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0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北部内孤立波影响海域悬浮颗粒物特征变化研究
1
作者 王宏威 乔玥 +7 位作者 冯学志 朱超祁 陈天 胡聪 孙中强 孙均凯 单红仙 贾永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129,共16页
悬浮颗粒物在“源-汇”沉积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而南海常见的动力现象—内孤立波,则被证实是影响悬浮颗粒物分布和沉积过程的重要因素。该项研究于2022年9月在吕宋海峡至东沙群岛海域开展,采用LISST-deep与CTD设备进行同步观测,以研... 悬浮颗粒物在“源-汇”沉积体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而南海常见的动力现象—内孤立波,则被证实是影响悬浮颗粒物分布和沉积过程的重要因素。该项研究于2022年9月在吕宋海峡至东沙群岛海域开展,采用LISST-deep与CTD设备进行同步观测,以研究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及体积浓度分布。通过调查期内的卫星遥感数据,划定了内孤立波的影响范围,并结合海床基观测内孤立波影响悬浮颗粒物分布过程,从动力学的角度揭示了内孤立波对悬浮颗粒物在输运过程中特征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内孤立波的振幅深度区间(6~79 m)内,以较小粒径的悬浮颗粒物(15~25μm)分布为主,且越接近内孤立波的波谷深度,出现较小粒径悬浮颗粒物的频率越高。(2)悬浮颗粒物分布由内孤立波波峰线中心区域扩散到两侧,在中心为体积浓度低值区(≤91μL/L),而波峰线两侧区域与内孤立波传播路径远端区域为体积浓度高值区(≥500μL/L)。此外,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内孤立波通过改造作用使聚集状态的悬浮颗粒物被分解为粒径较小、组成单一的颗粒,通过控制作用改变悬浮颗粒物在波峰线不同位置、传播路径和振幅深度上的体积浓度分布,为理解南海源-汇沉积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孤立波 悬浮颗粒物 粒径分布 颗粒特征 改造控制作用
下载PDF
茅尾海悬浮颗粒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风险评价
2
作者 李素霞 刘海霞 +2 位作者 侯景耀 张晋谊 黄远林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8-96,共9页
测量茅尾海悬浮颗粒物中的As、Cd、Cr、Cu、Ni、Pb、Zn含量,研究其分布特征,并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相结合对茅尾海中的悬浮颗粒物重金属含量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含量均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的趋势;重... 测量茅尾海悬浮颗粒物中的As、Cd、Cr、Cu、Ni、Pb、Zn含量,研究其分布特征,并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相结合对茅尾海中的悬浮颗粒物重金属含量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含量均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的趋势;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强生态风险,其中Cd为严重的生态风险;地积累指数中Cd和Cu达到偏重度污染,As主要为偏中度污染,Zn、Ni主要为轻度污染。重金属污染受人为影响较大,在悬浮颗粒物中Cd污染严重,其他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尾海 悬浮颗粒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重量法测定总悬浮颗粒物的方法验证与对比研究
3
作者 陈霜霜 朱英皓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6期122-124,共3页
总悬浮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一直使用的是《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2-1995)[1]。2023年1月15日起实施新标准《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 1263-2022)[2]替... 总悬浮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一直使用的是《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2-1995)[1]。2023年1月15日起实施新标准《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 1263-2022)[2]替代旧标准。本文通过对新旧标准进行对比以及对新标准的适应性进行验证,以更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与旧标准相比,新标准虽然原理与样品分析步骤基本一致,但增加了规范性引用的文件、总悬浮颗粒物的术语和定义、采样与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细化了分解样品、分析步骤、结果与计算几个过程,也增加了样品保存的规定;新标准修改了关于方法检出限的规定,明确了检出限的测定条件,对于天平精度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 悬浮颗粒物 重量法 方法验证
