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5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抢救室患者发生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1
作者 付丽 廖锦钰 +1 位作者 涂青青 石运莹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室患者肾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2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进入急诊抢救室48 h是否发生肾损伤将研究对象分为肾损伤组(发生肾损伤,95例)和无肾...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室患者肾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2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进入急诊抢救室48 h是否发生肾损伤将研究对象分为肾损伤组(发生肾损伤,95例)和无肾损伤组(未发生肾损伤,171例)。分析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48 h的肾损伤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急诊抢救室患者发生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进入急诊抢救室48 h,266例患者中有95例发生肾损伤,肾损伤发生比例为35.71%,其中肾损伤1期46例(48.42%),肾损伤2期29例(30.53%),肾损伤3期20例(21.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损伤组患者年龄>60岁的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合并脓毒症比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血肌酐、应用肾毒性药物比例、应用血管活性药比例、留置导尿管比例均高于无肾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APACHEⅡ评分升高、血肌酐水平升高、应用肾毒性药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留置导尿管为急诊抢救室患者发生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诊抢救室患者的肾损伤发生比例较高,且APACHEⅡ评分升高、血肌酐水平升高、年龄>60岁、应用肾毒性药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留置导尿管为急诊抢救室患者发生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抢救 肾损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结构化团队模式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抢救护理中的应用
2
作者 周芳 汪君燕 +2 位作者 林颖 邵娇娇 柴碧云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8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结构化团队模式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抢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急诊抢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136例。将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患者68例设为对照组,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患者68例设为... 目的观察结构化团队模式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抢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急诊抢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136例。将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患者68例设为对照组,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患者68例设为观察组。两组均施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结构化团队模式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效果(45min好转率、60min显效率、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以及干预前后血压、心率水平。结果观察组45min好转率(75.0%,51/68)和60min显效率(91.2%,62/68)均高于对照组[58.8%(40/68)、77.9%(53/68)],且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较干预前下降,且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化团队模式有利于提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抢救效率、缩短住院时间、稳定生命体征,还能保证抢救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结构化团队模式 急诊抢救护理
下载PDF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宋歌 褚迎辉 徐春丽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28-129,共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针对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的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其急诊抢救的应用价值,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超急性期心肌梗塞82例,随机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41例。对照组常规护...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针对超急性期心肌梗塞患者的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其急诊抢救的应用价值,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超急性期心肌梗塞82例,随机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4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统计两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接诊到心电图检查、接诊到进入导管室、接诊至给予用药、接诊至介入开始、接诊至收入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5.12%高于对照组,死亡率4.8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显著缩短超急性期心肌梗塞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加强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和完善,以提高超急性期心肌梗塞的救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急性期 心肌梗塞 急诊抢救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下载PDF
血液灌流在急诊抢救各种重度中毒的应用价值探讨
4
