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在枣、梨和苹果果实上的致病性分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武海燕 李长水 +3 位作者 马庆周 尹新明 耿月华 张猛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47-50,共4页
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可侵染多种果树引起产前及产后果实黑斑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不同果树来源的链格孢是否能交互传染还不清楚。本文探讨了引起北方枣、梨和苹果果实黑斑病的链格孢在这3种果实上的致病性分化和交互致病性... 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可侵染多种果树引起产前及产后果实黑斑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不同果树来源的链格孢是否能交互传染还不清楚。本文探讨了引起北方枣、梨和苹果果实黑斑病的链格孢在这3种果实上的致病性分化和交互致病性,明确其交互传染特性。从北方不同地区果园采集枣、梨和苹果的黑斑病病果样品,通过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然后进行纯化及鉴定。利用离体果实接种法对分离到的各个病菌分别在枣、梨、苹果的果实上进行致病性测定,分析了其致病性的差异。结果显示:从3种病果实上共分离出45株链格孢,其中对枣、梨和苹果表现出强致病性的分别为5、11、7株,表现为弱致病的分别为17、8、20株;对3种果实的致病性均在次强等级以上的有6株,致病性均为弱等级的有3株,而在3种果实上致病性等级表现为次强等级以上的菌株有30株,占到总菌株的66.6%。总之,枣、梨和苹果病果上的链格孢存在致病性分化现象,并在这3种果实上是可以交叉侵染致病,互为侵染源。因此,在病害防治方面,临近的不同果园对黑斑病需联防联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格孢 致病性分化 交互致病
下载PDF
直肠恶性黑素瘤伴异源性分化1例
2
作者 邹萍 胡怀远 +1 位作者 陈雅萍 刘岩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855-856,共2页
病人男,75岁,大便形状异常2月余在外院就诊。大便形状不规则,排便后肛门有肿物脱出,可自行还纳,偶有大便带血,无腹痛腹胀等症状。外院肠镜显示:直肠占位。病理结果:(直肠)梭形细胞恶性肿瘤,需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进一步分型。病人前往我... 病人男,75岁,大便形状异常2月余在外院就诊。大便形状不规则,排便后肛门有肿物脱出,可自行还纳,偶有大便带血,无腹痛腹胀等症状。外院肠镜显示:直肠占位。病理结果:(直肠)梭形细胞恶性肿瘤,需做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进一步分型。病人前往我院就诊,同时来病理科会诊。病人选择行腹腔镜下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术。术后病理示:(直肠)隆起型恶性黑素瘤伴异源性分化。术后随访13个月。巨检:附肛肠管一段,长12.0 cm,肠管部分已破开,距肛缘4.0 cm处齿状线上见一息肉样肿块,3.2 cm×3.3 cm×3.5 cm,灰红、暗红、灰褐,切面灰红、灰白、棕褐色,带短蒂(见图1)。镜检: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呈上皮样或梭形细胞样。上皮样区域瘤细胞呈弥漫状排列,瘤细胞不规则形,核大圆形或卵圆形,核仁大且红染,部分细胞排列呈假性菊花团样,可见少量瘤巨细胞,核分裂象易见(见图2),上皮样细胞区域中可见少量黑色素(见图3);梭形细胞区显示梭形细胞呈束状交错排列,核呈长椭圆形、胖梭形,异型性明显,可见大量瘤巨细胞,核分裂象易见(见图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 平滑肌肉瘤 异源性分化
下载PDF
脂多糖诱导外泌体对牙髓干细胞牙源性分化的影响及机制
3
作者 梁羽 谭旭 +2 位作者 邹琼怡 赖扬帆 梁燕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914-924,共11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诱导分泌的外泌体对人牙髓干细胞(HDPSC)牙源性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提取、分离及培养HDPSC,采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鉴定细胞,观察成牙/成骨、成脂诱导HDPSC多向分化,筛选最适浓度LPS诱导HDPSC分泌外泌体、...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诱导分泌的外泌体对人牙髓干细胞(HDPSC)牙源性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提取、分离及培养HDPSC,采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鉴定细胞,观察成牙/成骨、成脂诱导HDPSC多向分化,筛选最适浓度LPS诱导HDPSC分泌外泌体、并提取外泌体,将HDPSC分为阴性对照组(PBS)、正常外泌体HDPSC组(N-HDPSC exo)及LPS诱导HDPSCs分泌的外泌体组(L-HDPSC