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东矿区富惰质组煤的形成条件研究——惰质组分的真菌交替成因意义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小彦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共4页
应用煤岩学分析方法,对神东矿区富惰质组煤中惰质组分的种类、含量、形态特征、真菌衍生物特征所反映的泥炭沼泽条件进行研究,揭示了真菌交替作用对惰质组分的成因意义。
关键词 惰质组 惰质组 真菌交替成因
下载PDF
高惰质组分五彩湾煤直接液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凤云 郭靖 +2 位作者 玛.伊.拜克诺夫 周岐雄 周剑林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26,共5页
以新疆五彩湾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煤质和热解分析,考察了溶煤比、反应时间、氢初压和反应温度对其加氢液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五彩湾煤惰质组含量高达81.5%,镜质组最大反射率达到0.73%,挥发分低于37%,H/C仅为0.59,但在氢初压仅为6... 以新疆五彩湾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煤质和热解分析,考察了溶煤比、反应时间、氢初压和反应温度对其加氢液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五彩湾煤惰质组含量高达81.5%,镜质组最大反射率达到0.73%,挥发分低于37%,H/C仅为0.59,但在氢初压仅为6.0MPa,溶煤比1.75和反应时间60min条件下,其最佳液化温度为450℃,油产率和转化率分别达到55.20%和76.76%,仍然具有良好的液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彩湾煤 惰质组 反射率 加氢液化 油产率
下载PDF
上湾煤及其惰质组富集物的结构表征与模型构建 被引量:13
3
作者 蔺华林 李克健 章序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1-648,共8页
对神东上湾煤(SDR)及其岩相分离所得惰质组富集物(SDI)分别进行核磁(13C-NMR)、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得到煤结构单元信息,与元素分析数据相结合构建了SDR和SDI的结构模型,用ACD/CNMRpredictor软件计算结构模型的... 对神东上湾煤(SDR)及其岩相分离所得惰质组富集物(SDI)分别进行核磁(13C-NMR)、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得到煤结构单元信息,与元素分析数据相结合构建了SDR和SDI的结构模型,用ACD/CNMRpredictor软件计算结构模型的13C化学位移。结果表明,SDR芳香结构主要是缩合程度为2的萘,SDI主要是菲和萘,SDI较SDR结构芳香度较高,两个结构中氧主要以羰基氧和羟基氧的形式存在,氮主要以吡咯和吡啶形式存在,两个结构模型计算得到核磁谱图与实验谱图吻合较好,结构式分别为C181H136N2O24和C186H148N2O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质组富集物 13C-NMR 芳香度 模型构建
下载PDF
大同烟煤镜质组、惰质组制备活性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文辉 李书荣 陈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用密度法分离富集了大同烟煤镜质组和惰质组 ,研究了大同烟煤镜质组和惰质组制备活性炭性能 .以富集的镜质组和惰质组为原料 ,经成型、炭化和活化等过程 ,制成活性炭 .分析测试结果表明 :由于成因及显微组分的化学性质不同 ,大同烟煤镜... 用密度法分离富集了大同烟煤镜质组和惰质组 ,研究了大同烟煤镜质组和惰质组制备活性炭性能 .以富集的镜质组和惰质组为原料 ,经成型、炭化和活化等过程 ,制成活性炭 .分析测试结果表明 :由于成因及显微组分的化学性质不同 ,大同烟煤镜质组制备的活性炭亚甲兰指标高于惰质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煤 惰质组 活性炭 试验研究
下载PDF
神东煤富惰质组加氢液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艾军 郭治 李克健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27,共3页
在间歇式高压釜中对神东煤惰质组富集物进行了450℃等温加氢液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提出了富惰质组的反应机理,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实验求出各反应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在450℃时,富惰质组的总转化速率为0.0097min-1,其生成各产物... 在间歇式高压釜中对神东煤惰质组富集物进行了450℃等温加氢液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提出了富惰质组的反应机理,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实验求出各反应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在450℃时,富惰质组的总转化速率为0.0097min-1,其生成各产物的反应速率的顺序为沥青烯>油>气态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质组 液化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惰质组含量对上湾煤液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永伦 高山松 李克健 《洁净煤技术》 CAS 2013年第4期50-54,共5页
