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悬移质泥沙-微囊藻毒素复合体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
1
作者 冯琴霜 黄维 +1 位作者 何强 李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87-1696,共10页
为探究悬移质泥沙(SPM)吸附微囊藻毒素(MCs)后形成的复合体对大型溞生理特性的影响,选择MCs的典型异构体MC-LR,通过吸附动力学实验制备了不同MC-LR吸附量的SPM-MC-LR复合体,研究了复合体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 为探究悬移质泥沙(SPM)吸附微囊藻毒素(MCs)后形成的复合体对大型溞生理特性的影响,选择MCs的典型异构体MC-LR,通过吸附动力学实验制备了不同MC-LR吸附量的SPM-MC-LR复合体,研究了复合体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SPM对MC-LR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拟合最大吸附量为1720μg/g,是一种以化学吸附为主导的多分子层吸附且较容易发生.SPM-MC-LR复合体对大型溞的固定率和抗氧化酶活性呈正向剂量和时间依赖,大型溞固定率最高可达93.77%;但当复合体浓度较高时(MC-LR剂量为73.52,94.53μg/g),在大型溞体内引起的氧化应激程度过高会抑制抗氧化酶活性(SOD和CAT活性较24h分别降低了21.44%、26.51%和6.2%、18.27%).相比于游离的MC-LR,SPM的存在可能增强了MC-LR对大型溞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泥沙 微囊藻毒素 大型溞 毒性效应
下载PDF
前烟台水文站悬移质输沙率间测分析研究
2
作者 郭浩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2期20-22,共3页
为提高水文站悬移质输沙率测验效率,以前烟台水文站为实例,对其悬移质输沙率间测误差检验,提出输沙率间测方案。研究成果对于水文站悬移质输沙率测验方式的改进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悬移质输沙率 间测分析 误差检验 前烟台水文站
下载PDF
三峡建库后长江中游非均匀悬移质挟沙力变化
3
作者 陈栋 李凌云 郭小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共9页
水流挟沙力变化是研究水库下游悬沙输移及河道演变的核心问题之一。以长江中游沙市—汉口沙质河段为研究对象,引入韩其为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中水量百分数、挟沙能力级配等概念,阐释了三峡建库前后非均匀悬移质挟沙力变化及其影响因... 水流挟沙力变化是研究水库下游悬沙输移及河道演变的核心问题之一。以长江中游沙市—汉口沙质河段为研究对象,引入韩其为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中水量百分数、挟沙能力级配等概念,阐释了三峡建库前后非均匀悬移质挟沙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建库后,沙市、监利站各流量级下床沙转为挟沙力的水量百分数均明显增加,螺山、汉口站分别超过临界流量30000 m^(3)/s和35000 m^(3)/s时,床沙转为挟沙力的水量百分数有所增加;沙市—城陵矶河段水流挟沙力减小程度大于城陵矶—汉口河段,其中沙市—城陵矶河段<0.125 mm粒径组挟沙力大幅减小,城陵矶—汉口河段<0.25 mm粒径组挟沙力减小。沙市—城陵矶河段水流挟沙力减小主要受挟沙力平均沉速ω^(*)变化影响,城陵矶—汉口河段水流挟沙力减小受挟沙力平均沉速ω^(*)和挟沙力判数U 3/h的共同影响,其中螺山、汉口站分别不超过临界流量30000 m^(3)/s和35000 m^(3)/s时,挟沙力判数U 3/h的贡献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挟沙力 不平衡输沙 非均匀悬移质 三峡水库 长江中游
下载PDF
波浪条件下悬移质泥沙分布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涛 韩迅 邓振辰 《科学技术创新》 2023年第2期50-53,共4页
在近海区域,波浪是引起掀沙的常见动力因素,而泥沙的运动又对海岸工程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所以对波浪条件下悬移质泥沙分布特性开展数值模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引入三维水动力学代码求解Navier-Stokes(NS)方程,采用流体体积法(VOF)捕... 在近海区域,波浪是引起掀沙的常见动力因素,而泥沙的运动又对海岸工程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所以对波浪条件下悬移质泥沙分布特性开展数值模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引入三维水动力学代码求解Navier-Stokes(NS)方程,采用流体体积法(VOF)捕捉自由水面运动,在悬沙运动模拟中,求解浓度扩散方程,并利用Van Rijn实验分析得出的经验泥沙扩散系数,较好地解决了泥沙扩散系数的难确定性问题,充分考虑非恒定流条件下对流与扩散的混合模式,实现波浪条件下悬移质泥沙分布特性的数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悬移质泥沙 波浪条件 NS方程 泥沙扩散系数
下载PDF
乾坤袋式悬移质泥沙采样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5
作者 韩尚尚 肖柏青 陈要平 《装备制造技术》 2023年第6期82-85,共4页
