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珲春敬信湿地候鸟白额雁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1
作者 马振 王隆胜 +5 位作者 唐泽宇 闵鹏飞 赵健豪 孟凡奇 薛书江 贾立军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1-469,共9页
[目的]了解中、俄、朝边境地区珲春敬信湿地候鸟携带病原菌情况,为候鸟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珲春敬信湿地采集155份候鸟白额雁新鲜粪便样本,用PBS进行稀释,接种到LB固体培养基和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培养,挑取单个菌落进行... [目的]了解中、俄、朝边境地区珲春敬信湿地候鸟携带病原菌情况,为候鸟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珲春敬信湿地采集155份候鸟白额雁新鲜粪便样本,用PBS进行稀释,接种到LB固体培养基和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培养,挑取单个菌落进行分离纯化后,采用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PCR扩增及测序等方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分离菌为革兰阴性菌,呈紫红色短杆状。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尿素、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半固体等呈阳性;硫化氢、苯丙氨酸、葡萄糖酸盐等呈阴性。PCR扩增出大小为1 500 bp的单一条带,扩增序列与NCBI中恶臭假单胞菌MZ836867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6%。系统进化树显示,分离菌与恶臭假单胞菌MZ836867属于同一个分支,说明分离菌为恶臭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氯霉素、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等13种药物敏感;对多黏菌素B、克林霉素、亚胺培南等9种药物中介;对万古霉素、氟苯尼考、林可霉素、苯唑西林等8种药物耐药,其中对林可霉素、苯唑西林2种药物耐药性最强。[结论]本研究从珲春敬信湿地候鸟白额雁粪便中成功分离出具有耐药性的恶臭假单胞菌,为珲春敬信湿地候鸟白额雁肠道菌群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珲春 白额雁 恶臭假单 分离鉴定 耐药性
下载PDF
栖稻假单胞菌(Pseudomonas oryzihabitans)研究进展
2
作者 怀婷婷 张欣欣 +2 位作者 王鑫 马海林 司东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4期5-9,共5页
栖稻假单胞菌(P.oryzihabitans)是一类非发酵、需氧型革兰氏阴性杆菌,自1984年首次发现以来,在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登记的菌株超过1500种。这些菌株广泛存在于患病的人类和动植物体内以及土壤、水等环境中。P.oryzihabitans的一... 栖稻假单胞菌(P.oryzihabitans)是一类非发酵、需氧型革兰氏阴性杆菌,自1984年首次发现以来,在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登记的菌株超过1500种。这些菌株广泛存在于患病的人类和动植物体内以及土壤、水等环境中。P.oryzihabitans的一些菌株作为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致病菌,对人类健康和农业发展造成潜在威胁;同时,某些菌株可作为植物根际促生菌种,推动农业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对栖稻假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应用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栖稻假单胞菌的防治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稻假单(pseudomonas oryzihabitans) 生理生化特性 致病性 促生作用
下载PDF
恶臭假单胞菌HB3S-20在棉花中的定殖及诱导抗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金利容 许冬 +6 位作者 王玲 丛胜波 李文静 杨妮娜 尹海辰 黄薇 万鹏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5,共9页
植物内生菌是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生防资源。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HB3S-20是本实验室从棉花内生细菌中所筛选到的一株对棉花黄萎病具有显著防效的潜在生防菌株。本研究采用利福平抗性标记技术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技术检... 植物内生菌是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生防资源。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HB3S-20是本实验室从棉花内生细菌中所筛选到的一株对棉花黄萎病具有显著防效的潜在生防菌株。本研究采用利福平抗性标记技术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技术检测了菌株HB3S-20在棉花组织中的定殖动态和定殖位点,并检测了菌株HB3S-20接种棉花植株后植物防御相关酶SOD、POD和CAT酶活性的变化。利福平标记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B3S-20主要定殖于根部,棉株接种菌株HB3S-20后第3~30 d检测到棉花根部内的菌量范围为2.2×10^(4)~6.7×10^(4)cfu/g,检测到棉花茎部内的菌量为0.04×104~2.7×10^(4)cfu/g,棉花茎部内的菌量低于根部,但在叶片中未被分离到。GFP标记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B3S-20不仅能附着在棉花根系表面,还能定殖在根部维管组织中。此外,菌株HB3S-20能够提高棉花中植物防御相关酶SOD和POD的活性,说明菌株HB3S-20能够诱导棉花植株的系统抗性,增强棉花抗病性。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恶臭假单胞菌HB3S-20在棉花组织内的定殖规律及其对棉株产生的诱导抗性,为菌株HB3S-20的防病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假单 棉花 定殖 诱导抗性