下载PDF
黄河济南段水体悬浮颗粒物中抗生素赋存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坤 苏炤新 +3 位作者 唐丹丹 潘福霞 王华伟 孙英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5-685,共11页
以黄河下游济南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消解提取-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分析水体及其表层悬浮颗粒物(SPMs)中4类(磺胺类(FQs)、喹诺酮类(SAs)、大环内酯类(MLs)和四环素类(TCs))48种抗生素的赋存特征,并通过构建浊度vs.总悬... 以黄河下游济南段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消解提取-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串联分析水体及其表层悬浮颗粒物(SPMs)中4类(磺胺类(FQs)、喹诺酮类(SAs)、大环内酯类(MLs)和四环素类(TCs))48种抗生素的赋存特征,并通过构建浊度vs.总悬浮固体量(TSS)和抗生素总浓度与浊度/TSS关系曲线预测水中溶解态(Cd)和SPMs结合态(CSPM)抗生素的分布.结果显示,黄河下游济南段可检出36种抗生素,其中MLs类抗生素检出率最高(97%~100%),FQs浓度水平最高(恩诺沙星达13.5µg/L),SAs的检出率和浓度(磺胺二甲异嘧啶达12.3µg/L)均较高,TCs普遍低于方法定量限;人为活动和畜禽养殖场是污染主要来源,水体浊度(11~724NTU)与TSS(3.2~914g/L)正相关,且二者与FQs和SAs在春季和冬季均表现出显著的线性关系.抗生素浓度与浊度/TSS线性关系计算结果显示,进入水体的FQs和SAs绝大部分会与SPMs结合(CSPM:3.2~27.2µg/g),Cd对其总量的贡献低于30%.各点位CSPM计算值和实测值拟合度较好,表明若根据抗生素总浓度进行校准,浊度/TSS可用于预测水体SPMs对FQs和SAs的负载能力.SPMs中抗生素在夏季空间分布均一,差异性较小(2.0~10.6µg/g);在冬季,下游(16.2~40.7µg/g)污染程度与上游(10.2~14.6µg/g)相比更严重;春季则表现为上游(38.2~49.5µg/g)显著高于下游(25.2~34.0µg/g).本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下游SPMs既是抗生素的重要“汇”,也是污染扩散至其他河流的“源”,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悬浮颗粒物 抗生素 水体浊度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悬浮颗粒物去除装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亮 唐荣 +3 位作者 刘兴国 程果锋 顾兆俊 刘士坤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8-86,共9页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循环水养殖系统已成为国内外养殖集约化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养殖集约化带来的悬浮颗粒物问题引起了环保部门以及相关养殖企业的重视。悬浮颗粒物去除装备能够高效去除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固体悬浮颗粒物,是循环...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循环水养殖系统已成为国内外养殖集约化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养殖集约化带来的悬浮颗粒物问题引起了环保部门以及相关养殖企业的重视。悬浮颗粒物去除装备能够高效去除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固体悬浮颗粒物,是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核心装备。从沉降、旋流、泡沫分离、臭氧氧化、孔过滤和生物过滤方面,介绍悬浮颗粒物去除装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比各式悬浮颗粒物去除装备技术的优缺点,旨在为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悬浮颗粒物去除装备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系统 悬浮颗粒物 水处理 过滤技术
下载PDF
UPLC-MS/MS测定海水、悬浮颗粒物及沉积物中18种藻毒素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静 晏萌 +5 位作者 沈金灿 肖陈贵 麦艳玲 李杨 郭建宁 钟润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1-188,共8页
