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6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β-HSD14 基因在魁蚶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
1
作者 王文静 吴彪 +3 位作者 刘志鸿 孙秀俊 周丽青 徐万栋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4,共10页
为探究性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4(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14,17β-HSD14)在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性腺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从魁蚶转录组中筛选并验证了17β-HSD14基因序列,通过原位杂交和... 为探究性类固醇激素合成相关基因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4(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14,17β-HSD14)在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性腺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从魁蚶转录组中筛选并验证了17β-HSD14基因序列,通过原位杂交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该基因在魁蚶中的组织定位及性腺发育过程中表达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7β-HSD14基因的编码区序列长度为822 bp,编码273个氨基酸;原位杂交实验在魁蚶卵巢的成熟卵细胞、滤泡壁和精巢中的精原细胞、精子以及其他组织的细胞中都检测到了17β-HSD14基因的阳性杂交信号;qRT-PCR结果表明,17β-HSD14基因的表达随其性腺发育而产生变化,在形成期(Ⅰ期)到增殖期(Ⅱ期)的过程中呈上升趋势,成熟期(Ⅲ期)至耗尽期(Ⅴ期)呈下降趋势,且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精巢组织。综上,17β-HSD14基因与魁蚶的性腺发育密切相关,可能对其性腺发育、功能维持和成熟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 17β-HSD14 性腺发育 性类固醇激素
下载PDF
长牡蛎AMPK基因在三倍体性腺发育中的表达特性及调控机制
2
作者 王朔 于红 +1 位作者 李琪 王庆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7,共10页
为探究三倍体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性腺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对AMPK基因及其靶基因在长牡蛎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性进行研究。长牡蛎AMPK包含AMPKα、AMPKβ和AMPKγ三个亚基。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这三个亚基的mRNA表达量在二倍... 为探究三倍体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性腺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对AMPK基因及其靶基因在长牡蛎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性进行研究。长牡蛎AMPK包含AMPKα、AMPKβ和AMPKγ三个亚基。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这三个亚基的mRNA表达量在二倍体长牡蛎性腺发育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在三倍体长牡蛎性腺发育过程中均呈上升趋势。二倍体长牡蛎性腺中AMPKα亚基Thr172位点磷酸化(p-AMPKα)水平在增殖期高,到成熟期几乎完全消失,这说明在长牡蛎性腺发育早期AMPK基因可能起到重要调控作用;在三倍体长牡蛎中,不育型三倍体(3nβ)的p-AMPKα水平显著高于可育型三倍体(3nα),推测AMPKα亚基磷酸化增强可能与三倍体不育密切相关。AMPKα亚基活性蛋白主要定位在滤泡细胞、精原/精母细胞和卵原/卵母细胞,说明该蛋白可能参与调控长牡蛎配子发生的早期过程。对AMPK潜在靶基因(GCS、CREB、SREBP1、ACC和Raptor)进行表达量分析,结果显示长牡蛎中p-AMPKα可能参与了CREB和SREBP1基因表达的调控。推测在可育型三倍体长牡蛎性腺发育早期AMPK基因可能调控促进糖原和脂质的分解,为生殖细胞分裂和分化提供能量;而在不可育型三倍体长牡蛎中由于生殖细胞分裂不旺盛,AMPK基因表达未被抑制,AMPK发挥维持体内能量稳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性腺发育 AMPK基因 三倍体 调控机制
下载PDF
绿鳍马面鲀早繁生殖调控期间亲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3
