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7篇文章
< 1 2 1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姚强华 王颖超 +1 位作者 王叨 刘玉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早期死亡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直接死亡原因和导致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连续收治的初诊AP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103例APL患儿,男56例、女47例,中位发病年... 目的分析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早期死亡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直接死亡原因和导致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连续收治的初诊AP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纳入103例APL患儿,男56例、女47例,中位发病年龄9.0(7.0~13.0)岁,低、中、高危组患儿分别为24例、41例、38例,早期死亡13例。与生存组比较,早期死亡组初诊白细胞计数(WBC)≥100×109/L、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3 s、D-二聚体≥9 mg/L、骨髓早幼粒细胞≥90%、危险度为高危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早期死亡的13例患儿中,男10例、女3例,从诊断至死亡的中位时间为4.0(2.0~7.0)d。13例患儿均死于出血,其中颅内出血13例,颅内出血合并肺出血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诊WBC≥10×109/L(OR=17.27,SE=1.12,95%CI:1.92~155.04)是发生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APL早期病死率高,初诊WBC≥10×109/L是APL患儿发生早期死亡的重要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期死亡 儿童
下载PDF
应重视不同于成人患者的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
2
作者 黄礼彬 唐燕来 罗学群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79-80,共2页
现代治疗方案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华南儿童APL多中心研究(SCCLG-APL)经过长达6年的中位随访时间,结果显示,5年无事生存率(EFS)达97.6%^([1]),长期随访的预后数据应可代表其治愈率。由于高治愈率,今后研究的... 现代治疗方案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华南儿童APL多中心研究(SCCLG-APL)经过长达6年的中位随访时间,结果显示,5年无事生存率(EFS)达97.6%^([1]),长期随访的预后数据应可代表其治愈率。由于高治愈率,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减少治疗相关副作用和提高治疗安全性,这对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患者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长期随访 多中心研究 治疗安全性 APL 随访时间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儿童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期加一剂蒽环类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SCCLG/SCCCG-APL协作组
3
作者 樊重 杨良春 +29 位作者 陈以乔 万伍卿 麦惠容 杨丽华 兰和魁 周敦华 李婉丽 郭碧赟 何飞 廖柳华 陈惠芹 甄子俊 贺湘玲 冯晓勤 陈国华 吉训琦 陈沫 黎巧茹 龙兴江 田川 符莹 罗杰思 黄丹萍 张晓莉 唐燕来 王丽娜 李毓 李彬 黄礼彬 罗学群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6-90,96,共6页
目的成人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HR-APL)的去化疗诱导治疗,其疗效和安全性在儿童患者中尚未得到验证,需开展儿童的研究。方法数据来自华南儿童APL协作组的前瞻性研究资料,≤16岁、完成诱导治疗的NHR-APL患儿纳入分析。在砷剂+全... 目的成人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HR-APL)的去化疗诱导治疗,其疗效和安全性在儿童患者中尚未得到验证,需开展儿童的研究。方法数据来自华南儿童APL协作组的前瞻性研究资料,≤16岁、完成诱导治疗的NHR-APL患儿纳入分析。在砷剂+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治疗的基础上,比较加或不加1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米托蒽醌10mg/m^(2)(化疗或无化疗组)的缓解情况和不良事件率。结果化疗组139例,无化疗组27例,两组的诱导治疗结果比较:达血液学完全缓解的中位天数分别为26.0(22.0,31.5)d和31.0(27.5,35.0)d(P=0.002);分子学完全缓解分别有29.5%和3.7%(P=0.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分别有43.2%和74.1%(P=0.003);最高白细胞中位数分别为8.6(IQR 4.9,18.4)×10^(9)/L和22.7(IQR 16.0,41.7)×10^(9)/L(P<0.001);确诊分化综合征分别有5.8%和33.3%(P<0.001);出凝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4.4%和51.9%(P<0.001)。感染、颅内高压、心和肝功能异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相似(均P>0.1)。结论儿童NHR-APL可能有别于成人患者,与无化疗比较,诱导治疗加1剂量蒽环类疗效更好,并发症的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儿童 化疗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雷小茹 李巧燕 +7 位作者 袁茂文 韩叶 吴雯 史瑞 温静 李光 任婧婧 宋艳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445-1448,共4页
