的变化,检测其T细胞亚群并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早期患者HBV广泛抑制,两例患者HBV得到清除,随肝功能的恢复所有患者HBV DNA在较短时间内转阴、HBeAg与HBV DNA几乎同时转阴,肝功能恢复正常时有22例患者HBeAg发生血清学转换,11例患者HBsAg转阴,2例发生HBsAg血清学转换。急性乙型肝炎患者CD3+细胞、CD4+细胞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D8+细胞则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2.382,P<0.05)。结论非细胞毒机制在急性乙型肝炎早期HBV DNA的清除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对彻底清除HBV DNA、防止感染慢性化起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T细胞亚群 非细胞毒机制
下载PDF
急性乙型肝炎HBcAg特异性CTL克隆建立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纪山 何长伦 +3 位作者 王寿明 张益红 唐雨德 戴宇东 《传染病信息》 2009年第4期200-202,206,共4页
目的建立急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HBcAg特异性CD8+T细胞克隆。方法一例急性乙肝患者经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分型技术,测得其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A基因型为1101,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重组HBcAg和合成... 目的建立急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HBcAg特异性CD8+T细胞克隆。方法一例急性乙肝患者经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分型技术,测得其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A基因型为1101,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重组HBcAg和合成的HLA-A*1101限制性表位肽(HBV croe 88-96)刺激,并以有限稀释法对活化的T细胞进行克隆化,建立HBcAg特异性的CD8+T细胞克隆。用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以及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鉴定所获克隆。结果获得13株HBcAg特异性CD8+T细胞克隆(6株为Tc1,3株为Tc2,4株为Tc0)。其中12株具有明显的特异性细胞毒活性(37.5%~85.5%,效/靶比为2.5:1),1株(A10株,Tc0)细胞毒活性仅为10.2%。结论应用HLA-A*1101限制性表位肽(HBV croe 88-96)刺激急性乙肝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建立了13株肽表位特异性的CD8+T细胞克隆,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乙型肝炎 CD8+T细胞 细胞克隆 表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