exo),采用细胞增殖检测(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各组HDPSC成骨分化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HDPSCs中ALP、重组人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牙本质涎蛋白(DSP)及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X2)成骨标志基因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DPSCs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1)、磷酸化SMAD家族成员2/3(p-SMAD2/3)、SMAD蛋白家族成员2/3(SMAD2/3)及SMAD蛋白家族成员4(SMAD4)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并鉴定的牙髓干细胞,成脂诱导可见红色发亮脂滴,成骨诱导可见钙化结节;LPS诱导HDPSC分泌的外泌体符合其结构特征并且可被HDPSC所摄取;L-HDPSC exo组较N-HDPSC exo组和PBS组细胞增殖能力增加、凋亡水平下降、ALP染色程度增加(P<0.05),ALP、DMP-1、DSP及RUNX2表达增加(P<0.05),TGFβ1、TGFβR1、p-SMAD2/3、SMAD2/3及SMAD4表达增加(P<0.05)。结论LPS诱导HDPSC分泌的外泌体可促进HDPSC增殖及细胞活力,并可促进其向成牙/成骨向分化,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参与诱导正常牙髓干细胞牙源性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脂多糖 人牙髓干细胞 共培养 TGFβ1/SMADs信号通路 牙源性分化
下载PDF
新疆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性分化监测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段维军 李国英 +3 位作者 张莉 郭立新 冶海林 龚双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24-328,共5页
对新疆棉区采集的35个棉花黄萎病菌代表性菌系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鉴别寄主法测定及营养亲和群研究。依据鉴别寄主法测定结果,新疆棉花黄萎病菌可分为强、中、弱三种致病型,其中以中等致病类型居多。营养亲和群测定将新疆棉花黄萎病... 对新疆棉区采集的35个棉花黄萎病菌代表性菌系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鉴别寄主法测定及营养亲和群研究。依据鉴别寄主法测定结果,新疆棉花黄萎病菌可分为强、中、弱三种致病型,其中以中等致病类型居多。营养亲和群测定将新疆棉花黄萎病菌分为2个亲合群,其中一个亲合群中的所有菌系均与标准落叶型菌系相亲和,另一亲和群中的所有菌系与标准非落叶型菌系相亲和,从而证实在新疆存在落叶型黄萎菌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棉花 黄萎病菌 致病性分化 监测 营养亲和群 生物学特 鉴别寄主法
下载PDF
新疆南部棉区黄萎病菌种群致病性分化及变异 被引量:19
5
作者 韩宏伟 任毓忠 +3 位作者 刘培源 张莉 李春 李国英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7-152,共6页
采用鉴别寄主法和特异性引物PCR检测技术对采自新疆南部(南疆)棉区的36个棉花黄萎病菌菌系进行检测,以期明确其病原种群致病性分化及变异情况。鉴别寄主法测定结果显示:供试菌系中致病性强、中、弱的菌系分别为27个、4个和5个,各占75.0%... 采用鉴别寄主法和特异性引物PCR检测技术对采自新疆南部(南疆)棉区的36个棉花黄萎病菌菌系进行检测,以期明确其病原种群致病性分化及变异情况。鉴别寄主法测定结果显示:供试菌系中致病性强、中、弱的菌系分别为27个、4个和5个,各占75.0%,11.1%和13.9%。特异性引物(ND1/ND2和D1/D2)PCR检测结果显示,供试36个菌系中落叶型菌系12个,占33.3%;非落叶型菌系24个,占66.7%。经统计,落叶型菌系的致病力明显高于非落叶型菌系,其平均病指分别为43.8和31.8。接种试验证明,无论落叶型菌系和非落叶型菌系,接种后都可产生落叶症状,但落叶的情况有明显差别,落叶症状的轻重不仅与菌系的致病类型有关,还与棉花品种的抗病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萎病菌 致病性分化 致病类型 落叶症状 新疆南疆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性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8
6
作者 陈克明 葛宝丰 +4 位作者 马慧萍 刘兴炎 白孟海 马丽萍 吕明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42-645,632,共5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性分化的影响,了解其是否具有促进骨形成活性。方法将10-8、10-7、10-6、10-5和10-4mol/L 5种浓度的淫羊藿苷分别加入原代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rBMSCs)中,采用MTT法分析细胞增殖...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性分化的影响,了解其是否具有促进骨形成活性。方法将10-8、10-7、10-6、10-5和10-4mol/L 5种浓度的淫羊藿苷分别加入原代培养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rBMSCs)中,采用MTT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在成骨性诱导培养条件下,比较淫羊藿苷组和不加药的对照组间在碱性磷酸酶阳性克隆数(CFU-FALP)、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素分泌量、钙盐沉积量和钙化结节数等方面的差异,采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成骨性分化的标志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淫羊藿苷无促进细胞增殖活性,但10-5mol/L及更高浓度抑制细胞增殖。10-5mol/L淫羊藿苷强烈促进原代培养rBMSCs的成骨性分化,表现在加药组的CFU-FALP数量、胞内ALP活性、骨钙素分泌量、钙盐沉积量和钙化结节数等在培养不同阶段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包括骨涎蛋白、骨桥素、类胰岛素-I和BMP2等在内的多种标志蛋白和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水平也显著提高。结论淫羊藿苷强烈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性分化,表明其具有促进骨形成生理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骨髓基质干细胞 成骨性分化 增殖