作者 毛欣童 刘立明 +4 位作者 王九龙 刘琰 吴艳庆 姜宏利 徐文刚 《渔业研究》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为了解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modestus)早繁生殖调控期间亲鱼性腺的发育规律和繁殖特征,从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连续采集绿鳍马面鲀亲鱼5次,每次雌雄各3尾,共计30尾;每次采样测定绿鳍马面鲀亲鱼全长、体质量、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 为了解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modestus)早繁生殖调控期间亲鱼性腺的发育规律和繁殖特征,从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连续采集绿鳍马面鲀亲鱼5次,每次雌雄各3尾,共计30尾;每次采样测定绿鳍马面鲀亲鱼全长、体质量、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同时采用石蜡包埋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其性腺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在人工控温条件下,绿鳍马面鲀雌、雄亲鱼在2月时性腺质量和性腺指数均达到最大值,进入性成熟高峰期,且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绿鳍马面鲀的产卵类型为非同步发育的分批产卵型,雌性生殖细胞的发育分为核仁外周期、卵黄囊泡期、初级卵黄球期、次级卵黄球期、三级卵黄球期和成熟期6个时期;雄性生殖细胞的发育则分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5个时期。综上,本文阐明了绿鳍马面鲀性腺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组织结构和发育规律,不仅丰富了其繁殖生物学基础资料,也为其人工繁育和苗种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性腺发育 卵巢 精巢 组织学
下载PDF
几种营养源的附加对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亲鱼生长与性腺发育的影响
4
作者 吴兴兵 杨德国 +6 位作者 杨少荣 朱永久 胡文静 朱挺兵 李学梅 孟子豪 何勇凤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32,共6页
通过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卵磷脂、维生素E、鱼油或附加动物饵料(黄粉虫、中华圆田螺肉)等营养源,研究了不同营养源或其组合对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亲鱼生长与性腺发育的影响。实验分A、B、C三组进行:A组添加鱼油、卵磷脂、黄粉虫,... 通过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卵磷脂、维生素E、鱼油或附加动物饵料(黄粉虫、中华圆田螺肉)等营养源,研究了不同营养源或其组合对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亲鱼生长与性腺发育的影响。实验分A、B、C三组进行:A组添加鱼油、卵磷脂、黄粉虫,设置4个实验组(A1、A2、A3、A4);B组添加维生素E,设置2个实验组(B1、B2);C组添加卵磷脂、维生素E和螺肉,设置2个实验组(C1、C2);另对应设置3个对照组(A0、B0、C0,仅投喂基础日粮)。结果显示:经过数月的养殖(A、B组300 d,C组240 d),各试验组亲鱼生长总体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雄鱼性腺均能发育成熟,成熟率达到100%;而雌鱼性腺发育则存在较大差异。在基础日粮中单独添加2%卵磷脂组(A2),雌鱼成熟率达到16.13%;同时添加2%卵磷脂、5%鱼油、25%黄粉虫组(A4)雌鱼成熟率19.13%,均高于对照组(A0)的8%。添加0.1%维生素E组(B1)、0.2%维生素E组(B2)的雌鱼成熟率分别为16.22%、21.21%,均高于对照组(B0)的6%。添加0.2%维生素E和2%卵磷脂组(C1),雌鱼成熟率为66.67%,高于对照组(C0)的30.02%。添加0.2%维生素E和2%卵磷脂同时投喂25%螺肉组(C2),亲鱼成熟率为55.01%,显著高于对照组(C0),但低于未添加螺肉组(C1)。结果表明:在基础日粮中单独或组合添加卵磷脂与维生素E投喂圆口铜鱼亲鱼可以显著提高雌鱼成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 生长 亲鱼培育 性腺发育 卵磷脂 维生素E 鱼油 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螺肉
下载PDF
三氯生对黄河鲤幼鱼性腺发育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王凡 刘雪琴 +6 位作者 刘飞 冉娜娜 高晓杨 石亚男 朱娜娜 程惠敏 杨瑞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4-119,共6页
为了探讨三氯生(TCS)对黄河鲤(Cyprinus carpio)幼鱼性腺分化的分子机制,采用半静态水体暴露法,将体长为7.8~9.9 cm的黄河鲤幼鱼暴露于0(对照)、0.04、0.08、0.16 mg/L的三氯生溶液中42 d,利用RT-qPCR技术检测黄河鲤性腺发育分化相关基... 