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分层应变成像参数联合实验室指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左心室不良重构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王磊 王涵 +1 位作者 赵德霞 李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分层应变成像参数联合实验室指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左心室不良重构(LVA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106例急性STEMI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 目的探讨超声分层应变成像参数联合实验室指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左心室不良重构(LVA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106例急性STEMI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是否发生LVAR将患者分为发生组(31例)、未发生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常规超声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房容积(LAVI)]、超声分层应变成像指标[左心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心室整体收缩期圆周应变(GCS)以及峰值应变离散度(PSD)],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LVAR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分层应变成像技术对急性STEMI患者LVAR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组患者Killip分级≥2级占比高于未发生组(P<0.05);发生组患者基线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水平、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发生组患者GLS_内、PSD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cTn-I、术后1周GLS_内、术后1周PSD均为发生LVA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基线cTn-I、术后1周GLS_内、术后1周PSD单独及联合预测急性STEMI后LVAR的AUC(0.95CI)分别为0.794(0.704~0.866)、0.832(0.747~0.898)、0.831(0.746~0.897)及0.948(0.887~0.982),且三项联合预测效能高于各项单独预测(P<0.05)。结论术后1周应用超声分层应变成像技术有助于预测急性STEMI后LVAR,基线实验室指标cTn-I与术后1周GLS_内、PSD三者联合对预测LVAR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超声分层应变成像技术 左心室不良重构
下载PDF
区域联盟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陈刚 方明程 阮静霞 《福建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84-85,共2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v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因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致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原因,已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重要病种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v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因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致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高等原因,已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重要病种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1-3])。通过快速、及时地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使梗死血管复通,实现再灌注是抢救STEMI患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联盟 就诊方式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
3
作者 刘俊 《中外医疗》 2025年第8期70-73,共4页
目的评估替罗非班与经皮冠脉介入联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行... 目的评估替罗非班与经皮冠脉介入联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句容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术后2 h)及其峰值时间、心脏功能指标、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术后2 h)低于对照组,峰值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脏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后壁厚度及室间隔厚度)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44%(2/45),低于对照组的17.78%(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44)。结论采用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时,加入替罗非班联合治疗,可增强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术后再灌注问题,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经皮冠脉介入术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脏功能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左心室不良重构的新型风险预测模型:基于心脏磁共振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4
作者 马振岩 阿鑫 +4 位作者 赵蕾 张洪博 刘科 赵依晴 钱赓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9-683,共15页
目的基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心脏磁共振(CMR)参数构建左心室不良重构(LVAR)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8个医学中心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EMI患者329例。分别于PCI术后7&... 目的基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心脏磁共振(CMR)参数构建左心室不良重构(LVAR)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8个医学中心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EMI患者329例。分别于PCI术后7±2 d及术后6个月进行CMR检查。采用CVI42软件分析CMR参数。LVAR定义为PCI术后6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较基线(术后7±2 d)增加超过20%,或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较基线增加超过15%。所有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230)和验证集(n=99)。在训练集中,首先通过LASSO回归筛选出潜在的预测因子,然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识别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的变量,并构建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列线图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根据LVAR的定义,患者分为LVAR组(n=100,30.40%)和无重构组(n=229,69.60%)。LVAR组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重构组(58.00%vs 16.16%,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OR=0.76,95%CI(0.61-0.95),P=0.015]、左心房主动应变(LAAS)[OR=0.78,95%CI(0.67-0.92),P=0.003]是LVAR的保护因素。而梗死面积(IS)[OR=1.05,95%CI(1.01-1.10),P=0.017]、微血管阻塞(MVO)[OR=1.26,95%CI(1.01-1.59),P=0.048]是LVAR的危险因素。列线图在训练集中的AUC值为0.90(95%CI:0.86-0.94),在验证集中AUC值为0.88(95%CI:0.81-0.94)。结论本研究基于急性STEMI患者的CMR参数,识别出4个LVAR的独立预测因子:LVGLS、LAAS、IS、MVO。基于这4个变量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性能良好,可为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管理和早期干预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不良重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脏磁共振 列线图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机器学习预测研究
