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枣仁性味归经辨析及酸枣仁汤平脉辨证应用经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倪博文 林雁 于明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977-981,共5页
中药酸枣仁,现代大多数学者沿用其味甘、酸,归肝、心经,补肝养心、安神、生津、敛汗,主治失眠、心悸、自汗的概念框架。回溯历史可以发现,其药味、归经认识的偏差源于医者将酸枣实与酸枣仁混淆,酸枣仁局限于治疗失眠是被酸枣仁汤治疗“... 中药酸枣仁,现代大多数学者沿用其味甘、酸,归肝、心经,补肝养心、安神、生津、敛汗,主治失眠、心悸、自汗的概念框架。回溯历史可以发现,其药味、归经认识的偏差源于医者将酸枣实与酸枣仁混淆,酸枣仁局限于治疗失眠是被酸枣仁汤治疗“不得眠”所束缚。提出酸枣仁性能应为气味甘、香,性平,归脾、心经而滋脾养心,进而提出酸枣仁汤的主治应为脾胃气阴虚损、阴火上乘之证。“平脉辨证用(方)药”是仲景医学的核心,酸枣仁汤的应用要点亦在于平脉用方,提出酸枣仁汤的脉证应为:右关和(或)左寸脉或浮大芤迟,或浮虚弱涩,或沉弦细微,或沉小迟紧。脉同症异,可异病同治;脉异症同,同病须异治。如此运用酸枣仁汤可以开阔其用方思路,并可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与治疗的有效率,最大程度地恢复中医学“辨证论治”与“治病求本”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性味归经 酸枣仁汤 平脉辨证用(方)药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国医大师张大宁治疗肾功能衰竭用药性味归经分析
2
作者 金伟东 张鑫 +9 位作者 陈仓颉 王丹丹 王刚 纪玉堂 李晓锐 范兆亮 孟强 王宗宝 王红 丁夕霞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张大宁治疗肾功能衰竭用药性味归经的规律.[方法]收集国医大师张大宁临证治疗肾功能衰竭处方共120个,分析处方中药物的四气、五味及归经.[结果]所收集的120个处方中四气方面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寒性药物,共41例(33.9%),...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张大宁治疗肾功能衰竭用药性味归经的规律.[方法]收集国医大师张大宁临证治疗肾功能衰竭处方共120个,分析处方中药物的四气、五味及归经.[结果]所收集的120个处方中四气方面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寒性药物,共41例(33.9%),温、平性药物次之,均为36例(29.5%),凉性和热性分别为7例(5.7%)和2例(1.6%);五味方面使用甘味药物频次最多,共71例(37.6%),苦味药物55例(29.1%),辛味药物36例(19.0%),酸味药物15例(7.9%),咸味药物12例(6.3%);归经方面使用入肝经的药物为69例(22.4%),入肾经的为48例(15.6%),入脾经的为46例(14.9%),入肺经的为38例(12.3%),入胃经的为30例(9.7%),入心经的为24例(7.8%),入大肠经的为20例(6.5%),入膀胱经的为12例(3.9%),入胆经的为12例(3.9%),入小肠经的为4例(1.3%),入心包经的为3例(1.0%),入三焦经的为2例(0.6%).[结论]张大宁大师治疗肾功能衰竭用药偏寒,药味多甘、苦,多入肝、肾、脾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衰病 国医大师张大宁 性味归经
原文传递
菟丝子功效性味归经与现代药理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8
3
作者 张伟 陈素红 吕圭源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08-811,共4页
目的运用现代药理学来阐述菟丝子传统的功效及药性理论,分析总结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机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1—2008)和手检中医药文献,对近年来有关菟丝子的文献进行分析,把有关菟丝子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和其性味归经的相关... 目的运用现代药理学来阐述菟丝子传统的功效及药性理论,分析总结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机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1—2008)和手检中医药文献,对近年来有关菟丝子的文献进行分析,把有关菟丝子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和其性味归经的相关性进行汇总。结果菟丝子性味归经与其药理作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菟丝子味甘性温,入肝肾脾经,滋补肝肾,又可补脾,与“滋补肝肾”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有性激素样作用、延缓衰老、抗脑缺血、抗骨质疏松、降血糖和血脂、提高免疫、抗肝损伤;与“明目缩尿”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有抑制白内障生成、抗遗尿。结论菟丝子的药理作用与其性味、归经有吻合之处,为菟丝子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 功效 性味归经
下载PDF
