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ni-CEX联合MDT在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王川江 刘景仑 +1 位作者 周发春 罗娜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4期114-119,共6页
目的探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联合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在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于医院急诊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2022年6—8... 目的探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联合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在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于医院急诊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2022年6—8月进行规范化培训者为传统培训组,2022年9—11月进行规范化培训者为Mini-CEX联合MDT组。传统培训组35名,给予常规教学方式教学,Mini-CEX联合MDT组35名,给予Mini-CEX联合MDT教学,教学完成后评估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理论成绩及实际操作技能,教学前、后通过Mini-CEX考核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问诊能力、临床诊断、操作能力、查体能力、治疗方案、沟通能力,给予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中文版(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hinese version,CTDI-CV)、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评价,比较2组教学满意度。结果Mini-CEX联合MDT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评分较传统培训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ni-CEX联合MDT组问诊能力、临床诊断、操作能力、查体能力、治疗方案、沟通能力评分较传统培训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ni-CEX联合MDT组CTDI-CV评分较传统培训组低,自主学习能力评分、教学满意度较传统培训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ni-CEX联合MDT组教学满意度(97.14%)较传统培训组高(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运用Mini-CEX联合MDT教学,可提升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理论及实践操作成绩,提升其综合临床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 综合临床能力 评判性思维能力 自学能力
下载PDF
站点式多模式培训在提高急诊科规培护士岗位胜任能力中的应用
2
作者 陈海荣 黄春艳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1期48-50,73,共4页
目的探讨站点式多模式培训在急诊科规培护士技能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规培护士10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分组,2021年7月—2022年6月采用传统式培训方法为对照组,2022年7月—... 目的探讨站点式多模式培训在急诊科规培护士技能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规培护士100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分组,2021年7月—2022年6月采用传统式培训方法为对照组,2022年7月—2023年7月采用站点式培训方法为研究组,两组护士为同一批。比较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岗位胜任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站点式多模式培训后,研究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各项岗位胜任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站点式多模式培训可有效提升急诊科规培护士岗位胜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点式 岗位胜任能力 规培护士 培训 急诊科
下载PDF
持续质量改进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应急能力的影响
3
作者 石咏梅 尤静 石红梅 《循证护理》 2024年第3期554-557,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应急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12月我院急诊科13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共实施6个月。比较实施前后低年资护士的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应急能力等成绩考核情...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急救应急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12月我院急诊科13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共实施6个月。比较实施前后低年资护士的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应急能力等成绩考核情况。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低年资护士的急救理论考核成绩[(90.94±5.79)分]高于实施前[(60.14±6.88)分],急救技能考核成绩[(91.21±8.68)分]高于实施前[(55.15±3.97)分],急救应急能力考核成绩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提高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急救理论和急救技能水平,从而有效提高急救应急能力,不仅培养了低年资护士的综合素养,还有利于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低年资护士 持续质量改进 急救措施 应急能力
下载PDF
基于临床标准病例的混合式教学法在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海军 姜艳 付雷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3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标准病例的混合式教学法在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实习的本科护生60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科顺序将前30人设为对照组,后30人设为实验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标准病例的混合式教学法在急诊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实习的本科护生60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科顺序将前30人设为对照组,后30人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基于临床标准病例的混合式教学法。结果实验组出科考核成绩和实习质量评价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临床标准病例的混合式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护生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成绩,提升实习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标准病例 混合式教学法 急诊科 护理教学
下载PDF
CBL与PBL相结合教学模式在急诊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与评价
5
作者 李雪梅 董智超 +1 位作者 刘杰 魏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4期0133-0136,共4页
探讨C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急诊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7月在我院急诊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100名,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观察组实施CBL与PBL相结合教学。对比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实... 探讨C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急诊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7月在我院急诊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100名,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观察组实施CBL与PBL相结合教学。对比两组实习生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实习生适应性、学习效果、个人意识、独立操作、心理素质、沟通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急诊科临床带教工作中,可以全面提高实习生实习成绩,帮助其尽快适应临床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 PBL 急诊科 临床带教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
6
作者 史秀娥 殷哲 +1 位作者 康福娟 杜波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17-0020,共4页
