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1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总胆汁酸、补体C1q以及体重指数与胆汁反流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关系的研究
1
作者 刘静依 魏朝晗 +1 位作者 张文姣 解祥军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71-79,共9页
目的:评价外周血的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 TBA)、补体C1q (complement C1q)水平以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对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 BRG)伴有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 IM)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 目的:评价外周血的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 TBA)、补体C1q (complement C1q)水平以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对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 BRG)伴有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 IM)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BRG患者共200例,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组织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分为IM发生组(观察组)和IM未发生(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外周血TBA、补体C1q水平以及体重指数。结果:观察组外周血TBA、补体C1q水平以及体重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外周血TBA、补体C1q水平以及体重指数单个项目在BRG伴IM的检测灵敏度为74.0%,准确度为77.50%;联合检测三个项目的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87.69%、准确度为88.50%。结论:外周血TBA、补体C1q水平以及体重指数对BRG伴IM及IM不同分型均具有较好诊断效能,且外周血TBA、补体C1q以及体重指数的侵入性小且方便,对于协助人群诊断BRG伴IM及IM不同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总胆汁酸 补体C1Q 体重指数 肠化生 诊断
下载PDF
总胆汁酸与谷氨酰转肽酶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影响及交互作用分析
2
作者 陈兰兰 张修侠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3期5-11,共7页
目的研究总胆汁酸与谷氨酰转肽酶的交互作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于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267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是否存有高胆红素血症分为正常组(209... 目的研究总胆汁酸与谷氨酰转肽酶的交互作用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11月于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267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是否存有高胆红素血症分为正常组(209例)与高胆红素血症组(58例)。比较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因素,以及总胆汁酸与谷氨酰转肽酶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交互作用。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感染、胎儿窘迫比例较高,谷草转氨酶、C反应蛋白、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谷氨酰转肽酶水平较高,直接胆红素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值介于5.904~120.928之间,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C反应蛋白、总胆汁酸与谷氨酰转肽酶,低水平直接胆红素,以及新生儿感染、胎儿窘迫均为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危险因素(OR值介于1.364~1.964之间,P<0.05);高总胆汁酸、高谷氨酰转肽酶既具有一定的相加交互作用,又具有相乘交互作用。结论总胆汁酸、谷氨酰转肽酶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具有正相加交互作用,临床应及时监测总胆汁酸、谷氨酰转肽酶相关生理水平,保障新生儿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胆汁酸 谷氨酰转肽酶 交互作用 高胆红素血症
下载PDF
孕妇查总胆汁酸的目的你知道吗
3
作者 岑美婷 《妈妈宝宝》 2023年第5期82-82,共1页
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是在肝细胞内产生的胆汁成分之一,属于胆汁酸的代谢产物,主要在肝脏合成,其主要作用是协助胆囊排放胆汁以帮助消化,然后经过胆汁排泄到肠道中。在孕期,孕妇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导致一些生理变化,包括... 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是在肝细胞内产生的胆汁成分之一,属于胆汁酸的代谢产物,主要在肝脏合成,其主要作用是协助胆囊排放胆汁以帮助消化,然后经过胆汁排泄到肠道中。在孕期,孕妇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导致一些生理变化,包括对胆汁的合成和排泄的影响,从而可能导致一种被称为妊娠期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激素水平 总胆汁酸 胆汁排泄 妊娠期胆汁淤积症 胆汁成分 PREGNANCY 肝细胞 孕妇
下载PDF
胃液及外周血总胆汁酸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效能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初夏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0期32-35,48,共5页
目的探析胃液及外周血的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对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伴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GIM)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目的探析胃液及外周血的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对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伴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GIM)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BR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GIM分为观察组(GIM发生,n=89)和对照组(GIM未发生,n=61)。观察组中,又将28例BRG伴GIM作为不完全型GIM组,61例完全型GIM作为完全型GIM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胃液及外周血TBA,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胃液及外周血TBA水平在诊断BRG伴GIM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胃液及外周血的TB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OC分析显示,胃液TBA水平诊断BRG伴GIM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36,敏感度为81.97%,特异性为83.15%;外周血TBA水平诊断BRG伴GIM的AUC为0.753,敏感度为62.30%,特异性为82.02%。不完全型GIM组胃液及外周血TBA水平显著高于完全型GIM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胃液TBA水平诊断BRG伴GIM患者不同分型的AUC为0.952,敏感度为89.47%,特异性为96.08%;外周血TBA水平诊断BRG伴GIM患者不同分型的AUC为0.766,敏感度为76.37%,特异性为80.39%。结论胃液及外周血TBA对BRG伴GIM及GIM不同分型均具有较好诊断效能,且外周血TBA检测的侵入性小,对于辅助人群诊断BRG伴GIM及GIM不同分型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总胆汁酸 胃黏膜肠生化 诊断