下载PDF
淫羊藿苷与其代谢产物淫羊藿次苷Ⅱ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性分化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翟远坤 葛宝丰 +3 位作者 陈克明 马慧萍 明磊国 李志锋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96-1900,共5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与其主要代谢产物——淫羊藿次苷Ⅱ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marrow stromal cells,rBMSCs)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rBMSCs,以5×10-5mol/L的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对rBMSCs的...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与其主要代谢产物——淫羊藿次苷Ⅱ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marrow stromal cells,rBMSCs)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rBMSCs,以5×10-5mol/L的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对rBMSCs的成骨性分化进行药物干预,比较淫羊藿苷组、淫羊藿次苷Ⅱ组和不加药的对照组之间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碱性磷酸酶阳性克隆数(CFU-FALP)、骨钙素分泌量、钙盐沉积量以及钙化结节数量的差异,RTReal-Time PCR法检测bFGF、IGF-1、Osterix和Runx-2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均可显著增强rBMSCs的ALP活性,促进钙盐沉积和骨钙素的分泌,增加CFU-FALP和钙化结节数量,提高bFGF、IGF-1、Osterix和Runx-2的mRNA水平,但淫羊藿次苷Ⅱ的活性明显高于淫羊藿苷。结论:淫羊藿次苷Ⅱ促进rBMSCs成骨性分化的活性高于淫羊藿苷,提示淫羊藿苷可以通过口服途径给药,其代谢物是发挥抗骨质疏松活性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次苷Ⅱ 淫羊藿苷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性分化
原文传递
核盘菌对油菜、向日葵和大豆的侵染及其致病性分化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永红 王灏 +2 位作者 李建厂 王道杰 李殿荣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6-492,共7页
通过对从陕西大荔采集的油菜及其后茬向日葵上的核盘菌和从新疆阿勒泰的向日葵上采集的核盘菌样品进行单菌 核分离、培养和纯化,比较其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重、菌落形态、致病力强弱及菌株的草酸累积等,将两地的核盘菌分成 A、B、C三... 通过对从陕西大荔采集的油菜及其后茬向日葵上的核盘菌和从新疆阿勒泰的向日葵上采集的核盘菌样品进行单菌 核分离、培养和纯化,比较其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重、菌落形态、致病力强弱及菌株的草酸累积等,将两地的核盘菌分成 A、B、C三种类型,其中A类来源于陕西大荔的油菜和向日葵,B、C类来源于新疆阿勒泰的向日葵。不同类型核盘菌对于 不同寄主的致病力存在着分化现象,A、B类菌株生长正常、菌落均匀旺盛,B类对油菜、向日葵和大豆的致病力较强,草酸 产量较高;而A类仅对油菜和向日葵的致病力较强对大豆的致病力很弱,但草酸产量最高。C类菌株生长异常,菌落稀疏 不均匀,对3种作物的致病力均弱,草酸产量较低。2001年田问调查亦表明:A类菌株可导致油菜、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 但未见其使大豆致病,由此提出油菜茬后,不宜种植向日葵,二者应与小麦、玉米等实行较长周期的轮作。本文也同时对各 菌株进行了RAPD分析和菌丝体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间的遗传多样性表现丰富但未发现与其致病性分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盘菌 侵染 致病性分化 亲和
下载PDF
温度对江黄颡鱼性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程晓春 林丹军 尤永隆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80,共8页