对不同惰质组分含量的上湾煤样进行了高压釜煤液化实验。在反应温度440~465℃,氢初压7~11 MPa条件下,研究了5种不同惰质组含量的上湾煤的液化性能。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40~465℃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除惰质组含量最高的5号煤样在温... 对不同惰质组分含量的上湾煤样进行了高压釜煤液化实验。在反应温度440~465℃,氢初压7~11 MPa条件下,研究了5种不同惰质组含量的上湾煤的液化性能。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40~465℃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除惰质组含量最高的5号煤样在温度高于465℃时转化率开始下降以外,其余不同惰质组含量的4种煤的转化率、油产率、气产率和氢耗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沥青烯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氢初压的增加,不同显微组含量的煤的转化率和油产率增加,沥青烯产率减小。惰质组含量越高,煤的转化率和油收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 液化性能 惰质组 沥青烯
下载PDF
煤中惰质组在泥炭沼泽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岩 李丽琴 张筱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5-380,共6页
惰质组是煤中一种常见的显微组分。它不仅能用来鉴别成煤前植物的木炭化程度,而且还是泥炭沼泽古环境恢复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欧洲学者利用惰质组成功推算了地史时期三叠纪—侏罗纪之交(T—J)的古火灾温度及类型,并重建了古植被类型及... 惰质组是煤中一种常见的显微组分。它不仅能用来鉴别成煤前植物的木炭化程度,而且还是泥炭沼泽古环境恢复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欧洲学者利用惰质组成功推算了地史时期三叠纪—侏罗纪之交(T—J)的古火灾温度及类型,并重建了古植被类型及泥炭沼泽古生态环境变化。与其它方法相比,利用煤中惰质组含量及其反射率进行古环境恢复的工作对于植物种类繁多、沉积岩层中夹杂的煤层或煤炭、尤其对于古气候环境波动较大的地质转折时期最为理想。因此,利用惰质组的部分参数对我国含煤沉积盆地的古生态恢复以及成煤环境的研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中惰质组 反射率 古火灾 泥炭沼泽 古环境
下载PDF
高惰质组煤微波诱导裂纹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振 付艳红 +4 位作者 周安宁 朱子祺 杨超 刘莉君 于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47-252,共6页
为拓展微波技术在西部高惰质组煤炭资源精细加工中的应用,以3种西部典型高惰质组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微波诱导裂纹形成的规律。结果表明:单独的微波辐照对煤粉碎特性影响较小,但可提高进一步机械粉碎的粉碎效率,且微波对不同粒度煤样的... 为拓展微波技术在西部高惰质组煤炭资源精细加工中的应用,以3种西部典型高惰质组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微波诱导裂纹形成的规律。结果表明:单独的微波辐照对煤粉碎特性影响较小,但可提高进一步机械粉碎的粉碎效率,且微波对不同粒度煤样的响应不同;裂纹数量和微波能量之间存在线性递增的关系;裂纹数量随煤样粒度减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74~125μm粒度范围内达到最大。通过扫描电镜和煤岩光片进一步分析裂纹的形态、生长和扩展,可知在微波诱导作用下高惰质组煤存在3种裂纹生成模型,即界面裂纹、组内裂纹、差异性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质组 微波诱导 裂纹
下载PDF
惰质组对平朔煤热解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常海洲 李军 《晋中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1-14,33,共5页
对有关文献的研究数据进行多角度的比较和分析,揭示出惰质组在模拟煤的热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惰质组含量很低时,热解反应性较低;当其含量较高时,各显微组分间相互作用加大,惰质组对模拟煤的热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平朔煤 显微 惰质组 热解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五彩湾煤镜质组与惰质组在热解中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群 常海洲 +3 位作者 杜帅 赵月峰 王璐 余治昊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95-1302,共8页
以五彩湾煤镜质组、惰质组为研究对象,建立两种不同的体系,镜质组与惰质组无相互作用体系(A)和相互作用体系(B)。利用热重技术(TG)和傅里叶变换红外技术(FT-IR),将两体系的热解固体产物进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在300-450℃,体系... 以五彩湾煤镜质组、惰质组为研究对象,建立两种不同的体系,镜质组与惰质组无相互作用体系(A)和相互作用体系(B)。利用热重技术(TG)和傅里叶变换红外技术(FT-IR),将两体系的热解固体产物进行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在300-450℃,体系B的脂肪氢含量高于体系A,表明镜质组与惰质组之间发生了烷基自由基转移反应,芳氢的含量也是体系B多于体系A,这说明镜质组与惰质组之间同时发生了芳构化作用,随温度升高,镜质组生成少量氢自由基与惰质组发生侧链取代反应;在500-700℃,体系B的脂肪氢含量和芳氢含量均低于体系A,表明此时镜质组与惰质组之间发生缩聚反应及缩合反应;750-800℃时,脂肪氢和芳香氢含量均为体系B大于体系A,说明体系B中,镜质组产生较多的氢自由基与惰质组大分子芳香结构发生氢化反应,同时与惰质组发生侧链取代反应;850-900℃时,镜质组与惰质组之间进一步发生多环芳香缩合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惰质组 相互作用 FT-IR
