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Omentin-1、AQP4、VILIP-1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价值分析
1
作者 任晓慧 荆丽娜 牛萌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4年第2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ALVS)患者在急诊血管内治疗术后血管再通后血清视椎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通道蛋白-4(AQP4)、网膜素-1(Omentin-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4例我院2019年9月-2022年9月就诊的ALVS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ALVS)患者在急诊血管内治疗术后血管再通后血清视椎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通道蛋白-4(AQP4)、网膜素-1(Omentin-1)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4例我院2019年9月-2022年9月就诊的ALVS患者,入院后均行血管内治疗术,根据术后90d改良Rankin(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116(75.32%)、预后不良组38例(24.68%),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前、术后1个月Omentin-1、AQP4、VILIP-1的表达水平,Pearson分析术后1个月上述指标与mRS评分相关性,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并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术前血清VILIP-1、AQP4水平较低(P<0.05),Omentin-1水平较高(P<0.05),术后1个月血清VILIP-1、AQP4水平较低(P<0.05),Omentin-1水平较高(P<0.05),且术后1个月更为显著(P<0.05);术后1个月血清VILIP-1、AQP4水平与mRS评分呈正相关,Omentin-1水平与mRS评分呈负相关(P<0.05);VILIP-1、AQP4为术后90d预后不良危险因素,Omentin-1为预后不良保护因素(P<0.05);与低危组比较,高危组术后90d不良预后发生率高于低危组(P<0.05)。结论:血清VILIP-1、AQP4、Omentin-1水平为ALVS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后血管再通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评估和预测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视椎蛋白样蛋白1 水通道蛋白-4 网膜素-1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王晓丽 秦晋辉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比较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收治的5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成桥... 目的:比较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收治的5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成桥接组(n=25)和单纯机械取栓组(n=25)。比较血管再通情况、取栓相关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预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血管再通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23,P>0.05)。两组患者取栓次数和术后再灌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4;χ^(2)=0.095,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入院时改良Rankin(m 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4、0.415,P>0.05)。单纯机械取栓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情况低于桥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P<0.05)。结论:手术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选择桥接治疗和单纯机械取栓治疗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疗效相当。单纯机械取栓能够降低术中出血转化发生率,取得理想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 桥接 单纯机械取栓 疗效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复流程度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的关系
3
作者 侯凯文 李沛城 +5 位作者 陈珑 李波 刘一之 袁晨 陈正文 杨绪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57-1061,共5页
目的 探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术后闭塞血管复流程度与治疗前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 目的 探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术后闭塞血管复流程度与治疗前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 TICI)评估术后闭塞血管的复流程度,将所有成功复流患者分为部分复流组(mTICI=2b级)及完全复流组(m TICI=3级)。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疾病特征、介入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数据,多因素logistic分析术后复流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214例,其中部分复流65例,完全复流14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术前NLR、闭塞血管位置、血栓负荷量、穿刺至再通时间、取栓次数、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部分复流患者相比,完全复流患者的NLR更低、闭塞血管更多位于大脑中动脉、血栓负荷量更低、手术时间更短、取栓次数更少以及临床预后更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与低血栓负荷是前循环AIS患者术后完全复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机械取栓术前低NLR和低血栓负荷量的前循环AIS患者,术后更容易达到完全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复流程度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入院时DRAGON评分及CTP低灌注强度比值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取栓预后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汪星 任宏伟 +2 位作者 黄承芳 彭军 孙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2期2361-2365,共5页
