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价值
1
作者 赵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52-0055,共4页
分析对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效果。方法 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治疗患者80例双盲法分组,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观察组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治疗,分析治疗后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分析对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效果。方法 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治疗患者80例双盲法分组,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观察组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治疗,分析治疗后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较高,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几率较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手术时间及手术中出血量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此类患者行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效果
下载PDF
高渗盐水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乔金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73-0076,共4页
探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治疗中应用高渗盐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20%甘露醇注射液治疗,给予研究组高渗盐水治疗,对比两组降颅压效果、预后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全面... 探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治疗中应用高渗盐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20%甘露醇注射液治疗,给予研究组高渗盐水治疗,对比两组降颅压效果、预后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达到颅内压最低值时间:研究组更短(P<0.05),有效降颅压时间:研究组更长(P<0.05),GCS评分: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升高(P<0.05),且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治疗中,与甘露醇相比,高渗盐水降低颅内压的起效速度更快、作用持续时间更长,并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该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休克 高渗盐水 甘露醇 降颅压 预后
下载PDF
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涛 李宝栋 李耀辉 《西部医学》 2015年第10期1552-1554,1557,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救治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脱水、呼吸机辅助通气、促醒护脑、抗感染和...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救治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脱水、呼吸机辅助通气、促醒护脑、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乙酰谷酰胺静滴;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静滴;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变化、觉醒情况和血清中白介素-10(IL-10)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69%,明显高于对照组72%(P<0.05);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觉醒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觉醒时间也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0、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显著,联合应用具有协同药效作用,可明显提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觉醒人数,缩短觉醒时间,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 乙酰谷酰胺 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早期机械通气及亚低温联合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浩 王斌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30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及亚低温联合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本次实验以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5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在此基...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及亚低温联合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本次实验以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5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亚低温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所缓解,实验组SaO2、PaCO2和PaO2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且预后效果较好,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机械通气 亚低温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下载PDF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黄涛 《当代医学》 2018年第24期157-158,共2页
目的观察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84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以治疗措施的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n=43)和参照组(n=41),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予以阶梯式颅内... 目的观察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84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以治疗措施的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n=43)和参照组(n=41),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予以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治疗。而后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预后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存率为95.35%远高于参照组为80.49%,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低于参照组为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何雄飞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第21期45-46,共2页
目的:观察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颅脑损伤治疗方式;研究组患者在对照... 目的:观察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颅脑损伤治疗方式;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亚低温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其中又以研究组的差异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后血内皮素及经颅多普勒超声的研究
7
作者 任海军 葛朝明 +1 位作者 张建生 李玲 《甘肃医药》 1997年第6期301-303,4,共4页
以重度颅脑损伤患者35例为治疗组,20例为对照组,观察高压氧治疗前后血内皮素、经颅多普勒超声变化,从而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机制。结果治疗组血内皮素及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高压氧治疗前明显升高异常,治疗后明显下降改善,有统计... 以重度颅脑损伤患者35例为治疗组,20例为对照组,观察高压氧治疗前后血内皮素、经颅多普勒超声变化,从而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机制。结果治疗组血内皮素及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高压氧治疗前明显升高异常,治疗后明显下降改善,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下降改善不明显。高压氧可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内皮素,改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及血管阻力,从而改善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及脑缺血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ET TCD
下载PDF
针刺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陶丽 李彦 张波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3期518-521,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研究及对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人S100B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研究及对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人S100B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7 d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苏醒率、平均昏迷时间、NSE、S-100B、MBP的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56%(P <0.05);两组治疗后GCS评分和GOS评分均明显升高(P <0.01),且观察组升高程度更明显(P <0.05);观察组治疗后苏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平均昏迷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血浆NSE、S-100B和MBP水平均明显降低(P <0.01),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明显(P <0.05)。结论中医针刺法能够有效降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血浆NSE、S-100B和MBP水平,有助于促进患者苏醒,缩短苏醒时间,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昏迷 针刺 促醒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人S100B蛋白 髓鞘碱性蛋白
下载PDF
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6
9
作者 徐锦龙 马卫成 +3 位作者 陈武 胡东军 王后兴 蔡云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6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评价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ASTB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Wanfang、VIP、CBM等数据库,收集纳美芬治疗ASTBI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s),采用Rev Man 5.3和Stata11.0进行Meta... 目的:评价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ASTB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Wanfang、VIP、CBM等数据库,收集纳美芬治疗ASTBI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CTs),采用Rev Man 5.3和Stata11.0进行Meta分析和评价。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共879例ASTBI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纳美芬能降低ASTBI患者死亡率(P=0.03),提高总有效率(P<0.000 1),并改善GCS评分(P<0.000 01),同时可降低颅内压(P<0.000 01)和提高GOS评分(P=0.002);亚组分析显示,无论与空白对照组,还是对照药品组比较,纳美芬均能明显提高总有效率(P=0.007,P=0.002);各项研究均未见明显药品不良反应。结论:纳美芬治疗ASTBI安全有效,鉴于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文献质量较低,其结论的可靠性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美芬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应用紧急救治路径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文清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2期273-274,共2页
