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叶悬钩子和云南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
1
作者 胡康 于丽平 +5 位作者 谷薇 贺志敏 张峻鑫 刘子璇 黄体冉 杨明峰 《生物技术进展》 2024年第2期237-247,共11页
毛叶悬钩子(Rubus poliophyllus)和云南悬钩子(Rubus yunanicus)隶属于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的尖叶亚组(Subsect.Acuminati),二者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较为相似,因此难以分辨。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得到了二者的叶绿... 毛叶悬钩子(Rubus poliophyllus)和云南悬钩子(Rubus yunanicus)隶属于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的尖叶亚组(Subsect.Acuminati),二者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较为相似,因此难以分辨。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得到了二者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并对序列进行过滤、组装、注释和分析,构建了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毛叶悬钩子和云南悬钩子的基因组全长分别为156298 bp和156299 bp,基因组序列总GC含量均为37.2%。均检测到159个叶绿体基因,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104个,tRNA基因45个,rRNA基因10个。毛叶悬钩子和云南悬钩子均含有17个回文重复序列,正向重复序列个数分别为19、17,反向重复序列分别为4、3。二者的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elative synonymous codon usage,RSCU)>1.00的密码子均有32个,密码子偏好以A/U结尾,有效密码子数均大于45。根据叶绿体全基因组及筛选到的rpoC1-rpoB基因序列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毛叶悬钩子和云南悬钩子均聚为同一个分支,表明二者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毛叶悬钩子和云南悬钩子的物种分子鉴定、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叶悬钩子 云南悬钩子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系统发育
下载PDF
甜叶悬钩子苷对脊髓损伤小鼠运动功能障碍和神经炎症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2
作者 杨爽 许娜 +4 位作者 张剑旭 孙成彪 王燕 董明鑫 刘文森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6-335,共10页
目的:探讨甜叶悬钩子苷(RUB)对小鼠脊髓损伤(SCI)和神经炎症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组、SCI+低剂量RUB组和SCI+高剂量RUB组,每组12只;采用脊髓损伤行为学(BBB)评分法评估SCI小鼠后肢运... 目的:探讨甜叶悬钩子苷(RUB)对小鼠脊髓损伤(SCI)和神经炎症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组、SCI+低剂量RUB组和SCI+高剂量RUB组,每组12只;采用脊髓损伤行为学(BBB)评分法评估SCI小鼠后肢运动功能,脊髓组织含水量法检测SCI小鼠脊髓水肿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促炎细胞因子环氧化酶2(COX-2)、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学,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小鼠脊髓组织中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CI小鼠脊髓组织中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BB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SCI组小鼠评分低至0分;与SCI组比较,SCI+低剂量RUB组和SCI+高剂量RUB组小鼠BBB评分逐步升高。脊髓组织含水量法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SCI组小鼠脊髓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P<0.01);与SCI组比较,SCI+低剂量RUB组和SCI+高剂量RUB组小鼠脊髓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P<0.01)。RT-qPCR法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SCI组小鼠脊髓组织中COX-2、IL-1β和TNF-α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与SCI组比较,SCI+低剂量RUB组和SCI+高剂量RUB组小鼠脊髓组织中COX-2、IL-1β和TNF-α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ELISA法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SCI组小鼠血清中IL-1β(P<0.01)和TNF-α(P<0.001)水平升高;与SCI组比较,SCI+低剂量RUB组和SCI+高剂量RUB组小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P<0.