作者 高倬殷 杨守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86-0090,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灌流在急诊抢救各种重度中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6例重度中毒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接受的抢救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方式,观察组采...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灌流在急诊抢救各种重度中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6例重度中毒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接受的抢救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方式,观察组采用血液灌流的应用。对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PACHEII评分、满意度以及抢救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PACHEI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达到100%,而对照组的满意度为53.8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时间,CT检验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及急救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灌流在急诊抢救重度中毒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物学评分,改善神经功能和机体综合情况,同时能缩短急救过程的总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急诊抢救 重度中毒 生物学评分 患者满意度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抢救中优化急救护理的运用效果评价
5
作者 杨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92-0195,共4页
观察优化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抢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9月-2023年9月 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析,,按照随机分组,实验组经优化急救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急救效率、NIHSS、ADL、生化指标。结果 组前神经功能、... 观察优化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抢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9月-2023年9月 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析,,按照随机分组,实验组经优化急救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急救效率、NIHSS、ADL、生化指标。结果 组前神经功能、日常能力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组后ESR、HCT、WBHSV、WBLSV、神经功能、活动能力以及急救效率实验组较优,P<0.05。结论 优化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上实施对于康复质量具有改善意义,有效提升急诊救治效率,减少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稳定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急诊抢救 优化急救护理 急救效率
原文传递
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颅脑外伤急诊抢救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6
作者 徐倩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71-0174,共4页
对小儿颅脑外伤急诊抢救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与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将我院诊疗的颅脑外伤患儿共58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病例,随机分组,对照组29例为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患儿,观察组29例为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的患儿,就护... 对小儿颅脑外伤急诊抢救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与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将我院诊疗的颅脑外伤患儿共58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病例,随机分组,对照组29例为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患儿,观察组29例为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的患儿,就护理效果差异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前:①选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作为对比维度观察指标,观察组检出值对比(VS)对照组检出值结果为(27.08±1.39)分对比(VS)(27.13±2.15)分,判定结果两组无显著维差异,P值>0.05;②选取运动功能评分结果作为对比维度观察指标,观察组检出值对比(VS)对照组检出值结果为(32.15±1.57)对比(VS)对照组(32.26±1.34)分,判定结果两组无显著维差异,P值>0.05;③选取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作为对比维度观察指标,观察组检出值对比(VS)对照组检出值结果为(27.58±1.09)分对比(VS)(27.55±1.25)分,判定结果两组无显著维差异,P值>0.05。护理后:①就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对照组的(24.13±1.27)分VS观察组的(16.12±1.33),观察组明显更低,判定结果为P值<0.05;②就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组的(46.88±1.36)VS对照组的(69.56±2.34)分,观察组明显更高,判定结果为P值<0.05;③就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组的(51.58±2.56)分VS观察组的(78.13±1.96)分,观察组明显更高,判定结果为P值<0.05。就护理总满意率而言,观察组检出值VS对照组检出值为96.55%(28/29)VS 72.41%(21/2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在小儿颅脑外伤急诊抢救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加速患儿恢复,改善护理满意度,对优化护理质量确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急诊抢救 优质护理
下载PDF
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抢救呼吸衰竭行高流量吸氧患者的应用
7
作者 何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20-0123,共4页
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对于急诊抢救呼吸衰竭行高流量吸氧患者产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22年1月份-2022年12月份所收治的50例急诊抢救呼吸衰竭行高流量吸氧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 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对于急诊抢救呼吸衰竭行高流量吸氧患者产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22年1月份-2022年12月份所收治的50例急诊抢救呼吸衰竭行高流量吸氧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结果 通过两组结果对比得出,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各项气血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更优(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通过两组对比结果可得,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急诊抢救呼吸衰竭行高流量吸氧患者临床护理当中,会产生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可以很好地帮助急诊抢救呼吸衰竭行高流量吸氧患者增强日常的呼吸风险管理,帮助减少氧中毒、呼吸道干燥、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危害,更好地改善患者自身气血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应广泛普及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 急诊抢救 呼吸衰竭 高流量吸氧
下载PDF
小剂量肾上腺素与急诊抢救联合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效果分析
8
作者 锁玉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24-0027,共4页
