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率磁共振参数联合血清MMP9、hs-CRP检测预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人发生急性卒中的价值
1
作者 郎悦 余浩佳 +2 位作者 陈星弛 王赛男 张慧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参数检测联合血清MMP9、hs-CRP指标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人急性卒中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83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人,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急性卒中将其分为急性卒中组89例和无急... 目的:分析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参数检测联合血清MMP9、hs-CRP指标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人急性卒中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83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人,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急性卒中将其分为急性卒中组89例和无急性卒中组94例。分析狭窄程度及血清MMP9、hs-CRP水平预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人急性卒中的价值。结果:急性卒中组易损斑块、狭窄程度、Essen卒中风险评分(ESRS)、血清MMP9、hs-CRP水平均高于无急性卒中组(P<0.05);狭窄程度及血清MMP9、hs-CRP水平预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人发生急性卒中的AUC分别为0.886、0.857、0.634;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23。结论:血清MMP9、hs-CRP联合HRMRI参数检测可提高了评估急性卒中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急性卒中 高分辨率磁共振 超敏C反应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在急性卒中患者责任斑块评估中的应用
2
作者 顾刚 陶剑 +2 位作者 石海 陈小宇 陆海凤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543-546,共4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对急性卒中患者责任斑块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急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符合选择标准的病例共计85例,排除3例由于临床资料不全者,最终纳入82例。均对其行HR-... 目的探究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HR-VWI)对急性卒中患者责任斑块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的急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符合选择标准的病例共计85例,排除3例由于临床资料不全者,最终纳入82例。均对其行HR-VWI扫描,并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将其分为2组,其中血管狭窄程度≥30%处的斑块的患者归为责任斑块组(42例),血管狭窄程度<30%处的斑块的患者归为非责任斑块组(40例)。对2组的斑块数目及相关影像学特征(血管狭窄程度、斑块强化程度、斑块强化指数、正性重构发生率、重构指数、斑块负荷)进行分析、比较。对2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及强化降脂治疗,并进行HR-VWI随访复查。结果82例患者中共有84个斑块,其中责任斑块44个,非责任斑块40个。责任斑块组中,斑块明显强化18个,轻度强化23个,无强化3个;非责任斑块组中,斑块明显强化10个,轻度强化17个,无强化13个。责任斑块组的斑块强化率高于非责任斑块组(P<0.05)。责任斑块组斑块处血管狭窄程度、斑块强化指数、斑块负荷均大于非责任斑块组,正性重构发生率、重构指数则低于非责任斑块组(P<0.05)。药物治疗后,责任斑块组的血管狭窄程度、斑块强化指数、斑块负荷均低于同组治疗前,正性重构发生率、重构指数则大于同组治疗前(P<0.05)。结论HR-VWI对急性卒中的责任斑块可进行清晰定位并准确分析斑块特征,可作为治疗随访的重要评估方法,经治疗后患者的责任斑块负荷减小,斑块特征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高分辨率血管壁成像 急性卒中 责任斑块 斑块强化
下载PDF
心理防御评分、护理评分与急性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冯亚聪 张宁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1期186-187,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评分、心理防御评分与急性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01~2022-04 ICU收治的5400例急性卒中患者为研究,依据HAMD评分分为观察组(CG)和对照组(IG),各2700例。结果:卒中前两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护理评分、无统计学... 目的:探讨护理评分、心理防御评分与急性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01~2022-04 ICU收治的5400例急性卒中患者为研究,依据HAMD评分分为观察组(CG)和对照组(IG),各2700例。结果:卒中前两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护理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后16d,CG组的血浆皮质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护理评分、成熟机制、抱怨、躯体化、消耗评分、PDSQ总分、用餐次数优于IG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浆皮质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DSQ总分、护理评分中成熟机制是急性卒中后抑郁发生的评价指标。结论:护理评分、心理防御评分可以作为急性卒中后抑郁的评价方法,并指导卒中后的护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皮质醇 心理防御评分 护理评分 ICU 急性卒中 抑郁
下载PDF
急诊分级转运方案实施对急性卒中患者院内转运安全和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廖明泳 吴昌桓 刘子永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3期250-253,共4页
目的 探讨急诊分级转运方案实施对急性卒中患者院内转运安全和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于本院急诊抢救室转运的急性脑卒中100例患者作为常规转运组,选择2021年7月-2021年12月于本院就诊抢救室转运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 目的 探讨急诊分级转运方案实施对急性卒中患者院内转运安全和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于本院急诊抢救室转运的急性脑卒中100例患者作为常规转运组,选择2021年7月-2021年12月于本院就诊抢救室转运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分级转运组。对比两组患者院内转运的急救效果、安全和质量,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和交接科室的满意度。结果 分级转运组患者的急救效果高于常规转运组患者的急救效果(P<0.05);实施两种不同转运方式,均使患者病情发展得以控制,且实施分级转运组的转运安全和质量情况明显高于实施常规转运组(P<0.05);实施分级转运组患者家属对急诊服务满意度和交接科室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常规转运组患者家属对急诊服务满意度和交接科室满意度(P<0.05)。结论 急性卒中患者在急诊救治中使用分级转运方案,可以通过高水平的安全度和专业的分级转运步骤,保障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救治率和患者家属满意度、科室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急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卒中 分级转运 优化流程 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伴急性卒中预后的相关因素研究