目的:探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52例初诊APL伴DIC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肝素(UFH)组和低分子肝素(LMWH)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双诱导缓... 目的:探讨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52例初诊APL伴DIC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肝素(UFH)组和低分子肝素(LMWH)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双诱导缓解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DIC指标改善情况、血制品输注、出血程度和1个月内完全缓解和死亡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第7天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下降,纤维蛋白原(FIB)逐渐上升(P<0.05),但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后第3天FIB升高较普通肝素组更显著(P<0.05),两组间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普通肝素组有效率为65.38%,低分子肝素组有效率为76.9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内两组患者血浆、冷沉淀、血小板输注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低分子肝素组人纤维蛋白原输注量较普通肝素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初始治疗7d内出血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第30天,普通肝素组有21例骨髓完全缓解,2例未缓解,3例因脑出血导致死亡;低分子肝素组25例骨髓完全缓解,1例因脑出血死亡;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APL合并DIC同样有效。低分子肝素可更快地提升初诊APL合并DIC患者的FIB水平,减少早期人纤维蛋白原输注,可能减少早期致命出血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肝素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继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
5
作者 吴庭恺 杨晓晓 +2 位作者 张婉婉 任崇崇 刘蓓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0,共2页
患者男性,50岁。2014年3月因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于外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移植过程顺利,移植后化验肝功能、血常规正常。移植后规律口服他克莫司(1.5 mg/d)、吗替麦考酚酯(0.25 g 1/12 h)预防排斥反应;口服恩替卡韦(0.5 mg/d)联合... 患者男性,50岁。2014年3月因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于外院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移植过程顺利,移植后化验肝功能、血常规正常。移植后规律口服他克莫司(1.5 mg/d)、吗替麦考酚酯(0.25 g 1/12 h)预防排斥反应;口服恩替卡韦(0.5 mg/d)联合肌肉注射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400 IU/月)抗乙肝病毒。定期随访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术后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免疫抑制
下载PDF
蟾毒它灵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铁死亡的机制研究
6
作者 王蓉 周智辉 +1 位作者 李宏 李子辉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8-165,共8页
目的探究蟾毒它灵(Bufotalin)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细胞HL‐60铁死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1、0.5、1.0、2.0、4.0μg·mL^(-1))蟾毒它灵分别作用于APL细胞HL‐60,使用光学显微镜观... 目的探究蟾毒它灵(Bufotalin)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细胞HL‐60铁死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1、0.5、1.0、2.0、4.0μg·mL^(-1))蟾毒它灵分别作用于APL细胞HL‐60,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铁死亡相关蛋白CD71、xCT、FTH1、GPX4的表达水平;采用谷胱甘肽(GSH/GSSG)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GSH和GSSG的含量变化;采用脂质氧化(MDA)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MDA的含量变化。将0.5μg·mL^(-1)蟾毒它灵、0.1μmol·L^(-1)Fer‐1和0.5μg·mL^(-1)蟾毒它灵+0.1μmol·L^(-1)Fer‐1分别作用于HL‐60细胞,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蟾毒它灵处理HL‐60细胞后,细胞形态呈现出哑铃型、梭形等不规则形状,细胞的存活率降低,且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与对照组相比,蟾毒它灵可降低铁死亡相关蛋白GPX4、xCT、FTH1的表达水平和总谷胱甘肽的含量(均P<0.01),升高CD71蛋白的表达水平和MDA含量(均P<0.05)。蟾毒它灵与铁死亡抑制剂Fer‐1联合处理HL‐60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HL‐60细胞的生长数量和形态学无明显变化,CD71、xCT、FTH1、GPX4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蟾毒它灵可抑制APL细胞HL‐60的增殖并诱导铁死亡,其可能通过GPX4介导的抗氧化途径和铁代谢途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毒它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HL‐60细胞 铁死亡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组织砷残留和生活质量的横断面研究
7
作者 吴超 薛长文 +8 位作者 张赢今 陈玉梅 陈晓娟 郭晔 杨文钰 邹尧 张慧敏 竺晓凡 张丽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7-102,共6页
目的调查接受砷剂(ATO和RIF)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儿组织中砷浓度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方法于2022年7月11日—2022年9月7日开展一项横断面研究,期间36名APL患儿和17名健康儿童(对照组)纳入该研究。收集研究对象血浆、尿液... 目的调查接受砷剂(ATO和RIF)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儿组织中砷浓度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方法于2022年7月11日—2022年9月7日开展一项横断面研究,期间36名APL患儿和17名健康儿童(对照组)纳入该研究。收集研究对象血浆、尿液、头发和指甲样本,测定各组织砷浓度。采用中文版PedsQL4.0普适性核心量表测定APL患儿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结果仅在停用砷剂(ATO和RIF)治疗不足3个月时,APL患儿各组织砷浓度高于健康儿童,有统计学差异。26例APL患儿完成了中文版PedsQL4.0普适性核心量表,在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学校表现四个类目及总分维度,不同砷浓度组别间无统计学差异,各类目总体得分基本接近正常人群。结论在使用砷剂(ATO和RIF)后,3个月内APL患者组织中的砷浓度会高于正常水平,之后会恢复正常。在不同砷残留水平的APL患儿之间未观察到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差异,提示APL患儿组织中的砷残留不是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儿童 砷浓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期间减积治疗