目前常用的悬移质泥沙采样器包括横式、瓶式和调压式采样器,体型均较为笨重且工作效率低下。这些传统的采样器难以满足现代化河流采样的需求,因此研制出了一种乾坤袋式悬移质泥沙采样器。该采样器通过单片机控制蠕动泵抽水流量,可直接... 目前常用的悬移质泥沙采样器包括横式、瓶式和调压式采样器,体型均较为笨重且工作效率低下。这些传统的采样器难以满足现代化河流采样的需求,因此研制出了一种乾坤袋式悬移质泥沙采样器。该采样器通过单片机控制蠕动泵抽水流量,可直接根据抽水时间和抽水流量确定水样体积,并配合既存储泥沙又过滤水样的滤网型水样袋,实现了以小体积设备过滤无限多水样的目的。此采样器使用的滤网型水样袋将采样与过滤合二为一,大大降低了水样容器的体积,提高了单次采样效率。此外,采样器的配重为5 kg,总重量不足8 kg,可单人徒手操作,极大地减小了采样过程中的劳动量。乾坤袋式悬移质泥沙采样器的设计便于在地形复杂的地区进行采样,是一个采样器轻型便捷化的新尝试。总之,乾坤袋式悬移质泥沙采样器的问世,提高了现代化河流采样的效率和准确度,方便了地质学家、水文学家等科研人员进行相关研究。该采样器的设计创新,为未来采样器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采样器 悬移质 含沙量 单片机
下载PDF
结合粒径分布测量的悬移质泥沙沉降速度试验探究
6
作者 张天予 李茜 +5 位作者 冯镜洁 文典 李然 袁雨亮 王振华 黄杰山 《四川水力发电》 2023年第S02期1-8,14,共9页
泥沙沉降速度的确定对于水体中泥沙输运与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至关重要。笔者理论分析了均匀泥沙颗粒在水中沉降初期的非匀速沉降过程。在现有泥沙沉降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泥沙颗粒级配测量的工作,提出了一种可将泥沙沉速与粒径建立起对... 泥沙沉降速度的确定对于水体中泥沙输运与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至关重要。笔者理论分析了均匀泥沙颗粒在水中沉降初期的非匀速沉降过程。在现有泥沙沉降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泥沙颗粒级配测量的工作,提出了一种可将泥沙沉速与粒径建立起对应关系的改进试验方法,该方法考虑了不同组分泥沙共存条件下作用对沉速的影响,将0.01~0.06 mm粒径尺度的悬移质泥沙在水中的沉速与粒径建立起较好的指数型函数(ω=0.0105e 0.1031D)关系,相比理论计算值和传统试验方法更加精确。笔者的研究成果对于天然河流中拆坝后河道演变、泥沙沉降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 粒径分布 沉速
下载PDF
荆山水文站悬移质输沙率间测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黄俊材 《广东水利水电》 2023年第5期52-56,共5页
选取荆山水文站2006—2021年16 a共192份实测输沙率及其相对应的单样、断面平均含沙量、水位变幅等资料,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可为今后制定合理的悬移质输沙率间测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同类测站泥沙测验... 选取荆山水文站2006—2021年16 a共192份实测输沙率及其相对应的单样、断面平均含沙量、水位变幅等资料,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可为今后制定合理的悬移质输沙率间测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同类测站泥沙测验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 单样含沙量 断面平均含沙量 单断沙关系 沙量分级 间测分析
下载PDF
风水两相作用对黄河支流悬移质粒度特征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许炯心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58-964,共7页
以黄河中游29条支流、40个站点的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风水两相作用对黄河支流悬移质粒度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随年降水量的增大而减小, 随年沙尘暴日数的增大而增大;悬沙中<0.01 mm细颗粒组分的百... 以黄河中游29条支流、40个站点的资料为基础,研究了风水两相作用对黄河支流悬移质粒度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随年降水量的增大而减小, 随年沙尘暴日数的增大而增大;悬沙中<0.01 mm细颗粒组分的百分比随年降水量的增大而增大, 随年沙尘暴日数的增大而减小;悬沙中值粒径D50随年降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年沙尘暴日数的增大而增大.建立了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和悬沙中<0.01 mm细颗粒组分百分比与年均沙尘暴日数tss和年均降水量Pm之间的回归方程.分析结果表明,tss和Pm的变化对于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70.4%和29.6%,对于悬沙中<0.01 mm细颗粒组分百分比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91.1%和8.9%,对于D50变化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93.1%和6.9%.提出以年均降水量Pm与年均沙尘暴日数tss之比作为风水两相作用指标.资料分析表明,悬沙中>0.05 mm的粗颗粒组分百分比(r>0.005mm)随风水两相作用指标(Pm/ tss)的增大而减小,悬沙中<0.01 mm的细颗粒组分百分比(r<0.01mm)随风水两相作用指标的增大而增大.在不同的河流之间,随着风水两相作用指标的变化,粗细颗粒之间表现出不同的搭配关系, 这种搭配关系的变化对高含沙水流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导致悬移质含沙量出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泥沙粒度 泥沙输移 风水两相作用 黄河 黄河支流 粒度特征 悬移质 两相 风水 年沙尘暴日数
