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DL配合三联鞘注方案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徐大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4期158-161,共4页
目的观察PVDL配合三联鞘注方案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化... 目的观察PVDL配合三联鞘注方案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予PVDL[泼尼松(Pred)、长春新碱(VCR)、柔红霉素(DNR)、培门冬酶(PEG-ASP)]^(+)三联鞘注方案治疗。化疗周期结束后比较2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血液学指标[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人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sVCAM-1)]、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为87.10%,高于对照组的64.52%(χ^(2)=4.309,P=0.037);治疗后,2组CD3^(+)、CD4^(+)水平降低,CD8^(+)升高,但观察组CD3^(+)、CD4^(+)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1);2组sICAM-1、sVCAM-1、ET-1、VEG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2.26%vs.48.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6,P=0.196)。结论PVDL配合三联鞘注方案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改善其免疫功能、血管内皮功能、血液学指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柔红霉素 培门冬酶 近期疗效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新藤黄酸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调控机制
2
作者 张晓玉 冯康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究新藤黄酸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Nalm-6的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新藤黄酸处理Nalm-6细胞,通过MTT实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与transwell侵袭实验来检测新藤黄酸对Nalm-6... 目的探究新藤黄酸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Nalm-6的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新藤黄酸处理Nalm-6细胞,通过MTT实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与transwell侵袭实验来检测新藤黄酸对Nalm-6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通过凋亡坏死检测试剂盒检测Nalm-6细胞的凋亡情况,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Nalm-6细胞中c-Myc、P2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新藤黄酸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Nalm-6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与侵袭,导致Nalm-6细胞凋亡,下调c-Myc表达,上调P21表达。结论新藤黄酸可通过调控c-Myc和P21抑制Nalm-6,有望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提供新的潜在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藤黄酸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MYC P21 Nalm-6
下载PDF
确诊初期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父母需求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王园园 王婧婷 +2 位作者 俞苏燕 周芬 袁长蓉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4期6-10,共5页
目的了解确诊初期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在患儿照护过程中的需求。方法运用质性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4例患儿父母进行深度的半结构访谈,并以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父母需求可归纳为5个主题:信息需求... 目的了解确诊初期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在患儿照护过程中的需求。方法运用质性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4例患儿父母进行深度的半结构访谈,并以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父母需求可归纳为5个主题:信息需求,症状管理需求,心理社会需求,经济支持需求和高品质医疗需求。结论确诊初期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父母在照护过程中存在多种方面的需求,了解父母的需求有利于医护人员给予其多角度综合干预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父母 需求 研究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化疗期间父母心理问题的循证护理干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马印慧 韩静 +1 位作者 杨慧 刘秀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15-111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行化学治疗的患儿父母心理状况,并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淋患儿父母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入住我院儿童血液科且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测评的76例急淋患儿父母共152人(每一位患儿的父...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行化学治疗的患儿父母心理状况,并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淋患儿父母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入住我院儿童血液科且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测评的76例急淋患儿父母共152人(每一位患儿的父母双方均参加),为循证护理组;从普通儿科抽选了76例呼吸道感染疾病患儿父母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CSQ)测评两组循证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的变化。结果循证护理组SCL-90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恐怖6个因子分与国内常模相比均有明显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只有焦虑和敌对2个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组在幻想、自责、退避、解决问题、合理化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循证护理干预后,循证护理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6个因子较循证护理干预前有明显改善;而自责、幻想、退避3个因子较循证护理干预之前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给急淋患儿父母心理带来积极的影响,为患儿化疗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精神环境,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患儿父母 心理护理
