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术中配合护理体会
1
作者 孙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37-0140,共4页
探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术中配合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在2020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均进行急诊介入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术中配合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0人。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 探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术中配合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在2020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均进行急诊介入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术中配合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0人。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并发症低,且不良情绪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强化术中配合护理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急诊介入 术中配合护理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临床效果分析
2
作者 龚红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78-0181,共4页
讨论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患者使用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 采用进入我院治疗的2023年3月到2023年12月的58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使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基础组用基础的护理,试验组用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 讨论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患者使用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 采用进入我院治疗的2023年3月到2023年12月的58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使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分组,基础组用基础的护理,试验组用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的对比。 结果 试验组的并发症少于基础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基础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试验组的满意度高于基础组的满意度。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后,出现心律失常进行护理干预,能够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对这样的护理方式也是十分的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 心律失常 护理干预 效果
原文传递
护理支持对康复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探讨
3
作者 赵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59-0162,共4页
探究康复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中应用护理支持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 试验开展时间限制在2021.01~2022.12,确定试验样本纳入标准后入选研究样本数量为48,以随机动态数字表法将康复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组,组名分别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探究康复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中应用护理支持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 试验开展时间限制在2021.01~2022.12,确定试验样本纳入标准后入选研究样本数量为48,以随机动态数字表法将康复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组,组名分别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4例,入组样本治疗中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样本加用全面护理支持,比对差异化护理干预对其临床影响。结果 差异化护理后入组研究组对象负面情绪与生活质量、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率方面研究组95.83%(23/24)更高,并发症率方面对照组25.00%(6/24)更高,P<0.05。结论 将全面护理支持应用在康复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改善康复期患者的负面情绪与生活质量,对其心功能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能降低并发症率,患者更为青睐,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期急性心肌梗塞 护理支持 疗效 心功能
下载PDF
健康宣教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4
作者 李宗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78-0181,共4页
探讨健康宣教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选择了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心肌梗塞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了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运... 探讨健康宣教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选择了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心肌梗塞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了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运动康复和出院指导等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提高,而对照组的改善幅度较小。此外,观察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表现出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认知程度(MoCA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和ADL评分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宣教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更全面的参考价值,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认知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护理干预 心功能指标 认知程度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护理效果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胡俊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20-0123,共4页
