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盐酸金霉素眼膏对正颌外科术后口角黏膜压力性损伤愈合的效果
1
作者 徐萍 肖进 +4 位作者 王慧敏 张晨馨 梅鹤 宋丽 郭君怡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390-395,共6页
目的:研究外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盐酸金霉素眼膏用于正颌外科术后口角黏膜压力性损伤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8年6月—2023年9月行正颌外科术后发生口角黏膜压力性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研究外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盐酸金霉素眼膏用于正颌外科术后口角黏膜压力性损伤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8年6月—2023年9月行正颌外科术后发生口角黏膜压力性损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盐酸金霉素眼膏组(30例)、外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30例)和外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盐酸金霉素眼膏组(简称联合组)(30例)。比较3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张口度、愈合时间及满意度。结果:用药第5天,3组VAS评分均较用药前显著下降(P<0.05),张口度均较用药前明显增大(P<0.05)。用药第5天,3组VAS评分和张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921,P=0.001;F=8.569,P<0.001),其中与金霉素眼膏和外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相比,联合组的VAS评分最低、张口度最大(P<0.05)。3组用药前后VAS评分和张口度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8.292,P<0.001;F=6.720,P=0.002),且联合组的差值均为最大。3组愈合时间和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510,P<0.001;χ^(2)=8.940,P=0.011),其中联合组的愈合时间最短、满意度最高(P<0.05)。结论:外用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盐酸金霉素眼膏可促进正颌外科术后口角黏膜压力性损伤的愈合,减轻术后疼痛,增大张口度,缩短愈合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VAS评分 张口度 愈合时间 满意度
下载PDF
距骨骨折骨不连和畸形愈合的原因及处理
2
作者 相大勇 王磊 +5 位作者 王博炜 陈毅荣 姜楠 相皓月 余斌 蒋桂勇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54-59,共6页
目的探讨距骨骨折后发生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3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距骨骨折后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病例10例,均存在后足疼痛及畸形情况,按照Zwipp距骨畸形分型,Ⅰ型1例、Ⅱ型6例、... 目的探讨距骨骨折后发生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3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距骨骨折后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病例10例,均存在后足疼痛及畸形情况,按照Zwipp距骨畸形分型,Ⅰ型1例、Ⅱ型6例、Ⅱ型2例、Ⅳ型1例。Ⅰ型采用截骨切开复位内固定,Ⅱ型采用植骨内固定重建术,Ⅲ采用型切开复位植骨重建术,Ⅳ采用型自体骨移植关节融合术相应处理,分析发生畸形的原因,并观察翻修重建术前后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距骨骨折后畸形发生的原因包括骨折漏诊、复位不良、切口选择不正确、内置物安放不合理及保守治疗等。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所有病例均无伤口并发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术前(36.7±14.3)分、术后(87.3±11.0)分(P<0.001),Maryland评分术前(36.7±14.3)分、术后(85.8±16.0)分(P<0.001),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术前(38.8±10.7)分、术后(87.8±6.7)分(P<0.001)。2例Ⅲ型患者中1例未发生距骨头缺血性坏死进展,1例距骨塌陷;Ⅳ型患者行后足融合术后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距骨骨折术后发生骨不连或畸形愈合的原因多样,距骨解剖形态复杂,应防止漏诊。手术应注意解剖修复重建距骨形态及充分保护血运,根据生物力学需求合理放置内置物,对开放性损伤注重清创及分期治疗。距骨骨折术后畸形根据不同分型个性化处理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骨折 骨不愈合 畸形愈合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延迟愈合与微循环因子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李江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3期107-110,共4页
目的:研究股骨颈骨折术后延迟愈合与微循环因子的相关性,以期为促进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愈合提供可靠方向。方法:选取2019—2022年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愈合情况,将其分为正常愈合组(n=... 目的:研究股骨颈骨折术后延迟愈合与微循环因子的相关性,以期为促进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愈合提供可靠方向。方法:选取2019—2022年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愈合情况,将其分为正常愈合组(n=87)和延迟愈合组(n=33)。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微循环指标进行检测,对比不同愈合情况患者的微循环因子水平,并分析微循环因子对股骨颈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结果:正常愈合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及襻周积分均低于延迟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301、6.368、12.805、11.616、18.788和17.980,P值均<0.05)。正常愈合组血清内皮素(ET)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延迟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84和6.410,P值均<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甲襞微循环形态、流态、襻周积分及ET、CRP是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结论:微循环状态及微循环指标ET、CRP水平均在股骨颈骨折术后延迟愈合患者中呈高表达,是患者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股骨颈骨折 延迟愈合 循环因子 一般线性回归分析
