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卫·哈维的“时空修复机制”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悖反性研究
1
作者 王晓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8-44,共7页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作出“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理论预判,然而当代资本主义非但没有灭亡,还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这是否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证伪?哈维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建构了“时...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作出“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理论预判,然而当代资本主义非但没有灭亡,还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这是否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证伪?哈维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建构了“时空修复机制”的系统理论,探究了时空修复化解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运行机制及其局限性。这既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幸存提供了解释力,也揭示了“时空修复机制”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悖反性,进而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视域接续论证了当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革命性的科学理论必将在现实中得到印证,新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实质是大卫·哈维的“第二块危机理论”和“第三块危机理论”在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中的初步应验,揭露了“时空修复机制”内在否定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卫·哈维 “时空修复机制” 当代资本主义 悖反性
下载PDF
身体·真实·时间——论印象主义视知觉的悖反性
2
作者 王县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03-108,共6页
知觉模式与时间模式皆是一个文化体的基本结构形式,厘清印象主义知觉模式的悖论与时间意识模式的关系,有助于把握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转型过程中的内在冲突及演化逻辑。印象主义的知觉模式孕育于现代都市文化之中,并催生出一种时间、身... 知觉模式与时间模式皆是一个文化体的基本结构形式,厘清印象主义知觉模式的悖论与时间意识模式的关系,有助于把握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转型过程中的内在冲突及演化逻辑。印象主义的知觉模式孕育于现代都市文化之中,并催生出一种时间、身体参与到视知觉机制之中的新的知觉方式。知觉模式的转变带来了艺术真实观的转向,使印象主义呈现为“瞬间真实”。但现代性本身是由多重张力关系构成的,这不仅在时间模式上导致现代性时间观的内在冲突,而且令印象主义知觉方式也呈现出悖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象主义 悖反性 时间观 视知觉 现代
下载PDF
文学想象在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论中的悖反性存在
3
作者 关晶 宋学清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2年第4期96-101,共6页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自19世纪被正式提出后,直至今天仍是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尤其在20世纪",现实主义"的泛化使其完成了文学越界,其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众多领域。现实主义在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对接...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自19世纪被正式提出后,直至今天仍是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尤其在20世纪",现实主义"的泛化使其完成了文学越界,其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众多领域。现实主义在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对接"的过程中,关于文学想象这一争议性话题始终进行着自我悖反性言说,即在理论预设上为了张扬现实而排斥想象,但在创作实践中却又无法回避想象。"现实主义"对文学想象的刻意拒斥,削弱了文学想象在文学创作论中的地位,对其后的文学思潮与创作实践产生了极大影响。对这一问题的厘清,不仅能够深化人们对现实主义这一文学创作思潮的理解,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我国新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想象 现实主义文学 悖反性存在
下载PDF
从来如此,便对么?——试论《阿Q正传·序》的悖反性
4
作者 张景忠 赫灵华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6-9,共4页
