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5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1
作者 张瑞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40-0143,共4页
分析在急性脑梗死急诊护理中采用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时间段,对患者分组。对照组(纳入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分析在急性脑梗死急诊护理中采用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时间段,对患者分组。对照组(纳入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纳入2022年7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流程,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 在急诊护理-溶栓时间,急诊护理效果、急诊护理成功率等各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病情极为凶险,可在短时间内造成患者死亡,或导致患者瘫痪,或导致患者丧失语言能力。急性脑梗死急诊护理涉及到各个环节及各种复杂的临床操作,通过优化护理流程,可以提升急性脑梗死的急救效率,并且可以提升急性脑梗死的急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急诊护理流程 临床效果 分析
下载PDF
研究静脉溶栓治疗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2
作者 刘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24-0127,共4页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纳入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静脉溶栓联合常规护理为对照组,静脉溶栓联合早期康复护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纳入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结合护理方案差异进行分组,以静脉溶栓联合常规护理为对照组,静脉溶栓联合早期康复护理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肢体功能、血液流变学、生存质量、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 静脉溶栓联合早期康复护理用于急性脑梗死临床护理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治疗 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 影响
原文传递
系统化康复护理管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金京星 颜路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495-497,共3页
目的对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急性脑梗死80例患者均选自2020年7月-2022年6月收治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摸球法分组,常规组主要以传统护理干预为主,实验组主要以早期系统化康复措施为主,观察两... 目的对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急性脑梗死80例患者均选自2020年7月-2022年6月收治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摸球法分组,常规组主要以传统护理干预为主,实验组主要以早期系统化康复措施为主,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指标水平。结果两组干预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6.12±0.35)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FMA评分相比,实验组关节疼痛分值较低,平衡、感觉、运动、关节活动功能相应分值较高(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1个月、3个月时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13.09±1.05)、(10.11±0.68)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下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5.00%,常规组为17.5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可提升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提升患者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系统化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家庭急救呼叫系统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文霞 孙艳艳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第1期77-79,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些不健康生活方式相继出现,致使脑血管疾病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公民健康的疾病,给社会、家庭和患者个人带来沉重负担。其中脑梗死是临床上引发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些不健康生活方式相继出现,致使脑血管疾病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公民健康的疾病,给社会、家庭和患者个人带来沉重负担。其中脑梗死是临床上引发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且易发生较多并发症,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我国发生脑梗死的患者例数每年以2%~3%的速度持续上升,如何及时救治脑梗死患者,成为医务人员面临的比较严峻的问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健康生活方式 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管疾病 医务人员 患者例数 及时救治
下载PDF
P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钱宣辰 李庆节 聂耳 《青岛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1月医院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15例健康人群为...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1月医院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15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收集患者PLR、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等临床数据。比较不同急性脑梗死患者PLR、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情况,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因素,分析PLR、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的价值,比较不同预后患者PLR、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情况。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PLR、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共有16例发生溶栓后出血转化,发生率为13.79%,记为溶栓后出血转化组;其余100例未出现溶栓后出血转化,记为无溶栓后出血转化组。溶栓后出血转化组及无溶栓后出血转化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收缩压、发病至介入治疗时长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出血转化组的PLR、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水平均高于无溶栓后出血转化组(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PLR水平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LR、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两者联合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灵敏度分别为72.73%,特异度为97.70%,AUC为0.884,联合特异度高于单独预测(P<0.05)。结论PLR、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有关,联合预测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转化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淋巴细胞比值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 急性脑梗死患者 溶栓后
下载PDF
合并脑海绵状血管瘤急性脑梗死患者桥接治疗1例
6
作者 幸享凤 张国雄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10-112,共3页