为了探讨三氯生(TCS)对黄河鲤(Cyprinus carpio)幼鱼性腺分化的分子机制,采用半静态水体暴露法,将体长为7.8~9.9 cm的黄河鲤幼鱼暴露于0(对照)、0.04、0.08、0.16 mg/L的三氯生溶液中42 d,利用RT-qPCR技术检测黄河鲤性腺发育分化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雄鱼精巢中,dax1和sox9a基因在0.04 mg/L和0.08 mg/L TCS处理组中均极显著上升(P<0.01),0.08 mg/L处理组中sox9b、dmrt1和foxl2基因显著或极显著上升(P<0.01,P<0.05,P<0.01),nobox基因在0.04 mg/L和0.16 mg/L TCS处理组显著和极显著下降(P<0.05,P<0.01),zp2基因在各TCS处理组显著或极显著上升(P<0.05,P<0.01),ar和amh基因在各TCS处理组显著和极显著下降(P<0.05,P<0.01);雌鱼卵巢中,sox9b基因在0.04 mg/L和0.08 mg/L TCS处理组均极显著上升(P<0.01),sox9a和dax1基因在0.04 mg/L TCS处理组显著和极显著上升(P<0.05,P<0.01),zp2基因在TCS处理组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foxl2基因在0.04 mg/L TCS处理组显著下降(P<0.05),nobox基因在0.16 mg/L TCS处理组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TCS影响了黄河鲤幼鱼性腺发育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能进一步影响其生殖腺的发育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生 黄河鲤 性腺发育分化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温度调控对大口黑鲈性腺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刚 李胜杰 +7 位作者 连总强 刘哲 王旭军 白富瑾 杨立强 杨瑞兰 柳婷 吴旭东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33,共8页
为解决宁夏地区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一苗难求”、商品鱼错季适时上市的生产实际问题,本研究利用西北地区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先在室外池塘开展遮荫控温培育,后转入室内开展循环地下水控温培育,并开展适时反季节繁殖研究... 为解决宁夏地区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一苗难求”、商品鱼错季适时上市的生产实际问题,本研究利用西北地区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先在室外池塘开展遮荫控温培育,后转入室内开展循环地下水控温培育,并开展适时反季节繁殖研究。实验分为控温组和对照组,室外池塘养殖37 d(控温组平均水温8.5℃、对照组平均水温14.2℃),再转入室内水泥池在(14±1)℃水温下继续培育至性腺发育为Ⅴ期分别从对照组和控温组随机挑选80尾(雌∶雄=1∶1)升温至20℃进行反季节产卵。采用HE染色观察性腺组织的结构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性激素表达水平,同时统计一周内大口黑鲈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来分析反季节繁殖效果。结果显示:室外池塘培育期间,大口黑鲈性腺指数(GSI)均呈上升趋势,除雄鱼第24 d后控温组与对照组GSI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时段控温组雌雄鱼GS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期间控温组精巢从Ⅱ期发育至Ⅲ期,卵巢从Ⅲ期发育至Ⅳ期;而对照组精巢从Ⅲ期发育至Ⅳ期末,卵巢从Ⅲ期发育至Ⅴ期;控温组与对照组血清性激素(T、E_(2))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控温组上升幅度更加缓慢,且控温组雌鱼血清E_(2)含量在第30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控温组雄鱼血清T含量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室内水泥池低温培育期间,控温组雌鱼GS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雄鱼GSI组间差异不显著。控温组产卵量、受精率高于对照组,孵化率则相反,但差异均不显著。综上,适宜的温度控制[(14±1)℃]可有效调控大口黑鲈性腺发育,为大口黑鲈性腺发育乃至周年繁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性腺发育 反季节繁殖 温度调控
下载PDF
性类固醇激素在近江牡蛎性腺发育周期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妍 王文静 +5 位作者 夏苏东 刘志鸿 孙秀俊 周丽青 张秀梅 吴彪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7-114,共8页
性类固醇激素在脊椎动物的性别分化、生长发育、生殖代谢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但是目前对软体动物性类固醇激素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本研究结合组织学方法根据性腺发育状态将近江牡蛎性腺划分为三个组别,即前期(Ⅰ期)、中期(Ⅱ期... 性类固醇激素在脊椎动物的性别分化、生长发育、生殖代谢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但是目前对软体动物性类固醇激素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本研究结合组织学方法根据性腺发育状态将近江牡蛎性腺划分为三个组别,即前期(Ⅰ期)、中期(Ⅱ期)和后期(Ⅲ期),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分析了孕酮、睾酮、雌二醇三种重要的性类固醇激素在性腺三个时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性腺中孕酮、睾酮和雌二醇含量范围分别是22.2~346.6 pg·g^(-1)、1.9~28.7 pg·g^(-1)和23.2~258.1 pg·g^(-1);且平均含量雌二醇>孕酮>睾酮,分别为所测激素总含量的57%、40%和3%。近江牡蛎卵巢中孕酮含量在Ⅰ期和Ⅲ期显著高于精巢,精巢中睾酮含量在Ⅰ期显著高于卵巢,卵巢中雌二醇含量在Ⅱ期和Ⅲ期显著高于精巢。三种激素含量的变化在雌雄间和不同发育阶段都具有明显差异,表明性类固醇激素在近江牡蛎性别分化以及性腺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丰富了性类固醇激素在双壳贝类中的研究资料,可为制定近江牡蛎苗种繁育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江牡蛎 性类固醇激素 性腺发育
