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情貌特征看动结式“V好”的句法表现 被引量:3
1
作者 丁萍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54,共10页
动结式"V好"在句子当中可以标示出活动与实现两种不同的情貌特征,据此把"V好"分为"标准"与"实现"两类。"标准"类表示与动作相关的事物的状态或动作本身是否达到某一标准,不能与时间... 动结式"V好"在句子当中可以标示出活动与实现两种不同的情貌特征,据此把"V好"分为"标准"与"实现"两类。"标准"类表示与动作相关的事物的状态或动作本身是否达到某一标准,不能与时间状语和体标记"了"共现,且宾语往往无定;"实现"类表示动作是否已经结束,动作的结果是否已经出现,可以与时间状语和体标记"了"共现,且宾语有定。前者构成非事件句,后者构成事件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好 情貌特征 句法表现 事件句 非事件句
原文传递
湖南龙山县他砂汉语动词的情貌
2
作者 鲁美艳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7期110-112,共3页
动词的情貌是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在某一段时间内所进行的状况,是指动词内在时间特征的动向。湖南省龙山县他砂乡汉语动词的情貌可以分为普通体、将行体、将持续体、已起始体等13种。表示这些情貌的主要语法标记是动态助词。本文对他... 动词的情貌是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在某一段时间内所进行的状况,是指动词内在时间特征的动向。湖南省龙山县他砂乡汉语动词的情貌可以分为普通体、将行体、将持续体、已起始体等13种。表示这些情貌的主要语法标记是动态助词。本文对他砂汉语的动词情貌试做了简单的描写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砂汉语 动词情貌 土家语
下载PDF
《文赋》“情貌不差”的经学渊薮与文论建构 被引量:1
3
作者 翁莉菲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54-60,共7页
目前学界对《文赋》的研究难以跳出已有的论域,因此有必要从“情貌不差”所蕴含的经学思想入手进行探究。其意蕴的经学渊薮是孔子的“文质彬彬”。于“文质彬彬”而言,“情貌不差”是从哲学领域向文论领域的转移,是从君子之德向文章之... 目前学界对《文赋》的研究难以跳出已有的论域,因此有必要从“情貌不差”所蕴含的经学思想入手进行探究。其意蕴的经学渊薮是孔子的“文质彬彬”。于“文质彬彬”而言,“情貌不差”是从哲学领域向文论领域的转移,是从君子之德向文章之法的转变。同时,“文质彬彬”又以其自身具有的张力对《文赋》文论体系中的灵感论、创作论、文体论、鉴赏论的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赋 情貌不差 经学 文论
下载PDF
英语“开始”情貌意义的表达手段
4
作者 颜钰 《外国语文》 1986年第1期46-49,26,共5页
英语中,有些动词,加:begin,start,commence,其本身的词汇意义就表示"开始"。如:I began tostudy Englishlast year.She sat down at the pianoand started to play.We commence building onMarch 18th.这里,"开始"... 英语中,有些动词,加:begin,start,commence,其本身的词汇意义就表示"开始"。如:I began tostudy Englishlast year.She sat down at the pianoand started to play.We commence building onMarch 18th.这里,"开始"的情貌意义是通过动词的词汇意义表现出来的。可是,这一类动词在英语中为数并不多,在更多的情况下, "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句 分句 副词 情貌 英语 时间状语
下载PDF
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王维《观猎》赏析
5
作者 夏麟勋 《高校教育管理》 1984年第3期35-36,共2页
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好的诗人.当时政治比较开明,社会比较安定,生产力有了较快的发展.诗人杜甫在《忆昔》里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繁荣景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库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 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好的诗人.当时政治比较开明,社会比较安定,生产力有了较快的发展.诗人杜甫在《忆昔》里集中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繁荣景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库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貌 王维 将军 猎鹰 “轻” 渭城 角弓 流脂 恃才 小邑
下载PDF
《文心雕龙·物色》探析——论南朝“物色赋”与“情貌无遗”之关系
6
作者 袁梅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6-38,共3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所提出的"情貌无遗"的创作标准,有着特殊的针对性,这个标准并非像他自身所论述的那样仅仅来自《诗经》和《楚辞》,更有着现实的创作基础:即南朝山水诗和物色赋的创作。通过对"情貌无遗&...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所提出的"情貌无遗"的创作标准,有着特殊的针对性,这个标准并非像他自身所论述的那样仅仅来自《诗经》和《楚辞》,更有着现实的创作基础:即南朝山水诗和物色赋的创作。通过对"情貌无遗"的内涵和《雪赋》、《月赋》中对物象摹写的阐释和分析,可以见出现实创作对刘勰理论观点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物色赋 情貌无遗