鲁迅于《阿Q正传·序》中提出为“不立德、不立功、不立言、无姓、无名、无籍贯”的备受压迫的阿Q作传,以玩笑的口吻打破了封建传统观念中的“不朽说”、“正名论”和“立传通例”,呈现了现实存在对传统观念的重重悖反,也反映了鲁... 鲁迅于《阿Q正传·序》中提出为“不立德、不立功、不立言、无姓、无名、无籍贯”的备受压迫的阿Q作传,以玩笑的口吻打破了封建传统观念中的“不朽说”、“正名论”和“立传通例”,呈现了现实存在对传统观念的重重悖反,也反映了鲁迅对传统观念进行批判的巧妙性和坚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阿Q正传·序 悖反性
下载PDF
《花十字架》的悖反性叙事探析
5
作者 陈爱香 《俄语学习》 2011年第5期41-43,共3页
小说《花十字架》荣膺2010年度"俄语布克奖"。该小说的文本叙事存在诸多的"二律背反":寻求纯洁之爱的主人公却深陷罪责诘问中;原本怀着虔诚之心拯救耶稣的义举却演变成渎神行为;季节性生长的鲜花与永恒性存在的十... 小说《花十字架》荣膺2010年度"俄语布克奖"。该小说的文本叙事存在诸多的"二律背反":寻求纯洁之爱的主人公却深陷罪责诘问中;原本怀着虔诚之心拯救耶稣的义举却演变成渎神行为;季节性生长的鲜花与永恒性存在的十字架的奇特组合等等。悖反性叙事所造成的张力,给读者带来意蕴丰富的文学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十字架》 悖反性叙事 纯洁与罪孽 虔诚与亵渎
原文传递
论20世纪80年代“影戏”理论的建构与悖反 被引量:2
6
作者 齐伟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63,共12页
"影戏"理论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学界提出的最具标志性也是最有争议性的电影理论观念。从学术史的视野对"影戏"理论的提出及其相关论争展开讨论,在回溯"影戏"为何在20世纪80年代复活,又如何转换生成为一... "影戏"理论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学界提出的最具标志性也是最有争议性的电影理论观念。从学术史的视野对"影戏"理论的提出及其相关论争展开讨论,在回溯"影戏"为何在20世纪80年代复活,又如何转换生成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电影学术史事件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在80年代特殊的历史语境下,其理论提出本身具有建构性与悖反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戏”理论 历史语境 建构悖反性
下载PDF
鲁迅小说语言的独异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潘荣江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5-18,共4页
鲁迅小说语言的独异性是鲁迅小说乃至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独异性突出表现为模糊性、悖反性、混杂性、"空白性"等特征,它们分别给予读者以不确切的信息、矛盾的信息、芜杂的信息、尽少的信息或"零信息",从而使鲁迅... 鲁迅小说语言的独异性是鲁迅小说乃至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独异性突出表现为模糊性、悖反性、混杂性、"空白性"等特征,它们分别给予读者以不确切的信息、矛盾的信息、芜杂的信息、尽少的信息或"零信息",从而使鲁迅小说显得不确定、多解、不易懂,体现出诸多"反常规"的表征,但其独异性并不是真正的"无理""无稽",而是创新、深化与扩张了小说语言意义的内涵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语言 独异 模糊 悖反性
下载PDF
明清之际士人政治路向选择的过程性特征略论
8
作者 蒋东玲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43-49,共7页
明清易代的政治变局导致了士人的政治路向对立和群体气节分化。两难政治处境中的权衡考量,使得士人在分化过程中产生进退失据的曲隐心态,外化到行迹上,体现为路向选择过程的曲折性和复杂性。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士人总体路向的两极化... 明清易代的政治变局导致了士人的政治路向对立和群体气节分化。两难政治处境中的权衡考量,使得士人在分化过程中产生进退失据的曲隐心态,外化到行迹上,体现为路向选择过程的曲折性和复杂性。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士人总体路向的两极化与具体路径的多层级并存,且具有道德等差色彩;二是士人因为心态彷徨失顾而在对立性政治阵营之间游移反复;三是士人的自我路向选择相对于社会道德期待出现偏离甚至悖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士人群体 路向选择 多层级 游移 悖反性
下载PDF
“审美意识形态论”合法性的历史生成
9
作者 张默然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57-60,共4页
20世纪80年代初,"审美意识形态论"甫一提出,其内部就存在逻辑断裂,其精神建构亦具有悖反性。然而,经过历次论争,并随着时代语境的变迁和学术视阈的开拓,"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合法性逐步得以生成。
关键词 审美意识形态论 悖反性 历史生成 建构
下载PDF
《清静经》道教哲学思想论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仲广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6-10,共5页
《清静经》是现存《正统道藏》洞神部中一部极为重要的道教理论典籍,因其词简意奥、文约理渊的理论品质和全历代高道的极力推崇而流传颇广,甚至是很多道教徒早晚课吟唱诵念的主要内容之一。该经正文近五百字,极富哲思义理:于本体论维度... 《清静经》是现存《正统道藏》洞神部中一部极为重要的道教理论典籍,因其词简意奥、文约理渊的理论品质和全历代高道的极力推崇而流传颇广,甚至是很多道教徒早晚课吟唱诵念的主要内容之一。该经正文近五百字,极富哲思义理:于本体论维度上,该经坚守不可外向性探求只能内向性体会的清静大道本体论;于境界论维度上,该经主张以自我为中心的"天地悉皆归"神秘主义境界论;于方法论维度上,该经强调以发挥思维意识能动性为手段来达到否定思维意识活动为目的的悖反性内求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静经 清静大道本体论 神秘主义境界论 悖反性内求论