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SCI组小鼠脊髓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抑制因子α(IκB-α)、磷酸化IκB-α(p-IκB-α)、磷酸化p65(p-p65)、p-65、磷酸化p38(p-p38)、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和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01);与SCI组比较,SCI+低剂量RUB组和SCI+高剂量RUB组小鼠脊髓组织中IκB-α、p-IκB-α、p-p65、p-65、p-p38、p-ERK和p-JN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HE染色观察,与假手术组比较,SCI组小鼠脊髓组织中可见组织疏松,有空泡形成,脊髓中间有一较大的坏死空洞区域;与SCI组比较,SCI+低剂量RUB组和SCI+高剂量RUB组小鼠脊髓中央坏死空洞区域明显减小(P<0.05)。免疫荧光法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SCI组小鼠脊髓组织中小胶质细胞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01);与SCI组比较,SCI+低剂量RUB组和SCI+高剂量RUB组小鼠脊髓组织中小胶质细胞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01)。结论:RUB可改善SCI小鼠运动功能障碍,减轻脊髓组织神经炎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组织中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悬钩子 脊髓损伤 神经炎症 核因子ΚB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四川悬钩子属一新变种——腺毛黄穗悬钩子
3
作者 毕海燕 林云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1,共4页
描述了自四川省发现的蔷薇科(Rosaceae)黄穗悬钩子(Rubus chrysobotrys Hand.-Mazz.)一新变种——腺毛黄穗悬钩子(Rubus chrysobotrys Hand.-Mazz.var.glandulosus L.T.Lu),给出其与模式变种Rubus chrysobotrys Hand.-Mazz.var.chrysobo... 描述了自四川省发现的蔷薇科(Rosaceae)黄穗悬钩子(Rubus chrysobotrys Hand.-Mazz.)一新变种——腺毛黄穗悬钩子(Rubus chrysobotrys Hand.-Mazz.var.glandulosus L.T.Lu),给出其与模式变种Rubus chrysobotrys Hand.-Mazz.var.chrysobotrys的区别特征,编排了黄穗悬钩子的分变种检索表,提供了凭证标本照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蔷薇科 悬钩子 新变种 腺毛
下载PDF
甜叶悬钩子苷通过NF-κB和MAPK信号通路抑制小鼠神经炎症细胞模型炎症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爽 董明鑫 +7 位作者 姜新 邴艳华 王燕 张剑旭 孙成彪 岳灿灿 许娜 刘文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6-622,共7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究甜叶悬钩子苷(RUB)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BV-2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改善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RUB对BV-2细胞活力的影响;使用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建立神经炎症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RUB进行干预,将...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究甜叶悬钩子苷(RUB)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BV-2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改善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RUB对BV-2细胞活力的影响;使用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建立神经炎症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RUB进行干预,将BV-2细胞分为对照组、LPS模型组及LPS+RUB(25、50和100µmol/L)干预组,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RTqPCR法检测促炎细胞因子环加氧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IL-1β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中p65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诱导后细胞上清液中IL-1β和TNF-α的分泌量增加(P<0.01),促炎细胞因子COX-2、iNOS、IL-1β和TNF-α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1),NF-κB和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或P<0.01),且p65出现荧光强度增加(P<0.05);与LPS模型组相比,LPS+RUB(25、50和100µmol/L)干预组中,IL-1β和TNF-α的分泌量减少(P<0.05或P<0.01),促炎细胞因子COX-2、iNOS、IL-1β和TNF-α的mRNA水平降低(P<0.05或P<0.01),p-p65、p-IκBα、p-ERK、p-p38和p-JNK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或P<0.01),同时p65荧光减弱(P<0.05)。结论:体外实验表明RUB能够通过抑制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减轻小鼠神经炎症细胞模型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悬钩子 神经炎症 小胶质细胞 NF-ΚB信号通路 MAPK信号通路
下载PDF