目的分析入院时脑卒中预后评分量表(DRAGON)评分及CT灌注成像(CTP)低灌注强度比值(HIR)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取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20例急... 目的分析入院时脑卒中预后评分量表(DRAGON)评分及CT灌注成像(CTP)低灌注强度比值(HIR)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取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治疗90 d后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为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为3~6分)。预后良好组69例,预后不良组51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静脉溶栓治疗(IVT)、发病至穿刺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机械取栓次数、HIR、CT指标、DRAGON评分。结果预后良好组的年龄、收缩压低于预后不良组,男性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及机械取栓次数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HIR、脑室间隙(IC)体积、低灌注区最大延迟时间比值(rTmaxa)及DRAGON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低灌注区相对脑血流量(rCBFa)、低灌注区相对脑血流容积(rCBVa)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年龄、HIR、IC体积、DRAGON评分是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HIR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95%CI:0.794~0.926),敏感度为0.843,特异度为0.826;IC体积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95%CI:0.868~0.947),敏感度为0.863,特异度为0.812;DRAGON评分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2(95%CI:0.833~0.935),敏感度为0.745,特异度为0.952;HIR、IC体积、DRAGON评分联合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3(95%CI:0.899~0.967),敏感度为0.876,特异度为0.804。结论年龄、HIR、IC体积、DRAGON评分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预后密切相关,HIR、IC体积、入院时DRAGON评分联合检测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预后预测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预后评分量表 灌注成像 低灌注强度比值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 发病至穿刺时间 脑室间隙的体积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取栓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赵莹 徐丹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7期930-934,共5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取栓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1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并行机械取栓。查阅患者病历资料;...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取栓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11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并行机械取栓。查阅患者病历资料;测定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发病至再通时间、手术时间、闭塞时间、侧肢循环等级和入院时实验室各项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肌酐、清蛋白、空腹血糖水平等),并计算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首通效应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取栓效果患者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113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血管再通)52例和预后不良组(血管未再通)61例。两组患者在侧支循环等级、发病至再通时间、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PLR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NLR、发病至再通时间长、高PLR为影响患者取栓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发病至再通时间、PLR这3项指标单独及联合应用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95%CI 0.531~0.979)、0.707(95%CI 0.445~0.956)、0.717(95%CI 0.473~0.957)、0.861(95%CI 0.744~0.952),联合应用诊断效能更高。结论 术前高NLR水平会影响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取栓效果,并可以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取栓效果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6
作者 李青云 张卫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9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AIS-LV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直接取栓组(机械取栓)和桥接治...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AIS-LV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直接取栓组(机械取栓)和桥接治疗组(静脉溶栓后再进行机械取栓),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治疗效果,术前及术后1、2、3个月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结果直接取栓组患者出血转化率显著低于桥接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预后良好率、血管再通率及症状性颅脑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且直接取栓组患者更低(均P<0.05);与术前比,术后1~3个月直接取栓组及术后2、3个月桥接治疗组患者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且术后1~3个月直接取栓组显著高于桥接治疗组(均P<0.05)。结论直接取栓和桥接治疗AIS-LVO患者的血管再通均较高,而直接取栓可以降低出血转化的概率,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桥接疗法 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分析
7
作者 王建懿 商苏杭 +3 位作者 陈晨 于嘉 韩建峰 刘福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7-431,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8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8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血管再通率(mTICI分级≥2b)、围手术期并发症、出院时NIHSS评分变化及90 d良好预后率(mRS评分≤2)。结果3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89±12.41)岁,其中男性21例(55.3%),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为100%,血栓逃逸3例(7.9%),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2.6%)。出院时NIHSS评分平均1分(0~1分)较术前NIHSS评分平均4分(4~5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90 d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率89.47%,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比例为91.2%,影像学随访评估病变血管通畅性良好,支架置入患者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临床随访期间无新发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结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接受血管内治疗可能是安全及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大血管闭塞 轻型卒中 血管内治疗 疗效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结合Rapid软件评估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卒中血管内治疗预后的价值