下载PDF
1956~2005年鄱阳湖入出湖悬移质泥沙特征及其变化初析 被引量:30
9
作者 闵骞 时建国 闵聃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8,共5页
利用江西省五大河流控制水文站与湖口水文站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分析鄱阳湖1956~2005年入出湖悬移质泥沙基本特征,揭示鄱阳湖入出湖悬移质泥沙在近50年的变化状况及其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鄱阳湖悬移质泥沙平衡情况及其发展态势。... 利用江西省五大河流控制水文站与湖口水文站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分析鄱阳湖1956~2005年入出湖悬移质泥沙基本特征,揭示鄱阳湖入出湖悬移质泥沙在近50年的变化状况及其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鄱阳湖悬移质泥沙平衡情况及其发展态势。表明近20年鄱阳湖入湖悬移质泥沙逐渐减少,近10年出湖悬移质泥沙大幅增多,湖盆容积呈现出快速加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湖悬移质泥沙 出湖悬移质泥沙 悬移质泥沙平衡 鄱阳湖
下载PDF
水库下游悬移质泥沙沿程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贺方舟 朱勇辉 +1 位作者 郭小虎 陈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共6页
水库下游悬移质泥沙沿程恢复是河流泥沙动力学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学科发展,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有关问题。针对此现状,归纳总结了平衡及不平衡输沙条件下悬移质浓度垂线分布、悬移质沿程恢复的天然河道实测资料... 水库下游悬移质泥沙沿程恢复是河流泥沙动力学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对该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学科发展,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有关问题。针对此现状,归纳总结了平衡及不平衡输沙条件下悬移质浓度垂线分布、悬移质沿程恢复的天然河道实测资料分析和恢复饱和系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在不平衡输沙条件下悬移质泥沙垂线分布研究及实测数据的获取、分析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水库下游悬移质泥沙沿程恢复研究,特别是利用精准的测量仪器,开展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水槽试验是丰富该研究成果的必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泥沙 不平衡输沙 悬移质浓度垂线分布 恢复饱和系数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水体悬移质对重金属吸附规律研究——以长江宜昌段为例 被引量:22
11
作者 方涛 张晓华 +2 位作者 肖邦定 敖鸿毅 徐小清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5-192,共8页
随着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 ,上游来水的流速在此减缓 ,随江水而下的大量泥沙在此沉淀 ,将使坝下 (长江中下游 )水中的悬移质浓度降低、粒径改变 ,从而改变水环境容量。利用长江宜昌江段的周年悬移质样及水样 ,研究了悬移质对重金属 (铜、... 随着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 ,上游来水的流速在此减缓 ,随江水而下的大量泥沙在此沉淀 ,将使坝下 (长江中下游 )水中的悬移质浓度降低、粒径改变 ,从而改变水环境容量。利用长江宜昌江段的周年悬移质样及水样 ,研究了悬移质对重金属 (铜、锌、铅、镉及铬 )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 ,悬移质对上述金属的吸附可用Freundlich型及Langmuir型等温式较好进行拟合 ;当较高浓度的金属污染物排入江水后 ,在吸附及沉淀的共同作用下 ,浓度明显降低 ;单位悬移质的吸附量随悬移质浓度降低而上升 ,但总吸附量降低 ,从而导致水中的金属污染物的平衡浓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水体悬移质 生金属 吸附 等温式 水污染防治
下载PDF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悬移质、底质微量金属形态分布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敏 陈邦林 +1 位作者 夏福兴 沈焕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8-44,共7页
