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把握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着力点
1
作者 姚志华 《政工学刊》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意识形态领域的被动局面虽然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但仍存在不少挑战,有时斗争和较量还十分尖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工作 意识形态凝聚力 引领力 意识形态领域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民族凝聚力 向心力
下载PDF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分化与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的重建 被引量:8
2
作者 徐海波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26,共6页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中,转型造成经济利益分化,社会结构变化,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必须相应加强。我们应重新认识国家的社会职能,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拓展理论与实践的空间和领域,重建主流...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中,转型造成经济利益分化,社会结构变化,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必须相应加强。我们应重新认识国家的社会职能,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拓展理论与实践的空间和领域,重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社会分化 '三个代表' 意识形态凝聚力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加强意识形态凝聚力的路径探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秀艳 《改革与开放》 2021年第2期28-32,共5页
高校思政课在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作用无可替代。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要推进教育形式的创新;推进教育方法的创新;推进教... 高校思政课在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作用无可替代。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育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要推进教育形式的创新;推进教育方法的创新;推进教师能力的创新;推进教师实践的创新,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确保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思政课 意识形态凝聚力
下载PDF
面向市民社会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
4
作者 陈创生 《岭南学刊》 CSSCI 2008年第4期99-102,共4页
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不足是当代中国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启示及我国市民社会的特点,决定了借助市民社会这一载体,诉诸民众的"同意,"使主流意识形态面向大众日常生活,从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不足是当代中国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启示及我国市民社会的特点,决定了借助市民社会这一载体,诉诸民众的"同意,"使主流意识形态面向大众日常生活,从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是可能的、也是现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增强 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 可能性 现实性
下载PDF
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的路径
5
作者 刘涛 《党政干部论坛》 2010年第3期33-35,共3页
凝聚力是一种内聚力,泛指使人或物聚集到一起的力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聚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各阶级、阶层、集团、群体及个体所具有的力量。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社... 凝聚力是一种内聚力,泛指使人或物聚集到一起的力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聚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各阶级、阶层、集团、群体及个体所具有的力量。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现实社会利益关系之上、与社会现实相契合的观念体系,它的凝聚力呈现出多种力量的集合形态。在社会转型时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必须立足于现实利益关系,融利益实现、舆论引导、理论发展、队伍建设等为一体方能取得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凝聚力 社会利益关系 路径 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转型时期 马克思主义 观念体系
下载PDF
新时代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着力点 被引量:3
6
作者 邹梦瑶 《学习月刊》 2018年第10期7-8,共2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凝聚力 宣传思想工作 宣传思想战线 总书记 习近平
下载PDF
提升高校研究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的价值意蕴及实践理路
7
作者 陈南坤 林娜 周彬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7期170-172,共3页
当前,高校研究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学方式单一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多元文化思潮冲击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利益分化消解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研究生社... 当前,高校研究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学方式单一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多元文化思潮冲击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利益分化消解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升研究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各高校必须从以下方面优化教学模式: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其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主渠道的作用;重视科学技术的融合与运用,强化意识形态的宣传与指导;培养研究生在多元思潮影响下辨别优劣、真伪信息的能力与素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 意识形态教育
下载PDF
隐性教育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
8
作者 唐远华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的重要阵地,教育成效至关重要。长期以来,以“灌输”为主的显性教育对于培育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树立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发挥了建设性作用。然而,以“灌输”为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的重要阵地,教育成效至关重要。长期以来,以“灌输”为主的显性教育对于培育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树立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发挥了建设性作用。然而,以“灌输”为主的显性教育在信息化时代下却难以克服某些人对这种教育方式产牛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而以“渗透”为主的隐性教育由于具有“教育途径的间接性、教育传递的渗透性和教育接受的自主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凝聚力 隐性教育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思想政治教育课 马克思主义信仰 显性教育 “灌输”
下载PDF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在网络社会的内化机理及其路径重构
9
作者 齐兰 《新疆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72-78,共7页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西方意识形态博弈正深度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和演变。增强网络社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建设直接关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本文以精要阐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建设的理论价值为原点,...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西方意识形态博弈正深度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和演变。增强网络社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建设直接关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本文以精要阐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建设的理论价值为原点,以透析网络社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的内化机理为依托,以重构网络社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化路径为转向,将着力探讨如何增强网络社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 网络社会 内化 机理 路径
下载PDF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
10
作者 王永灿 《唯实》 2021年第8期31-35,共5页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产生思想上、情感上和价值上的普遍认同,从而在行动上保持一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产生思想上、情感上和价值上的普遍认同,从而在行动上保持一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这就要求意识形态建设必须以增强凝聚力和引领力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凝聚力 意识形态建设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引领力 增强凝聚力 广大人民群众 普遍认同 宣传思想战线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加强高校思政课意识形态凝聚力的路径探究