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江黄颡鱼原始生殖细胞(PGCs)迁移、生殖嵴生成和性腺分化,并且探讨在不同温度培育下性腺分化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1日龄仔鱼PGCs位于鱼体中肠背方的脏壁中胚层中;5日龄时,PGCs迁移到背方的腹膜上皮;8日龄时,生殖嵴形... 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江黄颡鱼原始生殖细胞(PGCs)迁移、生殖嵴生成和性腺分化,并且探讨在不同温度培育下性腺分化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1日龄仔鱼PGCs位于鱼体中肠背方的脏壁中胚层中;5日龄时,PGCs迁移到背方的腹膜上皮;8日龄时,生殖嵴形成;14日龄时,原始性腺形成;23日龄时,性腺开始分化。从孵化后的第10天开始,分别用(20±0.5)、(24±1.0自然水温、对照组)、(30±0.5)和(34±0.5)℃4种水温培育仔鱼达25天。实验结束后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和(20±0.5)℃组的雌、雄性比接近1∶1(分别为1∶1.09和1.22∶1);(30±0.5)℃组的为1∶4.89,雄性率达(83.3±0.7)%;(34±0.5)℃组的为2.85∶1,雄性率仅为(26.4±0.4)%。提示(30±0.5)℃可使幼鱼性腺发育趋向雄性,(34±0.5)℃则使幼鱼性腺发育趋向雌性。实验结果表明,江黄颡鱼的性分化是属于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黄颡鱼 性分化 温度
下载PDF
淫羊藿次苷Ⅱ通过激活雌激素信号通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性分化 被引量:25
10
作者 翟远坤 陈克明 +3 位作者 葛宝丰 马慧萍 明磊国 程国政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51-1457,共7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eⅡ,ICSⅡ)对大鼠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rBMSCs)成骨性分化过程中雌激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rBMSCs,采用1×10-5 mol.L-1的ICSⅡ进行药物干预... 目的研究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eⅡ,ICSⅡ)对大鼠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rBMSCs)成骨性分化过程中雌激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rBMSCs,采用1×10-5 mol.L-1的ICSⅡ进行药物干预,比较ICSⅡ组、ICI组(ICI 182.78)、ICSⅡ+ICI组、Estrogen组、Esreogen+ICI组和不加药的对照组之间雌激素通路相关因子(包括ERα、PR和PS-2)的表达量,同时对比各组之间的成骨性指标,包括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和Ⅰ型胶原分泌量及钙盐沉积量。提取TotalRNA,Real Time RT-PCR检测Runx-2、Osterix(OSX)、ERα、PR、及PS-2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提取总蛋白,Westernblot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ERα、PR和PS-2的分泌量。结果 ICSⅡ可明显增强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促进骨钙素、Ⅰ型胶原蛋白的分泌和钙盐沉积,与成骨性分化相关的因子OSX和Runx-2的基因表达量也升高,但这些效应均可被雌激素通路的特异性阻断剂ICI 182.780所抑制。结论 ICSⅡ可促进rBMSCs的成骨性分化,但采用ICI 182.780阻断雌激素信号通路后,成骨性分化的指标随之降低,提示ICSⅡ是通过激活雌激素信号通路来促进rBMSCs成骨性分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次苷Ⅱ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性分化 I型胶原 雌激素信号通路 雌激素受体Α ICI182.780
下载PDF
淫羊藿总黄酮含药血清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成骨性分化 被引量:33
11
作者 马慧萍 贾正平 +4 位作者 张汝学 陈克明 任俊 李茂星 王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20-422,428,共4页
目的 研究淫羊藿总黄酮(Total flavonoid extract of Eimedium sagittatum,TFE)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y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增殖和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将TFE和含淫羊藿总黄酮大鼠血清(Serum of rats administered TFE,SES... 目的 研究淫羊藿总黄酮(Total flavonoid extract of Eimedium sagittatum,TFE)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y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增殖和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将TFE和含淫羊藿总黄酮大鼠血清(Serum of rats administered TFE,SES)分别以不同浓度加入大鼠MSCs培养液中,进行细胞增殖和成骨性分化的分析。细胞增殖分析采用MTT法,成骨性分化则检测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钙盐沉积量等分化指标。结果TFE直接加入培养液对:MSCs增殖无明显影响,SES则强烈刺激细胞增殖,成倍增加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克隆数。TFE不影响MSCs的成骨性分化,但SES显著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分泌量和钙盐沉积量。结论 淫羊藿总黄酮活性代谢产物强烈刺激MSCs的增殖和成骨性分化,是淫羊藿总黄酮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 淫羊藿总黄酮 细胞增殖 性分化 大鼠 含药血清 骨髓问充质干细胞 骨钙素 磷酸酶 MSC