下载PDF
厚唇裂腹鱼性腺发育周期及血清中性激素含量变化
8
作者 赵贺 赵年桦 +3 位作者 李丽 强壮 聂竹兰 魏杰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240,共8页
为探明厚唇裂腹鱼的精巢、卵巢周年发育及血清中性激素含量的变化,2020年8月—2021年8月,每月在克孜勒河采样,获得样本共计194尾,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其精巢和卵巢进行观察,以耳石为鉴定材料对厚唇裂腹鱼最小性成熟个体年龄进行研究... 为探明厚唇裂腹鱼的精巢、卵巢周年发育及血清中性激素含量的变化,2020年8月—2021年8月,每月在克孜勒河采样,获得样本共计194尾,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其精巢和卵巢进行观察,以耳石为鉴定材料对厚唇裂腹鱼最小性成熟个体年龄进行研究,选取成熟鱼卵描绘卵径分布判断其产卵类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厚唇裂腹鱼各发育周期的雌二醇和睾酮的质量浓度。试验结果显示:厚唇裂腹鱼精巢和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雄鱼最小性成熟个体年龄为2龄,雌性最小性成熟个体年龄为3龄,精巢发育早于卵巢;厚唇裂腹鱼产卵期在3—5月,卵粒的数量百分比在直径2.9~<3.1 mm时出现峰值,产卵后的Ⅵ期卵巢中极少存在成熟的卵粒,判断其产卵类型为完全同步产卵类型;雌鱼与雄鱼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的质量浓度均在Ⅴ期时达到最高。厚唇裂腹鱼属于完全同步产卵类型,性腺于2017年3—5月发育成熟并产卵,雌二醇和睾酮的质量浓度在厚唇裂腹鱼繁殖期间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勒河 厚唇裂腹鱼 性腺发育 性激素
下载PDF
黄姑鱼三倍体的诱导、鉴定及其性腺发育特征
9
作者 卢磊 陈睿毅 +4 位作者 杨阳 竺奇慧 胡伟华 李海东 徐冬冬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0-297,共8页
研究采用冷休克方法诱导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三倍体并进行鉴定,进一步采用组织学和生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比较了三倍体黄姑鱼的性腺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受精后2.5min以3℃进行10min的冷休克处理,冷休克处理组的受精率和孵... 研究采用冷休克方法诱导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三倍体并进行鉴定,进一步采用组织学和生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比较了三倍体黄姑鱼的性腺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受精后2.5min以3℃进行10min的冷休克处理,冷休克处理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0.31±4.49)%和(21.5±6.63)%,其受精率和孵化率显著低于二倍体对照组;(2)经流式细胞仪倍性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三倍体的DNA含量为二倍体的1.5倍,染色体数目为72条,而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为48条,三倍体的比例为100%;(3)三倍体的生殖腺指数显著低于二倍体,进一步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发现三倍体的精巢和卵巢发育较二倍体滞后,在12月龄时,二倍体精巢和卵巢处于Ⅴ期,而三倍体精巢和卵巢分别处于Ⅲ期和Ⅰ期;(4)三倍体精巢的dmrt1和vasa基因及三倍体卵巢的cyp19a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低于二倍体(P<0.05);三倍体卵巢的vasa基因表达量也比二倍体低(P>0.05)。综上结果表明:研究通过冷休克处理成功诱导了黄姑鱼三倍体;三倍体的性腺发育较二倍体滞后,育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休克 染色体倍性 三倍体 性腺发育 黄姑鱼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冰冻黑水虻幼虫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腺发育的影响
10
作者 岳蒙蒙 李微 潘云生 《科学养鱼》 2023年第12期73-74,共2页