下载PDF
“以少总多,情貌无遗”与刘勰对《诗经》的解读
7
作者 白羽然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30-33,共4页
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刘勰在论述诗经的状物时,予以"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评价,但是事实上,《诗经》中的景色描写并未做到"情貌无遗",且无"情貌无遗"之自觉意识。刘勰之所以会用"以少总多... 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刘勰在论述诗经的状物时,予以"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评价,但是事实上,《诗经》中的景色描写并未做到"情貌无遗",且无"情貌无遗"之自觉意识。刘勰之所以会用"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来对《诗经》进行举例描述,与时代和文学观念的变迁、南朝时"密附""形似"的文风影响密切相关,其实是一种援前例后式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少总多 情貌无遗 比类取象 文学自觉 形似
下载PDF
以少总多 情貌无遗——中外小说白描手法比较
8
作者 郑玉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69-72,共4页
白描,中国古代绘画术语。指的是用墨勾勒物象轮廓,不着颜色的画法,多用于人物、花卉画。后来这一技法被运用到小说创作和其它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成为文学创作上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这种手法的主要特征和要求是: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和... 白描,中国古代绘画术语。指的是用墨勾勒物象轮廓,不着颜色的画法,多用于人物、花卉画。后来这一技法被运用到小说创作和其它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成为文学创作上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这种手法的主要特征和要求是: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和陪衬,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刘勰《文心雕龙》中说到“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可以借来概括白描的技法与效果:少,指叙事性文学的笔墨文字;多,指内容,内涵。以极省俭的笔墨,聚集极丰富的内容,使作品中所要表现的物象形神皆具,情貌毕现。 第一次把白描这个术语引到小说批评领域中来的是金圣叹。金认为《水浒传》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中写雪的几段文字就是绝妙的白描。到了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中,就大量使用了这一概念。张竹坡在《金瓶梅》“读法”第六十四条中说: “读《金瓶梅》当看其白描处。子弟能看其白描处,必能自做出异样省力巧妙文字来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评点 白描手法 潘金莲 张竹坡 《文心雕龙》 小说批评 细节描写 情貌 叙事性 吴月娘
下载PDF
汉语方言持续貌助词语源新探——兼与梅祖麟先生商榷 被引量:3
9
作者 宋金兰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Z1期50-55,共6页
汉语方言里的持续貌助词五花八门,面貌各异。普通话的“坐着”,厦门话说“坐在”,长沙话讲“坐达”,成都话称“坐到”,广州话是“坐住”……。这些情貌助词是互不相干各自为政的,还是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般的看法是,这些语法功能相同的... 汉语方言里的持续貌助词五花八门,面貌各异。普通话的“坐着”,厦门话说“坐在”,长沙话讲“坐达”,成都话称“坐到”,广州话是“坐住”……。这些情貌助词是互不相干各自为政的,还是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般的看法是,这些语法功能相同的助词未必有同一语源,并认为这是汉语区别于印欧语的一个特点(袁家骅,1983,14)。近年来梅祖麟先生对汉语方言的情貌助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表了不少新见,特别是《汉语方言里虚词“著”字三种用法的来源》一文,搜罗宏富,旁征博引,深入论述了方言中的情貌助词与“着”的同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祖麟 情貌 广州话 成都话 袁家骅 语音形式 方位名词 互补分布 闽南话 语义联系
下载PDF
千古文士江南梦——宋文治山水画读解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东树 黄小我 《中国书画》 2008年第9期118-119,共2页
南朝萧梁,丘迟作《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以此情貌,催去国怀乡之怆恨,恐怕打动的并非当年武人陈将军,却是从此以后无数代江南江北的文士。那是最柔软的一块地方,江南。
关键词 与陈伯之书 江南梦 群莺乱飞 杂花生树 丘迟 情貌 傅抱石 马一角 气韵生动 夏半边
下载PDF
知觉抽象色彩词的下位范畴探析
11
作者 李顺琴 李兴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90-94,共5页