5
作者 景良 许学杰 +1 位作者 舒艳 罗军 《大医生》 2023年第5期111-113,共3页
目的 研究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伴急性卒中的临床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收治的75例VBD伴急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不同将75例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16例,改... 目的 研究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伴急性卒中的临床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收治的75例VBD伴急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不同将75例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16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和预后良好组(59例,mRS评分≤3分)。采用Cox风险模型分析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病后90 d内mRS评分>3分者16例,不良预后发生率为21.33%。预后不良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发病至入院时间、发病至再通时间较预后良好组显著延长,基底动脉直径长于预后良好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椎动脉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均高于预后良好组,收缩期峰值流速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两组患者梗死部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NIHSS评分高、发病至入院时间长、发病至再通时间长、Hcy水平高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高是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VBD伴急性卒中不良预后较高,其发生与患者NIHSS评分、发病至入院或再通时间、Hcy及收缩期峰值流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急性卒中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改进急诊流程,提高急性卒中静脉溶栓的成效 被引量:20
6
作者 凌倚峰 程忻 +2 位作者 方堃 胡祖鹏 董强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第3期17-21,共5页
目的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是经循证医学证明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最有效的治疗药物,rt-PA的疗效有时间依赖性,因此,我们尝试通过优化急诊流程来减少溶栓院内延误的时间。方法自... 目的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是经循证医学证明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最有效的治疗药物,rt-PA的疗效有时间依赖性,因此,我们尝试通过优化急诊流程来减少溶栓院内延误的时间。方法自2011年7月以来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建立了急诊溶栓治疗的"华山模式",以减少延误治疗,评价急性卒中患者到院至rtPA为溶栓治疗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和DNT≤60分钟比例来分析华山医院静脉溶栓的院内延误情况。结果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共收住2564例脑梗死患者,其中117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4位先行多模式CT后溶栓,故剔除。113例溶栓患者年龄中位数68岁(四分位数范围:57~74岁),男性占64.6%,基线NIHSS卒中评分中位数10分(6~14分)。优化急诊溶栓流程后,溶栓比例逐年从1.9%增加至9.2%(P<0.001)。DNT中位数从100分钟(86~112分钟)缩短至74分钟(55~99分钟)(P<0.001),DNT≤60分钟比例从6.5%上升至34.1%(P=0.003),而患者的症状性脑出血率没有增加(9.7%vs.7.3%,P>0.05)。结论优化急诊流程后,使华山医院时间窗内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比例明显提高,并且大幅度减少院内延误。希望通过进一步优化流程细节来达到DNT≤60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卒中 到院至rt-PA溶栓治疗时间 溶栓治疗
下载PDF
针灸联合补肾益髓开窍方治疗急性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柳敏 张贤明 余皓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补肾益髓开窍方治疗急性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例急性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1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脱水、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治疗组在此...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补肾益髓开窍方治疗急性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例急性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1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脱水、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联合补肾益髓开窍方治疗。60 d后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吞咽障碍评分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90.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5%(P<0.05);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结果、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补肾益髓开窍方治疗急性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满意,且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卒中 针灸 补肾益髓开窍方 吞咽障碍
下载PDF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42例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绍辉 陈松深 《河北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262-1264,共3页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4例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并分别采用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4例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并分别采用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治疗后3d、7d的血清CRP及生存质量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清CRP及生存质量水平改善幅度也大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较佳,安全性较高,显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急性卒中相关性肺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急性卒中后感觉障碍相关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琴琴 曾嵘 +1 位作者 陈文军 杨建仲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8期3125-3126,共2页