11
作者 焦颖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2年第10期0114-0116,共3页
在现代教育事业持续发展过程中,思政课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日渐提升,优质的思政教育,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教学观念相对落后,导致思... 在现代教育事业持续发展过程中,思政课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日渐提升,优质的思政教育,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教学观念相对落后,导致思政课教育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目前高校思政课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需要抓住新媒体时代的契机,调整传统的教育模式,合理创新,加强意识形态凝聚力,推动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使学生能够得到健康引导,从而守护学生的全面成长。由此,下文着重就探究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加强意识形态凝聚力的实际路径展开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高校思政 意识形态凝聚力 加强 路径
下载PDF
深刻把握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着力点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东 《红旗文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8-21,共4页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作出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做...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作出重要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根本遵循。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牢,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坚强思想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工作 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凝聚力 根本遵循 引领力 意识形态领域 政治自觉
原文传递
用道德的高度增强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一种提高社会治理有效性的思路
13
作者 杨秀香 陈永亮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6-12,共7页
意识形态的实质是一种价值观,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必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国家意志,其功能应由社会动员能力和凝聚力体现并进一步延伸为社会的治理能力。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或政府的合法性、公信力被认同为现代社会政府治理的基础。一... 意识形态的实质是一种价值观,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必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国家意志,其功能应由社会动员能力和凝聚力体现并进一步延伸为社会的治理能力。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或政府的合法性、公信力被认同为现代社会政府治理的基础。一旦民众失去了对执政党的意识形态的信仰、失去了对政府的信任,就会产生不服从意识,使政府不能有效行政。道德是意识形态的核心,意识形态作为价值观体现的是道德原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意识形态、执政理念一开始就建立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解决中国社会出现的政府信任问题,最重要的是让政府的行政重新站上道德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凝聚力 道德高度 政府公信力 社会有效治理
下载PDF
高扬党的理论旗帜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专题理论研讨会综述
14
作者 包俊洪 陈有勇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54-56,共3页
在今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为了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 在今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为了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11月17日至18日,求是杂志社与《当代广西》杂志社在广西南宁联合主办“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专题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30多家中央和国家机关、省(区、市)党刊负责同志和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凝聚力 研讨会综述 党的理论 专题 宣传思想工作 《当代广西》 旗帜
原文传递
增强意识形态吸引力凝聚力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15
作者 吴兆雪 朱新春 《理论建设》 2011年第6期25-29,共5页
回顾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崭新事业,需要亿万人民... 回顾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崭新事业,需要亿万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需要亿万人民坚定信心,共同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开拓的长期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亿万人民同心同德,共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吸引力凝聚力 中国社会主义 必然要求
下载PDF
高扬党的理论旗帜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专题理论研讨会综述
16
作者 包俊洪 陈有勇 《奋斗》 2018年第23期18-20,共3页
在今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为了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 在今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为了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11月17日至18日,求是杂志社与当代广西杂志社在广西南宁联合主办“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专题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30多家中央和国家机关、省(区、市)党刊负责同志和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凝聚力 研讨会综述 党的理论 专题 宣传思想工作 旗帜 宣传思想战线
原文传递
坚持以立为本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17
《求知》 2018年第10期63-63,共1页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辛世俊在9月5日《河南日报》撰文指出,以立为本、立破并举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吸引力的基本要求。所谓以立为本,就是坚持稳定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一...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辛世俊在9月5日《河南日报》撰文指出,以立为本、立破并举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吸引力的基本要求。所谓以立为本,就是坚持稳定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一方面,我国社会积极正面的事物是主流,我们要正确认识主流和支流、成绩和问题、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集中反映社会向上向善的本质,客观展示发展进步的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凝聚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日报》 宣传思想工作 正面宣传为主 郑州大学 吸引力
下载PDF
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
18
作者 王华艳 《支部生活(山东)》 2018年第7期50-51,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于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凝聚力 意识形态工作 民族凝聚力 长治久安 总书记 习近平 向心力
原文传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做好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春文 《西藏教育》 2018年第11期3-6,共4页
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 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一、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内涵及其重要性(一)意识形态的概念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的文化在阶级利益上的反应与表现,他是文化领域里精华与糟粕的直接体现,直接间接地反应各种政治、经济理论与政治、经济思潮,为一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经济基础服务,进而促进或破坏一定经济基础直至一定社会的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意识形态工作 习近平 意识形态凝聚力 高校 政治制度 阶级利益 文化领域
下载PDF
努力做好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 被引量:1
20
作者 严少勇 《理论学习与探索》 2021年第1期43-45,共3页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100年,就是我们党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百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100年,就是我们党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百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要求、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工作 意识形态凝聚力 党的意识形态 历史和现实 规律性认识 民族凝聚力 引领力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