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过程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和传统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则... 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过程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和传统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实验组则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通过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明确护理效果差异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实验组96%,对照组80%)、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4%,对照组16%),以及住院时间几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相较于传统护理模式具有更高的护理满意度、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更短的住院时间。因此,建议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推广和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以优化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工作,提升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传统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护理效果
下载PDF
一种微创制备巴马小型猪急性心肌梗塞模型的技术及评价方法
6
作者 姜文阳 崔永春 +3 位作者 李晓松 胡梦巾 岳广新 杨跃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6-83,共8页
目的采用微创冠状动脉内球囊封堵法制备巴马小型猪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模型,并采用血液学、功能学与病理学方法综合评价模型建立情况。方法巴马小型猪12只采集基线数据后,全麻下行股动脉穿刺,利用经皮冠状动... 目的采用微创冠状动脉内球囊封堵法制备巴马小型猪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模型,并采用血液学、功能学与病理学方法综合评价模型建立情况。方法巴马小型猪12只采集基线数据后,全麻下行股动脉穿刺,利用经皮冠状动脉内球囊封堵法阻断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下2~5 mm)血流90 min,术中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并于术后定期采血测定心肌损伤标志物,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功能,术后第28天取材后通过大体观察、Masson染色及天狼星红染色评估心肌梗塞面积与程度。结果12只小型猪中有10只完成封堵,另2只因术中频发恶性心律失常未达到封堵时间。在完成封堵的动物中有7只存活至28 d,其余3只在实验终点前意外死亡。在造模成功个体中观察到封堵后心电图ST-T呈动态变化,术后4 h心肌损伤标志物较术前升高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7天超声心动图即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较术前相比有显著性改变(P<0.05)。心脏大体观察示梗塞心肌呈灰白色,主要位于左前壁;病理染色示梗塞区累及心室壁全层。结论本研究可成功建立巴马小型猪急性心肌梗塞模型,并对模型有效性做出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小型猪 动物模型 球囊封堵 急性心肌梗塞 评价
下载PDF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护理指导对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衰患者应激反应、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7
作者 李世杰 岳珍珍 裴欣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3期3486-349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护理指导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就诊的128例AMI合并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护理指导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就诊的128例AMI合并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64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出院当天(干预后)的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入院当天、入手术室时、术后1 d和干预后的应激反应(舒张压、收缩压)和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入手术室时、术后1 d的收缩压分别为(107.25±7.38)mmHg、(102.14±6.95)mmHg,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24.11±7.52)mmHg、(113.77±7.12)mmHg,舒张压分别为(72.36±5.03)mmHg、(67.52±4.11)mmHg,明显低于常规组的(83.65±5.27)mmHg、(71.86±4.28)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LVESD、LVEDD分别为(45.14±2.63)mm、(44.26±1.83)mm,明显低于常规组的(50.32±3.89)mm、(49.07±2.96)mm,LVEF为(49.97±2.7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43.06±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手术室时、术后1 d研究组患者的SAS分别为(54.14±5.78)分、(50.32±5.62)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63.42±6.12)分、(58.77±6.08)分,SDS分别为(53.74±7.36)分、(47.13±6.58)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65.87±7.61)分、(53.25±6.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3.1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5.63%,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3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9.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护理指导不仅可减轻AMI合并心衰患者生理、心理应激反应,提升患者心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信息不对称理论 应激反应 不良事件
下载PDF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90岁急性心肌梗塞一例
8
作者 熊龙根 陆东风 李照骥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5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急性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心肌再灌注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造影术 心功能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介入治疗 交界性逸搏性心律
下载PDF
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的应用分析
9
作者 霍德曼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年第23期0263-0265,共3页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01月~2022年12月接收的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参考组进行普通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普通护理干预基础上重点进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心肌梗...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01月~2022年12月接收的8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参考组进行普通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普通护理干预基础上重点进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心肌梗塞知识(临床表现、抢救方式、心电图检查、药物治疗)掌握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随访半年,对比两组再次住院率、死亡率。结果:干预前,两组心肌梗塞知识掌握评分、QOL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肌梗塞知识掌握评分、QOL评分均提高,试验组临床表现、抢救方式、心电图检查、药物治疗掌握评分和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角色、社会角色评分均高于参考组(P<0.05);半年后,试验组再次住院率低于参考组(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帮助患者掌握更多心肌梗塞知识,提升QOL,进而降低再次住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健康教育 知识掌握 再次住院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药学效果及药学机制分析