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脑卒中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和引起长期致残的第一位原因。国内外研究报告50%~60%急性卒中患者会出现感觉障碍,1%~12%卒中患者出现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central neuropathic pain,CNeP)[1]。本研究通过随访调查山... 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脑卒中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和引起长期致残的第一位原因。国内外研究报告50%~60%急性卒中患者会出现感觉障碍,1%~12%卒中患者出现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central neuropathic pain,CNeP)[1]。本研究通过随访调查山西省人民医院及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负责各级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3 600例,其中341例急性脑卒中后感觉障碍患者,出现CNeP34例,研究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其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人民医院 感觉障碍 急性卒中 枢性 随访调查 急性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内科
下载PDF
急性卒中患者血浆TXB_2和6-K-PGF_(1α)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子清 刘学源 +1 位作者 陈玉娟 吕中伟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 :观察急性卒中患者血浆中血栓素B2 (TXB2 )、6-酮 -前列腺素F1α(6-K -PGF1α)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 4 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和 2 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TXB2及 6-K -PGF1α的含量 ,并与对照组 4 0... 目的 :观察急性卒中患者血浆中血栓素B2 (TXB2 )、6-酮 -前列腺素F1α(6-K -PGF1α)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 4 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和 2 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TXB2及 6-K -PGF1α的含量 ,并与对照组 4 0例结果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塞组TXB2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6-K -PGF1α含量增高不显著 ,其T/P比值 (TXB2 与 6-K -PGF1α含量之比 )明显增高 (p <0 0 5 )。急性脑出血组TXB2 与 6-K -PGF1α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T/P比值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脑梗塞急性期T/P比值增高 ,主要与TXB2 含量增高有关。提示在治疗急性脑梗塞时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具有一定意义。脑出血急性期T/P比值未见显著降低 ,与 6-K -PGF1α含量的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卒中 血浆 TXB2 6-K-PGFlα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Α 急性脑梗塞
下载PDF
高血尿酸水平与急性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国涛 赵红英 董爱勤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7年第5期419-421,共3页
卒中后抑郁是临床中风患者常见但又十分严重的神经精神病学疾病。研究表明,近1/3的中风幸存患者会发生卒中后抑郁,且抑郁的发生对患者的临床预后影响甚大。血清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研究发现血尿酸对神经功能疾病患者预后有重... 卒中后抑郁是临床中风患者常见但又十分严重的神经精神病学疾病。研究表明,近1/3的中风幸存患者会发生卒中后抑郁,且抑郁的发生对患者的临床预后影响甚大。血清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研究发现血尿酸对神经功能疾病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高血清尿酸水平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卒中后抑郁 血清尿素 多因素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健脾清肺通络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卒中后肺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丽芳 冯志兰 +2 位作者 赵艳红 孙丽云 程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33期3719-3722,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清肺通络汤联合依达拉奉辅助抗感染治疗急性卒中后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急性卒中后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健脾清肺通络汤口服及依达拉奉静滴,2组疗... 目的观察健脾清肺通络汤联合依达拉奉辅助抗感染治疗急性卒中后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急性卒中后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健脾清肺通络汤口服及依达拉奉静滴,2组疗程均为2周。记录2组体温、白细胞(WBC)恢复正常时间和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及治疗效果,观察2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自由基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氨酸(GLU)]、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60/64),对照组为74.2%(46/6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2周后WBC计数、PCT、CRP、MDA、GLU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SO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低或升高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常规西医抗感染基础上联合健脾清肺通络汤及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卒中后肺炎能够加快炎症消退,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清肺通络汤 依达拉奉 急性卒中后肺炎
下载PDF
16排螺旋CT进行脑部灌注检查急性卒中的临床研究与操作配合 被引量:4
13
作者 曹晓红 陈海军 《中国医学装备》 2011年第2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进行脑部灌注检查合理扫描参数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灌注CT软件,通过创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以及本地团注定时(峰值时间)图像,以图解方式说明灌注相关的参数(相对大脑血流量、相对脑部血容量、峰值时...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进行脑部灌注检查合理扫描参数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灌注CT软件,通过创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以及本地团注定时(峰值时间)图像,以图解方式说明灌注相关的参数(相对大脑血流量、相对脑部血容量、峰值时间)。由两名医生独立观察完成。结果:灌注CT结果表明检查潜在的缺血过程类型与范围的灵敏性和准确性能够分别达到90%和100%。结论:灌注CT可以辅助医生评估脑灌注分布的类型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脑部灌注 急性卒中 临床研究与操作配合
下载PDF