下载PDF
CCLG-2008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袁静 胡绍燕 +3 位作者 柴忆欢 何海龙 卢俊 王易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6-331,共6页
目的 分析CCLG-2008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发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 月1 日至2012 年12 月31 日初诊ALL且使用CCLG-2008 方案化疗的358 例患儿随访至2015 年9 月1 日的复发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 目的 分析CCLG-2008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发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 月1 日至2012 年12 月31 日初诊ALL且使用CCLG-2008 方案化疗的358 例患儿随访至2015 年9 月1 日的复发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期间共有79 例患儿复发,复发率22.1%,高危组、中危组、标危组的复发率分别为41.3%、17.6%、13.3%,极早期、早期和晚期复发率分别为31.6%、36.7% 和31.6%.Cox 回归统计显示,初诊白细胞计数〉100×10^9/L、第15 天骨髓M3(骨髓涂片中原始+ 幼稚细胞比例≥25%)、第12 周微小残留病灶(MRD)〉10^-4 的患儿复发率高,其相对危险度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3.17(1.58 - 6.36)、1.87(1.07 - 3.30)、1.90(1.12 - 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高危组CCLG-2008 方案患儿复发率高;初诊白细胞计数、第15 天骨髓呈现M3、第12 周MRD 〉 10^-4是影响复发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CLG-2008方案 复发 儿童
下载PDF
中国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染色体6q16.3~21区域候选肿瘤抑制基因的定位与鉴定 被引量:5
6
作者 康睿 曹励之 +9 位作者 俞燕 杨明华 张朝霞 郭碧贇 谢岷 陈英 谭志红 王卓 胡婷 吴秀山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71,共7页
为了克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候选肿瘤抑制基因,首先选取分布于6q16.3~21上的11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139例中国儿童ALL标本进行杂合性缺失(LOH)分析.分析显示32%的患者存在至少一个位点的LOH,且高频缺失区位于D6S1709~D6S... 为了克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候选肿瘤抑制基因,首先选取分布于6q16.3~21上的11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139例中国儿童ALL标本进行杂合性缺失(LOH)分析.分析显示32%的患者存在至少一个位点的LOH,且高频缺失区位于D6S1709~D6S301之间,大小为2cM.各位点LOH与白细胞总数、病态细胞数有显著性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形态学分型和免疫学分型无显著相关(P>0.05).进一步在高频缺失区域内,采用定位候选克隆策略、生物信息学技术及RT-PCR技术筛选、鉴定与儿童ALL相关的候选肿瘤抑制基因及其cDNA片段.在D6S1709~D6S301之间筛选到一个在儿童ALL细胞中低表达的EST(GenBank登录号:AA403058),与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较,在15例ALL患者中有10例表达下调(P<0.05).采用数字化差异表达分析显示,位于6q16.3~21区域内的AMD1基因、PPIL6基因和WASF1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丰度要低于正常组织(P<0.05).上述结果为进一步在6q16.3~21区域克隆肿瘤抑制基因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6q16.3~21 肿瘤抑制基因 杂合缺失 表达序列标签(EST) 数字化差异表达分析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胰岛素及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徐宏斌 盛小娟 +5 位作者 孟玉娟 马建党 白峰岩 李戈 王刚 夏天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39-42,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胰岛素及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5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体检健康的57名同龄者为对照组。将两组的血清、脑脊液胰岛... 目的探究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胰岛素及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5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体检健康的57名同龄者为对照组。将两组的血清、脑脊液胰岛素及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另比较观察组中不同FAB分型者的血清及脑脊液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血清及脑脊液白细胞介素2(IL-2)均低于对照组,其他血清及脑脊液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血清胰岛素1号增长因子(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均低于对照组,血清胰岛素2号增长因子(IGF-2)高于对照组,脑脊液胰岛素相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不同FAB分型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检测结果也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胰岛素及白细胞介素相关指标均呈现明显异常的状态,且不同FAB分型患者的检测结果差异也较为明显,因此认为对此类患者进行上述指标检测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血清 脑脊液 胰岛素相关指标 细胞介素相关指标
下载PDF
肾浸润为首发表现经肾活检诊断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墨 王晓刚 +1 位作者 唐雪梅 李秋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33-233,共1页
关键词 肾浸润 经肾活检诊断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下载PDF