探究小剂量肾上腺素与急诊抢救联合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诊疗的86例重症哮喘患者为研究目标,按照诊疗顺序划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开展急诊抢救,研究组开展小剂量肾上腺素与急诊抢救联合治疗... 探究小剂量肾上腺素与急诊抢救联合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诊疗的86例重症哮喘患者为研究目标,按照诊疗顺序划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开展急诊抢救,研究组开展小剂量肾上腺素与急诊抢救联合治疗。分析两组血气指标、肺功能、生活质量、临床症状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血气指标、肺功能、生活质量、临床效果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肾上腺素与急诊抢救联合治疗的实施,可显著提高患者肺功能水平,改善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肾上腺素 急诊抢救 重症哮喘
原文传递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护理干预效果
9
作者 张军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58-0162,共5页
分析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急诊抢救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比... 分析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8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急诊抢救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总出血量比对照组低,接诊时间、急诊检查时间、术前抢救、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均P<0.05)。观察组入院10min、入院20min体温均比对照组高(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3.45%vs.27.59%,P<0.05)。观察组应变能力、工作效率、服务态度、操作技术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 急诊抢救护理干预可以缩短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时间,确保患者抢救成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急诊抢救护理干预 并发症
下载PDF
双导师制在急诊抢救室护理本科生带教中的应用
10
作者 赵明阶 侯婷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3期0085-0088,共4页
为了提高临床带教效果,优化临床带教方法,将双导师制应用在急诊抢救室中,对比传统带教与双导师制的带教效果。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选自2021年1月-2022年12月时间段内,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实习的80名护理本科生,采用随机数表法... 为了提高临床带教效果,优化临床带教方法,将双导师制应用在急诊抢救室中,对比传统带教与双导师制的带教效果。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选自2021年1月-2022年12月时间段内,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实习的80名护理本科生,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带教组(n=40),给予常规带教方法干预,双导师带教组(n=40),给予双导师带教法干预,对比两组带教效果。结果 双导师带教组实习表现评分、实习考核评分及带教满意度均高于常规带教组(P<0.05)。结论 经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急诊抢救室本科生带教中使用双导师制能有效地提高实习生的实习成绩,并能有效地提高实习指导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导师制 急诊抢救 护理本科生 考核评分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对急诊抢救室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11
作者 黄莹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88-0191,共4页
探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抢救室中的价值,旨在探讨对院内转运安全率和护理满意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8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本院急诊抢救室进行救治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一组对照组、一组研究组,前... 探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抢救室中的价值,旨在探讨对院内转运安全率和护理满意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8月~2023年10月期间,在本院急诊抢救室进行救治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一组对照组、一组研究组,前者(N=100),实施常规护理转运管理,后者(N=100例),给予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情况、各环节耗时情况、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一组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率和意外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环节耗时情况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9.00%),高于对照一组研究结果(92.00%),组间数据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抢救室的救治过程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缩短各环节耗时时间,增加转运安全率,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 急诊抢救 院内转运安全率 护理满意度
原文传递
发展性反馈管理对预防急诊抢救区病人压力性损伤的影响
12
作者 张治萍 周骅 +1 位作者 周婷婷 顾丹凤 《循证护理》 2023年第1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发展性反馈管理在预防急诊抢救区病人压力性损伤方面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我院急诊抢救区收治的53例病人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12月收治54例病人为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压力性损伤(PI)护理管理,研究组接受发展性... 目的:探讨发展性反馈管理在预防急诊抢救区病人压力性损伤方面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我院急诊抢救区收治的53例病人作为对照组,2020年1月—12月收治54例病人为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压力性损伤(PI)护理管理,研究组接受发展性反馈PI护理管理,记录两组病人PI发生率,并评估PI严重程度、PI面积及病人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PI发生率(3.70%)明显低于对照组(16.98%),且损伤面积小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8.15%)高于对照组(7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抢救区病人护理工作中应用发展性反馈管理可有效预防PI发生,有助于提升急诊整体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抢救 压力性损伤 发展性反馈管理 严重程度 护理
下载PDF
结构化沟通模式的交接班在急诊抢救室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王淑玉 郭潋 王圣芳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162-163,共2页
急诊抢救室患者病情比较危急,针对患者的特殊性需要及时护理干预、合理诊治,从而减少临床风险,确保患者尽快恢复.据美国一项健康研究表明,有49%的医护人员因交接班中遗漏患者信息引发不良事件,一些护理人员因沟通能力较差,引发护患冲突[1].
