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艺术审美心理浅析保罗·克利作品的悲喜剧感 |
杨舒涵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4 |
0 |
|
2
|
蒲松龄组诗《悲喜十三谣》赏论 |
史媛娜
|
《蒲松龄研究》
|
2024 |
0 |
|
3
|
从防御机制视角解读莎士比亚经典悲喜剧的深层意蕴 |
陶正兴
|
《戏剧之家》
|
2024 |
0 |
|
4
|
《红楼梦》诗词:万千悲喜,终归一梦 |
|
《西部教育研究(陕西)》
|
2024 |
0 |
|
5
|
缠绕与共生:话剧民族化运动中的《关汉卿》及其悲喜结尾 |
岳丹阳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3 |
0 |
|
6
|
悲喜变幻 为人世情态——艺术辩证法之一 |
姜耕玉
|
《金陵职业大学学报》
|
2002 |
0 |
|
7
|
“悲喜交加”的概念、测量及相关研究述评 |
敖玲敏
吕厚超
庞雪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8
|
古代希伯来文学的悲喜剧性及民族意识 |
杨建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9
|
两种青春的悲喜剧二元观照表达---韩国影片《青春》诠解 |
张燕燕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0
|
悲喜剧:由传统走向现代——从肖恩·奥凯西的“都柏林三部曲”谈起 |
叶红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1
|
试论悲喜剧杰作——《四声猿》 |
林国清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2
|
现代都市的悲喜童话——韩国爱情电影初探 |
周婧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3
|
宗教哲理下的悲喜剧——解读《好人难寻》荒诞的主题 |
马军
|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5 |
3
|
|
14
|
论悲喜剧性 |
张宇丹
|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
2005 |
3
|
|
15
|
论黄建新的城市悲喜剧创作 |
陈捷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16
|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中小人物的悲喜人生 |
陈勤香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7
|
从话剧《茶馆》看老舍悲喜交融的创作特色 |
马晓宇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12 |
1
|
|
18
|
浅谈鲁迅小说《孔乙己》中“士”的形象及其悲喜 |
王晓翌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9
|
论莎士比亚悲喜剧中女性观的一致性 |
花娟
|
《文教资料》
|
2010 |
1
|
|
20
|
俄罗斯“悲喜剧”电影的“身体”意识 |
秦勇
陈阳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