10
作者 米克热帕·阿布都买买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0040-0043,共4页
分析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药学效果及药学机制。方法 选取2021年一整年我院接诊的心肌梗塞(急性)患者共108例纳入研究中,使用双盲法将患者随机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单一药物方案治疗,实验组实施... 分析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药学效果及药学机制。方法 选取2021年一整年我院接诊的心肌梗塞(急性)患者共108例纳入研究中,使用双盲法将患者随机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单一药物方案治疗,实验组实施组合药物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下患者临床有效率、炎症指标等水平改善情况。结果 (1)实验组通过组合药物治疗后显示,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2)实验组通过组合治疗后显示,其炎症因子指标显著低于单一治疗的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可以可以借助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方案来对急性心肌梗塞展开干预,除了能够促进临床疗效提升以外,还能够改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急性心肌梗塞 药学效果
下载PDF
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11
作者 张洪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097-0100,共4页
探究将静脉溶栓应用到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择取1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做系统分析,患者均处于发病早期且做静脉溶栓治疗,参照组65例在病发6小时到12小时内溶栓,研究组65例在病发6小时内溶栓。比较... 探究将静脉溶栓应用到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择取1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做系统分析,患者均处于发病早期且做静脉溶栓治疗,参照组65例在病发6小时到12小时内溶栓,研究组65例在病发6小时内溶栓。比较指标为:①再通率;②死亡率;③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的再通率为75.38%,死亡率为1.54%;参照组的再通率为56.92%,死亡率为3.08%。再通率组间差异达到统计学的划分标准,死亡率无差别。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率为7.69%,参照组的不良反应总率为24.62%,组间差异达到统计学的划分标准。结论 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越早采取静脉溶栓治疗,越有助于患者康复,且治疗安全性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早期急性心肌梗塞 治疗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在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12
作者 孟增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0033-0035,共3页
评估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检测中的实际效果。方法 纳入6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观察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时间跨度为2022年4月~2023年2月。两组受检者都接受了血清肌红蛋白检验,比较他们的肌红蛋白和相关指标,以... 评估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检测中的实际效果。方法 纳入6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观察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时间跨度为2022年4月~2023年2月。两组受检者都接受了血清肌红蛋白检验,比较他们的肌红蛋白和相关指标,以及肌红蛋白检测的准确性。结果 经过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超敏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是具有显著性的(P<0.05);重症患者相比轻症患者,前者的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超敏和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后者,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是具有显著性的(P<0.05);观察组患者肌红蛋白阳性检出率100.00%(60/60),阴性检出率0.00%(0/60),检测准确率为100.00%(60/60)。对照组受检者阳性检出率0.00%(0/60),阴性检出率100.00%(60/60),未发现肌红蛋白阳性样本,检测准确率为100.00%(60/60)。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诊疗过程中,采用血清肌红蛋白生化检验是一项简便而高效的方法,通过分析检验结果中的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超敏和C反应蛋白水平,医生能够准确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心肌梗塞,这一方法的操作不复杂,且在诊断心肌梗塞病情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肌红蛋白检验 急性心肌梗塞 临床检验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在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万小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0081-0083,共3页
分析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检验中的效果。方法 定下2021年1月-2023年1月为背景,以期间的7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观察组、73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均进行生化检验,对比心肌损伤相关指标以说明血清肌红蛋白的检验价值。结... 分析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检验中的效果。方法 定下2021年1月-2023年1月为背景,以期间的7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观察组、73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均进行生化检验,对比心肌损伤相关指标以说明血清肌红蛋白的检验价值。结果 两组在血清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cTnI)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值上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单看研究组,MYO检测值于治疗后12h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cTnI检测值于治疗后24h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CK-MB检测值于治疗后持续下降(p<0.05)。结论 血清肌红蛋白检验结果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且动态的监测情况可作为临床治疗及疗效评定的重要指标,可加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肌红蛋白检验 急性心肌梗塞 临床检验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心脏骤停急救中体外自动除颤仪的应用效果分析
14
作者 王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2期0024-0027,共4页