下载PDF
洗油对五彩湾高惰质组煤直接液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恒 马凤云 +3 位作者 周岐雄 刘景梅 孙志强 黄雪莉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40,共6页
以洗油为供氢溶剂,考察了溶煤比、反应温度和氢初压对新疆五彩湾煤样加氢液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煤液化中,洗油部分加氢,生成具有强供氢能力的物质,增强其供氢能力,可以作液化溶剂,且溶煤比由四氢萘为溶剂的3降低到1.75;虽然氢初压... 以洗油为供氢溶剂,考察了溶煤比、反应温度和氢初压对新疆五彩湾煤样加氢液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煤液化中,洗油部分加氢,生成具有强供氢能力的物质,增强其供氢能力,可以作液化溶剂,且溶煤比由四氢萘为溶剂的3降低到1.75;虽然氢初压为8.0MPa,但反应终压为16.3MPa,与四氢萘为溶剂时相当;油产率达到59.24%,转化率达到8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油 五彩湾煤 直接液化 惰质组
下载PDF
基于改进极限学习机的焦煤惰质组分类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培珍 刘曼 +1 位作者 王高 张代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262-3268,共7页
为提高焦煤惰质组显微组分分类的准确性,减少对分类器训练的人工干预,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极限学习机(ELM)的焦煤惰质组显微组分分类方法。首先根据焦煤惰质组各显微组分在光特性及形貌特性上存在的差异及特点,从亮度、纹理等层面分别提取... 为提高焦煤惰质组显微组分分类的准确性,减少对分类器训练的人工干预,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极限学习机(ELM)的焦煤惰质组显微组分分类方法。首先根据焦煤惰质组各显微组分在光特性及形貌特性上存在的差异及特点,从亮度、纹理等层面分别提取其显微图像中基于灰度统计分布的亮度比、均值、方差、偏度、一致性及峰度等6个亮度相关特征量和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能量、熵、惯性矩、局部平稳性及最大概率等5个纹理相关特征量,构建11维初始特征量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初始特征进行抽取以降低特征空间维数、去除信息冗余;再将奇异值分解引入到极限学习机中,推导利用奇异值分解求解ELM隐含层输出权值矩阵的方法,构建改进的极限学习机。改进后的极限学习机解决了普通的ELM训练中为了求解权值矩阵需要通过大量实验确定参数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机的智能化程度。实验结果表明:与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方法相比,改进后的ELM方法对分类器训练及样本测试的速度、对焦煤惰质组测试样本分类的准确率均明显提高;与单一的ELM方法相比,改进后的ELM方法分类器的网络训练更加快速便捷,网络隐含层节点数减少近40%,对测试样本分类的准确率进一步提高,可达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煤 惰质组 分类方法 极限学习机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中国低阶富惰质组煤的时空分布、煤质特征及清洁利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芳鹏 宁树正 +7 位作者 刘池洋 乔军伟 赵晓辰 李聪聪 谭富荣 魏云迅 苏刚 雒铮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92-1807,共16页
【研究目的】富惰质组煤以高惰质组含量为特征,煤质及工艺性质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对清洁利用方式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以梳理、厘定低阶富惰质组煤的时空分布、煤质特征为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西北地区低阶富惰质组煤的清洁利用方式。【... 【研究目的】富惰质组煤以高惰质组含量为特征,煤质及工艺性质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对清洁利用方式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以梳理、厘定低阶富惰质组煤的时空分布、煤质特征为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西北地区低阶富惰质组煤的清洁利用方式。【研究方法】通过梳理大量前人勘查资料及研究成果,分析、归纳其中的煤岩、煤质数据,以此厘定中国煤富惰质组煤的时空分布特征、煤质特征,进而结合各用途的煤岩煤质指标,讨论西北低阶富惰质组煤的清洁潜势和用途。【研究结果】结果显示,中国的富惰质组煤主要分布时代为早—中侏罗世,分布区为西北地区,以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煤,新疆北部诸盆地西山窑组煤为典型代表。西北地区低阶富惰质组煤具有低灰、低硫、低有害元素、低黏结性、较低氢含量、较低挥发分、较高二氧化碳反应性,高发热量等特点;其中氢含量、黏结性、挥发分、二氧化碳反应性等明显与高惰质组含量相关。煤质特征表明西北地区侏罗纪煤具有高清洁度和高发热量,是优质的动力用煤;同煤阶相对低挥发分和氢含量使其不利于作为直接液化用煤;而低灰、低硫、低黏结性、较强与二氧化碳反应性有利于其作为气化用煤,适用于多种气化工艺流程。此外,以陕西北部为代表的部分低阶富惰质组煤具有较高的焦油产率,为富油煤,适于低温干馏热解。【结论】西北地区低阶富惰质组煤以动力用煤和气化用煤为主要清洁利用方式,部分富油煤则应优先低温干馏热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质组 特征 侏罗纪煤 清洁利用 动力用煤 气化用煤 矿产勘查工程