下载PDF
MDT模式下湿性愈合护理在感染性痛风石创面中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杨静 汪俊英 苏凤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57-0060,共4页
统计分析医护联合多学科联合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模式下湿性愈合护理在感染性痛风石创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选取2022年7月~2024年6月时段为基础开展数据统计工作,该时段内风湿免疫科收诊100例痛风石合并感染患... 统计分析医护联合多学科联合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模式下湿性愈合护理在感染性痛风石创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选取2022年7月~2024年6月时段为基础开展数据统计工作,该时段内风湿免疫科收诊100例痛风石合并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入院顺序分单双数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均设定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模式护理干预,治疗组同步给予MDT模式湿性愈合护理,比较组间伤口创面缩小率、肉芽组织覆盖伤口面积达75%~100%时间、伤口愈合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治疗28d、60d时治疗组伤口创面缩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肉芽组织覆盖伤口面积达75%~100%平均耗时(43.47±8.45)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59.23±12.23)d,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伤口愈合有效率数据统计来看,治疗组指标值更高,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数据统计来看,治疗组指标值更高,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感染性痛风石创面患者护理中,采取MDT模式下湿性愈合护理模式,可有效促进伤口愈合,提高肉芽组织生成速度,进而提升患者医疗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联合多学科联合会诊 湿性愈合护理 感染性痛风石创面 满意度 伤口愈合
下载PDF
负压吸引技术在外科延迟愈合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5
作者 杨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15-118,共4页
研究负压吸引技术在外科延迟愈合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2例外科延迟愈合伤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新鲜肉芽增生时间,肉芽组织填充创面时间,... 研究负压吸引技术在外科延迟愈合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2例外科延迟愈合伤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新鲜肉芽增生时间,肉芽组织填充创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换药费用,疼痛与睡眠情况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新鲜肉芽增生时间,肉芽组织填充创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费用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护理后评分均值为2.19±0.91分,对照组为4.90±1.28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睡眠质量护理后评分均值为6.55±0.64分,对照组为11.42±1.56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显效率为 80.65%,对照组显效率为64.52%,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 对于延迟愈合的外科伤口,采用负压吸引技术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可以减少换药费用,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疼痛感,加快伤口愈合,显效率较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吸引技术 外科延迟愈合伤口 护理效果 伤口愈合 换药费用
原文传递
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何炜 许兆光 +3 位作者 林蔚莘 何发胜 张建新 周毅强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手术并获得随访的135例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病例,男85例,女50例;年龄19~80岁;所有病例使用锁定接骨板进行治疗。根据骨折...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手术并获得随访的135例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病例,男85例,女50例;年龄19~80岁;所有病例使用锁定接骨板进行治疗。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分为正常愈合组、延迟愈合组。对14项可能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逐一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显著性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明确骨折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结果:135例患者中共发生骨折延迟愈合1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延迟愈合与年龄、是否吸烟、复位方式、是否贫血、术前准备时间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49,95%CI(0.755,0.954),P=0.006]、是否吸烟[OR=0.020,95%CI(0.002,0.193),P=0.001]、复位方式[OR=23.924,95%CI(2.210,258.943),P=0.009]、是否贫血[OR=0.016,95%CI(0.001,0.289),P=0.005]是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像因素。