采用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检测18种海洋藻毒素,包括原多甲藻酸贝类毒素(AZAs)、裸藻毒素(BTXs)、太平洋雪卡毒素(P-CTXs)、鳍藻毒素(DTXs)、米氏裸甲藻贝类毒素(GYM)、刺尾鱼素(MTX3)、大田软骨酸毒素(... 采用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检测18种海洋藻毒素,包括原多甲藻酸贝类毒素(AZAs)、裸藻毒素(BTXs)、太平洋雪卡毒素(P-CTXs)、鳍藻毒素(DTXs)、米氏裸甲藻贝类毒素(GYM)、刺尾鱼素(MTX3)、大田软骨酸毒素(OA)、扇贝毒素(PTX2)、螺环内酯毒素(SPX1)及虾夷扇贝毒素(YTXs)。海水(1 L)或悬浮颗粒物及沉积物(1 g)的超声萃取液经Agilent Bond Elut C18(500 mg/6mL)固相萃取柱净化萃取后,在洗脱液中加入10%丙三醇-甲醇溶液以减少目标物损失。以95%乙腈水和水(两相均含有0.1%甲酸和2 mmol/L甲酸铵)为流动相,目标物经Phenomenex Kinetex C18色谱柱(100 mm×2.1mm i. d.,1.7μm)分离,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正、负离子同时检测,外标法定量。18种藻毒素在6 min内分离良好,在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为0.991 1~0.999 9,定量下限为0.05~250 pg/L(或pg/g)。三水平六平行的加标回收率为77.4%~119%,相对标准偏差为1.1%~15%。采用该方法在深圳珠江口28个采样点的海水样品中共检出10种藻毒素,其中PTX2(36.6~7 900 pg/L)为最主要检出藻毒素,MTX3(0~262 pg/L)在我国海域中首次检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精密度,满足实际海水、悬浮颗粒物及沉积物样品中藻毒素的同时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 藻毒素 海水 悬浮颗粒物 沉积物
下载PDF
曼谷城区总悬浮颗粒物的化学组成特征、来源解析及其人肺上皮细胞A549毒性
7
作者 王嘉琦 赵时真 +4 位作者 张倩玉 梁耀辉 马慧敏 李军 张干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5-146,共12页
城市大气颗粒物暴露与人群健康不利效应密切相关,由于颗粒物来源广泛、组成复杂,其引致的健康毒性效应不尽相同。本研究旨在探查城市颗粒物的化学组成、来源及其对人体细胞的毒性效应。采集泰国曼谷城区一年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 城市大气颗粒物暴露与人群健康不利效应密切相关,由于颗粒物来源广泛、组成复杂,其引致的健康毒性效应不尽相同。本研究旨在探查城市颗粒物的化学组成、来源及其对人体细胞的毒性效应。采集泰国曼谷城区一年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分析水溶性离子、微量金属元素、碳质组分及有机分子标志物含量,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PMF)模型解析曼谷TSP来源;测定人肺上皮细胞A549暴露于TSP水萃取组分和有机萃取组分后细胞毒性的变化,包括细胞存活率、活性氧(ROS)生成、白细胞介素-8(IL-8)及细胞凋亡。结果表明,曼谷TSP浓度呈现干季高、湿季低的季节趋势,有机组分和水溶性离子是TSP的主要组分(>50%)。PMF模型解析结果显示,生物质燃烧(24.7%)、陆地化石燃料燃烧(21.1%)和土壤扬尘(20.6%)是干季内曼谷TSP质量浓度的主要贡献者,而湿季内曼谷TSP的主要来源为陆地化石燃料燃烧(29.5%)、生物质燃烧(16.6%)及海盐(16.0%)。曼谷TSP水萃取组分和有机萃取组分均可引起A549细胞毒性,其中TSP有机萃取组分暴露后的细胞具有更高的死亡率、ROS水平和凋亡率,而TSP水萃取组分暴露后的细胞则具有更高的IL-8水平,这种差异表明诱导胞内ROS(即氧化应激响应)和细胞死亡(细胞存活率与凋亡率)的主导活性组分与诱导IL-8的主导活性成分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水萃取组分 有机萃取组分 A549细胞 细胞毒性 源解析
下载PDF
草海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碳氮同位素特征及来源分析
8
作者 朱正杰 李典鹏 +5 位作者 骆文杰 忻飞 卜弘毅 陆彩虹 傅海峰 安树青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3年第6期2-7,共6页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已成为诊断有机物来源的重要工具。本研究对贵州草海湖泊水体悬浮颗粒物、湖区与入湖河流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碳氮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水体悬浮颗粒物的δ^(13)C处于内源有机质范围内;草海湖区水...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已成为诊断有机物来源的重要工具。本研究对贵州草海湖泊水体悬浮颗粒物、湖区与入湖河流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碳氮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水体悬浮颗粒物的δ^(13)C处于内源有机质范围内;草海湖区水体悬浮颗粒物与沉积物的δ^(15)N均介于人工合成肥料范围之间;入湖河流沉积物的δ^(15)N与湖区北部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其他湖区。水体悬浮物中的碳主要来源于内源有机质,包括水生植物、藻类等。水体悬浮颗粒物与沉积物中氮的来源为农业化肥流失,北部湖区可能受入湖河流氮源影响较大。本研究结果可作为诊断草海水体浑浊原因的依据之一,为草海水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浑浊 悬浮颗粒物 沉积物 δ^(13)C δ^(15)N
下载PDF
悬浮颗粒物对沉潜油形成的试验研究
9
作者 陈星 王召伟 +2 位作者 严志宇 张艳秋 张志鹏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51-53,82,共4页