黑水虻学名亮斑扁角水虻,为腐生性昆虫,幼虫富含氨基酸,中链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占脂肪酸总量的60%以上,可作为鱼粉的替代蛋白质源(图1)。本研究探讨了添加投喂黑水虻幼虫对扣蟹培育中幼蟹的生长、性腺发育的影响,以期为河蟹生... 黑水虻学名亮斑扁角水虻,为腐生性昆虫,幼虫富含氨基酸,中链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占脂肪酸总量的60%以上,可作为鱼粉的替代蛋白质源(图1)。本研究探讨了添加投喂黑水虻幼虫对扣蟹培育中幼蟹的生长、性腺发育的影响,以期为河蟹生态养殖和饲料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链脂肪酸 蛋白质源 饲料开发 性腺发育 脂肪酸总量 腐生性 黑水虻
下载PDF
NR5A1基因新突变致46,XY完全性性腺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诊治与遗传学分析
11
作者 摆俊博 娜菲莎·吐尔地 +2 位作者 刘开放 迪亚尔·地里木拉提 李佳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791-795,共5页
目的探讨由NR5A1基因新突变致46,XY完全性性腺发育不良(46,XY CG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社会性别为女性、染色体核型为46,XY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全外显子组及线粒体组基因检测。结果患者阴蒂肥大,存在... 目的探讨由NR5A1基因新突变致46,XY完全性性腺发育不良(46,XY CG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社会性别为女性、染色体核型为46,XY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全外显子组及线粒体组基因检测。结果患者阴蒂肥大,存在尿道口及阴道口,且两者间无共同通道;超声提示存在始基子宫、双侧卵巢显示不清;性腺活检提示性腺为发育不良的睾丸组织;染色体核型为46,XY;全外显子组及线粒体组基因检测提示9号染色体上的NR5A1基因出现新的杂合错义突变,变异信息为:c.205C>T:p.Arg69Cys;母亲未携带该基因变异。结论46,XY CGD临床表现多样,NR5A1基因变异是其重要病因之一,为明确该病的临床诊断及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6 XY完全性性腺发育不全 NR5A1基因 新变异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不同投喂模式对中间球海胆生长及性腺发育、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贺邱雨晴 邸维啸 +5 位作者 苟丹 宫攀科 唐璐 常亚青 丁君 左然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507-4519,共13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投喂模式对中间球海胆生长及性腺发育、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1:设置饲料组(投喂配合饲料)和海带组(投喂海带),每组6只海胆,均持续投喂85 d。试验2:设置饲料组和海带组,每组6只海胆,其中饲料组前85 d投喂配...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投喂模式对中间球海胆生长及性腺发育、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1:设置饲料组(投喂配合饲料)和海带组(投喂海带),每组6只海胆,均持续投喂85 d。试验2:设置饲料组和海带组,每组6只海胆,其中饲料组前85 d投喂配合饲料,后78 d投喂海带;海带组持续投喂海带163 d。结果表明:1)试验1和试验2结束时,海带组海胆的增重率显著高于饲料组(P<0.05)。与试验1相比,试验2饲料组海胆的增重率及海带组海胆的增重率、消化道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2)试验1结束时,海带组海胆的性腺指数显著低于饲料组(P<0.05)。试验1和试验2结束时,饲料组海胆性腺的红度(a*)、黄度(b*)值均显著低于海带组(P<0.05),而亮度(L*)值均显著高于海带组(P<0.05)。与试验1相比,试验2饲料组和海带组海胆性腺的L*、a*、b*值均显著提高(P<0.05)。3)试验1结束时,饲料组海胆性腺的硬度显著低于海带组(P<0.05);试验2结束时,饲料组海胆性腺的黏附性和内聚性均显著高于海带组(P<0.05)。与试验1相比,试验2饲料组海胆性腺的内聚性、弹性、胶着性、咀嚼性及海带组海胆性腺的弹性均显著提高(P<0.05)。4)试验1结束时,饲料组海胆性腺的非必需氨基酸(NEAA)和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海带组(P<0.05);试验2结束时,饲料组海胆性腺的必需氨基酸(EAA)含量显著高于海带组(P<0.05)。与试验1相比,试验2海带组海胆性腺的EAA、总氨基酸(TAA)、NEAA和苦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5)试验1和试验2结束时,饲料组海胆性腺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和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显著低于海带组(P<0.05),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高于海带组(P<0.05)。与试验1相比,试验2饲料组和海带组海胆性腺的EPA、∑n-3 PUFA含量和n-3/n-6 PUFA均显著提高(P<0.05),饲料组海胆性腺的二十碳四烯酸(ARA)含量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投喂配合饲料虽然提高了海胆的性腺指数,但降低了海胆的生长和性腺感官品质。与全程投喂配合饲料相比,使用配合饲料-海带接力的投喂模式可提高海胆性腺的颜色、质地和必需脂肪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球海胆 性腺发育 品质 海带 配合饲料