分析无缝隙护理管理用于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急危重症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管理)60例和探讨组(无缝隙护理管理)60例。对比组间护理满意评分... 分析无缝隙护理管理用于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急危重症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管理)60例和探讨组(无缝隙护理管理)60例。对比组间护理满意评分、转运交接状况、家属和患者SAS评分、急诊抢救指标。结果 本研究中,探讨组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探讨组较参照组的危急值漏交、电话询问和责任推脱的次数更少(P<0.05);探讨组的家属和患者S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探讨组较参照组的确诊时间、转运时间、交接时间、抢救时间更短(P>0.05)。结论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运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理想,有助于提高转运交接和急诊工作效率,缓解家属和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加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急危重症 转运交接 无缝隙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标准化患者结合PBL教学法在急诊科住培学员科内讲课中的应用
7
作者 朱帅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3期0138-0141,共4页
分析标准化患者结合PBL(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用于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课内讲课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住培学员60名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各30人,对照组使用常规教学法,观察组使用标准化患... 分析标准化患者结合PBL(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法用于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课内讲课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住培学员60名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各30人,对照组使用常规教学法,观察组使用标准化患者联合PBL教学法,分析干预后的考核成绩和学生自我评价情况。结果 干预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更高,在学生自我评价问卷中,观察组的评价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组间的考核成绩评分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 标准化患者和PBL教学法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教学质量,反馈评价效果好,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患者 PBL教学法 急诊科 教学能力
下载PDF
急诊科对股骨骨折患者院内转运途中的护理体会
8
作者 吴海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51-0054,共4页
观察研究急诊科对股骨骨折患者院内转运途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2022年9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107例,将其列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细致分为对照组: 53例和观察组: 54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和院内转运途中综合护理方法(... 观察研究急诊科对股骨骨折患者院内转运途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2022年9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107例,将其列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细致分为对照组: 53例和观察组: 54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和院内转运途中综合护理方法(观察组),并对患者的抢救效率、护理有效率、患者转运途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家属护理满意率多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检查时间、治疗时间分别为(11.56±3.32)、(0.49±1.36)、(9.56±2.03)、(55.81±2.79),对照组为(21.63±3.05)、(3.71±1.35)、(16.52±2.35)、(71.56±2.62),两组数据相比差别较大,观察组抢救效率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转运途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与对照组患者的22.64%相比更低,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家属护理满意率为100.00%,与对照组的81.13%相比更高,且数据之间的差异较大,(p<0.05)。结论 院内转运途中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显著,比较适合医院急诊科为股骨骨折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主要作用是缩短患者的接诊时间、分诊时间、检查时间,还可以降低转运途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切实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股骨骨折患者 院内转运途 护理体会
下载PDF
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9
作者 姚小云 李玉肖 +3 位作者 陈亚玲 傅保国 丁娟 郑艳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5,共5页
目的分析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风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某院急诊科进行院内转运的870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受... 目的分析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风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某院急诊科进行院内转运的870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血氧饱和度、急诊B超、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是急诊科危重症患者发生病情不良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血氧饱和度、携氧装置、Ⅲ类管路、护工参与转运是技术不良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AUC分别为0.813,0.756。结论构建的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风险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 不良事件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急诊科护士工作-家庭冲突对组织承诺的影响——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中介作用
10
作者 宋金兰 张佳丽 +5 位作者 龚言红 伍娅菲 姜楠 田梦鸽 吕传柱 殷晓旭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1,共3页
目的 探讨我国急诊科护士工作-家庭冲突对组织承诺的影响机制,为医院管理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7月至8月,对我国急诊科护士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工作-家庭冲突、组织承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 目的 探讨我国急诊科护士工作-家庭冲突对组织承诺的影响机制,为医院管理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7月至8月,对我国急诊科护士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工作-家庭冲突、组织承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结果 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家庭冲突、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是组织承诺的重要影响因素。工作-家庭冲突对组织承诺存在直接效应(β=-0.229,P<0.001),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在工作-家庭冲突和组织承诺之间的中介效应(β=-0.205,P<0.001)占总效应(β=-0.428,P<0.001)的47.9%。结论 医院管理部门应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家庭冲突水平,并增加其积极情感,减少其消极情感,从而提升其组织承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护士 工作-家庭冲突 组织承诺 积极情感 消极情感
下载PDF
动漫短视频联合翻转课堂教学对急诊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11
作者 彭静 李金秀 +1 位作者 谭江红 王晓庆 《护理学报》 2024年第6期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动漫短视频联合翻转课堂教学对急诊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出科成绩、实习满意度及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84名实习护生,按照实习时间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干预组采用动漫短视频联... 目的 探讨动漫短视频联合翻转课堂教学对急诊科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出科成绩、实习满意度及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84名实习护生,按照实习时间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2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干预组采用动漫短视频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后比较2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出科成绩、实习满意度及学习效果。结果 教学后干预组自主学习能力、出科成绩、实习满意度及学习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动漫短视频联合翻转课堂教学应用于急诊科护理教学,能有效提高实习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获得学生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动漫短视频 急诊科 护生 自主学习能力