8
作者 中国儿童白血病(CCLG)APL协作组 王林娅 郑胡镛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71-73,85,共4页
随着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的双靶向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预后已得到极大改善,但诱导治疗期的早期死亡已成为治愈所有APL患者面临的主要挑战。通过合理的减积治疗、及时的原发病治疗和积极支持治疗,将进一步减少APL的早期死亡... 随着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的双靶向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预后已得到极大改善,但诱导治疗期的早期死亡已成为治愈所有APL患者面临的主要挑战。通过合理的减积治疗、及时的原发病治疗和积极支持治疗,将进一步减少APL的早期死亡、提高APL总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儿童 减积治疗
下载PDF
不同药物组合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随机对照研究
9
作者 王柯岩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540-1542,共3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TO)、ATRA+复方黄黛片治疗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1例APL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1例。对...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TO)、ATRA+复方黄黛片治疗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儿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1例APL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予以ATRA+ATO治疗,研究组予以ATRA+复方黄黛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以及治疗前后血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凝血功能[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血清微小RNA-218(miR-218)、Bim-1水平,对比分析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TC、LDL-C、TG、TAT、TM、PIC、Bim-1水平低于对照组,miR-21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TRA+复方黄黛片治疗APL患儿的疗效确切,具有一定安全性,可改善临床症状、凝血功能,纠正血脂代谢异常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全反式维甲酸 三氧化二砷 复方黄黛片 疗效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老年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
10
作者 尉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501-1503,共3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联合三氧化二砷(ATO)治疗老年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APL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联合三氧化二砷(ATO)治疗老年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非APL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地西他滨治疗,观察组给予DAC联合ATO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67%,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BPC)、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液学毒性反应、出血、感染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AC联合ATO治疗老年非APL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液学指标,减少化疗中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地西他滨 血红蛋白 总有效率
下载PDF
1例孤独症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大咯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11
作者 方倩 《医药前沿》 2024年第5期73-75,共3页
总结1例孤独症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大咯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特别是针对大咯血和孤独症的护理。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在41 d后病情好转,能够进行简单的言语交流并积极配合治疗,最... 总结1例孤独症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大咯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包括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特别是针对大咯血和孤独症的护理。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在41 d后病情好转,能够进行简单的言语交流并积极配合治疗,最终康复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孤独症 大咯血 护理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12
作者 邵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41-0045,共5页