5
作者 王政 张婷 +3 位作者 杨林飞 许明生 张建 张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可解释性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14例STEMI患者,依据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Logistic回归(LR)、支持... 目的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可解释性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14例STEMI患者,依据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Logistic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3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STEMI患者院内MACE预测模型,并通过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F1分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和校准曲线比较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DALEX算法可视化最佳模型中危险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结果23.15%的STEMI患者发生MACE。LR预测模型AUC为83.9%,效能最佳。DALEX显示,Killip分级、同型半胱氨酸、尿素、肌酐和入院收缩压是STEMI患者发生MACE前五的危险因素。结论LR机器学习算法在预测STEMI患者院内MACE方面具有良好的效能,Killip分级、同型半胱氨酸、尿素、肌酐和入院收缩压为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机器学习 预测模
下载PDF
尼可地尔联合不同剂量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李子进 贺立群 +1 位作者 陈昌贵 殷梦 《中国药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8-852,共5页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不同剂量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6月1日至2024年6月1日我院收治的162例老年STEMI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STEMI常规...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不同剂量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6月1日至2024年6月1日我院收治的162例老年STEMI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STEMI常规治疗,并应用尼可地尔(每次5 mg,tid)和替罗非班。根据替罗非班的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常规剂量组(n=104)和半剂量组(n=58),常规剂量组患者于冠脉内注射10μg/kg,随后以0.1μg/(kg·min)静脉泵注,维持48 h;半剂量组患者于冠脉内注射5μg/kg,随后以0.05μg/(kg·min)静脉泵注,维持48 h。比较两组患者PCI相关指标(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3级、梗死相关动脉无复流、PCI术后2 h心电图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50%的患者比例)、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肌钙蛋白I、N端脑利钠肽前体含量和左室射血分数)、治疗期间出血事件(牙龈出血、鼻出血、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及其他不良事件(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再梗死、低血压、室颤、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CI相关指标,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治疗期间牙龈出血、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出血事件总发生率以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常规剂量组患者的黏膜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半剂量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半剂量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尼可地尔联合常规剂量替罗非班方案相当,但前者的黏膜出血风险小于后者,因此有黏膜出血风险的患者更适合用前一个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替罗非班 剂量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老年患者 出血风险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功能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指导老年衰弱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非支架植入的再灌注策略研究
7
作者 杨倩文 陈驰 +6 位作者 陶雪飞 陈晓涵 高洁 张伟 施勇 程标 付明欢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5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衰弱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指导下的非支架植入的再灌注策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发病24小时以内拟行急诊介入治疗的老年衰弱STEMI患者。经冠脉造影及OC... 目的 探讨老年衰弱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指导下的非支架植入的再灌注策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发病24小时以内拟行急诊介入治疗的老年衰弱STEMI患者。经冠脉造影及OCT筛选出直径狭窄<70%或OCT测定的MLA>1.6 mm~2的斑块破裂或斑块侵蚀的患者94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肝素/低分子肝素应用3天。试验组不进行支架植入,对照组常规行冠脉支架植入术,试验组术后3天Holter监测无再发心肌缺血,如无再发缺血证据则出院。两组术后均接受1年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治疗,并观察有无主要临床事件,计算衰弱评分、心绞痛评分、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试验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对照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16.7%;两组间心绞痛评分、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衰弱的急性STEMI、3天内无再发心肌缺血的患者在OCT指导下的非支架植入的再灌注策略是安全及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衰弱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再灌注策略
下载PDF
列线图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风险模型
8