紫色悬钩子提取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悦 余松 +3 位作者 韩永霞 铁芳芳 童丽 杨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0-1096,共7页
目的研究紫色悬钩子提取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紫色悬钩子对脂肪细胞代谢的潜在机制,为肥胖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依据。方法MCI中压色谱柱分离制备紫色悬钩子提取物。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油红O染色及试剂盒检测... 目的研究紫色悬钩子提取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紫色悬钩子对脂肪细胞代谢的潜在机制,为肥胖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依据。方法MCI中压色谱柱分离制备紫色悬钩子提取物。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油红O染色及试剂盒检测分析细胞的脂质积累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腺苷5′-单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及磷酸化的AMPK(p-AMPK)蛋白的表达。结果当紫色悬钩子提取物的质量浓度≤100 mg·L^(-1)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无明显变化(P<0.05),其中Fr.2、Fr.3、Fr.4、Fr.5可降低细胞中脂质的积累(P<0.05)。Fr.1低剂量组(10 mg·L^(-1))和Fr.4的高剂量组(100 mg·L^(-1))可以减少细胞中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含量,降低PPARγ、C/EBPα,升高p-AMPK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紫色悬钩子提取物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蛋白,抑制PPARγ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细胞中脂质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悬钩子提取物 3T3-L1脂肪细胞 脂质积累 脂质代谢 PPARΓ AMPK
下载PDF
两种悬钩子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斌贵 贾忠建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3-87,共5页
首次对紫色悬钩子 Rubus  irritans Focke和菰帽悬钩子R. pileatus Focke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经各种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分别得到6个和5个化合物,运用光谱方法和与标... 首次对紫色悬钩子 Rubus  irritans Focke和菰帽悬钩子R. pileatus Focke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经各种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分别得到6个和5个化合物,运用光谱方法和与标准品对照分别鉴定为:2α,3β,19α-三羟基乌索-12-烯-28-酸(Ⅰ),2α,3β,19α,23-四羟基乌索-12-烯-28-酸(Ⅱ),2α,3β,19α,23-四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Ⅲ),2α,3β,19α,24-四羟基乌索-12-烯-28-酸(Ⅳ),3β,19α-二羟基乌索-12-烯-24,28-二酸(Ⅴ),乌索酸(Ⅵ),齐墩果酸(Ⅶ),卜胡萝卜苷(Ⅷ)和β-D-(-)-吡喃果糖(Ⅸ)。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两种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钩子 紫色悬钩子 菰帽悬钩子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浙江东部蔷薇科一新种——华顶悬钩子
7
作者 张忠钊 陈锋 +2 位作者 谢文远 叶文国 陈征海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611-615,共5页
描述了采自浙江东部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 L.一新种——华顶悬钩子R.huadingensis Z.H. Chen, W.Y. Xie et F. Chen,并附有线描图.新种形态与日本特有种八丈岛悬钩子R.nishimuranus Koidz.相似,但新种小枝、叶片两面、叶柄、托... 描述了采自浙江东部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 L.一新种——华顶悬钩子R.huadingensis Z.H. Chen, W.Y. Xie et F. Chen,并附有线描图.新种形态与日本特有种八丈岛悬钩子R.nishimuranus Koidz.相似,但新种小枝、叶片两面、叶柄、托叶背面、花梗、花萼均被红棕色腺毛和白色柔毛;掌状3出复叶的顶生小叶片菱状卵形,长3~6(9.5) cm,宽1.5~3.5(5) cm,先端急尖,通常无柄;叶柄长2~3.5 cm;萼片狭三角状披针形,先端细长尾尖;花直径2.5~3 cm.八丈岛悬钩子植株被短柔毛,无腺毛;掌状3出复叶的顶生小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达17 cm,宽7.5 cm,先端渐尖,通常具柄;叶柄长达7.5 cm;萼片卵状披针形,先端短渐尖或尾状渐尖;花直径3~3.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蔷薇科 华顶悬钩子 新种 浙江 中国东部
下载PDF
国产悬钩子属绢毛亚组新资料(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书东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1-304,共4页
报道了采自西藏墨脱县悬钩子属绢毛亚组Rubus subsect.Lineati(Focke)Yüet Lu两个中国新纪录种,即酒红悬钩子R.calophyllus Clarke.和炫丽悬钩子R.splendidissimus Hara.