8
作者 李青青 赵彦新 +2 位作者 赵芳卓 朱天瑞 刘爽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9期508-513,共6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结合Rapid自动分析软件参数对前循环大血管近端闭塞(anterior circulation large vessel occlusion,ac-LVO)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结合Rapid自动分析软件参数对前循环大血管近端闭塞(anterior circulation large vessel occlusion,ac-LVO)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患者预后的评估和预测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ac-LVO AIS并行EVT合并或不合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收集基线特征,及CTP成像后Rapid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得到的参数:包括脑血流量<30%的体积(V_(CBF<30%)),脑血流达峰时间>4 s(V_(Tmax>4 s))、脑血流达峰时间>6 s(VTmax>6 s)、脑血流达峰时间>8 s(VTmax>8 s)、脑血流达峰时间>10 s(V_(max>10 s))的低灌注区体积,低灌注强度比值(hypoperfusion intensity ratio,HIR)、错配体积(mismatch Volume,MMV)、错配率(mismatch ratio,MMR)、CBV指数,及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me early CT score,ASPECTS)等,将患者术后90 d的随访情况按照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进行分组,mRS 0~2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3~6分为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及CTP参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与预后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预测因素对应的最佳阈值及其各自预测能力。结果:纳入患者158例,其中预后良好组62例,预后不良组9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_(CBF<30%)(OR=1.014,95%CI 1.001~1.026,P=0.028)、HIR(OR=8.655,95%CI 1.800~41.620,P=0.007)、入院时收缩压(OR=1.039,95%CI 1.017~1.062,P=0.001)、入院时NIHSS(OR=1.125,95%CI 1.038~1.219,P=0.004)是ac-LVO卒中患者EVT后90 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OC分析显示,HIR、V_(CBF<30%)、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NI-HS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8、0.704、0.658、0.600,预测不良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HIR≥0.355,V_(CBF<30%)≥25.5 mL,入院时收缩压≥151.5 mmHg,入院时NIHSS评分≥17分。结论:HIR、V_(CBF<30%)、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NIHSS评分为ac-LVO AIS患者EVT 90 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HIR、V_(CBF<30%)对于ac-LVO AIS患者EVT预后的预测能力优于NIHSS评分、入院时收缩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循环 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预后
下载PDF
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对Revive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李金星 黄东明 +3 位作者 王荣 傅小雄 刘冰 陈光生 《医药前沿》 2023年第22期37-39,共3页
目的:分析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对Revive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博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应用Revive支架取栓治疗的41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根据血清Hcy水... 目的:分析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对Revive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博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应用Revive支架取栓治疗的41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根据血清Hcy水平(血清Hcy≥15μmol/L定义为高Hcy)分为高Hcy组(n=20)和正常Hcy组(n=21)(血清Hcy<15μmol/L定义为正常)。比较两组患者行Revive支架取栓术后血管再通率、术后24 h 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治疗结局。结果:高Hcy组在术前、术后24 h及出院当天的Hcy水平、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Hcy组(P<0.05);高Hcy组的血管再通(mTICI评级1-2a)的患者占比及颅内出血症状(sICH)发生率均高于正常Hc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Hcy组的90 d内预后良好(MRS≤2分)患者占比低于正常Hc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不利于Revive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闭塞血管再通,术前维持Hcy正常有利于提升患者术后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高同型半胱氨酸 Revive支架 循环大血管闭塞 脑卒中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英滨 张浩 +2 位作者 王欢 万功山 高飞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85-991,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病例57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记录...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病例57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记录患者血压、血糖、术前是否溶栓、发病到溶栓及动脉取栓时间。术前进行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侧支循环情况评估,记录术后血管再通、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情况及麻醉方式。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 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根据患者术后CT/MRI结果分为非症状性颅内出血组和有症状性颅内出血组,比较2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ASPECTS评分、侧支循环等级及术后血管再通比例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1),入院NIHSS评分和发病到取栓时间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1)。