下载PDF
新疆高惰质组煤基活性炭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凡 叶传珍 王敏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3-167,共5页
以高惰质组准东不粘煤为原料制备活性炭,基于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采用水蒸气活化制备了煤基活性炭,并测定了其碘吸附量,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活性炭表面形貌,通过低温氮气吸附法得到了活性炭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和孔径分布等物理... 以高惰质组准东不粘煤为原料制备活性炭,基于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采用水蒸气活化制备了煤基活性炭,并测定了其碘吸附量,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活性炭表面形貌,通过低温氮气吸附法得到了活性炭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和孔径分布等物理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最佳活化水平为活化温度900℃,活化时间90min,水蒸气流量6mL/min。活化时间、活化温度和水蒸气流量对碘吸附量均有影响,其中活化时间影响程度最大,活化温度次之,水蒸气流量最小,且因素之间交互作用不显著。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和微孔数量均会影响碘吸附量,其中微孔数量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质组 活性炭 响应曲面法 孔结构
下载PDF
哈密煤惰质组结构模型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凯荣 樊海治 《山西煤炭》 2011年第7期35-36,42,共3页
采用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在分子尺度上研究了哈密惰质组结构性质。首先采用分子力学、退火动力学模拟方法得到优化后三维结构图形;经过计算后对比分子势能变化,发现范德华力是分子中的主要作用力。在量子化学计算基础上,进一步对其键级... 采用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在分子尺度上研究了哈密惰质组结构性质。首先采用分子力学、退火动力学模拟方法得到优化后三维结构图形;经过计算后对比分子势能变化,发现范德华力是分子中的主要作用力。在量子化学计算基础上,进一步对其键级、键长等结构参数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质组 分子模拟 微观结构
下载PDF
一种宁夏灵武低阶烟煤惰质组的分子模型构建
16
作者 李慧宁 王强 +3 位作者 王倩倩 代春旺 徐敦信 白红存 《当代化工研究》 2021年第23期148-150,共3页
以宁夏灵武低阶烟煤惰质组为研究对象,首先用物理研究方法如工业分析、元素分析、XPS、FT-IR和^(13)C NMR进行物性表征,构建惰质组分子结构的2D模型,再用分子动力学进行结构优化得到3D模型。最后通过量子力学计算得到的红外和核磁谱图... 以宁夏灵武低阶烟煤惰质组为研究对象,首先用物理研究方法如工业分析、元素分析、XPS、FT-IR和^(13)C NMR进行物性表征,构建惰质组分子结构的2D模型,再用分子动力学进行结构优化得到3D模型。最后通过量子力学计算得到的红外和核磁谱图与实验谱图对比。二者之间的拟合程度较好,说明构建分子结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最终确定宁夏灵武低阶烟煤惰质组的大分子结构为C_(244)H_(170)O_(46)N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煤 惰质组 大分子结构 分子模拟
下载PDF
基于曲波变换和压缩感知的煤岩惰质组分类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培珍 翟羽佳 +2 位作者 王慧 刘曼 张代林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9-1125,共7页
鉴于煤岩惰质组显微组分结构复杂、有效特征量难以获取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曲波变换和压缩感知的煤岩惰质组分类方法.首先对惰质组显微图像进行曲波变换,提取变换后各尺度层的系数特征,使其在基函数字典下有较好的稀疏表示;然后采用压... 鉴于煤岩惰质组显微组分结构复杂、有效特征量难以获取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曲波变换和压缩感知的煤岩惰质组分类方法.首先对惰质组显微图像进行曲波变换,提取变换后各尺度层的系数特征,使其在基函数字典下有较好的稀疏表示;然后采用压缩感知的方法对曲波变换后的高频系数进行降维,将降维后的高频系数与保留的低频系数级联构成特征集;最后,以径向基函数为核函数构建支持向量机对惰质组中各显微组分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曲波变换比小波变换能更有效地刻画惰质组各显微组分特征信息;采用压缩感知降维,在保留原始样本的重要特征信息的同时可以有效消除冗余,从而提高分类的准确率,其平均准确率可达97.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质组 显微 压缩感知 曲波变换 支持向量机 分类