结论:低龄、吸烟、闭合复位、贫血是锁定接骨板治疗胫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骨折 内固定 骨折愈合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白竭散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唐昆 陈力 +2 位作者 李明 李敏 朱竞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白竭散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痔瘘洗剂坐浴和复方黄柏液涂剂清洗创面,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白竭散外敷创面。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肛门疼痛、水肿程度、创面... 目的观察白竭散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痔瘘洗剂坐浴和复方黄柏液涂剂清洗创面,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白竭散外敷创面。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肛门疼痛、水肿程度、创面分泌物)评分、肉芽生长情况评分、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细胞(毛细血管数、成纤维细胞数、巨噬细胞比)及疗效。结果术后3 d,两组创面指标(肛门疼痛、水肿程度、创面分泌物)评分及创面组织细胞(毛细血管数、成纤维细胞数、巨噬细胞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 d,治疗组创面指标(肛门疼痛、水肿程度、创面分泌物)评分、创面组织细胞(毛细血管数、成纤维细胞数、巨噬细胞比)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竭散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术后临床症状,促进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竭散 创面愈合 肛周脓肿
下载PDF
植物油微胶囊沥青混合料的微观力学性能及自愈合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汤文 旷强 +1 位作者 张宇翔 吕悦晶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4-260,共7页
为了研究植物油微胶囊沥青混合料的微观力学性能及自愈合机制,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基于12分子沥青模型构建沥青微裂缝模型,采用植物油提取物油酸、亚油酸以及石油基再生剂乙基四氢化萘作为芯材,探究三种芯材释放后沥青微裂缝的自愈合进程... 为了研究植物油微胶囊沥青混合料的微观力学性能及自愈合机制,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基于12分子沥青模型构建沥青微裂缝模型,采用植物油提取物油酸、亚油酸以及石油基再生剂乙基四氢化萘作为芯材,探究三种芯材释放后沥青微裂缝的自愈合进程,计算沥青分子的自扩散系数并分析不同芯材的作用机制,同时构建沥青-集料模型,采用粘聚能、粘附能、粘附强度等指标分析融入不同芯材后沥青-集料界面的微观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芯材的释放加速了沥青分子的自扩散,提高了微裂缝的自愈合能力,且微裂缝自愈合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与芯材融合后老化沥青的粘聚能和粘附能分别提高了37.2%和36.8%以上,并且老化沥青-集料界面的粘附强度增加;与石油基再生剂相比,植物油能更好地促进微裂缝的愈合。通过分子动力学技术可以更深入地探查微胶囊沥青路面的自愈合机制,从而为微胶囊芯材的设计与选择提供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微胶囊 愈合 分子动力学 粘聚能 粘附能 粘附强度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难愈合创面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景哲 肖长栓 +4 位作者 暴海洋 钱儒烙 姜嵩 温海玲 孙奎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80-586,共7页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难愈合创面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确诊的难愈合创面患者,完全随机分为PRF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入院后均进行创面清创碘...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难愈合创面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确诊的难愈合创面患者,完全随机分为PRF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入院后均进行创面清创碘伏消毒,PRF组创面外敷PRF,隔日换药;对照组无菌敷料包扎换药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留取创面组织,进行HE染色来观察创面病理学变化;抽取静脉血分别检测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变化;创面组织进行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治疗前后创面血管化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第7天患者血液中CD4^(+)T细胞与CD8^(+)T细胞水平变化以及CD4^(+)T/CD8^(+)T比值。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入院前病程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创面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可见少量血管;治疗后第7天,PRF组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血管新生,治疗后第14天,PRF组炎性细胞明显减少,上皮增生,出现新生的皮肤附属器。WBC、CRP、PCT水平,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第7天和第14天时,炎症指标均下降,并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7、14天,PRF组CD34阳性表达细胞多于对照组,新生血管较多,创面上皮化出现也早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和CD4^(+)/CD8^(+)比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7天,两组患者的CD4^(+)T和CD4^(+)/CD8^(+)比值细胞均有上升,CD8^(+)T细胞均有下降,两组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RF应用于难愈合创面,能减轻创面炎症反应,改善创面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愈合创面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CD34 免疫