ASPECTS评分高、侧支循环良好、血管成功再通是良好预后的保护因素;而发病到取栓时间长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有症状性出血组患者年龄、术前溶栓比例以及血管再通比例均高于非症状性出血组(P<0.05)。术前溶栓和术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是症状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基线ASPECTS和NIHSS评分、术前溶栓、抗血小板药物、侧支循环和血管再通情况及发病到取栓时间均影响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症状性颅内出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丁苯酞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人血清HCY、PLGF及NIHSS评分、mR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秀平 赵尧辉 +2 位作者 冯玉婧 张志敏 李雪梅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1376-1379,共4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mR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比较2组病人血清HCY、PLGF含量及NIHSS评分、mRS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病人临床病理学资料以及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术后即刻血清HCY表达水平(17.35±5.01)μmol/L,术后14 d表达水平(13.79±3.13)μmol/L,分别低于对照组病人术后即刻表达水平(21.54±4.95)μmol/L和术后14 d表达水平(16.65±4.23)μmol/L(P<0.01);观察组病人PLGF术后14 d表达水平(62.35±7.26)ng/L,低于对照组的(79.28±9.13)ng/L(P<0.01);治疗后,2组病人NIHSS评分、mRS评分均下降(P<0.01),其中对照组病人治疗14 d后NIHSS评分为(17.52±3.37)分,高于观察组的(13.28±3.19)分(P<0.01);对照组病人mRS评分≤2者占比为28.33%,低于观察组的68.33%(P<0.01)。结论: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能有效降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病人血清HCY表达水平、PLGF水平和病人NIHSS、mRS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取栓术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NIHSS评分 mRS评分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取栓方式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伟 杨华 +3 位作者 高岩 杨章超 张泰民 马文群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0期2496-250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合并房颤患者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不同取栓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于该院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的82例AIS-LVO合并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取栓方式不同分为单支架组...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合并房颤患者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不同取栓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5月于该院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的82例AIS-LVO合并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取栓方式不同分为单支架组(41例)和导管配合组(41例)。单支架组采用单支架取栓治疗,导管配合组采用中间导管配合支架取栓治疗,两组术后均给予替罗非班防止血管再闭塞。比较两组的疗效、治疗情况、出血转化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S100β蛋白(S100β)、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导管配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2.68%)、靶血管开通率(90.24%)、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4.88%)与单支架组(80.49%、78.05%、14.6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配合组平均取栓次数、远端栓塞发生率、出血转化发生率均低于单支架组,开通时间短于单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配合组治疗后1、3 d血清S100β、Hcy水平均低于单支架组,血清SDF-1水平均高于单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配合组治疗后1、2周NIHSS评分低于单支架组,ASPECT评分高于单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配合组治疗后1、3个月SS-QOL、BI评分均高于单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支架取栓、中间导管配合支架取栓均为治疗AIS-LVO合并房颤患者的有效方法,可获得较高的血管开通率,中间导管配合支架取栓能更有效减少术后出血转化发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Solitaire支架 中间导管 出血转化
下载PDF
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杜欢 李卫 +1 位作者 宋江峰 姚淑芳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4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诊的80例AIS-LV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直接取栓组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桥接组行桥... 目的探讨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接诊的80例AIS-LV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直接取栓组行直接机械取栓治疗,桥接组行桥接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预后、症状性颅脑出血和出血转化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4 d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下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症状性颅脑出血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取栓组出血转化发生率低于桥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机械取栓与桥接治疗AIS-LVO效果相当,前者能够减少出血转化发生,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直接机械取栓 桥接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Solitaire支架取栓术后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严志忠 王玉海 +4 位作者 张春雷 李光旭 朱勋 操加明 时忠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720-72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不良或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的17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术后...