下载PDF
基于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富集-荧光法快速检测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
4
作者 黄徽 郭银利 +4 位作者 彭青枝 鲁振坦 王福燕 柳迪 张苗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71-178,共8页
基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特异性识别和铜绿假单胞菌分泌明胶酶的特点,诱导负载GNP@FITC功能化纳米纤维膜上FITC的释放,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功能化纳米纤维膜的荧光强度,建立包装饮用... 基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特异性识别和铜绿假单胞菌分泌明胶酶的特点,诱导负载GNP@FITC功能化纳米纤维膜上FITC的释放,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功能化纳米纤维膜的荧光强度,建立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富集铜绿假单胞菌,250 mL饮用水中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的添加量为5.00 mg,糖基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材料与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佳共培养时间为6 h,负载GNP@FITC功能化纳米纤维膜与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佳共培养时间为30 min,检验时间小于8 h,方法检出限为0.004 CFU/mL,特异性强。相较于GB 8538—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中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缩短了检测时间,且检出限能够满足监管需要,可作为传统检测方法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pseudomonas aeruginosa) 糖基功能化 磁性纳米颗粒材料 富集 荧光 快速检测 包装饮用水
下载PDF
恶臭假单胞菌F1表达P450酶催化柠檬烯生物合成紫苏醇 被引量:1
5
作者 底心怡 刘春立 +2 位作者 刘秀霞 杨艳坤 白仲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0,共7页
紫苏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单萜类化合物,在医药、日化、食品等行业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利用柠檬烯生物合成中的过程中存在选择性不强、底物对宿主菌株有毒性等问题。为此该文选择恶臭假单胞菌F1这种对环境具有高耐受度的菌株,构建在大肠... 紫苏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单萜类化合物,在医药、日化、食品等行业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利用柠檬烯生物合成中的过程中存在选择性不强、底物对宿主菌株有毒性等问题。为此该文选择恶臭假单胞菌F1这种对环境具有高耐受度的菌株,构建在大肠杆菌和恶臭假单胞菌中皆可扩增并表达目的基因的广宿主载体,过表达选择性羟化酶CymAa、CymAb,异源表达特异性氧化柠檬烯生成紫苏醇的P450酶CYP153A6,并在表达P450酶的基础上对柠檬烯底物添加浓度进行了调整,与大肠杆菌BL21(DE3)一同进行柠檬烯生物合成紫苏醇实验,并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GC-MS分别测量菌株生长状况和紫苏醇产量。最终证明了恶臭假单胞菌F1在柠檬烯浓度为10 mmol/L内的环境中具有高耐受度,且添加1 mmol/L柠檬烯底物发酵48 h后获得最高产量75.6 mg/L,最高转化率达到49.66%,缩小了生物合成紫苏醇的底物添加范围,并获得对柠檬烯具有高耐受度的发酵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醇 色素P450 CymAab 恶臭假单 广宿主载体 萜类化合物 耐受度
下载PDF
香芹酚对恶臭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
6
作者 李佳玟 吴轩 +5 位作者 潘雅洁 肖龙泉 刘达玉 王新惠 徐纲 周闯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5,共5页
以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为对象,通过测定恶臭假单胞菌生长曲线、群集性、泳动性、核酸泄漏情况及产胞外蛋白酶和生物被膜能力等指标,考察不同体积分数香芹酚对恶臭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当香芹酚体积分数≥0.015%时... 以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为对象,通过测定恶臭假单胞菌生长曲线、群集性、泳动性、核酸泄漏情况及产胞外蛋白酶和生物被膜能力等指标,考察不同体积分数香芹酚对恶臭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当香芹酚体积分数≥0.015%时,对恶臭假单胞菌的生长、运动能力、产胞外蛋白酶和生物被膜能力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当香芹酚体积分数为0.025%时,恶臭假单胞菌所产生物被膜含量比空白组极显著减少86.35%(P<0.01)。香芹酚可通过抑制生长、产生物被膜能力及运动能力破环细胞膜通透性,导致大量细胞内容物泄漏,从而对恶臭假单胞菌产生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假单 香芹酚 鲜肉保鲜 泳动性 群集性