选择渤海原油为试验油,通过批吸附实验研究了高岭土和试验原油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悬浮颗粒物浓度为300 mg/L时,渤海原油在典型海洋动力环境下的沉潜率约为34%±4%,30 min基本达到吸附平衡,粒径和盐度变化对沉潜率的影响低于5%。... 选择渤海原油为试验油,通过批吸附实验研究了高岭土和试验原油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悬浮颗粒物浓度为300 mg/L时,渤海原油在典型海洋动力环境下的沉潜率约为34%±4%,30 min基本达到吸附平衡,粒径和盐度变化对沉潜率的影响低于5%。水槽试验结果表明小颗粒聚集油相互聚合可形成大颗粒聚集油,(400±50)μm粒径大小聚集油占比超过50%。该研究可为海洋环境中沉潜油的形成、扩散及污染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潜油 悬浮颗粒物 吸附 波浪 扩散
下载PDF
重量法测定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不确度评定
10
作者 颜燕玲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23年第6期43-46,共4页
对重量法测定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和分量,得出测定过程的不确定度主要影响因素为采样器流量;因此在采集样品中,要加强采样器的维护保养、定期检定,保证采样器设备流量的准确性。环境空气中总... 对重量法测定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分析不确定度的来源和分量,得出测定过程的不确定度主要影响因素为采样器流量;因此在采集样品中,要加强采样器的维护保养、定期检定,保证采样器设备流量的准确性。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结果为53.1μg/m^(3)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2.3μg/m^(3),(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量法 悬浮颗粒物 不确定度
下载PDF
河流污染物迁移悬浮颗粒物对水质生态环境影响模拟
11
作者 寇淏 《安家》 2023年第11期0286-0288,共3页
本文以中国黄河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河流污染物迁移过程中悬浮颗粒物对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情景下悬浮颗粒物的迁移规律和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颗粒物的浓度、粒径分布和吸附性质是影响水质和生态... 本文以中国黄河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河流污染物迁移过程中悬浮颗粒物对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情景下悬浮颗粒物的迁移规律和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颗粒物的浓度、粒径分布和吸附性质是影响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污染物在悬浮颗粒物上的吸附和解吸过程,显著影响了其在水体中的迁移和转化行为。此外,水文条件和河流形态也对悬浮颗粒物的迁移和污染物的归趋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为深入理解河流污染物迁移规律和评估其生态环境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污染物 悬浮颗粒物 污染物迁移
原文传递
长江河口悬浮颗粒物研究 被引量:44
12
作者 李道季 李军 +2 位作者 陈吉余 陈西庆 陈邦林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5-301,共7页
1994年11月、1996年9月和1997年1月使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技术等分析观测手段对长江河口悬浮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悬浮体中,具有有机性的颗粒数占总颗粒数的60%-75%;在颗粒粒径分布上,粗... 1994年11月、1996年9月和1997年1月使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技术等分析观测手段对长江河口悬浮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悬浮体中,具有有机性的颗粒数占总颗粒数的60%-75%;在颗粒粒径分布上,粗颗粒物质(>8μm)主要为有机物质(生物残体、小型藻类、矿物-有机物集合体),细颗粒物质(<8μm)主要为粘土矿物、有有机物附着和具有有机裹层的粘土矿物或集合体;有机性颗粒物质含量随盐度变化,高盐水侵人,有机颗粒含量增高;有机性悬浮颗粒浓度随总悬浮体的浓度增大而增大,认为长江河口悬浮体的聚集主要以有机絮凝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 有机性颗粒 长江河口 悬浮颗粒物 泥沙
下载PDF
长江悬浮颗粒物中稳定碳、氮同位素的季节分布 被引量:83
13
作者 吴莹 张经 +2 位作者 张再峰 任景玲 曹建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6-552,共7页
在长江南通市区段国控断面 (李港对照断面 )上自 1 996— 1 999年每两个月定期采样 ,测定悬浮颗粒物的碳、氮同位素及其相关参数。研究发现 :稳定碳同位素值分布区域在- 2 3.6‰— - 2 7.1‰之间 ;稳定氮同位素多分布在 1 .4‰— 5 .9... 在长江南通市区段国控断面 (李港对照断面 )上自 1 996— 1 999年每两个月定期采样 ,测定悬浮颗粒物的碳、氮同位素及其相关参数。研究发现 :稳定碳同位素值分布区域在- 2 3.6‰— - 2 7.1‰之间 ;稳定氮同位素多分布在 1 .4‰— 5 .9‰。两者的季节变化趋势与陆源输入和现场浮游植物的组成和生长状况有关。δ1 5N、C/N比值均不能严格体现物源影响 ,受到水体中有机质的转化和微生物活动的影响而被改造。借助简单模式 ,获得估算的陆源贡献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并证实在 1 998年夏长江南通的陆源输入有明显的增大 ,与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分布 碳同位素 氮同位素 悬浮颗粒物 长江 有机质 微生物