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的图形化知识挖掘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尚尔鑫 范欣生 +2 位作者 段金廒 唐于平 丁安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年第1期39-44,共6页
主要研究了用于治疗不同证型的方剂的药物性味归经配伍规律。分别以用于治疗血虚血瘀证和血虚血瘀兼有血热证的方剂为研究对象,将方剂中的中药分别按性味归经进行分布,应用计算机图形化技术形成分布图。总结分析了不同证型方剂性味归经... 主要研究了用于治疗不同证型的方剂的药物性味归经配伍规律。分别以用于治疗血虚血瘀证和血虚血瘀兼有血热证的方剂为研究对象,将方剂中的中药分别按性味归经进行分布,应用计算机图形化技术形成分布图。总结分析了不同证型方剂性味归经分布图的共同特征和差异点,与用于各种证型的方剂相对应,研究其配伍规律。通过该方法得到了治疗血虚血瘀证及兼有血热时的不同方剂作用特点,与传统中医理论一致。该方法用于方剂性味归经配伍规律研究,可以将中医理论转化为数字化的图形研究,更加直观、形象,便于从中发现规律,为中医方剂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伍规律 四物汤类方 性味归经 数据挖掘 计算机图形化
下载PDF
复方降脂中药的性味归经与药效的BPNN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叶铮 李续娥 +1 位作者 张敏 李新亮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15-217,224,共4页
针对复方中药药效与其性味归经之间复杂的、不确定的关系,建立适于复方降脂中药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运用Matlab快速预测复方降脂中药的药效指标。经验证,该方法为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复方降脂中药 性味归经
下载PDF
浅谈单体药物性味归经的研究思路 被引量:4
6
作者 谢婷 冯姗姗 +2 位作者 李翼飞 屈会化 王庆国 《中医药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8-11,共4页
研究中药单体的性味归经是解决目前中药应用范围越来越小,中药临床运用的品种越来越少的方法。本文阐述了研究单体药物性味归经的意义在于可扩大中医药物的药源,充实中医药学,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丰富中医传统理论,真正实现中医药现... 研究中药单体的性味归经是解决目前中药应用范围越来越小,中药临床运用的品种越来越少的方法。本文阐述了研究单体药物性味归经的意义在于可扩大中医药物的药源,充实中医药学,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丰富中医传统理论,真正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并从单体药物与中药的同一性及传统中药、现代西药中单体的性味归经研究阐明其研究的可行性,提出了单体药物性味归经的方法必须以临床研究为主,动物试验、文献研究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药物 性味归经 研究思路
下载PDF
中药的性味归经与降脂药效的BP神经网络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叶铮 李续娥 +1 位作者 廖其光 廖森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222-224,227,共4页
针对中药药效与其性味归经之间复杂的、不确定的关系,建立适于单味降脂中药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运用Matlab快速预测降脂中药的药效指标。经验证,该方法为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降脂中药 性味归经
下载PDF
中医治疗肝硬化用药的性味归经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萌萌 刘贵海 孙雪英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374-376,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肝硬化方剂药物性味、归经的规律和特点,为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根据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85篇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文献中的用药和药物归类,并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 目的:探讨治疗肝硬化方剂药物性味、归经的规律和特点,为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根据证医学和流行病学的思路与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85篇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文献中的用药和药物归类,并分别查出其性、味、归经,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所涉及的药性进行描述统计发现中医治疗肝硬化用药主要是温、平、微寒性,此三性占到了全部用药药性的79.34%;药味以甘味为最,占到了全部用药药味的33.96%,其次是苦、辛味药,此2味占到了全部用药药味的51.82%,其它药味则使用较少;归经以归脾经的药物为最,占到了全部用药归经的22.48%,其次是归肝经的药物,占到了全部用药归经的20.99%。结论:从药味以甘为最,多归脾经中可以看出常用药物都在秉承"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肝病实脾理论;而苦、辛之味及归肝经所占比例说明行气活血化瘀药物在治疗肝硬化中的重要地位,这也正符合"肝藏血,主疏泄"失调导致气滞血瘀的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性味归经 规律