下载PDF
河南144所医院2019~2020年恶臭假单胞菌感染临床特点及药敏分析
7
作者 陈万贞 李轶 +9 位作者 尹海庆 王健 袁有华 郭利敏 贾向红 胡冬梅 田育佼 侯卫科 孙云霞 张辉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10期79-84,共6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144所医院恶臭假单胞菌感染现状、临床特点及耐药性情况,并比较不同级别医院细菌耐药性差异,为院内感染控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河南省144所医院上报的470例恶臭假单胞菌感染患者数据... 目的:分析河南省144所医院恶臭假单胞菌感染现状、临床特点及耐药性情况,并比较不同级别医院细菌耐药性差异,为院内感染控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河南省144所医院上报的470例恶臭假单胞菌感染患者数据,分析标本来源、科室分布、药敏情况、不同级别医院细菌耐药性差异。结果:恶臭假单胞菌感染以男性、老年患者居多;标本来源以非呼吸道标本占比高(247株,52.6%);科室分布以重症医学科(98株,20.9%)、骨科(60株,12.8%)和呼吸内科(40株,8.5%)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恶臭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其余药物的耐药率均>30%;三级医院氨苄西林/舒巴坦、氯霉素、复方磺胺甲唑、美罗培南、氨曲南的耐药率均高于二级医院(P<0.05)。结论:该地区恶臭假单胞菌感染多见于老年、男性、重症患者,恶臭假单胞菌对多种药物耐药率较高,对多黏菌素B敏感性好,且三级医院多种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二级医院。临床需重点关注高危患者,加强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假单 院内感染 耐药性监测 药物 条件致病
下载PDF
携带bla_(VIM-2)耐药基因的恶臭假单胞菌致皮肤感染一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李永慧 张志强 +1 位作者 孔庆山 赵飞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765-768,共4页
恶臭假单胞菌能够引起多种鱼类的败血性感染,但对人的致病性一直被忽视。本研究从一例63岁男性患者左下肢皮肤伤口中分离到一株优势细菌,经生化鉴定和16S RNA测序分析确认为恶臭假单胞菌。进一步对其进行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氨苄西林... 恶臭假单胞菌能够引起多种鱼类的败血性感染,但对人的致病性一直被忽视。本研究从一例63岁男性患者左下肢皮肤伤口中分离到一株优势细菌,经生化鉴定和16S RNA测序分析确认为恶臭假单胞菌。进一步对其进行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氨苄西林、多种头孢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复方新诺明耐药,耐药基因检测发现该分离株携带抗碳青霉烯类bla_(VIM-2)耐药基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头孢他啶注射液2 g,每日两次,疗程14天,外用夫西地酸乳膏,每日2次,2个月后患者皮损完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假单 组织病理 分离鉴定 药敏实验 耐药基因
下载PDF
鹦鹉鱼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9
作者 王宝峰 易伟 +1 位作者 于洁 尤宏争 《河北渔业》 2024年第12期26-30,F0002,共6页
为有助于防控恶臭假单胞菌引起的鱼病,从天津市某养殖场发病血鹦鹉(Vieja synspila♀×Amphilophus citrinellus♂)的中肾、肝脏处提取到一株细菌,并对其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人工回归感染试验以及药敏试验。病灶处分离出的病原菌... 为有助于防控恶臭假单胞菌引起的鱼病,从天津市某养殖场发病血鹦鹉(Vieja synspila♀×Amphilophus citrinellus♂)的中肾、肝脏处提取到一株细菌,并对其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人工回归感染试验以及药敏试验。病灶处分离出的病原菌命名为AC4,经人工回归感染后证明AC4具有致病性,临床症状与其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半致死浓度为3×10^(8) CFU/mL。对提取分离出来的致病菌生化鉴定后再进行16S rRNA测序,分离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杆状,该株分离菌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链霉素、多黏菌素B、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鹦鹉(Vieja synspila♀×Amphilophus citrinellus♂) 恶臭假单(pseudomonas putida)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降解烃类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超微结构的研究
10
作者 周宗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9-74,63,共7页
