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秦岭晚白垩世恐龙多样性降低的气候因素
1
作者 王学婷 蒋凯 +7 位作者 梁耀 苏柏 李建刚 郑博洋 梁文天 姜兆霞 王强 靳春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74-3788,共15页
气候与环境变化是影响生物群演化的关键驱动因素,因此研究陆地生态系统所处的古气候与古环境背景对于探讨生物盛衰甚至灭绝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盛产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但迄今对于古气候-环境演化与恐龙种群数量和多样性演化联系的研... 气候与环境变化是影响生物群演化的关键驱动因素,因此研究陆地生态系统所处的古气候与古环境背景对于探讨生物盛衰甚至灭绝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盛产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但迄今对于古气候-环境演化与恐龙种群数量和多样性演化联系的研究相对匮乏.东秦岭地区发育多个晚中生代-早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蕴含大量晚白垩世恐龙骨骼和蛋、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是开展古气候与恐龙动物群多样性演化关系,探究恐龙灭绝原因的理想场所.本研究对东秦岭灵宝盆地好阳河剖面开展环境磁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重建了该区晚白垩世-早始新世期间的化学风化强度和古水文循环过程,以揭示生物-环境协同演化的关系.化学风化强度和磁化率记录表明晚白垩世-早始新世期间灵宝盆地古气候-水文环境发生了三次大的阶段性变化:在约74.4~68.0 Ma,研究区处于水动力较稳定的深湖相沉积环境和逐渐变冷的气候状态;随后68.0~65.8 Ma时期研究区逐渐干旱化,水文波动变强;在65.8~54.7 Ma,区域气候变化强烈,呈现明显增强的干湿水文循环.本研究揭示了古气候-水文环境变化与恐龙种群演化的关系,提出东秦岭地区在晚白垩世末期(约68~66 Ma)的气候干旱化及变强的水文波动可能是驱动该区恐龙动物群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为深入理解生物-环境协同演化提供了新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宝盆地 晚白垩世 古气候 水文环境 干旱化 恐龙多样性
下载PDF
鲁东晚白垩世中-晚期恐龙多样性事件:恐龙蛋化石提供的证据 被引量:2
2
作者 赵资奎 张蜀康 +1 位作者 王强 汪筱林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86-592,共7页
山东省东部地区上白垩统王氏群恐龙蛋化石记录表明,以长形蛋类为代表的恐龙种群从晚白垩世中期一直生存到晚期,但是以网形蛋类和圆形蛋类为代表的恐龙种群在晚白垩世中期灭绝了,以椭圆形蛋类为代表的新恐龙种群则在晚白垩世晚期出现... 山东省东部地区上白垩统王氏群恐龙蛋化石记录表明,以长形蛋类为代表的恐龙种群从晚白垩世中期一直生存到晚期,但是以网形蛋类和圆形蛋类为代表的恐龙种群在晚白垩世中期灭绝了,以椭圆形蛋类为代表的新恐龙种群则在晚白垩世晚期出现.计算这些类型蛋壳的水蒸气传导率,发现圆形蛋类和网形蛋类的水蒸气传导率比长形蛋类和椭圆形蛋类的高4~115倍,说明前者必须在更为潮湿环境中进行孵化.根据蛋壳的δ^18O记录,从晚白垩世中期到晚期,气候的变化是由湿润变为较干燥的气候环境.可以认为,气候环境的变化是引起这一恐龙多样性事件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东部 晚白垩世中-晚期 恐龙蛋壳 气体传导率 恐龙多样性事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