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1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后呼吸困难信念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李静 赵蕊 +1 位作者 张春花 韩丽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2期336-342,共7页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卒中(CVA)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后(HFNC)呼吸困难信念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136例老年CVA经HFN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呼吸困难信念问卷(BBQ)进行呼...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卒中(CVA)患者经鼻高流量氧疗后(HFNC)呼吸困难信念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136例老年CVA经HFN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呼吸困难信念问卷(BBQ)进行呼吸困难信念评分,得分率=分值/满分×100%,将得分率<满分的60%设为低呼吸困难信念组,得分率≥满分的60%设为高呼吸困难信念组。比较2组文化程度、性别、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住院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24项自我效能感量表(SEES)差异,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呼吸困难信念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共纳入136例老年CVA经HFNC患者,其中低呼吸困难信念组87例,高呼吸困难信念组49例;低呼吸困难信念组年龄、肺部感染控制、昏迷、吞咽功能、咳嗽反射、 SEES评分、 PSSS评分、 ADL、是否规律体育锻炼、 HFNC设置温度、发病后救治时间评估值与高呼吸困难信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OR=1.719,P=0.004)、吞咽功能越差(OR=1.735,P=0.006)、咳嗽反射越差(OR=1.898,P=0.0004)、 SEES评分低(OR=1.785,P=0.002)、 PSSS评分低(OR=1.599,P=0.006)、不规律体育锻炼(OR=1.634,P=0.003)、 HFNC设置温度≥37℃(OR=1.621,P=0.006)均为影响老年CVA患者HFNC后呼吸困难信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老年CVA患者HFNC后高呼吸困难信念的风险预测模型,以模型新生成概率值为依据,绘制预测模型ROC曲线,得到AUC=0.769 0(95%CI为0.681~0.759)>0.75;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校准能力(χ^(2)=3.543,P=0.896>0.05)。结论 老年CVA患者经HFNC后呼吸困难信念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临床工作者应早期识别患者经HFNC后呼吸困难的动机,纠正他们对呼吸困难的灾害性认识,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促进患者心理调适和疾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脑卒中 呼吸困难 信念 经鼻高流量氧疗 危险因素 模型
下载PDF
奥塔戈运动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卓燕容 冯飞 +1 位作者 刘玉群 陈旭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奥塔戈运动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3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奥塔戈运动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83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塔戈运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干预后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定向力、记忆、语言、回忆及注意和计算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定向力、记忆、语言、回忆及注意和计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肢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FMA、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升高,观察组上肢FMA、下肢FMA、FAC及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医治疗、定期复查及生活管理依从率和干预方法、服务态度及症状改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塔戈运动用于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可获得较高的依从性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塔戈运动 老年急性脑卒中 认知功能 运动功能 平衡能力 依从性 满意度
下载PDF
SFBC联合TOT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ADL能力的影响
3
作者 吴靖 黄拥军 熊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究焦点解决短期咨询(SFBC)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潜江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01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探究焦点解决短期咨询(SFBC)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潜江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01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TOT训练方法,观察组采用SFBC联合TOT训练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及Barthel指数(BI)。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状况、FMA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BC联合TOT的康复治疗训练可以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肢体康复功能及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 任务导向性训练 急性脑卒中 偏瘫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洼田饮水试验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赵志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89-0092,共4页
明确洼田饮水试验的吞咽障碍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内30名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试验探究对象,然后对其进行分组处理,其中15名作为研究组,使用洼田饮水试验,对吞咽障碍问题进行评定和诊断,另外15名作为对照组,使用进食评估问... 明确洼田饮水试验的吞咽障碍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内30名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试验探究对象,然后对其进行分组处理,其中15名作为研究组,使用洼田饮水试验,对吞咽障碍问题进行评定和诊断,另外15名作为对照组,使用进食评估问卷进行诊断,然后明确在采取两种不同检查方式以后,患者的焦虑评分数据以及生活品质情况。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研究组的15名患者中,生活品质各项指标评分相对较高,并且焦虑评分相对较低。结论 通过结果数据明确,洼田饮水试验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问题,还能够提高患者生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洼田饮水试验 急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下载PDF
颈外静脉穿刺技术在急性脑卒中患者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5
作者 乐梦云 邱翔 +5 位作者 曾小红 李璐柳 杨蕾 喻蕊蕊 王亚星 蒋石胜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4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技术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行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收入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5例;两组均行CT增强扫描,研究组应用颈外静脉穿刺,常规组应用...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技术在急性脑卒中患者行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收入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5例;两组均行CT增强扫描,研究组应用颈外静脉穿刺,常规组应用四肢浅静脉穿刺。