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4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罗非班结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应用于老年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曹慧 丁晓秋 李盼盼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糖尿病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接受急诊PCI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糖尿病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接受急诊PCI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和对照组(不接受替罗非班治疗)。主要评估指标为术后的血流得分、心脏超声指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PCI术后的TMPⅡ级和TIMIⅢ级血流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尤其在LVEF、CI和SVI方面。观察组心脏超声指标LVEDD和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替罗非班治疗能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并优化射血分数。两组在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上没有显著差异,证明替罗非班的安全性。结论替罗非班结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老年AMI并发糖尿病患者中能显著改善治疗效果,且不增加患者的并发症风险,为一稳定、安全和可靠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老年AMI 糖尿病 治疗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达格列净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林小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27-030,共4页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达格列净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广西崇左市宁明县人民医院76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2022年1-2023年12月)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手段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观察...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达格列净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广西崇左市宁明县人民医院76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2022年1-2023年12月)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手段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观察组(38例、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达格列净),全面分析治疗价值。结果 观察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心功能、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达格列净对心功能的修复有积极影响,且可减轻炎症,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达格列净 心功能 炎症因子水平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郑恒 甘受益 +1 位作者 付婧 李宾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209-1218,共10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冠状动脉内注射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心内科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按照术中患者在支架植入...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冠状动脉内注射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心内科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按照术中患者在支架植入前经指引导管靶向注射药物的不同,分为替罗非班组(70例)与重组人尿激酶组(70例),比较2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梗死相关动脉ST段回落值(STR)、血浆D-二聚体、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记录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情况等。结果与替罗非班组比较,重组人尿激酶原组患者TIMI血流水平、LVEF、血浆D-二聚体、STR≥70%患者比例均明显升高,而慢血流/无复流与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人尿激酶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有降低趋势,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可显著改善STEMI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和预后,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尿激酶原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总缺血时间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
4
作者 张涛 李爱敏 +3 位作者 张金霞 顾晓龙 龙锋 向定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6-982,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发病720 min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患者的总缺血时间(TIT)与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发病720 min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患者的总缺血时间(TIT)与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胸痛中心1812例接受PPCI且TIT≤720 min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及Cox回归模型分析TIT与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年内MACE发生风险的关联,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函数分析TIT与MACE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1812例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为3.26%;在存活出院的1651例患者中,1年内MACE发生率为6.84%。RCS分析结果显示,TIT与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年内MACE发生风险均呈近似对数线性关系,MACE发生风险随着TIT延长而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TIT≤480 min的患者相比,TIT>480 min的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风险增加了77.7%(OR=1.777,95%CI:1.020~2.929,P=0.03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TIT≤280 min的患者相比,TIT>280 min的患者出院后1年内MACE发生风险增加106.7%(HR=2.067,95%CI:1.384~3.089,P<0.001)。结论:当TIT超过480 min时,PPCI术后STEMI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当TIT超过280 min时,其出院后1年内MACE发生风险也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总缺血时间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健康赋权的影响因素调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
5
作者 章曼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8期182-184,共3页
目的 调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健康赋权的影响因素,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39)与研究组(分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实施... 目的 调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健康赋权的影响因素,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39)与研究组(分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n=39)。对比两组的心率、血压、健康赋权情况、遵医行为、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结果 在心率、血压及健康赋权评分方面,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均P <0.05)。在遵医行为评分与左室射血分数上,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在最大运动功率、无氧阈及峰值耗氧量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根据影响因素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健康赋权状况,降低心率和血压,提高运动能力、提高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健康赋权 针对性护理 心功能