下载PDF
小剂量氟他胺对大鼠性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岩 张浩 +2 位作者 王文冬 梁英 吴德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抗雄激素药物氟他胺对大鼠性分化的影响,以及氟他胺诱导建立SD大鼠尿道下裂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60只孕鼠,随机分为5个实验组及1个对照组,从孕12~17d连续6d实验组每天腹部皮下注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氟他胺4882.8、5078.... 目的探讨低剂量抗雄激素药物氟他胺对大鼠性分化的影响,以及氟他胺诱导建立SD大鼠尿道下裂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60只孕鼠,随机分为5个实验组及1个对照组,从孕12~17d连续6d实验组每天腹部皮下注射用生理盐水配制的氟他胺4882.8、5078.1、5273.4、5468.7、6250.0μg/kg,对照组注射同量生理盐水。于孕18d每组解剖两只孕鼠,提取子代雄性胎鼠尿生殖结节做病理切片,同时观察睾丸位置和前列腺发育情况。并于出生后第2、13、28d观察雄性仔鼠性分化与性发育的指标。结果氟他胺染毒组雄性子一代肛殖距各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尿道下裂的发生率依次为29.00%、40.00%、63.68%、78.72%、100%;单侧隐睾发生率分别为4.23%、6.23%、9.23%、11.52%、16.28%;乳晕延迟退化率均为100%;各组前列腺不发育或发育不全。结论小剂量氟他胺能够引起大鼠的性分化与性发育异常;并能诱导出稳定、直观的尿道下裂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他胺 大鼠 性分化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非洲菊根腐病品种抗病性鉴定及病原菌的致病性分化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越 刘云龙 +3 位作者 李凡 唐小艳 陈精兰 陈海如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3-35,41,共4页
用隐地疫霉(Phytophthora cryptogea)游动孢子浸根接种法对13个非洲菊主栽品种进行了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玲珑表现为高抗品种,年华、金太阳、靓粉为抗病品种,红日、寒王为中抗品种,绿心粉为中感品种,大臣、爱神、红地毯、大雪桔... 用隐地疫霉(Phytophthora cryptogea)游动孢子浸根接种法对13个非洲菊主栽品种进行了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玲珑表现为高抗品种,年华、金太阳、靓粉为抗病品种,红日、寒王为中抗品种,绿心粉为中感品种,大臣、爱神、红地毯、大雪桔、热带草原为感病品种,白马王子为高感品种;对分离自云南非洲菊主产区的6个隐地疫霉菌株进行了致病性分化测定。结果表明,6个隐地疫霉菌株存在着较明显的致病性分化,菌株的致病性强弱与分离的不同寄主品种关系较大,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致病性强弱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菊根腐病 隐地疫霉 抗病鉴定 致病性分化
下载PDF
北京地区番茄叶霉病菌致病性分化新动态 被引量:15
14
作者 柴敏 于拴仓 +1 位作者 丁云花 姜立纲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7-100,共4页
通过对北京地区番茄叶霉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的连续监测,发现了可侵染目前生产上主栽抗叶霉病品种的新小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一套叶霉病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品种,利用苗期接种鉴定的方法,对新小种进行了多次小种归属鉴定,该小种属于1.2.3.4.... 通过对北京地区番茄叶霉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的连续监测,发现了可侵染目前生产上主栽抗叶霉病品种的新小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一套叶霉病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品种,利用苗期接种鉴定的方法,对新小种进行了多次小种归属鉴定,该小种属于1.2.3.4.9。与目前生产上的优势小种1.2.3和1.2.3.4相比,新小种的分化层次高,致病性更强,虽然现在还不是优势小种,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叶霉病菌 北京地区 致病性分化 新动态 生理小种分化 连续监测 寄主品种 接种鉴定 优势 侵染 苗期
下载PDF
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的培养特性及致病性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李国英 霍向东 +2 位作者 田新莉 张升 张云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1期9-15,共7页