下载PDF
缢蛏17β-HSDs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13
作者 李琳 董迎辉 +3 位作者 付璐璐 孟钇萍 林志华 姚韩韩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3-134,共12页
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s)是性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最后步骤的氧化还原酶,在动物性腺发育、生殖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全基因组数据,利用RACE技术和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缢蛏17β-HSDs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了鉴定、染色体... 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s)是性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最后步骤的氧化还原酶,在动物性腺发育、生殖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全基因组数据,利用RACE技术和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缢蛏17β-HSDs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了鉴定、染色体定位和系统进化分析,并利用qRT-PCR技术研究了其在不同组织、性腺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缢蛏17β-HSD6、17β-HSD10、17β-HSD12、17β-HSD14基因分别定位在4条不同染色体上,所编码的蛋白均具有SDR超家族的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结果表明,缢蛏17β-HSDs基因家族成员分化明显,各自聚为独立分支。qRT-PCR分析显示,缢蛏17β-HSDs基因在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性腺和肝胰腺中的表达量较高;在缢蛏性腺发育过程中,17β-HSD6基因在精巢和卵巢排放期的表达量较高,17β-HSD10、17β-HSD12、17β-HSD14基因在两性性腺中的表达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均在成熟期的表达量较高;在成熟期,17β-HSD10基因在精巢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巢(p<0.05),而17β-HSD12、17β-HSD14基因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精巢(p<0.05)。综上结果表明,17β-HSD6基因可能不参与调控缢蛏性腺发育过程,而17β-HSD10、17β-HSD12、17β-HSD14基因的表达与性腺发育过程密切相关,推测其可能通过介导性类固醇激素的合成与代谢调控缢蛏性腺发育过程。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贝类17β-HSDs调控性腺发育、生殖内分泌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17β-HSDs基因家族 性腺发育 表达分析
下载PDF
雌雄分养对克氏原螯虾养殖效果及性腺发育的影响
14
作者 胡倩 王齐帅 +1 位作者 刘小龙 李艳和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113-117,共5页
为研究雌雄分养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效果的影响,分析全雌性、全雄性和雌雄混养3种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生长、存活、伤残以及性腺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养殖模式对克氏原螯虾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在养殖90 d时,... 为研究雌雄分养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效果的影响,分析全雌性、全雄性和雌雄混养3种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生长、存活、伤残以及性腺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养殖模式对克氏原螯虾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在养殖90 d时,全雌性养殖存活率最高,为74.17%,伤残率最低,为5.62%;雌雄混养模式下,雄虾平均体重始终高于雌虾,雌虾存活率和伤残率则始终高于雄虾;全雌组雌虾性腺发育程度高于雌雄混养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雌雄分养 养殖效果 性腺发育
下载PDF
不同饵料对河蟹亚成体性腺发育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刘智俊 祖露 李建忠 《科学养鱼》 2023年第11期73-75,共3页