关键词 酒红悬钩子 炫丽悬钩子 新记录种 悬钩子属绢毛亚组 墨脱县 中国
下载PDF
红毛悬钩子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江波 康大伟 +4 位作者 牛燕芬 王纪爱 毕晓旭 曹艳茹 栾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2,共7页
目的研究红毛悬钩子Rubus pinfaensis Levl.et Vant.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红毛悬钩子9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凝胶和RP-18反相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试各化合物对LM3肝... 目的研究红毛悬钩子Rubus pinfaensis Levl.et Vant.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红毛悬钩子9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凝胶和RP-18反相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试各化合物对LM3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β-stostenone(2)、7-ketositosterol(3)、ergosterol peroxide(4)、24-乙基-5α-胆甾-3β-5-6β-三醇(5)、kaempferol-3-β-D-(6-O-trans-p-coumary)glucopyranoside(6)、kaempferol-3-β-D-(6-O-cis-p-coumary)glucopyranoside(7)、blumenol A(8)、号角树酸3-甲酯(9)、齐墩果酸(10)、红大戟酸A(11)、阿江榄仁树葡糖苷Ⅱ(12)、2α,3β,19α-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3)、rubuside B(14)、2α,3β-dihydroxyurs-12,18-dien-28-o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15)、乌苏酸(16)。化合物14~16 IC 50分别为(28.13±1.45)、(27.36±1.44)、(16.2±1.32)μmol/L。结论化合物1~9、11~15均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4~16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悬钩子 化学成分 抗肿瘤活性 分离鉴定 MTT法
下载PDF
白花悬钩子的叶片组培快繁与植株再生研究
10
作者 覃春梅 李斌 +3 位作者 傅鹏 盘涌 谭小明 姚绍嫦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77,共7页
为获得一套完整高效的白花悬钩子(Rubus leucanthus Hance)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以叶片为外植体,系统研究了外植体不同灭菌时间、不同植物激素配比及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及丛生芽分化、增殖和生根的影响,并进行了组培苗移栽。结果表明:最佳... 为获得一套完整高效的白花悬钩子(Rubus leucanthus Hance)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以叶片为外植体,系统研究了外植体不同灭菌时间、不同植物激素配比及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及丛生芽分化、增殖和生根的影响,并进行了组培苗移栽。结果表明:最佳的外植体灭菌方式为2%NaClO溶液2 min+0.1%HgCl2溶液5 min,实现了污染率最低(23.33%)、存活率最高(73.33%);最佳的丛生芽分化诱导培养基为MS+3.0 mg·L^(-1)6-BA+0.5 mg·L^(-1)KT+0.5 mg·L^(-1)NAA,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芽诱导率为93.33%;6-BA与KT对增殖系数有显著影响,最佳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2.5 mg·L^(-1)6-BA+1.5 mg·L^(-1)KT+0.4 mg·L^(-1)NAA,培养20 d的增殖系数达7.84;最适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1.0 mg·L^(-1)IBA,生根率为100%,移栽成活率为86.67%,实现平均株高3.02 cm、平均根长6.16 cm、平均根数8.67条与平均叶数2.47片。本研究结果既可为白花悬钩子优质种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又可为悬钩子属植物叶片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悬钩子 叶片 组培快繁 植物激素 移栽
下载PDF
《植物名实图考》悬钩子属植物考证
11
作者 汪韬 肖定勇 侯学良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351-360,共10页
通过对《植物名实图考》中描述的悬钩子属Rubus植物进行分类性状梳理,开展产地标本研究和实地调查,对麦条草、面来刺、阴阳莲、蓬虆和覆盆子5种植物给出新的考证意见:麦条草为红腺悬钩子Rubus sumatranus Miquel;面来刺为小柱悬钩子R.co... 通过对《植物名实图考》中描述的悬钩子属Rubus植物进行分类性状梳理,开展产地标本研究和实地调查,对麦条草、面来刺、阴阳莲、蓬虆和覆盆子5种植物给出新的考证意见:麦条草为红腺悬钩子Rubus sumatranus Miquel;面来刺为小柱悬钩子R.columellaris Tutcher;阴阳莲为太平莓R.pacificus Hance;蓬虆为灰白毛莓R.tephrodes Hance;覆盆子为插田泡R.coreanus Miquel。赞同前人对红梅消、泼盘和悬钩子的考证意见,认为白马鞍和白鲜皮并非悬钩子属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名实图考》 蔷薇科 悬钩子 本草考证