作者 汪文月 刘海莉 +3 位作者 唐冉冉 白召 翟春娟 杨文静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86-289,294,共5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风险模型。方法选取秦皇岛中西医结合医院2022年7月—2023年11月就诊的急性STEMI患者1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术治疗。术后48 h内... 目的构建并验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风险模型。方法选取秦皇岛中西医结合医院2022年7月—2023年11月就诊的急性STEMI患者1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术治疗。术后48 h内,根据急性STEMI患者是否发生MIRI分成非发生组与发生组。对比发生组与非发生组临床资料,分析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IRI的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IRI的风险模型。结果125例患者中,术后48 h内,发生MIRI 47例,剩余78例均未发生MIRI。发生组舒张压、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收缩压、白蛋白低于非发生组(t=4.557、4.019、4.751、3.331,P<0.05),发生组血尿素氮(BUN)、有心血管不良事件、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Killp分级为Ⅲ~Ⅳ级例数占比、血肌酐(SCr)、年龄、B型脑钠肽(BNP)、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冠状动脉狭窄率高于非发生组(P<0.05)。罪犯血管、NLRP3、年龄、冠状动脉狭窄率、BNP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IRI的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IRI的灵敏度为89.36%(95%CI:0.761~0.960),特异度为91.03%(95%CI:0.818~0.960),曲线下面积(AUC)为0.908(95%CI:0.851~0.965)。结论罪犯血管、NLRP3、年龄、冠状动脉狭窄率、BNP与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MIRI风险有关,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有助于早期评估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MIRI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列线图风险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体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析
9
作者 彭英明 郑贺 +5 位作者 袁丽杰 张颖根 孔稳 田家悦 常延河 吴云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1期2-8,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体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0至2022年10月,在...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体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0至2022年10月,在开滦总医院心内科进行PCI治疗的首次确诊急性STEMI的患者,按照其在PCI治疗后是否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分为无心力衰竭组和心力衰竭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PCI治疗后首次检测的实验室指标包括心肌酶谱、cTnI-I、NTpro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血脂、血糖、血清钙离子、血清磷离子、hs-CRP、Hcy、甲状旁腺素、25(OH)D。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同时利用ROC曲线分析血清25(OH)D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心力衰竭组25(OH)D水平(22.7±13.3) nmol/L显著低于无心力衰竭组(43.9±17.0)nmol/L (P <0.01)。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25(OH)D水平是急性STEMI的患者PCI治疗后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保护因素(OR=0.685, 95%CI:0.528~0.779,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25(OH)D水平预测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治疗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为0.78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18%、78.46%,最佳诊断截点为<23.3nmol/L。结论:急性STEMI患者体内25(OH)D处于缺乏水平并且其缺乏程度可作为PCI治疗后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 25-羟维生素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梦洁 《临床研究》 2025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ASTEMI合并HF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ASTEMI合并HF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肌损伤标志物[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治疗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CO水平升高,LVEDD、LVESD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LVEF、CO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TnⅠ、NT-proBNP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cTnⅠ、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与对照组(1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TEMI合并HF患者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减轻心肌损伤,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心电图aVRT波形态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关系
11
作者 徐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19-122,共4页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介入治疗前采集心电图aVR T波形态对预后判定及评估的作用,分析两者相关性。方法 以进行介入术治疗的ASTE-MI患者65例为对象,均在2021年2月-2024年8月入院、确诊、手术,配合随访3月,基于术后3...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介入治疗前采集心电图aVR T波形态对预后判定及评估的作用,分析两者相关性。方法 以进行介入术治疗的ASTE-MI患者65例为对象,均在2021年2月-2024年8月入院、确诊、手术,配合随访3月,基于术后3月内患者的预后情况(是否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分组,未发生45例患者归属至预后良好组,发生20例患者归属至预后不良组,采集患者信息资料、心电图检查结果与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对预后不良展开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 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的心电图aVR T波形态、LVEF、LVFS比较有差异(P<0.05)。Spearman分析显示心电图aVR T波形态、LVEF、LVFS和介入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是正相关关系(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心电图aVR T波直立、LVEF低、LVFS低是介入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ASTE-MI介入手术患者,术前进行心电图检查并采集aVR T波形态,有利于临床早期判断患者预后,早期调整干预方案,最大程度上降低不良预后发生率,其中心电图aVR T波直立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联合心功能能够更好地预测预后,指导临床介入术前识别心血管不良事件高发对象,调整治疗方案并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aVR T波形态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预后
下载PDF