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不良或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的17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6分为死亡。结果 176例中,预后不良79例,预后良好97例;死亡41例,存活13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高血压病史、颈内动脉闭塞、取栓次数>3次、再通不良、术后再闭塞及术后症状性脑出血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血压病史、侧支不良、取栓次数>3次、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长、术后症状性脑出血及术后系统性并发症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Solitaire支架取栓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很多,强调尽早进行取栓术并减少取栓次数和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此外,应重视血压对于病人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机械取栓术 Solitaire支架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路径指标与血管再通及功能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远路 谷蒙蒙 +6 位作者 肖露露 袁康 查明明 刘玉景 黄显军 孙文 刘新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3-83,共11页
目的探究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行机械取栓术颅内外血管路径因素与术后血管再通情况及术后90 d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因急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行机械取栓患者,通过DSA评... 目的探究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行机械取栓术颅内外血管路径因素与术后血管再通情况及术后90 d功能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因急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行机械取栓患者,通过DSA评估患者颅外段血管路径因素中的牛角弓、主动脉弓型和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外段迂曲分型,以及由上述3个血管解剖学因素构成的BAD评分、颅内海绵窦段血管迂曲分型等。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时间变量、病情资料、手术变量及预后指标,参照既往文献将海绵窦段血管迂曲分型进一步分为3组(Ⅰ型组、Ⅱ+Ⅲ型组和Ⅳ型组),比较上述变量在3组中分布的差异。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颅内外血管解剖学因素与取栓术后血管再通情况及术后90 d功能预后之间的关联。结果最终纳入201例颈内动脉末端或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机械取栓患者,海绵窦段血管迂曲Ⅰ型92例(45.8%),Ⅱ+Ⅲ型共87例(43.3%),Ⅳ型22例(10.9%)。年龄(P=0.042)、性别(P=0.046)、高血压病(P=0.013)、穿刺至取栓支架到位时间(P<0.01)、主动脉弓型(P=0.041)、牛角弓伴左侧血管病变(P<0.01)、颅外段血管BAD评分(P<0.01)、后膝角度(P<0.01)、前膝角度(P<0.01)、前后膝角度之和(P<0.01)、后膝顶点至水平段底之间的高度(P<0.01)、静脉溶栓(P=0.011)、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3级(P<0.01)、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P=0.039)在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AD评分≥2分较BAD评分<2分血管再通失败率更高(OR=4.056,95%CI:2.025~8.126,P<0.01),术后90 d功能预后更差(OR=2.052,95%CI:1.110~3.794,P=0.022),海绵窦段血管迂曲分型Ⅳ型相比Ⅰ型血管再通失败率更高(OR=6.686,95%CI:2.426~18.427,P<0.01),术后90 d功能预后更差(OR=3.618,95%CI:1.135~11.526,P=0.030)。校正闭塞部位、穿刺至血管再通或手术结束时间、静脉溶栓后,BAD≥2分较BAD评分<2分(OR=2.536,95%CI:1.127~5.706,P=0.025)及海绵窦段血管迂曲分型Ⅳ型相比Ⅰ型(OR=3.872,95%CI:1.167~12.850,P=0.027)是术后血管再通失败的独立预测因子;校正年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或手术结束时间、症状性颅内出血、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后,BAD评分≥2分较BAD评分<2分(OR=1.050,95%CI:0.456~2.417,P=0.908)及海绵窦段血管迂曲分型Ⅳ型相比Ⅰ型(OR=1.823,95%CI:0.427~7.789,P=0.418)与术后90 d功能预后无关。结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行机械取栓术患者,不良的颅内外血管解剖因素与术后血管再通失败有关,而与术后90 d功能预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迂曲 海绵窦段血管 机械取栓 再通 预后
下载PDF
脑白质病变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 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超峰 吕桦 刘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25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脑白质病变(WMD)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合并WMD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再根据WMD严重程度分... 目的探讨脑白质病变(WMD)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转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合并WMD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再根据WMD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个亚组,将不合并WMD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分析影响机械取栓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的因素。结果130例患者中,31例未合并WMD,99例合并WMD;16例发生症状性脑出血,114例未发生症状性脑出血。重度组的入院时NIHSS评分及机械取栓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及重度WMD是影响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度WMD可增加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病变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 症状性脑出血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永识 代成波 +1 位作者 王霞 包太成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0年第5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AAC)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部分AAC脑卒中患者展开研究,其中115例行血... 目的:探讨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AAC)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部分AAC脑卒中患者展开研究,其中115例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63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纳人研究组,其余52例单纯取栓,未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发病至就诊的时间为(105.62土31.05)min.