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陈静 潘慈 +6 位作者 叶辉 董璐 蒋黎敏 汤静燕 薛惠良 顾龙君 王耀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了解检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MRD)在临床上的意义,探讨其相关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一种胞浆与胞膜、特异与敏感的标志相结合,CD45/SSC双参数图设门的三色流式细胞术(FCM)对67例儿童B系ALL在诱导治疗结... 目的了解检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MRD)在临床上的意义,探讨其相关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一种胞浆与胞膜、特异与敏感的标志相结合,CD45/SSC双参数图设门的三色流式细胞术(FCM)对67例儿童B系ALL在诱导治疗结束时(诱导第28~37d)进行MRD监测。结果67例随访病人低危组为18例,中危组为35例,高危组为14例,MRD在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高危组的MRD(+)率明显较低、中危组高(P<0.005)。MRD与起病时的性别、年龄、白细胞数之间无相关性(P>0.05)。MRD在早期治疗反应上也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MRD与复发及中位无事生存期密切相关,MRD(+)组复发率明显较MRD()组高(P<0.05),MRD(+)组中位无事生存期也短于MRD()组(P<0.005)。结论检测MRD有助于了解疗效以及初步判断其预后以便调整治疗策略,是目前随访儿童ALL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儿童
下载PDF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8号染色体三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金兰 李建勇 +3 位作者 薛永权 申咏梅 过宇 吴亚芳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6-367,共2页
目的 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对于ALL三体 8检测的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素SpectrumRed直接标记 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 ,检测了 5 9例ALL病例和 8例正常对照组骨髓细胞 ,并与细胞遗传学 (CG)结果相比较。结果  5 9例ALL病例中... 目的 探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对于ALL三体 8检测的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素SpectrumRed直接标记 8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 ,检测了 5 9例ALL病例和 8例正常对照组骨髓细胞 ,并与细胞遗传学 (CG)结果相比较。结果  5 9例ALL病例中 ,8例FISH检测为三体 8阳性 ;CC检测仅 3例为阳性。结论 间期FISH对ALL三体 8检测有重要意义 ,是CG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遗传学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8号染色体三体
下载PDF
ALL-XH-99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分析(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艳荣 金润铭 +3 位作者 徐佳伟 肖燕 周东风 张志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由上海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制定的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ALL-XH-99方案已在该院实施10年了。该文旨在评估应用此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疗效,并探讨儿童ALL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8... 目的由上海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制定的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ALL-XH-99方案已在该院实施10年了。该文旨在评估应用此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疗效,并探讨儿童ALL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7年4月在该院采用ALL-XH-99方案治疗的儿童ALL的临床资料。该研究在ALL-XH-99方案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小的修订,即对高危患儿也未给予颅脑放射治疗。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患儿的无事生存率(EFS),组间患儿EFS差异用log-rank检验。采用逐步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ALL的预后因素。结果115例患儿得到了全程的ALL—XH-99方案治疗,其中低、中、高危患儿分别为62、12、41人。这115例患儿总的5年EFS率为(69.0±5.0)%,其中低危、中危、高危组5年的EFS率分别为(82.0±6.0)%、(77.0±15.0)%和(43.0±11.0)%(P〈0.01)。16例(13.9%)复发,复发的中位时间为17个月。所有病例均未采取颅脑放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率(2/115,1.7%)并未高于既往报道。多因素分析显示白血病危险分度、t(9;22)/bcr/abl融合基因和白细胞计数是儿童ALL独立的不利预后因素,其风险比例分别为1.867、3.397和2.236。结论采用ALL-XH-99方案治疗儿童ALL疗效满意,取得了与发达国家类似的EFS率。t(9;22)/bcr/abl融合基因为儿童ALL最重要的不利预后因素。在强有力的系统化疗和鞘内注射条件下。对所有患儿可取消颅脑放疗以减少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预后因素 无事件生存 儿童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内IL-6IFN-γ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阴怀清 乔振华 +3 位作者 朱镭 张丽 苏丽萍 鹿育晋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61-463,共3页
目的了解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在不同病期单个核细胞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水平变化规律,并探讨不同病期ALL患儿IL-6与IFN-γ之间相关关系,以期为临床... 目的了解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在不同病期单个核细胞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水平变化规律,并探讨不同病期ALL患儿IL-6与IFN-γ之间相关关系,以期为临床开展细胞因子等细胞生物学方法治疗白血病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活细胞直接/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42例ALL患者初发期及缓解期静脉血经培养和刺激后单个核细胞内IL-6及IFN-γ的表达水平。2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结果①ALL患儿初发期其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内IL-6表达水平为81.74±9.31,较正常对照组的5.67±0.96明显升高(P<0.01),而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内IFN-γ表达水平为1.31±0.32,较正常对照组的1.46±0.49有所下降(P<0.01);经化疗获得缓解后,ALL患者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内IL-6表达水平为27.52±3.40,较初发期明显降低(P<0.01),却仍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而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内IFN-γ表达水平为1.97±0.72,较初发期明显升高(P<0.01),且较正常对照组也明显升高,(P<0.01)。②ALL患儿不同病期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内IL-6与IFN-γ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r=-0.476,P<0.05)。结论ALL患儿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内IL-6水平与其病情是否缓解有着密切的关系,ALL治疗中单个核细胞内IL-6水平下降表示ALL可能获得缓解。当ALL患者经化疗获得缓解时,IFN-γ的水平增高,但二者相互作用机制及其与ALL患者所处病期的因果关系还有待进一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细胞介素-6 Γ干扰素 儿童