CMR及白细胞介素-6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不良重构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刘苏宁 张子倩 +1 位作者 叶文颖 周莹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6-161,共6页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一种伴有心肌损伤和左心室功能不全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尽管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PCI)能够迅速开放责任血...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一种伴有心肌损伤和左心室功能不全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尽管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PCI)能够迅速开放责任血管并提高生存率,但部分患者仍会经历左心室不良重构(adverse left ventricle remodeling,ALVR),进而影响长期预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作为一种关键的促炎细胞因子,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急性心肌梗死后,IL-6参与炎症反应的启动、调节及维持,其作用具有双重性。一方面,IL-6可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助于清除坏死组织并促进心肌修复;另一方面,IL-6水平过度升高可能导致炎症失控,引发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及心功能下降,从而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作为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金标准,能够结合梗死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al,LVEF)和心肌应变等参数,对ALVR进行全面评估。因此,早期识别ALVR的风险因素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综述旨在探讨CMR及IL-6在STEMI患者ALVR中的应用,以期未来研究可探索多模态影像融合、人工智能辅助分析以及针对IL-6的靶向治疗,以优化STEMI后ALVR的管理,提高患者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不良重构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脏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心肌应变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首次医疗接触QRS时限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终点关系的单中心研究
13
作者 刘欢 张琦 +1 位作者 闫启鹍 曹路 《天津医药》 2025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首次医疗接触(FMC)QRS时限(QRSd)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30 d临床终点的关系。方法选取547例STEMI患者,分为QRSd<100 ms组(306例)和QRSd≥100 ms组(24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均依据患者... 目的探讨首次医疗接触(FMC)QRS时限(QRSd)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30 d临床终点的关系。方法选取547例STEMI患者,分为QRSd<100 ms组(306例)和QRSd≥100 ms组(24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均依据患者FMC检查结果。以术后当天作为研究起点,出院后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直至30 d或出现死亡,以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为主要终点,MACE定义为全因死亡、急性心力衰竭(AHF)、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AHF。绘制Kaplan-Meier曲线评估MACE及AHF发生率;将QRSd以连续变量和分类变量纳入Cox回归,分析STEMI患者30 d MACE及AHF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QRSd对STEMI患者30 d MACE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与QRSd<100 ms组比较,QRSd≥100 ms组心率较快,吸烟史比例较低(P<0.05)。44例患者出现MACE,其中QRSd<100 ms组11例,QRSd≥100 ms组33例;17例患者出现AHF,其中QRSd<100 ms组2例,QRSd≥100 ms组15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QRSd≥100 ms组MACE发生率及AHF发生率均高于QRSd<100 ms组(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QRSd延长、QRSd≥100 ms是MACE及AHF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QRSd预测MACE发生的最佳截断值为111 ms,曲线下面积(AUC)为0.796(95%CI:0.710~0.881),敏感度为0.75,特异度为0.84。结论对于FMC心电图,与QRSd<100 ms相比,QRSd≥100 ms可增加急性STEMI患者30 d MACE和AHF的发生风险,且该风险随QRSd的延长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抬高心肌 心电描记术 心力衰竭 QRS时限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首次医疗接触
下载PDF
替罗非班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14
作者 汪明 张历 +1 位作者 程彩云 李青文 《中国伤残医学》 2025年第4期60-65,共6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九江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九江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研究组采用替罗非班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炎症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心肌损伤指标、心功能、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研究组N端脑钠肽前体、心肌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心排血指数、每搏输出量和心排血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可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效果,对机体炎症状态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改善作用,既可减轻心肌损伤,也可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炎症因子 心肌损伤 心功能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益气化瘀除痹方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患者(气虚血瘀证)PⅢNP、IL-17、SOD、临床疗效及心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陈芳 董倩 秦速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5期14-20,共7页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除痹方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患者(气虚血瘀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患者(气虚血瘀证)均于2021年6月-2023年1月在淮安市淮安医院就诊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68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除痹方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患者(气虚血瘀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患者(气虚血瘀证)均于2021年6月-2023年1月在淮安市淮安医院就诊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6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化瘀除痹方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D-二聚体(D-D)、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均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两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B型利钠肽(B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均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BNP、cTnT、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中医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48 h后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66/68),高于对照组的80.88%(55/68),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患者(气虚血瘀证)而言,联合益气化瘀除痹方治疗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心肌细胞修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化瘀除痹方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介入 气虚血瘀证 白介素-17 超氧化 物歧化酶 心肌细胞修复 并发症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心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16