本文报道了对生长于两种培养基上的降解烃类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菌的外形与内部结构有明显的差异,生长于含有烃类基质上的实验组菌的外表有许多折皱和纤毛,菌体内有大小不等的油滴累积,... 本文报道了对生长于两种培养基上的降解烃类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的电镜观察结果。实验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菌的外形与内部结构有明显的差异,生长于含有烃类基质上的实验组菌的外表有许多折皱和纤毛,菌体内有大小不等的油滴累积,油滴没有膜的界限。某些实验组菌体细胞膜上有膨胀的突起部分。整个观察表明,实验组细菌将烃类基质由菌体表面吸收入菌体,进而在体内累积,最终由胞内酶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 pseudomonas sp 超微结构 降解 烃类基质 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 表面吸收 十六烷 不动杆
下载PDF
棘胸蛙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分析
11
作者 林德 赵淑芳 《丽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5-30,共6页
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的烂皮病,从病蛙皮肤患处分离出一株优势生长菌,经菌落培养、革兰氏染色观察、质谱分析、16S r RNA基因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测序、回归感染试验,鉴定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 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的烂皮病,从病蛙皮肤患处分离出一株优势生长菌,经菌落培养、革兰氏染色观察、质谱分析、16S r RNA基因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测序、回归感染试验,鉴定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恶臭假单胞菌分离株对多黏菌素、左氧氟沙星、链霉素、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和红霉素中度敏感,对氯霉素、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和青霉素耐药。该研究结果为棘胸蛙烂皮病的理论研究和防治实践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恶臭假单 药敏分析
下载PDF
南极海洋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J-013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成 杨桥 +4 位作者 马丽艳 田晓清 陆亚男 樊成奇 黄洪亮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0-356,共7页
本研究进行了一株南极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J-013代谢产物多样性分析、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以探讨其产物结构类型。菌株NJ-013甲醇提取物经LC-TOF MS测试分析其代谢产物多样性;还经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制备得到4个化... 本研究进行了一株南极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J-013代谢产物多样性分析、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以探讨其产物结构类型。菌株NJ-013甲醇提取物经LC-TOF MS测试分析其代谢产物多样性;还经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制备得到4个化学成分;化合物结构经TOF MS、1H-和13C-NMR等波谱学方法和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NJ-013的代谢产物主要类型为含氮的生物碱或寡肽类,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4分别鉴定为环(4'-羟基苯丙氨酸-脯氨酸)(1)、环(4-羟基脯氨酸-亮氨酸)(2)、环(4-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3)、环(异亮氨酸-脯氨酸)(4)。结构较为复杂的微量成分尚待进一步富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微生物 假单pseudomonas SP NJ-013 代谢产物
下载PDF
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romysalinigenes RW10S1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13
作者 陈浒良 韩立峰 王罗医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5期1145-1149,共5页