下载PDF
联合一体化救治的沉浸式剧本设计提高急诊科护士情绪劳动与急救能力的效果评价
12
作者 程萌 孙雪莲 +1 位作者 梁潇 李思颉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47-251,260,共6页
目的 探讨联合一体化救治的沉浸式剧本对急诊科护士情绪劳动与急救能力的干预效果,为提高急诊科护士情绪调节与急救能力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方法 于2021年9月—2022年5月,将60名急诊科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 目的 探讨联合一体化救治的沉浸式剧本对急诊科护士情绪劳动与急救能力的干预效果,为提高急诊科护士情绪调节与急救能力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方法 于2021年9月—2022年5月,将60名急诊科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对照组接受常规院内及科室护理培训,干预组在其基础上开展沉浸式剧本培训及体验演练,共4次,每次40 min,完成整体培训后,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和《情绪劳动量表》对两组护士情绪调节水平进行评定,应用急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给药时间、住院时间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护士急救能力。结果 干预组护士年龄(30.87±3.46)岁,本科学历27人、专科学历2人;对照组护士年龄(29.38±1.63)岁,本科学历28人、专科学历1人。干预组护士的共情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士情绪劳动评分高于对照组,表层扮演评分低于对照组,深层扮演和情绪表达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选择两组护士分别接诊的30名急性脑卒中溶栓患者,干预组患者的溶栓药物进入血管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减少,ASIA中枢损伤严重程度评分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患者总体满意程度(96.67%)较对照组患者(63.33%)明显提升(P<0.05)。结论 沉浸式剧本联合一体化救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能有效提升急诊科护士的共情能力、情绪劳动水平及患者抢救效果,对急诊护士的综合能力提高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护士 一体化救治 沉浸式剧本设计 情绪调节 情绪劳动 急救能力
下载PDF
快速时效管理模式在急诊科预检分诊中的应用
13
作者 丁艳 华娜 王振盛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74-476,480,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预检分诊中应用快速时效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急诊就诊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每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检分诊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快速时效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临... 目的探讨急诊科预检分诊中应用快速时效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急诊就诊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每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检分诊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快速时效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临床指标、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候诊意外情况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挂号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就诊至处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分诊准确率和抢救成功率分别为100.00%和97.65%,高于对照组的91.76%和89.41%(P<0.05)。观察组的候诊意外情况发生率为1.18%(1/85),低于对照组的9.41%(8/85)(P<0.05)。观察组的就诊次序、信息沟通、分诊环境、分诊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科预检分诊中应用快速时效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挂号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就诊至处置时间,降低候诊意外情况发生率,提高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时效管理模式 急诊科预检分诊 候诊意外情况 分诊准确率 抢救成功率
下载PDF
广州某三甲医院急诊科经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特点分析
14
作者 张秀芝 黄清平 张镜开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经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的特点,为明确急诊科救治重点、合理分配急诊医疗资源及优化急诊就诊流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2022年1—12月经广州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的数据,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 目的探讨急诊科经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的特点,为明确急诊科救治重点、合理分配急诊医疗资源及优化急诊就诊流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2022年1—12月经广州120救护车来诊患者的数据,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谱、病情分诊级别、来诊高峰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患者4370例,其中男性患者2287例(占52.3%),女性患者2083例(占47.7%);患者年龄0.1~106.0岁,其中以66岁以上年龄段患者居多,占比62.5%;疾病谱排名前3位的为神经系统疾病(1529例,占比35.0%)、创伤(797例,占比18.2%)、呼吸系统疾病(555例,占比12.7%);预检分诊级别为Ⅰ级患者300例(占6.9%),Ⅱ级1248例(占28.6%)、Ⅲ级2806例(占64.2%)、Ⅳ级16例(占0.4%);来诊的高峰时段为9:00—12:00,779例,占比17.8%。结论急诊医护人员应根据经120来诊患者特征,合理调配急诊医疗资源,进一步优化接诊流程,提高急诊救治能力,保证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院前急救 120救护车 流行病学 疾病谱 预检分诊
下载PDF
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应激与应对策略研究
15
作者 程明雪 张琳 张长敏 《智慧健康》 2024年第4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压力源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描述性方式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本院急诊科工作的112名护士,发放问卷调查其一般资料、压力源量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应对量表,以发现急诊护士心理问题,寻求有效应...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压力源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描述性方式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本院急诊科工作的112名护士,发放问卷调查其一般资料、压力源量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应对量表,以发现急诊护士心理问题,寻求有效应对策略。结果①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包括护理工作与专业、工作量与时间分配、工作环境与资源、患者护理以及管理与人际关系共五方面;②急诊护士由于压力过大易出现抑郁、强迫、焦虑、恐惧以及心理疾病;③针对急诊护士的心理问题,实施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后,发生不良心理问题情况明显降低,与实施应对策略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能够有效减轻急诊护士压力,缓解由于应激源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促进身心健康;应积极采取有效应对策略,构建科室支持系统,以减轻压力,促进急诊护士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职业应激 心理问题 负性情绪 应对策略
下载PDF
急诊科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常规氧疗与经鼻高流量氧疗效果分析
16