下载PDF
七味肝胆清颗粒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效果及对总胆汁酸、甘胆酸的影响
5
作者 苗园园 吴静 +1 位作者 李锐 廖振林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0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七味肝胆清颗粒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效果及对总胆汁酸、甘胆酸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确诊的86例慢性胆囊炎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联合组给予七味肝胆清颗粒联... 目的探讨七味肝胆清颗粒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效果及对总胆汁酸、甘胆酸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确诊的86例慢性胆囊炎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联合组给予七味肝胆清颗粒联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片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胆囊功能、总胆汁酸、甘胆酸、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74.42%(32/43)(P<0.01)。治疗1个月后,2组胆囊壁厚度较治疗前缩小,胆囊收缩率较治疗前增加;且联合组胆囊壁厚度小于对照组,胆囊收缩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2组总胆汁酸、甘胆酸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2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味肝胆清颗粒联合熊去氧胆酸片可提高慢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胆囊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系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胆囊炎 七味肝胆清颗粒 熊去氧胆 总胆汁酸 甘胆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总胆汁酸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贞玉 杨蓉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5期100-102,共3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总胆汁酸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妇产科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产检的60名健康孕妇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总... 目的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总胆汁酸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妇产科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产检的60名健康孕妇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总胆汁酸水平、不同临床资料产妇总胆汁酸水平、不同临床资料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析总胆汁酸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总胆汁酸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资料产妇总胆汁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资料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总胆汁酸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呈正相关(P=0.001)。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总胆汁酸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总胆汁酸 妊娠结局
下载PDF
谷草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联合总胆汁酸对胎龄<34周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王丹 张士发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9-644,共6页
目的探讨谷草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to-platelet ratio index,APRI)联合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对胎龄<34周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arenteral nutrition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 目的探讨谷草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to-platelet ratio index,APRI)联合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对胎龄<34周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arenteral nutrition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9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期间接受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的270例胎龄<34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包括PNAC 128例和非PNAC 142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NAC发生的预测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APRI、TBA单独及二者联合预测PNAC的价值。结果PNAC组在PN 1、2及3周后的TBA水平均高于非PNAC组(P<0.05);PN 2、3周后PNAC组APRI均高于非PNAC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N 2周后APRI和TBA升高是早产儿发生PNAC的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N 2周后APRI联合TBA预测PNAC发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03、0.803、0.806;APRI联合TBA预测PNAC发生的AUC高于APRI、TBA单独预测的AUC(P<0.05)。结论在PN 2周后,APRI联合TBA对胎龄<34周早产儿PNAC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 谷草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 总胆汁酸 早产儿
下载PDF
维生素D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和脐带血的水平及其与总胆汁酸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邱玉梅 廖利琼 +1 位作者 刘洋 张晓云 《新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815-820,共6页