下载PDF
ADOPT问题解决模式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娜 王国秀 马磊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究ADOPT问题解决模式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伤残接受度、创面愈合及美观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患者46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患者纳入对照组,2021年... 目的:探究ADOPT问题解决模式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伤残接受度、创面愈合及美观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患者46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患者纳入对照组,2021年4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大面积烧伤后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ADOPT问题解决模式护理,持续护理3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伤残接受度量表(Acceptance of disability scale,AODS)评估患者伤残接受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创面疼痛程度,采用简明烧伤健康量表(Burn specific health scale,BSHS-A)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干预4周后,计算创面愈合率;干预3个月后,采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估患者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情况,采用美观满意度评分表评估患者美观满意度;记录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ODS评分、创面覆盖率、美观满意度、BSHS-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VAS评分和V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DOPT问题解决模式能够提高大面积烧伤患者伤残接受度和美观满意度,有利于创面愈合,患者生活质量也得以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OPT问题解决模式 护理 大面积烧伤 伤残接受度 美观满意度 创面愈合
下载PDF
托里透毒汤口服联合紫草纱条引流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燕燕 梁想 +3 位作者 李玲玲 马玉超 刘红振 位艳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托里透毒汤方口服联合紫草纱条创面引流促进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和影响炎性因子表达研究。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6月—2022年1月收治的174例肛周脓肿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A(58例)和对照组B(58例)... 目的探讨托里透毒汤方口服联合紫草纱条创面引流促进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和影响炎性因子表达研究。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6月—2022年1月收治的174例肛周脓肿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A(58例)和对照组B(58例),术后所有患者给予常规处理,对照组A增加紫草纱条创面引流治疗,对照组B增加凡士林纱条创面引流治疗,观察组增加托里透毒汤方口服与紫草纱条创面引流联合治疗。比较3组患者术后第1、7、14天时疼痛程度、创面症状评分、创面愈合情况、炎性因子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第7、14天观察组血清P物质(Substance P,SP)、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与对照组B(P<0.05),对照组A第7、14天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P<0.05);术后第7、14天观察组分泌物评分、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与对照组B(P<0.05),对照组A7 d、14 d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P<0.05);观察组第7、14天创面缩小率高于对照组A与对照组B(P<0.05),对照组A第7、14天缩小率均高于对照组B,治疗后观察组创面腐肉全部脱落时间与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A与对照组B(P<0.05),对照组A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B(P<0.05);术后第7、14天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与对照组B(P<0.05),对照组A第7天、14天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58例(100.00%)显著比对照组A患者54例(93.10%)和对照组B患者50例(86.21%)高(P<0.05),对照组A总有效率比对照组B高,但两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里透毒汤口服联合紫草纱条创面引流可以促进术后创面愈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缩短康复进程,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里透毒汤 中药口服 紫草纱条 肛周脓肿 创面愈合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中药调控与创面愈合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莹 吴玲民 +5 位作者 刘晓婷 宫玉锁 丁艳芳 元宝华 禄成龙 陈绪帆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76-183,共8页