关键词 沟通模式 护理干预 护患冲突 患者信息 沟通能力 急诊抢救 临床风险 交接班
下载PDF
苏北某三甲医院急诊抢救患者疾病谱特点与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梦平 刘萍 +1 位作者 徐渭 张骞峰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分析苏北某三甲医院急诊抢救患者疾病谱特点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该院急诊抢救室收治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就诊资料,统计分析其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急诊抢救室共收治10931例患者,男女比为1.47... 目的分析苏北某三甲医院急诊抢救患者疾病谱特点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该院急诊抢救室收治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就诊资料,统计分析其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急诊抢救室共收治10931例患者,男女比为1.47∶1,年龄以45~74岁为主,占比78.03%。随着年龄增加,患者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也随之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0.451,P<0.001)。抢救室收治患者月高峰为1月、10-12月,日高峰出现在9:00-12:00、16:00和19:00。排名前5位的病种为循环系统疾病3457例(31.6%),症状、体征、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不可归类在他处者3118例(28.5%),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1932例(17.7%),消化系统疾病752例(6.9%),呼吸系统疾病561例(5.1%)。抢救室滞留时间中位数为145 min,最长2.47 d,最短2 min。结论医院应根据急危重症流行病学与疾病谱特点,以及滞留时间,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强多部门协调,提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抢救 流行病学 疾病谱
下载PDF
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在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抢救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正直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3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对其急诊抢救效果的临床影响。方法:从邵武市立医院急诊2017年9月—2022年8月收治的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抽取8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收治时间分组,2017年9月—... 目的:探讨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对其急诊抢救效果的临床影响。方法:从邵武市立医院急诊2017年9月—2022年8月收治的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抽取8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收治时间分组,2017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4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救治模式;2020年10月—2022年8月收治的4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对比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检查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休克缓解时间、抢救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检查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休克缓解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伤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的效果较显著,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以缩短检查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和休克缓解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升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 抢救成功率 急诊抢救
下载PDF
优化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芳 王丹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9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参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试验组行优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依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参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试验组行优化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诊断耗时、护理耗时、诊断至专科治疗的耗时、急救总耗时均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全血低切黏度(WBLSV)、全血高切黏度(WBHSV)、血细胞比容(HCT)、血沉(ESR)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抢救中具有理想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急诊抢救 优化急救护理 急救效率
下载PDF
基于共享决策模型的优化护理模式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栗彤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937-94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共享决策模型的优化护理模式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 目的探讨基于共享决策模型的优化护理模式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配合急救,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共享决策模型的优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记录两组患者45 min好转率、60 min显效率、住院时间、抢救费用、抢救时间、血压、心率、左室缩短分数(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45 min好转率及60 min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护理前,心率慢于护理前,LVFS、LVEF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心率慢于对照组,LVFS、LVE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和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共享决策模型的优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抢救干预后,可有效提高患者干预治疗及预后质量,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决策模型 优化护理模式 老年急性心力衰竭 急诊抢救
下载PDF
早期高压氧急诊抢救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及神经功能保护效果研究
18
作者 姜琳 龚洪申 李正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8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给予早期高压氧(HBOT)急诊抢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ACI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施以常规治疗和HBOT急诊抢救,两组均连续治疗3... 目的分析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给予早期高压氧(HBOT)急诊抢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ACI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施以常规治疗和HBOT急诊抢救,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脑血流灌注指标(CBV、CBF、MTT、TTP)、神经功能指标(NSE、S100B、GFAP、MBP)、血清SICAM-1、ox-LDL、M-CSF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脑血流灌注指标和神经功能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CBV、CBF水平较高,MTT、TTP水平和NSE、S100B、GFAP、MBP水平均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ICAM-1、ox-LDL、M-CSF水平均有所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血清SICAM-1、ox-LDL、M-CSF水平均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低,ADL评分较高(P<0.05)。结论将早期HBOT治疗应用于ACI患者的急诊抢救,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降低神经功能损伤和血清SICAM-1、ox-LDL、M-CSF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高压氧 急诊抢救 脑血流灌注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专职化层级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严 郭朝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8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专职化层级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本院接受急诊抢救的80例脑梗死患者,按抢救中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专职化层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 目的探讨专职化层级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本院接受急诊抢救的80例脑梗死患者,按抢救中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专职化层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分级护理、应急能力、护理操作、风险评估、责任意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急诊分诊时间、检查时间、到院至接受治疗时间、急诊滞留时间及总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急救后3 d,两组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急救后7 d,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蒙特利尔认知评测量表(Mo C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抢救的脑梗死患者展开专职化层级护理可有效提升抢救护理质量及抢救的时效性、有效性,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抢救 脑梗死 专职化层级护理
下载PDF
优质护理视角下的急诊抢救室护理工作研讨
20
作者 施桢丹 葛玲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5期0091-0093,共3页
对于急诊抢救室患者的护理操作来说,护理人员应客观公正地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要,制定针对性地护理方案。经过相关临床研究不难发现,充分发挥优质护理的作用,能从根本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适当扩大优质护理工作的运用范围,可以有效... 对于急诊抢救室患者的护理操作来说,护理人员应客观公正地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要,制定针对性地护理方案。经过相关临床研究不难发现,充分发挥优质护理的作用,能从根本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适当扩大优质护理工作的运用范围,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活动的科学高效性,还能提升医院护理管理工作质量,推动医院各项服务的顺利落实。下面该文主要论述了急诊抢救室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以期给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抢救 优质护理 运用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