在本研究中,探讨使用注射剂高三尖杉酯碱(HHT)在患者治疗方面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选择了80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为了进行比较分析,我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有40例患者... 在本研究中,探讨使用注射剂高三尖杉酯碱(HHT)在患者治疗方面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选择了80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为了进行比较分析,我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有40例患者。两组采用不不同方式治疗,对照组作为常规治疗对照,实验组则采用基础治疗+高三尖杉酯碱(迪赛生物药业生产)治疗作为比较对照。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50%(35/40),PR率35.00%,获得CR时间8.42±2.58天,CR率52.50%,随访期内复发2例,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总有效率67.50%(27/40),PR率30.00%,获得CR时间14.42±4.18天,CR率37.50%,随访期内复发8例,无死亡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严格的数据分析,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使用西安迪赛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注射用高三尖杉酯碱是非常有效且安全的选择。目前,这种治疗方案在两组中均无导致任何死亡病例的发生。通过试验组用药治疗的情况,观察到试验组疗效显著,需要的完全缓解时间也相对较短。此外,该药物在肝肾功能方面没有造成严重损伤,并且复发率也较低。基于这些结果,我们鼓励广泛推广这种治疗方案,以使更多的患者受益。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尽管这一治疗方案表现出令人满意的结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谨慎,并且每位患者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该药物前,建议仔细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确保治疗方案的个性化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高三尖杉酯碱(HHT)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临床疗效
下载PDF
4种荧光原位杂交探针检测隐匿易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比较
13
作者 杨慧 姜润秋 +5 位作者 郭睿 时雨 乔纯 钱思轩 李建勇 仇海荣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比较4种临床常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探针对罕见隐匿PML-RARα插入易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的检测能力。方法:联合FISH、RT-PCR及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 目的:比较4种临床常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探针对罕见隐匿PML-RARα插入易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的检测能力。方法:联合FISH、RT-PCR及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检测3例罕见APL病例相关融合基因及染色体异常,其中FISH技术采用4家不同公司PML-RARα探针进行检测。结果:FISH方法检测罕见插入易位PML-RARα融合时,由于片段短小极易出现假阴性的情况。4家不同探针FISH检测结果显示,美国Abbott公司探针3例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均为阴性;英国Cytocell公司探针检测到2例阳性,1例阴性;武汉康录和广州安必平公司探针在3例中均成功检测到融合信号。结论:康录和安必平公司探针PML-RARα检出率高,是FISH检测此类罕见PML-RARα融合基因时的更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PML-RARΑ融合基因 荧光原位杂交 FISH探针 隐匿易位
下载PDF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李珊珊 杨雪微 +2 位作者 郑宇 高玉娟 苏雁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40-1344,共5页
目的:进一步探索预测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相关出血程度的更优指标。方法:根据WHO出血分级标准,对131例APL患者治疗前的出血事件进行分级并分组(0、1、2级为无出血或轻度出血组,3、4级为严重或致命性出血组),并统计各组患者性... 目的:进一步探索预测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相关出血程度的更优指标。方法:根据WHO出血分级标准,对131例APL患者治疗前的出血事件进行分级并分组(0、1、2级为无出血或轻度出血组,3、4级为严重或致命性出血组),并统计各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LYMPH%)及单核细胞比例(MONO%)、骨髓及外周血早幼粒细胞百分比、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D-二聚体(D-D)、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R)。结果:131例患者中110例为无出血或轻度出血,21例为严重或致命性出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出血或轻度出血组相比,合并严重或致命性出血的患者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比率、WBC、D-D、DFR较高,PT延长,LYMPH%降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FR(OR=1.054,95%CI:1.024-1.084,P<0.001)及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比率(OR=1.026,95%CI:1.002-1.051,P=0.033)为出现严重或致命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比率、D-D和DF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8、0.736、0.809。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比率与D-D诊断效能无统计学差异(P=0.8708);与D-D相比,DFR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P=0.0302)。DFR的最佳cut-off值为16.50,此时的敏感度为90.5%,特异性为70.0%。结论:DFR在预测初发APL相关出血程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DFR值越大提示出血程度越严重,当DFR>16.50时,严重或致命性出血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出血程度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DFR
原文传递