下载PDF
覆盆子及其易混品桉叶悬钩子的鉴别
12
作者 邓雯姬 杨洁瑜 《中南药学》 2023年第10期2734-2737,共4页
目的探究覆盆子及其易混品桉叶悬钩子的生药特征,为有效区分两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体式显微镜对两者聚合果和小核果的构造特征进行观察,并通过显微镜对两者横切面和粉末显微特征展开比较。结果覆盆子宿萼短于聚合果,小核果顶端密被茸... 目的探究覆盆子及其易混品桉叶悬钩子的生药特征,为有效区分两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体式显微镜对两者聚合果和小核果的构造特征进行观察,并通过显微镜对两者横切面和粉末显微特征展开比较。结果覆盆子宿萼短于聚合果,小核果顶端密被茸毛表面有横纹,非腺毛短而平直;桉叶悬钩子无宿萼基部中心深凹,小核果表面无横纹全身密被茸毛,非腺毛长而弯曲。结论本法可用于鉴别覆盆子与桉叶悬钩子,有效避免市场混用误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盆子 桉叶悬钩子 生药学特征 鉴别
原文传递
悬钩子属植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泽玲 张樱山 张国霞 《甘肃科技》 2023年第2期95-98,103,共5页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悬钩子属植物有抗癌抗肿瘤、保护神经、抗菌、抗炎、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通过对悬钩子属中不同植物的药理作用进行概述,以期为其开发利用和新药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悬钩子 药理作用 活性成分
下载PDF
悬钩子属2中国新记录种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玉杰 乔娣 +1 位作者 马菁霞 王焕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05-808,共4页
报道了悬钩子属植物的2个中国新记录种,分别为浅裂悬钩子(Rubus polyadenus Cardot)和滇印悬钩子(R.opulifolius Bertol)。浅裂悬钩子发现于云南省东南部的河口和个旧等地,其与黔桂悬钩子(R.feddei H.Lév.&Vaniot)较为相近,区... 报道了悬钩子属植物的2个中国新记录种,分别为浅裂悬钩子(Rubus polyadenus Cardot)和滇印悬钩子(R.opulifolius Bertol)。浅裂悬钩子发现于云南省东南部的河口和个旧等地,其与黔桂悬钩子(R.feddei H.Lév.&Vaniot)较为相近,区别在于该种枝条、叶柄和花序轴密被浅红色具腺长刺毛,叶柄较短,叶片长卵形或近琴形,顶端急尖或渐尖,萼片三角状披针形,顶端长尾尖。滇印悬钩子新发现于云南省西北部的高黎贡山,其与拟覆盆子(R.idaeopsis Focke)较为相近,区别后者在于其小叶3~5枚,花序极短,不足3cm长,花柄很短,整个花序密集缩短成近头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分布 浅裂悬钩子 滇印悬钩子 悬钩子 中国
下载PDF
不同悬钩子属植物ITS序列的多态性分析
15
作者 高柱 郭芙蓉 +1 位作者 杨静远 汪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9期95-99,共5页
以13份悬钩子属植物DNA为模板,用PCR技术克隆获得其ITS序列。测序结果分析表明,ITS序列总长在462~464 bp,其中5.8S、ITS1和ITS2序列长度分别为164、208~210、254~255 bp。序列差异比对分析表明,5.8S序列相对保守,不同悬钩子属植物仅有1... 以13份悬钩子属植物DNA为模板,用PCR技术克隆获得其ITS序列。测序结果分析表明,ITS序列总长在462~464 bp,其中5.8S、ITS1和ITS2序列长度分别为164、208~210、254~255 bp。序列差异比对分析表明,5.8S序列相对保守,不同悬钩子属植物仅有1个碱基差异;ITS2序列变异较大,GC含量在53.73%~55.12%,存在32个变异位点,其中单核苷酸差异位点14个。基于ITS2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13份悬钩子种质资源可分为4簇,其中簇Ⅰ包含掌叶覆盆子种质资源A9、A29和甜叶覆盆子种质资源GH14,簇Ⅱ为HH2、W5和JF9等山莓种质资源,簇Ⅲ为红树莓及黑莓种质资源,簇Ⅳ为TW1、GA1、S和GB3等插田泡种质资源。ITS2序列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形态特征分类的结果是一致的,表明外缘标准的ITS2序列对悬钩子属植物资源进行物种分类和鉴定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钩子 ITS序列 克隆 分子鉴定
下载PDF
云南9种悬钩子属植物果实品质比较与综合评价
16
作者 宋志姣 陈勇 +3 位作者 李德焕 陈容 李鹏浩 刘经伦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4期43-49,共7页