创面愈合是由于外伤、糖尿病溃疡、压疮、感染和术后创面不愈合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如表皮、真皮、肌肉、筋膜等局部组织的损伤,其愈合过程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程序,涉及到多种细胞反应和周围微环境的相互配合。目前,创面发病率呈逐年增长... 创面愈合是由于外伤、糖尿病溃疡、压疮、感染和术后创面不愈合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如表皮、真皮、肌肉、筋膜等局部组织的损伤,其愈合过程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程序,涉及到多种细胞反应和周围微环境的相互配合。目前,创面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造成了全球范围内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老龄人口中发生的慢性损伤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攀升。当前,修复创面的药物种类及方法多样,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经济社会压力。中药单体及复方制剂修复创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力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及应用,Wnt/β-catenin是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高度参与创面修复,是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最重要的经典信号通路之一。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通过中药单体及复方制剂降低机体创面中蛋白激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新生和表皮干细胞等表达,对创面愈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创面的关系及中药单体和中药复方通过调控该信号通路影响创面愈合的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为中药治疗创面损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中药
下载PDF
黄芪阳和汤调控PI3K/AKT/NF-κB信号通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大鼠创面愈合 被引量:1
13
作者 鲍亚玲 雷慧 +1 位作者 马君 赵新梅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66-272,共7页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究黄芪阳和汤对糖尿病足溃疡(DFU)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构建DFU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阳和汤低(8.5 g/kg)、高(17 g/kg)...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究黄芪阳和汤对糖尿病足溃疡(DFU)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构建DFU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阳和汤低(8.5 g/kg)、高(17 g/kg)剂量组,黄芪阳和汤高剂量(17 g/kg)+LY294002(PI3K/AKT通路抑制剂,0.3 mg/kg)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大鼠为对照组。各组大鼠给予对应药物干预,连续4周。第14、28天给药后,观察大鼠一般状态及创面变化,计算创面愈合率,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水平和大鼠创面周围组织经皮氧分压(TcpO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大鼠创面组织微血管密度;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创面组织中PI3K、磷酸化PI3K(p-PI3K)、AKT、磷酸化AKT(p-AKT)、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毛色光滑,饮食、饮水、排泄均正常,较活跃,创面愈合快,创面组织炎症反应较轻,新生血管较多,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胶原基质丰富;模型组大鼠毛色暗淡无光泽,活动减少,且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症状,创面颜色较深,且周围组织出现水肿、溃疡,创面组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伴组织坏死、渗出,新生血管及成纤维细胞较少,创面愈合率、创面周围组织TcpO2、血清VEGF、HIF-1α、创面组织微血管密度、p-PI3K、p-AKT、IκB-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FBG、血清CRP、IL-6、创面组织p-NF-κB p65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阳和汤低、高剂量组大鼠状态逐渐改善,创面组织病变程度依次减轻,创面愈合率、创面周围组织TcpO2、血清VEGF、HIF-1α、创面组织微血管密度、p-PI3K、p-AKT、IκB-α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FBG、血清CRP、IL-6、创面组织p-NF-κB p65蛋白表达依次降低(P<0.05);LY294002能部分逆转高剂量黄芪阳和汤对DFU大鼠的治疗作用(P<0.05)。结论黄芪阳和汤能调控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抑制DFU大鼠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新生,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阳和汤 糖尿病足溃疡 创面愈合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NF-κB
下载PDF
预防性根尖封闭后自体移植牙的临床和根尖周愈合评估
14
作者 陈月 池峻舟 +2 位作者 刘娟秀 任小华 田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9-495,共7页