目的 :探讨应用紧急救治路径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9年5月~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5例。我院为对照组患者... 目的 :探讨应用紧急救治路径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9年5月~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5例。我院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应用紧急救治路径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得到急救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和预后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得到急救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紧急救治路径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缩短患者的病程,降低其死亡率。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通道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预后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潘金龙 何国栋 +1 位作者 徐玮 李海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6期1037-1038,共2页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患者血清CRP、ET水平明显低...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患者血清CRP、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激性溃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血必净联合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血必净注射液 标准去骨瓣减压术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
下载PDF
亚低温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和型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汤汉心 《医学综述》 2011年第6期958-960,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另加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另加用亚低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IL-10和TNF-α水平总体高于正常人,经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血清IL-10和TNF-α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能够降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IL-10和TNF-α水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七叶皂苷钠辅助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时机选择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亮 张金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34期3824-3827,共4页
目的探究七叶皂苷钠辅助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sTBI)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时机选择。方法将84例sTBI患者按伤后至治疗时间不同分为A组(<2 h)和B组(≥2 h)各42例,均予以七叶皂苷钠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颅内压、... 目的探究七叶皂苷钠辅助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sTBI)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时机选择。方法将84例sTBI患者按伤后至治疗时间不同分为A组(<2 h)和B组(≥2 h)各42例,均予以七叶皂苷钠联合亚低温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颅内压、意识状况及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并对比2组脑水肿程度、临床预后及治疗安全性。结果A组治疗后的颅内压明显低于B组(P<0.05),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和B组中重度脑水肿发生率分别为33.3%(14/42)和54.8%(23/42),A组明显低于B组(P<0.05)。A组GOS预后良好率为52.4%(22/42),高于B组的31.0%(13/42)(P<0.05)。治疗后A组脑Vs、Vm均明显高于B组(P均<0.05),PI明显低于B组(P<0.05)。2组治疗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1.9%(5/42),14.3%(6/4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BI受伤后,早期开展七叶皂苷钠联合亚低温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且有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改善临床近远期疗效有积极价值,且治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皂苷钠 亚低温治疗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血流动力学 治疗时机
下载PDF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海斌 潘伟明 陈锡恩 《中国医刊》 CAS 2002年第10期40-42,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重度颅脑损伤预后因素。方法 近 6年来救治 6 8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伤后意识障碍程度是衡量颅脑损伤轻重的客观指标 ;颅内血肿的救治是否及时直接影响预后 ;瞳孔变化...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重度颅脑损伤预后因素。方法 近 6年来救治 6 8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伤后意识障碍程度是衡量颅脑损伤轻重的客观指标 ;颅内血肿的救治是否及时直接影响预后 ;瞳孔变化、颅脑CT的改变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高低密切相关 ;年龄、病情的监控、复合伤的处理、并发症的预防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不可忽视。结论 伤后及早正确估计伤情 ,尽快采取有效措施 ,能获得理想的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CT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雄 《当代医学》 2017年第29期136-137,共2页
目的对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将其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减压术,观察组给予阶梯式颅内减压术,... 目的对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将其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减压术,观察组给予阶梯式颅内减压术,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412.55±52.08)m L,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186.56±11.68)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良好率为56.67%,死亡率为6.67%,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阶梯式颅内减压 并发症 术中出血量
下载PDF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晓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6期26-27,共2页
目的研究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B组患者选择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 目的研究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B组患者选择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生存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手术时间(60.7±15.6)min短于A组的(69.5±18.2)min,术中出血量(112.8±20.4)ml少于A组的(132.5±22.4)ml,生存率93.33%(28/30)高于A组的70.00%(21/30),并发症发生率10.71%(3/28)低于A组的38.10%(8/2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应用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当中,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提升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道永 周瑶蓝 梁倩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15期68-69,74,共3页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颅内压...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颅内压、脑水肿、GCS评分、GO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颅内压减轻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脑水肿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14 d的GCS评分及治疗3个月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14 d的G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上采用七叶皂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皂苷钠 依达拉奉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下载PDF
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刚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28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编号的单双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给予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对照组给予乙酰谷酰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编号的单双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给予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对照组给予乙酰谷酰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觉醒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高于对照组的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6,P=0.003)。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IL-10、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10、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觉醒时间为(9.10±3.65)d短于对照组的(17.23±4.9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疗效显著,缩短觉醒时间,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 乙酰谷酰胺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老年
原文传递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顾克繁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8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n=8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上述治疗后两组颅内... 目的探讨亚低温疗法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18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与对照组(n=8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上述治疗后两组颅内压及血糖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GCS评分均显著增高(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观察组GR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简便易行,疗效确切,同时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疗效
下载PDF
纳美芬和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循证药物经济学评价
20
作者 姚莉莉 徐锦龙 《海峡药学》 2021年第4期106-108,共3页
目的评价纳美芬与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ASTBI)的经济学效果。方法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收集纳美芬与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应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纳美芬的有效率(84.0%)明显高于纳... 目的评价纳美芬与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ASTBI)的经济学效果。方法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收集纳美芬与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应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纳美芬的有效率(84.0%)明显高于纳洛酮的有效率(72.0%,P=0.02);成本-效果比分别为67.15和5.01。结论从现有的证据来分析,在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方面,纳洛酮比纳美芬更经济;但仍需进一步大样本、严格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美芬 纳洛酮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ASTBI) 循证医学 成本效果分析(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