目的评估维生素D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变化水平,并分析其与总胆汁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孕妇,其中30例ICP孕妇为ICP组,另30例正常孕妇为正常组,收集2组孕妇的人口学特征、围产期资料,检测其血清总胆汁酸(TBA)浓度、肝... 目的评估维生素D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变化水平,并分析其与总胆汁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0例孕妇,其中30例ICP孕妇为ICP组,另30例正常孕妇为正常组,收集2组孕妇的人口学特征、围产期资料,检测其血清总胆汁酸(TBA)浓度、肝功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组孕妇的受孕年龄、BMI、ALT、AST、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新生儿5 min阿普加评分均为10分。ICP组孕妇分娩孕周小于正常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也低于正常组(P均<0.05)。ICP组孕妇血清25(OH)D为(24.84±1.88)μg/L,低于正常组孕妇的(31.72±2.39)μg/L(P<0.05)。ICP组孕妇脐静脉血25(OH)D为(13.61±1.24)μg/L,也低于正常组孕妇的(21.96±2.69)μg/L(P<0.01)。2组孕妇的脐静脉血25(OH)D水平均与血清25(OH)D水平呈正相关(正常组r=0.763,P<0.001;ICP组r=0.726,P<0.001)。ICP组孕妇血清25(OH)D水平与TBA水平呈负相关(r=-0.692,P<0.001),正常组孕妇血清25(OH)D水平和TBA水平无关(P>0.05)。2组孕妇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P孕妇血清和脐静脉血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正常孕妇,这可能与ICP患者的高TBA有关;对于ICP孕妇可考虑适当增加维生素D的补充剂量,以促进胎儿的宫内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维生素D 总胆汁酸 脐静脉血 相关性
下载PDF
总胆汁酸/血小板对HBV相关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评估
9
作者 孙天乙 黄圣楷 孙龙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0期1574-1577,1588,共5页
目的:探讨总胆汁酸/血小板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2月~2022年12月感染科收治16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根据其肝活检的肝纤维化程度分为两组:显著性肝纤维化组、非显著性肝纤维... 目的:探讨总胆汁酸/血小板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2月~2022年12月感染科收治16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根据其肝活检的肝纤维化程度分为两组:显著性肝纤维化组、非显著性肝纤维化组,对比观察两组总胆汁酸/血小板情况及其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并以及其他无创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给予效能评价。结果:(1)与非显著性肝纤维化组比较,显著性肝纤维化组总胆汁酸水平升高,血小板水平下降,总胆汁酸/血小板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小板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总胆汁酸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总胆汁酸/血小板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3)总胆汁酸/血小板、APRI、FIB-4、弹性成像在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0.57、0.56、0.68。结论:总胆汁酸/血小板对HBV相关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不亚于其他肝纤维化诊断方法,且无创、简单、便捷,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胆汁酸 血小板 肝纤维化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血清甘胆酸、总胆汁酸在肝硬化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王斌 曾晖 邱利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34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甘胆酸(cholyglycine,CG)、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在肝硬化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武汉市第七医院收治的6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 目的:探讨血清甘胆酸(cholyglycine,CG)、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在肝硬化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武汉市第七医院收治的6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及同期6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检测三组血清CG、TBA水平。对观察组患者开展半年随访,根据是否进展为肝癌将其分为肝癌组及非肝癌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三组及观察组不同疾病分期患者血清CG、TBA水平。统计观察组分组情况,并比较肝癌组及非肝癌组一般资料、血清CG、TBA水平。分析血清CG、TBA预测肝癌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CG、TB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代偿期患者血清CG、TBA水平均高于代偿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68例肝硬化患者中共12例进展为肝癌,发生率为17.65%(12/68);肝癌组失代偿期占比高于非肝癌组,肝硬化病程长于非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血清CG、TBA水平均高于非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CG、TBA及联合检测预测肝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3、0.832、0.959,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结论:血清CG、TBA在肝硬化中存在较高表达,能够良好评估肝硬化病情,且对肝癌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癌 甘胆 总胆汁酸 表达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1
作者 张翠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0143-0145,共3页
分析针对新生儿病例,通过测定血清中的总胆汁酸水平辅助对于黄疸判定效果。方法 主要纳入新生儿黄疸(n=62)、正常新生儿(n=60)为研究对象,此外依据病变主要类型对应分组,分成组别上为生理性黄疸组(16例)、轻度黄疸组(38例)、重度黄疸组(... 分析针对新生儿病例,通过测定血清中的总胆汁酸水平辅助对于黄疸判定效果。方法 主要纳入新生儿黄疸(n=62)、正常新生儿(n=60)为研究对象,此外依据病变主要类型对应分组,分成组别上为生理性黄疸组(16例)、轻度黄疸组(38例)、重度黄疸组(8例)。采集所有患儿的血液,此外离心分离血清,检测血清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指标水平。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对比,此外对比不同病理类型黄疸患儿相关实验室指标,对于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患儿的TBA异常率比较。结果 针对观察组新生儿,测定其血清的TBA、TBIL、DBIL、ALT、GGT数值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新生儿中,重度黄疸组的血清TBA、TBIL、DBIL、ALT、GGT水平高于轻度黄疸组,轻度黄疸组各指标水平高于生理性黄疸组,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性黄疸患儿在TBA异常率低于病理性黄疸患儿(P<0.05)。结论 对于新生儿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的测定,可以为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治提供有利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总胆汁酸 新生儿黄疸 诊断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血清甘胆酸联合总胆汁酸在肝功能正常华支睾吸虫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冉进秋 韦小勋 +2 位作者 韦海梅 黄艳果 潘刚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6期0045-0047,共3页