作者 王海科 李雅敏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4期0029-0031,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氧疗与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急诊科收治的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02月~2023年0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抢救室与急诊危重症监护室接收的50例心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常规氧疗与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急诊科收治的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02月~2023年0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抢救室与急诊危重症监护室接收的50例心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患者常规氧疗和经鼻高流量氧疗,对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PaCO2及MAP改善幅度更大,且PaO2及SaO2水平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h及6h后,mMRC均低于对照组,且VAS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更快,氧疗模式更换率更低,且总疗效更高(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急诊科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并且其舒适度更高,患者更耐受,能有效降低失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心源性肺水肿 常规氧疗 经鼻高流量氧疗
下载PDF
川渝地区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工作重塑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杨益 李帆 +6 位作者 李金凤 冷远洪 曾梁楠 易子涵 雷铖 周成莉 梁瑞晨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5,共6页
目的 :调查川渝地区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工作重塑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急诊科护士工作重塑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5月—7月采取便利抽样法对川渝地区18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62名急诊科护士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重塑量... 目的 :调查川渝地区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工作重塑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急诊科护士工作重塑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3年5月—7月采取便利抽样法对川渝地区18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62名急诊科护士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重塑量表、工余塑造量表、心理资本问卷、体面劳动感知测量量表、心理脱离量表进行调查,并对工作重塑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工作重塑总分为(61.80±10.52)分;职称、急诊科工作年限、工余塑造、心理资本、体面劳动感知、心理脱离是急诊科护士工作重塑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工作重塑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影响因素较多。护理管理者应关注初级职称、急诊科工作年限较低的急诊科护士,鼓励其参与工余塑造活动,提升其体面劳动感知和心理资本水平,加强心理脱离干预,从而进一步提高急诊科护士工作重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护士 工作重塑 工余塑造 心理资本 体面劳动感知 心理脱离
原文传递
杭州市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工作嵌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汪晨 金瑛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3,共4页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工作嵌入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管理者制订留职策略和培养急诊护理人才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杭州市6所三级综合性医院的267名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嵌入量表、护士工作...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工作嵌入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管理者制订留职策略和培养急诊护理人才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杭州市6所三级综合性医院的267名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嵌入量表、护士工作环境量表和心理资本量表等对其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工作嵌入总分为(70.52±13.72)分,护士工作环境总分为(92.52±16.10)分,心理资本总分为(87.41±17.45)分。不同年龄、职位、聘用方式、工作年限、平均月收入和每月夜班频次的急诊科护士工作嵌入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诊科护士工作环境总分与工作嵌入总分呈正相关(r=0.866,P<0.01)。护士工作环境、心理资本和平均月收入是影响急诊科护士工作嵌入的主要因素,可解释急诊科护士工作嵌入总变异程度的77.8%。结论急诊科护士工作嵌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管理者可从改善护理工作环境、完善薪资收入和不断开发心理资本等方面,提升急诊科护士工作嵌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护士 工作嵌入 留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准时制交互培训模式在快速提升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能力中的应用
19
作者 王思潼 朱爽 +2 位作者 马奔 陈娣 马瑞珩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探讨准时制交互培训模式在快速提升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0年6月—2022年6月抽取沈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58名急诊科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准时制交互培训。培训前及完成交互培训后对低年资护士进行... 目的:探讨准时制交互培训模式在快速提升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20年6月—2022年6月抽取沈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58名急诊科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准时制交互培训。培训前及完成交互培训后对低年资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急诊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并于完成交互培训后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准时制交互培训认可度评价。结果:培训后,低年资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由(88.96±5.79)分上升为(94.00±3.41)分,电除颤、心肺复苏、血液灌流、穿脱隔离衣的操作考核成绩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急诊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总分由(153.98±18.72)分上升为(190.58±16.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年资护士对准时制交互培训总体认可度较高,为96.55%。结论:采用准时制交互培训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快速、高效的短期培训,有利于在短期内打破急诊科护士核心能力参差不齐的壁垒,在人力资源短缺情况下确保急诊工作正常运行,实现服务水平的稳定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时制教育 交互培训模式 急诊科 低年资护士 护理管理 人力资源
下载PDF
标准化模拟实训教学在急诊科实习生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余潇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观察标准化模拟实训教学模式在急诊科实习生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参与急诊科实习生护理教学的实习护生78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名)、标准化模拟实训教学组(39名),对比临床教学效果。结果:... 目的:观察标准化模拟实训教学模式在急诊科实习生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参与急诊科实习生护理教学的实习护生78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名)、标准化模拟实训教学组(39名),对比临床教学效果。结果:教学4周后,标准化模拟实训教学组的护理理论掌握分数、学习积极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急救护理技术掌握评分、应急能力及处理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教学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标准化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用于急诊科实习生护理教学,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可显著提高学生相关知识技能掌握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模拟实训教学 急诊科 实习 护理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