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类器官个体化药物敏感性检测是病理科发展新契机
1
作者 包骥 张红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4-796,801,共4页
肿瘤类器官是将患者来源的新鲜肿瘤组织经体外三维(3D)细胞培养系统建立的、与患者肿瘤特征高度相似的一种立体模型^([1]),能高度模拟人体内肿瘤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并展现细胞与细胞以及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肿瘤器官 患者来源 药物敏感性检测 病理科
下载PDF
双硫死亡相关基因对结直肠癌预后和药物敏感性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孙双一 贺新新 +3 位作者 陈雯桐 吕彬 葛梦潇 郭雨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3-483,共11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建立基于双硫死亡相关基因表达量预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预后和药物敏感性的评分模型,并结合CRC患者来源类器官(CRC patient-derived organoids,CRC-PDOs)验证。方法利用NMF(non-negative Matrix Fa...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建立基于双硫死亡相关基因表达量预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预后和药物敏感性的评分模型,并结合CRC患者来源类器官(CRC patient-derived organoids,CRC-PDOs)验证。方法利用NMF(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算法、Cox和LASSO回归分析明确对CRC预后有预测价值的双硫死亡相关基因,构建双硫死亡相关风险评分公式,结合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不同集群之间的差异基因及富集通路。通过GDSC数据库预测不同分组CRC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利用CRC-PDOs进行验证。结果NMF算法结果显示基于双硫死亡相关基因可建立CRC患者分群,COX回归分析显示LRPPRC和SLC7A11是能够预测CRC患者预后的潜在基因(P=0.047、0.033),CRC患者肿瘤中的SLC7A11低表达或LRPPRC高表达与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显著相关(P=0.004、0.003)。基于LASSO回归分析,双硫死亡风险评分公式为:Risk score=LRPPRC×(-0.6705)+SLC7A11×0.3112,且能将GSE161158数据集分群为高风险和低风险组。双硫死亡高低危群集间有125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结合GO和KEGG结果,高危群集患者的上调基因主要富集于免疫调节,如白细胞趋化性、粒细胞迁移和Toll样受体结合。低风险集群的特征是与硫化物代谢和运输相关的途径,如硫化物跨膜转运蛋白活性。基于GDSC数据库,双硫死亡相关的双基因表达水平可预测化疗药物敏感性,化疗药物(伊立替康)对于CRC-PDOs的生长抑制结果提示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中SLC7A11和LRPPRC的相对表达量与其类器官映射疗效呈线性相关(P=0.007、0.040)。结论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和CRC-PDOs实验结果,双硫死亡相关评分能够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和药物敏感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硫死亡 结直肠癌(CRC) 生物信息学分析 化疗药物 敏感性 患者来源器官(pdos)
下载PDF
类器官模型在前列腺癌研究与治疗中的应用
3
作者 陈美琪 范淑盼 +3 位作者 杨云云 王娟 刘莉 王卓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4年第2期187-191,共5页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高度异质性及耐药性,一般治疗无法使患者获得最大收益。啮齿类动物与人的前列腺发育有较大区别,现有2维模型无法重现PCa患者特性,而类器官体外模型的出现,为PCa研究提供新思...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高度异质性及耐药性,一般治疗无法使患者获得最大收益。啮齿类动物与人的前列腺发育有较大区别,现有2维模型无法重现PCa患者特性,而类器官体外模型的出现,为PCa研究提供新思路,架起2维培养与体内模型之间的桥梁。该文介绍现有的前列腺模型,包括2维细胞系模型,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模型(来源系患者、循环肿瘤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类器官模型)以及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的类器官模型,概述其在应用中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器官 诱导多能干细胞 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物
原文传递
乳腺癌类器官放射生物学模型初步研究
4
作者 栗丽 韩中斌 +2 位作者 陈宏甡 梁珊珊 王若雨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56-561,共6页
目的构建乳腺癌类器官培养体系并对其进行组织学表征与初步放射生物学特征研究。方法体外培养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细胞系和肿瘤组织细胞形成乳腺癌类器官,对其进行组织结构表征并利用Ki-67、ER、PR、Her2指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三阴性... 目的构建乳腺癌类器官培养体系并对其进行组织学表征与初步放射生物学特征研究。方法体外培养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细胞系和肿瘤组织细胞形成乳腺癌类器官,对其进行组织结构表征并利用Ki-67、ER、PR、Her2指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组织及乳腺癌细胞系形成的类器官进行4、8Gy照射处理,观测照射后0、24、48、96h的乳腺癌类器官个数以及直径变化来评估放射对类器官的杀伤情况。结果乳腺癌细胞系和患者来源组织在6d左右形成类器官结构;HE染色显示微结构,标志物表达具有空间异质性,肿瘤来源类器官与原组织的标志物表达具有相似性;照射处理MCF-7乳腺癌类器官后,生长停滞,部分形成的类器官崩解消失,48~96h,逐渐恢复增殖趋势;MDA-MB-231乳腺癌类器官呈现辐射耐受和生长停滞,但结构没有明显改变,96h仍未观察到恢复趋势;选取的三阴性患者组织来源的类器官也呈现辐射耐受,照射后类器官仍持续生长且结构没有明显改变,但生长趋势明显小于未照射组。结论不同来源与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细胞经体外培养形成的乳腺癌类器官具有微结构与异质性,可以反映来源组织标志物表达情况并展现不同的放射抵抗能力,三阴性乳腺癌来源的类器官更加耐照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器官 患者来源器官模型 放射抵抗 肿瘤异型性
原文传递
肺癌类器官在精准治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殷悦 马秀清 +2 位作者 许阳 戴钰 陈良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113-1120,共8页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迫切需要开发更可靠的临床前模型以便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肺癌在个体间显示出显著的异质性,需要精准治疗来实现全程管理。肺癌类器官直接来源于患者肿瘤组织或细胞,保留了肿瘤原始的组织结...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迫切需要开发更可靠的临床前模型以便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肺癌在个体间显示出显著的异质性,需要精准治疗来实现全程管理。肺癌类器官直接来源于患者肿瘤组织或细胞,保留了肿瘤原始的组织结构和分子特征,有望成为研究耐药机制和预测患者疗效的良好模型。本文详细阐述了患者来源肺癌类器官的构建方法和精准治疗中的应用,并讨论了目前类器官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 精准治疗 分子特征 患者来源 肺癌 耐药机制 全程管理 肿瘤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