1996~ 1 999年对采自新疆各地的 30个菌株进行了培养特性及致病性分化的研究。查明新疆棉花黄萎病不仅在培养特性上存在明显区别 ,在致病性上也存在强、中、弱三种不同的类型。过去检查新疆棉花黄萎病一般属于致病性较弱的类型 ,而这... 1996~ 1 999年对采自新疆各地的 30个菌株进行了培养特性及致病性分化的研究。查明新疆棉花黄萎病不仅在培养特性上存在明显区别 ,在致病性上也存在强、中、弱三种不同的类型。过去检查新疆棉花黄萎病一般属于致病性较弱的类型 ,而这次通过鉴别寄主反应及多感染塔什干 1、2号品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棉花黄萎病菌 培养特 致病性分化
下载PDF
淫羊藿次苷Ⅰ与其原型药物淫羊藿苷对rBMSCs成骨性分化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4
16
作者 訾慧 孙丽 +2 位作者 蒋宁 林庶茹 郑洪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11-1016,共6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次苷Ⅰ(IcarisideⅠ)与其原型药物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r 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蛋白表达量及ALP、BGP、Osterix和Runx-2 mRNA表达... 目的观察淫羊藿次苷Ⅰ(IcarisideⅠ)与其原型药物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r 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蛋白表达量及ALP、BGP、Osterix和Runx-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r BMSCs,以1×10-5mol/L的ICA和IcarisideⅠ对r BMSCs的成骨性分化进行药物干预。ELISA法检测ICA组、IcarisideⅠ组和空白对照组及转化液组之间ALP活性、BGP分泌量;RT Real-Time PCR法检测ALP、BGP、Osterix和Runx-2 mRNA基因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carisideⅠ与其原型药物ICA均可显著增强r BMSCs的ALP活性,促进BGP的分泌,提高ALP、BGP、Osterix和Runx-2的mRNA水平(P<0.01)。IcarisideⅠ与ICA组比较,其ALP、BGP蛋白表达量及基因表达明显高于ICA组(P<0.01),Osterix和Runx-2的基因表达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IcarisideⅠ也能促进r BMSCs成骨性分化,并且其活性高于原型药物ICA,也是淫羊藿发挥抗骨质疏松活性的主要成分。(2)提示补肾中药淫羊藿其补肾壮骨作用与促进ALP、BGP蛋白分泌量,上调ALP、BGP、Osterix和Runx-2的mRNA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中药:淫羊藿次苷Ⅰ 淫羊藿苷 成骨性分化
下载PDF
氰戊菊酯宫内暴露对雄性仔鼠性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义军 李晓风 +1 位作者 梁辰 谭佑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79-882,共4页
目的观察氰戊菊酯宫内暴露对雄性仔鼠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妊娠大鼠随机分为3个氰戊菊酯染毒组(分别给予2、10和50 mg/kg氰戊菊酯,于妊娠12~18 d进行灌胃染毒)和对照组(给予玉米油)。于出生第2天,测定所有仔鼠的出生体质量。... 目的观察氰戊菊酯宫内暴露对雄性仔鼠性分化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妊娠大鼠随机分为3个氰戊菊酯染毒组(分别给予2、10和50 mg/kg氰戊菊酯,于妊娠12~18 d进行灌胃染毒)和对照组(给予玉米油)。于出生第2天,测定所有仔鼠的出生体质量。每组随机选取25只雄性仔鼠,于出生第4、8、12、16、20、24、28天测体质量和肛门-生殖器间距;于出生后30 d处死,计算睾丸脏器系数。结果各染毒组仔鼠出生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mg/kg氰戊菊酯染毒组雄性仔鼠出生后第8、12、16天时的体质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50 mg/kg氰戊菊酯染毒组雄性仔鼠第28天时的体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出生后第4、8、12天,各染毒组雄性仔鼠肛门-生殖器间距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至出生后第24、28天,各染毒组雄性仔鼠肛门-生殖器间距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mg/kg、50 mg/kg氰戊菊酯染毒组雄性仔鼠睾丸脏器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氰戊菊酯宫内暴露对雄性仔鼠性分化有一定影响,可导致出生早期雄性仔鼠肛门-生殖器间距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戊菊酯 性分化 肛门-生殖器间距 妊娠 大鼠
下载PDF