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论语》中"色"的统计分析及辞书中对"色"字义项的解析,探究先秦时期"色"的常用意义和基本意义,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色"的词义发展系统,在此基础之上,进一... 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论语》中"色"的统计分析及辞书中对"色"字义项的解析,探究先秦时期"色"的常用意义和基本意义,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色"的词义发展系统,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知觉抽象色彩词的下位范畴,就学界已有的对知觉抽象色彩词所作的范畴划分提出不同意见。认为知觉抽象色彩词仅包括景状抽象色彩词,而"情貌抽象色彩词"要被排除到"知觉抽象色彩词"甚至是"色彩词"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畴 色彩词 知觉抽象色彩词 情貌抽象色彩词 景状抽象色彩词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对句英译摭谈
12
作者 徐剑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69-71,共3页
对句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修辞手法之一,集中体现了古典诗词的文辞、声律、形式之美。在汉诗英译中,对句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到译作的质量。本文从数、时态、语态、介连词的运用等语言特点,以及音节、节奏、特殊声律手法等声律特点两... 对句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修辞手法之一,集中体现了古典诗词的文辞、声律、形式之美。在汉诗英译中,对句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到译作的质量。本文从数、时态、语态、介连词的运用等语言特点,以及音节、节奏、特殊声律手法等声律特点两方面,探讨了英汉诗歌表达的差异,指出了完全再现和抛开原对句形式只求达意的两种译法的弊端,通过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句 英译 情貌 相似
下载PDF
蒙族妇女“顾姑”冠文化溯源 被引量:1
13
作者 阿满 《阴山学刊》 1988年第2期101-105,共5页
我国古代北方的蒙古族,有一种高帽,名叫“顾姑”。“顾姑”,亦作“姑姑”“固姑”“故姑”“署署”“故故”等,是元明时代蒙古族妇女所戴的一种头冠。这种头冠,在我国史籍中,最早的记载当见于南宋赵珙1221年后写成的《蒙鞑备录》一书。... 我国古代北方的蒙古族,有一种高帽,名叫“顾姑”。“顾姑”,亦作“姑姑”“固姑”“故姑”“署署”“故故”等,是元明时代蒙古族妇女所戴的一种头冠。这种头冠,在我国史籍中,最早的记载当见于南宋赵珙1221年后写成的《蒙鞑备录》一书。他描述所见“顾姑”的情貌是:“凡诸酋之妻则有顾姑冠,用铁丝结成,形如竹夫人,长三尺许,用红青锦绣成,珠、金饰之,其上又有杖一枝,用红青绒饰之。”这里,赵琪所说的“竹夫人”是古代的消暑器具,即竹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姑 固姑 头冠 彭大雅 赵琪 徐霆 文化溯源 元明 情貌 钦察汗国
下载PDF
《论语》叠字艺术浅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傅力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6年第6期25-26,共2页
研究叠字,人们一般都是把眼光盯在古往今来的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的范围内。文艺作品里的叠字固然丰富多彩,极富表现特色,确有研究价值,但叠字并非文艺作品的专利,在其他文体甚至议论文里,人们也乐于使用叠字。拿《论语》、《孟子》这样... 研究叠字,人们一般都是把眼光盯在古往今来的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的范围内。文艺作品里的叠字固然丰富多彩,极富表现特色,确有研究价值,但叠字并非文艺作品的专利,在其他文体甚至议论文里,人们也乐于使用叠字。拿《论语》、《孟子》这样一些非文艺性的古代经典来说,里面的叠字就不少,很有考察和研究的价值。 《论语》里的叠字有三十个凡四十次。它们是: 切切 偲偲 申申 夭夭 行行 侃侃 怡怡 空空 便便 恂恂 洋洋 皇皇 栖栖 堂堂 戚戚 悾悾 彬彬 循循 愉愉 硁硁 滔滔 与与 战战 兢兢 (?) 穆穆 荡荡 巍巍 蹜蹜 郁郁 本文拟从使用范围和连用两方面来谈《论语》叠字运用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字艺术 《论语》 孔子形象 怡怡 子曰 文艺作品 战战 同义 情貌 文艺性
下载PDF
“一+量词”的表达的功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静贞 《汉语学习》 1987年第4期11-13,共3页
现代汉语里,写人的情貌、心理、精神、品质、气概、风貌等,往往采用“一+量词”(包括重叠式)做附加成分来表达。例如: (1)一提到家,一片悲凄立刻染上了每个人的脸。(臧克家《济南三日行》) 这里,用“一片”做“悲凄”的附加成分,写每... 现代汉语里,写人的情貌、心理、精神、品质、气概、风貌等,往往采用“一+量词”(包括重叠式)做附加成分来表达。例如: (1)一提到家,一片悲凄立刻染上了每个人的脸。(臧克家《济南三日行》) 这里,用“一片”做“悲凄”的附加成分,写每个人满脸出现浓重悲凄的情貌。 本文所说的“一+量词”,是指某些名量词,如:一片、一窝、一团、一丝、一缕、一弧,一抹、一层、一点、一条、一道道、一身、一派、一副、一浪一浪等。其中有些名量词也可以用于动词、形容词。上述“一+量词”用在写人的情貌、心理活动等词语前,大都不表示确实的数量,而重在形容或兼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量词 情貌 笑纹 附加成分 写人 心理活动 比喻 笑窝 描绘作用 嘴角
原文传递
词义的演变与社会变异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兵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88-91,共4页