下载PDF
10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总结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静 顾龙君 +6 位作者 汤静燕 薛惠良 潘慈 董璐 叶启东 江华 周敏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11-114,共4页
目的总结64例年龄为10~1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下简称急淋)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儿中男44例,女20例均接受99-XH—ALL方案治疗,随访1~11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3个月,并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无事件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分... 目的总结64例年龄为10~1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下简称急淋)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患儿中男44例,女20例均接受99-XH—ALL方案治疗,随访1~11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3个月,并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无事件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分析。结果64例患儿中24例(37.5%)无不良临床特征,早期治疗反应良好,40例(62.5%)有不良临床特征及早期治疗反应不佳,64例惠儿中58例达到CR,其中55例一疗程达到CR(85.94%),总CR率为90.63%,平均CR时间为38.45(25~56)天;13例复发(22.41%),平均复发时间为CR后15.77(2~58)个月;9例死亡(14.06%),其中4例死于感染,5例死于复发;随访中有21例失访,其中7例为复发后,10例为CR后,4例为未CR者,3例患儿接受移植,其中2例存活,1例死于移植后疾病复发,4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占11.76%,其中1例乙肝(50个月),3例股骨头坏死(25、32、60个月),1例女孩4个月时发生第二肿瘤恶性葡萄胎,治愈存活至今。64例病人7年EFS:(37.31±7.23%),7年OS:(54.40±6.51%)。结论10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的急淋预后不良,长期生存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临床特征 疗效 青少年
下载PDF
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中CD4^+、CD8^+、CD19^+细胞的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顾绍庆 曹巧云 +2 位作者 张希云 彭惠兰 孔向蓉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 :分析诱导疗程前、疗程中及缓解期三个时期内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中CD4+ 、CD8+ 、CD19+ 细胞阳性率的变化情况及比例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 (FCM)分析。结果 :在B系急淋未经治疗的情况下 ,CD19+ 细胞的阳性率... 目的 :分析诱导疗程前、疗程中及缓解期三个时期内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中CD4+ 、CD8+ 、CD19+ 细胞阳性率的变化情况及比例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 (FCM)分析。结果 :在B系急淋未经治疗的情况下 ,CD19+ 细胞的阳性率显著升高 ,CD4+ 、CD8+ 细胞的阳性率比例显著降低 ,且CD4+ /CD8+ 比例倒置。在诱导疗程后期 ,CD19+ 细胞阳性率下降 ,CD4+ 、CD8+细胞阳性率比例相对升高 ,但CD4+ /CD8+ 比例仍然倒置。在缓解期 ,CD19+ 细胞阳性率下降 ,CD4+ 、CD8+ 细胞阳性率比例升高 ,CD4+ /CD8+ 比例升高至正常水平。结论 :在B系急淋患儿未经治疗时 ,肿瘤负荷较重 ,CD4+ 、CD8+ 细胞DNA增殖受到抑制 ,细胞免疫水平低下。在诱导疗程后期 ,肿瘤负荷下降 ,细胞免疫水平仍然低下。在缓解期 ,细胞免疫水平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诊断 治疗 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外周血 CD4^+ CD8^+ CD19^+
下载PDF
以特殊表现为首发的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5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玉峰 许学聚 +2 位作者 盛光耀 方营旗 邹湘 《中国小儿血液》 CAS 2002年第1期27-28,共2页
白血病是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恶性疾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白血病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因而正确的诊断白血病以便及时治疗十分重要.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发现了以其他疾病为首发的小儿白血病5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儿童 首发症状 病例报告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下载PDF
姬松茸诱导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蔡应木 张俏忻 +1 位作者 肖颖秀 焦晓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4-206,共3页
目的探讨姬松茸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运用MTT法和彗星电泳法检测姬松茸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WT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姬松茸在0.625~5g/L浓度范围... 目的探讨姬松茸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运用MTT法和彗星电泳法检测姬松茸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WT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姬松茸在0.625~5g/L浓度范围内作用72h以及2.5g/L姬松茸在作用24,48,72h后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姬松茸在作用浓度为0.625,1.25,2.5,5g/L时,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9%,28.4%,44.3%,60.6%,与阴性对照组(1%)差异有显著性;2.5g/L姬松茸在作用24,48,72h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91%,18.72%,40.58%,48,72h作用时间组与阴性对照组(1%)差异有显著性。2.5g/L姬松茸作用72h后的细胞,WT1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姬松茸具有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WT1在此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松茸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 凋亡
下载PDF