急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何玮 刘李军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592-594,597,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卒中患者98例(观察组)、健康对照组3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比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CAS)、颈动脉彩超相关参数[斑块大小、厚度、数量... 目的研究急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收治的急性卒中患者98例(观察组)、健康对照组3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比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评分(CAS)、颈动脉彩超相关参数[斑块大小、厚度、数量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依据稳定性将观察组分为各亚组,分析斑块稳定性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结果观察组CAS评分及斑块大小、厚度、数量、IMT高(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及血清NSE、S100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无斑块的NIHSS评分及EN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卒中患者CAS评分、IMT与其NIHSS评分、END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密切关系,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增加,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更严重,END发生率增加,应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下载PDF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急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黄妍 王羲淳 邹良玉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642-1648,共7页
目的: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病率较高,近年研究发现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与痴呆具有相关性。本... 目的: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病率较高,近年研究发现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与痴呆具有相关性。本文探讨TyG指数与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发生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6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明确诊断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认知功能,将入组患者分为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组(n=92)及非PSCI组(n=31)。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TyG指数对PSCI的预测价值。根据TyG指数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成低、高TyG指数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yG指数与PSCI的相关性。结果:卒中后认知障碍组TyG指数显著高于非认知障碍组(9.22±0.53 vs 8.80±0.65,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1(95%CI 0.59~0.85,P<0.05),TyG指数预测PSCI的最佳截断值为8.72,敏感性为53.30%,特异性为87.10%。Logistic回归显示TyG指数与发生PSCI风险性呈正相关。结论:TyG指数与AIS导致认知障碍相关,是发生PSCI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急性缺血性 后认知障碍
下载PDF
急性卒中诊疗中的卒中模拟病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青峰 刘晨昱 武剑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4年第1期4-6,共3页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和应用重组型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均被证实越早治疗,越有利于挽救脑组织,这就要求急诊医生在短时间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诊断、鉴别、评估并决定治疗方法。当表现为...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和应用重组型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均被证实越早治疗,越有利于挽救脑组织,这就要求急诊医生在短时间内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诊断、鉴别、评估并决定治疗方法。当表现为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患者就诊时,急诊医生通常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检查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作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卒中 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急性缺血性 模拟病 血管内治疗 诊疗 神经功能缺损 急诊医生
下载PDF
急性卒中后吞咽困难的评估与神经可塑性 被引量:65
17
作者 张翠梅 曾进胜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4期271-273,共3页
急性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高达50%,其中部分由单侧大脑半球损害引起。临床上评估吞咽困难的方法主要有床边评估和荧光影像直视检查,后者被认为是金标准。由于存在神经可塑性,90%的卒中后吞咽困难可自行恢复,但吞咽困难最终会影响患... 急性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高达50%,其中部分由单侧大脑半球损害引起。临床上评估吞咽困难的方法主要有床边评估和荧光影像直视检查,后者被认为是金标准。由于存在神经可塑性,90%的卒中后吞咽困难可自行恢复,但吞咽困难最终会影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卒中 吞咽困难 神经可塑性 预后 发生机制
下载PDF
营养状况与急性卒中康复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石向群 杨金升 包仕尧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2年第3期188-190,共3页
营养状况在卒中发展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重视,它不仅影响卒中的发生,而且影响卒中后病程的发展和康复。急性卒中后营养成分摄入减少和机体出现的高代谢是营养状况恶化的根本原因。文章就卒中后营养状况的变化、产生机制和相关因素... 营养状况在卒中发展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重视,它不仅影响卒中的发生,而且影响卒中后病程的发展和康复。急性卒中后营养成分摄入减少和机体出现的高代谢是营养状况恶化的根本原因。文章就卒中后营养状况的变化、产生机制和相关因素,营养状况的评估,营养状况对卒中康复的影响,营养支持的选择以及对卒中康复的影响作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卒中 研究进展 营养评估 营养支持 康复
下载PDF
急性卒中后脑水肿 被引量:41
19
作者 周旭平 包仕尧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年第1期16-21,共6页
急性卒中后脑水肿是一种继发性病理学状态,可使颅内压增高,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文章阐述了急性卒中后脑水肿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目前治疗脑水肿的常用方法。
关键词 急性卒中 脑水肿 病理学 颅内压 肺性脑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