比较两组外周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穿刺舒适度[采用舒适度量表(BCS)]、碘对比剂外渗率、患者满意度差异,并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碘对比剂渗漏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比较,穿刺一次性成功率、碘对比剂外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穿刺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BC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Logistics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静脉通路护理不当是碘对比剂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CT增强扫描选择颈外静脉穿刺,成功率、安全性均较高,并且可以缩短穿刺时间、提高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颈外静脉穿刺 CT增强扫描 穿刺舒适度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就诊至溶栓时间延误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君利 崔杨慧 +1 位作者 沈连华 杨晓丽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1期57-60,83,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卒中(AIS)患者就诊至溶栓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延误情况及相关因素,旨在为优化AIS的救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老年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卒中(AIS)患者就诊至溶栓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延误情况及相关因素,旨在为优化AIS的救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老年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将入组患者分为延误组(DNT>60 min,n=33)与非延误组(DNT≤60 min,n=56)。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AIS患者DNT延误的相关因素。结果延误组DNT明显长于非延误组[(85.16±10.29)min vs(40.53±12.58)min,P<0.05)]。延误组与非延误组在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至生化检查时间、影像学完成检查时间、知情同意耗时、入院时NIHSS评分、就诊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至生化检查时间、影像学完成检查时间、知情同意耗时、入院时NIHSS评分、就诊时间段均为影响老年AIS患者DNT延误的相关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入院时间缩短、影像学完成检查时间增加、知情同意耗时增加和入院时NIHSS评分增加均为影响老年AIS患者DNT延误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85、2.195、2.255和2.179)(P均<0.05)。结论老年AIS患者DNT延误较为常见,其原因可能主要与发病至入院时间、影像学完成检查时间、知情同意耗时和入院时NIHSS评分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脑卒中 就诊至溶栓时间 院内延误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模式在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霍佳佳 方萍 +4 位作者 王玲 任长安 姚远 徐绍莲 乐文清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6期647-652,658,共7页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管理模式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7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3年1-3月HFMEA实施前的57例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4-7月HFMEA实施...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管理模式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7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3年1-3月HFMEA实施前的57例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4-7月HFMEA实施后的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HFMEA评估工具,对引发肺部感染的潜在风险因素及风险环节进行分析,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对RPN>125分项目制定改进措施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应用HFMEA管理模式后,观察组6项失效模式的RPN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监管其过程3项标准预防的合格率及3项护理流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HFMEA管理模式后,临床护士针对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及环节,落实专科感控技术标准预防措施,规范关键环节护理流程,联合督导核查及感控技术得以持续质量改进,可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 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急性脑卒中 感控技术标准 护理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分析
8
作者 高莉莉 孙蔚 +1 位作者 刘荣华 方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77-0080,共4页
分析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措施及效果。方法 筛选淮安市急救中心在2021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155例,对其进行接诊顺序分组,前77例纳入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前救治及转运,后78例纳入观察组,对院前救治及转运进行强化。进行... 分析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措施及效果。方法 筛选淮安市急救中心在2021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155例,对其进行接诊顺序分组,前77例纳入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前救治及转运,后78例纳入观察组,对院前救治及转运进行强化。进行急救效果的分析。结果 急救效果对比,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转运成功,对照组转运成功率92.2%,现场死亡6例,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有效处置率94.9%,对照组77.9%,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前急救耗时、院内急救总时间、专科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急性脑卒中的常规院前急救及转运措施进行不断改进,有助于提升院前急救及转运成功率,可为院内急救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缩短院前急救时间,也有助于使患者尽早接受院内规范抢救及治疗,获得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院前急救 转运 效果
下载PDF
随访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的护理探讨
9
作者 刘岩 何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49-0152,共4页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随访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后采取不同护理,对比两组结果。结果 遵医行为率:研究组更高(P<0.05),NIHSS评分、ADL评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应...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随访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组后采取不同护理,对比两组结果。结果 遵医行为率:研究组更高(P<0.05),NIHSS评分、ADL评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随访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不仅能促使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有效提高,并可对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进行改善,该随访护理干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随访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遵医行为 神经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下载PDF
心理危机干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潘菲菲 高婷婷 +1 位作者 孙玲玲 席从林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4,98,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危机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11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n=56)和实验组(n=57),分别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常规心理护理+基于积... 目的 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危机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11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n=56)和实验组(n=57),分别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常规心理护理+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危机干预,连续干预4周。观察并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type D personality scale-14, DS-14)、创伤后成长、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self-rating scale, PTSD-SS)评分、神经功能(stroke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CSS)、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情况。结果 干预4周后,实验组社交抑制、消极情感等维度DS-1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主观评定、回避症状、社会功能、反复重现体验和警觉性增高各维度PT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新的可能性、与他人关系、精神改变、个人力量和欣赏生活等维度PTG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两组神经功能CSS评分低于干预前,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但两组CSS评分、 ADL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危机干预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减轻创伤后应激障碍,促进创伤后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理论 心理危机干预 急性脑卒中 心理状态 创伤后成长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支架取栓与抽吸取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1