下载PDF
市场经济的伦理建构——读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被引量:4
11
作者 贾国华 《山东经济》 2003年第3期3-6,共4页
本文在对马克斯·韦伯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解读的基础上 ,通过反思资本主义精神和新教伦理的内在“亲和性” ,以及批判性剖析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与经济伦理的“二律悖反” ,进一步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重建的必要性... 本文在对马克斯·韦伯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解读的基础上 ,通过反思资本主义精神和新教伦理的内在“亲和性” ,以及批判性剖析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与经济伦理的“二律悖反” ,进一步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重建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建构 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律”“亲和
下载PDF
解构批评与笑的艺术——兼论当代喜剧电影 被引量:8
12
作者 修倜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6-100,共5页
“解构”旨在表明,逻各斯中心化的统一结构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自我颠覆的悖论之源。解构批评的基本策略是在文本内部抽绎出互不相容的指意取向,将其置于自我背反性的矛盾之中和意义无法确定的两难之境。而就“笑”的对象来看,喜剧... “解构”旨在表明,逻各斯中心化的统一结构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自我颠覆的悖论之源。解构批评的基本策略是在文本内部抽绎出互不相容的指意取向,将其置于自我背反性的矛盾之中和意义无法确定的两难之境。而就“笑”的对象来看,喜剧性矛盾的基本特征也在于它的自我背反性,由此可以见出解构批评与笑的艺术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解构的快乐是一种极富幽默意味的智慧式喜悦。其积极意义在于,它从内部发难突破了原有系统的封闭结构,消除其本源、中心和二元对立,同时为“他者”的涌进大开方便之门,从而在内外因素的自由碰撞中,引发确定性之外的多元化思考,生成一种拥有无限可能性的意义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 自我悖反性 喜剧矛盾
原文传递
以“Z”为名:中国内地脱口秀综艺的代际进路及喜剧政治 被引量:2
13
作者 盖琪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4-104,共11页
近年来,在中国内地,脱口秀(单口喜剧)通过与综艺节目的结合逐渐实现本土化和流行化。脱口秀综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以迎合“Z世代”为核心的代际进路,即主动将自己放到“Z世代”群体发言人的位置上,对“Z世代”长期被主流媒介场域所忽... 近年来,在中国内地,脱口秀(单口喜剧)通过与综艺节目的结合逐渐实现本土化和流行化。脱口秀综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以迎合“Z世代”为核心的代际进路,即主动将自己放到“Z世代”群体发言人的位置上,对“Z世代”长期被主流媒介场域所忽视或曲解的代际情感、心理进行表达。从修辞学的角度看,该代际进路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对以自身为指向的悖反性修辞策略的建构,以及由此实现的对代际情动机制的回应和对代际感觉结构的呈现。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看,该代际进路的意义主要在于通过自叙事生产,指向一种以承认为目标的温和的“喜剧政治”。当下,该代际进路既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也显示出不可避免的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社会学 综艺节目 修辞策略 流行化 悖反性 脱口秀 代际 媒介场域
原文传递
“劳工”何以“神圣”?——作为观念史的“劳工”与早期电影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方元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100,共9页
劳工群体在20世纪20、30年代初登银幕时,看似被整合在阶级斗争与革命反抗的表述中,实际上缺乏统一的意识形态规约,电影对其表述十分混杂、模糊。“五四”前后滥觞的“劳工神圣”口号引发了社会的探讨,知识分子以此开始对劳工群体及其现... 劳工群体在20世纪20、30年代初登银幕时,看似被整合在阶级斗争与革命反抗的表述中,实际上缺乏统一的意识形态规约,电影对其表述十分混杂、模糊。“五四”前后滥觞的“劳工神圣”口号引发了社会的探讨,知识分子以此开始对劳工群体及其现实问题主动关注与思考,并反映于电影创作。本文对这一现象的梳理,希望能够提供一种超越固有的阶级斗争意识来阐释早期电影中劳工以及产业工人角色的可能。在“十七年”劳工或工人角色序列被电影纳入“工业题材”之前的历史时期,他们成为不同思想群体与力量投射各自意识追求的载体,被注入了不同的含义与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工神圣” “观念单元” 悖反性 治理逻辑 跨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