下载PDF
关幼波治疗肝病用药及药物性味归经初步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张丽娜 姜楠 +1 位作者 姜开运 李垠含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5期46-48,共3页
目的:探究关幼波治疗肝病的用药经验和药物性味归经的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关幼波临床经验选》中医案58则,将所有药物及其性味归经录入数据库,使用SPSS19.0软件,对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和交叉、对应分析。结果:频数分析结果表明,用药以当... 目的:探究关幼波治疗肝病的用药经验和药物性味归经的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关幼波临床经验选》中医案58则,将所有药物及其性味归经录入数据库,使用SPSS19.0软件,对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和交叉、对应分析。结果:频数分析结果表明,用药以当归为首位,其次是白芍、茵陈、赤芍、甘草、藿香等;药性方面主要集中于寒、平、温性;药味方面以甘、苦、辛为主;归经方面主要归肝、脾、胃、肺经。对应分析结果显示,关幼波治疗肝病擅用甘平、苦寒、辛温中药,主入肝、脾经,酸肝、辛脾、甘心药味归经联系尤为密切。结论:关幼波先生治疗肝病主要以苦寒药物清利肝胆湿热,以甘平、辛温药物固护脾胃,养血柔肝,同时发现与酸肝关系密切,体现了酸味中药补肝体而制肝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幼波 肝病 中药 性味归经 频数分析 对应分析
下载PDF
国医大师刘柏龄治疗腰痛病用药性味归经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旭凯 余星星 +6 位作者 丛林 贾玉岩 刘钟华 李振华 罗宗键 高宏伟 冷向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4期688-690,共3页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刘柏龄治疗腰痛病用药性味归经特点。方法:收集国医大师刘柏龄临证治疗腰痛病例处方100例,采用EpiData3.02软件对处方中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录入,继而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四气方面,温性...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刘柏龄治疗腰痛病用药性味归经特点。方法:收集国医大师刘柏龄临证治疗腰痛病例处方100例,采用EpiData3.02软件对处方中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录入,继而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四气方面,温性药使用比率占56.14%,微温药占8.29%,平性药占21.60%,寒性药占15.43%,微寒药占4.75%,热性药占6.39%;五味方面,辛味药使用频率占45.14%,甘味药使用比率占38.49%,苦味药占9.71%,咸味药占5.94%;归经方面入肝经的药物使用比率占49.14%,入肾经的药物占23.10%,入心经的药物占16.94%,入脾经的药物占5.45%入膀胱经的药物占4.17%,入肺经的药物占1.06%。结论:刘柏龄大师在治疗腰痛病过程中,用药温平和缓,但不乏制附子等大辛大热之品用于治疗沉寒痼冷,久病沉疴等特殊病例,较少使用凉性药,药味多辛、甘补益走散,多入于肝、肾、心等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医大师刘柏龄 腰痛病 性味归经
下载PDF
国医大师张学文治疗脑病用药性味归经分析研究
11
作者 严亚锋 白海侠 +2 位作者 李军 史嵩海 周海哲 《陕西中医》 2016年第7期901-903,共3页
目的:探讨张学文教授治疗脑病用药性味归经特点。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临证治疗脑病处方1123首,采用EpiData 3.02软件对处方中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录入,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四气方面,温性药使用比率占26.2%,... 目的:探讨张学文教授治疗脑病用药性味归经特点。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临证治疗脑病处方1123首,采用EpiData 3.02软件对处方中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录入,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四气方面,温性药使用比率占26.2%,平性药占25.4%,寒性药占17.9%,微寒药占15.0%,其他药性药物使用比率均在10%以下;五味方面,甘味药使用比率占30.8%,苦味药占29.0%,辛味药占24.2%,其他味药物使用比率均在10%以下;归经方面,归肝经的药物使用比率占25.8%,归心经的药物占14.8%,归胃经的药物占11.5%,归脾经的药物占11.2%,归肺经的药物占10.7%,归肾经的药物占10.3%,归其他经的药物使用比率均在5%以下。结论:张学文教授在治疗脑病过程中,用药平和,其性多温平稍偏寒,很少使用大热之品,其味多甘、苦、辛,多入肝、心、胃、脾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文 脑病 性味归经