1 临床资料患者,59岁,女,因“右侧肢体乏力、言语不清2 h 45 min”于2021年2月28日到我院急诊就诊。患者2 h 45 min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乏力、言语不清,伴肢体麻木,伴恶心呕吐,为求诊治,遂来我院就诊。急诊行头颅CT(见图1 A、B):... 1 临床资料患者,59岁,女,因“右侧肢体乏力、言语不清2 h 45 min”于2021年2月28日到我院急诊就诊。患者2 h 45 min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乏力、言语不清,伴肢体麻木,伴恶心呕吐,为求诊治,遂来我院就诊。急诊行头颅CT(见图1 A、B):提示右侧小脑半球高密度影,追问病史诉有“脑海绵状血管瘤”,具体部位及情况不详,余无其他疾病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不清 海绵状血管瘤 疾病病史 急性脑梗死患者 肢体麻木 头颅CT 临床资料 桥接治疗
下载PDF
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进展
7
作者 康力 张少禹 +3 位作者 赵贞霞 徐金明 朱文兵 张燕芳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484-1486,共3页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它的特点是高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给个人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ACI的发病往往突然,且在短时间内出现症状,因此时间对于ACI患者至关重要。临床...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它的特点是高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给个人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ACI的发病往往突然,且在短时间内出现症状,因此时间对于ACI患者至关重要。临床常规用药对于溶栓时间窗内的ACI患者的疗效显著,但也有很大一部分ACI患者接受治疗时已经超出溶栓时间窗,对于这部分患者的临床用药往往效果不甚明显,因此亟需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基于此,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于溶栓时间窗外ACI患者的临床研究,以期为该部分患者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溶栓时间窗外 治疗进展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院内时间延误的护理干预及效果
8
作者 刘爱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101-0103,共3页
详细探究并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院内时间延误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 对2020年5月到2021年11月这一时间段内来我院治疗的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依据整个研究和试验的比对要求,将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对照组5... 详细探究并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院内时间延误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 对2020年5月到2021年11月这一时间段内来我院治疗的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依据整个研究和试验的比对要求,将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对照组57例,试验组57例,其中对照组的57例患者不同意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而试验组的57例患者同意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不接受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和接受护理干预的试验组患者的时间延误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时间节点把控上要比对照组短,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P<0.05的意义。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各项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处理,可以有效掌控相关节点时间,因此该护理干预手段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静脉溶栓 护理干预 效果
下载PDF
规范化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
9
作者 谈静茹 崔娟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S01期401-401,共1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4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42例观察组(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不良情绪...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4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42例观察组(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效果更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规范化护理干预能取得显著效果,其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 干预效果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D_(62)p水平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黄晓松 杨期东 +1 位作者 刘运海 刘尊敬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5-447,共3页
目的 :通过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D62 p水平的动态变化 ,探讨CD62 p在脑梗死中的作用及其水平变化与脑梗死的病情程度和预后 ,MPV ,PLT和PDW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测定 6 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第 4 8h ,第 6~ 8d及第 1 5d血浆CD62 p水... 目的 :通过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D62 p水平的动态变化 ,探讨CD62 p在脑梗死中的作用及其水平变化与脑梗死的病情程度和预后 ,MPV ,PLT和PDW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测定 6 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第 4 8h ,第 6~ 8d及第 1 5d血浆CD62 p水平 ,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病情程度 ,并测定MPV ,PLT和PDW。同期测定 3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CD62 p水平。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浆CD62 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 ) ;第 4 8h血浆CD62 p水平较其它两时期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者的血浆CD62 p水平增高程度较轻度神经功能缺损者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血浆CD62 p水平与SSS ,MPV和PDW成正相关 (r=0 .6 1 ,0 .5 1 ,0 .4 7,P <0 .0 1 ) ,与PLT成负相关 (r = 0 .32 ,P <0 .0 1 )。结论 :CD62 p可能参与了脑梗死并发挥重要作用 ,其水平变化与SSS ,MPV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CD62p PDW PLT 急性脑梗死患者 病情程度 SSS 负相关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和血清自由基的影响 被引量:38
11
作者 谭华 李小刚 +2 位作者 张泽兰 李作孝 李晓红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1期6960-6961,共2页
目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观察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保护脑细胞的作用和自由基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急性脑梗死56例,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目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病的治疗,观察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保护脑细胞的作用和自由基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急性脑梗死56例,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在发病1~72h内就诊,并经头颅CT证实,梗死灶体积≤10cm3,排除了脑梗死性出血。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各28例,治疗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对照组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丙二醛的测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3.69±7.03,对照组为19.87±9.42,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但治疗组更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清SOD活性明显升高,丙二醛水平显著下降(P<0.01),未发现明显副反应。