高危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
15
作者 高琴丽 乐少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高危初治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疗过程,为改善预后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24例高危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儿以皮肤、牙龈或鼻出血为主要表现,其中男性1... 目的:探讨高危初治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疗过程,为改善预后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24例高危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儿以皮肤、牙龈或鼻出血为主要表现,其中男性15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7岁,中位白细胞数为28.98(10-232)×10^(9)/L,其中白细胞数介于(10-50)×10^(9)/L者15例,介于(50-100)×10^(9)/L者2例,>100×10^(9)/L者7例。2015年-2016年11月收治的3例患儿中2例白细胞数>100×10^(9)/L,其中1例先使用高三尖杉酯碱减瘤,7 d后基因确诊加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d3出现分化综合征及肺出血死亡;另1例给予减量ATRA+柔红霉素+亚砷酸诱导治疗达完全缓解;第3例白细胞数为12×10^(9)/L,入院前存在脑出血,治疗d7死亡。其余21例按华南儿童APL方案化疗,其中5例白细胞数>100×10^(9)/L,2例介于(50-100)×10^(9)/L,14例介于(10-50)×10^(9)/L。5例白细胞数>100×10^(9)/L患儿中,1例于口服ATRA d2还未加蒽环类药即出现脑出血昏迷死亡,3例口服ATRA d2加用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出现脑出血死亡,另1例口服ATRA d2加用米托蒽醌化疗后出现分化综合征,给予ATRA减量达完全缓解,目前无病存活。2例白细胞数介于(50-100)×10^(9)/L的患儿中,1例于口服ATRA d2还未加蒽环类药即出现脑出血昏迷死亡。所有患儿随访至2021年8月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40个月,其中死亡7例,1例维持治疗中复发,再次化疗后达二次缓解,3年整体生存14例,3年无事件生存13例。死亡的7例患儿,从治疗到死亡中位时间为5 d,其中1例白细胞数介于(10-50)×10^(9)/L,1例介于(50-100)×10^(9)/L,其余5例均>100×10^(9)/L。结论:白细胞数>100×10^(9)/L的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死亡率高,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化疗及尽早加亚砷酸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儿童 高危 治疗
原文传递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分化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冯可欣 詹昱 +4 位作者 曲佳 杨郁青 谭明珠 陈燕梅 林岱楠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6期58-60,共3页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治疗过程中合并分化综合征(differentiation syndrome,DS)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APL(PML/RARα阳性,BCR-L型,高危组)患者,在诱导治疗期间发生DS,并出现急性呼...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治疗过程中合并分化综合征(differentiation syndrome,DS)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APL(PML/RARα阳性,BCR-L型,高危组)患者,在诱导治疗期间发生DS,并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诊断及治疗过程,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7岁女性患者,起病时白细胞>10×109/L,合并肺部感染,为高危组,给予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和亚砷酸(arsenic trioxide,ATO)、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诱导治疗,白细胞逐步下降,但在诱导分化治疗第6天开始出现发热、咳嗽、气促,很快进展为呼吸困难,血气分析提示1型呼吸衰竭,胸部CT提示双肺广泛渗出、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符合ARDS,诊断为DS,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减量ATRA和ATO后症状无改善,之后停用,并增加阿糖胞苷化疗,同时积极使用无创呼吸机改善通气,在积极改善凝血的基础上,行胸腔穿刺放液治疗。约7 d后症状明显好转,复查胸部CT双肺渗出显著改善,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吸收。ATO停药8 d后重新启动治疗,ATRA停药21 d后重新启动治疗,之后未再次出现DS。第7周血细胞恢复,复查骨髓细胞学提示完全缓解,PML/RARα融合基因及转录本均转阴。结论DS进展迅速,未及时处理病死率高,早期识别、早期治疗后,患者病情多能达到缓解,需要引起血液科医师的高度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分化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唐氏综合征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一例及文献复习
17
作者 张志坚 傅佳萍 +3 位作者 金晶 罗洪强 陈哲 封蔚莹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9期841-843,共3页
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是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之一,全世界新生儿中发病率大约为1/800。本病患者有多系统临床表现,包括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血液系统等^([1])。本文将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2022年11月... 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是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之一,全世界新生儿中发病率大约为1/800。本病患者有多系统临床表现,包括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血液系统等^([1])。本文将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2022年11月收治的1例唐氏综合征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报道,并复习相关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氏综合征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少见类型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的因素