研究体外自动除颤仪、手动除颤在急性心肌梗塞心脏骤停急救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武义第一人民医院60例患者,经诊断均急性心肌梗塞心脏骤停,入院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随机抽签法将两组各分为30例,手动除颤急救为对照组,体外... 研究体外自动除颤仪、手动除颤在急性心肌梗塞心脏骤停急救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武义第一人民医院60例患者,经诊断均急性心肌梗塞心脏骤停,入院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随机抽签法将两组各分为30例,手动除颤急救为对照组,体外自动除颤仪急救为观察组。结果 体外自动除颤仪抢救总有效率为86.67%,高于手动除颤急救(P<0.05)。体外自动除颤仪抢救下脉搏恢复时间(3.75±1.34(min))、呼吸恢复时间(3.40±1.42(min))、自主循环恢复时间(5.04±1.17(min))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心脏骤停恢复时间、心室颤动识别时间、除颤次数分别为4.46±1.48(min)、9.37±2.45(s)、4.40±1.56(次),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4~6min、7~10min、11~15min复苏情况占比分别为40.00%、20.00%、10.00%,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体外自动除颤仪抢救下首次除颤成功率(70.00%)、院内存活率(66.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体外自动除颤仪抢救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心脏骤停急救中体外自动除颤仪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手动除颤,更具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心脏骤停急救 体外自动除颤仪 转归情况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成功后心功能不全的疗效
15
作者 谢小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075-0078,共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成功后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研究设立,选择门诊就诊且住院患者资料74例,选择观察时间点2021年04月~2023年06月,对照法:就诊先后顺序等量对照,对照组资料取37例,选择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资料取37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成功后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研究设立,选择门诊就诊且住院患者资料74例,选择观察时间点2021年04月~2023年06月,对照法:就诊先后顺序等量对照,对照组资料取37例,选择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资料取37例,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不同治疗管理的成效。结果 实验组心功能指标和心房利钠肽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情缓解效果、生存质量评分、炎性因子、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药物副作用比较,两组患者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成功后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改善疾病症状,优化心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心功能不全
下载PDF
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塞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6
作者 夏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152-0154,共3页
细致分析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效果。方法 此次纳入的病例对象是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接入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0例,随机分为普通干预组、特殊干预组,各为30例;前者施行的是常规护理形式,后者予以健康教育,对照干预结果。结果 特... 细致分析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塞中的效果。方法 此次纳入的病例对象是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接入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0例,随机分为普通干预组、特殊干预组,各为30例;前者施行的是常规护理形式,后者予以健康教育,对照干预结果。结果 特殊干预组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了解程度相较于另一组偏高(P<0.05);患者依从性比普通干预组高(P<0.05);护理后,特殊干预组SAS、SDS评分更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比普通干预组高(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施行健康教育对提升患者认知水平、依从性、减轻负性情绪,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塞 护理效果
下载PDF
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探讨
17
作者 许丹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年第15期0004-0006,共3页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纳入的病例有50例,均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25例常规治疗,观察组25例采用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分析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显著,生活质量明...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纳入的病例有50例,均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25例常规治疗,观察组25例采用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分析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显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下,心功能改善显著,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心血管内科 规范治疗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立英 石淑贞 +1 位作者 王爱凤 孙巧玲 《齐鲁护理杂志》 1996年第4期21-22,共2页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塞(AMl)患者应用尿激酶(UK)溶栓治疗可使闭塞早期的冠状动脉再通,从而达到血液的再灌注。因此,在相当程度上挽救缺血的心肌使其免于坏死,以降低病死率。本文将31例AMI患者应和UK溶栓治疗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 尿激酶 心律失常 再灌注 房室传导阻滞 肌酸激酶(CK) 观察及护理 硝酸甘油 急性心肌梗塞(AMI)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超急性期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鉴别与护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桂芳 单春华 申海泉 《齐鲁护理杂志》 1998年第4期19-20,共2页
急性心肌梗塞超急性期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鉴别与护理宋桂芳1单春华1申海泉2(1烟台毓璜顶医院,2640002山东省立医院,250021)急性心肌梗塞与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有相似之处,但临床意义却截然不同,正确鉴别十分重... 急性心肌梗塞超急性期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鉴别与护理宋桂芳1单春华1申海泉2(1烟台毓璜顶医院,2640002山东省立医院,250021)急性心肌梗塞与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有相似之处,但临床意义却截然不同,正确鉴别十分重要。急性心肌梗塞超急性期又称急性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早期复极综合征 急性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 心电图改变 快速性心律失常 临床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心前导联 早期心肌梗塞
下载PDF
倍他乐克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20
作者 陈曦 刘积平 +2 位作者 王玉欣 李东旭 李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7-457,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 QT间期离散度 倍他乐克 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 二级预防 治疗 冠心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