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蟹类之一。目前,全价配合饲料在河蟹养殖过程已得到广泛应用,其营养物质全面、营养均衡且投喂方式简便,可以大大减少养殖过程中的人工成本。然而在河蟹养殖后期,动物性冰鲜饵料相较于全价饲料... 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蟹类之一。目前,全价配合饲料在河蟹养殖过程已得到广泛应用,其营养物质全面、营养均衡且投喂方式简便,可以大大减少养殖过程中的人工成本。然而在河蟹养殖后期,动物性冰鲜饵料相较于全价饲料具有适口性较好、蛋白质水平高等特点,因此适当提供一定比例的动物性冰鲜饵料可以提高河蟹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价配合饲料 河蟹养殖 人工成本 全价饲料 性腺发育 营养均衡 中华绒螯蟹 亚成体
下载PDF
金钱鱼性腺发育及其组织结构观察 被引量:37
16
作者 崔丹 刘志伟 +2 位作者 刘南希 张莹莹 张俊彬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6-704,共9页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研究了金钱鱼性腺发育及组织结构特征。结果显示,2+龄的金钱鱼性腺发育成熟。金钱鱼精巢为管型,可分为:精原细胞增殖期、精母细胞生长期、精母细胞成熟期、精子细胞变态期、精子成熟期等5个时期。从Ⅱ期精巢起...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研究了金钱鱼性腺发育及组织结构特征。结果显示,2+龄的金钱鱼性腺发育成熟。金钱鱼精巢为管型,可分为:精原细胞增殖期、精母细胞生长期、精母细胞成熟期、精子细胞变态期、精子成熟期等5个时期。从Ⅱ期精巢起,金钱鱼精巢的成熟系数(GSI)为0.2%~1.5%,精巢成熟系数在发育到精子细胞成熟期(Ⅴ期)达到峰值,肝重指数(HSI)在精子细胞变态期(Ⅳ期)达到峰值。金钱鱼卵巢的卵母细胞发育过程可分为5个时相,相对应的卵巢发育亦分为5个时期。从Ⅱ期卵巢起,金钱鱼卵巢的成熟系数为1.2%~14.9%,在发育到Ⅴ期时达到峰值,HSI在Ⅳ期达到峰值。Ⅱ时相卵母细胞出现卵黄核和滤泡膜。Ⅲ时相卵母细胞中开始出现油滴,卵黄颗粒。Ⅳ时相卵母细胞中卵黄颗粒与油滴的数量迅速增多。Ⅴ时相卵母细胞中卵黄颗粒融合成片,在卵母细胞中卵黄颗粒与油球之间在数量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切片观察,Ⅴ期卵巢中,除了Ⅴ时相卵母细胞外,还有一定数量的Ⅱ、Ⅲ和Ⅳ时相卵母细胞,卵母细胞发育呈现非同步型。并且发现在多数产完卵后的卵巢中,除空的滤泡外亦存在一定数量的Ⅱ、Ⅲ和Ⅳ期卵母细胞,因此推测,金钱鱼的产卵类型为分批非同步产卵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鱼 性腺发育 卵巢 精巢
下载PDF
文蛤的性腺发育和生殖周期 被引量:32
17
作者 林志华 单乐州 +5 位作者 柴雪良 应雪萍 杨星星 张永普 方军 王如才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0-514,共5页
应用组织学方法对浙南池塘养殖的文蛤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和肥满度进行了周年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文蛤的性腺发育具有典型双壳贝类特征,性腺发育过程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5个时期,并对上述5期的宏观肉眼观... 应用组织学方法对浙南池塘养殖的文蛤的性腺发育、生殖周期和肥满度进行了周年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文蛤的性腺发育具有典型双壳贝类特征,性腺发育过程可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5个时期,并对上述5期的宏观肉眼观察特征及微观切片观察特征进行了描述。浙南池塘养殖的文蛤性腺发育过程以1年为1个周期,成熟排放期在5月下旬至8月中旬,水温21.8~31.0℃,繁殖盛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水温为25.0~30.0℃。月平均肥满度最高为6月份的8.84%,最低为1月份的3.21%。论文还讨论了1龄文蛤性腺发育、文蛤性腺成熟和排放与积温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性腺发育 生殖周期 肥满度
下载PDF
全程投喂配合饲料条件下池养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及其性腺发育 被引量:24
18
作者 何杰 吴旭干 +4 位作者 赵恒亮 姜晓东 葛永春 王幼鹏 成永旭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6-618,共13页
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对池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全程投喂配合饲料,观测扣蟹和成蟹阶段的生长规律、成活率、早熟率、性腺发育速度、产量、规格分布和饲料系数等。结果表明:(1)扣蟹阶段雌雄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 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对池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全程投喂配合饲料,观测扣蟹和成蟹阶段的生长规律、成活率、早熟率、性腺发育速度、产量、规格分布和饲料系数等。结果表明:(1)扣蟹阶段雌雄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率(WG)和特定增长率(SGR)为先上升后下降,整个扣蟹培育阶段的平均SGR为1.9%/d左右;平均成活率和早熟率分别为10.0%和4.9%,雌体的早熟率显著高于雄体(P<0.05);一龄早熟蟹和正常扣蟹的平均体重分别为19.8 g和7.5 g左右,一龄早熟蟹和正常扣蟹的平均产量分别为229 kg/hm^2和2433 kg/hm^2;扣蟹培育阶段饲料投喂主要发生在7—10月,占全部饲料用量的80%以上,饲料投喂量与扣蟹体重及池塘水温具有一定的关系,扣蟹阶段饲料系数(FCR)为2.15。