探讨华支睾吸虫病肝功能正常患者的血清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水平变化,评价CG联合TBA对华支睾吸虫病的肝功能正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肝功能正常的华支睾吸虫组168例和对照组63例,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TBA、CG、ALT和... 探讨华支睾吸虫病肝功能正常患者的血清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水平变化,评价CG联合TBA对华支睾吸虫病的肝功能正常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肝功能正常的华支睾吸虫组168例和对照组63例,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TBA、CG、ALT和AST的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各指标组间差异,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与肝功能正常华支睾吸虫病的相关性,并建立一个联合诊断模型;采用灵敏度、特异度、ROC-AUC、约登指数评价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华支睾吸虫组血清ALT和AST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CG、TB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85,95%CI:1.052-1.118,P<0.001)、TBA(OR=1.122,95%CI:1.001-1.257,P=0.049)、CG(OR=1.975,95%CI:1.402-2.783,P<0.001)与华支睾吸虫病相关。联合模型诊断华支睾吸虫病灵敏度为72.62%、特异度为85.71%、ROC-AUC为0.837(95%CI:0.783-0.882),约登指数为0.583。结论 血清TBA和CG联合诊断华支睾吸虫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评估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胆汁淤积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病 甘胆 总胆汁酸 肝功能正常
原文传递
血清总胆汁酸与传统肝功能酶学指标在肝胆疾病中的诊断效果对比
13
作者 张振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026-0029,共4页
探讨肝胆疾病诊断中,测定血清总胆汁酸、传统肝功能酶学指标的价值。方法以2022.01至2022.10为研究日期,选取急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肝癌患者、健康体检者各35例,分别作为不同的组别。所有受检者均接受血清总胆汁酸、传统肝功能酶... 探讨肝胆疾病诊断中,测定血清总胆汁酸、传统肝功能酶学指标的价值。方法以2022.01至2022.10为研究日期,选取急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肝癌患者、健康体检者各35例,分别作为不同的组别。所有受检者均接受血清总胆汁酸、传统肝功能酶学指标检验。评析各组指标情况、检出阳性率。结果 (1)急性肝炎组TBA、ALT、AST、ALP、GGT各为(106.01±12.65)μmol/L、(361.07±13.15)U/L、(197.51±12.24)U/L、(97.95±4.84)U/L、(68.01±3.85)U/L,健康对照组各指标为(6.01±1.23)μmol/L、(20.01±1.23)U/L、(6.96±1.37)U/L、(74.89±5.37)U/L、(23.02±3.18)U/L,组间差异存在,P<0.05。(2)各组TBA阳性率高于其他传统肝功能酶学指标检出阳性率,P<0.05。结论 血清总胆汁酸、传统肝功能酶学指标诊断肝胆疾病均具有显著的价值,与后者相比,前者的诊断效能更高。具体应用中,可采取联合检测的形式,从而降低疾病漏诊、误诊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疾病 临床诊断 血清总胆汁酸 传统肝功能酶学指标
下载PDF
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总胆汁酸水平与新生儿脐血胆汁酸及围生儿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11
14
作者 何静媛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 了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外周血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新生儿脐血胆汁酸值的相关性,并分析脐血胆汁酸水平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德阳市人民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5月住院治疗的123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临床资... 目的 了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外周血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新生儿脐血胆汁酸值的相关性,并分析脐血胆汁酸水平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德阳市人民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5月住院治疗的123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临床资料,检测其外周血血清胆汁酸值、转氨酶值,新生儿脐血胆汁酸值以及计算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根据血清总胆汁酸值及临床症状分为2组:组1孕妇血清总胆汁酸值10~40 μmol/L,临床症状以皮肤瘙痒为主,无明显其他症状;组2孕妇血清总胆汁酸值>40 μmol/L,临床瘙痒重,可能合并复发ICP、多胎妊娠等高危因素。同时选取同期住院分娩、无妊娠期合并症的正常孕妇9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组1及组2孕妇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新生儿脐血胆汁酸水平与孕妇血清胆汁酸水平呈正相关(r=0.903,P<0.05);新生儿脐血胆汁酸水平与孕妇转氨酶水平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分别为0.13、-0.07,P值分别为0.12、0.53),组2早产、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度ICP孕妇的新生儿围产期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妊娠期肝内胆汁酸淤积症的分度有助于判断以及评估围生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总胆汁酸 脐血总胆汁酸 围生儿结局
下载PDF
血清总胆汁酸酶法测定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48
15
作者 杨昌国 许叶 +10 位作者 吕邦太 鲍晓霞 斯志萍 夏经波 裘晓梅 周永列 徐朝阳 罗敏 康可上 戎聪伟 徐路耀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23-327,共5页