基于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项护理干预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静 张彦明 +1 位作者 王敏 王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6期168-172,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项护理干预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16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于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项护理干预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16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项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心理弹性、希望水平、抑郁、焦虑情况、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结果干预2个月后,两组乐观性、坚韧性、力量性、亲密关系、人生态度、积极行动、生活质量功能领域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生活质量症状领域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项护理干预能缓解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抑郁、焦虑的心理,改善患者心理弹性,提高患者希望水平,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问题导向 专项护理 心理弹 希望水平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甲氨喋呤在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的血药浓度监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峰 肇丽梅 +1 位作者 邱枫 何小静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06年第3期190-191,共2页
目的分析大剂量甲氨喋呤(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血药浓度结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选择接受43次大剂量MTX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21例,定时采血测定MTX的血药浓度。结果应用MTX后4... 目的分析大剂量甲氨喋呤(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血药浓度结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选择接受43次大剂量MTX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21例,定时采血测定MTX的血药浓度。结果应用MTX后44 h,血药浓度>10μmol/L 1例;应用72 h血药浓度>1μmol/L 3例,仅1例患儿出现严重口腔消化道黏膜炎及皮肤损伤,其余无不可逆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患儿应用MTX的有效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MTX血药浓度的监测,对实施个体化给药及ALL患儿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 甲氨喋吟(MTX) 血药浓度
下载PDF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免疫治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世扬 黄佩珺 +6 位作者 唐云章 龚海红 刘晓红 马金霞 文怡 宫道华 童明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2-495,共4页
目的 :研究利用体外培养的激活脐血造血干细胞 ( activated cord blood stem cell,ACBSC) ,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 L )患儿微小残留病 ( MRD)进行免疫治疗的疗效。方法 :无菌枸橼酸 ( ACD)抗凝脐血收集 ,经 Percoll单个核细胞分离... 目的 :研究利用体外培养的激活脐血造血干细胞 ( activated cord blood stem cell,ACBSC) ,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 L )患儿微小残留病 ( MRD)进行免疫治疗的疗效。方法 :无菌枸橼酸 ( ACD)抗凝脐血收集 ,经 Percoll单个核细胞分离与植物血凝素 ( PHA)培养 ,采用桥联免疫组化 ( APAAP)方法进行 PHA激活前后 CD3、CD4、CD8抗原测定 ;应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进行肿瘤坏死因子 ( TNF- α)检测 ;利用 PCR方法对克隆性重排的 T细胞受体 ( TCR)基因进行测定 ,检查外周血中 AL L MRD。结果 :1脐血单个核细胞以一定浓度 PHA( 2 0 mg/ L)培养激活后 ,其中表达 CD3、CD4、CD8抗原的淋巴细胞数增高。2未经 PHA激活的单个核细胞TNF-α分泌呈一过性 ,72 h后检测 <10 pg/ ml;经 PHA激活 4 8h后 ,分泌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达 60 0 pg/ ml。 3 6例 AL L患儿输注前骨髓和外周血中 MRD测定全部阳性 ,4例经多次输注 ,半年后 MRD检测为阴性 ,骨髓中 MRD明显减少 ,其余 2例骨髓和外周血中 MRD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ACBSC能够分泌抗肿瘤细胞因子及可能具有细胞毒 T淋巴细胞 ( CTL)样作用 ;可望通过利用脐血免疫治疗方法 ,对小儿 AL L的 MRD进行彻底清除 ;利用 ACBSC移植 ,可能是治疗小儿 AL L MRD安全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造血干细胞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免疫治疗
下载PDF
10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监测及其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启文 黄正刚 +4 位作者 张丽娜 占诗贵 袁高乐 刘赟 吴星恒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12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MRD)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102例儿童急性B系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按照ALL-XH-99方案分为低危(low risk,LR)组28例、中危(medium risk,MR)组50例、高危(high risk,HR)组24例。所有患...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MRD)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102例儿童急性B系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按照ALL-XH-99方案分为低危(low risk,LR)组28例、中危(medium risk,MR)组50例、高危(high risk,HR)组24例。所有患儿均接受ALL-XH-99方案化疗,并随访6~28个月。在诱导治疗结束获CR、化疗6个月时利用CD45/SSC双参数图设门的三色流式细胞术(FCM)进行MRD监测。结果诱导治疗结束获CR及化疗6个月时3组MRD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HR组MRD阳性率明显高于MR、LR组(P<0.05或P<0.01);MRD阳性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MRD阴性者(P<0.05或P<0.001)。结论检测MRD有助于判断儿童ALL的疗效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预后 复发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