词汇作为一种体系,属于历史范畴。每个词所具有的属性,都隶属于一定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一些词的词义扩大或缩小了,一些词的词义转移了,一些词的色彩意义发生了变动,还有一些死去的词又复苏了,这就是词义的演变。词义的演... 词汇作为一种体系,属于历史范畴。每个词所具有的属性,都隶属于一定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一些词的词义扩大或缩小了,一些词的词义转移了,一些词的色彩意义发生了变动,还有一些死去的词又复苏了,这就是词义的演变。词义的演变就象晴雨表,总是记录着变革时代脉膊的跳动,反映出社会情貌、风尚的变异。本文试图从一些原有的词在新时期所派生出的新的引申义、新的褒贬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义的演变 社会变异 词义转移 比喻义 扬升 贬降 情貌 新时期 褒贬义 “商”
下载PDF
刘勰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振甫 《怀化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1-8,共8页
刘勰的美学思想,即《文心雕龙》中的美学思想。《文心雕龙》主要是“言为文之用心也”(《序志》)。在谈“为文之用心”里,接触到美学思想,这里就其中部分的美学思想来谈谈。 道和文的美 宗白华先生在《艺境》里说,美学要讲“美感底客观... 刘勰的美学思想,即《文心雕龙》中的美学思想。《文心雕龙》主要是“言为文之用心也”(《序志》)。在谈“为文之用心”里,接触到美学思想,这里就其中部分的美学思想来谈谈。 道和文的美 宗白华先生在《艺境》里说,美学要讲“美感底客观的条件”和“美感底主观的条件”(5页)。刘勰的《原道》和《情采》,是结合论文来谈美感底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美学思想 丽淫 《离骚》 艺境 情貌 骈文 文辞 宗白华
下载PDF
黔东苗语助词述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严素铭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54-60,66,共8页
助词是一种起辅助作用的虚词。它总是附在其他词或词组后边,表示某种附加的语法意义。黔东苗语(下称苗语)里的助词可分三类,即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现以黔东苗语养薅话(以出版物为准)为代表,对苗语助词的语法特点加以分析。... 助词是一种起辅助作用的虚词。它总是附在其他词或词组后边,表示某种附加的语法意义。黔东苗语(下称苗语)里的助词可分三类,即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和语气助词。现以黔东苗语养薅话(以出版物为准)为代表,对苗语助词的语法特点加以分析。一、结构助词苗语里的结构助词有两个,一个是“bangf”,相当于汉语里的“的”;一个是“gld”,相当于汉语的“得”。 1.1 “bangf”经常用在下列语句格式中,有三种情况: A、“bangf”经常附在名词之后,限制后边的名词或词组,其语句格式可以表述为“名词+的——名词(或词组)”。 bad bangf Sh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苗 结构助词 时态助词 语法特点 祈使 助词词组 方位名词 否定副词 情貌 语法关系
下载PDF
《窦娥冤》折射的元代社会生活
19
作者 蔡瑞雪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7年第5期74-75,共2页
《窦娥冤》作为关汉卿的代表作,作为中国十大悲剧之一,其深刻的意义在于它通过一个蒙冤而死的普通劳动妇女的满腔怨愤使天地发生异常变化的情节,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黑暗腐败的政治,强烈地表现了长期遭受压迫的人民群众的反抗情绪。这... 《窦娥冤》作为关汉卿的代表作,作为中国十大悲剧之一,其深刻的意义在于它通过一个蒙冤而死的普通劳动妇女的满腔怨愤使天地发生异常变化的情节,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黑暗腐败的政治,强烈地表现了长期遭受压迫的人民群众的反抗情绪。这部杂剧概括了元代社会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从中读者不难读出元代社会生活的种种情貌,关注作品中的这些信息,更有利于深入领会作品的批判主题。一、元代的高利贷现象高利贷是封建剥削的形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元代社会 劳动妇女 关汉卿 封建剥削 窦娥 情貌 赛卢医 社会黑暗 人民群众
下载PDF
浅谈词语重叠的审美特点 被引量:1
20
作者 及文平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83-85,共3页
谈起词语重叠,人们往往只从语法角度去认识而很少从美学角度去欣赏它。殊不知词语重叠也是一种审美手段,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国诗歌史上的丰碑《诗经》所表现出的丰富的审美内容,正是与《诗经》中所采用的丰富的审美手法分不开的,词... 谈起词语重叠,人们往往只从语法角度去认识而很少从美学角度去欣赏它。殊不知词语重叠也是一种审美手段,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国诗歌史上的丰碑《诗经》所表现出的丰富的审美内容,正是与《诗经》中所采用的丰富的审美手法分不开的,词语重叠便是其中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据统计,《诗经》三百零五篇中就有一百九十八篇运用了词语重叠手法。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评价《诗经》运用词语的重叠时指出:“‘灼灼’状桃李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似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口要)(口要)’学草木之韵……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史 审美价值 情貌 十八篇 审美内容 审美特点 文艺理论家 中所 《古诗十九首》 美学角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