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2例婴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朱嘉莳 李红 +5 位作者 邵静波 张娜 陈凯 邹冰 王丹 蒋慧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4-118,136,共6页
目的 分析婴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ALL)的临床及生物学特点,探讨其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初诊并进行治疗的IALL患儿22例,分析其MICM分型、转归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IALL占我院急性淋巴细胞... 目的 分析婴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ALL)的临床及生物学特点,探讨其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6月于我院初诊并进行治疗的IALL患儿22例,分析其MICM分型、转归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IALL占我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总收治数的3.33%。22例IALL发病时中位年龄9(3~11)月,所有患儿均为B-ALL,10例CD10表达为阴性,12例合并MLL重排(MLLr)。诱导治疗第19天,19例(86.4%)骨髓获完全缓解。12例(54.6%)治疗期间合并严重感染,5例(22.7%)因严重感染而死亡。5例(22.7%)骨髓复发,预计3年累积复发率为29.6%±11.3%,合并MLLr患儿更易出现复发(P=0.04)。22例患儿预计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49.0%±10.8%,预计3年总生存期(OS)率为49.7%±10.9%。初诊年龄<6月及6~12月者预计3年EFS率分别为33.3%±19.2%、54.5%±12.8%(P=0.28),CD10阴性与阳性患儿的预计3年EFS率分别为40.0%±15.5%、56.3%±14.8%(P=0.29),MLLr阳性与阴性患儿的预计3年EFS率分别为33.3%±13.6%、68.6%±15.1%(P=0.12)。结论 IALL因其特殊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治疗相关死亡率高,复发率高,总体预后差,初诊年龄<6月龄、免疫表型CD10阴性及合并MLLr的患儿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MICM分型 MLL重排 预后
下载PDF
三种干预方法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性口腔黏膜炎中的应用及临床经济学评价
2
作者 王东莉 范继燕 +3 位作者 周蕾 靳丽霞 郑波 李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0-315,共6页
目的 探讨蜂蜜、低温氧气雾化及常规漱口水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化疗性口腔黏膜炎(CIOM)的临床效果和成本效益。方法 选取2023年2—5月宁夏银川市某三甲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29例ALL患者,随机分为蜂蜜组... 目的 探讨蜂蜜、低温氧气雾化及常规漱口水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化疗性口腔黏膜炎(CIOM)的临床效果和成本效益。方法 选取2023年2—5月宁夏银川市某三甲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29例ALL患者,随机分为蜂蜜组、低温氧气雾化组和常规漱口水组,每组43例。化学治疗期间,蜂蜜组用蜂蜜涂抹于口腔黏膜表面;低温氧气雾化组以粒细胞刺激因子为雾化液,经低温氧气雾化吸入;常规漱口水组用医嘱漱口水漱口。结果 蜂蜜组、低温氧气雾化组和常规漱口水组分别有7例(16.28%)、9例(20.93%)和20例(46.51%)患者发生CIOM,三组患者CIOM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1.598,P=0.003)。蜂蜜与低温氧气雾化对ALL患者CIOM的预防与治疗效果均优于常规漱口水(均P<0.05),但蜂蜜与低温氧气的预防与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蜂蜜组的成本低于低温氧气雾化组及常规漱口水组(均P<0.05),低温氧气雾化组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成本远高于蜂蜜组与常规漱口水组(均P<0.05)。结论 蜂蜜对ALL患者CIOM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蜂蜜 低温粒细胞刺激因子氧气雾化 费用 口腔黏膜炎
下载PDF
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的营养管理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儿营养状态的影响
3
作者 向明丽 麻彦 +1 位作者 李艺 易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7-231,共5页
目的:分析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的营养管理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患儿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ALL患儿,采用群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 目的:分析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的营养管理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患儿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ALL患儿,采用群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营养管理,观察组采用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的营养管理。干预前后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N)水平,测量患儿上臂围、三角肌皮褶厚度,采用Piper疲乏量表评估癌因性疲乏程度。记录患儿干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清ALB、PA、TFN、上臂围较干预前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躯体疲乏、认知疲乏、情感疲乏、综合疲乏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损伤、恶心呕吐、腹泻和黏膜炎症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态系统理论指导的营养管理可有效维持ALL化疗患儿的营养状态,提高患儿化疗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生态系统理论 营养管理
下载PDF
花旗松素调节MCP-1/CCR2轴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恶性进展的影响
4
作者 王瑞娟 李超 +2 位作者 段丽娟 秦凡 冯金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799-804,共6页