目的:探究预防性根尖封闭对自体移植牙的根尖周愈合的影响。方法:3条比格犬随机纳入24颗前牙,分对照组、RCT组(术中根管治疗)、Ref组(术中截根,倒封闭根尖),n=8。移植术后1、4、12周评估移植牙松动、脱落数和影像学指标;术前、术后4、1... 目的:探究预防性根尖封闭对自体移植牙的根尖周愈合的影响。方法:3条比格犬随机纳入24颗前牙,分对照组、RCT组(术中根管治疗)、Ref组(术中截根,倒封闭根尖),n=8。移植术后1、4、12周评估移植牙松动、脱落数和影像学指标;术前、术后4、12周记录探诊深度。12周后,对样本进行Micro CT扫描[计算骨体积分数比值(bone volume/tissue volume,BV/TV)、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aration,Tb.Sp)、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 number,Tb.N)、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对量化松动度、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值和Micro CT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对照组和Ref组脱落2颗牙,RCT组脱落1颗,平均松动度受时间和分组影响显著(P<0.05)。PD值的下降与时间显著相关(P<0.05),RCT组和Ref组显著低于对照组;X线片中,牙槽骨高度随骨改建逐渐降低,对照组部分牙根出现外吸收。RCT组的Tb.S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Tb.N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P<0.01);RCT组和对照组牙根表面见浅表性吸收,Ref组的根尖组织致密,牙周层次清晰;RCT组根尖组织排列疏松。结论:预防性根尖封闭在自体移植牙中具有效性,可简化术后治疗,促进自体移植牙周骨重建,因此是对自体植牙术的有效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移植牙 预防性根尖封闭 iRoot Bp plus 牙周愈合 根尖愈合
下载PDF
吸波沥青混合料的制备及微波自愈合特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毅 孔斌 +1 位作者 万田宝 郑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6,共8页
吸波材料具有良好的微波传热能力,可用于沥青路面微裂缝自修复。本研究选取了炭黑粉、羰基铁粉和镍锌铁氧体粉3种吸波材料替换部分矿粉制备了SMA-13吸波沥青混合料。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弯曲破坏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吸波沥... 吸波材料具有良好的微波传热能力,可用于沥青路面微裂缝自修复。本研究选取了炭黑粉、羰基铁粉和镍锌铁氧体粉3种吸波材料替换部分矿粉制备了SMA-13吸波沥青混合料。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弯曲破坏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吸波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采用半圆弯曲(SCB)试验研究了吸波材料类型、掺量、微波加热时间等因素对吸波沥青混合料表面温度分布和自愈合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吸波材料的微观特性。结果表明,随吸波材料掺量从10%增至30%,炭黑粉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都呈现出逐渐上升趋势,而低温弯曲应变则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特征;羰基铁粉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和低温弯曲应变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而冻融劈裂强度比表现出逐渐减小的特征;镍锌铁氧体粉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和低温弯曲应变均呈现逐渐减小趋势,而冻融劈裂强度比则与之相反。吸波沥青混合料的表面温度随着吸波材料掺量和微波加热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上升,能够快速达到沥青混合料裂缝面的愈合温度,从而增强沥青混合料的微波自愈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材料 沥青混合料 路用性能 微波加热 愈合特性
下载PDF
生龙接骨胶囊对老年股骨脆性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患者的临床疗效
16
作者 王振宇 王子瑶 +1 位作者 徐小生 马泽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48-2251,共4页
目的探讨生龙接骨胶囊对老年股骨脆性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阿法骨化醇软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龙接骨胶囊,疗程12周。检测临床疗效、骨代谢指标(ALP... 目的探讨生龙接骨胶囊对老年股骨脆性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阿法骨化醇软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龙接骨胶囊,疗程12周。检测临床疗效、骨代谢指标(ALP、BGP、β-CTx)、骨密度(股骨粗隆、股骨颈)、miR-186、BMP-2、BMP-7、Harris评分、SF-36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LP、BGP、miR-186、BMP-2、BMP-7、Harris评分、SF-36评分升高(P<0.05),骨密度增加(P<0.05),β-CTx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龙接骨胶囊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老年股骨脆性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患者骨代谢和髋关节功能,增加骨密度,提高血清miR-186、BMP-2、BMP-7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龙接骨胶囊 阿法骨化醇软胶囊 老年股骨脆性骨折 延迟愈合 愈合
下载PDF
导电作用下碳纳米管-碳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栾利强 任俊颖 +2 位作者 余和德 文双寿 江永盛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1157,共7页
针对沥青路面因车辆荷载、温度荷载等带来的裂缝扩展问题,采用碳纳米管-碳纤维制备导电沥青混合料,进行电-热愈合试验,分析沥青混合料裂缝愈合前后的电阻率值、断裂能、极限承载力和微观结构,研究导电作用下碳纳米管-碳纤维沥青混合料... 针对沥青路面因车辆荷载、温度荷载等带来的裂缝扩展问题,采用碳纳米管-碳纤维制备导电沥青混合料,进行电-热愈合试验,分析沥青混合料裂缝愈合前后的电阻率值、断裂能、极限承载力和微观结构,研究导电作用下碳纳米管-碳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水平。结果表明,碳纳米管掺量在0.5%,1.0%时可以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能力;导电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水平与愈合前、后电阻率比值存在Sine函数关系;在50℃、20 min环境下小梁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和断裂应变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导电沥青混合料 碳纳米管-碳纤维 电-热 愈合