作者 朱俊文 白福平 牟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31-435,共5页
目的 探究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脑卒中经支架取栓与抽吸取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03—2022-10临汾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脑卒中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25例)采用支架取栓予以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抽... 目的 探究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脑卒中经支架取栓与抽吸取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03—2022-10临汾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脑卒中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25例)采用支架取栓予以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抽吸取栓治疗。比较2组基线资料、有效再灌注率、脑血管再通情况、并发症情况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短期内2组有效灌注率、脑血管再通结局均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血管再通时间明显长于研究组(P<0.05)。2组术后90 d内预后良好、病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取栓与抽吸取栓均可有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两种治疗方案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后循环大血管闭塞 支架取栓 抽吸取栓 安全性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12
作者 刘佳琪 米玉霞 +1 位作者 侯志刚 许伟 《中国药业》 2024年第3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脑卒中患者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各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脑卒中患者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联用阿司匹林,B组、C组和D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替罗非班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替罗非班、依达拉奉右莰醇。4组患者均治疗14 d,随访3个月。结果与A、C、D组比较,B组治疗后的TLR4和NF-κB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大脑前动脉(ACA)血流速度显著降低(P<0.05),大脑中动脉(MAC)血流速度显著升高(P<0.05),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均显著降低(P<0.05);B组治疗3个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巴氏量表(Bathel)评分显著升高(P<0.05)。A组、B组、C组、D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29%,17.14%,11.43%,8.57%,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抑制TLR4/NF-κB信号传导,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助于脑血流及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依达拉奉右莰醇 替罗非班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炎性因子
下载PDF
Solumbra取栓技术在急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温小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究Solumbra取栓技术在急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赣州市立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2月—2022年12月纳入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支架取栓术治疗,观察组采用Solumbra取栓... 目的:探究Solumbra取栓技术在急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赣州市立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2月—2022年12月纳入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支架取栓术治疗,观察组采用Solumbra取栓技术治疗。评估两组血管再通率、取栓次数、取栓时间、血清对氧磷酶-1(PON-1)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结果:两组血管再通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取栓次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取栓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PON-1、BDNF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血清PON-1、BDN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lumbra取栓技术应用于急性脑卒中能够减少取栓次数,缩短取栓时间,提高血清PON-1、BDNF,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相对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umbra取栓技术 急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应用三维管理模式的护理干预效果
14
作者 章晓芹 庄冰冰 陈伟鹏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8期185-188,共4页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三维管理模式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抢救室接受治疗的15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9)...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三维管理模式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抢救室接受治疗的15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9)。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三维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急救成功率、呼救后接诊时间、呼救后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前后生命体征指标(HR、SBP、DBP、MAP)、凝血功能指标(Fbg、TT、PT、APTT)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急救成功率更高(P <0.05)。观察组呼救后接诊、呼救后急救更快、住院时间更短(均P <0.05)。干预后,两组HR、SBP、DBP、MAP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均P <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Fbg水平更低、TT、PT、APTT水平更高(均P <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三维管理模式护理干预,可提高急救成功率,加快急救进程,促进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改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院前急救 三维管理模式 凝血指标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集束化+中医情志”护理模式效果研究
15
作者 张莹 王慧凯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72-76,共5页
目的:观察“集束化+中医情志”护理模式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12月确诊为急性脑卒中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行“集束化+中医情志”护理模式,对照组为既往行急诊科急性脑卒中常规护理的患者100例。对两组... 目的:观察“集束化+中医情志”护理模式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12月确诊为急性脑卒中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行“集束化+中医情志”护理模式,对照组为既往行急诊科急性脑卒中常规护理的患者100例。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MSE、ADL得分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行“集束化+中医情志”护理模式,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认知功能 “集束化+医情志”护理模式 影响
下载PDF
以追踪方法学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卒中危重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李季 任宛丽 王晓凯 《全科护理》 2024年第7期1289-1292,共4页