下载PDF
从中药性味归经角度探讨两头尖抗肝纤维化的机理
12
作者 李孝波 邓晓鹏 门九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896-897,共2页
门九章教授临证防治肝纤维化习用两头尖,疗效颇佳。文章主要依据肝纤维化病机特点,结合两头尖的性味归经,从郁为根本,辛可散结;寒为本象,热可助阳;肝病传脾,当先实脾;名医倡用,继承发扬等四方面对两头尖抗肝纤维化的机理予以深入阐发,... 门九章教授临证防治肝纤维化习用两头尖,疗效颇佳。文章主要依据肝纤维化病机特点,结合两头尖的性味归经,从郁为根本,辛可散结;寒为本象,热可助阳;肝病传脾,当先实脾;名医倡用,继承发扬等四方面对两头尖抗肝纤维化的机理予以深入阐发,希冀扩大两头尖临床应用范围,并对临床抗肝纤维新药的拓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味归经 两头尖 肝纤维化
原文传递
脐疗药物性味归经特点探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白琳琳 马玉侠 +1 位作者 田思胜 高树中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析古今文献中脐疗药物性味归经特点,为脐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从先秦至民国的医籍650种、现代医籍50种和各种期刊杂志100余册,收集并分类筛选文献,现代文献来源以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清华同方系列数... 目的:探析古今文献中脐疗药物性味归经特点,为脐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从先秦至民国的医籍650种、现代医籍50种和各种期刊杂志100余册,收集并分类筛选文献,现代文献来源以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清华同方系列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主。选用权威数据挖掘工具SPSS clementine对处理的脐疗方剂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麝香、葱白、盐、附子、肉桂、白矾、吴茱萸、丁香、生姜、巴豆、胡椒、当归、硫黄、大蒜等14味药物出现频次在50次以上。结论:脐疗药物的药性以温性、热性居多;药味以辛味为主;归经以脾经、肝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疗药物 性味归经 麝香 葱白 附子 肉桂 白矾 吴茱萸 丁香 生姜 巴豆 胡椒 当归 硫黄 大蒜
下载PDF
性味归经与抗衰老药效的BP神经网络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麦其鹏 吴艳华 李续娥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220-223,共4页
针对中药药效与其性味归经之间复杂的、不确定的关系,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中药抗衰老药效的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实例对抗衰老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经验证,用BP神经网络方法评价中药抗衰老药效是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 性味归经 抗衰老药效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止咳类药材的功效及性味归经规律的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光若静 张巧真 张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746-2747,共2页
文章以《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152种具有止咳作用的药材为对象,从性、味、归经、功效方面等进行了统计归类,初步分析了性味与止咳类药材成分类型的关系,探讨其规律性,为止咳类中药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资料。
关键词 止咳作用 药材 性味归经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甘松性味归经与功效文献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鲁玉梅 袁玲 +1 位作者 张昊东 南一 《山西中医》 2020年第11期54-55,共2页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文献中甘松的记载,对甘松的性味归经和功效进行梳理,归纳出甘松的用药特点。认为其具有温中散寒、温通经脉、芳香醒脾、行气活血的作用,主治恶气、心腹痛满、黑皮、风疳、齿痛、野鸡痔、转筋、脚气浮肿等。从药理学角...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文献中甘松的记载,对甘松的性味归经和功效进行梳理,归纳出甘松的用药特点。认为其具有温中散寒、温通经脉、芳香醒脾、行气活血的作用,主治恶气、心腹痛满、黑皮、风疳、齿痛、野鸡痔、转筋、脚气浮肿等。从药理学角度分析,具有镇静、抗抑郁、抗心律失常、平滑肌解痉挛、消炎、降血糖血压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松 性味归经 功效 药理作用
下载PDF