下载PDF
乳腺熏洗方促进非哺乳期乳腺炎术后创面愈合网络药理学分析及临床验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悦 王铮 +3 位作者 叶媚娜 吴晶晶 何斌俊 陈红风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6期186-194,共9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乳腺熏洗方促进非哺乳期乳腺炎(NPM)术后创面愈合的机制,并通过临床研究对关键通路进行验证。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乳腺熏洗方的主要化合物成分和作用靶点,在人类基因...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乳腺熏洗方促进非哺乳期乳腺炎(NPM)术后创面愈合的机制,并通过临床研究对关键通路进行验证。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乳腺熏洗方的主要化合物成分和作用靶点,在人类基因综合分析数据库(Genecards)中查找与乳房创面愈合相关的共同靶点,将共同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再使用Cytoscape 3.10.10软件绘制PPI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和Metascap数据库对疾病-药物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4例NPM术后患者治疗前后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蛋白3(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熏洗方促进乳房创面愈合共涉及101个靶点,关键靶点有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TN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黏附分子(ICAM-1)和信号转导蛋白(STAT3、MAPK)等,参与了包括VEGF、缺氧诱导因子-1(HIF-1)、IL-17、AGE-RAGE、TNF等信号通路的调控。治疗后,NPM术后创面组织的VEGF、STAT3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乳腺熏洗方通过多途径、多靶点的协同调节,在促进NPM术后创面愈合方面具有明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哺乳期乳腺炎 创面愈合 乳腺熏洗方 中药熏洗疗法 网络药理学 信号通路 临床验证
原文传递
小檗碱调节HIF-1α/VEGF信号通路对皮肤溃疡大鼠血管生成和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齐淑静 付改霞 齐瑞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3-178,共6页
目的:探究小檗碱(BR)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对皮肤溃疡大鼠血管生成和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采用创面局部多次涂抹冰醋酸建立皮肤溃疡模型,随机数字法分组,包括模型组(M组)、小檗碱低... 目的:探究小檗碱(BR)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对皮肤溃疡大鼠血管生成和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采用创面局部多次涂抹冰醋酸建立皮肤溃疡模型,随机数字法分组,包括模型组(M组)、小檗碱低剂量组(BR-L组)、小檗碱高剂量组(BR-H组)、小檗碱高剂量+空载组(BR-H+pc-DNA组)、小檗碱高剂量+HIF-1α敲低组(BR-H+pc-HIF-1αKD组),每组10只,另选10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以药物分组处理3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皮肤溃疡创面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皮肤溃疡创面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与纤维结合蛋白(FN)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各组大鼠血清及皮肤溃疡创面组织炎性因子IL-6、IL-8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皮肤溃疡创面组织HIF-1α/VEGF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M组大鼠创面组织MVD、血清及创面组织IL-6、IL-8水平升高(均P<0.05)。与M组相比,BR-L组、BR-H组、BR-H+pc-DNA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MVD、HIF-1α及VEGF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血清及创面组织IL-6、IL-8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高剂量小檗碱作用更强。敲低HIF-1α可减弱BR对模型组大鼠各指标的作用。结论:小檗碱可通过上调HIF-1α/VEGF通路而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抑制炎症,增强皮肤溃疡大鼠血管生成和胶原形成,促进其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 皮肤溃疡 炎症因子 血管生成 创面愈合
下载PDF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自愈合能力的综述与探索
20
作者 张超 李许 +2 位作者 曲顺义 刘辉 陈伟 《建筑施工》 2024年第11期1754-1758,共5页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具有超高的拉伸性能和裂缝控制性能,不仅赋予其显著的延性特征,还使该材料具备自愈合的潜力,广泛应用于沿海建筑、地下隧道、矿山排水等腐蚀环境中。自愈合是指通过在裂缝中形成黏结性水化产物,并助力于恢复材...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具有超高的拉伸性能和裂缝控制性能,不仅赋予其显著的延性特征,还使该材料具备自愈合的潜力,广泛应用于沿海建筑、地下隧道、矿山排水等腐蚀环境中。自愈合是指通过在裂缝中形成黏结性水化产物,并助力于恢复材料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一种自发行为。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ECC中可能的自愈合机理,探讨了预裂缝龄期、愈合环境和辅助胶凝材料等对自愈合效果的影响,介绍了当前水泥基材料自愈合评价方法,并展望其在未来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 裂缝控制 愈合 预裂缝龄期 愈合环境 辅助胶凝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