目的研究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romysalinigenes RW10S1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MCI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HR-ESI-MS、NMR等多种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romys... 目的研究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romysalinigenes RW10S1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MCI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HR-ESI-MS、NMR等多种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romysalinigenes RW10S1的液体发酵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了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romysalin(1)、promynicotin(2)、dihydrodeoxypromynicotin(3)。结论化合物2和3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 次级代谢产物 pseudomonas promysalinigenes promysalin
原文传递
恶臭假单胞菌生物滴滤塔净化甲苯废气的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书景 李坚 +2 位作者 李依丽 金毓峑 孙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866-1872,共7页
在接近于工业化应用的非稳态条件下,采用恶臭假单胞菌为菌源接种生物滴滤塔,处理含甲苯废气.研究了滤塔的挂膜启动情况与稳定运行阶段抗负荷变化能力,并对滤塔内生物膜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在停留时间为548和43.28,进气甲苯... 在接近于工业化应用的非稳态条件下,采用恶臭假单胞菌为菌源接种生物滴滤塔,处理含甲苯废气.研究了滤塔的挂膜启动情况与稳定运行阶段抗负荷变化能力,并对滤塔内生物膜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在停留时间为548和43.28,进气甲苯浓度为544-1044mg·m^-3,环境温度为17-26℃的操作条件下,滤塔气体出口检测不到甲苯,最大体积去除负荷为105.35g·(m^3·h)^-1.结果表明,在非稳定条件下,以未经甲苯驯化筛选的恶臭假单胞菌作为菌源降解甲苯废气是可行的;稳定运行阶段滤塔具有较强的抗负荷变化能力,进气浓度与停留时间的变化不会引起处理性能的下降;通过控制营养液添加间隔可以较好地控制生物膜的快速增长;滤塔内微生物菌落发生了变化,大量微孔结构的存在证明了微孔的吸附是生物膜降解甲苯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滴滤塔 恶臭假单 甲苯 生物膜 吸附
下载PDF
黑鲷肠炎病原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20
15
作者 毛芝娟 王美珍 +1 位作者 陈吉刚 杨季芳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28,共6页
2008年3月,浙江省象山港养殖黑鲷暴发了严重的肠炎病情,病鱼肠道肿胀,充满黄色黏液。以ZoBell2216E平板自病鱼肠道黏液分离到4株菌BB01、BB02、BB03和BB04。通过人工感染试验验证了前3株为病原菌,其中BB01菌株96h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4.... 2008年3月,浙江省象山港养殖黑鲷暴发了严重的肠炎病情,病鱼肠道肿胀,充满黄色黏液。以ZoBell2216E平板自病鱼肠道黏液分离到4株菌BB01、BB02、BB03和BB04。通过人工感染试验验证了前3株为病原菌,其中BB01菌株96h的半数致死浓度LD50为4.61×104CFU/g鱼体重。3株分离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状,氧化酶试验阳性,氧化葡萄糖,不产气,4℃生长,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利用麦芽糖、柠檬酸盐,硝酸盐降解阳性,DNA酶、乙酰胺酶阴性;与已发表的恶臭假单胞菌16SrRNA序列的同源性达99%以上;经形态和理化特性鉴定及16SrDNA序列测定,此3株菌同属于恶臭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B01对头孢类等多数抗生素种类敏感,而对氧氟沙星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病原 恶臭假单 16S RDNA
下载PDF
孔雀石绿脱色菌恶臭假单胞菌菌株M6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怡 何珊 +1 位作者 曹海鹏 杨先乐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63,共7页
从养殖池污泥中分离了6株对孔雀石绿具有脱色能力的菌株,经过进一步在孔雀石绿营养肉汤中富集培养及其脱色率的比较,筛选出对孔雀石绿具有较强脱色能力的优良菌株M6。菌株M6在30°C、150r/min条件下对孔雀石绿的脱色率为97.14%,通... 从养殖池污泥中分离了6株对孔雀石绿具有脱色能力的菌株,经过进一步在孔雀石绿营养肉汤中富集培养及其脱色率的比较,筛选出对孔雀石绿具有较强脱色能力的优良菌株M6。菌株M6在30°C、150r/min条件下对孔雀石绿的脱色率为97.14%,通过革兰氏染色、电镜对其形态进行了观察,用ATB细菌鉴定仪对其进行了生理生化鉴定;通过对其16SrDNA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与NCBI中收录的与其同源性较高的菌株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此外,对其生长特性也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菌株M6革兰氏染色阴性,杆形,端生一根鞭毛,大小约为0.45μm×0.84μm,在孔雀石绿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特征为圆形、浅蓝色、粘稠、不易挑取;菌株M6的16SrDNA序列与GenBank基因库中假单胞菌属的细菌菌株的16SrDNA序列有98%~99%的高度同源性,菌株M6与恶臭假单胞菌OW-16(登录号:DQ112328.1)的亲缘关系最近。结合传统的形态与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的结果,判定菌株M6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tida)(登录号:EU348741.1)。此外,菌株M6在30°C、150r/min条件下摇床振荡培养的生长曲线为:0h^4h为生长延迟期,4h^64h为对数生长期,64h^80h为稳定期,80h以后为衰亡期;其最适生长pH值为7,最适生长温度为30°C,在转速为50r/min^250r/min条件下,其浓度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石绿 恶臭假单 鉴定 生长特性