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功能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清除自由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急性脑梗死患者 治疗组 血液流变学 治疗后 对照组 血清 结论 可能机制 显著性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S-100、MBP动态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俊 何国厚 +2 位作者 曾少波 胡秀学 黎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5-146,共2页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中S- 100蛋白、髓磷脂碱性蛋白 (MBP)的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梗死部位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法对 50例ACI患者的血浆S 100、MBP水平进行动态检测;用NIHSS进行神...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中S- 100蛋白、髓磷脂碱性蛋白 (MBP)的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梗死部位等方面的相关性。方法 用ELISA法对 50例ACI患者的血浆S 100、MBP水平进行动态检测;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CT扫描测定梗死体积。结果 ACI患者S -100、MBP浓度在发病早期显著升高,S 100 (1. 75±0. 65)d达到峰值,MBP(5. 08±1. 02)d达到峰值,有严重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S 100、MBP升高更明显,S 100 >1. 0μg/L、MBP>8. 0μg/L、NIHS>12分均提示患者预后不良;S- 100、MBP的血浆浓度与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 01)。结论 缺血性脑损伤后血浆中S- 100、MBP的出现分别与神经胶质细胞、髓鞘的受损有关,可作为缺血性脑损伤尤其是大面积脑梗死早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 MBP 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浆 ACI 体积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结论 水平 目的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世英 刘昊 +1 位作者 刘斌 王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5-135,共1页
关键词 血清C-反应蛋白 颈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梗死患者 蛋白水平 斑块形成 ACI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载脂蛋白AI、载脂蛋白B及其比值的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虎清 吴海琴 +3 位作者 张磊 吴月飞 沙娟娟 任蓓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29,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载脂蛋白AI 血管疾病 载脂蛋白B 比值 动脉粥样硬化 APOB APOAI
下载PDF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动态变化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俊 何国厚 +3 位作者 余绍祖 江荣翠 胡秀学 黎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的变化 ,探讨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部位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相关性。方法 该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 e- linke...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的变化 ,探讨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部位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相关性。方法 该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 e- linked imm unosorbent assay,EL ISA)对 5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 NSE水平进行动态检测 ,并与 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 ,同时应用 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 CT扫描测定梗死体积 ,并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 NSE浓度在发病早期明显升高 ,1~ 3d达到峰值 ,明显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 ,有严重神经功能缺失的患者 NSE升高更明显 ,NSE>2 5 .0μg/ L、NIHSS>12分均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NSE的血浆浓度与梗死体积呈显著正相关 (P<0 .0 1) ,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呈显著正相关 (P<0 .0 1)。结论 缺血性脑梗死后血浆中 NSE的出现与神经元坏死有关 ,并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血液 ,NSE可作为缺血性脑损伤尤其是大面积脑梗死早期的外周标志物 ,对指导治疗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E 急性脑梗死患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血浆浓度 对照组 体积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水平 变化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25
16
作者 朱惠萍 刘永珍 刘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8-298,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超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斑块 血管炎性反应 炎症标记物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超声 P水平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致舌血管源性水肿一例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明 孙大勇 +2 位作者 韩杰 孙晓培 雷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5-435,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4岁,主因意识不清2.5h入院。患者人院前2.5h被家人发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四肢不能活动,尿便失禁。既往患高血压20年,平素口服卡托普利降压治疗,糖尿病10年,急诊体检:血压145/97mmHg(1mmHg=0.133kP...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4岁,主因意识不清2.5h入院。患者人院前2.5h被家人发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四肢不能活动,尿便失禁。既往患高血压20年,平素口服卡托普利降压治疗,糖尿病10年,急诊体检:血压145/97mmHg(1mmHg=0.133kPa),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0级,双侧病理征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管源性水肿 溶栓治疗 阿替普酶 口服卡托普利 意识不清 四肢肌力 病理征阳性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1、INS和TNF-α水平及意义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詹三华 季燕 +2 位作者 宋玉丽 刘红斌 徐维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浆ET-1 TNF INS 肿瘤坏因子 血浆内皮素 胰岛素
下载PDF
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FIB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艳花 范颖 刘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浆FIB 检测 血浆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依达拉奉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应蛋白浓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东贤 李冬青 +1 位作者 刘雪梅 孙丽霞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0-371,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蛋白浓度 依达拉奉 Hs-CRP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高敏C-反应蛋白 白介素-1 血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