不同强度低频正弦交变电磁场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性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程国政 李志锋 +2 位作者 周建 韦哲 陈克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8期558-562,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低频正弦交变电磁场(Sinusoidal electromagnetic fields,SEMFs)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rMSCs)成骨性分化的影响,从中筛选出最佳强度参数。方法原代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每...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低频正弦交变电磁场(Sinusoidal electromagnetic fields,SEMFs)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rMSCs)成骨性分化的影响,从中筛选出最佳强度参数。方法原代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每天在频率为50 Hz,强度为0.2 mT、0.6 mT、1.0mT、1.4 mT、1.8 mT、2.2 mT、2.6 mT、3.0 mT的磁场环境中照射30 min。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分泌量和钙化结节数;并在照射后6、9、12、24 h提取细胞总RNA,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成骨性分化基因Runx2/Cbfal表达情况。结果磁场干预后细胞呈漩涡状排列和生长,1.8 mT磁场强度明显促进rMSCs的成骨性分化,表现在此组的ALP活性、骨钙素分泌量、钙化结节数和Runx2/Cbfal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其他组,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50 Hz、0.2~3.0 mT范围内,1.8 mT最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性分化,是此范围内最佳的治疗用磁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弦电磁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性分化
下载PDF
疫霉菌的交配型与性分化(综述) 被引量:7
19
作者 马国胜 高智谋 吴向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0-254,共5页
系统综述了疫霉菌的交配型与性分化的发现、类型与测定、遗传变异及其调控机制、地理分布、异宗配合机制与交配型的本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疫霉菌及其所致病害的研究与防治具有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 疫霉菌 交配型 性分化
下载PDF
淫羊藿苷促进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细胞成骨性分化活性强于蛇床子素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建 葛宝丰 +6 位作者 陈克明 马小妮 郭晓宇 成魁 高玉海 闫娟丽 石文贵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7-673,共7页
比较研究蛇床子素与淫羊藿苷处理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ra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rBMSC)成骨性分化的影响.从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筛选出最佳的蛇床子素和淫羊藿苷处理的浓度为1×10-5mol/L,然后用最... 比较研究蛇床子素与淫羊藿苷处理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rat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rBMSC)成骨性分化的影响.从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筛选出最佳的蛇床子素和淫羊藿苷处理的浓度为1×10-5mol/L,然后用最佳的浓度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进行药物干预;在药物干预后的第3、6、9、12和15 d后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alkalinephos phatase,ALP)和钙含量;第12 d进行钙化结节茜素红染色;第12 h、24 h、48 h、72 h和96 h对OXS、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和collagen-I mRNA表达水平进行real-time RT-PCR检测.结果显示,浓度为1×10-5mol/L蛇床子素和淫羊藿苷干预均可提高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细胞ALP活性,增加Ca含量,提高Runx、OXS、BMP-2和collagen-1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淫羊藿苷在促进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细胞成骨性分化活性强于蛇床子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蛇床子素 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 成骨性分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