作者 贺文帅 王鹏飞 +2 位作者 赵丽敏 王佳乐 任茂佳 《西北药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53-158,共6页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介入治疗后心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134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STEMI患者...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介入治疗后心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134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STEMI患者分为对照组(PCI治疗)和观察组(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2组的无复流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随访6个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对MACE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术后2 h ST段完全回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校正的TIMI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 cTFC)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功能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随访6个月,2组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MACE发生率(8.96%)低于对照组(19.40%)。替罗非班治疗、年龄、Killip分级是MACE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替罗非班PCI术前及术后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STEMI患者的心肌灌注水平,降低无复流发生率、MACE发生率,改善心功能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脉介入 无复流 心功能 心肌灌注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治疗中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在心功能影响观察
17
作者 翟崇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探究院前急救治疗中采用不同用药方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区别。方法 参考对象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58例,分别纳入参照组和探索组各29例,参照组在院前急救治疗中分别辅以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探索组辅以阿司匹林+... 探究院前急救治疗中采用不同用药方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区别。方法 参考对象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58例,分别纳入参照组和探索组各29例,参照组在院前急救治疗中分别辅以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探索组辅以阿司匹林+替格瑞洛药物治疗,比较不同药物方案治疗的价值性。结果 探索组治疗总效果较参照组更高(P<0.05)。参照组和探索组MPV、HCT、WBC水平互比,无显著差别(P>0.05),探索组PLT水平、LVEF较参照组更高,LVESD、LVEDD、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参照组更低(P<0.05)。结论 在院前急救治疗中应用联合药物(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值得肯定,不仅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还可改善心功能,大幅度减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这对后续治疗疾病奠定良好的基础,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阿司匹林 替格瑞洛 心功能
下载PDF
基于PERMA理论的心理干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18
作者 胡芬 汪莎 《上海护理》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分析基于PERMA理论的心理干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脏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7月于宜春市人民医院已完成Ⅰ期心脏康复训练的8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 目的分析基于PERMA理论的心理干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脏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7月于宜春市人民医院已完成Ⅰ期心脏康复训练的8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Ⅱ期心脏康复训练联合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基于PERMA理论的积极心理干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运动恐惧、正负面情绪、心功能、运动耐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心脏病运动恐惧量表(TSK‐SV Heart)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正性情绪评分、积极率均高于干预前,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正负性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距离(6MWD)均高于干预前,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BI)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PERMA理论的心理干预可降低STEMI患者心脏康复训练中的运动恐惧,改善负面心理状态,提高其心功能、运动耐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脏康复训练 PERMA理论 运动恐惧 正负面情绪
下载PDF
微循环阻力指数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塑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19
作者 古力拜克热木·伊力 何鹏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8期1285-1287,共3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治疗以最短时间内恢复冠状动脉血流为主,虽然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介入治疗所需时间被大大缩短,但是约50%的STEMI患者临床结局仍不好,研究认为这种不良结局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和阻塞有关,因此提出了微循...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治疗以最短时间内恢复冠状动脉血流为主,虽然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介入治疗所需时间被大大缩短,但是约50%的STEMI患者临床结局仍不好,研究认为这种不良结局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和阻塞有关,因此提出了微循环阻力指数(IMR)来评估冠状动脉微血管。在近年的研究中,IMR在STEMI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得到了不少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的研究结果。此外,更是有冠状动脉造影衍生的IMR测量方法,实现了不依赖导丝和(或)扩血管剂就可测量IMR,缩短了评估时间,并且降低了手术成本。本研究以IMR及冠状动脉造影术衍生的IMR在STEMI患者心室重塑中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室重塑 微循环阻塞 微循环阻力指数 冠状动脉造影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