(2)成蟹养殖过程中,自6月份起雄体体重大于雌体,整个养殖阶段雄体的SGR显著高于雌体(P<0.05);雌雄成蟹最终平均体重分别为126.1 g和181.1 g,雌、雄及总体成活率分别为61.30%、53.47%和58.4%,产量分别为412.20 kg/hm^2、536.10 kg/hm^2和950 kg/hm^2;成蟹养殖的饲料消耗主要发生在7—10月,其中育肥前期(9—11月)的饲料用量占50%左右,整个成蟹养殖阶段的FCR为2.63。(3)池养成蟹的生殖蜕壳主要发生在8—9月,雌体比雄体早20 d左右;雌体的性腺发育主要发生在生殖蜕壳后的9—10月,雄体的性腺发育时间跨度较长,生殖蜕壳前性腺指数已达0.8%左右;雌雄成蟹性腺发育期间肝胰腺指数均呈下降趋势。综上,全程投喂配合饲料能保证池养中华绒螯蟹的正常生长发育,可大规模推广应用于中华绒螯蟹养殖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配合饲料 全程 池塘养殖 生长性能 性腺发育
下载PDF
鸡胚PGCs迁移与性腺发育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李碧春 陈国宏 +2 位作者 赵东伟 王克华 钱菊汾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8-22,26,共6页
采用连续切片法进行鸡胚胎显微观察 ,研究鸡原始生殖细胞 (PGCs)迁移特性及其与性腺发生、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 :①在孵化 5 3~ 5 6h时鸡胚PGCs到达未来性腺形成区域 (体腔上皮 ) ,且在PGCs到达之前 ,这一区域已开始增厚 ;孵化 5 3~ ... 采用连续切片法进行鸡胚胎显微观察 ,研究鸡原始生殖细胞 (PGCs)迁移特性及其与性腺发生、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 :①在孵化 5 3~ 5 6h时鸡胚PGCs到达未来性腺形成区域 (体腔上皮 ) ,且在PGCs到达之前 ,这一区域已开始增厚 ;孵化 5 3~ 5 6h时 ,体腔上皮的脏壁层发现有PGCs,说明生殖嵴的发生亦在此期。②PGCs最终迁移至增厚的体腔上皮 ,部分体腔上皮的增厚区域趋向中肾 ,说明中肾和生殖嵴的发生均有体腔上皮增厚活动的参与。③孵化前 5d ,PGCs仍保持典型特性 ;孵化 7d后 ,PGCs细胞质中的糖原完全消失。④PGCs刚进入未来生殖腺形成区域时呈无序排列 ,孵化 6d时大多数从中肾侧向外移动 ,排列于未来性腺的上皮层 ,此时性腺已具有雌雄分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 性腺发育 胚胎 原始生殖细胞 起源 聚集
下载PDF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和养殖群体选育子一代养殖性能和性腺发育的比较 被引量:34
20
作者 何杰 吴旭干 +4 位作者 龙晓文 刘青 赵恒亮 姜晓东 成永旭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8-818,共11页
以长江水系大规格中华绒螯蟹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为选育基础群,以降低一龄性早熟率、提前或延后二龄成熟期和提高成蟹规格为主要选育目标,进行中华绒螯蟹良种培育,综合比较野生和养殖群体选育子一代(野选G1,养选G1)的养殖性能和性腺发育... 以长江水系大规格中华绒螯蟹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为选育基础群,以降低一龄性早熟率、提前或延后二龄成熟期和提高成蟹规格为主要选育目标,进行中华绒螯蟹良种培育,综合比较野生和养殖群体选育子一代(野选G1,养选G1)的养殖性能和性腺发育情况,结果显示:(1)扣蟹养殖阶段,野选和养选G1的早熟率分别比对照组降低36.89%和15.25%,养选G1早熟率略高于野选G1(P>0.05);野选G1在9—11月平均体重略低于养选G1和对照组,且8—9月野选G1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野选和养选G1的正常扣蟹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选育群体G1早熟蟹的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成蟹养殖阶段,野选G1的生殖蜕壳时间和性腺发育略晚于对照组,养选G1的生殖蜕壳时间和性腺发育略早于对照组;(3)三群体中华绒螯蟹在成蟹养殖阶段的早期(3—6月)生长速度接近,6—8月野选G1雄体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明显低于其它两组,8—9月则明显高于其它两群体雄体;野选G1雌体的生长速度仅在6—7月明显低于其它两组,7—9月则反之;(4)野选G1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选育群体最终成蟹平均规格均高于对照组,仅野选G1雌体成蟹体重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无论雌体还是雄体,野选和养选G1成蟹平均体重均比对照组大10%以上;两选育群体雄体和雌体的大规格成蟹(雄蟹≥175g,雌蟹≥125g)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野选G1具有一龄扣蟹早熟率低、二龄成蟹规格大和性腺成熟时间略有推迟等特点,养选G1具有扣蟹养殖阶段饲料系数低、性腺发育时间提前和成蟹规格大等特点,两群体G1均具有进一步选育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群体选育 子一代 养殖性能 性腺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