本文用Tessier分离方法分析了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洪、枯季悬移质和表层底质样品中Cd,Cu:,Pb和Zn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Cd主要以非残渣态存在,占总量90%左右,其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占多数,其次为碳酸盐结合态和... 本文用Tessier分离方法分析了长江口最大浑浊带洪、枯季悬移质和表层底质样品中Cd,Cu:,Pb和Zn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Cd主要以非残渣态存在,占总量90%左右,其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占多数,其次为碳酸盐结合态和离子交换态;Pb在非残渣态中比例约有74%,其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占近一半,Cu和Zn约有60%以非残渣态存在。其中有机态Cu比例较高。离子交换态的Cu和Pb接近为零.悬移质中微量金属不仅存在洪、枯季变化,而且存在空间变化,涨憩时南槽高于北槽,而落憩时则相反。表层悬移质微量金属含量沿南,北槽向海有递减趋势。总量变化与非残渣特别是铁锰氧化态和有机态的变化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浊带 长江 河口 悬移质 微量金属 形态分布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悬移质泥沙与床沙交换计算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连军 谈广鸣 +2 位作者 韦直林 张红武 江恩惠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5-163,共9页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挟沙水流任一粒径组泥沙在输移过程中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一维非恒定挟沙水流悬移质泥沙和床沙交换基本方程;通过引入平衡冲淤物粒径的概念,建立了河床处于淤积与冲刷时冲淤物粒径的计算公式,并提出了一套...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挟沙水流任一粒径组泥沙在输移过程中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一维非恒定挟沙水流悬移质泥沙和床沙交换基本方程;通过引入平衡冲淤物粒径的概念,建立了河床处于淤积与冲刷时冲淤物粒径的计算公式,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一维非恒定挟沙水流悬移质泥沙和床沙交换计算方法。将该成果引入黄河下游一维扩展泥沙数学模型中,采用黄河下游1977年高含沙洪水与1999年汛后至2002年汛前冲刷系列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模拟悬沙与床沙的交换过程,克服分组挟沙力方法的缺陷,使得非均匀沙计算理论上更加完善,应用上更加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泥沙 床沙 泥沙交换 平衡冲淤物粒径 黄河下游
下载PDF
明渠中悬移质的弥散-对流方程及悬浮机理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磊 钟德钰 +1 位作者 吴保生 刘磊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93,共11页
悬移质泥沙通常构成冲积河流总输沙量的主体,研究悬移质的悬浮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双流体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弥散速度的概念,建立了悬移质泥沙的输沙方程以及泥沙扩散系数的本构关系.应用该方程分析了二维明渠均匀流中悬移质泥沙浓... 悬移质泥沙通常构成冲积河流总输沙量的主体,研究悬移质的悬浮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双流体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弥散速度的概念,建立了悬移质泥沙的输沙方程以及泥沙扩散系数的本构关系.应用该方程分析了二维明渠均匀流中悬移质泥沙浓度垂向分布规律,并与Einstein和Chien的泥沙浓度实验资料及经典扩散理论进行了对比.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紊动扩散、颗粒自身的紊动、颗粒碰撞应力对泥沙悬浮的影响在垂向上的变化,以及浓度、粒径等对这些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泥沙颗粒在明渠紊流中的扩散是浑水的紊动扩散、颗粒自身的紊动、颗粒碰撞应力3部分不同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把泥沙颗粒的悬浮简单归因于水流的紊动是不全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 悬浮 弥散 扩散 紊流 双流体模型
下载PDF
太平水道悬移质输运数学模型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瑞杰 严以新 宋志尧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51,共6页
基于环境水动力学数学模型对太平水道悬移质输运进行了计算 ,计算中用水平方向上的曲线正交坐标与垂直方向上的Sigma坐标相结合以及三维数学模型二维化的方法。并且在模型中嵌入悬移质输运模块 ,从而建立了一个针对太平水道的水流泥沙... 基于环境水动力学数学模型对太平水道悬移质输运进行了计算 ,计算中用水平方向上的曲线正交坐标与垂直方向上的Sigma坐标相结合以及三维数学模型二维化的方法。并且在模型中嵌入悬移质输运模块 ,从而建立了一个针对太平水道的水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比较表明 :模型较好地重演太平水道潮流场以及悬移质输运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水道 曲线正交坐标 环境水动力学 数学模型 悬移质