发病至血管再通的时间为(321.16±63.5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29.35±82.34)min和(412.37±89.67)min,研究组取栓次数(2.03±0.47)次.少于对照组的(2.64±0.68)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就诊至血管再通时间(198.36±65.71)min和(201.55土67.59)min之间比较未见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再通、预后良好.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以及病死的发生率分别为(90%,84%.8%和16%,与对照组的88%.79%.8%和15%)之间未见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AC脑卒中患者中行血管治疗前予以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取栓的次数,同时不会增加患者发生sICH和病死率,维持与单纯取栓治疗相近的有效再通率和预后效果,临床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AAC) 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静脉溶栓 治疗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支架取栓“无效再通”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束汉生 王大巍 +3 位作者 王昊 张辉 闵敬亮 何士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729-731,73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应用支架取栓后,出现"无效再通"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经支架取栓后责任血管成功再通的病人56例,分为"有效再通"及"无效再通"2组,分析2组病人的相关...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应用支架取栓后,出现"无效再通"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经支架取栓后责任血管成功再通的病人56例,分为"有效再通"及"无效再通"2组,分析2组病人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组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OTR)、穿刺到血管再通时间、ASPECT评分、拉栓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缩短OTR可以显著减少无效再通的发生率,ASPECT≤7分的病人支架取栓后,无效再通率显著高于>7分的病人,拉栓次数对于无效再通率有显著影响,拉栓≥5次的无效再通率显著高于拉栓<5次;不同的取栓次数OTR和穿刺到血管再通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缩短院前及院内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救治流程,开辟绿色通道,熟练取栓技术减少取栓次数,缩短血管再通的时间,可以减少"无效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闭塞 无效再通 支架取栓 循环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单核因子趋化蛋白、钙黏蛋白及炎性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振华 张西安 +1 位作者 王笑 刘展会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5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单核因子趋化蛋白(MCP)、钙黏蛋白(VEcadherin)及炎性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收治的153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梗死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分为进展性脑梗死61例和非进展... 目的分析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单核因子趋化蛋白(MCP)、钙黏蛋白(VEcadherin)及炎性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收治的153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梗死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分为进展性脑梗死61例和非进展性脑梗死92例,根据患者病灶可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43例和不完全前循环梗死110例,根据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为轻度61例、中度54例、重度38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健康组。检测不同人群中MCP、VEcadherin及炎性因子的表达情况,以及不同情况下梗死组中MCP、VEcadherin及炎性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MCP、VEcadherin、IL-6、TNF-ɑ、hs-CRP水平比较,梗死组高于健康组,进展性脑梗死组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完全前循环脑梗死组高于不完全前循环梗死组(P<0.05);不同程度神经损伤患者之间MCP、VEcadherin、IL-6、TNF-ɑ、hs-CRP水平有差异,重度神经损伤患者表达水平高于轻度和中度组(P<0.05)。结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MCP、VEcadherin及炎性因子的表达明显升高,其表达水平变化可为患者病情、临床治疗以及预后情况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单核因子趋化蛋白 钙黏蛋白 炎性因子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单纯中间导管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学文 赫利寒 《中国疗养医学》 2022年第4期443-44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单纯中间导管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85例,将行支架取栓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39)...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应用单纯中间导管抽吸取栓与支架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85例,将行支架取栓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39),将行单纯中间导管抽吸取栓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46)。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其血管再通情况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脑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NIHSS评分、MR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且术后14 d 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7 d NIHSS评分,观察组术后7 d、术后14 d NIHSS评分与术后14 d MRS评分分别为(9.79±6.28)分、(6.68±5.46)分、(1.10±0.70)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93.48%,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6.92%(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中间导管抽吸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效果显著优于支架取栓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 支架取栓 中间导管抽吸取栓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