目的:研究花旗松素(Taxifolin)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恶性进展的影响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CCL2)/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轴发挥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LL-T淋巴细胞CCRF-CEM;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Taxifolin对CCRF-CEM细胞活力影... 目的:研究花旗松素(Taxifolin)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恶性进展的影响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CCL2)/CC趋化因子受体2(CCR2)轴发挥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LL-T淋巴细胞CCRF-CEM;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Taxifolin对CCRF-CEM细胞活力影响,筛选本实验用Taxifolin浓度;将CCRF-CEM细胞分为control组、Taxifolin-L组、Taxifolin-M组、Taxifolin-H组、Taxifolin+rCCL2组;EDU法检测各组CCRF-CEM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CRF-CEM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各组CCRF-CEM细胞侵袭能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CCRF-CEM细胞集落形成能力;RT-PCR检测各组CCRF-CEM细胞CCL2、CCR2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CRF-CEM细胞CCL2、CCR2、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选择25、50、100μmol/L三个Taxifolin浓度进行后续实验;与control组相比,Taxifolin-L、M、H组CCRF-CEM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CCRF-CEM细胞EDU阳性细胞率、侵袭细胞数量、细胞克隆集落数、CCL2、CCR2基因表达水平、CCL2、CCR2、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性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Taxifolin-H组相比,Taxifolin+rCCL2组CCRF-CEM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性降低,CCRF-CEM细胞EDU阳性细胞率、侵袭细胞数量、细胞克隆集落数、CCL2、CCR2基因表达水平、CCL2、CCR2、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Taxifolin可能通过抑制CCL2/CCR2轴,从而抑制CCRF-CEM细胞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旗松素 CCL2/CCR2轴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 恶性进展
下载PDF
CAHB诱导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5
作者 张佳 洪叶 +1 位作者 陈葆国 罗文达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0期39-42,共4页
目的 探讨二乙酰己二胺(diacetyl hexamethylene diamine,CAHB)诱导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的机制,为CAHB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AHB处理后Jurkat细胞AnnexinⅤ^(+)/PI^(-)细胞率,观察应用胱... 目的 探讨二乙酰己二胺(diacetyl hexamethylene diamine,CAHB)诱导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的机制,为CAHB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AHB处理后Jurkat细胞AnnexinⅤ^(+)/PI^(-)细胞率,观察应用胱天蛋白酶(caspase)-9抑制剂Z-LEHD-FMK处理后AnnexinⅤ^(+)/PI^(-)细胞率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观察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8、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 CAHB诱导后Jurkat细胞体积缩小、胞膜皱缩、染色质浓染、核固缩或碎裂等,可见典型凋亡小体。CAHB通过激活caspase-9、caspase-3诱导Jurkat细胞发生凋亡,其作用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和时间依赖性,caspase-9抑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CAHB的凋亡诱导作用。结论 CAHB诱导Jurkat细胞凋亡与激活caspase-9及caspase-3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酰己二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JURKAT细胞 凋亡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代谢组学及外显子组学研究
6
作者 王翔 徐煜皓 +1 位作者 孙宇 陆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4,234,共9页
目的:探究儿童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基因改变及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5月首次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初发且未经治疗的儿童ALL患儿4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在... 目的:探究儿童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基因改变及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5月首次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初发且未经治疗的儿童ALL患儿4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正常儿童4例为对照组。留取临床资料,收集血清样本,利用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其血清代谢物水平,利用外显子测序技术分析基因变化。结果:代谢组学揭示了61种代谢物有差异变化,ALL中37种表达上升,表达量上升最显著的差异代谢物是对甲酚和脱氧胆酸等,24种表达下降,表达量下降最显著的差异代谢物是1⁃吡咯啉⁃5⁃羧酸和5⁃羟色胺等,外显子组学揭示了蛋白互作数量排名前10的基因有MUC17等。结论:ALL患儿与对照组血清的代谢物存在明显差异,涉及多种代谢通路改变,鉴定出的差异代谢物对ALL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外显子测序提示MUC17等基因可能对ALL的发生产生一定作用,可为研究ALL及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外显子组学
原文传递
左旋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
7
作者 温大科 徐旭 张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4期67-73,共7页
目的 对比左旋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所有ALL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选取左旋门冬酰胺酶组和培门冬酶组,例数各37例。两... 目的 对比左旋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所有ALL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选取左旋门冬酰胺酶组和培门冬酶组,例数各37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左旋门冬酰胺酶组采用左旋门冬酰胺酶进行治疗,培门冬酶组采用培门冬酶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46天,并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治疗46天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1天、46天后、随访3个月后糖脂代谢指标及治疗前、治疗21天、46天后细胞因子、凝血功能、肝功能。结果 治疗46天后,与左旋门冬酰胺酶组比较,培门冬酶组总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完全缓解率更高(χ^(2)=4.874,P<0.05)。