目的:对云南9种野生悬钩子果实品质进行初步测定与分析,筛选出果实品质较好的悬钩子种质。方法:以云南省9种野生悬钩子属植物果实为材料,测定果实的横径、纵径、果形、果色和8种营养成分等指标,并运用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等... 目的:对云南9种野生悬钩子果实品质进行初步测定与分析,筛选出果实品质较好的悬钩子种质。方法:以云南省9种野生悬钩子属植物果实为材料,测定果实的横径、纵径、果形、果色和8种营养成分等指标,并运用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等方法,对野生悬钩子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悬钩子果实表型和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将果实表型和营养成分指标简化为四个主成分,可解释所有变量原始信息的85.643%;采用隶属函数法确定权重,结合主成分分析,构建了悬钩子果实品质综合评分模型,并对9种悬钩子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得分排序为:光滑悬钩子>红泡刺藤>桔红悬钩子>大乌泡>高粱泡>插田泡>掌叶悬钩子>栽秧泡>红毛悬钩子。研究筛选出两份果实品质相对较好的种质资源,分别为光滑悬钩子和红泡刺藤。结论:光滑悬钩子的果实纵、横径和果重最大,蛋白质、氨基酸和有机酸含量较低,总黄酮含量最高;红泡刺藤果实横径和果重较大,总糖、花色苷、总酚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所有悬钩子,总黄酮含量较高且有机酸含量较低。在今后的驯化栽培时,可优先选择光滑悬钩子和红泡刺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钩子 表型 营养成分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悬钩子属植物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应用前景
17
作者 江娜 《南方农业》 2023年第6期224-226,共3页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不稳定、人地矛盾突出及经济效益低下等多种问题。悬钩子属植物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生存能力很强,茂密的枝条能够遮挡住裸露的地面,并且悬钩子属植物具有一定的药理作...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不稳定、人地矛盾突出及经济效益低下等多种问题。悬钩子属植物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生存能力很强,茂密的枝条能够遮挡住裸露的地面,并且悬钩子属植物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其果实大多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基于此,介绍悬钩子属植物在我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生态脆弱地区推广栽种悬钩子属的植物,既能够改善脆弱的生态环境,又能够提高当地人民的经济效益,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有效的发展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悬钩子 农业经济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
下载PDF
3种悬钩子植物叶的营养成分及利用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华梅 王向前 +5 位作者 石登红 张婧婧 张军强 苟小敏 张贵书 苏春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0-284,共5页
为充分发掘和综合利用贵州悬钩子资源,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等方法,研究了插田泡、粗叶悬钩子和高粱泡3种悬钩子植物叶的营养成分及利用价值。结果表明:插田泡叶的营养价值最高,氨基酸含量达6020 mg/100g,香气味觉氨基酸... 为充分发掘和综合利用贵州悬钩子资源,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等方法,研究了插田泡、粗叶悬钩子和高粱泡3种悬钩子植物叶的营养成分及利用价值。结果表明:插田泡叶的营养价值最高,氨基酸含量达6020 mg/100g,香气味觉氨基酸含量达3335 mg/100g,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和脂肪含量依次为2758.59、2208.26、8.87 g/100g和5070.42 mg/100g;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插田泡叶营养价值、香气味觉品质远高于青茶叶,且其中砷、汞、铅的含量均低于食品卫生标准的限量规定,但插田泡叶的营养价值远低于青饲料的营养要求。插田泡叶可作为悬钩子属植物药茶开发利用,但不能作为饲料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钩子 插田泡 粗叶悬钩子 高粱泡 叶子 营养成分 利用价值
下载PDF
两种悬钩子属植物在中国的重新发现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焕冲 和兆荣 孙航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5-317,共3页
报道了蔷薇科两种悬钩子属植物在中国的重新发现,分别为美叶悬钩子(Rubus calophyllus C.B.Clark)和拟针刺悬钩子(R.parapungens H.Hara),并提供了简要的描述和标本照片。
关键词 重新发现 美叶悬钩子 拟针刺悬钩子 中国
下载PDF
贵州悬钩子属一新记录
20
作者 何选泽 官纪元 +3 位作者 陈云飞 龙婷 李晓芳 杨加文 《贵州科学》 2023年第3期20-22,共3页
贵州省地理环境多样,造就了丰富的植物资源,随着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野生植物资源在贵州被发现。本文报道了贵州悬钩子属一新记录种,三叶悬钩子Rubus delavayi Franch.,它在贵州的发现丰富了贵州的维管束植物资料,为贵州中草... 贵州省地理环境多样,造就了丰富的植物资源,随着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野生植物资源在贵州被发现。本文报道了贵州悬钩子属一新记录种,三叶悬钩子Rubus delavayi Franch.,它在贵州的发现丰富了贵州的维管束植物资料,为贵州中草药和水果增加了本底资源,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新记录 三叶悬钩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