为了建立酶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方法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对试剂配方和测定条件进行优化实验,并作临床观察。结果,本法灵敏度:50μmol/L A_(500)nm(1 cm)为0.1;线性为0~200μmol/L;精密度:总CV<6.0%;批内CV<3.0%。本法(Y... 为了建立酶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方法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对试剂配方和测定条件进行优化实验,并作临床观察。结果,本法灵敏度:50μmol/L A_(500)nm(1 cm)为0.1;线性为0~200μmol/L;精密度:总CV<6.0%;批内CV<3.0%。本法(Y)和日本一化试剂的(X)比较:Y=0.973X+2.72,r=0.9963。用本法测定60名健康人,116例各种肝病患者和211例HBsAg携带者的血清空腹和餐后总胆汁酸(F-TBA和P-TBA)含量。健康组的F-TBA和P-TBA分别为4.9±2.38和8.22±2.91μmol/L。急性肝炎急性期的F-和P-TBA的异常率均为100%,平均增高幅度分别是正常高限的13和11倍。且随疾病的恢复而逐渐转为正常,对肝病的愈后估计优于ALT和AST。慢活肝组的F-TBA异常率亦为100%,均>20μmol/L。而慢迁肝组的F-TBA异常率仅为19%。均<20μmol/L。F-TBA>20μmol/L可作为慢性肝炎活动的指征。肝硬化组的F-和P-TBA均超过正常高限且幅度较大,异常率高于所有常规肝功能试骏。HBsAg携带者的F-TBA异常率为29%,F-TBA正常者中P-TBA的异常率为35%,提示F-和P-TBA测定对检出轻度肝脏损害有较高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胆汁酸 酶法测定 肝疾病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血清前白蛋白和总胆汁酸联合检测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0
16
作者 闫明先 王文奇 +2 位作者 刘倩 徐昌青 李士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3期3-4,共2页
为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B)和总胆汁酸(TBA)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价值,分别检测慢性乙肝(轻度、中度、重度)、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AB、TBA及白蛋白(A)、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 为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B)和总胆汁酸(TBA)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价值,分别检测慢性乙肝(轻度、中度、重度)、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AB、TBA及白蛋白(A)、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PA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血清TBA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PAB、TBA异常率均高于同组A和TBIL的异常率(P<0.05)。提示联合检测血清PAB和TBA有助于发现肝脏合成及代谢功能的早期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前白蛋白 总胆汁酸 血清诊断
下载PDF
重度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前白蛋白及胆碱脂酶的测定结果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朱月蓉 邱红 +1 位作者 薛宁 肖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23-923,共1页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血清总胆汁酸 前白蛋白 胆碱脂酶
下载PDF
试剂携带污染对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结果的影响及消除措施 被引量:29
18
作者 陈继中 李旭光 唐吉斌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消除循环酶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时试剂携带污染对结果的干扰。方法循环酶法测定20份血清标本中的TBA含量,然后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9个项目后再测定TBA含量。结果在测定TC、TG、HD... 目的消除循环酶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时试剂携带污染对结果的干扰。方法循环酶法测定20份血清标本中的TBA含量,然后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9个项目后再测定TBA含量。结果在测定TC、TG、HDL-C后测定TBA导致20份血清标本结果存在系统误差,分别为14.95、15.36、22.20μmol/L。3种干扰试剂组分中的TBA含量分别为1 016.9、1 061.2、1 216.8μmol/L。结论合理安排TBA与其他检测项目的分析顺序,或设置避免试剂携带污染功能程序,用碱性清洗液冲洗试剂针,可以有效地消除TC、TG、HDL-C试剂对血清TBA测定结果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胆汁酸 血清 酶循环法 携带污染
下载PDF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肝胆疾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艳 吕雁群 张建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0-91,共2页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肝胆疾病的临床意义李艳△吕雁群张建荣胆汁酸是胆固醇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与肝脏的功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1]。近年来,胆汁酸酶法试剂盒的引入,为临床实验室开展常规胆汁酸检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们采用双...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肝胆疾病的临床意义李艳△吕雁群张建荣胆汁酸是胆固醇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与肝脏的功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1]。近年来,胆汁酸酶法试剂盒的引入,为临床实验室开展常规胆汁酸检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们采用双酶偶联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疾病 血清诊断 总胆汁酸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血清酶和总胆汁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杜凤兰 陈梅 蔡艳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6-766,共1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谷氨酰转肽酶(-GT)、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汁酸(TBA)代谢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住院高胆红素血症患儿53例,经综合治疗前、后抽股静脉血,使用日本产OLMPUSAU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上...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谷氨酰转肽酶(-GT)、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汁酸(TBA)代谢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住院高胆红素血症患儿53例,经综合治疗前、后抽股静脉血,使用日本产OLMPUSAU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前-GT、ALP、TBA明显增高,与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1);AST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存在胆汁淤积及血清酶、总胆汁酸代谢异常;高胆红素血症有轻度肝功异常,需早期给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血清酶 总胆汁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