治疗前及治疗21天、46天后、随访3个月后,两组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呈降低趋势,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天后,培门冬酶组高于左旋门冬酰胺酶组(t=3.372、3.704,P<0.05)。治疗46天后、随访3个月后,两组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较治疗前、治疗21天后升高,培门冬酶组高于左旋门冬酰胺酶组(t=7.181、5.635,P<0.05)。治疗前、治疗21天、46天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铁蛋白(SF)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天后培门冬酶组高于左旋门冬酰胺酶组(t值介于3.785~7.921之间,均P<0.05);治疗46天后培门冬酶组低于左旋门冬酰胺酶组(t值介于2.983~7.000之间,均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培门冬酶组治疗21天后长于左旋门冬酰胺酶组(t=2.985,P<0.05);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培门冬酶组治疗21天后低于左旋门冬酰胺酶组(t=5.711,P<0.05);两组血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il)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培门冬酶组治疗21天、46天后高于左旋门冬酰胺酶组(t值介于3.566~40.745之间,均P<0.05)。治疗期间,培门冬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左旋门冬酰胺酶组(χ^(2)=7.341,P<0.05)。结论 与左旋门冬酰胺酶相比,采用培门冬酶治疗ALL患儿对患儿胰岛功能和肝功能、凝血功能影响较大,安全性相对较差,但其在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方面应用效果更好,同时疗效更好,临床可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左旋门冬酰胺酶 培门冬酶 安全性
下载PDF
25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致肝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8
作者 耿伟 杨东亮 +1 位作者 别克杜曼·巴哈提 朱青梅 《新疆医学》 2024年第1期38-40,49,共4页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化疗后发生肝损伤的情况,研究性分析ALL患儿发生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259例ALL患儿化疗的临床资料...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化疗后发生肝损伤的情况,研究性分析ALL患儿发生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259例ALL患儿化疗的临床资料,对年龄、体重指数(BMI)、性别、化疗阶段、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否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感染、髓外预防相关因素进行数据搜集,先单因素分析,对显著性影响的因素再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各年龄段、不同BMI、各化疗阶段及是否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对化疗后肝损伤的发生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鞘内注射、贫血、低蛋白血症、感染更容易发生化疗后肝损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低蛋白血症是化疗后肝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ALL化疗肝损伤的发生率与贫血、低蛋白血症、感染、髓外预防有关。低蛋白血症是化疗后肝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化疗前需给予适当治疗,从而降低化疗后肝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化疗 肝损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贵州地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TPMT、NUDT15基因多态性与6-MP耐受性分析
9
作者 王彩丽 方常莹 《贵州医药》 2024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贵州地区ALL儿童TPMT、NUDT15基因多态性,探讨其与6-MP耐受性的关系。方法收集贵阳市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的贵州地区ALL儿童。Sanger法检测患者NUDT15c.415C>T和TPMT*2、TPMT*3A、TPMT*3B、TPMT*3C基因型。所有ALL儿童均按CCL... 目的观察贵州地区ALL儿童TPMT、NUDT15基因多态性,探讨其与6-MP耐受性的关系。方法收集贵阳市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的贵州地区ALL儿童。Sanger法检测患者NUDT15c.415C>T和TPMT*2、TPMT*3A、TPMT*3B、TPMT*3C基因型。所有ALL儿童均按CCLG-2008方案化疗,每周1次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根据2016新编WHO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出现Ⅲ~Ⅳ度与6-MP相关的毒性反应,称为6-MP不耐受(除外感染、其他药物影响)。分析TPMT、NUDT15基因多态性与6-MP不耐受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患者60例,检测到TPMT突变(中间代谢型)3例(5%),正常代谢型57例(95%)。NUDT15基因CT型12例(20%),TT型1例(1.7%),CC型(野生型)47例(78.3%)。NUDT15基因突变率21.7%(13/60)显著高于TPMT基因突变率5%(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TPMT突变型3例均发生6-MP不耐受(100%),NUDT15突变型13例中11例发生6-MP不耐受(84.6%)。结论TPMT、NUDT15基因突变与6-MP不耐受相关(P<0.05),联合检测TPMT、NUDT15基因对调整6-MP使用,减少6-MP不良反应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MP TPMT NUDT15 基因多态性 贵州地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下载PDF
儿童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10
作者 李天丹 胡绍燕 +6 位作者 翟宗 陈广华 卢俊 何海龙 肖佩芳 李捷 王易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4,共7页