原文传递
富镜质组和富惰质组高阶煤纳米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单长安 张廷山 +2 位作者 梁兴 胡冉冉 赵卫卫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3-736,共14页
针对四川盆地南部筠连地区煤层气井挑选了16个镜质组含量大于75%和7个惰质组含量大于75%的高阶煤样,进行了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和核磁共振物性测试分析,对富镜质组和富惰质组高阶煤的纳米级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定性和定量... 针对四川盆地南部筠连地区煤层气井挑选了16个镜质组含量大于75%和7个惰质组含量大于75%的高阶煤样,进行了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和核磁共振物性测试分析,对富镜质组和富惰质组高阶煤的纳米级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定性和定量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惰质组相对于镜质组原生孔(植物组织孔)更为发育,而后生孔(气孔)和外生孔(角砾孔和破裂孔)在镜质组中更为发育;富镜质组和富惰质组高阶煤均具有复杂的纳米级孔隙结构,然而富惰质组高阶煤孔隙形态更为复杂特殊(墨水瓶状孔更为发育);富镜质组和富惰质组高阶煤的吸附曲线形态在初始阶段(p/p0<0.05)存在明显的差异,富惰质组煤样的吸附曲线在初始阶段(p/p0<0.05)均出现快速上升的现象,而富镜质组煤样在该阶段均呈现出缓缓上升的特点,由此得出惰质组中含有更多孔径小于0.64 nm的分子级孔;富惰质组高阶煤中平均孔比表面积、平均孔体积及氮气吸附量均大于富镜质组高阶煤,二者纳米孔隙平均孔径相近;富镜质组和富惰质组高阶煤中对孔比表面积起到主要贡献的孔径均分布在2~4 nm,可推测两种煤中小于4 nm的孔隙在各级孔中所占比例最大;富镜质组高阶煤中平均孔径对孔容具有明显贡献的主要为大于10 nm的孔,而惰质组中平均孔径从2 nm开始便具有了明显贡献,由此得出2~10 nm的纳米孔在惰质组中更为发育;镜质组和惰质组中的孔隙度、渗透率和束缚水饱和度的值接近,且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指数正相关关系;富镜质组高阶煤中束缚水饱和度与孔隙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而束缚水饱和度与渗透率之间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富惰质组高阶煤中束缚水饱和度与孔隙度和渗透率均具有较为明显的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镜 惰质组 高阶煤 纳米孔隙结构 差异性
原文传递
低阶煤煤岩组分性质分析及其制备活性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晓欠 黄勇 +4 位作者 杨会民 权亚文 王武生 折喆 郝婷 《煤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112-115,共4页
低阶煤制取活性炭是低阶煤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对陕北某矿低阶煤进行了煤岩显微组分分析,其镜质组质量分数为70.32%,惰质组质量分数为29.18%;通过浮选法探索了矿浆pH值对不同显微组分富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煤岩组分富集率与矿... 低阶煤制取活性炭是低阶煤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对陕北某矿低阶煤进行了煤岩显微组分分析,其镜质组质量分数为70.32%,惰质组质量分数为29.18%;通过浮选法探索了矿浆pH值对不同显微组分富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煤岩组分富集率与矿浆pH值存在非线性关系,当pH=4时,镜质组和惰质组的富集率相对较高,分别约为75%和60%。对镜质组及惰质组进行了X-射线分析及热重分析,发现惰质组的芳构化程度和缩合环数相对镜质组更高,脂肪结构更少;以惰质组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分析了惰质组富集率对活性炭吸附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惰质组含量高时更易生成微孔发达的活性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煤岩显微 惰质组 活性炭
下载PDF
煤显微组分的性质及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路继根 沙兴中 +3 位作者 高晋生 邱建荣 尹鹤龄 郑楚光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7-92,共6页
本文根据元素分析、工业分析以及差热分析等数据研究了平朔煤、红阳煤、大同煤和东胜煤的显微组分的性质及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壳质组具有最大H/C比和最高挥发分含量,镜质组的H/C比和挥发分含量高于隋质组;显微组分的粘结性,... 本文根据元素分析、工业分析以及差热分析等数据研究了平朔煤、红阳煤、大同煤和东胜煤的显微组分的性质及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壳质组具有最大H/C比和最高挥发分含量,镜质组的H/C比和挥发分含量高于隋质组;显微组分的粘结性,镜质组大于惰质组;镜质组和惰质组相比较,镜质组的着火点低、燃尽温度也低,具有较窄的燃烧区间;壳质组的着火点最低,但是燃尽温度要高于镜质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 惰质组 燃烧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