下载PDF
河流悬移质对含磷污染物吸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吕平毓 黄文典 李嘉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3-96,共4页
以悬移质泥沙为试验用沙,以水体中常见的营养物质磷为模拟污染物,通过试验研究了含磷污染物水相初始浓度对磷平衡吸附量的影响和含沙量对含磷污染物吸附等温线的影响。结果显示,泥沙对含磷污染物的平衡吸附量大致随水相磷初始浓度的增... 以悬移质泥沙为试验用沙,以水体中常见的营养物质磷为模拟污染物,通过试验研究了含磷污染物水相初始浓度对磷平衡吸附量的影响和含沙量对含磷污染物吸附等温线的影响。结果显示,泥沙对含磷污染物的平衡吸附量大致随水相磷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含沙量对磷吸附等温式的参数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 污染物 吸附 试验研究
下载PDF
非均匀悬移质恢复饱和系数的探讨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新宏 曹如轩 沈晋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0-124,128,共6页
作者利用概率论的方法,分析了分组沙的恢复饱和系数与混合沙的平均恢复饱和系数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分组沙的恢复饱和系数与混合沙的平均沉速成正比,与该粒径组泥沙的沉速成反比的初步结论。文中给出了一个计算分组沙恢复饱和系数的半理... 作者利用概率论的方法,分析了分组沙的恢复饱和系数与混合沙的平均恢复饱和系数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分组沙的恢复饱和系数与混合沙的平均沉速成正比,与该粒径组泥沙的沉速成反比的初步结论。文中给出了一个计算分组沙恢复饱和系数的半理论半经验关系式,并与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沙 悬移质 不平衡输沙 恢复饱和系数
下载PDF
悬移质泥沙输移扩散方程适用条件的讨论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磊 关见朝 +2 位作者 王友胜 胡智丹 王协康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4-702,共9页
悬移质泥沙的输移扩散是泥沙运动力学的基础问题之一,学者们基于不同理论对其运动规律开展了深入研究。基于已有研究,本文主要讨论了不同理论下扩散方程的适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Rouse扩散方程及其修正式仅适用于泥沙浓度较低、... 悬移质泥沙的输移扩散是泥沙运动力学的基础问题之一,学者们基于不同理论对其运动规律开展了深入研究。基于已有研究,本文主要讨论了不同理论下扩散方程的适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Rouse扩散方程及其修正式仅适用于泥沙浓度较低、颗粒惯性小至可忽略的条件;两相流理论下的扩散方程由于未考虑颗粒惯性效应,同样只适用于浓度较低、颗粒较小的条件;近期Snehasis Kundul和Koeli Ghoshal基于漂移速度建立的扩散方程由于考虑了升力、颗粒惯性等因素对悬移质分布的影响,使其适用范围相应变大,但在确定泥沙扩散系数上仍然采用的是经验公式,应用上会受到实验资料的限制。基于动理学理论的扩散模型包括基于PDF方程的扩散方程和弥散方程。两个模型中,除了重力沉降和紊流扩散作用外,由于考虑了升力、颗粒紊动、颗粒惯性等影响因素,其在浓度较高、颗粒惯性较大时仍适用,具有普适性。尤其是弥散方程,能够反映颗粒浓度、颗粒紊动、颗粒碰撞等不同机制对泥沙悬浮的影响,全面阐释了悬移质泥沙扩散背后的力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移质 扩散方程 泥沙浓度 颗粒惯性
下载PDF
论非均匀悬移质二维不平衡输沙方程及其边界条件 被引量:33
19
作者 韩其为 何明民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深入研究了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的内在机理,较严格的推导了其方程,引进和定义了水量百分数、悬移质级配、平均沉速.根据泥沙交换强度理论,专门研究了方程的底部边界条件,在一定简化下给出了底部边界条件的具体表达式及有关... 本文深入研究了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的内在机理,较严格的推导了其方程,引进和定义了水量百分数、悬移质级配、平均沉速.根据泥沙交换强度理论,专门研究了方程的底部边界条件,在一定简化下给出了底部边界条件的具体表达式及有关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 悬移质 泥沙运动 输沙方程 边界条件
下载PDF
汊道悬移质分沙的模型 被引量:23
20
作者 韩其为 何明民 陈显维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4-54,共11页
本文引进由分汊河道分流比决定的当量水深作为引水深,同时提出了在分汊前干流断面上引水面积的形态.根据流速及含沙量沿垂线分布,求出了悬移质分组泥沙分沙比与分流比的关系,以及全沙含沙量和级配等.由这个分沙模型得到的理论结果与长... 本文引进由分汊河道分流比决定的当量水深作为引水深,同时提出了在分汊前干流断面上引水面积的形态.根据流速及含沙量沿垂线分布,求出了悬移质分组泥沙分沙比与分流比的关系,以及全沙含沙量和级配等.由这个分沙模型得到的理论结果与长江分汊河道及荆江人工裁弯的资料均能符合.并且与几何引水深决定的结果也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汊道 河道 悬移质 分沙 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