下载PDF
一株鸭源恶臭假单胞菌16S rDNA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於剑 聂奎 +4 位作者 密金玲 周作勇 罗洪林 刘勤妮 唐远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9-104,共6页
从病鸭翅静脉无菌采集抗凝血,直接镜检和姬姆萨染色镜检,微生物感染呈阳性.从血液中分离出该微生物,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扩增出约1500bp的条带,经DNA测序得到一条长1499bp的16S rDNA序列,与GeneBank已提交的序列进行BLAST相似性搜索... 从病鸭翅静脉无菌采集抗凝血,直接镜检和姬姆萨染色镜检,微生物感染呈阳性.从血液中分离出该微生物,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扩增出约1500bp的条带,经DNA测序得到一条长1499bp的16S rDNA序列,与GeneBank已提交的序列进行BLAST相似性搜索表明该微生物应归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并用DNAStar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显示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同源性最近,首次发现恶臭假单胞菌可能感染家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假单 16S RDNA 系统进化树
下载PDF
高产嗜铁素恶臭假单胞菌A3菌株的鉴定及其对黄瓜的促生作用 被引量:20
18
作者 刘艳萍 滕松山 赵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07-1514,共8页
从大棚蔬菜根际土中分离到一株嗜铁素高产菌株A3,铬天青(CAS)法定量检测其嗜铁素相对含量达93.40%,Shenker's实验确定为羧酸型嗜铁素。在不同底物诱导下,该菌株可不同程度地产生吲哚乙酸(IAA)及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并... 从大棚蔬菜根际土中分离到一株嗜铁素高产菌株A3,铬天青(CAS)法定量检测其嗜铁素相对含量达93.40%,Shenker's实验确定为羧酸型嗜铁素。在不同底物诱导下,该菌株可不同程度地产生吲哚乙酸(IAA)及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并具有一定的溶磷能力。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API系统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A3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在缺铁Hoagland营养液中添加难溶性铁及菌株A3嗜铁素发酵滤液的处理组,能够显著提高黄瓜幼苗的株高、根长、叶长、鲜重及叶绿素含量,表明菌株A3产生的嗜铁素在低铁条件下对黄瓜幼苗具有促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假单 鉴定 嗜铁素 黄瓜 促生
下载PDF
杂交鲟源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圆圆 杨移斌 +4 位作者 曹海鹏 方伟 林汉群 杨先乐 艾晓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78-1985,共8页
对患肠炎病杂交鲟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杂交鲟肠炎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从患病杂交鲟肝、肾、脾及肠道中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开展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K-B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 对患肠炎病杂交鲟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杂交鲟肠炎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从患病杂交鲟肝、肾、脾及肠道中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开展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K-B法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XY4菌株是本次引发杂交鲟病害的致病菌,其对杂交鲟的LD_(50)为1.30×10~6cfu·g^(-1)。XY4菌株理化特性与恶臭假单胞菌一致,16S rRNA序列与恶臭假单胞菌同源性为100%,综合判定XY4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XY4菌株对头孢拉定、氟苯尼考及多西环素等9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养殖时可选用对恶臭假单胞菌敏感药物进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假单 杂交鲟(Huso dauricus♀×Acipenser schrenckii♂) 分离鉴定 药敏特性
下载PDF
丹顶鹤恶臭假单胞菌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润德 王琳 +6 位作者 范欢 陈帆 苏晓健 陈丽君 程龙 郁宏伟 仲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丹顶鹤 恶臭假单 分离 生物学特性 鉴定 动物实验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