下载PDF
基于单支架植入和双支架植入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比较
6
作者 陈志明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4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单支架和双支架植入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广西桂东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单双号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 目的:探讨单支架和双支架植入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广西桂东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单双号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单支架植入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研究组患者实施双支架行急诊PCI。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动脉造影、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PCI操作时间、术中X线透视长于对照组,造影剂用量多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分支动脉检查3级残余狭窄检出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更高(P<0.05)。结论:相较于单支架植入,双支架植入行急诊PCI的效果更好,可改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动脉造影结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支架植入 双支架植入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动脉造影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研究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李雪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65-168,共4页
探究为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对患者各方面造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可纳入研究的本院患者共计68例作为回顾性分析范本,为保证研究成果的科学性,选取时间较长:2023年4月-2024月4月。为剔除... 探究为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对患者各方面造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可纳入研究的本院患者共计68例作为回顾性分析范本,为保证研究成果的科学性,选取时间较长:2023年4月-2024月4月。为剔除人为主观原因的误差,本次分析分组采用了随机数字摇号抽取,均分为2组(常规组=对照组=34),对照组采用了关键环节超前护理模式,纳入分析指标为心脏恢复、并发症、生活质量等。结果 干预后两组情况都在好转,但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更理想,在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更少,患者在护理后生活质量提升更明显,同时患者对护理有更高的满意度(P<0.05)。结论 给予出现急性心肌梗死需要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关键环节超前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同时有利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关键环节超前护理 应用效果
原文传递
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的建立及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8
作者 王琦 李虎 +3 位作者 欧东波 谢中培 刘迎雪 刘玉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1144-1147,共4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探索并建立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收集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实施前后各40例行急诊PCI的病人,分为急救护理流程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接受常规治疗但护理...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探索并建立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收集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实施前后各40例行急诊PCI的病人,分为急救护理流程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接受常规治疗但护理方式不一样。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急救护理时间、门-导管室(D-to-C)时间、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的差异。结果实行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后,首份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及静脉通路时间分别为(8.3±1.7)、(10.8±2.3)、(3.5±1.1)min,显著短于常规护理时间(P<0.05);同时,D-to-C时间、D-to-B时间分别为(11.9±3.5)、(40.4±19.7)min,均优于常规护理(P<0.05)。D-to-B时间<90 min例数为33例(82.5%),常规护理组为25例(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可以提高护理效率,缩短急诊PCI救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救护理流程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门-导管室时间 门-球囊扩张时间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期间预后分析 被引量:20
9
作者 陈晨阳 黄亿源 +1 位作者 周胜华 方臻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86-1192,共7页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病例资料,旨在探讨影响急诊PCI治疗A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病例资料,旨在探讨影响急诊PCI治疗A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急诊PCI治疗AMI的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事件组及非事件组,比较两组间可能引起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2%(67/304);通过t检验或χ2检验发现:肌酐,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红细胞比容,白细胞、年龄>75岁,Killip分级≥2级,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 MI)血流≤2级,术前发生心律失常、多支病变,术后2 h ST段回落率<50%,长就诊至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2B)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结果显示:红细胞比容(red blood cell specific volume,HCT)、N端脑钠肽激素原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Ki l lip分级≥2级、术后TI MI血流≤2级、术后2 h ST段回落率<50%、长D2B时间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HCT,NT-pro BNP,Killip分级≥2级,术后TIMI血流≤2级,术后2 h ST段回落率<50%、长D2B时间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上述高危患者进行积极的监测与处理,能够有效改善A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预后,减少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血管不良事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早期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梁欣 杨蓉 +2 位作者 何翠竹 苏斐 王艳微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6858-6859,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5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系统的早期康复指导,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的术后活动状态显...