下载PDF
洱海入湖河流水体悬浮颗粒物有机碳氮来源特征 被引量:27
14
作者 倪兆奎 王圣瑞 +2 位作者 赵海超 焦立新 金相灿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7-293,共7页
以洱海主要入湖河流水体悬浮颗粒物为研究对象,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不同季节、不同河流水体悬浮颗粒物中有机碳、氮的来源,探讨了其与流域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入湖河流水体悬浮颗粒物δ13C的离散程度为夏季<... 以洱海主要入湖河流水体悬浮颗粒物为研究对象,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不同季节、不同河流水体悬浮颗粒物中有机碳、氮的来源,探讨了其与流域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入湖河流水体悬浮颗粒物δ13C的离散程度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变化范围分别为-25.1‰~-16.9‰、-30.0‰~-10.7‰、-20.9‰~-11.0‰和-28.6‰~-14.4‰;δ15N的离散程度为冬季>夏季>春季>秋季,变化范围分别为-0.5‰~8.8‰、5.4‰~10.6‰、3.4‰~7.9‰和6.2‰~8.7‰.②入湖河流水体悬浮颗粒物有机质的来源,春季以陆源C3植物和自生有机质为主,并且C3植物来源的有机质贡献呈逐渐增大趋势;夏季主要来源于陆源C3植物;秋季仍以陆源C3植物和水生植物的混合来源为主,但水生植物来源有机质比例有所上升;冬季则以陆源C3、C4植物和水生植物来源有机质混合来源为主.③入湖河流水体悬浮颗粒物中的氮,春季主要来源于土壤流失和水生植物残体,并且土壤流失氮比例逐渐升高;夏季主要来源于土壤流失;秋季来源于土壤流失、化学肥料和水生植物死亡的共同作用;冬季来源于化学肥料、土壤流失和水生植物,并且化学肥料带来的氮比例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稳定碳氮同位素 季节性变化 来源
下载PDF
建筑工地大气降尘与总悬浮颗粒物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田刚 李建民 +2 位作者 李钢 黄玉虎 闫宝林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41-1943,共3页
通过统计大量实测数据,对北京市建筑工地施工扬尘大气污染指标DF与TSP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建筑施工扬尘所产生的DF与TSP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建筑工地边界处DF与TSP的关系可以用cTSP=11.6×cDF表示.监测点与污染源的距离对相... 通过统计大量实测数据,对北京市建筑工地施工扬尘大气污染指标DF与TSP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建筑施工扬尘所产生的DF与TSP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建筑工地边界处DF与TSP的关系可以用cTSP=11.6×cDF表示.监测点与污染源的距离对相关系数影响较大,相关系数与距离成正比例;施工阶段对相关系数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扬尘 降尘 悬浮颗粒物
下载PDF
自然水体悬浮颗粒物中主要化学组分对铅、铜的吸附作用——实验室模拟吸附特征与水环境中富集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亮 董德明 +2 位作者 路永正 花修艺 高秋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51-855,共5页
利用主要组分萃取-吸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自然水体悬浮颗粒物样品中主要化学组分对铅、铜的吸附特征,并采用天然悬浮颗粒物样品直接萃取的方法研究了实际水环境中悬浮颗粒物样品各组分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通过二者对比进一步研究了悬... 利用主要组分萃取-吸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自然水体悬浮颗粒物样品中主要化学组分对铅、铜的吸附特征,并采用天然悬浮颗粒物样品直接萃取的方法研究了实际水环境中悬浮颗粒物样品各组分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通过二者对比进一步研究了悬浮颗粒物中主要化学组分在铅、铜吸附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悬浮颗粒物样品中各组分的吸附特征与富集特征具有较好的可比性,铅主要与颗粒物中的铁氧化物相结合,铜则主要与有机质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吸附 化学组分
下载PDF
天津地区冬季总悬浮颗粒物中PAHs污染特征 被引量:18
17
作者 吴水平 左谦 +7 位作者 兰天 邓惠文 李本纲 徐福留 沈伟然 秦保平 孙韧 陶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17,共5页
