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联合总胆红素留存率对人工肝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都泓莲 李烨 +6 位作者 王波 马琳坤 胡甜甜 盛云建 陈文 吴刚 邓存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7-315,共9页
目的 联合吲哚菁绿清除试验(ICG)和总胆红素留存率(TBARR)建立预测经人工肝治疗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新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2021年7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36例经人工肝治疗的HBV... 目的 联合吲哚菁绿清除试验(ICG)和总胆红素留存率(TBARR)建立预测经人工肝治疗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新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2021年7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36例经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据随访3个月时的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n=92)和死亡组(n=44),检测确诊ACLF时的生化、凝血、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 R_(15))及肝有效血流量(EHBF)等指标,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MELD差值(ΔMELD)、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总胆红素清除率(TBCR)、总胆红素反弹率(TBRR)和TBARR。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则采用χ~2检验。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构建人工肝治疗HBV-ACLF短期预后的联合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种模型对人工肝治疗HBV-ACLF短期预后判断的准确性,AUC的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 死亡组与存活组两组间比较,MELD评分、ΔMELD、CTP评分、ICG R_(15)、EHBF、TBRR、TBARR、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PLT、ALP、GGT、Alb、PT、INR、PTA、总胆红素、前白蛋白、纤维蛋白原、血清Na、年龄及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6,95%CI:1.056~1.137,P<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OR=1.214,95%CI:1.044~1.411,P=0.012)、TBRR(OR=0.989,95%CI:0.982~0.996,P=0.001)、TBARR(OR=1.073,95%CI:1.049~1.098,P<0.001)、ΔMELD(OR=1.480,95%CI:1.288~1.701,P<0.001)、CTP评分(OR=2.081,95%CI:1.585~2.732,P<0.001)以及ICG R_(15)(OR=1.116,95%CI:1.067~1.168,P<0.001)是经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了4种人工肝治疗HBV-ACLF短期预后的联合预测模型,分别为TBRR-ICG R_(15)、TBARR-ICG R_(15)、TBARR-ICG R_(15)-ΔMELD和TBARR-ICG R_(15)-ΔMELD-年龄,AUC分别为0.830、0.867、0.900、0.917,联合预测模型的AUC高于单一指标(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TBRR、TBARR、ΔMELD、MELD评分、CTP评分、ICG R_(15)),其中TBARR-ICG R_(15)-ΔMELD-年龄模型的AUC最大。联合模型TBARR-ICG R_(15)-ΔMELD和TBARR-ICG R_(15)-ΔMELD-年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在80%以上。结论 ICG R_(15)联合TBARR构建的联合预测模型对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联合模型对预后判断的准确性优于单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人工 预后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总胆红素留存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