目的:探讨具有治疗靶点的儿童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like ALL)的临床特点、分子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且具备靶向药物治疗靶点的儿童Ph-like ALL共27例,回顾性分析患... 目的:探讨具有治疗靶点的儿童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like ALL)的临床特点、分子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且具备靶向药物治疗靶点的儿童Ph-like ALL共27例,回顾性分析患儿年龄、性别、初诊时白细胞计数、遗传学特征、分子生物学改变、化疗方案、给予不同靶向药物、d 19微小残留病(MRD)、d 46 MRD、是否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等资料,归纳总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7例患儿均根据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MRD水平调整化疗强度,10例在治疗过程中加用靶向药,3例患儿桥接HSCT,其中1例死亡,2例存活。24例未行HSCT患儿中,1例患儿出现复发,采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27例患儿3年总生存率为(95.5±4.4)%,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5.0±4.9)%,3年无事件生存率为(90.7±6.3)%。结论:基于MRD监测的危险度分层化疗可改善Ph-like ALL患儿预后,对化疗效果欠佳的患儿联合靶向药可尽快完全缓解,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MRD持续阳性的Ph-like ALL患儿序贯CAR-T和HSCT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靶向药 CAR-T 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期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杜立安 杨晓梅 +3 位作者 郭庆伟 黄志伟 王亚屏 李府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1 病例资料病例1:女,3岁8个月,因“反复发热半月,发现面黄1周”于2023年5月入院。入院前查血常规示三系异常,入院后根据MICM分型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形态示ALL;免疫分型示Pre B-ALL;染色体核型59,XX,+X,+X,+4,+5,+6,+8,+10... 1 病例资料病例1:女,3岁8个月,因“反复发热半月,发现面黄1周”于2023年5月入院。入院前查血常规示三系异常,入院后根据MICM分型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形态示ALL;免疫分型示Pre B-ALL;染色体核型59,XX,+X,+X,+4,+5,+6,+8,+10,+10,+13,+17,+18,+21,+22^([2]);融合基因阴性。初评入低危组,按照CCCG-ALL-2020方案予诱导缓解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面黄 病例资料 MICM分型 骨髓形态 诱导期 入院前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父母养育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
12
作者 蔡凤银 蔡瑞卿 +4 位作者 黄海英 孟江南 李婷 伍艳鹏 何礼勤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57,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父母养育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养育倦怠评估量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广州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25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父母养育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养育倦怠评估量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广州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25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患儿父母养育倦怠得分为(90.19±14.25)分;患儿疾病严重程度、与患儿关系、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不确定感总分、领悟社会支持总分是养育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50.9%。结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父母存在养育倦怠,给予患儿疾病严重程度高、患儿母亲、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的患儿父母更多关注,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并提高其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从而降低其养育倦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患儿父母 养育倦怠 疾病不确定感 领悟社会支持 家庭支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巯基嘌呤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13
作者 吴新蕊 刘玉峰 +2 位作者 李白 刘莹 刘姗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背景6-巯基嘌呤(6-M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治疗最主要的药物之一,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的骨髓抑制程度有关。目的探讨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 背景6-巯基嘌呤(6-M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治疗最主要的药物之一,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的骨髓抑制程度有关。目的探讨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ALL、经前期化疗骨髓达完全缓解、进入维持治疗阶段且口服6-MP治疗的患儿。口服6-MP前患儿行TPMT和NUDT15基因型检测,分析TPMT、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应用6-MP治疗的使用剂量和骨髓抑制情况。主要结局指标6-MP使用剂量。结果61例维持治疗的ALL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纳入TPMT基因多态性统计分析的ALL患儿48例(除外NUDT15基因突变13例),野生型45例,突变型3例;纳入NUDT15基因多态性统计分析的ALL患儿58例(除外TPMT基因突变3例),CC型45例,CT型9例,TT型4例。在6-MP维持治疗阶段,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的WBC、Hb、PLT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儿用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包括TPMT野生型15例,突变型3例;NUDT15基因CC型15例,CT型5例,TT型4例;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骨髓抑制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6-MP使用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MT野生型和突变型ALL患儿维持治疗期6-MP使用剂量分别为(40.81±6.02)和(16.25±4.42)mg·m^(-2)·d^(-1);NUDT15基因CC型、CT型和TT型6-MP使用剂量分别为(40.81±6.02)、(34.28±4.53)和(10.00±1.28)mg·m^(-2)·d^(-1)。结论TPMT和NUDT15突变型患儿的骨髓抑制程度均较野生型严重。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6-巯基嘌呤 TPMT NUDT15 基因多态性 药物使用剂量
下载PDF
不同来源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23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的比较
14