18
作者 陈珍珠 刘涛 +3 位作者 郭贺贺 仁文文 王凯 庞迎旭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7期1632-1636,共5页
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25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DIC将其分为并发组(n=114)和未并发组(n=1... 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25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DIC将其分为并发组(n=114)和未并发组(n=140)两组。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照1︰1比例控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一般资料,比较匹配前后两组一般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匹配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成功匹配74对病例。匹配前,并发组与未并发组性别、年龄、冠心病、高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并发组与未并发组性别、年龄、BMI、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匹配后两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诱导缓解治疗方案、血红蛋白(Hb)水平、肌酐(SCr)水平、尿酸(UA)水平、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组合并感染、合并出血占比和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纤维蛋白原(Fib)水平、D-二聚体(D-D)水平、骨髓原早幼粒细胞比例均高于未并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感染、合并出血以及WBC计数、PLT计数、Fib水平、D-D水平和骨髓原早幼粒细胞比例升高均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合并感染、合并出血以及WBC计数、PLT计数、Fib水平、D-D水平和骨髓原早幼粒细胞比例升高均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缓解后继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治疗
19
作者 王江山 聂淑敏 +5 位作者 刘珊珊 徐玉洁 李田兰 周静静 黄俊霞 冯献启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9期69-71,共3页
目的总结1例RUNX1::RUNX1T1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缓解后继发PML::RARA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RUNX1::RUNX1T1阳性AML治疗缓解后继发PML::RARA阳性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目的总结1例RUNX1::RUNX1T1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缓解后继发PML::RARA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RUNX1::RUNX1T1阳性AML治疗缓解后继发PML::RARA阳性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中年男性,因全血细胞减少就诊。髓系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示RUNX1::RUNX1T1阳性,明确诊断为RUNX1::RUNX1T1阳性AML。患者经过诱导缓解和巩固治疗后RUNX1::RUNX1T1转阴,缓解期大于2年,疾病复发时髓系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示PML::RARA阳性,诊断为PML::RARA阳性APL,经37 d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达到骨髓象缓解。结论RUNX1::RUNX1T1阳性AML患者缓解后发生继发性APL临床罕见,容易漏诊,确诊主要依靠髓系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其发病原因可能与药物毒性诱导克隆改变有关,采用三氧化二砷及维甲酸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肿瘤 RUNX1-::RUNX1T1融合基因 PML::RARA融合基因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细胞因子对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早期死亡的影响
20
作者 赵世香 葛圆圆 +5 位作者 李增政 何海萍 沈承敏 史克倩 杨同华 杜云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5-1321,共7页
目的:探索细胞因子对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早期死亡及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69例初诊APL患者入院时完善常规检查,采集空腹静脉血4 ml,离心后取上清液,通过相应试剂盒检测细胞因子浓度及铁蛋白、乳酸脱氢酶(LDH)的浓度... 目的:探索细胞因子对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早期死亡及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69例初诊APL患者入院时完善常规检查,采集空腹静脉血4 ml,离心后取上清液,通过相应试剂盒检测细胞因子浓度及铁蛋白、乳酸脱氢酶(LDH)的浓度。结果:本研究证实急性脑血管意外是APL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LDH升高、血小板数(PLT)下降及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是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P<0.05);IL-5、IL-6、IL-10、IL-12p70、IL-17A升高与初诊APL患者早期死亡密切相关,IL-5、IL-17A升高引起PT延长诱发凝血障碍(P<0.05);初诊时铁蛋白、LDH对IL-5、IL-10、IL-17A表达有正向影响,尤其是铁蛋白与IL-5(r=0.867)、IL-17A(r=0.841)呈高度正相关;5种高危细胞因子之间也有一定联系,其中IL-5与IL-17A(r=0.827)、IL-6与IL-10(r=0.823)呈高度正相关。结论:初诊APL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导致早期出血及死亡风险增加。铁蛋白及LDH正向影响细胞因子表达,从而影响APL患者预后,细胞因子之间也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凝血障碍 铁蛋白 LDH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