采集并分析了天津不同区县 1 3个样点冬季总悬浮颗粒物 (TSP)中 1 6种优控多环芳烃 (PAHs)含量 .结果表明不同样品间PAHs含量差异明显 ,东部开发区和中北部区县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 ,大港油田的颗粒物中PAHs含量很低 ,市区、南部区县... 采集并分析了天津不同区县 1 3个样点冬季总悬浮颗粒物 (TSP)中 1 6种优控多环芳烃 (PAHs)含量 .结果表明不同样品间PAHs含量差异明显 ,东部开发区和中北部区县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 ,大港油田的颗粒物中PAHs含量很低 ,市区、南部区县和北部山区居中 .根据毒性等效因子计算了等效浓度 ,不同样品PAHs总等效浓度差异不大 ,占总浓度 5 0 %的高环PAHs毒性贡献达 9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悬浮颗粒物 毒性等效因子 天津地区
下载PDF
自然水体生物膜、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吸附铅、镉的热力学参数比较 被引量:14
18
作者 董德明 刘亮 +2 位作者 高明 花修艺 李鱼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47-850,共4页
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松花江自然水体生物膜、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吸附铅、镉的热力学规律。根据吸附热力学参数(Γmax、k和Kd)综合比较3种固相物质的吸附能力,并讨论吸附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Langmuir型及Freundlich等... 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松花江自然水体生物膜、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吸附铅、镉的热力学规律。根据吸附热力学参数(Γmax、k和Kd)综合比较3种固相物质的吸附能力,并讨论吸附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Langmuir型及Freundlich等温式可以很好地描述3种固相物质吸附热力学规律,三者吸附铅、镉的能力为生物膜>悬浮颗粒物>沉积物,生物膜、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对铅的吸附能力均明显高于对镉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悬浮颗粒物 沉积物 吸附
下载PDF
长江悬浮颗粒物中磷的赋存形态 被引量:17
19
作者 魏俊峰 陈洪涛 +2 位作者 刘鹏霞 李荣华 于志刚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7-112,共6页
2006年9~10月在长江采集悬浮颗粒物样品,应用改进后的SEDEX法对磷的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生磷灰石磷是长江悬浮颗粒物中磷的主要赋存形态。涪陵至万州江段,碎屑磷灰石磷的含量较高,弱吸附态磷和有机磷含量较低,磷的赋... 2006年9~10月在长江采集悬浮颗粒物样品,应用改进后的SEDEX法对磷的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生磷灰石磷是长江悬浮颗粒物中磷的主要赋存形态。涪陵至万州江段,碎屑磷灰石磷的含量较高,弱吸附态磷和有机磷含量较低,磷的赋存形态主要受悬浮颗粒物含量的影响;香溪至葛洲坝下江段,弱吸附态磷和有机磷含量较高,碎屑磷灰石磷含量较低,磷的赋存形态主要受浮游植物生长及泥沙粒径的影响;城陵矶至大通江段,有机磷、碎屑磷灰石磷和铁结合态磷含量较高,弱吸附态磷含量较低,磷的赋存形态主要受泥沙粒径和洞庭湖输入的影响。长江悬浮颗粒物中生物可利用磷占颗粒态磷的45.6%,长江上游水体中生物可利用磷含量较低,下游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形态 悬浮颗粒物 长江
下载PDF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中的持久性有机氯污染物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伟琪 洪华生 +2 位作者 张珞平 徐立 王新红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8期230-235,共6页
为探讨我国最大的河口湾珠江口中持久性有机氯的残留水平与分布,1996年7月和1997年3月在珠江口分别进行了两个航次的现场调查,从布设的十多个站位采集了表层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样品.样品经冷冻干燥、萃取浓缩和净化分离后,用GC法分析其... 为探讨我国最大的河口湾珠江口中持久性有机氯的残留水平与分布,1996年7月和1997年3月在珠江口分别进行了两个航次的现场调查,从布设的十多个站位采集了表层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样品.样品经冷冻干燥、萃取浓缩和净化分离后,用GC法分析其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和滴滴涕(DDT)以及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HCHs、PCBs和DDT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28~1.23,0.18~1.82和1.36~8.99ng/g(干重),与其他河口相比,珠江口沉积物的有机氯含量较低.悬浮颗粒物中有机氯的含量随不同采样站位和季节而异,但平均含量高于沉积物.本文基于两个航次的调研,综合报道了这些有机氯化合物在研究海域中的含量和组成分布,并对其残留水平与污染状况及来源等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PCBS 珠江口 表层沉积物 悬浮颗粒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