作者 杨晨唯 赵夏莹 +7 位作者 卢俊 肖佩芳 李捷 李泊涵 程生钦 吴水燕 胡绍燕 凌婧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目的 比较四种造血干细胞来源的移植,即亲缘单倍体HSCT(Haplo-HSCT)、脐血HSCT(UCB-HSCT)、同胞全相合HSCT(MSD-HSCT)和无关全相合HSCT(MUD-HSCT)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后造血重建以及预后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 目的 比较四种造血干细胞来源的移植,即亲缘单倍体HSCT(Haplo-HSCT)、脐血HSCT(UCB-HSCT)、同胞全相合HSCT(MSD-HSCT)和无关全相合HSCT(MUD-HSCT)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后造血重建以及预后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22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的230例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不同移植方式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差异,预后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230例患者中,228例获得中性粒细胞植入,植入时间为13(9-33)d, 208例血小板植入成功,植入时间为16(3-93)d。接受UCB-HSCT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为16(10-33)d,血小板植入时间为34(15-93)d,均显著长于其他移植方式(P<0.05)。接受UCB-HSCT的患者血小板植入率为76%,显著低于其他移植方式(P<0.05)。接受Haplo-HSCT、UCB-HSCT、MSD-HSCT和MUD-HSCT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75.6%、68%、70.6%和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Haplo-HSCT、UCB-HSCT和MUD-HSCT的患者累计复发率(RR)没有显著差异(P>0.05),接受MSD-HSCT的患者累计RR显著高于其他三种移植方式(P<0.05)。结论 UCB-HSCT虽然造血重建时间和造血重建率显著低于其他移植方式,但是总体预后没有明显差异。Haplo-HSCT治疗ALL的疗效不劣于MSD-HSCT和MUD-HSCT,UCB-HSCT和Haplo-HSCT可作为ALL重要的替代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造血重建 预后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观察
15
作者 尹凤 邱云 +2 位作者 李龙燕 谢帅 胡红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急性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急性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PEG-rhG-CSF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化疗前及化疗3周后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化疗后3周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和结束时间,比较两组患儿化疗3周后在白细胞降低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化疗3周后,两组患者的ANC、WBC水平均较化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患儿的ANC、WBC水平分别为(6.77±4.22)×10^(9)/L、(9.17±3.36)×10^(9)/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34±2.34)×10^(9)/L、(8.91±3.56)×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开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和结束时间分别为(8.99±3.31)、(4.79±1.18)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5.56±4.91)、(6.97±3.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白细胞降低率、FN实际发生率、再住院率和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30.00%、10.00%、3.33%、3.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6.67%、40.00%、43.33%、3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ANC减少、感染、骨骼肌肉酸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6.67%、6.67%、3.33%、6.67%、1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3.33%、30.00%、16.67%、26.67%、3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rhG-CSF能明显缩短急性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和结束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预防急性ALL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方面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减少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下载PDF
口服营养补充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诱导化疗期血液系统并发症等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的中期结果
16
作者 陈泳珊 陈佩妍 +4 位作者 张娜 沈振宇 黄礼彬 罗学群 唐燕来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3-108,122,共7页
目的探讨口服营养补充(ONS)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诱导化疗期间血液系统并发症及感染的影响。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年龄<16岁ALL儿童36例符合入组条件且完成诱导治疗,按1∶1比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口服营养补充(ONS)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诱导化疗期间血液系统并发症及感染的影响。方法2022年1月—2022年12月年龄<16岁ALL儿童36例符合入组条件且完成诱导治疗,按1∶1比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低脂饮食(膳食脂肪供能≤每日总能量的20%),干预组给予低脂饮食及高中链甘油三酯、高蛋白、高热卡的短肽型ONS 20mL/(kg·d),食用时间为诱导化疗VDLD阶段。比较两组诱导化疗期间血液系统并发症、输血制品和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更短(12.50±9.38d和19.11±10.06d,P=0.049)、恢复时间更早(25.39±4.5d和30.06±3.80d,P=0.002);血小板最低值水平较高(P=0.048),Ⅳ度血小板减少的出现时间更晚(P=0.009)、持续时间更短(P=0.024)和恢复时间更早(P=0.012),输血小板的例数和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发热天数、抗菌药的使用、总体感染均倾向于较少,但差异未显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L儿童在诱导化疗期间使用短肽型ONS有助于提高血液系统对化疗的耐受性。终期研究结果将会得出更确切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营养补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血液系统并发症 感染
下载PDF
达沙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儿童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循证药学评价
17
作者 乔岩岩 吴光华 +3 位作者 吕萌 海莉丽 张淼 邢亚兵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163-1169,共7页