基于本草古籍之大黄性味归经与功效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代昌 袁玲 +1 位作者 袁盼盼 南一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1期196-202,共7页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文献中大黄的记载,梳理大黄的性味归经与功效,归纳大黄的用药特点。大黄味苦性寒,主归胃、大肠经,具有攻积滞,行土郁,清火热,解热毒,凉血热,下瘀血,通经脉,祛痰湿,利水道,退黄疸,外用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脏腑积滞...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文献中大黄的记载,梳理大黄的性味归经与功效,归纳大黄的用药特点。大黄味苦性寒,主归胃、大肠经,具有攻积滞,行土郁,清火热,解热毒,凉血热,下瘀血,通经脉,祛痰湿,利水道,退黄疸,外用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脏腑积滞、痰热腑实、癥瘕积聚、痞满燥实、热结便秘、瘟疫发斑、阳狂谵语、痢下赤白、里急腹痛、口舌生疮、齿龈肿痛、湿热黄疸、小便淋漓、热毒疮痈、水火烫伤、瘀血诸证及血热妄行之各种出血证。从现代药理学角度分析,大黄具有泻下与止泻双向调节、保护胃及十二指肠黏膜、护肝利胆、保护胰腺细胞及功能、活血、止血、调节血脂、保护心脑血管、保护肾脏功能、抗炎抑菌、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性味归经 功效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药食两用中药性味归经总结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世晖 王月华 王维峰 《实用医技杂志》 2019年第4期500-502,共3页
'药食同源'是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这些'药食同源'的中药常具有补益作用,尤其应用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养生方面。最为生动的实例便是各地形成的各种'药膳'。应该说,在药食文化上我们具有独特的优势... '药食同源'是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这些'药食同源'的中药常具有补益作用,尤其应用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养生方面。最为生动的实例便是各地形成的各种'药膳'。应该说,在药食文化上我们具有独特的优势,我国民间蕴藏着'药食两用'的丰富经验,从'药食同源'到'药食两用'已成为健康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味归经 四气五 药食两用
下载PDF
高血压病中医外治法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驰名 王文娟 《大医生》 2019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中医药外治法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性味归经特点。方法收集50篇有效治疗高血压病应用中医药外治法的文章,采录其中方剂50首,把每首方剂中的单味中药输入EXCEL2017软件,分析所采用药物的性味归经外治特点。结果在50首方剂中,... 目的分析研究中医药外治法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性味归经特点。方法收集50篇有效治疗高血压病应用中医药外治法的文章,采录其中方剂50首,把每首方剂中的单味中药输入EXCEL2017软件,分析所采用药物的性味归经外治特点。结果在50首方剂中,共使用86种中药366频次,其中使用频次在10次以上的药物有牛膝、钩藤、夏枯草、吴茱萸、川芎、菊花、石决明。按照中药学性味归经分类统计,苦味之中药使用频率居首位,辛味中药和甘味中药分居第二、三位;咸味、涩味、酸味中药也有少量应用。从药物归经角度分析,归属肝经的药物应用频率为首,其次分别归属为肺经、肾经、脾经、心经。结论中医药外治法治疗高血压病所选用药物之性味以苦味药为首,协同辛味、甘味等药物,以入肝经为主,兼顾肺经、肾经、脾经等,从不同病机分析组方,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中医药 外治法 性味归经
下载PDF
从性味归经量化解析“温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组方规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钱海晴 任青玲 《内蒙古中医药》 2020年第1期146-148,共3页
目的:基于药物的性味归经理论,通过计算机数据运算,解析任青玲教授临床所遣"温肾化痰方"的药物配比,探讨治疗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用药思路,丰富其成方理论依据,验证治疗有效性。方法:根据四气五味归经理论将方中诸药量... 目的:基于药物的性味归经理论,通过计算机数据运算,解析任青玲教授临床所遣"温肾化痰方"的药物配比,探讨治疗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用药思路,丰富其成方理论依据,验证治疗有效性。方法:根据四气五味归经理论将方中诸药量化,利用SPSS 24.0软件中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处理数据,计算类内和类间每味药物相关指数均值,把该值最大的药物作为调剂质量控制的主要对象。结果与结论:方中诸药配伍符合中医制方理论,选择石楠叶、石菖蒲、炒苍术及广陈皮作为调剂质量控制的主要对象比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温肾化痰方 性味归经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