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钠两种治疗方案用于大动脉狭窄所致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首次发生脑梗死且确诊为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钠两种治疗方案用于大动脉狭窄所致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首次发生脑梗死且确诊为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患者1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治疗组(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钠),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第7日和第14日通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凝血功能变化,并记录用药期间是否有症状性颅内出血及全身脏器出血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果:治疗第14日,两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日,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50%(2/80)、3.75%(3/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大动脉狭窄导致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且安全性较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钠两种治疗方案用于大动脉狭窄所致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首次发生脑梗死且确诊为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患者1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治疗组(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钠),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第7日和第14日通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凝血功能变化,并记录用药期间是否有症状性颅内出血及全身脏器出血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果:治疗第14日,两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日,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50%(2/80)、3.75%(3/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大动脉狭窄导致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且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