目的全面评价达沙替尼在儿童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循证证据。方法检索Daily Med、EMC药品信息数据库及药品说明书,收集达沙替尼的最新版说明书并比较不同厂家说明书内容的差异... 目的全面评价达沙替尼在儿童费城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循证证据。方法检索Daily Med、EMC药品信息数据库及药品说明书,收集达沙替尼的最新版说明书并比较不同厂家说明书内容的差异性;检索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医脉通、UpToDate等网站,收集达沙替尼治疗儿童Ph^(+)ALL的诊疗指南/规范并对推荐的治疗方案进行归纳总结;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gov、CNKI、Sino-Med、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收集达沙替尼治疗儿童Ph^(+)ALL的临床试验研究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获得4个厂家的21条药品标签信息,不同厂家说明书承载内容各异,达沙替尼原研说明书信息最规范、全面,国产达沙替尼说明书未记载治疗儿童Ph^(+)ALL的适应证;收集到儿童ALL诊疗指南/规范3篇,其中2篇推荐达沙替尼联合化疗可一线治疗Ph^(+)ALL;检索到达沙替尼治疗儿童Ph^(+)ALL的研究文献186篇,经逐层筛选,最终4篇文献289例Ph^(+)ALL患儿纳入单臂meta分析。结论达沙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儿童Ph^(+)ALL在国内属于超说明书用药,该联合治疗方案是否能带来临床获益,仍需大规模的真实世界数据和更长的随访时间来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沙替尼 伊马替尼 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循证药学
下载PDF
成人复发/难治性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治疗进展
18
作者 孙倩倩 谢芳 +1 位作者 闫凡芝 闫金松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3,共6页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联合标准化疗显著提高了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患者的预后,化疗联合第一代或第二代TKI治疗Ph...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联合标准化疗显著提高了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ALL)患者的预后,化疗联合第一代或第二代TKI治疗Ph^(+)-ALL患者的3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为40%~60%,联合第三代TKI如帕纳替尼,其6年OS率可达75%。但是,复发/难治性Ph^(+)-ALL患者在初次挽救性治疗后2年OS率仅为20%,这需要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如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单克隆抗体的使用如贝林妥欧单抗(抗CD3和CD19双特异性抗体)、奥加伊妥珠单抗(抗CD22单克隆抗体),以及针对不同靶点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疗法。然而,免疫治疗后长期生存期改善有限,一般建议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后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目前部分研究表明allo-HSCT能降低Ph^(+)-ALL复发率,但对基于免疫治疗后桥接alloHSCT能否改善患者OS尚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本篇综述将主要讨论近年来免疫治疗在成人复发/难治性Ph^(+)-ALL中的显著进展,期望为提高复发/难治性Ph^(+)-ALL患者的缓解率和改善预后提供一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城染色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治疗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多元化护理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维持治疗中的应用
19
作者 曹慧 王艳 +1 位作者 曹照晴 张红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5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维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6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多元组各3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多元组在常规护理模式... 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维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6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多元组各3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多元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应用多元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炎性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生活质量[采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多元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IL-6表达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P<0.01);多元组EORTC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P<0.01);多元组家属护理满意度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维持治疗过程中应用多元化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炎症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护理模式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患儿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相关认知功能损害的多模态MRI研究进展
20
作者 魏珂 高芷欣 曹卫国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2-557,共6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和青少年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化学药物治疗使ALL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但化疗相关的认知功能损害(CICI)及其重要的神经系统病理生理学机制非常复杂,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因此,本文拟对既往ALL患...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和青少年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化学药物治疗使ALL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但化疗相关的认知功能损害(CICI)及其重要的神经系统病理生理学机制非常复杂,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因此,本文拟对既往ALL患者CICI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多模态MRI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化学治疗 认知功能损害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