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5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系统的早期康复指导,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的术后活动状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主观感受、心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不会对患者心绞痛发作及心脏功能的恢复造成影响,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比伐卢定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必龙 朱春甲 +5 位作者 汪坤 周杰 严凌 艾阳 黄多新 叶露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比较比伐卢定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加肝素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5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23例)和替罗非班加... 目的:比较比伐卢定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加肝素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5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23例)和替罗非班加肝素组(32例)。所有患者在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比伐卢定组:在急诊PCI术前静脉给予比伐卢定负荷量0.75 mg/kg,术中以1.75 mg/(kg·h)持续静脉点滴,术后以0.2 mg/(kg·h)持续静脉点滴4-20 h。替罗非班加肝素组:术前静脉内注入10μg/kg替罗非班,然后以0.075μg/(kg·h)持续静脉滴注24-36 h,同时静脉内注入普通肝素100 U/kg。观察两组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2 h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两组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比伐卢定组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ST段回落百分比(91.3%和93.7%),TIMI 3级血流比例(95.9%和9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0%和18.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时,比伐卢定与替罗非班加肝素相比有相同的疗效,临床出血率低,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伐卢定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普通肝素
下载PDF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联合CAMI-STEMI评分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生存状况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12
作者 闫小菊 李勇 +2 位作者 郭丽娟 李占虎 李凤德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中国心肌梗死注册登记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CAMI-STEMI)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急诊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生存状况的预测价值.方...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中国心肌梗死注册登记研究-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CAMI-STEMI)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急诊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生存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行急诊PCI治疗的269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6个月内有无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HMGB1、NT-proBNP水平与CAMI-STEMI评分,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三者对PCI术后MACE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PCI术后出现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①PCI术后6个月内共有51例患者发生MACE,发生率为19.0%,其中支架内血栓28例、再发心肌梗死10例、恶性心律失常7例、心力衰竭5例、心源性死亡1例.预后不良组患者术前血清HMGB1、NT-proBNP水平与CAMI-STEMI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3.90±1.36)μg/L比(2.79±1.18)μg/L,(1830.45±237.53)pg/L比(642.02±121.4)pg/L,(3.63±1.33)比(1.96±0.86);P均<0.05].②术前血清HMGB1、NT-proBNP水平、CAMI-STEMI评分对MACE发生具有中等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786、0.792、0.853),三者联合对术后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更高(AUC为0.901).③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梗死位于血管近段、发病至心肌再灌注时间、术前血清HMGB1、NT-proBNP水平、CAMI-STEMI评分均是MACE出现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血清HMGB1、NT-proBNP水平与CAMI-STEMI评分是术后生存状况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CAMI-STEMI评分价值最高,三者联合的预测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 1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CAMI-STEMI评分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锐 吴校林 +3 位作者 李彬 马可中 刘文卫 陶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99-1301,共3页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59例,分为急诊PCI组34例和非急诊PCI组25例,检测入院即刻、入院后7d血浆NT-proBNP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入院即...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59例,分为急诊PCI组34例和非急诊PCI组25例,检测入院即刻、入院后7d血浆NT-proBNP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入院即刻两组NT-pro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7d急诊PCI组NT-proBNP浓度显著低于非急诊PCI组(P<0.01)。结论急诊PCI能够减少AMI患者血浆NT-proBNP的释放,降低室壁张力,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N-末端脑钠肽前体
下载PDF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流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小芳 徐标 +3 位作者 宋杰 王涟 张荣林 施广飞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35-537,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流(心肌梗死血栓溶解后血流)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和造影资料,应用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的方法,分析可能影响急...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流(心肌梗死血栓溶解后血流)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和造影资料,应用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的方法,分析可能影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梗死血栓溶解后血流的临床和介入操作的相关因素。结果共入选75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心肌梗死血栓溶解后血流3级者60例(占80%),心肌梗死血栓溶解后血流≤2级者15例(占20%)。单变量分析表明梗死相关血管直径、球囊扩张次数、置入支架数量和直径、支架内扩张次数、有无糖尿病史、症状发作至急诊室就诊时间、症状发作至导管室时间、症状发作至血流开放时间可明显影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梗死血栓溶解后血流(P均<0.05);多变量分析表明梗死相关血管直径、球囊扩张次数、有无糖尿病史、症状发作至急诊室就诊时间可独立影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梗死血栓溶解后血流(P均<0.05)。结论梗死相关血管直径、球囊和支架扩张次数、有无糖尿病史、症状发作至血流恢复时间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梗死血栓溶解后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血栓溶解后血流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比伐卢定与替罗非班加肝素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 被引量:18