目的:观察以追踪方法学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卒中危重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5月-2022年11月急性脑卒中危重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追踪组(n=30)、常规组(n=30)。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追踪组在此基础上给予... 目的:观察以追踪方法学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卒中危重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5月-2022年11月急性脑卒中危重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追踪组(n=30)、常规组(n=30)。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追踪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追踪方法学为指导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压力性皮肤损伤、尿潴留、肺部感染)、预后效果[脑卒中神经功能缺失程度量表(CSS)]、生活质量[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结果: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比较,追踪组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追踪组治疗依从率为96.67%,高于常规组70.00%(P<0.05);干预后追踪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常规组的26.67%(P<0.05);干预后追踪组SS-QOL评分高于常规组,C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以追踪方法学为指导的护理干预能改善急性脑卒中危重病人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效果,进而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踪方法学 护理 急性脑卒中 并发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的分层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17
作者 周阳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下的分层护理在急性脑卒中(ACI)患者救护中的应用价值,为ACI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4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收治的86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 目的:探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下的分层护理在急性脑卒中(ACI)患者救护中的应用价值,为ACI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2年4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收治的86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分层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分层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NIHSS评分下的分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治疗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急诊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8,P>0.05);分层组患者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3、4.551,P<0.05)。护理后,分层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6、2.309,P<0.05)。护理后,分层组患者SIS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5、4.935、3.740、5.916,P<0.05)。分层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P<0.05)。结论:NIHSS评分下的分层护理应用于ACI患者救护中,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分层护理 救护
下载PDF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
18
作者 解利军 吕迎春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7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究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纳入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期间入院,以随机数表法为原则分组,一组标记为对照组(n=48),给予常规护理,另一组标记为试验组(n=48),给予急诊护理... 目的:探究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的影响。方法:纳入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均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9月期间入院,以随机数表法为原则分组,一组标记为对照组(n=48),给予常规护理,另一组标记为试验组(n=48),给予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干预,比较两组的救治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专科治疗时间分别为(17.34±2.69)min、(26.28±4.23)min,相比于对照组(27.01±2.34)min、(38.27±4.61)min均更短(P<0.05);试验组残疾率、死亡率分别为2.08%、6.25%,相比于对照组14.58%、25.00%均更低(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试验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实施急诊护理快速通道能够显著减少治疗所需时间,并且可提高救治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理快速通道 急性脑卒中 救治时间 生存质量
下载PDF
针刺联合血栓通与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19
作者 方祖军 李贤概 周英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6期130-132,共3页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针刺联合血栓通与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万年县人民医院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依据应用方法分为针刺联合血栓通与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组(联合用药组)、常规...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针刺联合血栓通与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万年县人民医院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依据应用方法分为针刺联合血栓通与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组(联合用药组)、常规用药组2组,各40例。分析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独立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用药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低于常规用药组(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高于常规用药组(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50%(37/40)高于常规用药组的67.50%(27/40)(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针刺联合血栓通与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较常规用药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针刺疗法 血栓通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
下载PDF
急诊护理绿色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治疗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20
作者 罗万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92-0195,共4页
分析急性脑卒中(AS)患者救治中,开通急诊护理绿色通道的作用。方法 采集86例AS患者,起止纳入时间2022.1.1-2023.6.30,以随机数字表1:1划分入院病例为A组[例数:43,急救护理措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B组[例数:43,急救护理措施:急诊护理绿... 分析急性脑卒中(AS)患者救治中,开通急诊护理绿色通道的作用。方法 采集86例AS患者,起止纳入时间2022.1.1-2023.6.30,以随机数字表1:1划分入院病例为A组[例数:43,急救护理措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B组[例数:43,急救护理措施:急诊护理绿色通道];统计下述指标:救治时间、救治效果、生活质量(WHOQOL-BREF评分)、满意度、并发症。结果 统计分诊/确诊/急诊抢救/绿色通道停留/住院时间,均B组<A组(P<0.05)。统计救治效果,B组[97.67%]>A组[83.72%](P<0.05)。统计WHOQOL-BREF评分,A、B组干预前无差异(P>0.05);干预后,B组>A组(P<0.05)。满意度比较,B组[95.35%]>A组[79.07%](P<0.05)。并发症比较,B组[4.66%]<A组[20.93%](P<0.05)。结论 AS急救中,开通急诊护理绿色通道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可使患者救治时间缩短,减少并发症,使患者急救效果提高,改善患者生活品质,获得认可,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理绿色通道 急性脑卒中 救治时间 治疗效果 满意度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