15
作者 徐会圃 刘长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0-433,共4页
目的:比较比伐卢定与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加肝素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43例)和替罗非班加肝素组(43例)。所... 目的:比较比伐卢定与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加肝素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43例)和替罗非班加肝素组(43例)。所有患者在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比伐卢定组:在急诊PCI术前首先静脉给予比伐卢定负荷量(0.75 mg/kg),然后,以1.75 mg/(kg·h)持续静脉点滴4 h。替罗非班加肝素组:术前静脉内注入10μg/kg替罗非班,然后以0.075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36 h,同时静脉内注入普通肝素100 U/kg。观察两组PCI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降百分比;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检测两组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并观察两组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比伐卢定组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ST段回降百分比、TIMI3级血流比例、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NT-proBNP水平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消化道出血、咯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比伐卢定组2型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时,比伐卢定与替罗非班加肝素相比有相同的疗效,但出血并发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比伐卢定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普通肝素
下载PDF
冠脉内注射前列地尔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广成 安佰富 +1 位作者 张雪莲 刘和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4540-4541,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冠脉内注射前列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组织灌注水平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STEMI急诊PCI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行PCI治疗,试验组...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冠脉内注射前列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组织灌注水平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STEMI急诊PCI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行PCI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开通血管后冠脉内注射前列地尔。观察两组心肌组织灌注水平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TFG)Ⅲ级获得率及术后1 h ST段回落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校正TIMI血流计数帧数(CTFC)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中慢血流和院内MACE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无复流及30 d的MACE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TEMI患者PCI术中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冠脉内注射前列地尔可改善心肌微循环,增加心肌灌注,减少慢血流及院内M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前列地尔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应用药物涂层球囊处理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力 朱超 +6 位作者 崔贺贺 刘青波 马国栋 李东宝 赵慧强 陈晖 李虹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01-207,共7页
目的评估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的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VLST)患者,术中应用药物涂层球囊(DCB)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自2018年8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完成急诊PCI手术746例,其中VLST患者共38例... 目的评估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的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VLST)患者,术中应用药物涂层球囊(DCB)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自2018年8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完成急诊PCI手术746例,其中VLST患者共38例,收集临床信息,分析其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并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评估其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DCB处理罪犯病变,其中7例联合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手术成功率为100%,住院期间无严重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30 d随访中,有2例(5.3%)因心力衰竭再入院。1年随访中MACCE发生率为7例(18.4%),其中非致死性脑卒中1例(2.6%),心力衰竭再入院3例(7.9%),非致死性心肌梗死3例(7.9%),包括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1例(2.6%)。在中位时间为16个月的长期随访中,MACCE发生率为36.8%,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为7例(18.4%),TLR为5例(13.2%),心力衰竭再入院3例(7.9%),非致死性脑卒中2例(5.3%)。Kaplan-Meier估测长期无MACCE生存率为(56.1±9.6)%。结论急诊PCI术中应用DCB处理VLST手术成功率高,短期预后较好;长期随访发现可获得相对较低的TLR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血栓形成 药物涂层球囊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比伐卢定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郭文波 徐会圃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427-2430,共4页
目的探讨比伐卢定对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比伐卢定+PCI)59例和对照组(普通肝素+PCI)57例。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 目的探讨比伐卢定对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比伐卢定+PCI)59例和对照组(普通肝素+PCI)57例。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术后12 h及7、30 d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并观察术后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绞痛发作、再次心肌梗死、急性心衰、心源性猝死)和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急诊PCI术后TIMI 3级血流比例,术后12 h血清NT-proBNP水平及超声心动图LVEDd、LVE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min心电图回落百分比,7、30 d血清NT-proBNP水平及LVEDd、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比伐卢定组术后30 d内MACE和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比伐卢定能明显改善急诊PCI患者术后心功能,并减少MACE及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比伐卢定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普通肝素:N末端脑钠肽前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